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登湖畔的简单生活观

合集下载

《瓦尔登湖》的生态整体主义解读

《瓦尔登湖》的生态整体主义解读

一个完整的存在物 我们认识到了地球
它的土壤 山脉 河流 森林 气候 植物
和动物 的不可分割性 并且把它作为一
个整体来尊重 不是作为有用的仆人 而是作
为有生命的存在物
[2] P4 50 自然界是
一个相互依赖的系统 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 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 不断追求人与自然的 和谐 是人类共同的价值取向和最终归宿
万物的整体利益之上 [ 1] P3
1 生态整体主义的主旨
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哲学系终身荣誉
教授 国际著名环境伦理学家罗尔斯顿的环
境伦理学和著名生态文学家和生态思想家利
奥波德的大地伦理学以及深层生态学一同被
称为 生态整体主义 的环境伦理学 生
态整体主义认为应将整个自然界的所有存在
物 整体的自然和生态过程都作为道德关怀
活资料 其他时间全用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
界 读书 思考 与大自然对话 相对于
如今许多为名誉和财富所累的空虚的现代人
来说 梭罗的生活是多么的质朴 简单 轻
松而丰富
梭罗竭力提倡物质生活简单化 他说
如果我们愿意生活得简单而明智 那么
生存在这个地球上就非但不是苦事而且还是
一种乐事 [ 3 ] 而对于那些被物质所累的人
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 把是否有利于维持和
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 和谐 稳定 平衡
和持续存在作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根本尺度
作为评判人类生活方式 科技进步 经济增
长和社会发展的终极价值标准 生态整体主
义为人与自然的和谐提供了重要的哲学思想
价值 这一思想在梭罗的 瓦尔登湖 中
得到了充分体现
俄罗斯思想家奥斯宾斯基认为 地球是
界 大部分的奢侈品 大部分的所谓生活

瓦尔登湖读后感范文(5篇)

瓦尔登湖读后感范文(5篇)

瓦尔登湖读后感范文你或许见过许多人终日追求浮夸而碌碌无为,或许见过许多人恐被其他人孤立而随波逐流,我们生活在这个喧闹繁杂的世界中,就难保内心不被世俗的杂音侵扰。

可有那么一个人,他像逆流而上的鱼,他渴望纯净的内心,他与世俗相背离,他不甘于在喧闹中失去自我。

于是,在瓦尔登湖畔的小木屋中,他留下了在寂静之中寻得的永恒。

梭罗,美国半个世纪以前的诗人、哲学家,他向往一种诗意的生活,在瓦尔登湖畔的木屋中隐居两年,细致地记录所见所感。

每一次读梭罗的《瓦尔登湖》,我都有不同的感觉,散文中零碎而深邃的思想,在一次次理解之中变幻莫测,而归根结底,我体会到的是他在以平静的心境,领悟一种在自然中最简单的生活态度。

梭罗在书中曾说:“多余的财富只能够买多余的东西,人的灵魂必需的东西,是不需要用金钱购买的。

”这仿佛映射了如今的社会现状,在网络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总是被动地接受各种爆炸性的快速传播的消息,当新闻娱乐八卦挤掉了我们静静阅读的时间,当网络夺取了人们面对面交心的机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隔阂隐藏了思想的火花,我们是否应静下心来思考,放慢脚步,透过时代的镜面审视本质,从虚浮中回归,享受慢生活带来的内心的宁静。

这不只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这更是一种世界观与人生观。

这个世界并非总是具有浪漫主义色彩,更多时候我们无法去选择生活,我们或许只能无奈地接受现实或是适应竞争,弱肉强食是自上古就存在的。

这或多或少会影响我们对生活的看法,可是要知道生活并不仅仅是活着,每一个个体的千差万别的体验与感悟赋予每一个人生活的意义——要活得有思想,不为追求物质生活而急功近利,超乎物外,不被凡世所困,保持内心的平和与豁达。

这个时代需要这种回归宁静的哲学,它能使狂热的头脑冷静下来,能使人们在迷惘时找到自我,在本我与超我的对立斗争中找到平衡点。

瓦尔登湖读后感范文(2)《瓦尔登湖》是美国作家梭罗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一部享誉世界的文学经典。

通过描绘自然环境和人与自然的关系,作者以独特的角度阐述了自我独立、简朴生活的理念。

《瓦尔登湖》的生态学理念解读

《瓦尔登湖》的生态学理念解读

中外文学文化研究本栏目责任编辑:杨菲菲《瓦尔登湖》的生态学理念解读夏弘容(苏州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苏州215009)摘要:《瓦尔登湖》是梭罗的经典名著,其在多个方面体现了生态学理念。

作者的生态思想对我们的启示是人类要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不仅要保护自然,更要减少内心世界对物质的贪欲。

关键词:梭罗;《瓦尔登湖》;生态理念;工业文明中图分类号:I2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039(2012)17-0197-02An Analysis of Walden Pond Based on Econological ConceptionXIA Hong-rong(Foreign Language College,Su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uzhou 215009,China)Abstract:Walden Pond is a classical and famous novel of Thoreau.It reflects some ecological conception on various aspects.The author ’s ecological thoughts give some enlightenment to us,namely,if human beings want to live harmonious with the nature,they not only have to protect the nature,but also have to lessen their material desire.Key words:Thoreau;Walden Pond ;ecological conception;industrial civilization 《瓦尔登湖》是一部具有多方面寓意和丰富内涵的经典作品。

瓦尔登湖书籍观后感

瓦尔登湖书籍观后感

瓦尔登湖书籍观后感《瓦尔登湖》书籍观后感读《瓦尔登湖》这本书就像进行了一场宁静而深刻的心灵之旅。

最初翻开这本书时,说实话我有些迷茫和不知所措。

书中的文字有一种悠远又静谧的力量,但是一开始我真的很难完全沉浸其中。

瓦尔登湖那远离尘嚣的宁静对我这个习惯了城市喧嚣的人来说有些难以想象。

可是当我读到梭罗描写他自己在湖畔自建小木屋的那些章节时,我有了不一样的感受。

看到这里我感觉梭罗是个真正勇敢追求简单生活的人。

他把需要的东西简化到最低限度,只用最基本的工具,靠着自己的双手去创建一个栖身之所。

特别印象深刻的是他扛着一根根木料,寻找合适的位置打桩的描述。

那时候我就想到在现代社会,我们想要建造一个房屋,需要那么多复杂的程序、高科技的设备,还有数不清的金钱投入。

而梭罗仅仅用一些粗陋的工具就能去做这件大事。

还有他在湖中泛舟的场景,在月光下,湖面波光粼粼,梭罗划船在湖中心,仿佛与整个大自然融为一体。

那个场景让我心生向往。

在我们的生活里,我们总是忙于各种事务,有多久没有安静地欣赏一次月光洒在水面上的美景了?不知道是因为太过忙碌还是早已忘记身边的美好就在那里等待被发现。

梭罗在书中对于自然细致入微的观察也深深触动了我。

他描写瓦尔登湖不同季节的变化,湖水里小动物的活动,树林里鸟儿的歌唱。

就像是他拥有一双比我们更加敏锐的眼睛,能够看到大自然最真实而又细微的一面。

而我们有时候即使身处自然之中,眼睛看到了,但是内心却毫无波澜。

读完后我明白了梭罗在瓦尔登湖边的生活不只是简单意义上的隐居,而是一种对人类生活本质的探索。

他想弄清楚到底哪些事物是我们生活中真正不可或缺的。

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拥有太多的物质并不能给我们真正的满足感,反而会成为一种束缚。

从这本书里,我也开始思考自己的生活,是否也被一些不必要的东西所累。

我觉得《瓦尔登湖》就像是一面镜子,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映照自己的生活,促使我想要重新审视自己的需求与追求。

瓦尔登湖读后感15篇

瓦尔登湖读后感15篇

瓦尔登湖读后感15篇瓦尔登湖读后感1《瓦尔登湖》曾被誉为“简单生活的权威指南”。

是美国作家亨利·戴维·梭罗所著的一本著名散文集。

这本书写于19世纪中叶,那时正是资本主义的飞速发展时期。

那时,人们追逐利益,想尽一切办法来使自己获得最高的权力和更多的金钱。

而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毕业于哈佛的一位智者,拿起了斧头,路入无人居住的瓦尔登湖边的山林中,开荒种地,春种秋收。

他远离尘嚣,怀着一颗向往自然的人,踏上了这段心灵的路基。

刚开始读时,这一个个的故事情节让我感到枯燥乏味,读了几页我就萌发出放弃的念头。

正如徐迟先生在《序言》中所说的:“《瓦尔登湖》是一本寂寞的书,是一本孤独的书。

他只是一本一个人的书。

”但是我在妈妈的逼迫下,我还是坚持读了下来,只觉得越来越深远,越读越绚烂多彩。

而梭罗的这种生活方式只不过是在瓦尔登湖,只身幽居长达两年的时间。

他独自一人伐木,建造了一个小木屋,他在小木屋旁捕猎、耕耘、写作,为自己营造了一个只属于自己的田园。

他提倡简朴生活,并不是让我们粗茶淡饭或节衣缩食,而是想要我们多听听新的节奏,这也许就是一个人的价值。

只有孤独、恬静,没有任何的矫揉造作,他想在孤独的心境中对人生进行思考与探索。

孤独创造了他的深刻思想:“不必给我爱,不必给我钱,不必给我名誉,给我真理吧。

”这是他心中的呼喊。

我想,这真理应该是“热爱自然,创造生活”吧。

而这也体现不了,现代生活给人了提供了几乎随心所欲的舒适。

我们的祖先在被自然奴役时,是敬畏自然、崇拜自然,而我们,却是用冷酷的手段想要征服自然。

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时,却又给自己埋下了一个生态陷阱,所以只能用回归自然来安慰自己的无奈。

我们的节奏太快了,以至于我们在悠闲中停不住来欣赏美丽的自然,审视自己内心深处的心灵皈依。

《瓦尔登湖》是一本宁静的书,一本寂寞的书,一本孤独的书,它是寂寞、恬静与智慧的结合。

瓦尔登湖,梭罗的湖。

瓦尔登湖读后感2随感其一今日初次拜读梭罗的著作《瓦尔登湖》,时间所限只阅读了经济篇的前一部分,作了一些摘录。

梭罗的极简主义生活智慧及其启示

梭罗的极简主义生活智慧及其启示

梭罗的极简主义生活智慧及其启示关于《梭罗的极简主义生活智慧及其启示》,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极简主义原是西方一种现代艺术流派,其核心理念是崇尚简约。

而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极简主义,梭罗早在19世纪就践行过:他通过对“步行”“奢侈”与“文明”的深刻反思,认为应简化人的物质需求,倡导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从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当前正处于生态危机的时代,亟需提倡这样一种极简主义的生活方式。

梭罗的极简主义生活智慧对于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有助于实现全社会的生态幸福。

下载论文网[关键词]梭罗;极简主义;精神自由;生态幸福极简主义(Minimalism)始于20世纪的美国艺术界,“是绘画、雕塑、音乐、舞蹈和建筑造型各艺术领域出现的一种崇尚简约的流派”①,其崇尚简约的理念,受到当今越来越多人的青睐,人们将崇尚简约与日常生活方式结合起来,提倡过一种极简主义生活。

而实际上,极简主义的价值理念在其形成艺术流派之前就已存在,早在19世纪,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就一再强调“简单,简单,再简单”的生活方式,在瓦尔登湖畔自建小木屋,自耕自食两年有余。

他还以其亲身经历著成《瓦尔登湖》一书,揭示人类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过着极简主义生活能够体验到满足感与幸福感,极简主义生活就是一种幸福生活。

当前正处于生态危机的时代,亟需提倡这样一种极简主义的生活方式,它将超越艺术创作与审美层面,其价值理念更将蔓延到生产制造、技术创新乃至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是实现全社会生态幸福的重要途径。

一、极简主义溯源极简主义作为西方一种艺术流派始于20世纪,不过,崇尚简约的思想渊源可追溯至中世纪知识论层面的“奥卡姆剃刀”――“如无必要,勿增实体”,追求简单向来是自然科学家和哲学家科学研究、思想创新的重要原则。

在东方文化中,早在先秦时期,道家就提出了大道至简、道法自然、返璞归真的思想,“简单即美”更是一种古今永恒的审美理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瓦尔登湖畔的简单生活观作者:陈晨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2期摘要:在生态思想日益盛行的今天,世人对梭罗本人及其著作越发关注。

本文以梭罗的代表作《瓦尔登湖》为例,以历史和逻辑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梭罗的生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进而探讨其中蕴涵的简单生活观及其现实意义。

关键词:梭罗;《瓦尔登湖》;生态思想;简单生活观中图分类号:I10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12-0142-02亨利·大卫·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1817-1862)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文学家和哲学家之一。

他的一些主要作品,如《缅因森林》、《在康科德河和梅里马克河上的一周》、《考德角》和《瓦尔登湖》等都侧重于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写,因此在文学界人们通常认为梭罗是一位自然作家。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生态思潮的日益高涨使得梭罗关于自然的思想被赋予了丰富的生态意义。

作为生态文学研究者所推崇的主要作家之一,他将单纯的自然写作提升到了一个更高、更精神化的层面,他的《瓦尔登湖》成了一本纯正的生态读本。

在我国,目前虽然已有不少学者谈及梭罗散文中的生态思想内涵,但大多只是对其进行罗列。

在人们物质欲望无限膨胀的当今社会里,作为《美国遗产》评选出的“十大构成美国人性格的书”之一的《瓦尔登湖》中所提倡的物质生活简单化的主张更值得人们关注。

人们只有首先从自身做起,不再把积聚财富、追求物质享受当作生活的唯一目的,不再疯狂地掠夺自然,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为自己创造一个健康的生存环境。

一、古往今来的简单生活观许多生态作家都描写过这样的一种理想的生存方式,物质生活最大限度地简单化和精神生活最大限度地丰富化,他们认为,在当今发展阶段,追求这种生存方式是可行的,也是回归自然的必要前提。

早在上古时期,犬儒学派(the Cynic School)的狄奥根尼等人认为,自然被征服和扭曲了,这样的文明受人蔑视,同时他们追求质朴纯真,蔑视名利地位,宁愿与动物平起平坐,希望像动物一样自由自在地生活。

生态思想史研究者马歇尔也认为:“他们蔑视正统的生活标准,背着行囊携着拐杖四处漂泊,生活得就像乞丐。

他们希望轻松地旅行,过着与大自然和谐的简单生活。

”在华兹华斯、卢梭、梭罗等人的作品里也都带有犬儒学派智者们思想的印记。

华兹华斯用诗歌赞美了“简朴地过活”,同时可怜为欲望所累的人们,说他们:“虽然很幸运、很富有,/心中却不快,脚步却沉重/……整年里/脸上都没有笑意。

”作为一个伟大的生态思想家,卢梭在人类生态思想史上所起作用可以用承上启下、里程碑一般来概括。

卢梭的生态思想是系统而全面的,后世几乎所有重要的生态思想家和生态文学家都受到他的影响,很多重要的生态思想观念都可以在他那里找到根源。

他提倡简单化的物质生活、有限化的物质需求和无限丰富化的精神生活,他特别推崇“野蛮人”的简单生活方式,反对“文明人”为物质利益而奔波。

梭罗关于简单生活的看法与卢梭的这种观点几乎如出一辙。

梭罗是浪漫主义生态作家,作为简单生活的著名的提倡者,他的一生中所追求的简朴,是整个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简单化。

他在瓦尔登湖畔的小木屋里,隐居了26个月,大部分时间都用于阅读和与大自然沟通,每年为最基本的物质需要而劳动的时间,加在一起总共只有六个星期。

他这样做是为了向读者证明:人为了活得更简单、更质朴、更快乐,在物质生活方面只要满足最基本的需要就可以,完全不需要在物质世界中异化成生活的工具。

孔子在《论语·雍也》中曾表达过这样的思想:“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而《瓦尔登湖》的基本观点,可以说与此异曲同工。

梭罗是受孔子学说中重精神追求、轻物质享受的思想启发,把这一东方古老的又具有现实意义的思想应用到了西方并发挥得淋漓尽致。

崇尚简单生活的生态文学家们期盼着人类能够改变其价值观,从而彻底改变其生活方式。

他们由衷地希望有朝一日,那些以金钱、财富、奢侈生活为荣,过着过度和高档消费的生活的人,会令人反感或受到指责,因为他们消耗和浪费了更多自然资源,造成了更多的污染,是以牺牲自然、牺牲子孙后代的生态利益为代价的。

这一天能够到来吗?也许这将永远是他们美丽而无法实现的梦想。

二、物欲导致精神失落梭罗生活在19世纪中叶,从当时的工业化、城市化和商业化方面看,美国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人们把经济利益放在首位,并以此来衡量生活的价值。

正当人们为那个时代拍手叫好时,梭罗却在《瓦尔登湖》中发出了“人类在过着静静的绝望的生活”的叹息,他对追求物质享受的美国式生存方式进行了严厉批判。

正如文学家乔依斯所说:“与文艺复兴一脉相承的物质主义,摧毁了人的精神功能,使人们无法进一步完善。

”“现代人征服了空间,征服了大地,征服了疾病,征服了愚昧,但是所有这些伟大的胜利,都不过是在精神熔炉里化为一滴泪水。

”而梭罗说得更为直接:“当文明改善了房屋的时候,它却没有同时改善了居住在房屋中的人。

”梭罗看到了所谓的现代文明已经走向歧途,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协调发展使人类面临着深刻的精神危机。

梭罗认为,人们高度膨胀的物质欲望,使大部分人忽视了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他们所过的是一种沉重而可悲的生活。

所谓的成功的生活在他们的眼里就是自己吃好穿好住好,为下一代积攒下财富。

而对年轻人而言,获得这些财富要比摆脱它们容易得多,他们理所当然地继承了祖上的农场、房子和牛羊,而没有在开阔的大草场上无拘无束地生活,从来没有真正理解过什么是劳动,什么是田野,什么是生活。

大多数人都把时间和精力用在生存这部机器上,却失去了生活的真正目的。

人们在追求物质和经济利益的过程中,获得的物质财富是越来越多,生活也越来越舒适,可结果却不但丧失了审美的眼光,甚至还失去了人身自由,这就像梭罗在《瓦尔登湖》开头写的:“得到土地的人要终生在土地上劳作,不得歇息,成为土地的奴隶。

”梭罗认为,在过多地追求舒适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人们却丢失了身上许多宝贵的东西,物质财富反而成了累赘。

三、外在简朴内心富有徐迟老先生在为他的译著《瓦尔登湖》所作的序中首先便向读者提出:“你能把自己的心安静下来吗?如果你的心并没有安静下来,我说,你也许最好是先把你的心安静下来,然后你再打开这本书,否则你也许会读不下来,认为它太浓缩,难读,艰深,甚至会觉得它莫明其妙,莫知所云。

”因为这本书在分析生活、批判习俗方面有独到之处,读这本寂寞、恬静、智慧的书就如同饮酒,要静下心来才能品出它的醇香。

梭罗也反复呼吁:“简单,简单,简单吧!……简单些吧,再简单些吧!”他所理解的简朴有两种:“一种是近乎愚昧的简朴,另一种是明智的简朴。

智者的生活方式,是外在简朴而内涵丰富。

野人的生活方式则是内外都简朴。

”梭罗所以发出这样的呼吁,是为了使人们不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物质生活上,为了简朴的生活而生活。

在梭罗心中,他更多地将生活目标定位于丰富的精神层面。

他指出:“世间万物并没有变;是我们在变。

卖掉你的奢华而不必要的服饰,保留你的思想。

……即便是像蜘蛛那样整天待在阁楼的角落里,只要我还能思想,世界对于我还是同样辽阔。

”人类要想使自己在精神上变得更加富有,就必须把物质的需求降低到最低限度。

对于超验主义者来说,成功生活的奥秘就是游离于物质生活之上,将精力灌注在精神上。

在梭罗看来,要医治人们物欲膨胀的弊病,唯一的方法就是到大自然中去,最大程度地满足精神上的需要,把对物质的需要降到最少。

《瓦尔登湖》的一个重大主题是节俭,在梭罗所列出的生活必需品中没有提到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元素——钱,只列出一些食物、衣服、住所、取暖等方面的东西。

梭罗不想成为金钱的奴隶,他坚持每天只工作两三个小时来挣得衣食所需,将剩下的时间都用来读书、观察和思考。

人和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有思维,如果人像动物那样整天忙于物质追求而不进行思考,人与动物还有什么不同?人类文明又将怎样向前发展?对物质的追求只是为了满足人的虚荣心而已,精神的满足才应该是人的最高享受,而不是对身外的物质财富的占有。

伟大的思想才是永恒的东西,只有精神财富才会长存于世。

在瓦尔登湖畔,大自然给人类提供了生活必需品,梭罗完全依靠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并使自己的精神得到丰富和升华。

他与充满了灵性的自然为伴,自然界的一切与他的精神息息相通,远远超出了生命的所在。

同时,在他的笔下,自然也和人类一样也富有了思想和感情。

鸟的鸣叫是“瓦尔登湖森林的地方语言”,湖上冰块的开裂是瓦尔登湖的“咳嗽声”,湖是“风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

它是大地的眼睛,望着它的人可以测出他自己的天性的深浅”。

梭罗每一天都以朝圣的激情体味大自然那种亲切与完美,在与自然交流和沟通的过程中洗去了心灵的污垢,获得了精神的升华。

当然,我们也不能说梭罗是拒绝现代文明,他只是想在外在文明的深处过一种较原始的生活,他只是想直面生活,想尝试“过一种经过省察的生活,去面对人生最本质的问题”。

梭罗一生都是那样简单而纯洁,如同他所深爱的瓦尔登湖那样绿莹莹、蓝澄澄。

也许正是他内心的平和使他能够从独特的角度思考周围的世界,成为名副其实的思想者。

梭罗这种简单生活观得到了美国哲学家和文学批评家芒福德很高的评价,他指出:“梭罗也许是唯一的停下来并写出他的丰富体验的人。

在人们四处奔波的时代,他保持着平静;在人们拼命挣钱的时代,他坚守着简朴。

”“简单化并没有使梭罗走向头脑简单的狂热,却使他走向了更高的文明。

”“梭罗或许将成为一个预言般的人物,新时代也许将给他的思想和人性以崇高的评价。

”50年后,芒福德的预言得到了证实,人们正重新认识梭罗倡导的生活方式。

追求丰富的精神生活,尽可能使物质生活简单化,把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的需要限制在生态系统可以承受的范围内,这是我们人类应有的生态责任。

参考文献:〔1〕Buell Lawrence. The Environmental Imagination: Thoreau, Nature Writing, and the Formation of American Culture [M].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6.〔2〕Henry D. Thoreau: Walden [M].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71.〔3〕Peter Marshall. Nature’s Web: An Exploration of Ecological Thinking [M]. Simon & Schuster Ltd., 1992.76.〔4〕程虹.寻归荒野[M].北京:三联书店,2001.〔5〕王诺.欧美生态文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责任编辑王文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