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初一生物上册复习提纲有答案Word版

鲁教版初一生物上册复习提纲有答案Word版
鲁教版初一生物上册复习提纲有答案Word版

初一生物上册期末总复习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基本特征

①生活需要_营养__,维持生存;

绿色植物从外界吸收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自身需的葡萄糖、淀粉有机物。(———自养)

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以植物或别的动物为食物,从中获得营养物质。(———异养)②能进行__ 呼吸___;

(绝大多数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③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____废物___。

(人体的出汗、呼气、排尿,植物落叶带走部分废物)

④能对__外界刺激__作出一定的反应——应激性;

(动物对外界刺激做出的反应比植物更灵敏);

⑤生物能__生长_和___繁殖___;

(生物体能由小长大,生物体发育到一定阶段就繁殖下一代);

例如:种子发芽、小鸟出壳、动物产仔等。

⑥除___病毒__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⑦都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征。

(生物体的子代和亲代之间,在许多方面表现出相似的特征,这就是遗传现象;

但总有一些特征并不相同,这就是变异的现象)

2、观察法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定义——观察是用一种或多种感官收集周围的信息。

例如: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手摸,这都是观察。

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照相机、录音机、摄像机等仪器。

观察的要求:

科学观察要有明确的__目的__,要__全面_、_细致__和__实事求是___,并及时_记录。较长时间的观察,还需要有计划、有耐心;同时积极思考。

在观察的基础上,还要和别人进行交流、讨论,从而加深认识。

对看上去相似的生物,要注意观察它们的不同之处(马和驴);对看上去差别明显的生物,要注意它们的相同之处(马和牛)。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赞赏法国科学家—法布尔,是一位“罕见的观察者”。

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1、调查法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

调查需要首先明确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

调查过程如实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分析,有时需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抽样调查——调查范围过大,就选取其中的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

2、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的方法步骤:

①选择调查范围。在校园、社区、公园、农田等环境中,选择了校园,属于抽样调查。

②分组调查,分工合作。

③设计调查路线。选一条生物种类较多,环境有较多变化的路线。

④调查记录。沿设计好的路线边调查边记录,观察记录不同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的名称、数量和生活环境的特点。

⑤归类。

⑥整理。

4、生物的分类

①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分为:植物、动物、_其它生物_(能够弄清楚亲缘关系、进化关系) ②按照生活环境分为:__陆生___生物、__水生_____生物等。 ③按照 用途 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

第二章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第一节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一、生物圈的定义:

——地球 表层 的所有 生物 和生物的 生存的 环境 的 总和 就叫做生物圈。 二、生态因素

1、鱼儿离不开水,热带植物移栽到寒冷的地方不能生存, 可见,生物的生存 依赖 于一定的环境。

2、生态因素的定义——环境中影响生物的 生活 和 分布 的因素。

小麦和长颈鹿的生长都需要阳光、空气、水、温度、营养物质、一定的生存空间。

小麦生活在相对 湿润 的环境中,仙人掌生活在 干旱 的沙漠,但它们都需要阳光、空气、营养物质等。

牛生活在 陆地 上,海豚生活在 海洋 中,但它们都需要阳光、空气、 营养物质 等。 因为农作物的生活需要 水 ,干旱使得农作物不能正常生长,导致粮食减产。

三、实验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 1、探究 光 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①提出问题: 光 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②做出假设: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 ③制定计划:纸盒中放一层湿土,一半盖上 纸板 ,另一半盖上 玻璃板 ; 10只鼠妇,各5只鼠妇放在纸盒两侧的 中央 ,静置2分钟; 每分钟观察统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目。

④实施计划

⑤得出结论:计算全班各组第10 次数据的平均值,发现:

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⑥交流表达:反思探究过程。

2、探究的一般过程:

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②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尝试做出假设

③设计探究方案、制定计划

④实施计划

⑤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⑥表达交流、反思探究过程

3、探究影响鼠妇生活的环境因素实验中:

变量是:光照

对照试验是:明亮组和阴暗组两组形成对照。

4、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实验,

除了这一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

5、对照实验中最重要的是:控制变量、设置对照。

6、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生存的基本条件(6大条件):

动物、植物等所有的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一样的,它们都需要:

营养物质、_ 阳光_、空气、水、适宜的__温度_和一定的__ 生存空间_。

7、技能训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弗莱明发现了青霉能产生一种杀死或抑制葡萄球菌生长的物质,把它叫做青霉素。

第二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一、环境影响生物:

在自然环境中,各种因素影响着生物,生物在生存发展中不断__适应_环境,也_影响__和

___改变___着环境。

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现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___生活方式__,生物的__适应___

性是普遍存在的。

资料分析:

①骆驼尿液非常少、体温46度才出汗,能够适应荒漠的干旱环境。

②海豹的皮下脂肪很厚,是为了适应寒冷的环境。

③避役的体色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体色,是为了适应复杂多变的陆地环境。

④莲的根状茎(藕)和叶柄中有相通的气腔,能够适应水生生活。

⑤山顶的旗形树的树冠像一面旗帜,能适应大风环境。

⑥葵花朵朵向太阳,能够得到更多的阳光。

⑦冬天的雷鸟更换白色羽毛能够适应皑皑白雪,这是雷鸟对环境的适应。

但是,当下雪推迟,这种体色却易被天敌发现,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相对的。

三、生物对环境有影响。

例如:绿色植物能增加大气湿度、净化空气;

沙地植物能够防风固沙;

地衣能加速岩石的风化、促进土壤的形成,称为陆生生物的“开路先锋”。

实验探究:蚯蚓对环境的作用

目的要求——探究蚯蚓对土壤的作用

方法步骤——

①取甲、乙两只大烧杯,在烧杯底部先铺一层湿土,再铺一层细沙,最后,细沙上面铺一层湿土,

每层约为烧杯高度的1/4,然后,在烧杯外壁用笔画出沙子和湿土的分界线。

②向甲烧杯中放入三条活蚯蚓,乙烧杯中不放蚯蚓(做对照组)。甲、乙烧杯中分别

投放数片菜叶,作为蚯蚓的饵料,并喷洒适量的水、烧杯口盖上玻璃板(保持土壤

的湿润),注意留一定的缝隙,以保证空气交换(利于蚯蚓的呼吸)。

③将甲、乙烧杯放置在黑暗处(蚯蚓喜欢阴暗的环境)几天,观察。

实验现象:七天后,甲烧杯中的沙子与土壤的分界线不明显,乙烧杯中的界限明显。

实验结论:蚯蚓对土壤有作用,蚯蚓能改变土壤的结构。

注意:实验中的变量是:蚯蚓的有无。

四、生物和环境的关系:

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不断改变,生物也在不断进化,适应环境。生

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了统一的整体。

第三节生态系统

1、概念:在一定的__ 区域_内,生物与__环境____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组成:

__非生物__部分(阳光、空气、水等)

生态系统是由

生物部分

①生产者——绿色植物在光下能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有来自太阳光的能量。

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不仅养活了植物自己,还为动物的生存提供食物。

②消费者——动物自己不能制作有机物,必须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物。

③分解者——细菌、真菌分解动植物的遗体或遗物中的有机物,成为简单的物质,

回到环境中,供给植物重新利用。

3、食物链和食物网: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捕食关系而形成的链状顺序叫做食物链;

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许多食物链,交错连接,就形成了__食物网__。

4、物质流、能量流: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A能量流动特点是逐步消耗(逐级递减);

(因此:生产者的数量决定了生态系统中消费者的数量)

①进入生态系统的能量是太阳光能,被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固定,以有机物的形式储存在植物体内。

②植食动物通过取食植物,摄入能量,肉食动物通过捕食其他动物摄入能量。

B物质流动特点是__反复循环__。

①生产者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将能量储存在体内;

消费者、分解者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有机物中的碳转化为二氧化碳返回到空气中。

②不易分解的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后,将通过食物链的不断积累(富集作用),危害许多生物。

5、生态系统具有调节能力和生态破坏: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 自动调节能力。

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的__数量__和所占的_ 比例__是相对稳定的,这就是生态平衡。

但是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认为的或自然因素的干扰超过这个限度时,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__人类__的活动是对生态系统影响最大的因素。

第四节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类型:

自然生态系统

人工生态系统:有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和__园林__生态系统。

2、桑基鱼塘——珠江三角洲的人们因地制宜,建立的一种高效人工生态系统。

①在生态系统中,桑与蚕的关系是捕食关系;

②在利用蚕沙、人畜的粪便、农作物的秸秆、杂草、树叶等物质进行沼气生产的过程中,

发挥主要作用的生物是细菌、真菌等微生物;

③鱼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最终来自于太阳能;

④这种生态系统中,物质经过多次重复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第五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定义: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是地球上适合生物_ _生存__的地方。

2、范围:以__海平面__为标准划分,向上10千米,向下10千米,合计20 千米厚。

3、

森林生态系统

草原生态系统

_荒漠生态系统

典型的是沼泽

海洋生态系统

淡水生态系统

4、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其中不同层次的生态系统相互__关联__。

从地域关系、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等方面可以看出,

生态系统是开放的、动态变化的。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5、“生物圈二号”的实验失败说明:

迄今为止,地球仍是人类以及其他生物的唯一家园。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第一章《观察细胞的结构》

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

一、显微镜的结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显微镜中最重要的结构是

[ 5 ] 目镜和[ 8 ] _物镜。

物镜的长度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2、能使镜筒大幅度升降的

结构是[ 1 ] 粗准焦螺旋。

3、能够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

[ 11 ] 遮光器和[13 ] 方光镜。

4、显微镜视野中的像是

放大的倒像,

标本向左侧移动,

物像向右侧移动。

5、物像的放大倍数=

目镜放大倍数 X_物镜放大倍数_。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