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答题角度总汇

高考地理答题角度总汇
高考地理答题角度总汇

高考地理答题角度总汇----自然地理(一)

(2012-04-28 21:59:38)

转载▼

标签:

杂谈

高考地理答题分析

晋江市子江中学刘奎元

高考地理:

不规范的字词可能导致整个句子表达错误;不规范的话语可能导致整段文字失去意义

强调规范的不仅是答案------更重要的是思路、方法

规范不是机械、呆板地套题------更重要的是活学活用,因题制宜

一、等值线专题

(一)、等高线地形图

1.坡度问题:一看等高线疏密,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稀疏的地方坡度缓;故登山选择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较小的地方,爬坡容易.

二计算坡度的正切=垂直相对高度 / 水平实地距离

2.通视问题: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如果过已知两点作的地形剖面图无山地或山脊阻挡,则两地可互相通视;注意凸坡(等高线上疏下密)不可见,凹坡(等高线上密下疏)可见;注意题中要求,分析图中景观图是仰视或俯视可见。

3.地形剖面图的读图方法:起点、终点、高点、低点的海拨高度,其次为坡度的变化。4.大于大值,小于小值。

5.等高线与地形状态:山脊——等高线向海拨低处突出(等值线向低值方向突出处为高值区),山谷——等高线向海拨高处突出(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

6. 确定某地为盆地(山地),判断理由:

河流向中部汇集(向四周成放射状),表明地势中间低(高),四周高(低)。等高线值愈往中心愈低(高).

7.陡崖的相对高度的计算:等高线图上任意两地相对高度的计算可根据(差值计算公式)(n-1)d≤⊿h<(n+1)d (其中n表示两地间不同等高线的条数, d表示等高距)。

8.河流流向:由海拔高处向低处流,发育于河谷(等高线凸向高值),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

9.水系特征:山地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成为水系分水岭。

10.水文特征: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水能丰富;河流流量除与气候特别是降水量有关外,还与流域面积大小有关。

11.水库建设:要考虑库址、坝址、坝长及修建水库后是否需要移民、生态环境等问题。

①.选在河流较窄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即“口袋形”的地区,“口小”利于建坝,“袋大”腹地宽阔,库容量大。因为工程量小,工程造价低);②.选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尽量避开断层、喀斯特地貌等,防止诱发水库地震;③.考虑占地搬迁状况,尽量少淹良田和村镇。④还要注意修建水库时,水源要较充足。

12.疗养院:应建在等高线疏密适当的阳坡地带,即地势坡度较缓的阳坡,气候适宜空气清新(日照充足、通风良好、温度和湿度适宜)。靠近水源和林区的地方;还要考虑远离喧闹的城镇和航空港,要尽量少占良田等。

13.港口:应建在等高线稀疏、等深线稠密的海湾地区。即陆域平坦、开阔,水域阔深、平稳有一定坡度的河口三角洲或沿河谷地两岸;此外还应考虑港口建设的经济腹地条件、技术条件等。

14.航空港:应建在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即地形平坦开阔、坡度适当易排水的地方;其次还要选择良好的地质条件,以保证地基的稳定;要注意盛行风的方向和保持与城市适当的距离等。

15.人文旅游景点:①寺庙-—应建在地势较高的山麓、山谷、山间小盆地的茂林之中,以突出深山藏古寺的意境。②宝塔—-应建在湖光山色的低山丘陵地区,常在小山冈的脊线上或山麓的湖边,以突出地貌平缓的曲线。

16.气象站:适当的和缓的山顶。――环境优美,空气质量好,免受高层建筑影响风向。17.引水线路:注意让其从高处向低处引水,以实现自流,且线路要尽可能短,这样经济投入才会较少。

18.交通线路选择: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既要考虑距离长短,又要考虑路线平稳(间距、坡度等),一般是在两条等高线间绕行,沿等高线走向(延伸方向)分布,以减少坡度,只有必要时才可穿过一、两条等高线;尽可能少地通过河流,少建桥梁等,以减少施工难度和投资;避免通过高寒区、断崖、沼泽地、沙漠区、季节冻土区、地下溶洞区等地段。适当时要通过鞍部。应尽量多联络居民点等。

19.输油气管道线:应尽量依地势沿等高线选线,线路要尽可能短;要尽量避免通过山脉、大河等。(电线的架设)

20.农业规划: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缓急、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农林牧渔业合理布局的方案:①要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水

源充足的平原地区或河流谷地,可发展种植业,如小麦种植区。②要选择坡度小于18°,一定高度且灌溉条件较好的阳坡.按等高线修筑梯田,发展种植业;坡度大于18°的山坡和高山不利于发展种植业,可发展畜牧业和林业。

选择某地为梯田,理由:该地地势平缓,坡度较小,在此开垦梯田,既扩大耕地面积,又利于水土保持,达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实现可持续发展.

21.居民区:主要包括城市、村落,应建在地势平坦开阔的平原地区或山区向阳的河谷或台地,要依山傍水,靠近水源和耕地,如河谷高地、湖泊沿岸、沿海等地.此外还要交通便利、远离污染源等。

22.工业区:应建在地势平坦开阔的地形区(等高线距离较大的地方),且地质稳定、地基坚实:还要交通方便、水源充足、资源丰富。

23.城市布局形态与地形:平原适宜集中紧凑式;山区适宜分散疏松式。

24.地形特征的描述:地形类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地势及起伏状况;主要地形区分布;重要地形剖面图特征。

25.地形相关分析:

①地形成因分析:运用地质作用(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外力作用——流水、风、海浪、冰川的侵蚀、搬运、沉积作用等)与板块运动(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及板块的碰撞或张裂)来解释判读分析与地形有关的地理知识。

②分析某地气候特点:应结合该地地理纬度,地势高低起伏,山脉走向,阴、阳坡,距离海洋远近等进行综合分析。

③分析河流特征:河流上游海拔高,下游海拔低。结合河流流向判定地形大势,结合迎风坡、背风坡、降水状况、等高线高差及地貌类型的差异分析河流水文、水系特征。

④地形类型判读:第一步看等高线形状,等高线平直,则可能是平原地形或高原地形,等高线闭合,则可能是丘陵、山地或盆地;第二步看等高线的注记,平直等高线注记200米以下的地形可能为平原,平直等高线注记500米以上的可能为高原;闭合等高线注记内低外高的地形为盆地或洼地;闭合等高线注记外低内高,且注记在200——500米之间的地形为丘陵,注记在500米以上的地形为山地。在剖面图中判读地形类型,一定要看剖面形状和对应的海拔高度,方法可参照上述方法进行。

(二)、等温线专题

1.水平分布规律:①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我国由南向北递减)

原因:太阳高度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太阳辐射逐渐递减;

②由城市中心向郊区递减(“热岛效应”)

原因:城市由于人口集中,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释放大量热量。

2.垂直分布规律:①由山麓到山顶递减。原因:海拔高度越高,获取地面的热量越少;②在1000M深度以上,水温随深度递减,1000M深度以下,水温变化不大。原因:表层海水受太阳辐射的影响明显,深层海水影响小。

3.分析走向(延伸方向):与纬线平行即东西走向——纬度因素或太阳辐射;与海岸线平行——海陆性质或海陆分布;与等高线或山脉走向平行——地形因素;

弯曲方向受海陆分布、寒暖流、山地(焚风效应)、盆地、地形起伏的影响;闭合状:受山地垂直影响(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受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

4.分析弯曲状况:作水平线法——比较弯曲处与交点的温度高低;

凸值法——凸高(凸向高值区)为低(值低),凸低(凸向低值区)为高(值高)。

5.分析疏密状况:疏——温差小——我国7月气温、热带地区、海洋、山地陡坡、锋面处;密——温差大——我国1月气温、温带地区、陆地、山地缓坡。

6.分析数值特征:高高低低规律;闭合曲线大大或小小;

高值区——夏季大陆、冬季海洋、暖流流经、地势低(山谷、盆地或洼地)、城市;

低值区——冬季大陆、夏季海洋、寒流流经、地势高(山岭、山脊)。

7.高考能力要求:

(1)判断南、北半球位置:

自北向南等温线的度数逐渐减小或自南向北等温线的度数逐渐增大的是南半球。

自北向南等温线的度数逐渐增大或自南向北等温线的度数逐渐减小的是北半球。

(2)判断陆地、海洋位置:

冬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表示冬季的陆地比同纬度的海洋温度低),海洋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表示冬季的海洋比同纬度的陆地温度高)。

夏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表示夏季的陆地比同纬度的海洋温度高),海洋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表示夏季的海洋比同纬度的陆地温度低)。

(3)判断月份(1月或7月):判断月份时,要注意南、北半球的冬、夏季节的差异性。

1月: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

7月: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

(4)判断寒、暖流:洋流流向与等温线的凸出方向是一致的。寒流中心比同纬度的其它地

区水温低,故等温线向低纬弯曲。暖流中心比同纬度的其它地区水温高,故等温线向高纬弯曲。

(5)判断地形的高、低起伏:陆地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凸出的地方,说明该处地势升高;等温线向高纬凸出的地方,说明该处地势降低。在闭合等温线图上,越向中心处,山地等温线的数值越小;盆地等温线的数值越大。

(6)判断温差的大小:一般情况下,不论时空,等温线密集,温差较大,反之,温差较小。从世界和我国气温分布特征可知:

①冬季等温线密,夏季等温线稀。因为冬季各地温差较夏季大。

②温带等温线密,热带地区等温线稀。因为温带地区的气温差异大于终年高温的热带地区。

③陆地等温线密,海洋等温线稀。因为陆地表面形态复杂,海洋的热容量大,所以陆地的温差大于海面。

(三)、等潜水位线

1.概念:潜水等水位线即潜水面等高线,根据潜水面上各自的水位标高绘制而成,一般绘在等高线地形图上。

2.河流流向判断:潜水水位随地形而有起伏(呈正相关),可根据图中等潜水位线的数据递变(递增或递减)顺序判断出地势高低,河流都是由高处向低处流,可知河流流向。

3.潜水的流向:垂直于等潜水位线,由高值区流向低值区。

4.潜水的埋藏深度:是指潜水面到地表的距离。同一幅图上的地形等高线与潜水等水位线相交之点的数值之差,即二者高程之差,为该点的潜水埋藏深度。

5.潜水流速的大小:取决于潜水的坡度(潜水面的坡度(潜水水力坡度):确定潜水流向之后,在流向上任取两点的水位高差,除以两点间的距离,即为潜水面的坡度)。坡度越大,流速越快,坡度越小,流速越慢。在同一幅地图上,等潜水位线越密集的地方坡度越大,不同地图中要注意比例尺和高差。

6.确定引水工程:为了最大限度地使潜不流入水井和排水沟,当等水位线凹凸不平、疏密不均时,取水井应布置在地下水汇流处,并且埋藏较浅处;当等水位线由密变稀时,取水井应布置在由密变稀的交界处,并与等潜水位线平行(注意不是垂直)。

7.潜水与河水或湖泊水补给关系:一是作水平线法,比较水位高低,总是由水位高者补给水位低者;二是作出潜水流向,潜水向河流或湖泊流,则潜水补给河流或湖泊,潜水流向由河流或湖泊指向潜水,则河流水或湖泊水补给潜水。

(四)、其它等值线

1. 等温差线

(1)气温的日变化

气温日较差小于地表面土温日较差,并且气温日较差离地面越远则越小,最高、最低气温出现时间也越滞后。

在农业生产上有时需要较大的气温日较差,这样有利于作物获得高产。因为,日较差大就意味着,白天温度较高,而夜间温度较低,这样白天叶片光合作用强,制造碳水化合物较多,而夜间呼吸消耗少,积累较多,作物产量高,品质好。

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素有:

(a)纬度:气温日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减小。这是因为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节是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小的。一般热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12℃左右;温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8.0~9.0℃;极圈内气温日较差为3.0~4.0℃。

(b)季节一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于冬季,但在中高纬度地区,一年中气温日较差最大值却出现在春季。因为虽然夏季太阳高度角大,日照时间长,白天温度高,但由于中高纬度地区昼长夜短,冷却时间不长,使夜间温度也较高,所以夏季气温日较差不如春季大。

(c)地形低凹地(如盆地、谷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凸地(如小山丘)的气温日较差。低凹地形,空气与地面接触面积大,通风不良,并且在夜间常为冷空气下沉汇合之处,故气温日较差大。而凸出地形因风速较大,湍流作用较强,热量交换迅速,气温日较差小,平地则介于两者之间。

(d)下垫面性质由于下垫面的热特性和对太阳辐射吸收能力的不同,气温日较差也不同。陆地上气温日较差大于海洋,且距海越远,日较差越大。沙土、深色土、干松土壤上的气温日较差分别比粘土、浅色土和潮湿紧密土壤大。

(e)天气晴天气温日较差大于阴(雨)天的气温日较差,因为晴天时,白天太阳辐射强烈,地面增温强烈,夜晚地面有效辐射强降温强烈。大风天的气温日较差较小。

(2)气温的年变化

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年较差。

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有:

(a)纬度气温年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增大。这是因为随纬度的增高,太阳辐射能的年变化增大。例如我国的西沙群岛(16°50′N)气温年较差只有6℃,上海(31°N)为25℃,海拉尔(49°13′N)达到46℃。图3给出了不同纬度地区气温的年变化情况。低纬度地区气温年较差很小,高纬度地区气温年较差可达40~50℃。

(b)海陆由于海陆热特性不同,对于同一纬度的海陆相比,大陆地区冬夏两季热量收入的差值比海洋大,所以大陆上气温年较差比海洋大得多,一般情况下,温带海洋上年较差为

11℃,大陆上年较差可达20~60℃。

(c)距海远近由于水的热特性,使海洋升温和降温都比较缓和,距海洋越近,受海洋的影响越大,气温年较差越小,越远离海洋,受海洋的影响越小,气温年较差越大。

此外,地形及天气等对气温年较差的影响与对气温日较差的影响相同。

(3)、等值线分析

(a)纬度变化:由低纬度向中、高纬度递增。原因是低纬度太阳辐射季节变化小,中纬度变化大;低纬度昼夜长短季节变化小;中、高纬度昼夜长短季节变化大。

(b)经度变化:由沿海向内陆递增。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我国是由南向北递增;由东向西递增)

2. 等降水量线

(1)我国由南向北递减。原因是锋面雨带的南北移动,越向北雨季越短,降水量越少。(等降水量线东西分布)

(2)我国由东向西递减。原因是离海洋越远,水汽越难以到达。(等降水量线与海岸线平行)(3)城市由中心向四周递减。原因是城市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城市中心区尘埃多,凝结核多,降水多(“雨岛效应”)。

(4)闭合曲线:越向内降水越少,是内陆盆地或山脉的背风坡;越向内降水越多,是山脉的迎风坡。

3. 等盐度线

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向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度和高纬度递减。

不同纬度地区盐度比较主要分析气候中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同纬度不同海区主要分析洋流流经状况,暖流流经海区盐度较高,寒流流经海区盐度较低(中低纬度海区洋流流向与等盐度线弯曲方向相反;中高纬度则相同);近海岸盐度还要分析陆地淡水注入的稀释作用;高纬度海区还要分析结冰与融冰的影响,结冰使盐度升高,融冰使盐度降低。

4. 等地租线

由城市中心和交通干线向四周递减,原因是由于地租受通达度和距离市中心距离远近不同的影响。一般城市中心地价最高,在交通十字路口形成地租的次高中心。

5. 等压线

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原因是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

近地面在同一水平面上,气温越高气压越低,气温越低气压越高。(热力作用)

近地面气压一般要高于高空气压,两者名称相对,即低空为高压,则近地面为低压。

等压线上凸的地方为高压区,等压线下凹的地方为低压区

高考能力要求:

(1)判断高压中心和低压中心:等压线上的数值由中心向四周变小的为高压中心;在等压线上的数值由中心向四周变大的为低压中心。

(2)判断水平方向上、垂直方向上的气压高低:

水平方向上:高压区为下沉气流,天气晴朗;低压区为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

垂直方向上:近地面气压高,高空气压低;地势高气压低,地势低气压高。

(3)判断高压脊(线)和低压槽(线):

高压脊(线):等压线中弯曲最大处,其数值由高指向低处为高压脊(类同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脊)。

低压槽(线):等压线中弯曲最大处,其数值由低指向高处为低压槽(类同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谷)。

(4)判断鞍部:鞍部国两个高压和两个低压的交汇处,其气压值比高压中心低,比低压中心高。

(5)判断风向和风力大小

北半球近地面气压场中风向是由高压指向低压并向右斜穿等压线;南半球近地面气压场中风向是由高压指向低压并向左斜穿等压线。

在高空中,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风力大小: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在同一幅图中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等压线越稀疏,风力越小。

6. 等震线:

①地震的烈度由中心向四周递减

②影响因子:震级越高,烈度越大;震源深度越浅,烈度越大;震中距越短,烈度越大;地质构造上断层分布,烈度大;地面建筑的抗震能力。

二、地理计算专题

(一)、应掌握的基本原则

1、懂:要懂得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理解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

2、会:会运用公式或图解法计算数据。

3、熟:即能熟练掌握各种计算公式。

4、巧: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最简单的方法进行计算。

5、准:是计算的核心,要求判断和计算准确,在审题中切忌死记硬套公式。

(二)、知识要点梳理

1、比例尺的计算

(1)比例尺放大缩小的计算:

①将比例尺放大到n倍,则放大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n

②将比例尺放大了n倍,则放大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n+1)

③原比例尺缩小到1/n,则缩小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1/n

④原比例尺缩小了1/n,则缩小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1-1/n)

(2)比例尺放大,缩小后图幅面积的变化:

比例尺放大(缩小)后图幅面积放大(缩小)的倍数,是其比例尺放大(或缩小)到倍数的平方。比例尺的放缩指长度的放缩,图幅的放缩指面积的放缩。

(3)经纬网图上的比例尺计算:

利用同一经线两点间的图上距离与纬度差×111千米的同单位之比。

(4)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单位统一)

2、经纬网距离的计算

(1)赤道上经度1°对应的弧长为111千米。

(2)经线上纬度1°对应的弧长为111千米。

(3)纬度相差为φ的纬线上,经度1°所对应的弧长为111×cosφ千米。

3、海拔和相对高度的计算

(1)海拔高度是某一地点垂至于海平面的距离。

(2)相对高度是一地相对于另一地的垂直距离。

①等高线图上任意两地相对高度的计算:(n-1)d≤△H< (n+1)d

②陡崖高度计算:(n-1)d≤△H< (n+1)d

崖顶处海拔高度的计算:A≤H< A+ d

崖底处海拔高度的计算: B-d

〔其中n表示两地间不同等高线的条数,d表示等高距,A表示崖顶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大值,B表示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小值。〕

4、流域面积的计算

在等高线图中作出流域的分水岭(山脊线),由分水线所围的区域即为流域面积的范围。5、时间的计算(大早小晚,东早西晚,东加西减,同减异加)

(1)时区

①时区序数=该地经度÷15°

(所得商数,按数学求近似值的方法保留整数位,小数点4舍5入,就是该地的时区数,除

中时区外,东经度为东时区,西经度为西时区)。

②所求时区中央经线度数=时区数×15°,东时区为东经度,西时区为西经度。

(2)区时

①每个时区中央经线上的时间即为整个时区的“区时”。

②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整1个小时。

③同区同时(国际标准时间,一般是指零时区的区时;美国东部时间一般是西五区的区时;西部时间一般是指西八区的区时;北京时间是指东八区的区时,即东经120度的地方时)。

④某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1小时×两地的时区差。

(两地的时区差:若两地在中时区的同侧,则时区数相减;两地在中时区的两侧,则时区数相加。若所求区时的地点在已知地的东边,则加时区差;在已知地的西边,则减时区差。)

⑤两地的区时之差=两地的时区数之差。

(3)地方时

地球上的地方时是太阳作为参照物确定,某地的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天中的最大值时,当地的地方时为12点,与12点相对的地方时为0点,同一条经线上的地方时相同,不同经线的地方时不同,越往东时刻越早,即东早西晚(大早小晚),每隔15度,相差1个小时。

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1°×两地经度差)(所求地方时的地点,若在已知地的东面,则加时差;反之,则减时差。)

①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上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上的地方时为18时。即赤道在任何时刻晨线上都是6:00时,昏线上都是18:00时。

②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上的地方时为12时,和正午正相对的另一经线地方时为0时。即正相对的两条经线地方时相差12时。

③经度相差15°,时刻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时刻相差4分钟(东加西减,东早西晚)。

④经度相同,地方时相同;经度不同,地方时不同。

⑤日照图中,平分昼半球的经线为中午12:00时,平分夜半球经线所在地方时为0:00时。

⑥区时与地方时一致的地方在各时区的中央经线上(中央经线度数=15°×时区数)。

⑦过日界线时日期要发生变化。即日界线两侧时刻相同,日期不同。

(4)北京时间

①北京所在时区的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刻;

②东经120°的地方时;

③东八区的区时。(北京时间不等于北京的地方时,有关日出日落的计算中多采用的是北京的地方时)

6、日期的计算

(1)日界线的概念:

①人文日界线:180°经线(转折性:为了照顾人文日界线附近国家或地区居民生活方便,人文日界线不完全按180°经线定位,而是在有些地方成折线在海洋上通过,从北极开始通过白令海峡,绕过阿留申群岛西边,萨摩亚、斐济、汤加等群岛之间,经过新西兰东边,继续沿180°经线到南极为止。自然日界线隐形而规则,和地球上对应经线平行)

②自然日界线:地球上地方时为0时(子夜)所在的隐形经线。

(2)日界线的意义:

人文日界线是地球上新的一天的起点和终点;自然日界线是当地新的一天的起点和终点。(3)日界线的用法:

在任何时刻过人文日界线,东12区比西12区早一天,更换日期,钟点相同,因此,人文日界线两侧时间不连续,但钟点是一致的;而自然日界线只能以0时通过,两侧时间是连续的。(4)求今日与昨日在地球上所占的比例

一般而言,当0°经线上为0:00时(0时经线和0°经线重合),180°经线上则为12:00,全球正好两个日期各半;当0°经线为中午12:00时,180°经线上则为0:00或24:00(0时经线和180°重合),全球只有一个日期;当0时经线在东经区时,新的一天占全球的少一半,前一日占多一半;当0时经线在西经区时,新的一天占一大半,前一日占全球的一小半;人文日界线180°以东的日期比日界线以西的日期晚(减)一天,0时经线以东的日期比0时经线以西的日期早(加)一天;

据东12区的区时(x)算新的一天所占全球比例即x / 24即可,旧的一天所占全球比例即y / 24=1-x / 24。(x+y=24时)

往往从俯视图上根据已知条件,找到180和24点所在经线进行解题。

7、昼夜长短的计算

①太阳直射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直射点向哪个半球(南或北)移动,哪个半球就昼变长,夜变短。

②晨昏线与经线平面重合,全球昼夜等分;晨昏线与经线平面交角最大(23°26’),昼夜差别最大。

③看同一纬线圈中昼弧和夜弧的相应长度确定昼夜长短:

昼长=昼弧所跨经度数/ 15°夜长=夜弧所跨经度数/15°

④已知日出为A时:昼长=2×(12—A),夜长 =2A A+B =24时

已知日落为B时:昼长 =2(B—12),夜长 =48—2B

昼长 =日落—日出夜长 =24—昼长

⑤纬度相同的不同地区,昼夜长短相同。

⑥南北相对、纬度值相等的两纬线,其昼长之和为24小时,夜长之和为24时,昼夜相对值相等(南半球某纬线的夜长等于同纬度值北半球的昼长)。

⑦某地最长白昼与最短白昼和为24小时。

⑧夏半年:昼长于夜,极圈以内有极昼现象,日出的地方时刻<6点;冬半年:昼短于夜,极圈以内有极夜现象,日出的地方时刻>6点;春分、秋分:全球昼夜等长,日出的地方时刻均为6点。

⑨夏至日时:0°纬线昼夜长为12小时;20°N昼长为13时13分;40°N昼长为14时51分;60°N昼长为18时30分;北极圈内为24小时。

⑩运动器感觉昼夜更替周期的计算:T=360°/(地球自转角速度±运动器角速度),(东加西减)。

8、日出日落时刻的计算

某地日出时刻,就是该地所在纬线与晨线交点的时刻;日落时刻为该点所在纬线与昏线交点的时刻。

①二分日,6时日出,18时日落。

②赤道上各地全年都是6时日出,18时日落。

③南北极圈以内在极昼极夜期的地区,太阳总是在地平以上或者地平以下,因而无日出日落现象。

④晨线上的各地同时日出,昏线上同时日落。

⑤据昼夜长短推算日出A日落B:

A=12-昼长/2=0+夜长/2 B=12+昼长/2=24-夜长/2

⑥纬度值相同的地区,日出日落时刻相同。

⑦北京天安门广场升旗时间=北京当时日出时间

9、太阳高度及正午太阳高度计算:

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h=90°)向四周以同心圆的形式递减,到晨昏上为0,昼半球

h>0°,夜半球h<0°,晨昏上h=0°。解题方法一定要注意把等太阳高度线图转化为日照图,关键是注意中心点或为太阳直射点,或为夜半球中点。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正午太阳高度是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正午太阳高度为90°的纬线,为直射点所在的纬线,太阳高度最大的经线,也是地方时为12时的经线。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分布规律为由直

射点向南北两方降低。随季节变化是夏至日——北回归线以北的纬度带达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各地达一年中最小值。冬至日——南回归线以南的纬度带达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各地达一年中最小值。只有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才有直射现象。

①晨昏线上太阳高度永远为零。直射点的太阳高度为90°,昼半球太阳高度大于0°,夜半球的太阳高度小于0°。

②地理纬度相同,则正午太阳高度相同。某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相同的点可能有两个,也有可能只有一个。(位于同一经线上,与直射纬线之间的角距离相同)

③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范围为:0°≤H≤90°

④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等于90°减去该地地理纬度与太阳直射点地理纬度的差值

[H=90°—|Φ±δ|,(Φ、δ为正值,H为正午太阳高度角,Φ为地理纬度,δ为太阳直射点纬度,当Φ、δ在同一半球时,取“一”,不同半球取“+”)或H=90°—两地纬度差]。

⑤正午太阳高度角与地理纬度相等点的计算: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相等点为直射点的纬度与90°之和的一半;另一半球相等点的纬度为直射点的纬度与90°之差的绝对值的一半。

⑥在同一时刻,地球上两点间的正午太阳高度差等于两点间的纬度差。

⑦利用垂直物体的日影计算:ctg H =影长 / 物体长度。(当地正午时)

⑧太阳能热水器的采光面与楼房顶的夹角 = 当地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纬度差的绝对值。

⑨南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楼房间隔L的计算:L=楼高×ctgH(H即当地全年最小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北半球为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南半球为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在楼房布局时建议采用东北---西南向或西北---东南向。

⑩一个地区年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差值:赤道地区是23°26′;南北半球热带地区介于23°26′和46°52′之间,具体度量是:当地纬度+23°26′;南北半球温带地区是46°52′;南北半球寒带地区是46°52′,但也可以当作当地最大正午太阳高度的数值。

10、某地区纬度的计算

①利用正午太阳高度计算:注意首先判断该地所处的南北半球和纬度范围(热带范围还是温、寒带范围)

②利用北极星的仰角计算:北极星的仰角=当地纬度;北极星与天顶的角距离=90°-当地纬度(只能是北半球)。

③利用昼长确定:当北(南)半球某纬度的昼长是X小时,而所求地区的夜长也是X小时时,当地纬度即与上述纬度相同,南北半球相反。

④确定直射点纬度:在日照图中,晨昏圈一定与某纬线相切,那么切点的纬度和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在数值上是互余的。即如果直射点纬度为α,则这两条纬线的纬度为90°—α。由

此可判定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至于南纬或北纬,则可据昼夜长短来判断。在侧视图上,太阳直射点的纬线是过地心的太阳光线与地球表面相交的点所在的纬线。

⑤某日(R)太阳直射点的地理纬度位置=23°26′N—(R—6月22日)×(23°26′×4/365)说明:a、此公式只能大致计算一年当中某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

b、计算结果若是正值,则为北纬;若为负值,则为南纬;

c 、R为某日日期,(R-6月22日)为该日与6 月22 相差的天数,

(23°26′×4/365)为太阳直射点一日内移动的纬度距离(假设其移动是匀速的)。

11、经度的计算

①某地区的经度求算大多采用地方时等时间来确定。

②确定直射点经度:在日照图上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平分昼半球的经线所在经度。在侧视图上,昼半球最外侧的那条经线就是太阳直射的经线,其所在经度即为太阳直射点经度。在俯视图上,经线呈放射状直线,纬线为同心圆,在昼半球与太阳光线平行或重合的那条经线所在的经度,即为太阳直射点的经度。

(太阳直射点的确定:①直射点经度即太阳高度最大的经线,地方时12:00的经线;②直射点纬度即正午太阳高度为90°的纬线,直射点的纬度大小与极昼或极夜出现的最低纬度大小互余,直射点纬度大小等于极昼的极点的太阳高度(或正午太阳高度)大小)

12、对趾点的计算

地面上某点通过地心的延线与地球面交汇的另一点,即为对称点。所以其计算方法是:对称点的纬度数不变,但南北纬正好相反;对称点的经度数;180°-原数,且东西经相反,即某点与其对称点的经度数之和为180°,而东西经相反。

13、地球自转速度的计算

①除南北极点外,地球上各点自转角速度均为15°/小时。

②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赤道最大,从赤道向两极越来越小,两极为零。

③已知地球表面某点纬度为Φ,地球半径为R,该点的线速度为V,则V=2πRcosΦ/24

④若求距地面某点(纬度为Φ)高度为h上空,同步卫星的自转速度为V ,则

V=2π(R +h)cosΦ/24

⑤纬度值为φ的纬线上,其线速度为VΦ=V赤道cosΦ(km/h)=1670cosφkm/h

14、其他计算

①人口密度的计算: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平均每平方千米的人口数。

人口密度=该地区的人口总数/面积总数。

②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年净增人数与总人数之比。通常用千分率‰

表示。计算公式为:

人口自然增长率‰=

或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一人口死亡率‰

出生率=(年内出生人数/年平均人口数)×1000‰

死亡率=(年内死亡人数/年平均人口数)×1000‰

③人口耕地密度=该地常住人口数/该地耕地面积

④城市人口比重=城市总人口/总人口

⑤城市化水平=城市人口数/该地区总人口数

⑥流域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

⑦地震释放能量的计算:震级每隔一级,能量相差30倍

⑧营养级固定能量的计算:上一营养级的能量仅有10%~20%传递给下一营养级

⑨城市人口增长率的计算公式:某段时间某地区的人口增长率,等于该时期内人口增长的数量与起始时间人口总数的比值。

⑩“产值构成”指各产业部门的产值占总产值的百分比;“人口就业结构”指各产业就业人数占就业总人数的百分比;森林覆盖率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有林地的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能源消费构成”指消费的各类能源分别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等。

⑾人口总负担系数:指被抚养人口(指0—14岁和65岁以上的人口)与15—64岁人口的比例。

⑿.性别比:性别比是人口中男性人数与女性人数之比。通常用每100个女性人口相应有多少男性人口。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我国人口性别比是多少?106.74。

⒀耕作制度、复种指数与垦殖指数

耕作制度是指农作物的栽培方式(熟制、布局等)及与之相配套的农技措施的总称。复种指数是一农业地区一年内作物播种面积与耕地面积之比。而垦殖指数则是一国或地区已开垦种植的耕地面积与其土地总面积的比例,三者在一定程度上分别反映出某地农业生产力水平、耕地重复利用和开发的程度。

⒁人口算术密度、人口生理密度

人口算术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总面积之比,人口生理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可耕地面积之比。

⒂耕地比重=人口算术密度/人口生理密度

⒃气压梯度计算: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即为气压梯度,计算公式为△P/△d

三、地球运动和太阳高度专题

1.影响日照时间长短的因素:

①、昼长;②、地势(地势高,日出早,日落晚,日照时间长);③、天气状况。

2.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即影响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因素)

①、太阳高度(即纬度);②、天气状况;③、地势;④、空气密度。

如为什么青藏高原太阳辐射最强?

①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较大;②晴天多;③地势高;④空气稀薄,大气洁净。

3.冥王星降级的原因:行星概念重新定义:“行星”是指围绕太阳运转、自身引力足以克服其刚

体力而使天体呈圆球状、能够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体。而由于冥王星的轨道

与海王星的相交,因此不符合这一定义,失去了行星资格。

4.航天发射基地的区位选择:纬度(纬度低,初速度快),气候(多晴天,能见度高),地形(开阔),方向(向东发射),人口稀少,便于回收,多傍晚发射. 回收场的选择因素——地形、气候、河流、人口、交通。

5.注意区分地方时与区时,掌握太阳升落的方位和太阳周日视运动图,光照图上的一线四点,日出日落时间和昼长夜长的计算.

6.太阳回归运动轨迹图等值等距规律

地球上同一地区在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昼夜长短、日出日落方位值的同一值会出现两次(等值),而且同一值出现的日期与二分二至中的任意一天的距离等长。

7.黄赤交角的变化与五带:黄赤交角增大则热带、寒带范围也增大,温带范围则缩小。黄赤交角增大n度,则热带范围增大2n度(南北半球各n度)、寒带范围增大n度,温带范围则缩小2n度。

8.地球公转轨迹图判断依据(四种画法):地球自转与公转方向一致,地轴北轴倾向太阳-—夏至日,夏至日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

9.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纬度、海陆、地形、地势、天气、气候、空气质量、季节昼长。

10.东西经——东(西)经度的增大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反)。

南北纬——北纬的度数向北增大

东(西)半球——从20°W向东至160°E

11.方向—A在B的什么方向,分清出发点B与目的地A,看纬线的位置定南北(上北下南),看经线的位置定东西关系(经度差小于180°度)

等太阳高度线图的判读

等太阳高度线图可以看做是以太阳直射点为中心的俯视图,判读时需掌握以下方法,有助于

正确解答问题:

1.图的中心为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以该点为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通过该点的经线即太阳直射的经线,地方时是12点;通过该点的纬线即为太阳直射的纬线,其正午太阳高度为90度。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从太阳直射的纬线向南北逐渐降低。根据太阳直射纬线推断直射点所在的半球及季节,并判断与之相关的地理现象。注意区别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的不同。

2.在太阳直射的经线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纬度就相差多少度,据此可计算该经线上某一点的纬度数值;如果太阳直射赤道,则赤道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经度就相差多少度;如果太阳直射点不在赤道,则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经度的差值一定大于太阳高度的差值,以此推算该纬线上某一点的经度和地方时。

3.如果图中标注了太阳高度的数值,则视具体数值而判断:一是最外侧的大圆圈为0°等太阳高度线,即为晨昏线,一般是太阳直射经线以东最大的半圆为昏线,以西最大的半圆为晨线;二是图中最大的圆圈不是0°等太阳高度线,因此,也就不是晨昏线。如果没有标注太阳高度的数值,在图中最外侧的大圆圈上太阳高度为0°,即晨昏线。

4.由于太阳直射经线上太阳高度南北跨度为180度,当太阳直射赤道时,此经线最北点为北极,最南点为南极;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北极点在最北点以南,图上没有南极点;太阳直射南半球时,相反。

日影的朝向和长短变化

1.正午日影朝向和长短变化

正午日影的朝向取决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由于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周年往返移动,正午日影朝向不仅随空间,而且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日影始终朝北。北半球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正午日影最短。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日影最长。

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的日影始终朝南。北半球冬至日,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正午日影最短。北半球夏至日,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日影最长。

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回归线上只有一次),日影最短(日影与物体本身重合)。

2、日出、日落时日影朝向

在北半球春秋二分日,全球各地太阳从正东面升起,正西面落下。因此日出时日影朝西,日落时日影朝东。

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于夜,全球各地(极昼区域除外)太阳从东北方升起,西北方落下。日出时日影朝向西南,日落时日影朝向东南。从春分日至夏至日,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太阳升起和落下方向也逐渐北移;从夏至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南移,太阳的升落方向也逐渐向南移。

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短于夜,南半球反之。全球各地(极昼区域除外)太阳从东南方升起,西南方落下,因而日出时日影朝向西北,日落时日影朝向东北。从秋分日至冬至日,随着太阳直射点南移、太阳的升落方向也逐渐南移;从冬至日至第二年的春分日,太阳直射点北移,太阳的升落方向也逐渐北移。

由此可见,太阳的升落方向(日影的朝向与升落方向相反)不仅随空间,而且随时问的变化而变化。从赤道开始,随着纬度的升高,太阳的升落在南北方向上的变化幅度也逐渐增大。太阳视运动轨迹图的判读技巧

太阳视运动轨迹图是以观测点为中心,目视太阳在天球上运行所形成的轨迹示意图。它能直观地反映出某地全年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变化,也能反映某地全年日出日落方向的变化,有助于师生从整体上把握住地球在公转过程中产生的地理现象。但由于该图是以观测点为中心,与教材上以太阳为中心的地球公转示意图差别较大,在判读时有一定的难度。建议总结判读技巧。

一、方向的判读

此处通常指地平圈上方向的判读。

⑴地平圈上方向的判读与普通地图上方向的判读方法基本一致,即“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⑵可通过太阳的升落先判断东西方向,再由此确定其它方向;

⑶在已知观测点位于南半球或北半球时,可通过正午太阳高度最低时太阳上中天的位置来判读南北方向。即:若观测点位于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最低时太阳上中天的位置在地平面上的投影便指向南方向;若观测点位于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最低时太阳上中天的位置在地平面上的投影则指向北方向。

二、观测点位于南北半球的判读

⑴若正午太阳高度最低时太阳上中天的位置位于观测点之南,则观测点位于北半球;

⑵若正午太阳高度最低时太阳上中天的位置位于观测点之北,则观测点位于南半球;

⑶若太阳视运行轨迹的圆心总在观测点上,则观测点位于赤道附近。

由图知可判读出全年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范围。

或者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上中天都位于南天空,说明正午太阳从南射来,说明观测点位于北半球北回归线以北,如第一图;

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上中天位于北天空,说明正午太阳从北射来,说明观测点位于南半球南回归线以南,如第三图;

若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上中天位于北天空、南天空和正中,说明观测点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如第二图;

三、正午太阳高度的判读

连接正午时太阳所在位置(即太阳上中天的位置)与观测点之间的连线,与南北向连线的夹角,即为观测点所在纬线此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取锐角或直角)。

四、昼夜长短的判读

太阳视运动轨迹在地平圈以上弧长的变化,即表示昼长的变化。

⑴若此轨迹为优弧,则表示观测点所在纬线此时昼长夜短;

⑵若此轨迹为劣弧,则表示观测点所在纬线此时昼短夜长;

⑶若轨迹圆心恰好为观测点,则表示观测点所在纬线此时昼夜平分;

⑷若太阳视运动轨迹在地平圈以上是一个完整的圆,则表示观测点所在纬线此时出现极昼。

⑸由图很容易就可判断出,北半球各地夏至日昼最长,冬至日昼最短;南半球与之相反。

五、二分二至的判读

⑴若观测点位于北半球,则太阳视运动轨迹最长时为夏至,最短时为冬至,轨迹圆心在观测点时为春秋分;

⑵若观测点位于南半球,则太阳视运动轨迹最长时为冬至,最短时为夏至,轨迹圆心在观测点时为春秋分;

⑶若观测点位于赤道上,则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时上中天位置在观测点之北的为夏至,在观测点之南的为冬至,正午太阳高度最大(90°)时为春秋分。

六、日出日落方向的判读

在未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的纬线上(即太阳视运动轨迹与地平圈相交),无论在北半球还是南半球,日出日落方向的变化规律如下表所示:

赤道上无论何时,日出方向为正东,日落方向为正西。

七、影子变化的判读

⑴影长变化:①日出时影长最长,之后缩短,正午时最短,之后变长,日落时达最长。

②直射点上无影子。

⑵影子方向变化的判读: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含北回归线):顺时针方向移动。

北回归线到赤道之间:第一次被直射前和第二次被直射后,顺时针方向移动;第一次被直射后至第二次被直射前,逆时针方向移动。

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含南回归线):逆时针方向移动。

南回归线到赤道之间:第一次被直射前和第二次被直射后,逆时针方向移动;第一次被直射后至第二次被直射前,顺时针方向移动。

⑶赤道上影子移动方向的变化如下表:

(补充说明:

①本文中相关比较都是在天球半径等长下的比较;

②当观测点出现极昼时,太阳视运动轨迹将不与地平圈相交,此时太阳视运动轨迹不是一段圆弧,而是一个圆。

若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则太阳视运动轨迹是逆时针运行的圆;

若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则太阳视运动轨迹是顺时针运行的圆。

刚极昼时的太阳视运动:与地平面相切;极昼点上的太阳视运动与地平面平行。

近几年考试中经常有关于影子朝向的问题,但大多数错误是因同学们没有正确掌握太阳视运动轨迹变化规律而导致的。例如因为赤道上永远昼夜平分,所以大多学生误认为赤道上太阳永远是正东升起正西落下。现将规律总结如下:

二分日时,除两极处于特殊情况外,其他所有地方都是午前6时(地方时)日出于正东方,午后6时(即18时)日落于正西方,昼夜相等,各12小时。中午太阳高度在赤道上是90°,向两极逐渐减小,在两极上,高度为0°。

二至日,日出日落的方位随纬度有很大不同。夏至日,在北极圈上,太阳在子夜(即北点)升起,斜倚偏南而上,复在子夜下落,昼长是24小时;在南极圈上,太阳在正午(即北点)升起,随即下落,昼长是0小时。在南北两极圈之间的广大地区内,日出于地平的东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大全

地图 1.地图:以各种不同的图式符号,将地球表面的地理事物按照一定比例缩小表现在平面纸上的图形。 2.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3.比例尺: 表示实地距离在地图上的缩小程度。表示方法: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 技巧1:比例尺与地图关系: a比例尺越大,实际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精确度越高。 b大范围地图多选用较小的比例尺.小范围地图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 c比例尺大小与地形坡度、风力大小的关系 (1)若等高距和等高线疏密程度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坡度越陡:比例尺越小,坡度越缓。 (2)若等压差和等压线疏密相同时:比例尺越大,风力越大:比例尺越小,风力越小。 (3)若等高(压)线疏密、比例尺、图幅相同时:等高距(或等压差)越大,坡度越大(风力 越大):等高距(等压差)越小,坡度越小(风力越小) 技巧2:比例尺缩放: (1)用原比例尺×放大到的倍数(2)用原比例尺×缩小到的倍数(3)比例尺放大后的图幅面积=放大到的倍数之平方

技巧3:判断方向: 地图上1)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指向标定向法:一般箭头指向北方 3)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自然界:(1)太阳定向法 (2)树冠和树年轮定向法 (4)北极星定向法 (3)地形和地物定向法:山地草木生长状况(一般阳坡好,阴坡潮湿有青苔), 河流北坡光照好,房屋门朝南开。(北半球)。 4.图例和注记: 图例: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 注记: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 5.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 绝对高度:表示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又叫海拔。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6.等高线:假想连结地面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投影在基准水平面而成的封闭曲线 技巧4:等高线数值特点 ①同线等高②等高距全图一致(即同图等距③等高线是封闭的曲线,在一幅图上不一定全部闭合

历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

历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城乡规划 (?天津卷)图4、图5表示城市人口密度和城区在15年间的变化。读图回答6-7题。 6.结合图4中的信息推断,该市人口状况发生的变化是() A.其北部人口增加的数量最多 B.全市人口密度增加 C.市中心的人口密度有所降低 D.东部人口增长较慢 7.结合图5中信息推断,该城市空间结构发生的变化是() A.商业区的分布更加集中 B.新工业区向老工业区集聚 C.住宅区向滨湖地区聚集 D.中部、南部路网密度增大 【答案】6. B 7. D 【解析】 试题分析: 6.从图示中人口密度的图例分析,该市东部人口密度增加较大,人口增加较快;增加数量的多少还取决于面积的大小,所以不能判断各方向人口增加数量的多少;而全市的人口密度都增加。故选B。

(?四川卷)图3反映我国某城市某工作日0:00时和10:00时的人口集聚状况,该图由手机定位功能获取的人口移动数据制作而成,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5、按城市功能分区,甲地带应为() A、行政区 B、商务区 C、住宅区 D、工业区 6、根据城市地域结构推断,该城市位于() A、丘陵地区 B、平原地区 C、山地地区 D、沟谷地区 【答案】5、C 6、B

(?江苏卷)“国际慢城”是一种具有独特地方感的宜居城镇模式,要求人口在5万人以下、环境质量好、提倡传统手工业、无快餐区和大型超市等。下图为“国际慢城”桠溪镇的大山村土地利用今昔对比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1.与“国际慢城“要求相符合的生产、生活方式是() A.骑单车出行 B.经营手工业作坊 C.去速食店就餐 D.建大型游乐场 22.大山村在成为“国际慢城”前后,产业结构的变化是() A.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 B.从种植业到种植业与服务业相结合 C.从水稻种植业到商品谷物农业 D.从较单一的农作物到多种经济作物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大全

2019年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大全高考地理在答题时,应该有一定的程序,并养成习惯。以下是2019年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大全,供参考! 一、等高线地形图小专题 1.坡度问题:一看等高线疏密,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稀疏的地方坡度缓; 计算,坡度的正切=垂直相对高度/水平实地距离 2.通视问题: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如果过已知两点作的地形剖面图无山地或山脊阻挡,则两地可互相通视;注意凸坡(等高线上疏下密)不可见,凹坡(等高线上密下疏)可见;注意题中要求,分析图中景观图是仰视或俯视可见。 3.引水线路:注意让其从高处向低处引水,以实现自流,且线路要尽可能短,这样经济投入才会较少。 4.交通线路选择: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既要考虑距离长短,又要考虑路线平稳(间距、坡度等),一般是在两条等高线间绕行,沿等高线走向(延伸方向)分布,以减少坡度,只有必要时才可穿过一、两条等高线;尽可能少地通过河流,少建桥梁等,以减少施工难度和投资;避免通过断崖、沼泽地、沙漠等地段。 5.水库建设:要考虑库址、坝址及修建水库后是否需要移民(微博)等。①.选在河流较窄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即口袋形的地区,口小利于建坝,袋大腹地宽阔,库容量大。因为工

程量小,工程造价低);②.选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尽量避开断层、喀斯特地貌等,防止诱发水库地震;③.考虑占地搬迁状况,尽量少淹良田和村镇。④还要注意修建水库时,水源要较充足。 6.河流流向:由海拔高处向低处流,发育于河谷(等高线凸向高值),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 7.水系特征:山地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成为水系分水岭。 8.水文特征: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水能丰富;河流流量除与气候特别是降水量有关外,还与流域面积大小有关。 9.农业规划: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缓急、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农林牧渔业合理布局的方案;如平原地区发展耕作业,山地、丘陵地区发展林业、畜牧业。 10.城市布局形态与地形:平原适宜集中紧凑式;山区适宜分散疏松式。 11.地形特征的描述:地形类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地势及起伏状况;主要地形区分布;重要地形剖面图特征。 12.地形相关分析: ①地形成因分析:运用地质作用(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

2019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0-交通(含答案)

精品地理教辅资料 2019.5 2015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0 交通(2015?新课标I卷)甘德国际机场(图2)曾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空枢纽之一,当时几乎所有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都要经停该机场补充燃料,如今,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不再需要经停此地。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4. 导致甘德国际机场成为世界上最繁忙机场的主要因素是() A. 位置 B. 经济 C. 地形 D. 人口 5. 甘德国际机场失去国际航空枢纽地位的主要原因是() A. 地区经济发展缓慢 B. 横跨北大西洋航班减少 C. 飞机飞行成本降低 D. 飞机制造技术进步 6. 一架从甘德机场起飞的飞机以650千米/小时的速度飞行,1小时候后该飞机的纬度位置可能为() A. 66.5°N B. 60°N C. 53°N D. 40°N 【答案】4、A 5、D 6、C

考点:航空运输、距离计算。 (2015?重庆卷)图中的曲线示意中国、日本、意大利和法国四个国家的城镇化率变化情况,曲线上的圆点表示各国不同高铁线路开始运营的年份。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4.图中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时,四个国家中乡村人口比重最小的为() A.20%-30% B.30%-40% C.40%-50% D.60%-70% 5.图中2000-2010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在此期间() A.工业化程度提高 B.人口增长率增大 C.逆城市化现象明显 D.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答案】4.B 5.A 考点:本题考查城市化和交通。

(2015?安徽卷)34. (22分)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为福建省1982年和2005年交通与城市发展示意图。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福建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地区生产总值由1982年的117.81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6554.69亿元,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1)简述福建省交通运输网的变化特点。(10分) (2)说明交通条件改善对福建省城市化的促进作用。(12分) 【答案】 (1)交通运输线路里程增加,站点增多,密度增大;高速公路从无到有,沿海地区及其与中西部之间的交通线明显增多,交通布局更加合理;形成了以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为主的省级综合运输网。 (2)加强了区域内外联系;促进了经济发展,推动了工业化进程和产业结构调整,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城市数量增多,规模扩大,等级提升,布局合理,沿海地区城市密集,城市等级体系更加完善。

高考地理选择题答题技巧(1)

专题:高考地理选择题答题技巧文综地理选择题一般以组题出现,即以一段图文资料为背景设计2个以上试题,每个问题都有其题干和选项,背景材料中有相关的信息,有时题干或题目之间也能成为有效信息,如果审题和解答时不注意,往往会造成连锁性错误,所以解答地理选择题必须掌握一定的解答方法技能。 一、选择题的置疑特点 命题者为了减少考试得分的偶然性,提高考试的可信度和区分度,势必增加选择题的迷惑性 ...(每题中的3个错误选项即为迷惑选项)。要提高解题的速度与准确率,就必须 熟知如下常见的置疑 ..(设置迷惑)方法: 1.混淆概念。 2.以偏概全或表述绝对化。 3.误联因果。一是题干与选项之间的因果关系,或是选项内部的因果关系。常见的 误联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因果倒置,一种是无因果关系。 4.正误同项。选项由两个以上的分句构成,其中部分分句是正确的,所以迷惑性大。 因此,审题要细心,不能“只看前不顾后”,才不致受迷惑。 5.肢不符干(异项)。选项本身正确,但是与题干不符。其迷惑度更大。 6.无图考图。与方向(方位、风向、洋流流向等等)有关的试题常常采用。 7.定式诱惑与变式迷惑。即或利用定式思维习惯来设置陷阱,或利用图文转换、图 图转换等形式上的变化来增加迷惑度。 8.隐含信息。把关键信息隐含在题干或地理图表中以增加试题迷惑度,这是当今高 考选择题最常用的置疑方法。 二.选择题的一般解题步骤 (1)仔细审题。 “仔细审题”是做好选择题的关键。随着命题手段的多样化,选择题的立体感和动态迁移感越来越强,迷惑性也越来越大。其答案不像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那样具有一定的伸缩性,一旦审题出现偏误,就会导致全盘皆错。仔细审题,对做选择题尤其重要。要根据选择题的特点,采用立体式的审题方法,明确题意和要求。具体要求如下: ①明确题目结构提取有效信息 选择题包括题干和选项两部分。题组试题的题干包括主题干和小题题干,主题干的条件是各个小题的共同条件,小题题干只是本小题的条件“仔细审题”是指对主题干与小题题干认真地加以审读,搞清题干中的主干语和条件限定语等。选项是指答案包括的内容和项目,主干语是选项表述的直接对象,条件限定语是对回答内容的各方面限定。特别要关注题干的“设问”,也就是“题眼”,它决定了选择的方向 ②全面分析题干内容和充分挖掘题目提供的条件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显性信息:题干中附有明确的解题条件; 隐性信息:多潜隐在题干提供的材料中; 限制性(或特定)条件:在题干中出现的数量词、方位词或特定名词等;借用条件;用同一事实的不同说法给出解题条件 (2)认真筛选。

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

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02-宇宙中的地球含答案 一、单选题 (2017高考题)福建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可调节窗户遮阳板,实现教室良好的遮阳与采光。图5示意遮阳板设计原理,据此回答11~12题。 11 图5.遮阳板收起,室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达一年最大值时 A.全球昼夜平分 B.北半球为夏季 C.太阳直射20°S D.南极圈以南地区极昼 12.济南某中学生借鉴这一设计,若两地窗户大小形状相同,则应做的调整是 ①安装高度不变,加长遮阳板②安装高度不变,缩短遮阳板 ③遮阳板长度不变,降低安装高度④遮阳板长度不变,升高安装高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17高考题)6.北京时间2017年12月21日19:18,北半球迎来冬至。此刻,日期为2017年12月22日的地区约占全球面积的 A.0 B.1/3 C.1/2 D.2/3 (2017高考题)一艘海轮从上海出发驶向美国旧金山。当海轮途经图1中P点时正值日出,图中EF线表示晨昏线。读图回答1~2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最接近 A.15°N,135°E B.15°S,135°W

C.23°26′N,0° D.23°26′S,180° 2.下列现象发生时间与海轮途经P点的日期相近的是 A.江淮平原地区正播种冬小麦 B.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值梅雨季 C.北京一年中昼长最短 D.塔里木河一年中流量最大 (2017高考题)图5是亚洲中纬度地区一种适应环境、别具地方特色的民居,称为土拱。这种民居较高大,屋顶为拱顶或平顶,墙体由土坯砌成,厚度很大。据此回答9~10题。 图5 9.这种民居所处环境的突出特点有 A.昼夜温差大 B.秋雨绵绵 C.气候湿热 D.台风频繁 10. 6月8日当地地方时15时,照射土拱的太阳光来自 A.东北方向 B.东南方向 C.西北方向 D.西南方向 (2017高考题).晨昏圈上有5个等分点,若其中一点地方时正好为12时,则不相邻两点之间的球面最短连线可能 A.同时出现日落 B.经过太阳直射点 C.是纬度固定的一段纬线 D.为两个日期的分界线 (2017高考题 )某海洋考察船的航行日志记录:北京时间8时太阳从正东方海面升起;桅杆的影子在正南方时,太阳高度为60°;日落时北京时间为19时45分。据此完成15~17题。15.日志记录当天,该船航行在() A.北太平洋 B.南太平洋 C.北印度洋 D.南印度洋 16.日至记录当天,该船的航向可能是() A.正北 B.东北 C.正南 D.西南 17.日志记录当天考察船经过的海域,当月的天气状况多为() A.阴雨绵绵、风微浪缓 B.晴朗少云、风急浪高 C.晴朗少云、风微浪缓 D.雷雨频发、风急浪高

高考地理备考的答题技巧介绍.doc

高考地理备考的答题技巧介绍 地理的答题技巧一、计算题 1.经纬度计算:经度差与地方时差算经度地方时每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 纬差法与正午太阳高度算纬度正午太阳相差多小,纬度相差多少;北极星的仰角即地平高度等于当地地理纬度;经纬线上长度算经纬度 1 经线长111km,1 纬线长111cosфkm(ф为纬度)。 2.比例尺计算: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3.海拔和相对高度的计算:等高线图上任意两地相对高度的计算可根据(n-1)d ⊿h (n+1)d(其中n表示两地间不同等高线的条数,d表示等高距)。 4.流域面积的计算:作出流域的分水线即山脊线,由分水岭所围的区域即为流域的范围;因图形不规范,计算时一般算出图幅面积后,再分析流域面积占图幅面积的比重,相乘即可。 5.有关时间计算:①某地时区数=该地经度15,对商取整数部分,尾数部分四舍五入;②根据各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为本时区区时,相邻的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即求某地区区时=已知地区时两地时区,注意东加西减;③根据东早西晚,经度每相差15 ,地方时相差1小时。即求某地地方时=已知某地地方时(两地经度差4分钟/1 ),注意东加西减;④日期界线有两条,自然界线即地方时0:00经线,以东早一天,为新的一天,以西晚一天,为旧的一天;人为界线即国际日期变更线,也就是180 经线(但两者并不完全重合),规定日界线以东晚一天,为旧的一天,以西早一天,为新的一天;新的一天的范围即从地方时0:00经线向东到180 经线的范围;新的一天的范围=180 经线的地方时15。⑤日照图上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00,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00;晨昏线与某纬线的切点所在经线为0:00(切点为极昼)或12:00(切点为极夜)。 6.地球自转速度计算:①地球上除南北极点外,其它各地

2019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

2019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2019?安徽卷)下图为25°N-32°N之间某区域遥感影像。完成下列问题。 23、图示地区主要的陆地自然带是() A.荒漠带 B.热带草原带 C.热带雨林带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24、图示地区有世界重要的海上交通贸易通道。该通道便捷地连接了() A.北美东岸与西欧 B.东亚与南亚 C.北美东岸与西岸 D.西欧与南亚 【答案】23.A 24.D 考点:考查区域定位及区域地理特征。 【名师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空间定位,根据该区域的纬度范围25°N-32°N和轮廓,判断该区域为埃及,从而确定图示地区主要的陆地自然带是热点荒漠带;第2问,该地区作为世界重要的海上交通贸易通道,便捷地连接两个区域的判断,也是根据空间定位后,就能准确判断连接了西欧与南亚,其它三个选项都不符合条件。总体上,此难度不大,但对空间定位要求较

高,这样也就要求学生平时复习过程中,对世界区域的空间定位加强训练。 (2019?浙江卷)一地的自然景观主要取决于其水热条件。下图中北纬30°附近甲、乙两地的自然景观图,完成下列各题 3、下图为北纬30°附近①、②、③、④四地的气候统计图。与甲、乙两相对应的是() A、甲-①、乙-② B、甲-②、乙-④ C、甲-③、乙-① D、甲-④、乙-③ 4、甲、乙两地自然景观迥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太阳辐射 B、距海远近 C、洋流性质 D、海拔高度 【答案】3、D 4、D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不同气候类型特征差异,影响陆地自然景观的主要因素。 (2019?北京卷)从太白山的北麓往上,越上树木越密越高,上到山的中腰再往上,树木则越稀越矮。待到大稀大矮的境界。繁衍着狼的族类,也居住了一户猎狼的人家(引自贾平凹《太白山记》。太白山为秦岭主峰,海拔3767米)。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太白山() A、北麓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北坡山中腰降水量比山麓少 C、又密又高的树木在针叶林带 D、树木大稀大矮处为稀树草原 2.如果过度猎狼,将会() ①、造成山区生物多样性减少②、增加山区的环境承载力 ③、导致不良消费观念的形成④、破坏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1.C 2.D 考点: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环境承载力、可持续发展。 【名师点睛】植被的垂直分布可以概括出以下规律:①基带为当地典型的植被带。②在各森林

高考地理大题答题技巧归纳

高考地理大题答题技巧 归纳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自然地理部分 ☆如何描述地形特征: 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 2.地势起伏状况 3.主要地形分布(多种地形条件下) 4.重要地形剖面特征(剖面图中) ☆影响气温的因素: 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 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 小于高纬度地区) 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 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 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 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 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 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影响降水的因素: 1.气候: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 2.地形:迎风坡、背风坡 3.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 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 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6.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 7.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 ☆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 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 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 3.结冰期:有无、长短 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 5.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 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 ☆描述河流的水系特征:1.长度 2.流向 3.流域面积大小 4.落差大小(水能) 5.河道曲直情况 6.支流多少 7.河流支流排列形状:☆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1.纬度:决定正午太阳 2.海拔高度:海拔高,原) 3.天气状况:晴天多, 4.空气密度 ☆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1.降水:当地气候特征雅山南坡比北坡雪线低2.气温:阳坡雪线高于海拔的高低 ☆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1纬度:.山地所处的纬2. 海拔:山地的海拔越3.热量(即阳坡、阴坡 「自然因素」 1.土地:地形、土壤 2.气候:光照、热量、 3.水源(灌溉水源)「社会经济因素」 1.市场 2.交通 3.国家政策 4.劳动力 5.科技:农产品保鲜、 6.工业基础 ☆工业区位因素分析: 1.地理位置 2.资源因素:原料、燃 3.农业因素

高考地理试题整理汇编

历年文综高考地理试题集锦2000年全国卷 读华北某地地形图(图1),据图判断1~3题: 1.①②③④四条坡面线的坡度比较 A.①<③B.①<② C.①>②D.③=④ 2.实际调查发现乙城植物生长好于甲坡,其原因为乙坡的 A.日照较强,辐射收入多 B.蒸发较少,土壤水分条件较好 C.气温较高,且日变化大 D.降水较多,水源充足 3.若乙坡植被受破坏成为荒坡,则对其合理的开发整治措施是 A.放牧山羊B.种植喜阳的经济林木 C.修梯田,种植水稻D.营造混交林 读中心点为地球北极的示意图(图2),若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判断4~5题:4.甲地的时间为 A.8时 B.9时 C.15时 D.16时 5.下列说法,可能的是

A.华北平原正值小麦播种季节 B.华北平原正值小麦收获季节 C.长江中下游进入梅雨时期 D.罗马气候干热 读中心点为地球北极的示意图(图2),若阴影部分为7月6日,非阴景部分为7月7日,判断6~7题: 6.甲地的时间为 A.15时B.9时 C.3时D.12时 7.北京为 A.6日8时B.7日8时 C.6日20时D.7日20时 33.图3是某年欧洲降水pH值等值线图,读图回答(10分): (1)下述各国中,图示环境问题比较严重的两个国家是(把先定国家的代码填在空格

中)______、_____。 A.西班牙B.瑞典C.德国D.冰岛E.意大利 图4 (1)该地的纬度应为_______,________。 (2)在东半球范围内,该地可能位于______(国家)_________地区、________(国家)_______地区 (3)这些地区气候的主要特点是,。 37.认读图5所示的地理区域,回答下列问题(30分) 图5 (1)该区域最具有世界意义的自然资源是_______。该区域的气候特点是_________原因在于这里常年受______控制。所以________资源是当地生活和发展生产的限制性资源。(8分)(3)美国为什么插手该地区事务?如何插手?(10分) 38.巴拿马运河是具有世界战略意义的运河,开凿始于1904年,1914年8月15日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总结

2019年高考地理答题技巧总结自然地理答题--找到解题的关键点。如“日照图”,最关键是根据图中的信息找到“三点”,即太阳直射点、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和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找到了交点,就知道了交点所在经线的时刻和昼夜长短情况等,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人文地理答题--容易丢掉“采分点”,介绍几个技巧: 一是细致与简略:应尽量具体细致,但如果没有把握,可答得适度模糊一些。 二是适当多写:问什么答什么,但如果没把握,怕把知识点漏答,就多答些点。 三是先答主要的:尽量抓知识的主要方面,实在没把握怕抓不到,则主次一起抓,但要注意把最精彩、最重要的“采分点”尽可能放在前面。四是分值与采分点:采取找约数原理。如果该题是6分,一般需答2点、3点或6点。 五是将要点进行编号。高考阅卷通常是“采点给分”,将一个小题目的各个知识点根据题目要求合理划分为一个个的要点。对于所有的要点要进行编号,编号有利于提高答案的条理性和清晰度。 选择题技巧 一是排除法:如对于给定的条件是多个的题目,可先根据题目的某一条件,在被选项中找出符合这一条件的对象,其余淘汰,缩小范围;然后再根据题目的其他条件,在缩小的范围中逐渐进一步淘汰,最后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选项。如果肯定某个是对的,那么排除没有

该选项的也可以。 二是反证法:是通过证明逆命题是错误的,从而得出命题的正确性。三是信息转换法:将题目中的信息转换成自己熟悉的内容或便于理解的形式,达到化难为易、快速求解的目的。 四是图解法:根据作图来辅助解答。在地理分布、运动规律、空间想像等方面,可以根据题干所提供的条件绘制出图形,即以图再现题干要求,以图解文有助于分析,从而找出正确答案。 五是数据比较法:有些地理事物的本质特征需要定量分析,并对一些相关的量和量的变化趋势进行比较,才能获得正确答案。

高考地理答题模板及答题技巧有哪些

高考地理答题模板及答题技巧有哪些 【一】高考地理答题模板有哪些 1.影响日照时间长短的因素:昼长;地势(地势高,日出早,日落晚,日照时间长);天气状况。 2.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即影响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因素) 太阳高度(即纬度);天气状况;地势;空气密度 如为什么青藏高原太阳辐射最强?①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较大; ②晴天多;③地势高;④空气稀薄,大气洁净。 3.河流的治理措施: 上游:治理原则是调洪,做法是修水库、植树造林;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作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4.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 自然原因(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水系特征、水文特征、气候特征); 人为原因(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植被破坏,围湖造田)。 5.如何分析某一作物生长的气候条件: 1)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个方面去分析; 2)从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气象灾害等方面去分析; 3)从春、夏、秋、冬4个季节的气候条件分段分析。 有利条件: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秋季雨水少,天气晴朗,有利于棉花后期生长和收摘。

不利条件:播种期适逢春旱,灌溉水源不足。 6.工业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条件:位置、土地、水源。 2)经济因素;农业基础、原料、燃料、市场、交通、劳动力、技术。 3)社会因素:政策、个人偏好、工业惯性、社会协作条件、国防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历史条件、政策。 4)环境因素;主要用于微观布局。 工业区位因素是多方面的,在诸多的区位因素中,某种工业的区位选择所要考虑的主导因素可能只有一个(或少数几个),因此,在现实的区位选择中,要首先考虑其主导因素或具有明显优势的条件。【二】高考地理答题答题模板汇编 1.生产特点: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主要分布:南亚、东南亚、撒哈拉以南非洲、拉丁美洲 2.所在国经济结构特点:以热带企业化种植园为主的单一经济 3.所在国如何发展经济:①继续发挥优势,抓好热带经济作物生产;②狠抓粮食生产,努力增产粮食;③调整产业结构,建立独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④加强"南南合作";⑤加强"南北对话",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4.非洲粮食问题突出的原因:①人口自然增长率高;②自然条件恶劣;③乱垦滥伐,过度放牧,加剧了干旱和土地沙漠化; 5.新加坡缺水、缺粮的原因:①国土面积狭小,虽地处热带雨林区,但无大河,径流量小;②国土面积狭小,耕地面积小,粮食产

2021高考地理答题技巧汇总完整版

一、生态问题 1、水土流失问题 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植被稀少;黄土土质疏松黄土高原)。 (2)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 治理的措施: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植树造林;小流域综合治理。 治理的意义: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建立生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2、荒漠化问题 我国典型的地区: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等地)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全球变暖,蒸发旺盛;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鼠害;蝗害。 (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 治理措施: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

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 治理意义: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3、干旱缺水问题 我国典型地区:华北地区、西北、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北地区产生原因: (1)自然原因: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变率大;春季蒸发旺盛。 (2)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浪费多,利用率低;春季春种用水量大。 治理措施:南水北调;修建水库;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利用率;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海水淡化等。(思考:我国东北地区为何没有形成春旱?) 4、土壤次生盐碱化 我国典型地区: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 产生原因: (1)自然原因:频繁的旱涝气候(黄淮海平原);地形低洼;大气降水少,以灌溉水源为主。

最新高中地理中国地理高考试题汇编

2018年高中地理中国地理高考试题汇编 【2018全国卷I】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图10)。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 (1)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乌裕尔河排水受阻却形成沼泽湿地。据此推测扎龙湿地的地貌、气候特点。(6分)(2)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6分) (3)指出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6分) (4)有人建议,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4分) 【答案】 (1)地势平坦、开阔。气候较为干旱(蒸发能力强)。 (2)降水量基本不变化,蒸发量逐渐增大,二者数量关系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最终变为降水量等于蒸发量。 (3)变化:水中含盐量逐渐增加。 原因:河水不断为湿地带来盐分(矿物质);随着湿地水分蒸发,盐分(矿物质)富集(最终饱和)。 (4)同意,可防止盐分(矿物质)富集;减少泥沙淤积;扩大鱼类种群规模;减轻水体富营养化。 不同意,应减少对自然的干扰;保持湿地水量稳定;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食物链完整(保护丹顶鹤);防止湿地环境变化。 【2018全国卷II】 3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数据中心是用特定设备在互联网上传输、存储数据信息的场所。数据中心的规模以设备运行耗能的多少来衡量,规模越大,运营成本越高。2010年之前,我国的数据中心一般规模较小,主要布局在东部沿海地区。2010年之后,一些大规模的数据中心开始在中西部地区布局,位于贵州省中部的贵安新区(国家级新区,位置见图7),因气候凉爽、用电成本较低、自然灾害少等优势,吸引了数十个大规模数据中心在此集聚,快速发展成为我国南方最大的数据中心基地。

高考地理80个高频考点与答题技巧汇总

高考地理80个高频考点与答题技巧汇总 1.某地地理位置的描述——标准模板,按规则出牌 (1)绝对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纬度带位置、温度带位置) (2)相对位置和相邻位置(位于XX地区的XX方位,东西南北中靠、濒、临、接XXXXXX地区) 【引申题型】——地理位置进行评价——2018届的出题趋势 (1)经纬度位置(所跨纬度带、热量带)——气候→农业(种类、生长期和熟制) (2)海陆位置(降水、海洋运输、海洋资源开发) (3)相邻位置(陆上相邻)——商贸、国际协作与分工(如珠江三角洲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利于对外开放等) (4)交通位置(陆上、海上交通)——运费、大物流、转口贸易、商贸、腹地 (5)经济位置——吸引资金、技术引进;科研,技术发展;国际协作和分工(6)政治位置——政治中心或区域行政中心 2.地形特征的描述——标准模板,按规则出牌 (1)地形类型多样或单一,以XX、XX、XX地形为主;

(2)地势起伏大(小),地势XX高XX低; (3)主要地形类型的分布 (4)特殊地貌(如果有则一定要说):海岸线、喀斯特地貌、沙漠戈壁、冰川地貌、火山等。 【引伸题型】地形对地理要素的影响=气候+河流+土壤+农业+工业+交通+城市 3.等值线题目的五读法——秒杀选择题 (1)读图名——明确等值线的类型(2018届高考可能会汇入新的等值线元素) (2)读数值——注意取值,同时注意题干中所注的关键词“最大”、“最小”等词汇,在高考时一定要有目的性地勾画重点,正确运用好公式。这里特别强调局部范围内“闭合”的地方。 (3)读疏密程度——反映水平差距的大小(如坡度、温差、风力、空间差异等等) (4)读凸起方向——这也是命题的重点,“凸高为低、凸低为高”“凸高为高、凸低为低”往往成为考试比较青睐的东西 (5)读延伸方向——通过等值线这个载体,来考查影响某地理要素的影响因素,这也是一种考法。

高考地理真题汇编

高考地理真题汇编 -----------------------作者:

-----------------------日期:

?更多资料请访问.(.....) ?更多资料请访问.(.....)

2011年高考地理真题汇编08—农业 (2011全国新课标卷)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通过大量技术投入和大规模专业化生产,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巴西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种植大豆,在积极培育优良品种的同时,鼓励农民组建农场联合体,实现了大豆的规模化生产与经营。目前,巴西的大豆产量、出口量仅次于美国。中国曾是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近些年大豆的质量下降(品种退化,出油率低),生产成本较高,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据此完成3~5题。 3.巴西大豆总产量增加的潜力大于美国,主要是因为巴西 A.技术力量较雄厚 B.气候条件较优越

C.可开垦的土地资源较丰富 D.劳动力较充足 【答案】C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解题时要根据材料,结合巴西、美国、中国的国情进行比较分析。本组题也是热点问题(转基因大豆)切入,着重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巴西人口比美国少,巴西高原面积广大,适宜大豆种植,“20世纪70年代开始种植大豆”,开发种植较晚是最大的优势,C正确。4.在国际市场上,巴西大豆价格低于美国的主要原因是巴西 A.专业化水平较高 B.科技投入较大 C.劳动生产率较高 D.劳动力价格较低 【答案】 D 【解析】巴西大豆的专业化水平、科技投入、劳动生产率都没有美国高。巴西是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价格便宜,D正确。 5.中国要提高大豆质量亟需 A.加大科技投入 B.扩大种植面积 C.增加劳动力投入 D.加大化肥使用量 【答案】 A 【解析】中国大豆种植历史悠久,“品种退化”严重,所以要提高大豆质量亟需加大科技投入,A正确。中国后备耕地资源少,不能扩大种植面积,增加劳动力投入,加大化肥使用量不能提高大豆质量。 (2011全国卷大纲卷) 36.(36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黄麻适合在湿热的气候环境中生长。收获的黄麻在水中浸沤后,才能进行初加工以获取制作麻袋、麻布、纸张等的原料。图7中甲城市为世界最大的麻纺工业中心,也是该地区联系河运和海运的重要港口。图8为甲城市的气候资料。 (1)简述图示黄麻产区的气候特征。(8分) 【答案】:全年高温(各月均温都在20摄氏度以上);全年降水量大(年降水量1600毫米以上);5—10月(或者6—9月)降水较丰沛(为雨季);11月—次年4月(10月—次年5月)降水较少(为旱季)。 【分析】本题主要考察考生阅读气温曲线与降水柱状图、分析和判读图像能力以及对描述气候特征的正确思路和表达。某种气候的特征描述思路一般包括:气温和降水两个要素,气温从年均温高低、年较差大小、日较差大小三个方向描述,降水从年降水总量、降水季节分配和年际变化大小三个方面描述。结合所有季风气候共同特征,将图像语言转化为文字语言,看图说话就好。 (2)简析图示黄麻产区的地形特征。(6分) 【答案】(两)大河下游冲积平原和三角洲,(海拔低于200米)地势低平,自北(西北)向南(东南)倾斜(或者自内陆向沿海渐低 【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等高线图区域图的判读以及地形特征描述一般方法的掌握程度,属于容易题,区分度不高。地形特征描述一般思路:根据等高线的数值特征、弯曲和延伸方向、疏密程度、河流的流向、海陆分布特点描述地形类型及其分布、海拔高度地势特征(某方向高、相反方向低)、起伏大小、可能的地质灾害等。由图中等高线数值可判断出大部分地区海拔在200米以下,应该为平原,再根据图中河流(恒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向(自西北流向东南)可得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势起伏小,主要地形为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3)说明该地区有利于黄麻生产的水文条件。(8分) 【答案】水网密、水量丰、利于运输;利于干季时或干旱时对黄麻灌溉;便于浸沤黄麻。

2020高考地理大题答题模板

2020高考地理大题答题模板必背高考地理大题答题模板 农业生产特征: ①农业地域类型 ②农作物种类及分布 ③农业各部门结构(所占比重) ④生产水平(机械化水平、生产经营方式、专门化水平商品率) 1.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土壤、水文(河流、湖泊)、 植被(自然带) 2.地形特征: ①主要地形类型(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盆地或河谷、冲 积扇、三角洲); ②地势——海拔高低、地势起伏状况、地形倾斜方向、区域 极值(地势最高、低值); ③主要地形区及其分布。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 1.水库大坝建设选择在河流峡谷处原因:①地处峡谷处,利 于筑坝;②有盆地地形,蓄水量大。

2.交通运输线路(铁路、公路)选择某地的理由: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和缓,建设周期短,投资少,施工容易。 3.确定某地为盆地,判断理由:河流向中部汇集,表明地势 中间低,四周高。 4.引水工程选择某地原因:该地地势较高,河水可顺地势自流。 5.盐度最高的是红海,原因:①地处副热带海区,降水稀少,蒸发旺盛.②周围是热带沙漠地区,缺少大河注入. 6.盐度最低的是波罗的海原因:①地处较高纬度,气温低, 蒸发弱。②周围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有淡水注入. 7.巴尔喀什湖东咸西淡的原因:①东部:地处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缺少河流注入.②西部:有河流注入,起稀释作用.③中部窄,不利于两边水体交换,造成两侧盐度差异较大。 高考地理必背答题模板 1.南极发现有丰富煤炭(北极地区埋藏丰富石油),说明:南 极(北极)地区曾经位于温暖湿润地区,森林茂密,后经大陆漂移 至此,这是板块构造学说的有力佐证. 2.刚果盆地的形成原因:刚果盆地原来是内陆湖,后经地壳 抬升,河流下切,湖水外泻而成.

2020高考地理解题技巧专项突破:地理过程类

高考地理解题技巧专项突破:地理过程类 命题特点 【设问形式】 “说明三角洲位置变化的主要过程”、“说明天气系统的影响过程”等。 【考查方式】 地理过程是指地理事物和现象发生、发展、演变的过程,强调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时间变 化特征。过程性分析型综合题考查方向主要为:①有限时段内的依时行为。在一定的时间间 隔内,尽可能详尽地记录地理现象的依时行为,从中发现地理事实变化规律,以便推测该时段之前或之后的变化状况;②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地理行为进行模拟和预测;③研究地理过程与地理分布之间的耦合关系,从而把地理学的规律统一于时间与空间的共同基础之上。一般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图文材料为载体,根据材料和地理原理分析得出主要地理过程。 1.自然地理部分 (1)大气受热过程:主要包括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 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等。 (2)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近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垂直运动、同一水平 面上气压高低的变化、空气的水平运动、等压面的弯曲变化及热力环流的典型案例(如山谷

风、城市风、海陆风等)的形成过程。 (3)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全球主要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过程及低纬环流圈、中纬环流圈、高纬环流圈的形成过程等。 (4)常见的天气系统或气象灾害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气旋(或低压)、反气旋(或高压)、冷锋、暖锋、台风、寒潮、洪涝、干旱及旱灾、锋面气旋等常见天气系统或气象灾 害的形成过程。 (5)地壳内部物质的循环过程:主要包括岩浆转化为岩浆岩、地表岩石转化为沉积岩、所有岩石转化为变质岩、所有岩石转化为岩浆等。 (6)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过程:主要包括风、海浪、流水、冰川等外力作用对 地表形态的影响过程及形成的地貌(如沙丘、冲积平原、山麓冲积扇、河口三角洲、黄土高 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地上河等)的过程。 (7)水循环的过程:主要包括水循环(如海陆间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上内循环等) 中的蒸发、水汽输送、降水等环节的过程,河流的春汛、夏汛、凌汛的形成过程等。 (8)海水运动的形成过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过程:主要包括北印度洋季风洋流等 大洋表层洋流分布规律的形成过程、海洋渔场的形成过程等。 (9)主要地质构造及其构造地貌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褶皱、断层、火山、海沟、大 洋中脊、海岭等地质构造或构造地貌的形成过程。 (10)地质灾害的发生过程:主要包括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过程。 2.人文地理部分 (1)聚落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不同地理环境条件下聚落(如乡村、城市等)的形成 过程及其差异。

高考地理真题汇编

专题21 海洋地理 一、单选题 (2013高考题大纲版)赤潮是某些浮游生物暴发性繁殖引起水色异常和水质恶化的现象。赤潮的出现和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有关。据此完成7~9题。 1.引发赤潮的污染物主要为 A.重金属盐B.氮、磷营养物C.固体废弃物D.泄露的石油 7、【答案】B 【试题立意】主要考查环境污染中的水体污染问题和解读文字信息的能力。试题难易度: 中等偏易。 【解题思路】解读信息,浮游生物的爆发性繁殖和生长是赤潮发生的原因,而浮游生物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四个选项中只有B选项的内容是营养物。溶解在水中的氮、磷等物质过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浮游生物疯狂生长,形成赤潮。B选项是正确的。重金属盐毒性高,可能会导致浮游生物死亡。A选项是错误的。固体废弃物没有溶解在水中,浮游生物不能直接吸收。C选项是错误的。泄露的石油会形成油膜,隔绝空气中的氧气,导致水体缺氧,不利于浮游生物生长。D选项是错误的。 2.赤潮暴发的海域一般 A.水温偏高、风力偏大B.水温偏低、风力偏大 C.水温偏高、风力偏小D.水温偏低、风力偏小 【答案】8.C 【试题立意】主要考查的是水体条件对赤潮的影响。试题难易度:中等。 【解题思路】水温高,浮游生物生长活跃;风力小,水体运动缓慢,不利于污染物扩散,污染物浓度高为浮游生物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C选项是正确的。 3.赤潮多发的海域位于 A.赤道附近B.大洋中部C.中、低纬近海D.高纬近海 【答案】9.C 【试题立意】试题难易度:中等。 【解题思路】解读信息:赤潮的出现和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有关。中低纬度近海地区水温较高,且人口稠密,工业比较发达,排放的污染物多。为浮游生物生长提供了营养物质。C选项是正确的。赤道地区虽然水温高,风力小,但人口少,排放的污染物少。A选项是错误的。大洋中部受人类污染少、高纬近海水温低,均不利于浮游生物生长。B、D选项是错误的。 4.(2013高考题浙江卷)我国钓鱼岛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其主要原因是 A.地处大陆架,生物光合作用强 B.有寒流经过 C.位于河流入海口,营养盐类丰富 D.盛行上升补偿流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海洋中渔业资源丰富的成因。影响渔业资源丰富有位于近海大陆架、河流入海口处、寒暖流交汇、盛行上升补偿流、温带海区海水的季节交换等因素。从我国钓鱼岛所处的位置分析可知,其位于我国东海的大陆架上,大陆架地区海水较浅,阳光充足,有利于生物的光合作用,有大量的生物可以作为鱼类的饵料,从而渔业资源丰富;沿岸淡水径流的注入,带来大量的营养盐类,同样也会为鱼类提供饵料。钓鱼岛附近主要受强大的流经台湾附近的暖流的影响,此处并非盛行上升补偿流。故A选择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