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地域文化特色的城市规划与设计实践

彰显地域文化特色的城市规划与设计实践
彰显地域文化特色的城市规划与设计实践

彰显地域文化特色的城市规划与设计实践

发表时间:2015-04-15T10:02:44.237Z 来源:《建筑模拟》2015年3月总第99期供稿作者:李莉

[导读] “城市的历史文化传统让人联想到深厚的文化底蕴,能使人产生自豪感。”[1]“没有继承,隔断历史,隔断文化,城市就会失去个性。”

——以江西瑞金市“一江两岸”概念性城市设计为例

李莉(浙江大学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城市设计不仅反映一个城市的个性特征,更反映着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积淀和文明进步程度,而地域特色文化更是体现一个城市的内涵美。因此,在“美丽城镇”和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社会,城市设计也必须紧跟时代脚步,将地域特色融入其中,增强城市人文气息、彰显地域个性化特征,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生态化现代城市。本文以江西瑞金市“一江两岸”概念性城市设计为例,探析城市设计中的地域特色的彰显。

关键词:城市设计;地域特色

“城市的历史文化传统让人联想到深厚的文化底蕴,能使人产生自豪感。”[1]“没有继承,隔断历史,隔断文化,城市就会失去个性。”[2]在城市化进程中,“千城一面”的现象应该得以改善,地域特色在城市规划与设计中应得以彰显。瑞金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然而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的建设也逐渐趋向规模化、现代化、多样化。“一江两岸”是瑞金市起源与发祥地,早年是集水上商贸、居住中心为一体,是瑞金城市文化起源地,其城市设计应彰显地域文化特色。

1 瑞金市城市特色“城市特色的构成:自然环境和地域文化是构成特色的基石。以城市物质空间,城市风貌,产业发展为基础的城市功能,是城市内在特色的外在物质表现形式。”[3]1.1 自然环境特色——赣闽边界、赣江源头、武夷西麓瑞金市位于江西省东南边陲,赣州市东端,其东与福建省交界,南隔会昌县、寻乌县与广东省相望。地处赣江源头、武夷山脉南段西麓,东、南、北三面环山,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越。

1.2 地域文化特色1.

2.1 红色文化红色故都、革命圣地、精神家园。瑞金是共和国最早的首都,是红色旅游资源最富集,高等级资源最多的革命圣地,也是苏区精神发源地。

她是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诞生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中心,是驰名中外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出发地之一。现有180 多处革命旧址和纪念建筑物,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5 处。瑞金从1983 年起举办“红都之春艺术节”。一年一届,上演节目150 多个,具有浓郁瑞金特色的区域性文化品牌。

1.2.2 客家与理学文化瑞金的“俗”,即客家民俗,是客家文化发祥地之一。历史上南迁的客家人带来的中原文化与赣南土著文化相互揉合,形成瑞金独树一帜的客家文化。瑞金客家歌舞丰富多彩,被江西省文化厅授予“群众歌舞之乡”称号。

瑞金理学大家层出不穷。宋明理学在赣南地区创立和发扬光大,程、朱、王等理学大家都在此讲学传习,而罗台山、罗大用、陈炽等是清代著名的理学大家。

1.2.3“一江两岸”水文化“一江两岸”是瑞金市起源与发祥地,早年是集水上商贸、居住中心为一体。历史街区与历史建筑特色鲜明。两岸历史街区、历史建筑、古桥与古树名木众多。

研究范围内,现有廖屋坪—上湖洞巷历史街区、粜米巷历史街区、横街巷历史建筑、谢洞口历史建筑、上半团巷历史建筑、赖氏宗祠历史建筑、天后宫等历史遗迹,另有上吊桥、下吊桥、云龙桥、双清桥四大古桥遗迹多处古树名木。

2 “一江两岸”城市设计理念2.1 生态优先——通过可持续理念打造瑞金亲水宜居城从城市到自然,创造现代城市的绿色背景;依循生态科学原则,标定栖息地,景观与自然重要节点,开发之初就行保护,为城市留下永远的绿色生态网络。

现状的环境问题主要有:水资源年内分布不均,汛期防洪压力大;场地的空间死角成为垃圾的堆放场;汛期洪水冲刷,沙粒涌入,江水浑浊;滩涂湿地的破坏,侵占了水生植物的栖息地。

生态环境的改善,可持续社区的构建,是我们的规划原则。我们认为,如何最大限度的保存自然与文化资源,如何改善现有已经破坏的环境基底,是进行城市设计的前提与条件。

目前,我们主要通过水资源的改善与合理利用,河道的整治,节能减排的要求,生态网络的构建,为瑞金创造一个生态安全、环境宜人、永续发展的社区。

2.2 有机更新——传承历史地域文脉,增强城市历史人文厚重感规划将注重历史街区与历史建筑的保护与更新,保护其历史真实性和风貌完整性。从而使绵江作为瑞金市的历史之脉、文化之魂,从历史人文的角度增强瑞金的历史文化厚重感。

2.3 人本主义——花园宜居,开发突出公益性规划注重绿化、交通、居住、商业、文化的交融,强调“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即以具体鲜活的人为根本出发点,以人的心理生理行为为依据,满足人的需求,关注城市空间设计的场所感、归属感以及历时和共时的文脉连续。规划沿江景观节点,适当增加公共建筑,开发突出公益性。

2.4 多元复合——多元共享红、古、今多元文化结合,自然植被、人工环境、生态景观有机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地块公共空间与水空间节点相结合、自然植被与现代化生活相结合的理念。

3 城市设计方法3.1 沿江用地布局——生态优先3.1.1 沿江用地的建筑后退道路红线充分分析和研究沿江滨水界面空间,于滨水界面空间较窄地段,在两侧城市用地临江一侧预留30-40 米宽的绿色通廊,更好的形成滨江休闲游憩带。

3.1.2 各地块与江面有机契合规划将各地块的公共空间与江岸开敞空间通过绿色景观通廊有机契合。廊道上,规划设计公共休闲绿地,并赋予深厚的文化内涵,以雕塑、文化墙等手法进行展现。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