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影的植入性广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电影的植入性广告

国内广告业的发展一直都非常激烈,经历了户外广告牌、楼宇液晶电视、平面和网络新广告媒体的高速发展后增幅趋缓,开始进入了瓶颈期。植入性广告的兴起,可谓是为广告业找到了一片新蓝海。现如今植入性广告被运用到了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只要能切入到人们生活的均可以见到植入性广告的踪影。近些年,国内植入性广告发展的非常快,且形式各异,电视电影、娱乐节目和网络游戏等各个领域都已经涉及到。植入性广告作为一种新的广告力量不断的出现在我们的视野,尤以电影行业较多。随着电影中植入性广告的兴起,在内容中植入广告的方式正在受到广告公司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

作为当今时代一种重要的文化传播载体,电影也是影响时尚消费潮流的重要力量。人们在观看电影时,除了欣赏剧情外,有心的影迷会留意到电影的场景、道具、对白等方面,而这些方面往往闪烁着消费元素的影子。在近年上映的一部电影——《我愿意》中,整部影片中共出现的明显的植入广告的片段有20余处。这些片段巧妙的融入剧情中,某些品牌“低调出镜”,却让人映像深刻;而有些品牌反复出镜,高调抢眼。有影评人说,从营销的角度看,《我愿意》简直就是一部品牌定制电影——更通俗一点讲,这就是一部豪华超长版的TVC广告片。我没看过影片的商业合同,不敢说具体细节,不过单从影片内容看来,一号店显然是大赞助商。不仅剧情中处处闪现着这家电商的产品、logo,甚至连该商家的两位老板也粉墨登场,在片中客串演出。那家与电影同名的钻石商——I DO,应该是另一家广告大客户。还有相亲网站——百合网,在电影场景和对白中都出现多次,这与电影主题情节巧妙结合。

提到电影广告植入,不得不提及的一部电影就是——《大腕》了。在这部电影中,广告泛滥的问题已然成为了整部电影调侃批判的主料。《大腕》表面上看这只是一部使人娱乐的贺岁片,为那些文人雅士不屑的平民电影,它通过小人物尤优为著名导演泰勒跟拍记录片,而后受其嘱托筹办一场泰勒的喜丧的故事,传递着中国当下林林总总的文化现象和时代虚症:广告的无孔不入和泛滥、盗版现象猖獗、版税问题、知识产权的问题、传媒的八卦化。当然也影射了电视剧名导的幕后卑劣行径、圈内为了成名的不知廉耻等问题。冯小刚在一如既往的京味幽默中透露出导演的良知和正义感以及对民族、文化的种种忧患。这部电影中尤优为泰勒筹备一场喜丧时绞尽脑汁安排的各种广告的情节让人印象深刻,不过导演并没完全在这些情节中植入真正的品牌,而是虚构出一些与实际品牌名相关的品牌名,观众感受闹剧喜感的同时不自觉的进入到深刻的主题思考。这部电影也在一定意义上预示着影视剧广告植入的现象和植入泛滥现象发生的趋势。

电影里的广告植入有很多种形式,大部分的都是以对白、场景和道具植入为主。电影的这几种艺术元素也是最能表现出生活的,所以被大量的运用到了电影里,其中以道具的植入最为明显。电影艺术元素的运用必须恰到好处,否则,很容易将观众从电影中带出戏,从而失去了电影真正的艺术价值。在观看大量电影和搜集阅读相关影视资料的基础上,以上文提到的两部电影为主要探讨对象,下面就植入性广告发展的呈现方式、发展优势、发展制约和前景策略等方面做一定的探讨。

一植入性广告的主要呈现方式

1 场景植入

主要是指品牌视觉符号或商品本身作为媒体内容中故事发生的场景或场景组成的一部分出现。在电影中最容易出现的就是场景植入,例如影片《我愿意》中作为场景的建一公馆、安邦保险、金茂威斯汀大酒店等,这些都是场景植入的直接案例。

2 对白植入

就是在电影通过人物的对话巧妙地将品牌植入其中,即在台词中强调产品或品牌的优点。这种植入方式具有很大的弹性,如果对白运用的巧妙、恰当,也会产生经典的广告效应。以《我愿意》为例,孙红雷和李冰冰初次在餐厅约会时反复提到百合网,作为婚姻中介网站在这里出现和情节契合,自然巧妙不显突兀。

4 形象植入

是指根据品牌所具有的符号意义,将某一品牌商品或服务,植入电影之中,成为故事主人公个性和内涵的外在表现形式,同时通过故事情节,或生活细节,不断演绎品牌原有的意义,丰富品牌内涵,增强品牌的个性,进一步提升品牌形象。在《我愿意》中,出现的三星电脑、I DO钻戒、奥迪跑车、中国东航航班等等形象都是植入广告。

二电影植入性广告的优势

随着电影开始电影艺术与商业的结合,产生了一种新的电影商业运作模式——植入性广告。在好莱坞电影取得成功的同时,植入性广告也日趋成熟,并影响全球电影的商业运作。国内的电影植入性广告在借鉴国外经验和结合自身实际的实践中也吧不断发展和壮大。国内较早的典型的例子以《甲方乙方》、《大腕》等作品为代表的冯小刚导演,他以其灵敏的商业电影视觉,成功的把中国电影与广告推向市场,对中国电影市场产生巨大的效应。电影植入性广告的飞速发展表明它拥有自身的优越性。

1 商业联合,降低了电影市场运营风险

广告商与片商的合作的时候,广告商为电影片方提供大量资金,为电影片方的融资提供方便,在电影市场遇到风险时,这一部分资金就可以有效的避免电影投资方的损失,帮助电影片方有效的规避电影市场的商业风险。

2 呈现方式独特,被接受程度提高

电影较广告而言具有固定的受众群,且呈现出文化程度高、接受信息能力强、年龄年轻化等特点,植入性广告在电影的艺术性上结合,保证电影的质量的同时,使广告顺理成章的成为电影的一部分,会给电影受众留下深刻印象。在电影得以广泛好评、广泛关注的同时,使受众意识深处对广告引起关注,从而增强广告的传播和接受范围,提高广告的被接受程度。

3 低成本投入,高宣传效果

电影植入性广告参与电影的宣传,随着电影上映,票房的增高,传播范围不断扩大,宣传效果得以提高。而且电影植入性广告相比于传统的硬性广告,受众被接受程度更强,宣传效果会更好,成本也会更低。

三植入性广告受到的制约

最近网络和一些纸媒上都反映一个问题,观众对近期上映的一些贺岁片是牢骚满腹。花了六七十块钱看的电影,竟成了一个长达两小时的广告片,是谁谁都会抱怨。细数一下,这样的影片现在还真的不少。

大规模高频率的植入广告,让电影变成了一本冗长的广告片,失去了原本属于电影的价值。在这些影片中,影片产品植入方式简单、直露且大面积集中出现,它们或严重脱离剧情,或无端制造各种无厘头招式,或生硬且毫无道理地拉长电影镜头,给人一种受强迫的感觉。花钱看广告,观众自然不买账,质疑、声讨之声随之而来。

植入性广告在电影之所以受到制约,有很多因素。从电影制片开始,就出现了信息的不对称。制片商无法知道哪些企业有品牌植入的需求和预算。通常情况,制片商对剧本进行一番简单分析找出能够“放产品”的点及适合的产品种类之后,就通过发信、打电话、发帖的原始方式向这些产品的主要厂商推销。至于这些厂商的营销组合中是否有植入式广告的计划,目前营销预算状况如何,制片商全然不知晓,也不管不顾,完全就是“一只瞎猫子撞死老鼠”的状态;这种状态下所找到的广告赞助商肯定不会好到哪里去,产品对情节和道具的合适度绝对不高。同时,这些厂商肯定是需要在影片中大规模高频率的曝光。这就在前期为电影里的广告植入创造了很多麻烦。为了影片的顺利拍摄,也为了广告赞助商的意见,导演就不停的将广告强硬的塞入到电影里,等电影成型后,广告的植入显得特别的尴尬。看久了,就会觉得他就是一部长达两小时的广告片,还是花了钱看的广告片。

为此,要想改变现在的一些广告植入的状况,就必须得加强对植入性广告的严格要求,对品牌产品或服务的筛选,将广告自然、且润物无声地融入电影情节、场景、对话和人物的喜好中去,让观众在不知不觉中心甘情愿地为广告买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