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助力教育综合改革

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助力教育综合改革
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助力教育综合改革

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助力教育综合改革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内容。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推进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战略选择。近年来,东营市教育局始终坚持“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战略,对信息化工作高度重视、积极谋划、周密部署,扎实推进网络与基础环境建设、软件资源开发应用等工作,有效提升了全市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为实现教育现代化、推进教育综合改革提供了坚实支撑。

一、顶层设计规划,优化部署教育城域网络

教育城域网是各级各类学校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建共享的基础,承载着教育办公管理、教育资源共享、教育网站发布、教育信息监控等各类核心业务系统的数据传输。2011年,市教育局根据《国家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和山东省教育网省级骨干网建设要求,修改完善教育城域网建设的政策标准,制定印发了《东营市教育城域网中心机房及网络链路建设方案》,全面推进我市教育城域网的带宽提升和市、县中心机房设备的升级改造。

目前,我市已建成万兆核心、千兆主干的覆盖全市教育系统的城域网络,学校普遍达到百兆以上带宽接入,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覆盖率达到100%,提前高标准实现了“宽带网络校校通”的建设目标要求。为确保教育城域网安全运行,成立了东营市教育城域网络安全管理小组,建立了网络安全应急预案,配备了WEB应用防火墙、上网行为日志管理设备,采取网页防篡改、木马防火墙及防病毒等安全系统措施,目前我市基础网络状况在全省居于领先地位。

二、项目建设推动,信息化基础环境更加完善

围绕建设完善的信息化基础环境,市教育局确立了“以项目建设推动环境改善”的工作思路,积极争取将信息化建设项目列入市政府年度重点项目,在建设资金上得到市县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

2012年,“信息化基础设施配备”列入市政府教育惠民工程重点内容,市、县财政累计投资8000余万元,为全市中小学校配备和更新了2.1万台(套)计算机、多媒体教室及其他各类电教设备,全市除利津县外,信息化设备配备标准达到或超过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

2014年,“数字化校园建设”列入市政府民生实事,市、县财政累计投资约7000万元,完成了市县两级数字化校园数据中心建设,为全市数字化校园建设提供资源中心、计算中心和管理应用中心等服务功能。乡镇中心校以上学校普及建设了录播教室、数字阅览室等数字应用终端,进行了交互式多媒体教室、微机室和校园网络的升级改造。

目前,我市各级中小学配备学生用计算机21510台,教师用机20976台,拥有多媒体教室5724套,其中50%的教室配备了交互式多媒体系统,录播教室113套。2015年底利津县完成建设任务后,全市中小学将全部实现教师人手一机,普通教室100%多媒体化。

三、自建外引结合,软件资源日趋丰富

丰富的软件资源是信息化应用的根本保障,也一直是制约信息化应用的瓶颈。近几年,市教育局自建和外引相结合,积极开展信息化平台开发和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工作,软件资源日趋丰富,较好地突破了这一应用瓶颈。

2013年,东营市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作正

式启动,投资422万元完成了平台整体框架搭建、基础性的应用平台部署等工作,初步实现了资源共建共享、网上报名与成绩查询、办公自动化、网内即时通讯等管理服务功能。

2014年,依托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加强了信息化应用平台和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开发建设。先后投资引进了教育资源应用平台、云录播平台、网上教研平台、微课大赛平台、学科教学平台、题库组卷系统、万方数据中小学数字图书馆、仿真实验室、电子课本等优质平台资源。这些平台资源的部署应用,为全市教师提供了免费下载使用教学资源、点播学习优秀教学案例的应用服务,也为共建共享优质资源、开展信息化教学教研提供了平台,较好的支撑了教育教学改革。

四、优秀典型引领,信息化应用前景美好

伴随着信息化基础环境的逐步完善和软件资源的日趋丰富,各级管理部门和中小学积极探索尝试信息化教学和管理,在垦利县教育局、胜利第二中学等先进典型的引领下,信息化应用呈现出了美好前景。

垦利县教育局整体规划、分步实施,从做好顶层设计入手抓好各项信息化工作落实。全县中小学及幼儿园全部光纤专线接入城域网,实现了骨干千兆、桌面百兆的网络整体架构,中小学全部实现教师人手一机,教室(教室及功能室)交互多媒体化。县教育数据中心建设了OA办公系统、教育视频、互动教学、视频会议、电子图书等应用系统,日常管理和服务全部实现信息化。2014年高标准建设智能录播教室11套(2015年全部学校配备录播教室),在数据中心支持下,实现了县域教学互动和课程对校外公开,初步形成了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互联互动的县域一体化数字校园格局。4月7日,《中国教育报》以《山东垦利打造互通互动数

字校园》为题报道了垦利县教育信息化工作。

胜利二中按照“量体裁衣、合作共赢”的原则创建数字化智慧校园。一是积极营造信息化学习环境。学校所有教室安装触控一体机、南北校区分别建设自动录播教室、建设电子图书馆、组建空中课堂,重要场所安装数字标牌机,为师生提供了无处不在的信息化终端和丰富的数字化资源服务。二是量身打造网络教育教学平台,开展信息化教学教研。教育教学平台集资源共享、培训研修、在线学习于一体,为教师教和学生学提供了丰富资源,有效扩展了教育教学空间,实现了家校无缝对接。三是个性化建设OA办公平台,实现办公服务自动化。办公平台的投入使用,较好地整合了一校两区的跨部门业务,为各管理单位提供了“一站式”、“平台式”服务,大大提高了学校的管理效能和办公效率。人类在漫长的岁月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从古至今,从东方到西方,中国文化艺术,渊源流长。

我国最早的歌曲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例如传说中伏羲时的【网罟之歌】,诗经中的【关关雉鸠】,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艺术形式,都已发展到很高的水平。

我们华人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独特的风格,在世界上,希腊的悲剧和喜剧,印度的梵剧和中国的京剧,被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而京剧则是国之瑰宝,是我们华人的骄傲,亦是世界上最璀璨的一颗明珠。

你可知道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你可知道诸葛亮身居空城,面对敌兵压境,饮酒抚琴的故事?

列宁曾经说过:我简直每天都想听奇妙而非凡的音乐,我常常自豪的,也许是幼稚的心情想,人类怎么会创造出这样的奇迹?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什么对音乐如此痴狂?音乐究竟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泰戈尔说:我举目漫望着各处,尽情的感受美的世界,在我视力所及的地方,充满了弥漫在天地之间的乐曲。

【二】

音乐,就是灵魂的漫步,是心事的诉说,是情愫的流淌,是生命在徜徉,它可以让寂寞绽放成一朵花,可以让时光婉约成一首诗,可以让岁月凝聚成一条河,流过山涧,流过小溪,流入你我的麦田……

我相信所有的人,都曾被一首歌感动过,或为其旋律,或某句歌词,或没有缘由,只是感动,有的时候,我们喜欢一首歌,并不是这首歌有多么好听,歌词写的多么好,而是歌词写的像自己,我们开心的时候听的是音乐,伤心的时候,慢慢懂得了歌词,而真正打动你的不是歌词,而是在你的生命中,关于那首歌的故事……

或许,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藏着一段如烟的往事,不经阳光,不经雨露,任岁月的青苔覆盖,而突然间,在某个拐角,或者某间咖啡厅,你突然听到了一首歌,或是你熟悉的旋律,刹那间,你泪如雨下,即使你不愿意去回忆,可是瞬间便触碰了你心中最柔软的地方,荡起了心灵最深处的涟漪,这就是音乐的神奇,音乐的魅力!

【三】

德国作曲家,维也纳古典音乐代表人贝多芬,49岁时已经完全失聪,然而,他的成名曲【命运交响曲】却是震惊世界,震撼我们的心灵,在他的音乐世界里,你能感受到生命的悲怆,岁月的波澜,和与命运的抗衡,这就是音乐赋予的力量!

贝多芬说: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谁能渗透我音乐的意义,便能超脱寻常人无以自拔的苦难。

其实,人生就是一次漫长的旅行,一场艰难的跋涉,无论遇见怎样的风景,繁华过后,终归平淡,无论遇见还是告别,相聚亦是别离,我们都应该怀着感恩的心,善待生命,善待自己……

每一首歌都是一个故事,每一段音乐都是一段过往,不知哪首歌里写满了你的故事?哪段音乐有你最美的回忆?想念一个人的时候,是否在安静的夜晚?悲伤的时候,是否单曲循环?高兴时分,是否在音乐里手舞足蹈?

我喜欢音乐,没有任何理由,音乐是我灵魂的伴侣,是我生活的知己,它能懂我的喜,伴我的忧,伴随着淡淡的旋律,它便融入我的生命,浸透我的灵魂。

我喜欢音乐,音乐不仅仅是一种艺术享受,还能丰富我的生活,给我带来创作灵感,一首歌,或一句歌词,都是我写作的素材,都是我灵感的源泉,它犹如涓涓细流,汩汩流淌,令我思绪翩翩,令我意象浓浓……

当我忧伤的时候,我喜欢在音乐里漫步,当我快乐的的时候,我喜欢在音乐里起舞,当我迷茫困惑的时候,唯有音乐,才是我最好的陪伴……

【四】

红尘喧嚣,世事沧桑,三千烟火,韶光迷离,我们在尘世间行走,凡尘琐事总会困扰于心,我已经习惯了,将浅浅的心事蕴藏在文字里,将淡淡的忧伤释怀在音乐中,委婉的旋律,环绕于耳,凄美的歌词,萦绕于心,当我累了,倦了,我只想置身于音乐的海洋,忘记凡尘,忘记喧嚣,安静的去听一首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