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故事-蒲松龄《聊斋志异》简介 蒲松龄的《除日祭穷神文》原文
龙的故事聊斋志异卷二十【清代】蒲松龄

作者简介
• 蒲松龄(1640年6月5日-1715年2月25日),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 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
• 蒲松龄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 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 补博士弟子员。以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 时才成岁贡生。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 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近42年,直至康 熙四十八年(1709年)方撤帐归家。他毕生精力完成《聊斋志异》8 卷、491 篇,约40余万字。内容丰富多彩,故事多采自民间传说和野史轶闻,将花妖狐 魅和幽冥世界的事物人格化、社会化,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憎感情和美好理想。 被誉为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 郭沫若曾这样评价: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 和尚告诉王茂才说:“这孩子是华山池塘中的五百条小龙 之一,私自逃到这里。”于是和尚拿出一个钵盂,在钵盂 里灌上水,只见钵盂里好像有一条小白蛇在游来游去,和 尚把钵盂往袖子里一揣,离开了王茂才家。
赏析
• 《龙》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聊斋 志异》中有两篇题为《龙》的文章:其一位于卷二,由4条 关于龙的小故事组成;其二与《蛰蛇》、《爱才》两篇, 原载《得月簃丛书》本《<聊斋志异>拾遗》,现存资料并 不能确定此三篇是否为蒲松龄所作,故现存版本《聊斋志 异》通常将其作为附录列于书末。
聊斋故事
龙 聊斋志异 卷二十
清代 蒲松龄
原文
• 博邑有乡民王茂才,早赴田。田畔拾一小儿,四五岁,貌 丰美而言笑巧妙。归家子之,灵通非常。至四五年后,有 一僧至其家。儿见之,惊避无迹。
中国历史故事-蒲松龄《聊斋志异》简介 蒲松龄的《除日祭穷神文》原文

中国历史故事-蒲松龄《聊斋志异》简介蒲松龄的《除日祭穷神文》原文《聊斋志异》是中国著名的志怪小说集,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这本书是蒲松龄在科举不第,久试无果,生活穷困潦倒时创作的。
蒲松龄十九岁就以三试第一的骄傲成绩考中了秀才,可是后来他连续四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没有中举,到了后来为了生计,只得放弃了继续科考的道路。
古时候的文人,从读书开始,大部分人都是为了谋求一个功名,所谓学以致用,说的是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报效国家。
而蒲松龄在科举考试的时候,便开始创作《聊斋志异》这本书,他放弃了科举也没有放弃这本书,甚至一直写到他老。
据说因为创作《聊斋志异》,甚至影响到了蒲松龄的科举考试。
当时蒲松龄有一个好友,名叫张笃庆,他发现蒲松龄因为写《聊斋志异》而分去了大部分精力,以致不能好好准备科举考试,因此作了一首诗劝他。
诗里有一句“聊斋且莫竞谈空”,意思就是让他不要写书了,赶紧准备科举考试吧!但是蒲松龄并没有放弃,仍然坚持创作《聊斋》。
蒲松龄创造《聊斋志异》,还有一个故事。
据说蒲松龄为了收集到足够的故事,便在路边摆了一个摊子,凡是能讲出他需要的好故事的人,可以免费喝茶(也有说是烟草的)。
虽然后来学者有考证证实,这个故事并不是真的,毕竟蒲松龄家里穷成那样,哪儿有闲钱干这事儿呀!但是也足够说明他在创作《聊斋志异》方面,所付出的精力。
关于蒲松龄创作素材的由来,小编猜测,一部分是从旁人处听来的,一部分应该就是自己的想象了。
蒲松龄所处的时代,是明末清初,国家的交替,奇闻怪事必定不少。
而他自己也常常去找自己的朋友,收集他们的故事。
另外一部分,你看蒲松龄创作的许多小说,都是讲的书生和美颜的女妖之间的故事。
穷困的书生在屋里读书,美颜的女妖上门,仿佛贤惠的妻子,一夜春风,处处照拂。
《聊斋志异》全书共有8卷,共计491篇。
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艺术成就很高。
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
聊斋志异原文及其翻译

聊斋志异原文及其翻译《聊斋志异》简称《聊斋》,是中国清朝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下面是关于聊斋志异原文及翻译的内容,欢迎阅读!《聊斋志异·张诚》原文1豫人张氏者,其先齐人。
明末齐大乱,妻为北兵掠去。
张常客豫,遂家焉。
娶于豫,生子讷。
无何,妻卒,又娶继室牛氏,生子诚。
牛氏悍甚,每嫉讷,奴畜之,啖以恶食。
且使之樵,日责柴一肩,无则挞楚诟诅,不可堪。
隐畜甘脆饵诚,使从塾师读。
诚渐长,性孝友,不忍兄劬(1),阴劝母;母弗听。
一日,讷入山樵,未终,值大风雨,避身岩下,雨止而日已暮。
腹中大馁,遂负薪归。
母验之少,怒不与食。
饥火烧心,入室僵卧。
诚自塾中来,见讷嗒然,问:“病乎?”曰:“饿耳。
”问其故,以情告。
诚愀然便去,移时,怀饼来食兄。
兄问其所自来,曰:“余窃面倩邻妇为者,但食勿言也。
”讷食之,嘱曰:“后勿复然,事发累弟。
且日一啖,饥当不死。
”诚曰:“兄故弱,恶能多樵!”次日食后,窃赴山,至兄樵处。
兄见之,惊问:“将何作?”答曰:“将助采樵。
”问:“谁之使?”曰:“我自来耳。
”兄曰:“无论弟不能樵,纵或能之,且犹不可。
”于是速归之。
诚不听,以手足断柴助兄。
且曰:“明日当以斧来。
”兄近止之。
见其指已破,履已穿,悲曰:“汝不速归,我即以斧自刭死!”诚乃归。
兄送之半途,方回复樵。
既归,诣塾嘱其师曰:“吾弟年幼,宜闲之。
山中虎狼恶。
”师曰:“午前不知何往,业夏(2)楚之。
”归谓诚曰:“不听吾言,遭师责矣!”诚笑曰:“无之。
”明日,怀斧又去。
兄骇曰:“我固谓子勿来,何复尔?”诚弗应,刈薪且急,汗交颐不少休。
约足一束,不辞而还。
师笞之,乃实告焉。
师叹其贤,遂不之禁。
兄屡止之,终不听。
一日,与数人樵山中,欻(3)有虎至,众惧而伏。
虎竟衔诚去。
虎负人行缓,为讷追及。
讷力斧之,中胯。
虎痛狂奔,莫可寻逐,痛哭而返。
众慰解之,哭益悲,曰:“吾弟,非犹夫人之弟;况为我死,我何生焉!”遂以斧自刎其项。
众急救之,入肉者已寸许,血溢如涌,眩瞀殒绝。
雹神的故事聊斋志异卷二【清代】蒲松龄

THANK人,要去湖南为官,路过江西时准备登龙虎山拜谒张天师。到达鄱阳湖时, 遇一人驾着小船,要求船夫通报求见。王公会见后,发现此人容貌甚是伟岸端正,来人从怀中 取出天师名帖,道:“(天师)听闻贵客将临,特遣在下在此迎候。”王公见对方能未卜先知, 非常惊讶,益加神往,对此次拜见更加诚意。
• 王公拜别回来后,记下了日期,派人去章丘问讯。果然那日大降冰雹,沟渠都下满了,但是庄 稼地里只有寥寥几颗而已。
赏析
• 《雹神》是一篇创作于清朝的文言短篇小说,作者是蒲松 龄。小说主要讲述了父母官王筠苍爱民心切并感动天神的 传说故事。
作者简介
• 蒲松龄(1640年6月5日-1715年2月25日),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 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
聊斋故事
雹神 聊斋志异 卷二
清代 蒲松龄
原文
• 王公筠苍(1),莅任楚中(2)。拟登龙虎山谒天师(3)。及湖(4),甫登舟,即有一人 驾小艇来,使舟中人为通(5)。公见之,貌修伟。怀中出天师刺(6),曰:“闻驺从将临 (7),先遣负弩(8)。”公讶其预知,益神之,诚意而往。天师治具相款(9)。其服役者, 衣冠须鬣,多不类常人。前使者亦侍其侧。少间,向天师细语。天师谓公曰:“此先生同乡, 不之识耶?”公问之。曰:“此即世所传雹神李左车也(10)。”公愕然改容。天师曰:“适 言奉旨雨雹,故告辞耳。”公问:“何处?”曰:“章丘。”公以接壤关切,离席乞免。天师 曰:“此上帝玉敕(11),雹有额数,何能相徇?”公哀不已。天师垂思良久,乃顾而嘱曰: “其多降山谷,勿伤禾稼可也。”又嘱:“贵客在坐,文去勿武(12)。”神出,至庭中,忽 足下生烟,氤氲匝地(13)。俄延逾刻,极力腾起,才高于庭树;又起,高于楼阁。霹雳一声, 向北飞去,屋宇震动,筵器摆簸。公骇曰:“去乃作雷霆耶!”天师曰:“适戒之,所以迟迟; 不然,平地一声,便逝去矣。”
聊斋志异原文及翻译

聊斋志异原文及翻译聊斋志异是清代作家蒲松龄创作的一部以怪谈为主的短篇小说集,共计491篇小故事。
下面是其中一篇故事的原文及翻译,字数超过700字,请参考。
原文:恒伯与宇宙同寿,是庙堂高官,官至太保。
厠旁有槐树,常隳其实,此地有蛇,其状狡结,入厠中。
人多驱遣之,蛇不去。
毋伯色然处视之,蛇出复入,恒伯遂收拾,持之于房中,念曰:“人皆以己补己,子亦应补我。
”孰何对谅,遂剖而食之。
食未毕,复令图之,欲将自吐之。
至晚,伯急病从来,呕血一升有奇物焉,是一蛇怪物,长为三尺余,其形极异,状若乌龙,上有八足,神马斯役鴞解。
有乘市一老妇,来相倾覆。
则有人道:“此蛇是通灵怪物,若羊鸡之目,即须得此祠,以慧吾人也。
”乃齐斫材之,访大肆之,供神侍祠,与之久之,复让食于邻舍,邻舍即来食之。
至晚,辄有人索食。
至二月二日,紫石于乡市,新杯酒一壶,供神祭饷,甚者演戏以围之,并各其可桌肴,毕饭雁炙菹醢,令妇女奴婢,则千幅,似然舞者;有衣紫带绿者,上梁。
有锺鸷,发光粉彩。
酒闻香,食如毒。
[……] 蛇大骇,窜去天池之南极。
有文武小兒二人,共翻舟,乘风面南山,徒行二十余里,即往其所,贷人即来。
恒伯苏醒,以为怖怪,朝置回鸿利无苦快。
又闻大瓶。
底云:“蛇怪已尽,对幸不再。
”翻译:恒伯是个寿命长久的人,他是朝廷的高级官员,最后担任太保一职。
厕所旁边有一棵槐树,常常结实。
这个地方有一条蛇,形状狡猾,常常进入厕所。
人们的多次驱赶都没能将蛇赶走。
恒伯安静地注视着蛇,蛇出去又进来,恒伯于是整理收拾,把蛇拿到房间里,心想:“人们都是以己补己,你也应该补充我。
”没有人能理解这句话,他便将蛇剖开吃了起来。
吃了一半时,他又让人画下蛇的图案,准备吐出来。
到了晚上,恒伯急病不止,呕出一升血,里面有个奇怪的东西,是一条蛇怪物,长约三尺,形状非常奇异,像乌龙一样,上面有八只脚,神态像是马还像是鸢鸟。
有个老妇人赶到,企图推翻蛇的祠堂。
于是有人说:“这条蛇是灵异的怪物,如果羊鸡之类的动物看到它,就需要建一个祠堂,以启发我们的智慧。
蒲松龄《聊斋志异》原文加翻译

蒲松龄《聊斋志异》原文加翻译蒲松龄《聊斋志异》原文加翻译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对文言文都不陌生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蒲松龄《聊斋志异》原文加翻译,欢迎大家分享。
原文:蒲松龄,字留仙,有《聊斋志异》传世。
初,蒲留仙作此书时,每临晨携一大瓷坛,中贮苦茗,具淡巴菰一包,置行人大道旁边,下陈芦席,坐于上,烟茗皆置身畔。
见行道者过,必强执与语,搜奇觅异,随人所知;渴则饮以茗,或奉以烟,必令畅谈乃已。
偶闻一奇事,先听之,归而粉饰之。
如是二十余寒暑,乃成。
附上翻译:蒲松龄,字留仙。
他有一本《聊斋志异》流传于世。
他最初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每天临近早上时,带一个大壶,里面有浓茶,准备一包香烟放在行人道的旁边,下面铺着席子,他坐在上面,香烟和大壶都放在身边。
他看到有人走过,一定竭力拉住跟他谈话,搜集奇奇怪怪的故事随便他晓得什么渴了就让他喝茶,有时用烟来献给他,必须让他讲完才行。
偶然听说一件奇怪的事,先去听完这见事,最后把它加工一下。
就这样经过了二十多个年,终于完成了这本书。
蒲松龄与《聊斋志异》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山东淄川人。
明末清初文学家。
出身小地主小商人家庭,在科举场中很不得意,满腹实学,屡不中举,到了71岁,才考得了贡生。
他牢骚满腹,便在聊斋写他的志异。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共有短篇小说431篇。
其内容大致有四部分:一、怀着对现实社会的愤懑情绪,揭露、嘲讽贪官污吏、恶霸豪绅贪婪狠毒的嘴脸,笔锋刺向封建政治制度。
这类作品以《促织》、《席方平》、《商三官》、《向杲》等篇最有代表性。
二、蒲松龄对腐朽的科举制度有切身的体会,通过《司文郎》、《考弊司》、《书痴》等篇,作者无情地揭开了科举制度的黑幕,勾画出考官们昏庸贪婪的面目,剖析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灵魂的禁锢与腐蚀,谴责了考场中营私舞弊的风气。
三、对人间坚贞、纯洁的爱情及为了这种爱情而努力抗争的底层妇女、穷书生予以衷心的赞美。
有代表性的篇章有《鸦头》、《细侯》等。
《聊斋志异》原文及翻译

《聊斋志异》原文及翻译《聊斋志异》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集。
这部作品以其神怪、奇幻、恐怖、悬疑的故事情节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而著称,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以下是《聊斋志异》中一些经典故事的原文及翻译。
一、《画皮》原文:太原王子晋,字玉箫,雅好琴棋,博涉经史。
有日在书斋抚琴,忽闻窗外有人哭泣之声,出视之,乃一美貌女子也。
女子自称曰:“吾姓杨,名玉环,逃难至此,望君救命。
”玉箫见其可怜,遂纳之以为妾。
翻译:太原的王子晋,字玉箫,喜欢弹琴下棋,广泛涉猎经史书籍。
有一天在书斋里弹琴,突然听到窗外有人哭泣的声音,出门一看,原来是一位美丽的女子。
女子自称姓杨,名玉环,逃难到这个地方,请求玉箫救她一命。
玉箫见她可怜,便收留她作为自己的妾室。
二、《聂小倩》原文:临安府富阳县民某,偶行溪谷,见一女子坐古墓旁,容色绝世。
某近之,女子曰:“我聂小倩,葬于此墓。
今日有缘,得以相见。
”遂与某结为夫妇。
后某死,小倩亦失踪。
翻译:临安府富阳县的某个百姓,偶然走到一条溪谷里,看见一位女子坐在古墓旁边,容貌美丽无双。
这个百姓走近她,女子说:“我是聂小倩,埋葬在这个墓里。
今天我们有缘,得以相见。
”于是就和这个百姓结为夫妻。
后来这个百姓死了,聂小倩也失踪了。
三、《促织》原文:陕西西安府某官,性好斗促织。
一日,其子误将促织投入火中,官怒,将子打伤。
子逃至山洞,遇一老人,老人赠以神促织。
子归家,官令其斗促织,神促织大胜。
官悦,从此与子修好。
翻译:陕西西安府的一个官员,喜欢斗蟋蟀。
有一天,他的儿子不小心将蟋蟀扔进了火里,官员生气,把儿子打伤了。
儿子逃跑到一个山洞里,遇到了一位老人,老人送给他一只神奇的蟋蟀。
儿子回到家,官员让他斗蟋蟀,神奇的蟋蟀大获全胜。
官员高兴,从此和儿子和好如初。
以上是《聊斋志异》中三个经典故事的原文及翻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或需求,请随时告诉我。
2020高考《见字如面》作文素材: 蒲松龄给穷神

2020高考《见字如面》作文素材:蒲松龄给穷神2020高考《见字如面》作文素材:蒲松龄给穷神《除日祭穷神文》穷神,穷神,我与你有何亲,兴腾腾的门儿你不去寻,偏把我的门儿进?难道说,这是你的衙门,居住不动身?你就是世袭在此,也该别处权权印;我就是你贴身的家丁、护驾的将军,也该放假宽限施施恩。
你为何步步把我跟,时时不离身,鳔粘胶合,却像个缠热了的情人?穷神!自从你进了我的门,我受尽无限窘,万般不如意,百事不趁心,朋友不上门,居住在闹市无人问。
我纵有通天的手段,满腹的经纶,腰里无钱难撑棍。
你着我包内无丝毫,你着我囊中无半文,你着我断困绝粮,衣服俱当尽,你着我客来难留饭,不觉的遍体生津,人情往往耽误,假装不知不闻。
明知债账是苦海,无奈何,上门打户去求人;开白、五分行息,说什么奉旨三分,到限期立时要完,不依欠下半文。
无奈何,忍气吞声,背地里恨。
自沉吟:我想那前辈古人也受贫,你看那乞食的郑元和,休妻的朱买臣,住破窑的吕蒙正,锥刺股的苏秦。
我只有他前半截的遭际,那有他后半截的时运?可恨我终身酸丁,皆被你穷神混!难道说,你奉玉帝敕旨,佛爷的牒文,摆下了穷神阵把我困?若不然,那膏粱子弟,富贵儿孙,你怎么不敢去近?财神与我有何仇?我与足下有何亲?您二位易地皆然,我全不信。
今日一年尽,明朝是新春,化纸钱,烧金银,奠酒浆,把香焚。
我央你离了我的门,不怪你弃旧迎新。
翻译:穷神,穷神,我与你有何亲近的?热热闹的人家你不去寻,偏偏把我家的门儿进?难道说,这是你的衙门,住下来就不挪身?你就是世袭在此,也该到别处去溜个弯串个门;我就是你贴身的家丁,护驾的将军,你也该给我放假宽限施施恩。
你为何步步把我紧跟,时时不离我身,跟鳔胶一样黏力十足,倒像个缠热了的情人?穷神,自从你进了我的家门,我受尽无限窘迫,万般不如意,百事不趁心,朋友不上门,居住在闹市无人问。
我纵有通天的手段,满腹的经纶,腰里无钱也难支撑。
你使我包内无一钱,你使我囊中无半文,你使我困顿绝粮,衣服典当干净,你使我客来不敢留人吃饭,害我不知不觉紧张得全身冒汗,人情世故往往耽误,还要假装不知不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历史故事-蒲松龄《聊斋志异》简介蒲松龄的《除日祭穷
神文》原文
《聊斋志异》是中国著名的志怪小说集,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这本书是蒲松龄在科举不第,久试无果,生活穷困潦倒时创作的。
蒲松龄十九岁就以三试第一的骄傲成绩考中了秀才,可是后来他连续四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没有中举,到了后来为了生计,只得放弃了继续科考的道路。
古时候的文人,从读书开始,大部分人都是为了谋求一个功名,所谓学以致用,说的是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报效国家。
而蒲松龄在科举考试的时候,便开始创作《聊斋志异》这本书,他放弃了科举也没有放弃这本书,甚至一直写到他老。
据说因为创作《聊斋志异》,甚至影响到了蒲松龄的科举考试。
当时蒲松龄有一个好友,名叫张笃庆,他发现蒲松龄因为写《聊斋志异》而分去了大部分精力,以致不能好好准备科举考试,因此作了一首诗劝他。
诗里有一句“聊斋且莫竞谈空”,意思就是让他不要写书了,赶紧准备科举考试吧!但是蒲松龄并没有放弃,仍然坚持创作《聊斋》。
蒲松龄创造《聊斋志异》,还有一个故事。
据说蒲松龄为了收集到足够的故事,便在路边摆了一个摊子,凡是能讲出他需要的好故事的人,可以免费喝茶(也有说是烟草的)。
虽然后来学者有考证证实,这个故事并不是真的,毕竟蒲松龄家里穷成那样,哪儿有闲钱干这事儿呀!但是也足够说明他在创作《聊斋志异》方面,所付出的精力。
关于蒲松龄创作素材的由来,小编猜测,一部分是从旁人处听来的,一部分应该就是自己的想象了。
蒲松龄所处的时代,是明末清初,国家的交替,奇闻怪事必定不少。
而他自己也常常去找自己的朋友,收集他们的故事。
另外一部分,你看蒲松龄创作的许多小说,都是讲的书生和美颜的女妖之间的故事。
穷困的书生在屋里读书,美颜的女妖上门,仿佛贤惠的妻子,一夜春风,处处照拂。
《聊斋志异》全书共有8卷,共计491篇。
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艺术成就很高。
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
另外他以幽冥界之事,写现实的黑暗,手法巧妙,所作批判让人称赞。
郭沫若赞其:“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
《除日祭穷神文》
穷神,穷神,我与你有何亲,兴腾腾的门儿你不去寻,偏把我的门儿进?难道说,这是你的衙门,居住不动身?你就是世袭在此,也该别处权权印;我就是你贴身的家丁、护驾的将军,也该放假宽限施施恩。
你为何步步把我跟,时时不离身,鳔粘胶合,却像个缠热了的情人?
穷神!自从你进了我的门,我受尽无限窘,万般不如意,百事不趁心,朋友不上门,居住在闹市无人问。
我纵有通天的手段,满腹的经纶,腰里无钱难撑棍。
你着我包内无丝毫,你着我囊中无半文,你着我断困绝粮,衣服俱当尽,你着我客来难留饭,不觉的遍体生津,人情往往耽误,假装不知不闻。
明知债账是苦海,无奈何,上门打户去求人;开白、五分行息,说什么奉旨三分,到限期立时要完,不依欠下半文。
无奈何,忍气吞声,背地里恨。
自沉吟:我想那前辈古人也受贫,你看那乞食的郑元和,休妻的朱买臣,住破窑的吕蒙正,锥刺股的苏秦。
我只有他前半截的遭际,那有他后半截的时运?可恨我终身酸丁,皆被你穷神混!难道说,你奉玉帝敕旨,佛爷的牒文,摆下了穷神阵把我困?若不然,那膏粱子弟,富贵儿孙,你怎么不敢去近?财神与我有何仇?我与足下有何亲?您二位易地皆然,我全不信。
今日一年尽,明朝是新春,化纸钱,烧金银,奠酒浆,把香焚。
我央你离了我的门,不怪你弃旧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