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简介
《聊斋志异》简介

《聊斋志异》简介《聊斋志异》是中国古代小说集,由清代作家蒲松龄创作。
本书以讲述民间传说和超自然现象为主题,融入了爱情、友情、亲情以及社会道德等元素,深受读者喜爱。
通过描绘奇幻又真实的故事情节,展现了作者独特的想象力和意识形态。
《聊斋志异》被广泛认为是中国古代奇幻小说的代表之一。
全书以民间传说、神话和历史事件为基础,以幽怨的灵魂、鬼怪和妖精等超自然存在为主要元素,以描绘非人类形象和事件的方式,给予读者一种既神秘又离奇的审美体验。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场景描写精细入微,让读者仿佛置身于这个神奇的世界。
蒲松龄以他独特的文风和写作技巧创作了《聊斋志异》。
他巧妙地运用了讽刺、夸张和对比等手法,使得故事更加生动。
同时,他在作品中注入了一定的道德观念,以展现他对社会现象的看法。
通过这种方式,他在奇幻的背景下探讨了人性的弱点和社会的封建约束。
《聊斋志异》的故事情节多样丰富,其中包含了爱情、友情、亲情等主题。
作者以灵异的奇观为背景,展现了人类情感的复杂性和纯真。
无论是真实的爱情故事还是交织着超自然因素的故事,都充满了深刻的情感。
读者通过这些故事,不仅可以感受到作者的丰富内心世界,也能够从中体悟到人生道路上的真相和智慧。
《聊斋志异》作为中国文学的瑰宝,不仅在文学界有着深远的影响,也对后世的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它的题材和形式为后来的作家提供了很大的启示,以至于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一些现代文学作品中看到《聊斋志异》的影子。
今天,《聊斋志异》已经成为中学教材中的重要选读内容,被用来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部作品越来越受到国内外读者的喜爱,进一步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独特魅力。
总之,《聊斋志异》以其奇幻的故事、深刻的情感以及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通过读者对故事中人物的感同身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多样性。
这部作品不仅是文学的瑰宝,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永远值得我们品味和探索。
聊斋志异简短小故事

聊斋志异简短小故事【聊斋志异简介】聊斋志异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
全书共有491篇故事,涉及神怪、鬼魂、仙人等多种题材,以奇闻轶事为主线,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俗民情。
【故事一:画皮】王生偶遇一位美貌女子,买下她的画皮。
后来画皮女子化为妖邪,附身在王生妻子身上,欲加害王生。
王生悔恨不已,请求道士相助,终于将画皮女子驱赶。
故事告诫人们不要贪图美色,以免招致灾祸。
【故事二:狼牙】李四因贪图小利,替狼牙山上的妖怪传递信息。
后来被狼牙妖怪所杀,化作厉鬼复仇。
故事提醒人们不要为了一时之利而助纣为虐。
【故事三:聂小倩】书生宁采臣在兰若寺遇鬼女聂小倩,她受妖僧操控,替妖僧索命。
宁采臣心怀慈悲,救下聂小倩,最终感化了她,一同消灭妖僧。
故事讲述了善恶有报的道理,表达了人性向善的力量。
【故事四:续黄粱】梁生梦见自己科举高中,成为权贵,但因贪婪无度,最终身败名裂。
醒来后,梁生悔过自新,发奋读书,终于考取功名。
故事告诉我们,人生如梦,要珍惜当下,努力进取,切勿沉溺于幻想。
【故事五:辛十四娘】辛十四娘为救父亲,嫁给了妖怪。
但她心中始终不忘人类的善良,暗中协助道士消灭妖怪。
最终,辛十四娘恢复了人身,与道士共度余生。
故事展示了孝道之美,以及人性中的善恶较量。
【故事六:罗刹海市】书生陈靖姑在海市遇罗刹女,被其美貌所迷惑。
道士告知陈靖姑罗刹女真相,他毅然离开海市,回到现实生活。
故事告诉我们,面对诱惑,要坚守本心,勿让虚幻的美好蒙蔽双眼。
【故事总结与启示】聊斋志异通过一则则短小精悍的故事,传达了扬善惩恶、崇尚孝道、坚守本心等道德观念。
《聊斋志异》简介

聊斋志异一、《聊斋志异》简介《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在他40岁左右已基本完成,此后不断有所增补和修改。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全书有短篇小说491篇。
题材非常广泛,内容极其丰富。
多数作品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17世纪又有对怀、、《考弊司》、《贾奉雉》、《司文郎》、《王子安》、《三生》等;第四类,是歌颂被压迫人民反抗斗争精神的作品,如《商三官》、《席方平》、《向杲》等;第五类,总结生活中的经验教训,教育人要诚实、乐于助人、吃苦耐劳、知过能改等等,带有道德训诫意义的作品,如《种梨》、《画皮》、《劳山道士》、《瞳人语》、《狼》三则等。
《聊斋志异》在进步的思想内容中也夹杂着一些落后的成分,如封建伦理道德观念,鬼神迷信和因果报应思想,追求功名利禄的庸俗倾向等,是我们阅读时应注意分析批判的。
郭沫若评价说:“写鬼写妖高人一筹,刺贫刺虐入木三分”三、《聊斋》中的女性大致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是为数最多的勇于追求爱情,对爱情忠贞不渝的忠女,烈女,豪放女们。
如《青凤》,《婴宁》、《莲香》,《聂小倩》等。
《青凤》:女主人公青凤是一狐女,如其他聊斋女性一样“世间无其丽”,在与耿生相恋之初,她谨听叔训,“不敢奉命”。
经过几番挣扎和几年痛苦的思念,在与耿生的一次意外相遇中,毅然决定离开家人的束缚与耿生共结连理。
第二类,利用智慧战胜邪恶,为家人报仇,为民除害的复仇女神。
如《商三官》,《庚娘》,《云翠仙》等。
《商三官》商三官是一个聪明美丽、有见识的女孩子。
她的父亲商士禹因得罪地主史葵,被活四、1问,安置在书外。
王生回到家,与妻子陈氏住在一处。
一更时,那化作美女的厉鬼将蝇拂弄碎,径直到床前,将王生的心摘去吃了。
王生之弟二郎找来道士,将化作老妇的厉鬼治死。
陈氏听从道士的指点,向一个疯癫的乞丐求救,终于将王生救活。
2.《小翠》:浙江人王太常小时候,一个比猫大的动物在雷鸣电闪时钻到他的身下。
聊斋志异简介

聊斋志异简介《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共有短篇小说431篇。
以花妖狐魅的幻想故事来反映现实生活,寄托了作者的理想。
其内容大致有四类:一、才子佳人式的爱情故事。
这类故事在《聊斋志异》里为数最多,也是最能引起读者的兴趣的,如《婴宁》《青凤》《连琐》《连城》《鲁公女》等。
此类故事情节大多为富有才情的书生或公子在打发孤独寂寞的读书生活过程中,偶遇由鬼怪狐妖幻化成的美貌女子。
两人一见钟情后,由于各种原因又暂时分别,此后历经磨难,有情人终成眷属。
有学者指出,联系蒲松龄的个人生活情况,有理由认为这正是由他自身孤独寂寞的际遇而生发的幻想。
蒲松龄大半生都是离妻别子,孤身一人在缙绅之家坐馆教书。
他在长期寂寞孤苦的独身生活中产生了希求艳遇的幻想。
然而他的这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他便假借鬼狐故事聊以自慰。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故事虽然在情节上大致相仿,但塑造的人物形象却各有千秋。
婴宁天真无邪,青凤温柔羞涩,连琐才华出众……均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她们一般都是鬼狐仙怪,却无妖鬼之气,而是“多具人情,和易可亲”。
在她们身上寄予了作者对于理想女性和理想爱情的向往。
她们不外乎都是才貌双全,温柔良善,坚贞而痴情,具有女子优良的品行。
她们选择爱人,也不以身世门第论高低,而是重在以才德取人。
最重要的是,她们能够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作自我牺牲,冲破现实的层层阻隔,最终和爱人团圆。
二、人与人或非人之间的友情故事。
友情故事也是蒲松龄看重的一部分,如《叶生》《田七郎》《娇娜》《蛇人》等。
这类故事无论在风格上还是内容上都各有不同。
《叶生》在很多学者看来是一篇作者感怀身世的自况之作。
同时,也讲述了叶生报答知遇之恩的故事。
《田七郎》报的不是知己的知遇之恩,却是朋友的扶助之义。
《娇娜》故事中尽管也有爱情故事,但是友情故事也是一条主线。
这是一种有别于同性情谊又异于夫妻情爱的男女之间的友谊。
而《蛇人》则是人与蛇、蛇与蛇之间的友情,以人与蛇、蛇与蛇之间的深厚情谊来反衬人情冷暖和世态炎凉。
《聊斋志异》简介

《聊斋志异》简介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聊斋志异一、《聊斋志异》简介《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在他40岁左右已基本完成,此后不断有所增补和修改。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全书有短篇小说491篇。
题材非常广泛,内容极其丰富。
多数作品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
但其中也夹杂着一些封建伦理观念和因果报应的宿命论思想。
《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很高。
它成功的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的高峰。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
有传奇、志怪、轶事等,诸体兼备,为中国文言小说集大成之作。
内容十分广泛,多谈狐、魔、花、妖,以此来概括当时的社会关系,反映了17世纪中国的社会面貌。
书中写的是一个花妖鬼狐的世界,既有对如漆墨黑的社会现实的不满,又有对怀才不遇、仕途难攀的不平;既有对贪宫污吏狼狈为奸的鞭笞,又有对勇于反抗,敢于复仇的平民的称赞;而数量最多、质量上乘、写得最美最动人的是那些人与狐妖、人与鬼神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纯真爱情的篇章。
《聊斋志异》是一部具有独特思想风貌和艺术风貌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多数小说是通过幻想的形式谈狐说鬼,但内容却深深地扎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之中,曲折地反映了蒲松龄所生活的时代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的思想愿望,熔铸进了作家对生活的独特的感受和认识。
二、从题材内容来看《聊斋志异》中的作品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类:第一类,是反映社会黑暗,揭露和抨击封建统治阶级压迫、残害人民罪行的作品,如《促织》、《红玉》、《梦狼》、《梅女》、《续黄粱》、《窦氏》等;第二类,是反对封建婚姻,批判封建礼教,歌颂青年男女纯真的爱情和争取自由幸福而斗争的作品,如《婴宁》、《青凤》、《阿绣》、《连城》、《青娥》、《鸦头》、《瑞云》等;第三类,是揭露和批判科举考试制度的腐败和种种弊端的作品,如《叶生》、《于去恶》、《考弊司》、《贾奉雉》、《司文郎》、《王子安》、《三生》等;第四类,是歌颂被压迫人民反抗斗争精神的作品,如《商三官》、《席方平》、《向杲》等;第五类,总结生活中的经验教训,教育人要诚实、乐于助人、吃苦耐劳、知过能改等等,带有道德训诫意义的作品,如《种梨》、《画皮》、《劳山道士》、《瞳人语》、《狼》三则等。
《聊斋志异》简介

《聊斋志异》简介一、成书时间蒲松龄在他40岁左右基本完成的代表作,此后不断有所增补和修改。
二、得名原因:“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
有传奇、志怪、轶事等,诸体兼备,为中国文言小说集大成之作。
三、思想:1.积极性: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
2.局限性:有一些封建伦理观念和因果报应的宿命论思想。
四、写作初衷:蒲松龄在《聊斋自志》中说:“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在这部小说集中,作者是寄托了他从现实生活中产生的深沉的孤愤的。
因此我们不能只是看《聊斋志异》奇异有趣的故事,当作一本消愁解闷的书来读,而应该深入地去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爱和恨,悲愤和喜悦,以及产生这些思想感情的现实生活和深刻的历史内容。
五、艺术成就:它成功的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的高峰。
三百年来,《聊斋》故事在民间广为传播历久不衰,先后被译成十几种文字,成为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
六、编排特点:《聊斋志异》在叙述、描写人和各种灵异之物的交往时,往往按照同类相应、同气相求的模式安排故事情节。
同类相应、同气相求是一种古老的观念,指的是同类事物能够彼此趋近,产生感应,实现生命层面的沟通。
《聊斋志异》的许多故事,就是以同类相应、同气相求为契机而发生、延展的……七、内容:全书有短篇小说491篇。
题材非常广泛,内容极其丰富。
多谈狐、魔、花、妖,以此来概括当时的社会关系,反映了17世纪中国的社会面貌.写的是一个花妖鬼狐的世界,既有对如漆墨黑的社会现实的不满,又有对怀才不遇、仕途难攀的不平;既有对贪宫污吏狼狈为奸的鞭笞,又有对勇于反抗,敢于复仇的平民的称赞;而数量最多、质量上乘、写得最美最动人的是那些人与狐妖、人与鬼神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纯真爱情的篇章。
聊斋志异作品简介

聊斋志异作品简介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狐传》,是中国清代著名⼩说家蒲松龄的著作。
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聊斋志异作品简介,⼀起来看看吧。
聊斋志异作品简介 同类相应、同⽓相求是⼀种古⽼的观念,指的是同类事物能够彼此趋近,产⽣感应,实现⽣命层⾯的沟通。
《聊斋志异》的许多故事,就是以同类相应、同⽓相求为契机⽽发⽣、延展的。
《聊斋志异》是⼀部具有独特思想风貌和艺术风貌的⽂⾔短篇⼩说集。
多数⼩说是通过幻想的形式谈狐说⿁,但内容却深深地扎根于现实⽣活的⼟壤之中,曲折地反映了蒲松龄所⽣活的时代的社会⽭盾和⼈民的思想愿望,熔铸进了作家对⽣活的独特的感受和认识。
蒲松龄在《聊斋⾃志》中说:“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悲矣!”在这部⼩说集中,作者是寄托了他从现实⽣活中产⽣的深沉的孤愤的。
因此我们不能只是看《聊斋志异》奇异有趣的故事,当作⼀本消愁解闷的书来读,⽽应该深⼊地去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爱和恨,悲愤和喜悦,以及产⽣这些思想感情的现实⽣活和深刻的历史内容。
由于《聊斋志异》是⼀部经历了漫长时期才完成的短篇⼩说集,故事来源不同,作者的思想认识前后有发展变化,加上作者世界观本⾝存在⽭盾,因⽽全书的思想内容良莠不齐,⽐较复杂。
但从总体看来,优秀之作占半数以上,主要倾向是进步的,真实地揭⽰了现实⽣活的⽭盾,反映了⼈民的理想、愿望和要求。
歌颂⽣活中的真、善、美,抨击假、恶、丑,是蒲松龄创作《聊斋志异》总的艺术追求,也是这部短篇⼩说集最突出的思想特⾊。
从题材内容来看,《聊斋志异》中的作品⼤致可分为以下五类: 第⼀类,是反映社会⿊暗,揭露和抨击封建统治阶级压迫、残害⼈民罪⾏的作品,如《促织》、《红⽟》、《梦狼》、《梅⼥》、《续黄粱》、《窦⽒》等; 第⼆类,是反对封建婚姻,批判封建礼教,歌颂青年男⼥纯真的爱情和争取⾃由幸福⽽⽃争的作品,如《婴宁》、《青凤》、《阿绣》、《连城》、《青娥》、《鸦头》、《瑞云》等; 第三类,是揭露和批判科举考试制度的腐败和种种弊端的作品,如《叶⽣》、《于去恶》、《考弊司》、《贾奉雉》、《司⽂郎》、《王⼦安》、《三⽣》等; 第四类,是歌颂被压迫⼈民反抗⽃争精神的作品,如《商三官》、《席⽅平》、《向杲》等; 第五类,总结⽣活中的经验教训,教育⼈要诚实、乐于助⼈、吃苦耐劳、知过能改等等,带有道德训诫意义的作品,如《种梨》、《画⽪》、《劳⼭道⼠》、《瞳⼈语》、《狼》三则等。
《聊斋志异》简介

聊斋志异一、《聊斋志异》简介《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在他40岁左右已基本完成,此后不断有所增补和修改。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全书有短篇小说491篇。
题材非常广泛,内容极其丰富。
多数作品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17世纪又有对怀、、《考弊司》、《贾奉雉》、《司文郎》、《王子安》、《三生》等;第四类,是歌颂被压迫人民反抗斗争精神的作品,如《商三官》、《席方平》、《向杲》等;第五类,总结生活中的经验教训,教育人要诚实、乐于助人、吃苦耐劳、知过能改等等,带有道德训诫意义的作品,如《种梨》、《画皮》、《劳山道士》、《瞳人语》、《狼》三则等。
《聊斋志异》在进步的思想内容中也夹杂着一些落后的成分,如封建伦理道德观念,鬼神迷信和因果报应思想,追求功名利禄的庸俗倾向等,是我们阅读时应注意分析批判的。
郭沫若评价说:“写鬼写妖高人一筹,刺贫刺虐入木三分”三、《聊斋》中的女性大致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是为数最多的勇于追求爱情,对爱情忠贞不渝的忠女,烈女,豪放女们。
如《青凤》,《婴宁》、《莲香》,《聂小倩》等。
《青凤》:女主人公青凤是一狐女,如其他聊斋女性一样“世间无其丽”,在与耿生相恋之初,她谨听叔训,“不敢奉命”。
经过几番挣扎和几年痛苦的思念,在与耿生的一次意外相遇中,毅然决定离开家人的束缚与耿生共结连理。
第二类,利用智慧战胜邪恶,为家人报仇,为民除害的复仇女神。
如《商三官》,《庚娘》,《云翠仙》等。
《商三官》商三官是一个聪明美丽、有见识的女孩子。
她的父亲商士禹因得罪地主史葵,被活四、1问,安置在书外。
王生回到家,与妻子陈氏住在一处。
一更时,那化作美女的厉鬼将蝇拂弄碎,径直到床前,将王生的心摘去吃了。
王生之弟二郎找来道士,将化作老妇的厉鬼治死。
陈氏听从道士的指点,向一个疯癫的乞丐求救,终于将王生救活。
2.《小翠》:浙江人王太常小时候,一个比猫大的动物在雷鸣电闪时钻到他的身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聊斋志异一、《聊斋志异》简介《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在他40岁左右已基本完成,此后不断有所增补和修改。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全书有短篇小说491篇。
题材非常广泛,内容极其丰富。
多数作品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
但其中也夹杂着一些封建伦理观念和因果报应的宿命论思想。
《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很高。
它成功的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的高峰。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
有传奇、志怪、轶事等,诸体兼备,为中国文言小说集大成之作。
内容十分广泛,多谈狐、魔、花、妖,以此来概括当时的社会关系,反映了17世纪中国的社会面貌。
书中写的是一个花妖鬼狐的世界,既有对如漆墨黑的社会现实的不满,又有对怀才不遇、仕途难攀的不平;既有对贪宫污吏狼狈为奸的鞭笞,又有对勇于反抗,敢于复仇的平民的称赞;而数量最多、质量上乘、写得最美最动人的是那些人与狐妖、人与鬼神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纯真爱情的篇章。
《聊斋志异》是一部具有独特思想风貌和艺术风貌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多数小说是通过幻想的形式谈狐说鬼,但内容却深深地扎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之中,曲折地反映了蒲松龄所生活的时代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的思想愿望,熔铸进了作家对生活的独特的感受和认识。
二、从题材内容来看《聊斋志异》中的作品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类:第一类,是反映社会黑暗,揭露和抨击封建统治阶级压迫、残害人民罪行的作品,如《促织》、《红玉》、《梦狼》、《梅女》、《续黄粱》、《窦氏》等;第二类,是反对封建婚姻,批判封建礼教,歌颂青年男女纯真的爱情和争取自由幸福而斗争的作品,如《婴宁》、《青凤》、《阿绣》、《连城》、《青娥》、《鸦头》、《瑞云》等;第三类,是揭露和批判科举考试制度的腐败和种种弊端的作品,如《叶生》、《于去恶》、《考弊司》、《贾奉雉》、《司文郎》、《王子安》、《三生》等;第四类,是歌颂被压迫人民反抗斗争精神的作品,如《商三官》、《席方平》、《向杲》等;第五类,总结生活中的经验教训,教育人要诚实、乐于助人、吃苦耐劳、知过能改等等,带有道德训诫意义的作品,如《种梨》、《画皮》、《劳山道士》、《瞳人语》、《狼》三则等。
《聊斋志异》在进步的思想内容中也夹杂着一些落后的成分,如封建伦理道德观念,鬼神迷信和因果报应思想,追求功名利禄的庸俗倾向等,是我们阅读时应注意分析批判的。
郭沫若评价说:“写鬼写妖高人一筹,刺贫刺虐入木三分”三、《聊斋》中的女性大致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是为数最多的勇于追求爱情,对爱情忠贞不渝的忠女,烈女,豪放女们。
如《青凤》,《婴宁》、《莲香》,《聂小倩》等。
➢《青凤》:女主人公青凤是一狐女,如其他聊斋女性一样“世间无其丽”,在与耿生相恋之初,她谨听叔训,“不敢奉命”。
经过几番挣扎和几年痛苦的思念,在与耿生的一次意外相遇中,毅然决定离开家人的束缚与耿生共结连理。
第二类,利用智慧战胜邪恶,为家人报仇,为民除害的复仇女神。
如《商三官》,《庚娘》,《云翠仙》等。
➢《商三官》商三官是一个聪明美丽、有见识的女孩子。
她的父亲商士禹因得罪地主史葵,被活活打死。
三官立志替父报仇,于是改名换姓去戏班学戏,几年后随班子回到家乡,设法留在史家,当晚刺死了史葵。
待风浪平息后,三官平安地回到家里。
第三类,是拥有远见卓识,打破封建重农抑商思想的枷锁,成为商界的女强人。
如《黄英》,《小二》等。
➢《小二》中“绝贤美”的女子赵小二就经营这样的手工作坊。
她开的是琉璃厂,生产的灯样式新颖,其价格虽高,生意却出奇的好,而且她管治有方,赏罚分明,工人没有一个不服她的,丈夫只是一个工作上的帮手而已她已真正的独立不依的女人,不再是男性的附庸。
第四类,是少数几位不堪封建制度重压走向极端的泼妇。
如《马介甫》中的尹氏。
➢尹氏把丈夫管教得服服贴贴,无论她做什么事丈夫都是大气不敢出一口。
她不仅虐待自己的丈夫,还逼得公爹出家当道士,还得弟死,侄儿差点丧命,丈夫的小妾怀孕,她动手打得“崩注胎堕”。
她固然心狠手辣,却从侧面反映男尊女卑社会对女性的摧残。
四、《聊斋志异》几大名篇的内容梗概1.《画皮》:太原士子王生,在一次早晨出行的道上,遇到一个抱着包袱独自行走的女子。
一问,那女子自称是不堪大妇虐待而出逃的大家小妾。
王生贪恋其姿色,便将她带回家里,安置在书斋中,与其同居。
妻子陈氏让他打发此女离开,王生不听,一日,王生到了集市上,一个道士吃惊地说他身上有邪气萦绕,一定是遇到了妖邪。
王生不信,反以为道士是想借此混饭吃。
他回到家,欲进书斋,不料门被堵上,隔着窗缝往里一看,只见一个青面狞鬼,正在描画一张人皮,随后将人皮穿在身上,又化作美女。
王生非常害怕,找着道士,求他相救。
道士给他一个蝇拂,让他挂在门外。
王生回到家,与妻子陈氏住在一处。
一更时,那化作美女的厉鬼将蝇拂弄碎,径直到床前,将王生的心摘去吃了。
王生之弟二郎找来道士,将化作老妇的厉鬼治死。
陈氏听从道士的指点,向一个疯癫的乞丐求救,终于将王生救活。
2.《小翠》:浙江人王太常小时候,一个比猫大的动物在雷鸣电闪时钻到他的身下。
后来王太常中了进士,并做了侍御。
他膝下只有一子,但是个傻子。
一日一位妇人到他家,并将自己的女儿小翠留给他做儿媳。
小翠聪慧过人,深得公婆喜爱,但就是整日里和健儿子疯闹。
有一个官员王给谏想诬告王侍御,小翠扮成宰相亲临王侍御家,让王给谏看到,从此收起了诬告王侍御的恶念。
一次王给谏到了王侍御家,看到傻儿子扮成皇帝模样,王给谏到了朝上告了王侍御谋反之罪。
皇上验明不过是疯儿傻媳的玩闹后,反倒将王给谏发配充军。
王侍御觉出小翠不是寻常之人。
一日傻公子洗澡,小翠趁势捂死了他。
等公子又活过来后,傻病全好了。
过了一年,王侍御被王给谏的同党参奏被罢了官。
他准备拿一只玉瓶送给朝廷的人,好给自己找路子。
谁知玉瓶被小翠打碎了,公婆二人将小翠一顿大骂。
小翠不堪忍受公婆的辱骂,决定离开王侍御家。
临走时告诉丈夫,说自己是狐狸,母亲因避雷灾曾受过王侍御的庇护,送自己来报恩。
小翠走后公子痛哭欲死,王公夫妇也知自己铸成大错,追悔莫及。
两年后公子偶然又遇到小翠。
但小翠不愿再回他的家。
和公子在外国生活了一段时间后,小翠的模样渐渐变了。
小翠为公子找了个于家姑娘为妻,自己便消失了。
婚后公子发现于家女儿就是小翠的模样,方才知道小翠模样变化的原因。
她将自己变成于家姑娘的模样,为的是公子见到于家女儿就像见到她,以解公子对她的思念之情。
3.《青凤》:故事的发展大约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首先是耿去病初会青凤,一见钟情;第二,次夜相见,互诉衷情,不料被青凤的叔叔撞破,不欢而散;第三层写第二年清明耿去病上坟,得一狐,提抱以归,则青凤也,于是同居,生活得很幸福。
最后写两年以后青凤的叔叔遭横难,耿去病挺身救之,“由此如家人父子,无复猜忌矣”。
故事首尾完具,曲尽其妙。
在封建社会里,像这样曾经遭到家长反对后来终于得到谅解的恋爱和婚姻,有是有的,比较少见,但有狐狸精的介入,事情就好办一些了。
4.《促织》:国内风行都促织,皇帝也喜欢,于是官府把上交促织作为任务摊派下去。
成名(主人公)也被摊派。
官府要求的促织规定很高,成名一时做不到合乎规格的促织,非常着急。
于是他老婆就去一个巫神那里问卜。
巫神给了她一幅画,上面画的野外的一座荒房什么的。
成名觉得是指点捕捉促织的地点,就按图索骥,结果抓到一只非常好的促织,他很高兴,就把促织放起来,准备第二天交上去。
结果他的小儿子,偷偷拿这只促织和别的小孩去玩,让促织跑了。
儿子知道这只促织对父亲的意义,所以非常害怕,就跳井自杀了。
被人们就上来后,没有死掉,在昏迷中,儿子就变成一只小小的促织。
虽然这只促织很小,但也没有办法,成名也还是把它交了上去。
谁知道,这只小促织凶猛异常,胜过了所有的优等促织,甚至还咬破了公鸡的鸡冠。
完成任务后,儿子也醒了过来。
5.《席方平》:明朝末年,河南监察御史席廉赈灾济民,遭贪官秦士禄诬陷,被朝廷斩首。
其子席方平在古庙内为父亲守灵时,半夜看到一妙龄少女出现在他面前。
原来,此女名小谢,出身于书香门第,被洛阳知府看中要纳为小妾,她万般无奈只得以死抗争,化作冤魂,在她欲向巡抚秦士禄申冤时,却看到秦正在徇私枉法,贿赂钦差。
而这正是陷害席方平之父的一幕。
小谢得知席方平的遭遇,同病相怜,决心帮助他为父申冤。
她带着席方平到阴曹地府去击鼓鸣冤,不料,判官、城隍、冥王等都是收到贿赂的贪官,他们不问青红皂白,对席方平施以火床烙身、利锯锯身等酷刑,施刑的鬼役同情席方平,手下留情,没有锯到他的心脏,才使他免于一死。
气愤之中,小谢带他到天庭告状,仙界二郎神深受感动,为他主持正义,使大明皇帝了解了事实真相,惩治了贪官污吏。
席方平终于为父申冤昭雪。
在这生死磨练中,席方平与小谢两人产生了爱慕之情,小谢也得以借尸还魂,与席方平结成眷属。
6.《梦狼》“官虎吏狼”白甲在外边做官,他的父亲白翁(白老头)挂念他。
丁某,也就是能在阳间阴间来回走的人,带了白翁到白甲官衙,白翁先看到官衙门口有一头巨大的狼看门,吓得不敢进,丁某硬把他拉进去,白翁又看到官衙里到处都是狼,官衙的白骨已经堆成山。
白甲看到父亲来了,很高兴,下令备饭,马上,有一头巨狼叼了一个人来。
白翁吓得浑身发抖,问:这是做什么呀?白甲平淡地回答“用来当饭吃。
”白翁很害怕,辞别了儿子就走,一群狼却挡住他不让走。
白翁正在进退两难时,突然来了两个怒目圆睁的金甲猛士,金甲猛士捉住白甲,白甲扑地化成了巨齿獠牙的猛虎。
一个金甲猛士要砍掉白甲的脑袋,另一个说,不着急,这是明年的事,先把他的牙敲了。
白翁醒后写了封信,劝导白甲要廉政爱民,派小儿子到白甲那儿看看。
小儿子到了白甲的官衙,发现哥哥的门牙全掉了,问:怎么回事?白甲说骑马摔的。
再问,什么时间摔的?恰好是白翁做梦的那天。
小儿子把父亲的信拿出来给白甲看,苦口婆心地劝告他。
白甲不听。
弟弟在官衙住了几天,发现行贿的人络绎不绝。
官衙的人都在搜刮民脂民膏。
弟弟流着眼泪劝告哥哥不要这样,要爱护老百姓,白甲不以为然地说:“你是个乡下人,不知道做官有做官的妙诀,一个人能不能提拔,不决定于老百姓,而决定于上司。
”没过多久,白甲升了大官,可是在他赴任的路上,一群老百姓把他杀了。
过了一会,有人把白甲救起,说这个人是白老头的儿子,老头还不坏,不应该让他看到这惨状,把这人的脑袋给接上。
但是把脑袋反着安上。
白甲复活后,脑袋朝后,眼睛能看到自己的背,大家都不把他当人看待。
让人自顾其后,是个意味深长的细节。
7.《梦狼》是带象征意味的小说,县令化成吃人猛虎,衙役是一群恶狼,官衙以人为食,吃得白骨如山,比喻官场对百姓敲骨吸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