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篇 明清小说 聊斋志异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篇明清小说

第一章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见PPT

第二章聊斋志异介绍见PPT

第三章婴宁

一、蒲松龄与《聊斋志异》

蒲松龄(1640-1715)清代著名短篇小说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属淄博市)人。自称异史氏,清代杰出文学家,小说家。

蒲松龄一生穷愁潦倒。他出生

于一个渐趋没落的书香之家,父亲只是个童生,因家贫而弃儒从商。蒲松龄从小热衷功名,十九岁参加科举考试,成了秀才,名扬乡里,此后虽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始终没能通过乡试,当上举人。直到七十二岁才得了一个贡生。

童试:每年由县、府、院进行甄选考试,取录者俗称秀才,是进入士林之始。

乡试:每三年一次,秀才须赴省城应考,及格者称举人。

会试:由礼部主持,中试者称贡士。

殿试:贡士在宫中保和殿由皇帝亲试,取录者称进士,分为三等:分别赐进士及第(分状元、榜眼、探花)、进士出身及同进士出身。

且看蒲松龄应试的记录:

顺治十七年(1660年)蒲松龄21岁。应乡试未中。

康熙二年(1663年)蒲松龄24岁。应乡试未中。

康熙十一年(1672年)蒲松龄32岁。秋应乡试未中。

康熙十四年(1675年)蒲松龄35岁。应乡试未中。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蒲松龄48岁。秋,蒲松龄应乡试,因“越幅”被黜。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蒲松林51岁。秋应乡试,再次犯规被黜。

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蒲松龄63岁。暮春赴济南,滞留数月,应乡试未中。

康熙五十年(1711年)蒲松龄72岁。十月,赴青州考贡,为岁贡生。

做了贡生以后理论上可以当官了,蒲松龄得到一个虚衔“儒学训导”。儒学训导是什么意思呢?当时封建社会的学校分好几级,国家一级是国子监,省里面是府学,县里面是县学。这个儒学训导就是县学的副长官,相当于现在一个中学副校长了。但是蒲松龄这个儒学训导前还加了两个字“候补”。就是你虽然有这个资格,但是还得看山东省除了淄川县以外,其他县有没有空出名额来。对于72岁的蒲松龄来说,没有任何的价值了,贡生只是给他带来一点安慰,一点很实际的利益:朝廷要给贡生四两银子。而县官偏偏既不去给蒲松龄树匾、树旗,也不发给他银子。蒲松龄不得不一次一次写呈文、打报告去要。这就是蒲松龄在科举考试当中所受的痛苦。我们现在看觉得他非常可笑,非常可悲,非常可怜。但是在当时他只能求这么一条出路。

因为科举制度是蒲松龄这样的穷知识分子改变命运的唯一的出路,所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对科举考试的热衷和失败,使他对科举考试制度的弊端和腐败,以及落第士子的内心痛苦,都有极为深切的体验。在不得志中,他穷其一生写聊斋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共有短篇小说490余篇。“聊斋”是作者的书斋名,“志异”就是记述花妖狐鬼及其他一些荒诞不经的奇闻异事。蒲松龄创作聊斋志异的动机和目的,不是一般的传奇志怪,而是以传统的传奇志怪的形式和手法,来表现他长期郁积于心底的“孤愤”之情,是对当时社会的抗争

蒲松龄作《聊斋志异》时,每临晨携一大瓷缸,中贮苦茗,具烟一包,置行人大道旁。见行道者过,必强执与语。搜奇说异。随人所知:渴则饮以茗。成奉以烟。必令畅谈乃已。偶闻一事,归而粉饰之。如是二十余寒暑,此书方告成。

(三)聊斋成就

书中写的是一个花妖鬼狐的世界,既有对如黑暗现实的不满,又有对怀才不遇的不平;既有对贪宫污吏狼狈为奸的鞭笞,又有对勇于反抗,敢于复仇的平民的称赞;

而数量最多、质量上乘、写得最美最动人的是那些人与狐妖、人与鬼神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纯真爱情的篇章。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曾经说过,“想象是伟大的潜水者”。一个作家,一个小说家能写出引人入胜的作品,虽然要有一定的生活基础,但是更要靠他的想象。《聊斋志异》就是一个作家天才的想象才能和艺术才能的集中表现。

郭沫若:“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老舍评价说:“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婴宁》是《聊斋志异》中最为优秀的篇章之一。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塑造了许多可爱的狐女形象,最美的要数婴宁。他称这女孩儿是“我婴宁”,口吻之亲密真像是称呼自己的女儿。

分析

1、小说中的人物,及彼此关系:

婴宁、王子服、鬼母秦氏、婴宁的狐狸精母亲、吴生、婢女小荣、鬼母秦氏,姓吴,嫁给秦姓男人,也是王子服母亲的姐姐,吴生称他们为姑姑,婴宁为秦姓男人和狐狸精所生。婴宁是王子服大姨家的女儿,但不是秦氏所生,只是秦氏所养。

2、小说的几条线索

鬼母:养婴宁、教婴宁、嫁婴宁(鬼母乃小说情节的枢机)

王子服:遇婴宁、寻婴宁、娶婴宁

婴宁:笑容可掬——笑辄不辍——矢复不笑——对生零涕

婴宁的笑:

小说主要表现的是婴宁的憨痴可爱。而这一性格的传达,作家主要就通过人物的一个典型的行为而达到的。这个典型的行为就是“笑”。王子服初见婴宁,婴宁“笑容可掬”,又“遗花地上,笑语自去”。

二见婴宁,婴宁“含笑拈花而入”;等到鬼姨向王子服引见婴宁,婴宁则更笑得突出:“闻户外隐有笑声”,“户外嗤嗤笑不已”,“婢推之以入,犹掩其口,笑不可遏”,“忍笑而立”,“女复笑,不可仰视”,“女又大笑”,“笑声始纵”;然后又在小园,“见生来,狂笑欲堕”,“女笑之作,倚树不能行,良久乃罢”;

然后便是与王子服同归王家之后,更是笑得惊世骇俗:“但闻室中吃吃,皆婴宁笑声”,“母入室,女犹浓笑不顾”,“才一展拜,翻然遽入,放声大笑”,“至日,使华装行新妇礼,女笑极不能俯仰”。

纵观全篇,作家描绘婴宁,别笔不多,惟一“笑”。这一“笑”贯穿全篇。而也就是这浓墨绘就的一“笑”,却使人物形神兼备,可说是一笑生神。

“呆痴如婴儿”

初见对王生“注目不移”的反应:“个儿郎目灼灼似贼!”

仿佛不知道王子服“目灼灼”是为己

对王生出遗花示爱的反应:“园中花……斫一巨捆负送之”

对王生的示爱茫然不知

对王生“夫妇之爱”的反应:“我不惯与生人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