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 Sx700交换机 iStack技术白皮书

华为 Sx700交换机  iStack技术白皮书
华为 Sx700交换机  iStack技术白皮书

资料编码

S 系列交换机

iStack 堆叠技术白皮书

文档版本

V2.0 发布日期 2019-08-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2015。保留一切权利。

非经本公司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摘抄、复制本文档内容的部分或全部,并不得以任何形式传播。

商标声明

和其他华为商标均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商标。

本文档提及的其他所有商标或注册商标,由各自的所有人拥有。

注意

您购买的产品、服务或特性等应受华为公司商业合同和条款的约束,本文档中描述的全部或部分产品、服务或特性可能不在您的购买或使用范围之内。除非合同另有约定,华为公司对本文档内容不做任何明示或默示的声明或保证。

由于产品版本升级或其他原因,本文档内容会不定期进行更新。除非另有约定,本文档仅作为使用指导,本文档中的所有陈述、信息和建议不构成任何明示或暗示的担保。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总部办公楼邮编:518129

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d17145517.html,

客户服务邮箱:support@https://www.360docs.net/doc/d17145517.html,

客户服务电话:0755-******** 4008302118

客户服务传真:0755-********

iStack堆叠技术白皮书

关键词:iStack、堆叠、拓扑收集、角色选举、高可靠性、冗余备份

摘要:iStack是一种将多台设备堆叠起来,虚拟成一台设备来管理和使用的技术。本文将介绍iStack是如何将这些设备堆叠起来的,以及在网络中的主要应用。

缩略语:

目录

1概述 (6)

1.1产生背景 (6)

1.2技术优点 (6)

2iStack的技术实现 (7)

2.1基本概念 (7)

2.2堆叠的建立 (8)

2.2.1堆叠的物理连接 (9)

2.2.2角色选举 (10)

2.2.3拓扑收集 (11)

2.2.4稳定运行 (11)

2.3堆叠管理 (11)

2.4堆叠维护 (12)

2.4.1成员设备加入 (12)

2.4.2成员设备退出 (13)

2.4.3拓扑更新 (13)

2.5成员设备智能升级 (13)

2.6堆叠合并 (13)

2.7堆叠分裂与多主检测 (14)

2.7.1堆叠分裂 (14)

2.7.2多主检测 (16)

2.7.3MAD冲突处理和故障恢复 (18)

3iStack报文转发原理 (19)

4典型组网应用 (22)

4.1简化网络管理和运营 (22)

4.2扩容提升系统接入能力 (23)

4.3跨越空间使用iStack (24)

4.4电口堆叠降低成本 (24)

图表索引

图 1 iStack虚拟设备 (6)

图 2盒式设备堆叠虚拟化图 (8)

图 3堆叠建立流程图 (9)

图 4堆叠的物理连接示意图 (10)

图 5堆叠合并示意图 (14)

图 6原主备设备被分裂到同一个堆叠系统中 (15)

图 7原主备设备被分裂到不同的堆叠系统中 (16)

图 8通过中间设备的直连检测方式 (17)

图 9堆叠成员交换机Full-mesh方式直连 (17)

图 10代理检测方式 (18)

图 11堆叠分裂及冲突处理 (19)

图 12成员设备内单播转发 (20)

图 13跨设备单播转发 (21)

图 14广播报文转发 (22)

图 15简化网络管理和运营 (23)

图 16扩容提升系统接入能力 (24)

图 17跨越空间使用iStack组网图 (24)

图 18使用电口堆叠 (25)

1概述

1.1产生背景

网络中主要存在两种形态的通信设备:盒式设备和框式设备。通常盒式设备部署在网络接入层或对可靠性要求不高的汇聚层,盒式单机设备对端口和带宽扩容不够灵活,扩容增加新的盒式设备会改变原组网结构,但它的优势也比较明显,投资成本相对较低。框式设备一般部署在网络核心层或汇聚层,具有高可靠性、高性能、高端口密度、可扩展性强的优点,由于投入成本较高,它不太适合部署在靠近用户侧的边缘网络。

针对盒式设备与框式设备的特点,一种结合了两种设备优点的iStack堆叠技术应运而生。iStack堆叠就是将多台设备通过专用堆叠口或业务口连接起来形成一台虚拟的逻辑设备,用户对这台虚拟设备进行管理,来实现对堆叠中的所有设备的管理。这种虚拟设备既具有盒式设备的低成本优点,又具有框式设备的扩展性强以及高可靠性优点。如图1所示。华为设备支持两种模式的iStack堆叠,通过堆叠卡上专用堆叠口进行堆叠的模式叫堆叠卡堆叠,它的主要优势无需配置,直接连接专用堆叠口就能实现iStack功能;另外一种是通过业务口堆叠的模式叫业务口堆叠,它的主要优势不需要专用堆叠卡,支持长距离堆叠。

图 1 iStack虚拟设备

1.2技术优点

iStack堆叠具有以下主要优点:

简化配置和管理。堆叠形成后,多台物理设备虚拟成为一台逻辑设备,

用户通过任何一台成员设备登录堆叠系统,多台设备对管理员只呈现一

个IP登陆地址,对堆叠系统所有成员设备进行统一配置和管理。

●简化网络运营。iStack网络中的多台设备形成堆叠,虚拟成单一的逻辑

设备,简化后的网络不再需要使用xSTP/ERPS/RRPP/SEP环网协议、VRRP

等协议保证网络冗余备份,简化了网络配置,同时依靠跨设备的链路聚

合,实现快速收敛,提高可靠性。

●高可靠性。堆叠系统多台成员设备之间冗余备份;堆叠支持跨设备的链

路聚合功能,实现跨设备的链路冗余备份。这样多设备多链路冗余备份,即使部分端口或设备出现故障,也不会导致跨设备聚合链路完全失效,

保证业务从正常成员设备的聚合成员端口转发。

●强大的网络扩展能力。通过增加成员设备,可以轻松自如的扩展堆叠系

统的端口数、带宽和处理能力。

●灵活的堆叠模式。iStack支持堆叠卡堆叠和业务口堆叠。堆叠卡堆叠部

署和操作简单,无需对成员设备配置,使用专用的堆叠线缆连接就能堆

叠成功。业务口堆叠可根据业务实际带宽,灵活选择堆叠物理口的数量,

支持长距离堆叠。业务口堆叠不仅支持光口堆叠,而且支持标准的以太

网RJ45电口堆叠,电口堆叠使用标准网线连接会使成本更低。

●降低投资成本。网络部署初期,接入用户数少需要的接入设备也较少,

随着业务发展,需要增加端口数目和带宽,采用iStack技术很容易扩展

接入能力,不但不会改变前期的网络规划,而且会降低首次投入成本。2iStack的技术实现

2.1基本概念

iStack堆叠中所有的单台设备称为成员设备,成员设备按照功能不同,分为三种角色:

●Master设备:成员设备的一种,它负责管理整个堆叠。一个堆叠中同一

时刻只能有一台成员设备成为Master设备。

●Standby设备:成员设备的一种,Standby设备是Master设备的备设备。

当Master设备故障时,Standby设备会接替原Master设备的所有业务。堆

叠中只有一台Standby设备。

●Slave设备:成员设备的一种,Slave设备主要用于业务转发,它数量越

多,堆叠系统的转发能力越强。堆叠中除了Master设备和Standby设备,

其它设备都是Slave设备。

图 2盒式设备堆叠虚拟化图

如图2所示,盒式设备堆叠后形成的虚拟设备相当于一台框式分布式设备,堆叠中的Master相当于虚拟设备的主用主控板,Standby设备相当于备用主控板,Slave1和Slave2充当接口板的角色。Master和Standby除了充当主用主控和备用主控功能外,它们同样都有业务口,同时承担业务板的转发功能。

2.2堆叠的建立

堆叠建立的过程包括以下四个阶段:

●物理连接:根据网络需求,选择适当的连接方式和连接拓扑,组建堆叠

网络。

●角色选举:成员设备之间相互发送堆叠竞争报文,并根据选举原则,选

出堆叠系统Master、Standby及Slave设备。角色选举阶段处于Electing(竞

争)状态。

●拓扑收集:Master设备收集所有成员设备的拓扑信息,向所有成员设备

分配堆叠ID。拓扑收集阶段处于Collecting(收集)状态。

●稳定运行:Master设备将整个堆叠系统的拓扑信息同步给所有成员设备,

成员设备同步Master设备的系统软件和配置文件,之后进入稳定运行状

态。稳定运行阶段处于Running(运行)状态。

如图3所示,介绍了堆叠建立的主要过程,在完成物理连接之后,后续堆叠建立过程主要分三个阶段:角色选举、拓扑收集、稳定运行,下面章节对各阶段过程作了详细介绍。

图 3堆叠建立流程图

2.2.1堆叠的物理连接

iStack要正常工作,需要先将成员设备物理连接起来。堆叠口是一种逻辑接口,设备上用于堆叠连接的物理端口称为堆叠物理端口。堆叠卡堆叠无需通过配置指定堆叠物理口,堆叠卡上的端口是专用堆叠物理口。业务口堆叠需要将业务口配置成堆叠物理端口并加入到堆叠口。一个堆叠口可能对应一个堆叠物理端口,也可能由多个堆叠物理端口聚合形成(称为聚合堆叠口)以达到链路备份的效果。一台设备上只有两个堆叠口,分别编号为Stack-Port0和Stack-Port1。为了描述方便,有时也将堆叠口Stack-Port0和Stack-Port1分别称为左口和右口。

堆叠物理端口之间可以使用专用堆叠线缆、光纤或标准网线连接。专用堆叠线缆不需要配置,组建堆叠系统非常简单;光纤可以将距离很远的物理设备连接成为一个虚拟设备;标准网线连接以太电口进行堆叠,百米以内可正常组网,使

得组建堆叠更加灵活。

图 4堆叠的物理连接示意图

堆叠物理端口的连接拓扑有两种:

●链形连接:使用堆叠电缆将一台设备的左口(右口)和另一台设备的右

口(左口)连接起来,依次类推,第一台设备的右口(左口)和最后一

台设备的左口(右口)没有连接堆叠电缆。这种连接方式称为链形连接,如图4所示。链形拓扑优势是首尾不需要有物理连接,适合长距离堆叠。

它的劣势是当链形链路中出现一条链路故障时,会引起堆叠分裂。

●环形连接:将链形连接第一台设备的右口(左口)和最后一台设备的左

口(右口)连接起来,这种连接方式称为环形连接,如图4所示。环形连

接比链形连接更可靠,当环形链路中出现一条链路故障时,堆叠系统仍

能够保持正常工作,并且数据能够按照最短路径转发,提高堆叠链路带宽利用

率。

2.2.2角色选举

堆叠系统由多台堆叠成员设备组成,每台成员设备具有一个确定的角色,即Master、Standby及Slave三种不同角色,确定成员设备角色的过程称为角色选举。

角色选举会在拓扑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产生,比如:堆叠建立、新设备加入、堆叠分裂或者两个堆叠合并。角色选举规则如下(从第一条开始判断,如果参与选举的成员有多个最优,则继续判断下一条,直到找到唯一的最优成员,才停止选举,此最优成员即为堆叠的Master设备):

●系统运行时间长的优先;

●成员优先级大的优先;

●成员桥MAC小的优先。

Master设备选举完成后,Master设备会收集所有成员设备的拓扑信息,根据拓扑信息计算出堆叠转发表项和破环点信息下发给堆叠中的所有成员设备,并向所有成员设备分配堆叠ID。之后进行Standby设备的选举,作为Master设备的备

份设备。除Master设备外,最先完成设备启动的设备优先被选为备份设备。当除Master设备外其它设备同时完成启动时,备设备的选举规则如下(依次从第一条开始判断,直至找到最优的设备才停止比较):

●堆叠优先级最高的设备成为备设备;

●堆叠优先级相同时,MAC地址最小的成为备设备。

除Master设备和Standby设备之外,剩下的其他成员设备作为Slave设备加入堆叠。

2.2.3拓扑收集

堆叠中的每台设备都是通过和自己直接相邻的其它成员设备之间交互Hello 协商报文来收集邻居设备连接关系。Hello报文会携带拓扑信息,包括堆叠口连接关系、成员设备编号、成员设备优先级、成员设备MAC、运行状态等内容。

Master设备选举完成后,成员设备会向Master设备主动发送本机收集到的拓扑信息,上报本机的基本信息及在堆叠中的位置,Master设备会收集到所有成员设备的拓扑信息,根据拓扑信息计算出堆叠转发表项和破环点信息下发给堆叠中的所有成员设备,并向所有成员设备分配堆叠ID。

2.2.4稳定运行

角色选举、拓扑收集完成之后,所有成员设备会自动同步主设备的系统软件和配置文件。

堆叠具有自动加载系统软件的功能,待组成堆叠的成员设备不需要具有相同软件版本,只需要版本间兼容即可。当备设备或从设备与主设备的软件版本不兼容时,备设备或从设备会自动从主设备下载系统软件,然后使用新系统软件重启,并重新加入堆叠。

堆叠具有配置文件同步机制,备设备或从设备会将主设备的配置文件同步到本设备,配置文件只在当前主设备上执行,其它成员设备保持同步备份,以保证堆叠中的多台设备能够像一台设备一样在网络中工作,并且在主设备出现故障之后,Standby设备接替原先Master设备所有的业务,使得网络仍能够正常运行。

2.3堆叠管理

●堆叠系统的登录

堆叠系统登陆包括本地登陆和远程登陆。通过Console串口登陆称为本地登陆,可以任意选择一个成员设备的Console口进行登陆。通过Telnet、SSH等三层方式登陆设备称为远程登录,可以任意选择一个成员设备的管理网口或其他三层业务接口登录,只要保证到堆叠系统的路由可达即可,堆叠系统中多台设备的管

理只需对网管人员呈现一个IP登陆地址。管理员不管通过哪一台成员设备登录到堆叠系统,实际登录的都是主设备,主设备负责将用户的配置下发给其他成员设备,统一管理堆叠系统中所有成员设备的资源。

●文件系统的访问

文件系统的访问包括对存储器中文件和目录的创建、删除、修改以及文件内容的显示等。堆叠系统使用成员编号(Member ID)来标志和管理成员设备,堆叠中所有设备的成员编号都是唯一的。成员编号被引入到端口编号中,接口编号的第一维就表示该接口所在设备的成员编号,便于用户配置和识别成员设备上的接口。对于单台没有运行堆叠的设备,接口编号采用:槽位号/子卡号/端口号(槽位号统一取值为0)。设备加入堆叠后,接口编号采用:堆叠ID/子卡号/端口号。如:设备没有运行堆叠时,某个接口的编号为GigabitEthernet0/0/1;当该设备加入堆叠后,如果堆叠ID为2,则该接口的编号将变为GigabitEthernet2/0/1。成员编号还被引入到文件系统管理中,例如路径slot2#flash:/cfg.zip表示在成员设备(成员编号为2)上的Flash的根目录下有一个名称为cfg.zip的文件。

2.4堆叠维护

堆叠维护的主要功能是监控成员设备的加入和退出,并随时收集新的拓扑,维护现有拓扑。

2.4.1成员设备加入

成员设备加入是指向已经稳定运行的堆叠系统添加一台新的设备。在堆叠维护过程中,继续进行拓扑收集工作,当发现有新的成员设备加入时会根据新加入设备的状态采取不同的处理:

●新加入的设备本身未形成堆叠(比如,新加入的设备配置了堆叠功能,

之后断电,再使用堆叠电缆连接到已有堆叠,上电重启),则该设备会

被选为Slave。

●加入的设备本身已经形成了堆叠(比如,新加入的设备配置了堆叠功能,

之后使用堆叠电缆连接到已有堆叠),此时相当于两个堆叠合并(merge)。

在这种情况下,两个堆叠会进行堆叠竞选,竞选失败的一方所有堆叠成

员设备需要重启,然后全部作为Slave设备加入竞选获胜的一方。

如果成员设备加入成功,对堆叠系统来说,相当于框式设备增加一块接口板。

成员设备加入可能原因有:人为增加堆叠系统中的成员;故障恢复,当设备故障或链路故障恢复时,恢复的设备会重新加入堆叠。

2.4.2成员设备退出

成员设备退出指成员设备从堆叠系统中离开。在堆叠维护过程中,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来判断成员设备是否离开:

●正常情况下,直接相邻的成员设备之间会定期交换HELLO报文。如果持续

多个周期未收到直接邻居的HELLO报文,则认为该成员设备已经退出堆叠

系统,堆叠会将该成员设备从拓扑中隔离出来。

●如果发现堆叠口down,则拥有该堆叠口的成员设备会立即通知主设备,

主设备立即重新计算当前拓扑,而不用等到HELLO报文超时再处理。

如果退出的是Master设备,则堆叠系统的Standby设备会接管原有Master的所有功能;如果退出的是Standby设备,则系统仅仅相当于失去一个备用主控板以及此板上的接口等物理资源,主设备会从Slave设备中选取一个设备,重新指定为Standby备设备;如果退出的是Slave设备,则系统相当于失去一块接口板物理资源。

单台设备离开堆叠后会回到独立运行状态,相连的多台设备退出堆叠后会形成独立的两个堆叠,这种情况称为堆叠分裂。

成员设备退出可能原因有:人为改变拓扑,取走成员设备;成员设备故障;链接故障。

2.4.3拓扑更新

单纯的拓扑变化指设备的拓扑由环形链接变为链形链接,或者由链形链接变为环形链接。例如对于环形链接的设备,当链路发生故障时可能变为链形链接;又比如在增加设备时,对于原有的环形链接,需要先将原有的环形链接变为链形链接,才能接入新的设备。

对于单纯的拓扑变化,iStack的成员构成以及Master均不会发生变化,仅仅会在必要时自动改变转发的路径,不会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

2.5成员设备智能升级

iStack具有自动加载功能。在堆叠建立时或新成员设备加入堆叠时,Standby/Slave设备或新加入的成员设备会与主设备的软件版本进行比较,并不需要新加入的成员设备与主设备具有相同软件版本,只需要版本兼容即可,如果不兼容,则自动从Master设备下载系统启动文件,然后使用新的启动文件重启,重新加入堆叠。

2.6堆叠合并

堆叠合并(merge)是指稳定运行的两个堆叠系统合并成一个新的堆叠系统。

如图5所示,两个堆叠系统的主设备通过竞争,选举出一个更优的作为新堆叠系统的设备。竞争成功的主设备所在的堆叠系统将保持原有主备从角色和配置不变,业务也不会受到影响;而另外一个堆叠系统的所有成员设备将重新启动,以Slave的角色加入到新堆叠系统,其堆叠ID将由新主设备重新分配,并将同步新主设备的配置文件和系统软件,该堆叠系统的原有业务也将中断,所以在通常情况下,不建议用此种方法堆叠。堆叠合并通常出现在堆叠链路或设备故障导致堆叠分裂,链路或设备故障恢复后,分裂的堆叠系统重新合并。

堆叠系统合并流程与堆叠成员加入流程类似,具体可参见堆叠成员加入。堆叠合并时主设备的选举规则为:比较运行时间,运行时间较早的堆叠系统竞争为主;如果两个堆叠系统的运行时间一样,其主设备的选举规则与堆叠建立时一样。

图 5堆叠合并示意图

2.7堆叠分裂与多主检测

2.7.1堆叠分裂

堆叠分裂是指稳定运行的堆叠系统中带电移出部分成员设备,或者堆叠线缆多点故障导致一个堆叠系统变成多个堆叠系统。堆叠系统分裂之后需要做多主检测及冲突处理,保证业务继续稳定运行。

根据原堆叠系统Master和Standby设备分裂后所处位置的不同,堆叠分裂可分为以下两类:

第一种情况在堆叠分裂后,原Master和Standby设备被分裂到同一个堆叠系统中,原Master设备会重新计算堆叠拓扑,将移出的成员设备的拓扑信息删除,

并将新的拓扑信息同步给其他成员设备;而移出的成员设备检测到堆叠协议报文超时,将自行复位,重新进行选举。

如图6所示,堆叠系统分裂后,原Master设备SwitchA删除SwitchD和SwitchE 的拓扑信息,并将新的拓扑信息同步给SwitchB和SwitchC;SwitchD和SwitchE 重启后,重新进行堆叠建立。

图 6原主备设备被分裂到同一个堆叠系统中

第二种情况在堆叠分裂后,原Master和Standby设备被分裂到不同的堆叠系统中,原Master设备所在堆叠系统重新指定Standby设备,重新计算拓扑信息并同步给其他成员设备;原Standby设备所在堆叠系统将发生备升主,原Standby 设备升级为Master设备,重新计算堆叠拓扑并同步到其他成员设备,并指定新的备设备。

如图7所示,堆叠系统分裂后,原Master设备SwitchA指定SwitchD作为新的Standby设备,重新计算拓扑信息,并将新的拓扑信息同步给SwitchD和SwitchE;原Standby设备SwitchB升级为Master设备,重新计算堆叠拓扑并同步给SwitchC,并指定SwitchC作为新的Standby设备。

图 7原主备设备被分裂到不同的堆叠系统中

2.7.2多主检测

由于堆叠系统中所有成员设备都使用同一个IP地址和MAC地址(堆叠系统MAC),一个堆叠分裂后,可能产生多个具有相同IP地址和MAC地址的堆叠系统。为防止堆叠分裂后,产生多个具有相同IP地址和MAC地址的堆叠系统,引起网络故障,必须进行IP地址和MAC地址的冲突检查,然后关闭优先级较低的冲突端口,保证业务正常转发。

多主检测MAD(Multi-Active Detection),是一种检测和处理堆叠分裂的协议。链路故障导致堆叠系统分裂后,MAD可以实现堆叠分裂的检测、冲突处理和故障恢复,降低堆叠分裂对业务的影响。如果配置了MAD功能的堆叠系统分裂,检测到存在多主,则根据接收到的MAD报文中所携带的信息判断本机为主设备还是备份设备,关闭判断为备设备除保留接口(如业务堆叠口和Console口)外的所有接口。

MAD检测方式有两种:直连检测方式和代理检测方式。在同一个堆叠系统中,两种检测方式互斥,不可以同时配置。

直连检测方式

直连检测方式是指堆叠成员设备间通过普通线缆直连的专用链路进行多主检测。在直连检测方式中,堆叠系统正常运行时,不发送MAD报文;堆叠系统分裂后,分裂后的两台设备以1s为周期通过检测链路发送MAD报文以进行多主冲突处理。

直连检测的连接方式包括通过中间设备直连和堆叠成员交换机Full-mesh方

式直连。如图8所示,通过中间设备直连,堆叠系统的所有成员交换机之间至少有一条检测链路与中间设备相连。如图9所示,Full-mesh方式直连,堆叠系统的各成员交换机之间通过检测链路建立Full-mesh全连接,即每两台成员交换机之间至少有一条检测链路。

图 8通过中间设备的直连检测方式

图 9堆叠成员交换机Full-mesh方式直连

通过中间设备直连可以实现通过中间设备缩短堆叠成员交换机之间的检测链路长度,适用于成员交换机相距较远的场景。与通过中间设备直连相比,

Full-mesh方式直连可以避免由中间设备故障导致的MAD检测失败,但是每两台成员交换机之间都建立全连接会占用较多的接口,所以该方式适用于成员交换机数目较少的场景。

代理检测方式

如图10所示,代理检测方式是在堆叠系统Eth-Trunk聚合口上启用代理检测,在代理设备上启用MAD检测功能。此种检测方式要求堆叠系统中的所有成员设备都与代理设备连接,并将这些链路加入同一个Eth-Trunk内。通常堆叠系统与其

他设备采用Eth-Trunk互联保证可靠性,与直连检测方式相比,代理检测方式无需占用额外的接口,Eth-Trunk接口可同时运行MAD代理检测和其他业务。

在代理检测方式中,堆叠系统正常运行时,堆叠成员交换机以30s为周期通过检测链路发送MAD报文。堆叠成员交换机对在正常工作状态下收到的MAD报文不做任何处理;堆叠分裂后,分裂后的两台设备以1s为周期通过检测链路发送MAD 报文以进行多主冲突处理。

图 10代理检测方式

2.7.3MAD冲突处理和故障恢复

MAD冲突处理

堆叠分裂后,MAD冲突处理机制会使分裂后的堆叠系统处于Detect状态或Recovery状态。Detect状态表示堆叠正常工作状态,Recovery状态表示堆叠禁用状态。

MAD冲突处理机制如下:MAD分裂检测机制会检测到网络中存在多个处于Detect状态的堆叠系统,这些堆叠系统之间相互竞争,竞争成功的堆叠系统保持Detect状态,竞争失败的堆叠系统会转入Recovery状态;并且在Recovery状态堆叠系统的所有成员设备上,关闭除保留端口以外的其它所有物理端口,以保证该堆叠系统不再转发业务报文。

如图11所示,iStack堆叠系统由于两条堆叠链路故障,使得系统分裂成iStack1和iStack2,iStack2在冲突处理中竞争失败,从原来Detect状态切换到Recovery状态,关闭上下行业务端口,原来iStack2业务后续都切换到iStack1上进行转发。

图 11堆叠分裂及冲突处理

MAD故障恢复

通过修复故障链路,分裂后的堆叠系统重新合并为一个堆叠系统。重新合并的方式有以下两种:

第一种:堆叠链路修复后,处于Recovery状态的堆叠系统重新启动,与Detect 状态的堆叠系统合并,同时将被关闭的业务端口恢复Up,整个堆叠系统恢复。第二种是:如果故障链路修复前,承载业务的Detect状态的堆叠系统也出现了故障。此时,可以先将Detect状态的堆叠系统从网络中移除,再通过命令行启用Recovery状态的堆叠系统,接替原来的业务,然后再修复原Detect状态堆叠系统的故障及链路故障。故障修复后,重新合并堆叠系统。

3iStack报文转发原理

iStack采用分布式转发技术实现报文的L2/L3层转发,最大限度的发挥了每个成员的处理能力。堆叠系统中的每个成员设备都有完整的L2/L3层转发能力,每个成员设备在业务转发时相当于框式设备的接口板,可以学习到整网的MAC表或FIB三层转发表,当它收到待转发的L2/L3层报文时,可以通过查询本机的L2/L3层转发表得到报文的出接口,然后将报文从正确的出接口发送出去,这个出接口可以在本机上也可以在其它成员设备上,并且将报文从本机送到另外一个成员设备是一个纯粹内部的转发行为,类似框式分布式设备通过内部Fabric交换网进行板间报文转发,对外界是完全是不可见的,即对于L3报文来说,不管它在堆叠系

统内部穿过了多少成员设备,在跳数上只增加1,即表现为只经过了一个网络设备。

在堆叠系统内部转发时,报文头部会携带目的设备编号,经过中间成员设备时,根据报文中目的设备编号,选择合适出端口向下一个成员设备转发,直到报文到达目的成员设备。

链形堆叠转发路径是确定的,转发相对比较简单。而环形堆叠跨设备报文转发是根据最短路径来转发的,当堆叠系统成员设备加入/退出或链路状态改变时,系统都会重新计算拓扑,成员设备根据拓扑中的位置,以自己为根,计算转发路径和破环点,采用最短路径转发。

环形堆叠跨设备的单播业务流转发,在源设备上选择最接近目的设备一侧堆叠口作为出端口,即源设备和目的设备经过的中间设备跳数最少,这条转发路径最短。环形堆叠的广播报文(包括未知单播报文和组播报文)转发,考虑避免广播报文成环及转发路径最短原则,在距离源设备跳数最远的两台设备中间设置破环点。

如图12所示,转发报文的入接口和出接口在同一台成员设备上。当Slave1收到报文后,查找本地转发表,发现出接口就在本机上,则Slave1直接将报文从这个出接口发送出去。

图 12成员设备内单播转发

如图13所示,转发报文的入接口和出接口在不同的成员设备上。当Slave3收到报文后,查找本地转发表,发现是到Standby下User2用户的报文,Slave3按照最短路径计算,到Standby方向在Slave3本地选择0号堆叠出端口,则按照图中绿色箭头方向,将报文转发给中间成员设备Master, Master选择0号堆叠出端

华为交换机常用命令

华为交换机常用命令 1年。进入管理界面:系统视图 2。设置用户登录时需要的密码认证,认证密码为华为[魁伟]用户界面0 [魁伟-ui0]认证模式密码 [魁伟-ui0]设置认证密码简单华为 3。设置从用户界面登录后可访问的命令级别:用户权限级别将从用户界面登录后可访问的命令级别恢复为默认级别:撤消用户权限级别4。系统IP配置: a。创建并进入管理vlan接口视图:接口vlan-接口vlan-id删除管理VLAN:撤消接口VLAN-接口vlan-id b .配置管理VLAN接口ip地址:IP地址IP-地址网络掩码删除除管理VLAN接口IP地址:撤消IP 地址[IP-地址网络掩码] 5。进入以太网0/1以太网端口视图 [静音]接口以太网0/1 6。将以太网0/1配置为中继端口,并允许VLAN(如2、6到50和100)通过[静音-以太网0/1]端口链接型中继 [静音-以太网0/1]端口中继允许VLAN 26到50 100创建VLAN 100[魁伟] vlan 100

配置端口以太网0/1默认VLAN ID为100[安静-以太网0/1]端口中继pvid VLAN 100 7。创建VLAN并进入VLAN视图:VLAN _ id 删除创建的VLAN:撤消VLAN { VLAN _ id[到VLAN _ id] |全部} 8。为指定的VLAN添加以太网端口:端口接口列表 删除指定的VLAN的一些以太网端口:撤消端口接口列表 创建虚拟局域网2并进入其视图[魁伟] vlan 2 向vlan 2添加端口以太网0/1和以太网0/2[魁伟-VLAN 2]端口以太网0/1以太网0/2创建虚拟局域网3并进入其视图[魁伟-vlan2] vlan 3 向vlan 3添加端口以太网0/3和以太网0/4[魁伟-VLAN 3]端口以太网0/3以太网0/4 9。在以太网端口视图下打开/关闭以太网端口:关闭:关闭打开:撤消关闭 10。端口描述:描述文本 删除端口描述:撤消描述文本 11。设置端口双工状态: 双工{自动/全/半}恢复默认值:撤消双工默认为自协商 注意:当华为交换机连接到思科交换机时,应指定端口的双工状态和速度。两个对接端口设置为一致的 12。设置端口广播风暴抑制比:广播-抑制PCT 返回默认值:撤消广播-抑制PCT

华为交换机基本配置命令详细讲解

华为交换机基本配置命令详解 1、配置文件相关命令 [Quidway]display current-configuration 显示当前生效的配置 [Quidway]display saved-configuration 显示flash中配置文件,即下次上电启动时所用的配置文件 reset saved-configuration 檫除旧的配置文件reboot 交换机重启 display version 显示系统版本信息 2、基本配置 [Quidway]super password 修改特权用户密码 [Quidway]sysname 交换机命名 [Quidway]interface ethernet 1/0/1 进入接口视图 [Quidway]interface vlan 1 进入接口视图 [Quidway-Vlan-interfacex]ip address 10.1.1.11 255.255.0.0 配置VLAN的IP地址 [Quidway]ip route-static 0.0.0.0 0.0.0.0 10.1.1.1 静态路由=网关 3、telnet配置 [Quidway]user-interface vty 0 4 进入虚拟终端 [S3026-ui-vty0-4]authentication-mode password 设置口令模式 [S3026-ui-vty0-4]set authentication-mode password simple xmws123设置口令 [S3026-ui-vty0-4]user privilege level 3 用户级别 4、端口配置 [Quidway-Ethernet1/0/1]duplex {half|full|auto} 配置端口工作状态 [Quidway-Ethernet1/0/1]speed {10|100|auto} 配置端口工作速率 [Quidway-Ethernet1/0/1]flow-control 配置端口流控 [Quidway-Ethernet1/0/1]mdi {across|auto|normal} 配置端口平接扭接

华为交换机基本配置

华为交换机基本配置 Hessen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1、华为设备配置基本命令 用户名密码为 yayd yamobile system [HW]vlan 70 //新建vlan70 [HW-vlan70]description guanli //vlan70的描述为 guanli [HW-vlan70]quit [HW]interface vlanif 70 [HW-vlanif]ip address 172.17.202.21 255.255.255.0 //配置交换机管理地址 [HW-vlanif]quit [HW]ip route-static 0.0.0.0 0.0.0.0 172.17.202.1 //配置交换机管理路由 [HW]vlan batch 338 440 //新建vlan 338 440 [HW]interface ethernet 0/0/1 //进入网口1 [HW-Eth0/0/1]port link-type access //将网口1定义为access口 [HW-Eth0/0/1]port default vlan 338 //将vlan338加入网口1 [HW-Eth0/0/1]quit [HW]port-group group //新建端口组group [HW-group--group]group-m ethernet0/0/2 to eth 0/0/20 //将网口1到网口20加入端口组

[HW-group-group]port link-type-access //将端口组定义为access口 [HW-group-group]port default vlan 440 //将vlan440加入该端口组 [HW-group-group]quit [HW]interface ethernet 0/0/21 //进入网口21 [HW-Eth0/0/21]port link-type trunk //将网口21定义为trunk 口 [HW-Eth0/0/21]port trunk allow-pass vlan 338 440 //该端口仅允许vlan338 440通过 [HW-Eth0/0/21]quit [HW]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0/0/1 //进入光口1 [HW-G0/0/1]port link-type trunk //将光口1定义为trunk端口 [HW-G0/0/1]port trunk allow-pass vlan 70 338 440 //该端口允许vlan70,338,440通过。 [HW-G0/0/1]quit [HW]save //保存 2、华为设备故障处理基本命令 1)查看交换机端口状态 2)查看交换机端口描述

华为,CISCO交换机基本命令配置

华为交换机命令 2007-12-14 14:59 计算机命令 ~~~~~~~~~~ PCA login: root ;使用root用户 password: linux ;口令是linux # shutdown -h now ;关机 # init ;关机 # logout ;用户注销# login ;用户登录# ifconfig ;显示IP地址# ifconfig eth0 netmask ;设置IP地址 # ifconfig eht0 netmask down ;禁用IP地址 # route add 0.0.0.0 gw ;设置网关 # route del 0.0.0.0 gw ;删除网关 # route add default gw ;设置网关 # route del default gw ;删除网关 # route ;显示网关

# ping ;发ECHO包 # telnet ;远程登录 ---------------------------------------- 交换机命令 ~~~~~~~~~~ [Quidway]dis cur ;显示当前配置 [Quidway]display current-configuration ;显示当前配置[Quidway]display interfaces ;显示接口信息 [Quidway]display vlan all ;显示路由信息 [Quidway]display version ;显示版本信息 [Quidway]super password ;修改特权用户密码 [Quidway]sysname ;交换机命名 [Quidway]interface ethernet 0/1 ;进入接口视图 [Quidway]interface vlan x ;进入接口视图 [Quidway-Vlan-interfacex]ip address 10.65.1.1 255.255.0.0 ;配置VLAN的IP地址 [Quidway]ip route-static 0.0.0.0 0.0.0.0 10.65.1.2 ;静态路由=网关 [Quidway]rip ;三层交换支持

华为交换机基本配置命令29908

华为交换机基本配置命令 一、单交换机VLAN划分 命令命令解释 system 进入系统视图 system-view 进入系统视图 quit 退到系统视图 undo vlan 20 删除vlan 20 sysname 交换机命名 disp vlan 显示vlan vlan 20 创建vlan(也可进入vlan 20) port e1/0/1toe1/0/5 把端口1-5放入VLAN 20 中 5700系列 单个端口放入VLAN [Huawei]intg0/0/1 [Huawei]port link-typeaccess(注:接口类型access,hybrid、trunk) [Huawei]port default vlan 10 批量端口放入VLAN [Huawei]port-group 1 [Huawei-port-group-1]group-member ethernet G0/0/1 to ethernet G0/0/20 [Huawei-port-group-1]port hybrid untagged vlan 3 删除group(组)vlan 200内的15端口 [Huawei]intg0/0/15 [Huawei-GigabitEthernet0/0/15]undo port hybrid untagged vlan 200 通过group端口限速设置 [Huawei]Port-group 2 [Huawei]group-member g0/0/2 to g0/0/23 [Huawei]qos lr outbound cir 2000 cbs 20000 disp vlan 20 显示vlan里的端口20 int e1/0/24 进入端口24 undo port e1/0/10 表示删除当前VLAN端口10 disp curr 显示当前配置 return 返回 Save 保存 info-center source DS channel 0 log state off trap state off通过关闭日志信息命令改变DS模块来实现(关闭配置后的确认信息显示) info-center source DS channel 0 log state on trap state on 通过打开日志信息命令改变DS模块来实现(打开配置后的确认信息显示)

(完整版)华为交换机常用命令大全

华为交换机常用配置大全 2010-02-27

目录 一、基础配置举例 (3) 1.1配置文件处理 (3) 1.2配置交换机远程管理 (3) 二、以太网配置举例 (5) 2.1配置端口属性 (5) 2.2配置链路聚合 (7) 2.3配置VLAN (8) 9.配置MSTP (15) 三、可靠性 (22) 3.1配置基于主备份VRRP (22) 3.2配置基于负载分担VRRP (23) 四、IP路由 (25) 4.1配置静态路由 (25) 4.2配置动态路由 (26) 五、IP业务 (28) 5.1配置虚接口IP地址 (28) 5.2DHCP设置 (29) 5.3 ACL 举例 (32) 六、IGMP (33)

七、QOS (34) 八、安全性 (35) 8.1接口安全 (35) 九、网络管理 (36) 9.1简单网络管理协议配置 (36) 十、设备管理 (38) 10.1测试命令 (38) 一、基础配置举例 1.1配置文件处理 导入配置文件 tftp x.x.x.x get vrpcfg.zip vrpcfg.zip 导出配置文件 tftp x.x.x.x put vrpcfg.zip vrpcfg.zip 1.2配置交换机远程管理 aaa 方式 system-view aaa local-user huawei password simple huawei local-user huawei service-type telnet

local-user huawei priority level 3 quit user-interface vty 0 4 authentication-mode aaa quit 没有密码和使用密码认证同上

华为交换机各种配置方法

端口限速基本配置1 端口绑定基本配置 ACL基本配置 密码恢复 三层交换配置 端口镜像配置 DHCP配置 配置文件管理 远程管理配置 STP配置 私有VLAN配置 端口trunk、hybrid应用配置 交换机配置(一)端口限速基本配置 华为3Com 2000_EI、S2000-SI、S3000-SI、S3026E、S3526E、S3528、S3552、S3900、S3050、S5012、S5024、S5600系列: 华为交换机端口限速 2000_EI系列以上的交换机都可以限速! 限速不同的交换机限速的方式不一样! 2000_EI直接在端口视图下面输入LINE-RATE 端口限速配置 1功能需求及组网说明 端口限速配置 『配置环境参数』 1. PC1和PC2的IP地址分别为 『组网需求』 1. 在SwitchA上配置端口限速,将PC1的下载速率限制在3Mbps,同时将PC1的上传速率限制在1Mbps 2数据配置步骤 『S2000EI系列交换机端口限速配置流程』 使用以太网物理端口下面的line-rate命令,来对该端口的出、入报文进行流量限速。【SwitchA相关配置】 1. 进入端口E0/1的配置视图 [SwitchA]interface Ethernet 0/1 2. 对端口E0/1的出方向报文进行流量限速,限制到3Mbps [SwitchA- Ethernet0/1]line-rate outbound 30 3. 对端口E0/1的入方向报文进行流量限速,限制到1Mbps [SwitchA- Ethernet0/1]line-rate inbound 16 【补充说明】 报文速率限制级别取值为1~127。如果速率限制级别取值在1~28范围内,则速率限制的粒度为64Kbps,这种情况下,当设置的级别为N,则端口上限制的速率大小为N*64K;如果速率限制级别取值在29~127范围内,则速率限制的粒度为1Mbps,这种情况下,当设置的级别为N,则端口上限制的速率大小为(N-27)*1Mbps。 此系列交换机的具体型号包括:S2008-EI、S2016-EI和S2403H-EI。 『S2000-SI和S3000-SI系列交换机端口限速配置流程』

最新华为交换机常用配置实例

最新华为交换机常用配置实例 2016最新华为交换机常用配置实例 华为交换机常用配置实例 sys进入到系统视图 Entersystemview,returntouserviewwithCtrl+Z. [Quidway]user-interfaceaux0 [Quidway-ui-aux0]authentication-modescheme Notice:TelnetorSSHusermustbeadded,otherwiseoperatorcan't login! [Quidway-ui-aux0]qu [Quidway]local-userhuawei增加用户名 Newlocaluseradded. [Quidway-luser-huawei]passwordsimplehuawei配置密码,且密码不加密 [Quidway-luser-huawei]service-typetelnetsshlevel3 服务类型为SSH和telnet,且用户登陆后权限为管理员权限 [Quidway-luser-huawei]qu [Quidway]user-interfacevty04 [Quidway-ui-vty0-4]authentication-modescheme Notice:TelnetorSSHusermustbeadded,otherwiseoperatorcan't login! [Quidway-ui-vty0-4]

save 华为QuidWay交换机配置命令手册: 1、开始 建立本地配置环境,将主机的串口通过配置电缆与以太网交换机的Console口连接。 在主机上运行终端仿真程序(如Windows的超级终端等),设置终端通信参数为:波特率为9600bit/s、8位数据位、1位停止位、无校验和无流控,并选择终端类型为VT100。 以太网交换机上电,终端上显示以太网交换机自检信息,自检结束后提示用户键入回车,之后将出现命令行提示符(如)。 键入命令,配置以太网交换机或查看以太网交换机运行状态。需要帮助可以随时键入"?" 2、命令视图 (1)用户视图(查看交换机的简单运行状态和统计信息):与交换机建立连接即进入 (2)系统视图(配置系统参数)[Quidway]:在用户视图下键入system-view (3)以太网端口视图(配置以太网端口参数)[Quidway- Ethernet0/1]:在系统视图下键入interfaceethernet0/1 (4)VLAN视图(配置VLAN参数)[Quidway-Vlan1]:在系统视图下键入vlan1 (5)VLAN接口视图(配置VLAN和VLAN汇聚对应的IP接口参 数)[Quidway-Vlan-interface1]:在系统视图下键入 interfacevlan-interface1 (6)本地用户视图(配置本地用户参数)[Quidway-luser-user1]:在系统视图下键入local-useruser1

华为的交换机基本配置命令

华为的交换机基本配置命令很多,在此,yjbys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最新交换机的配置命令,希望对同学们考试有帮助! 1、配置文件相关命令 [Quidway]display current-configuration 显示当前生效的配置 [Quidway]display saved-configuration 显示flash中配置文件,即下次上电启动时所用的配置文件 reset saved-configuration 檫除旧的配置文件 reboot 交换机重启 display version 显示系统版本信息 2、基本配置 [Quidway]super password 修改特权用户密码 [Quidway]sysname 交换机命名 [Quidway]interface ethernet 1/0/1 进入接口视图 [Quidway]interface vlan 1 进入接口视图 [Quidway-Vlan-interfacex]ip address 10.1.1.11 255.255.0.0 配置VLAN的IP地址 [Quidway]ip route-static 0.0.0.0 0.0.0.0 10.1.1.1 静态路由=网关 3、telnet配置 [Quidway]user-interface vty 0 4 进入虚拟终端 [S3026-ui-vty0-4]authentication-mode password 设置口令模式 [S3026-ui-vty0-4]set authentication-mode password simple xmws123 设置口令 [S3026-ui-vty0-4]user privilege level 3 用户级别 4、端口配置 [Quidway-Ethernet1/0/1]duplex {half|full|auto} 配置端口工作状态 [Quidway-Ethernet1/0/1]speed {10|100|auto} 配置端口工作速率 [Quidway-Ethernet1/0/1]flow-control 配置端口流控 [Quidway-Ethernet1/0/1]mdi {across|auto|normal} 配置端口平接扭接 [Quidway-Ethernet1/0/1]port link-type {trunk|access|hybrid} 设置端口工作模式 [Quidway-Ethernet1/0/1]undo shutdown 激活端口 [Quidway-Ethernet1/0/2]quit 退出系统视图 5、链路聚合配置

华为交换机配置30例

目录 交换机远程TELNET登录 (2) 交换机远程AUX口登录 (5) 交换机DEBUG信息开关 (6) 交换机SNMP配置 (9) 交换机WEB网管配置 (10) 交换机VLAN配置 (12) 端口的TRUNK属性配置(一) (14) 交换机端口TRUNK属性配置(二) (16) 交换机端口TRUNK属性配置(三) (18) 交换机端口HYBRID属性配置 (21) 交换机IP地址配置 (23) 端口汇聚配置 (25) 交换机端口镜像配置 (27) 交换机堆叠管理配置 (29) 交换机HGMP V1 管理配置 (31) 交换机集群管理(HGMP V2)配置 (33) 交换机STP配置 (34) 路由协议配置 (36) 三层交换机组播配置 (41) 中低端交换机DHCP-RELAY配置 (44) 交换机802.1X配置 (46) 交换机VRRP配置 (51) 单向访问控制 (54) 双向访问控制 (57) IP+MAC+端口绑定 (62) 通过ACL实现的各种绑定的配置 (64) 基于端口限速的配置 (66)

基于流限速的配置 (68) 其它流动作的配置 (70) 8016 交换机DHCP配置 (73)

. 交换机远程T ELNET 登录 1 功能需求及组网说明 2 telnet 配置 『配置环境参数 』 PC 机固定I P 地址10.10.10.10/24 SwitchA 为三层交换机,vlan100 地址10.10.10.1/24 SwitchA 与S witchB 互连v lan10 接口地址192.168.0.1/24 SwitchB 与S witchA 互连接口v lan100 接口地址192.168.0.2/24 交换机S witchA 通过以太网口e thernet 0/1 和S witchB 的e thernet0/24 实现互连。 『组网需求』 1. SwitchA 只能允许10.10.10.0/24 网段的地址的P C telnet 访问 2. SwitchA 只能禁止10.10.10.0/24 网段的地址的P C telnet 访问 3. SwitchB 允许其它任意网段的地址t elnet 访问 2 数据配置步骤 『PC 管理交换机的流程』 1. 如果一台P C 想远程T ELNET 到一台设备上,首先要保证能够二者之间正常通信。 SwitchA 为三层交换机,可以有多个三层虚接口,它的管理v lan 可以是任意一个 具有三层接口并配置了I P 地址的v lan 2. SwitchB 为二层交换机,只有一个二层虚接口,它的管理v lan 即是对应三层虚 接口并配置了I P 地址的v lan 3. Telnet 用户登录时,缺省需要进行口令认证,如果没有配置口令而通过T elnet 登录,则系统会提示“password required, but none set.”。 【SwitchA 相关配置】

华为交换机基础配置教程-交换机配置教程

1:配置登录用户,口令等 vQuidway> // 用户直行模式提示符,用户视图 vQuidway>system-view // 进入配置视图 [Quidway] // 配置视图(配置密码后必须输入密码才可进入配置视图)[Quidway] sysname xxx // 设置主机名成为xxx这里使用 [Quidway] aaa // 进入aaa认证模式定义用户账户 [Quidway-aaa] local-user wds password cipher wds [Quidway-aaa] local-user wds level 15 [Quidway-aaa] local-user wds service-type telnet term inal ssh // 有时候这个命令是最先可以运 // 行的,上边两个命令像password,level都是定义完vty 的 // authe nticati on-m ode aaa 后才出现 [Quidway-aaa] quit [Quidway] user-i nteface vty 0 4 // 当时很奇怪这个命令就是找不到,最后尝试了几次 才能运行 [Quidway-ui-vtyO-4] authe nticati on-m ode aaa [Quidway-ui-vtyO-4] quit 2 :华为S930 3 VLan设置 创建vlan : // 用户直行模式提示符,用户视图 system-view // 进入配置视图 [Quidway] vlan 10 // 创建vlan 10,并进入vlan10配置视图,如果vlan10存在就直接 进入vlan10配置视 图 [Quidway-vla n10] quit // 回到配置视图

2016年华为交换机配置步骤讲解

BIOS LOADING ... CopyrighT (c) 2008-2011 HUAWEI TECH CO,, LTD, (Ver248t ^un 26 2012, 18:54:52) press ctr1+B to enrer BOOTROM menu ?*. 0 Auto-booti ng.,. Decompressing image file .*? done Inirialize FSP Task PPI DEV sysinit .............................................. OK vrrp emd di sabl e... BFD emd disable*.. SEP emd di sable? * ? Hard system init............................................ OK Begin to start the system, pl ease wai ti ng VOS VF5彳门亍工 ............................... O K. Starrup File Check........................................ O K vos monitor ini t*..*,*..* .OK CFM inix advan匚E ........................................ OK PAT init .......................................................... OK HA S2M 1nit.................................................. O K VDS VFS irht hind............................. OK vRP_Root begin,,, VRP_in111 al 1zeTask begin.?. init the Device Link .................................... . . CFG(_planETrrit begin................................ CFM_Ini t begi n ........................................... CLi_cmdinit begin■ VRP_RegestAnLiNK€ird begin create task begi门……. task 1n1t begin... Recover configurate on, ,, OK!Press ENTER To get started. 恢复出厂设置: reset saved-configuration reboot 配置交换机的步骤: 1、设置管理VLAN及业务VLAN Sys Vlan 1163 //管理VLAN Vlan 1103 //业务VLAN 设置交换机管理IP地址 ip address 10.12031 255.255.255.0 in terface vla n 1163

华为交换机基础配置命令

实验三华为交换机配置 【实验题目】 华为交换机配置 【实验课时】 2课时。 【实验目的】 1.了解华为交换机的基本端口以及IOS软件。 2.掌握华为交换机的配置途径。 3.掌握华为交换机的三种访问方式。 4.掌握华为交换机初始设置。 【实验环境】 华为交换机一台(型号不限)、PC机一台,操作系统要为Windows 98/NT/2000/xp,装有超级终端软件;Console 电缆1条。 【实验内容和主要步骤】 一、交换机配置途径 一般来说,可以用5种方式来设置交换机: 1.Console口接终端或运行终端仿真软件的微机; 2.AUX口接MODEM,通过电话线与远方的终端或运行终端仿真软件的微机相连; 3.通过Ethernet上的TFTP服务器; 4.通过Ethernet上的TELNET程序; 5.通过Ethernet上的SNMP网管工作站。 但交换机的第一次设置必须通过第1种方式进行;这时终端的硬件设置为波特率:9600,数据位:8,停止位:1,无校验。

二、交换机的几种基本访问模式: 一台新交换机开机时自动进入的状态,这时可通过对话方式对交换机进行设置。利用设置对话过程可以避免手工输入命令的烦琐,但它还不能完全代替手工设置,一些特殊的设置还必须通过手工输入的方式完成。 进入设置对话过程后,交换机首先会显示一些提示信息, 华为交换机基本配置过程 一:交换机基本配置: 1.进入2403交换机,进入用户模式。 2.在命令提示符“>”下,键入“system-view”并回车。 3.键入“display courrent-config”,察看当前配置情况,注意这是缺省值。(有可能是display courrent-config,因为版本不一)。 4.键入“display version”参看交换机上IOS版本。 5.设置2403交换机名称,使用“sysname”命令(也有可能是hostname命令)。 如:Hostname 2403A(此交换机名为2403A)。 6.使用display interface来察看关于全部接口的统计表。 7.使用display int ?来察看所有可用的以太网和快速以太网的命令。 8.使用display int Ethernet ? 9. 使用display int e 0/2 来察看关于2接口的统计表 10. 使用reset saved-configuration 删除flash或NVRAM中的配置信息。保持默认信息。请大家不要轻易使用。.

华为交换机的基本设置

华为交换机的应用 精网科技 交换的概述 @交换是指在一个接口上收到数据帧并且从另一个接口上将该数据帧发送出去的过程。 @交换机是二层的设备,它用来解决带宽不足和网络瓶颈的问题,主要作为工作站、服务器、路由器、集线器和其它交换机的集中点。它可以看作是一个多端口的网桥,为所连接的两台网络设备提供一条独享的虚电路,因此避免了冲突。可工作在全双工模式下,意味着可同时收发数据。 @交换机是根据MAC地址传递数据帧的的二层设备。它不能处理三层地址信息。所以交换机的操作与网络层使用什么样的协议无关。 @交换机把大的网络细分成若干微分段,以减小冲突域的大小,即每个接口是一个冲突域。但所有接口仍在一个广播域内。可以认为交换机是硬件桥,而网桥是软件的。交换机与网桥的区分是:网桥最多16个端口,但交换机可有很多端口,这一个缺点,足可以彻底打败网桥。 @网络中的通信分为三种,单播,组播,广播。(举例) 网络环境大的时候,所有主机都在一个广播域内网络性能会很差,所

以这样一来,靠划分微分段的方法已经不行,而常用的就是用交换机在二层隔离广播帧的VLAN技术,实现二层广播域的划分,以后会讲到。 @路由器在网络中的位置,我们用路由器把交换的网络分成若干广播域。这样可以避免广播风暴。路由器的使用大约给网络造成的延迟是20-30%,因为路由器会在三层上根据逻辑地址来做路由。所以造成延迟。 @以太交换机的反应时间。是指一个数据帧从进入交换机开始到离开交换机的这段时间。此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在交换机上配置的交换操作的类型,以及网络上通过交换机的流量。交换机每秒都会处理海量数据,所以每个数据帧的交换时间哪怕有十亿分之一秒的延迟,对交换机来说都会影响整体的性能。 @交换机与HUB的区别。从内部结构上看,HUB是总线,而SWITCH 内部是每个接口与另外的接口都有连通线。(画图示意一下)再一个就是数据流通的带宽。比如:10M的HUB和10M的SWITH @三层交换机是在二层交换机的基础上融合了三层路由功能的交换机,它不但能基于MAC地址转发数据帧,还能根据数据包的IP地址为数据包提供路由服务。 @对称和不对称交换 100M和10M图13-2、3 @以太交换机的基本功能

华三华为交换机-路由器配置常用命令

H3C交换机配置命令大全 1、system-view 进入系统视图模式 2、sysname 为设备命名 3、display current-configuration 当前配置情况 4、language-mode Chinese|English 中英文切换 5、interface Ethernet 1/0/1 进入以太网端口视图 6、port link-type Access|Trunk|Hybrid 设置端口访问模式 7、undo shutdown 打开以太网端口 8、shutdown 关闭以太网端口 9、quit 退出当前视图模式 10、vlan 10 创建VLAN 10并进入VLAN 10的视图模式 11、port access vlan 10 在端口模式下将当前端口加入到vlan 10中 12、port E1/0/2 to E1/0/5 在VLAN模式下将指定端口加入到当前vlan中 13、port trunk permit vlan all 允许所有的vlan通过 H3C路由器配置命令大全 1、system-view 进入系统视图模式 2、sysname R1 为设备命名为R1 3、display ip routing-table 显示当前路由表 4、language-mode Chinese|English 中英文切换 5、interface Ethernet 0/0 进入以太网端口视图 6、ip address 192.168.1.1 255.255.255.0 配置IP地址和子网掩码 7、undo shutdown 打开以太网端口 8、shutdown 关闭以太网端口

华为交换机常用命令配置介绍

华为交换机配置命令 华为QuidWay交换机配置命令手册: 1、开始 建立本地配置环境,将主机的串口通过配置电缆与以太网交换机的Console口连接。 在主机上运行终端仿真程序(如Windows的超级终端等),设置终端通信参数为:波特率为9600bit/s、8位数据位、1位停止位、无校验和无流控,并选择终端类型为VT100。 以太网交换机上电,终端上显示以太网交换机自检信息,自检结束后提示用户键入回车,之后将出现命令行提示符(如)。 键入命令,配置以太网交换机或查看以太网交换机运行状态。需要帮助可以随时键入"?" 2、命令视图 (1)用户视图(查看交换机的简单运行状态和统计信息):与交换机建立连接即进入 (2)系统视图(配置系统参数)[Quidway]:在用户视图下键入system-view (3)以太网端口视图(配置以太网端口参数)[Quidway-Ethernet0/1]:在系统视图下键入interface ethernet 0/1 (4)VLAN视图(配置VLAN参数)[Quidway-Vlan1]:在系统视图下键入vlan 1 (5)VLAN接口视图(配置VLAN和VLAN汇聚对应的IP接口参数)[Quidway-Vlan-interface1]:在系统视图下键入interface vlan-interface 1 (6)本地用户视图(配置本地用户参数)[Quidway-luser-user1]:在系统视图下键入local-user user1 (7)用户界面视图(配置用户界面参数)[Quidway-ui0]:在系统视图下键入user-interface 3、其他命令 设置系统时间和时区clock time Beijing add 8 clock datetime 12:00:00 2005/01/23 设置交换机的名称[Quidway]sysname TRAIN-3026-1[TRAIN-3026-1] 配置用户登录[Quidway]user-interface vty 0 4 [Quidway-ui-vty0]authentication-mode scheme 创建本地用户[Quidway]local-user huawei [Quidway-luser-huawei]password simple huawei [Quidway-luser-huawei] service-type telnet level 3 4、VLAN配置方法 『配置环境参数』 SwitchA端口E0/1属于VLAN2,E0/2属于VLAN3 『组网需求』 把交换机端口E0/1加入到VLAN2 ,E0/2加入到VLAN3 数据配置步骤 『VLAN配置流程』 (1)缺省情况下所有端口都属于VLAN 1,并且端口是access端口,一个access端口只能属于一个vlan; (2)如果端口是access端口,则把端口加入到另外一个vlan的同时,系统自动把该端口从原来的vlan中删除掉; (3)除了VLAN1,如果VLAN XX不存在,在系统视图下键入VLAN XX,则创建VLAN XX并进入VLAN视图;如果VLAN XX已经存在,则进入VLAN视图。

华为交换机基础配置

一、华为交换机配置基础命令 1、创建vlan: //用户视图,也就是在Quidway模式下运行命令。 system-view //进入配置视图 [Quidway] vlan 10 //创建vlan 10,并进入vlan10配置视图,如果vlan10存在就直接进入vlan10配置视图 [Quidway-vlan10] quit //回到配置视图 [Quidway] vlan 100 //创建vlan 100,并进入vlan100配置视图,如果vlan10存在就直接进入vlan100配置视图 [Quidway-vlan100] quit //回到配置视图 2、将端口加入到vlan中: [Quidway]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2/0/1 (10G光口) [Quidway- GigabitEthernet2/0/1] port link-type access //定义端口传输模式 [Quidway- GigabitEthernet2/0/1] port default vlan 100 //将端口加入vlan100 [Quidway- GigabitEthernet2/0/1] quit //回到配置视图 [Quidway]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1/0/0 //进入1号插槽上的第一个千兆网口配置视图中。0代表1号口 [Quidway- GigabitEthernet1/0/0] port link-type access //定义端口传输模式[Quidway- GigabitEthernet2/0/1] port default vlan 10 //将这个端口加入到vlan10中

【网络工程】华为交换机经典配置

华为3Com 8016交换机DHCP配置 1功能需求及组网说明 8016DHCP配置 『配置环境参数』 1.DHCP server的IP地址19 2.168. 0.10/24 2.DHCP server连接在交换机G1/0/0,属于vlan100,网关即vlan100虚接口地址192.168.0.1/24 3.交换机通过G1/0/1连接SwitchAG1/1,G1/0/2连接SwitchBG1/1 4.SwitchA通过G2/1连接SwitchC G1/1 5.vlan10的用户网段为10.10.1.1/24 6.vlan20的用户网段为10.10.2.1/24 7.vlan30的用户网段为10.10.3.1/24 8.SwitchA和SwitchC为二层交换机,SwitchB为三层交换机 『组网需求』 1.8016作DHCP relay,利用远端DHCP server为SwitchA下面的vlan10分配IP地址 2.SwitchB上的vlan20用户以8016上的vlan20虚接口为网关,8016作DHCP server 直接为其分配IP地址 3.SwitchC上的vlan30用户以SwitchB上的vlan30虚接口为网关,8016作DHCP server 为其分配IP地址 2数据配置步骤 『8016DHCP relay数据流程』 DHCP Relay的作用则是为了适应客户端和服务器不在同一网段的情况,通过Relay,不同子网的用户可以到同一个DHCP server申请IP地址,这样便于地址池的管理和维护。 【8016DHCP relay配置】 1.DHCP server要配置到一个VLAN上,这个VLAN可以是任意的,但是要实现Relay,不要将Server同任何客户端配置到同一个VLAN内,建议专门划出VLAN给DHCP server组使用,这里将DHCP服务器组1对应的端口的VLAN配置为100。 [Quidway] vlan 100 [Quidway-vlan100] port gigabitethernet 1/0/0 [Quidway] interface vlanif 1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