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学基础复习考研版

水文地质学基础复习考研版
水文地质学基础复习考研版

水文地质学基础复习考研版

注:红色为最重要,蓝色为次重要

潜蚀和管涌(对比名词一般先分别解释名词意思,然后写出相同点和不同点)1.地下水的功能(五条)

1)宝贵的资源:地下水分布广泛水质良好,是理想的饮用水源,也是生活、工业和农业用水的重要水源。。。。。。。。

2.当代水文学的特点P7(有可能作为最后一题开放题)

水文循环和地质循环 P10

大循环和小循环 P11

初生水和再生水 P11下面

我国水资源概况和特点 P12

地下水供水的意义(优缺点)

中国地下水分区(读一下,熟悉内容)P13

孔隙度和孔隙比 P17

裂隙和溶穴 P18

结合水、重力水、毛细水、自由水(自由水包括重力水和毛细水)P19

支持毛细水、悬挂毛细水和孔角毛细水 P20

容水度、给水度和持水度P21

3.3.5需要读一下图3.9注意一下

解释地面沉降的原因或形成机制(有效应力原理曾经考过)P23

为什么给水度不是一个定值?什么情况下给水度等于孔隙度?

含水层、隔水层和弱透水层P25

包气带(非饱和带)和饱水带

含水层和含水系统

潜水和承压水(19年考过)

潜水、承压水和上层滞水

图4.2 、4.3 、4.4不看课本要会画图4.4谁补给谁要看得懂

承压水给水方式P29,潜水给水方式

P31思考题1、2、3、4 (其中1、2在P26,3从定义、水力条件、补给排泄分析,4在P30,异同从组成、与外界联系、释出水量来分析)

层流和紊流P32

达西定律定义、公式、图 P33

渗透流速和实际流速P34(可结合公式说明)

水力梯度 P34

渗透系数和渗透率P35

流线和迹线 P36

均质各向同性流网的绘制原则P36 (要会画流网)

P37页文字熟读理解

图5.4重要,不看课本会画,及对图的解释在P37页

5.3.2 要看,图5.8会画,图5.7理解,会解释原因,公式记得

5.4要读一下

P41页思考题2、3、5、6、7

土壤水势P45

重力势、压力势、基质势、毛细势P46

包气带水的垂向分布特征P46、47 图6.7

毛细饱和带和饱水带虽然都被水所饱和,但是前者是因毛细力作用饱水。若井打到毛细饱和带时,并不出水,若打到潜水面以下时才会出水。

P47公式6.10及其下面的解释

P48 6.3.2 重要曾考过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滞后效应及原因P49

给水度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P49、50

涉及包气带水的主要领域P50 读(最后一个开放题)

P51思考题2、5、6、7、8

第七章重要

总固体溶解度和总矿化度P53

P53各种气体分别指示了什么环境?

P54 、55 公式7.2背(19年考了)

高度效应、大陆效应(有可能会考一些比较偏的名词解释)P56

公式7.9 脱硫酸作用

地下水化学成分形成作用P59(溶滤、浓缩、脱硫酸、脱碳酸、阳离子交替吸附定义及其下面的文字)

溶滤水、沉积水及内生水

P64第六段

P66库尔洛夫表示式会写,各部分代表什么含义(18年考的计算题)

P67舒卡列夫分类表最好记一下, A B C D组划分界限,及表下的两段文字Piper三线图

P69思考题1、2、3、4

第八章重要

P70地下水补给来源?排泄去路?补给与排泄的关系P84

活塞式入渗和捷径式入渗 P72

入渗补给系数 P72

影响入渗补给系数的因素P73

P73最后一段重要

P74(3)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水量的确定要看降雨入渗系数α偏大偏小的问题P76地表水补给地下水的条件

P77图8.7及其解释

泉的类型,定义,识别,会画图 P80

蒸发与蒸腾P82 83上部文字部分重要

P85 图8.5,公式8.5及解释重要,曾考过,不看书会画图

P85思考题1、2、3、4、5、6、7

第九章

含水系统与地下水流系统 P86、87

图9.1会画,会数局部水流系统、中间水流系统和区域水流系统P87

图9.5 P91

无压含水层不能打出自流井?(×)解释P91页最后一段(17年辨析题)

P93页第二段、第三段及94页

图9.11,解释在P96页最后一段,及P97页1、2段

图9.12 P97

P99倒数第二段

思考题第五题

第十章重要

地下水动态和地下水均衡P101

地下水动态的影响因素(6点)P101-107

P107 10.2.6此节重要

地下水动态类型,不同的动态类型分布在那些区域,动态特点是什么?P108 均衡区和均衡期P109

正均衡和负均衡 P109

10.4.2、 10.5、10.6 这三节重要从P109-113要仔细看,多读最好能记住,会写水均衡方程式(记住收入项和支出项,根据题目写相应的收入支出项)

思考题:1、2、3、4

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三者的不同,从定义、特征、分布特点(赋存特征)、运动特征、补给、排泄等角度分析

干旱半干旱地区典型的洪积扇分带特征(重要,要会背)P114-116

洪积扇上中下部地貌、岩性、地下水分带等角度,可参考何书PPT

P116第六段洪积扇打井位置问题

冲积物中的孔隙水、湖积物中的孔隙水P117、118

11.5、11.6、11.7具体事例要读一下

P127 思考题孔隙水开发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有可能作为最后一题开放题)

第十二章

成岩裂隙、构造裂隙、风化裂隙 P129

纵裂隙、横裂隙 P131(这个比较偏)

等效多孔介质法、双重介质法、非连续介质法P136(曾经考过)

导水断层带意义(12.9 P139)

图12.13

第十三章

岩溶发育的四个基本条件 P142

介质改造机制:溶蚀-机械侵蚀-重力崩塌 P144

优势溶蚀 P145

图13.4重要,注意流线的画法

南方岩溶地下河系的变化图13.5

图13.6岩溶水流系统演化,描述在P98最上面

南北方岩溶的区别P150(P107也有一段南方岩溶的)

思考题2、3、4、5

第14章

补给资源和储存资源 P157

地下水平均驻留时间和水交替系数(19年考过)P157

安全开采量和可持续开采量生态需水量 P161

水资源管理原则P162(最后一个开放题)

思考题 2

第十五章,最后一个开放题素材

地下水的环境效应,大致分为六类每一种要扩展开解释 P165 十六章也要读几遍,19年最后一题大概就是这一章的来回答

水文地质学基础练习(答案)

《水文地质学基础》能力拓展练习 班级: 学号: :

一、阅读以下材料,分别说明A、B两区的气候类型并比较两种气候类型对地下水的影响。 (1)A区处于黄土高原地带,气候变化显著,属温带大陆季风气候气候。年平均气温9.9℃,最高气温35℃,最低气温-19.8℃。年降水量分配极不均匀,多集中在六、七、八三个月,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67.2mm,最大年降水量767.4mm(2003年),最小年降水量385.4mm(2004年)。最大年蒸发量2346.4mm,最大冻土深度61cm。全年风向夏季多东南风,冬季多西北风。 (2)B区为温带季风区海洋~大陆性气候气候,四季分明。据气象站1959年1月到1998年11月的观测资料: 年平均气温13.5℃,月平均最高气温34.3℃(1957年7月),日最高气温41.6℃(1960年6月21日),月平均最低气温-9.8℃(1963年1月),日最低气温-19.4℃(1964年2月18日),多年来最低平均气温月为1月,平均气温-2℃,平均最高气温月为7月,平均29℃。 年平均降雨量677.17mm,年最大降雨量为1186.0mm(1964年),年最小降雨量为347.90mm(1988年),日最大降雨量177.1mm(1965年7月9日),降雨多集中于每年的7、8月份。一般春季雨量少,时有春早。年平均蒸发量1728.27mm,年最大蒸发量2228.2mm(1960年),年最低蒸发量1493.0mm(1984年)。春夏两季多东及东南风,冬季多西北风,最大风力8级,平均风速为2.3m/s。历年最大积雪厚度0.15m,最大冻土深度0.3lm。 说明:本题通过实际材料向学生说明气候因素对地下水的影响。 本题主要从降水量、蒸发量等要素说B区比A区降水量丰富,蒸发量小,更有利于地下水形成。 本题中A区实际是山西省潞安矿区,B区实际是山东省济宁矿区。

水文地质学基础习题和答案

绪论 (1)水文地质学的研究任务是什么? 本课程是煤及煤层气工程专业/岩土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任务是为后续的专业课奠定有关现代水文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水文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能够初步掌握解决工程/煤田水文地质问题的分析方法与思路。 (2)地下水的主要功能包括哪些? >>宝贵的资源①理想的供水水源②重要的矿水资源③良好的景观资源 >>敏感的环境因子地下水是极其重要的环境因子。地下水的变化往往会打破原有的环境平衡状态,使环境发生变化。 (人类活动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干扰地下水,造成一系列不良后果(图14-1): ①过量开发与排除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地表径流衰减、沼泽湿地消失、土地沙化、海(咸) 水入侵等; ②过量补充地下水→地下水位升高→土地的次生盐渍化、次生沼泽化; ③地下水位下降导致的粘土压密释水释放有害离子、化肥农药的不适当使用、废弃物的无序排 放──地下水恶化、污染; ④地下水位的变动会破坏其与周围岩土构成的统一的力学平衡,而产生某种效应──地面沉降 与地裂缝、岩溶塌陷、地下洞室垮塌或突水、滑坡、岩崩、水库诱发地震、渗透变形。) >>活跃的地质营力地下水的主要作用是传递应力、传输热量和化学组分、侵蚀(化学溶蚀、机械磨蚀和冲蚀)等。 >>重要的信息载体由于地下水是应力传递者,同时又是在流动,所以地下水水位,水量,水温,水化学等的变化或异常可以提供埋藏在地下的许多信息,如找矿、地震预报、地质演变。(3)试分析我国地下水分区的特点,并探讨分区的自然背景。 略。

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 (1)试比较水文循环与地质循环。 水文循环与地质循环是很不相同的自然界水循环: >>水文循环通常发生于地球浅层圈中,是H2O分子态水的转换、更替较快;水文循环对地球的气候、水资源、生态环境等影响显着,与人类的生存环境有直接的密切联系;水文循环是水文学与水文地质学研究的重点。 >>水的地质循环发生于地球浅层圈与深层圈之间,常伴有水分子的分解和合成,转换速度缓慢。研究水的地质循环,对深入了解水的起源、水在各种地质作用过程乃至地球演化过程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水文循环特点──速度快、途径短、转化迅速。 内因──固、液、气三相可相互转化。 动力条件──太阳辐射和重力的共同作用。 形式──蒸发、径流、降水。) (2)试述我国水资源的特点,并分析其对水文地质工作需求的影响。 我国水资源具有以下特点: (1)降水偏少,年总降水量比全球平均降水量少22%; (2)人均水资源量偏低; (3)空间分布不均匀,东部丰富,西部贫乏; (4)季节及年际变化大,旱涝灾害频繁; (5)水质污染比较严重。 合理有效地利用及保护水资源,是中国具有战略意义的头等大事。 (3)地球上水的循环按其循环途径长短、循环速度的快慢以及涉及层圈的范围,可分为水文循

水文地质学基础考试题A2013

河北农业大学课程考试试卷 2013-—2014学年第材1学期学院专业卷别:A 考试科目: 水文地质学基础考核方式: 开卷 姓名: 学号:专业班级: (注: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本试卷共(4)页 一、选择题(包括单选题和多选题,其中单选题占5分,多选题占10分,共15分) 1、单选题(每题1分,共5分) ⑴ 二十一世纪,水文地质学着重向着( )应方向发展. A.环境水文地质学; B。水资源水文地质学; C.三维地理信息系统;D。遥感水文地质学 ⑵ 毛细饱和带与饱水带虽然都被水所饱和,但是由于毛细饱和带是在 表面张力的支持下才饱水的,所以也称( )。 A.饱水带; B.张力饱和带;C.包气带;D。支持毛细水带 ⑶ 舒卡列夫地下水分类的依据是地下水中六种主要离子(K+合并于N a+)及( )。 A.酸度; B.碱度; C。矿化度;D。固形物 ⑷在冲积平面上,要通过打井获取较丰富的地下水,通常在( )

地段布井。 A. 地势相对较高的; B.河间较低洼的; C. 平原区的上游;D。平原区的下游 ⑸地下水污染主要与()等人类活动有关。 A.工农业与生活; B.过量开采地下水; D。矿山开采排除地下水;C. 基坑开挖降水 2、多选题(每题2分,共10分,都选对者给分,否则不给分) ⑴ 下列属于地下水功能的描述是( )。 A.宝贵的资源; B。极其重要的生态因子; C.很活跃的地质营力; D。工农业用水; E.地球内部地质演变信息的载体 ⑵自然界的水循环分()两类。 A。地质循环; B.大循环; C.水文循环; D.小循环; E.全球水文循环 ⑶岩石的空隙有( )哪三大类? A。孔隙; B。裂隙; C.溶隙; D.洞隙 ⑷根据给水与透水能力,可将岩层划分为( )。 A.弱透水层; B.隔水层; C.含水层;D.绝对不透水层 ⑸绘制地下水流网时,首先应根据边界条件绘制容易确定的等水头线 或流线.边界包括( )三种类型.

水文地质学基础考试题A(2013)

河北农业大学课程考试试卷 2013--2014学年第材1学期学院专业卷别:A 考试科目:水文地质学基础考核方式:开卷 姓名:学号:专业班级: (注: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本试卷共(4)页 一、选择题(包括单选题和多选题,其中单选题占5分,多选题占10分,共15分) 1、单选题(每题1分,共5分) ⑴二十一世纪,水文地质学着重向着()应方向发展。 A.环境水文地质学; B.水资源水文地质学; C.三维地理信息系统; D.遥感水文地质学 ⑵毛细饱和带与饱水带虽然都被水所饱和,但是由于毛细饱和带是在 表面张力的支持下才饱水的,所以也称()。 A.饱水带; B. 张力饱和带; C.包气带; D. 支持毛细水带 ⑶舒卡列夫地下水分类的依据是地下水中六种主要离子(K+合并于 Na+)及()。 A.酸度; B.碱度; C.矿化度; D.固形物 ⑷在冲积平面上,要通过打井获取较丰富的地下水,通常在()地 段布井。

A. 地势相对较高的; B.河间较低洼的; C. 平原区的上游; D.平原区的下游 ⑸地下水污染主要与()等人类活动有关。 A.工农业与生活; B. 过量开采地下水; D.矿山开采排除地下水;C. 基坑开挖降水 2、多选题(每题2分,共10分,都选对者给分,否则不给分) ⑴下列属于地下水功能的描述是()。 A.宝贵的资源; B.极其重要的生态因子; C.很活跃的地质营力; D.工农业用水; E.地球内部地质演变信息的载体 ⑵自然界的水循环分( )两类。 A.地质循环; B.大循环; C.水文循环; D.小循环; E.全球水文循环 ⑶岩石的空隙有( )哪三大类? A.孔隙; B.裂隙; C.溶隙; D.洞隙 ⑷根据给水与透水能力,可将岩层划分为( )。 A.弱透水层; B.隔水层; C.含水层; D.绝对不透水层 ⑸绘制地下水流网时,首先应根据边界条件绘制容易确定的等水头线 或流线。边界包括( )三种类型。 A.隔水边界; B.水头边界; C.地下水面边界; D.分流线

新版中国矿业大学土木水利专业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

备考的时候唯一心愿就是上岸之后也可以写一篇经验贴,来和学弟学妹们分享这一年多的复习经验和教训。 我在去年这个时候也跟大家要一样在网上找着各种各样的复习经验贴,给我的帮助也很多,所以希望我的经验也可以给你们带来一定帮助,但是每个人的学习方法和习惯都不相同,所以大家还是要多借鉴别人的经验,然后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且坚持到底! 时间确实很快,痛也快乐着吧。 我准备考研的时间也许不是很长,希望大家不要学我,毕竟考研的竞争压力是越来越大,提前准备还是有优势的,另外就是时间线只针对本人,大家可以结合实际制定自己的考研规划。 在开始的时候我还是要说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就是你要想明白自己为什么要考研,想明白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你是靠自我驱动,是有坚定的信心发自内心的想要考上研究生,就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内心煎熬,在复习的过程中知道自己不断的靠近自己的梦想。 好了说了一些鸡汤,下面咱们说一下正经东西吧,本文三大部分:英语+政治+专业课,字数比较多,文末分享了真题和资料,大家可自行下载。 中国矿业大学土木水利专硕 初试科目: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4英语二 302数学二 850水文地质学基础或802工程力学或812结构力学或855传热学

参考书目: 《理论力学》(第三版)郝同生编,殷祥超等修订,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简明材料力学》(第二版)刘鸿文,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结构力学(上册)》(附习题集)吕恒林主编,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0 年8 月 《结构力学(下册)》吕恒林主编,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0 年8 月《水文地质学基础》张人权编,地质出版社,2011 版 《水文地质学基础》章至洁等编,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5 年 《传热学》(第六版)章熙民、朱彤、安青松等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年8 月 众所周知,真题是考研英语复习的treasure,正所谓真题吃透,英语不愁! 那应该什么时候开始拿真题练手呢? 假如你是从1月份开始准备考研,考虑到你第一个月刚入门,决心不定、偷工减料,并且觉得考研难不时地需要给自己做点心理建设,那么1月份等同于没学。真正投入考研事业要从2月份开始算:2、3月两个月的时间怎么也可以背完一轮单词并学到一点语法皮毛了,故在4月这个春暖花开之际刚好可以开始练习真题啦~ 千万不要单词没背多少或者跳过语法直接做真题,这样不仅做题过程很生涩,而且囫囵吞枣只能是浪费真题,关于真题大家可参考木糖的。 4月—12月差不多9个月的时间,真题练习该怎么规划呢? 建议可以这样安排: ①4月—5月完成考研英语真题中的阅读部分;

水文地质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水文地质学基础试题(二) 一.填空题(30 分) 1.从成因角度分析,粘性土空隙主要组成有原生孔隙(结构孔隙)、次生孔隙、次生裂隙。(3 分) 2.上升泉按其出露原因可分为:侵蚀(上升)泉、断层泉和接触带泉(3 分) 3.地下水含水系统按岩石空隙特征可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3 分) 4.由地下水蒸发排泄作用,形成土壤盐碱化的条件是干旱、半干旱气候、水位埋深浅和土层岩性。(3 分) 5.上层滞水是指分布在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之上,含水岩层空隙之中的重力水。(4 分)6.导水断层具有独特的水文地质意义,它可以起到贮水空间、集水廊道与导水通道的作用。(3 分) 7.控制岩溶发育最活跃最关键的因素是水的流动性。(2 分) 8.水文循环按循环途径不同可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2 分) 9.地下含水系统的补给来源有:大气降水、地表水、凝结水、相邻含水层间和人工补给。(5 分) 10. 岩石中的空隙是地下水的储存场所和运动通道。(2 分) 二.是非判断题(每题3 分,共15 分) 1.地下水含水系统从外界获得盐分的过程也称补给。(是) 2.承压水头是指井中静止水位到承压含水层顶板的距离。(是) 3.当地下水位高于河水位时,地下水必然向河水排泄。(否) 4.通常情况下,在洪积扇顶部打井,井打的越深,井中水位埋深也越大。(是) 5.当地下水位埋深小于最大毛细上升高度时,水位埋深越大,给水度也越大。(是)三.选择题(每题3 分,共15 分) 1.达西定律对下列条件适用( C ) A.层流、稳定流;B.层流、非稳定流;C.层流、稳定流和非稳定流;D.层流、紊流2.砂砾类松散岩石的透水性主要取决于(C ) A.孔隙度大小;B.排列方式;C.颗粒直径大小;D.结构 3.地下水流网中流线与等势线(C ) A.正交;B.斜交;C.相交;D.平行 4. 渗入-径流型地下水循环的长期结果,使地下水向( A )方向发展。 A.溶滤淡化; B.水质不变; C.溶滤咸化;或B。 5.在天然条件下,控制一个地区地下水动态的主要轮廓的影响因素是(B )。 A 水文因素, B 气象因素, C 地质因素, D 人类活动 四.根据图4-1 条件,回答下列问题。(20 分) 4.1 在图中画出示意流网;(图中“”表示地下分水线)。(5 分) 4.2 在甲、乙处各打一口井,要求井的深度不同,且甲井水位比乙井水位高。试在图上表示出两口井如何打,并标出井水位。(5 分)

《水文地质学基础》完整版

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 一、名词解释: 1.水文地质学: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它研究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活动相互作业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并研究如何运用这些规律去兴利除害,为人类服务。 2.地下水:地下水是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 3.矿水:含有某些特殊组分,具有某些特殊性质,因而具有一定医疗与保健作用的地下水。 4.自然界的水循环:自大气圈到地幔的地球各个层圈中的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过程。 5.水文循环:发生于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岩石空隙中的地下水之间的水循环。 6.地质循环:地球浅层圈和深层圈之间水的相互转化过程。 7.大循环:海洋与大陆之间的水分交换。 8.小循环:海洋或大陆内部的水分交换。 9.绝对湿度:某一地区某一时刻空气中水汽的含量。 10.相对湿度:绝对湿度和饱和水汽含量之比。 11.饱和差:某一温度下,饱和水汽含量与绝对湿度之差。 12.露点: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时的气温。 13.蒸发:在常温下水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大气的过程。 14.降水:当空气中水汽含量达饱和状态时,超过饱和限度的水汽便凝结,以液态或固态形式降落到地面。14.径流:降落到地表的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水流。 15.水系:汇注于某一干流的全部河流的总体构成的一个地表径流系统。 16.水系的流域:一个水系的全部集水区域。 17.分水岭:相邻两个流域之间地形最高点的连线。 18.流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 19.径流总量:某一时间段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 20.径流模数:单位流域面积上平均产生的流量。 21.径流深度:计算时段内的总径流量均匀分布于测站以上整个流域面积上所得到的平均水层厚度。 22.径流系数:同一时段内流域面积上的径流深度与降水量的比值。 二、填空 1.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它研究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及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 2.地下水的功能主要包括:资源、生态环境因子、灾害因子、地质营力、或信息载体。 3.自然界的水循环分为水文循环和地质循环。 4.水文循环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 5.水循环是在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下,以蒸发、降水和径流等方式周而复始进行的。 6.水循环是在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下,以蒸发、降水和径流等方式周而复始进行的。 7.主要气象要素有气温、气压、湿度、蒸发、降水。 8.在水文学中常用流量、径流总量、径流深度、径流模数和径流系数等特征值说明地表径流。 三、判断题 1.地下水是水资源的一部分。 ( √ ) 2.海洋或大陆内部的水分交换称为大循环。 ( ×) 3.地下水中富集某些盐类与元素时,便成为有工业价值的工业矿水。 ( √ ) 4.水文循环是发生于大气水和地表水之间的水循环。(× ) 5.水通过不断循环转化而水质得以净化。(√) 6.水通过不断循环水量得以更新再生。 ( √ ) 7.水文循环和地质循环均是H2O分子态水的转换。 ( ×) 8.降水、蒸发与大气的物理状态密切相关。(√) 9.蒸发是指在100℃时水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大气的过程。(× ) 10.蒸发速度或强度与饱和差成正比。 ( √) 四、简答题 1.水文地质学的发展大体可划分为哪三个时期? 1856年以前的萌芽时期,1856年至本世纪中叶的奠基时期,本世纪中叶至今的发展时期。 2.水文地质学已形成了若干分支学科,属于基础性的学科分支有哪些? 水文地质学、地下水动力学、水文地球化学、水文地质调查方法、区域水文地质学。 3.水文循环与地质循环的区别?

水文地质学基础复习

1.大循环是指海洋与大陆之间的水分交换;小循环是海洋或大陆内部的水分交换。 2. 3. 容水度 含水量(含水率) 持水度 给水度与饱和差 透水性(渗透系数) 4.含水层指能够透过并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层,即饱含水的透水层。 5.隔水层是指不能透过并给出水,或是透过与给出的水量微不足道的岩层。 6.有一种半隔水层或称弱透水层,与含水层相比,它能透过并给出的水量较少,而与隔水层相比它又不是完全不透水,也能透过一定量的水。弱透水层如粉质粘土、粉质砂土等。 7.潜水:饱水带中第一个稳定隔水层(弱透水层)之上的具有自由表面的含水层中的重力水。 主要特征:具有自由水面;潜水面与地形相似,但缓于地形面;动态变化大,资源调节性差;在全部含水层范围内接受补给,排泄方式多样;容易遭受污染。 用途:确定潜水流向;确定潜水面的水力坡度;确定潜水与地表水之间的互补关系;确定潜水面的埋藏深度;推断含水层岩性和厚度的变化;根据潜水等水位线图可以合理布置水井和其它集水建筑物。 8.承压水:指充满于地表以下两个隔水层(或弱透水层)之间的具有承压性质的重力水。 主要特征:承压水承受静水压力的作用,不具自由水面;承压水的分布区与补给区不一致;由于隔水顶板的隔离,承压水各要素动态变化不显著,受水文气象因素的影响较小 ;承压含水层的厚度不受季节变化的影响,对于同一地点其厚度为定值;承压水的水质不易遭受污染。但是一旦受到污染,治理将会更加困难 。 9.上层滞水:当包气带存在局部隔水层(弱透水层)时,局部隔水层(弱透水层)上就会积聚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上层滞水极易遭受污染;上层滞水因其隔水底板而对下部潜水的补给和蒸发排泄,起到一定的滞后调节作用。 10贮水系数是指承压含水层的测压水位下降(或上升)1个单位深度时,单位水平面积含水层释出(或储存)的水的体积。 11.渗流:地下水在岩石空隙中的运动称为渗流(或渗透)。发生渗流的区域称为渗流场。 12.由于过水断面 A 既包括透水的孔隙面积,又包括不透水的颗粒所占的面积。因此渗透速度v 并不是水流的真实速度,而是假设水流通过包括砂粒和孔隙在内的整个断面所具有的一种虚拟平均流速。实际平均流速u 大于渗透流速v 13.渗透系数K 取决于孔隙的大小和孔隙的多少。渗透系数K 还和液体的性质(如密度ρ,重力加速度g 和动力粘滞系数μ等)有关。 14.渗流场内可以作出一系列等水头面和流面。在渗流场的某一典型剖面或切面上,由一系列等水头线与流线组成的网格,称为流网。 15.流网的性质:在各向同性介质中,流线与等水头线处处垂直,故流网为正交网格;在均????????? ??????????????????????????????? 固态水气态水毛细水重力水液态水结合水岩石空隙中的水(矿物结合水)沸石水结晶水结构水组成岩石矿物中的水岩石中的水

水文地质学基础各章习题及答案

《水文地质学基础》习题库 [第1章] (1)一个地区的年降水量,是用什么表示的,包括哪些组成部分? 答:以 雨量计降雨量,以某一地区某一时期的降水总量平铺于地面得到的水层高度mm 数表示。 (2)某山区的地表水系如下图所示,由分水岭圈闭的流域面积为24 km 2, 在8月份观测到出山口A 点的平均流量为8.0?104 m 3/d ,而8月份这个地区的总降水量是700 mm 。试求出该流域8月份的径流深度和径流系数,并思考以下问题:为什么径流系数小于1.0;A 点的平均流量中是否包括地下径流。 解:Q= 8.0?104m3/d , F=24km2, X=700mm (3)空气湿度和风速如何影响蒸发量? 答:水面蒸发的速度和量取决于气温、气压、湿度、风速等因素。主要决定于气温和饱和差(饱和差=饱和水汽的含量-绝对湿度)饱和差愈大,蒸发速度也愈大。风速是影响水面蒸发的另一重要因素。 (4)地球上水的循环包括水文循环和地质循环,它们有哪些区别?水循环的大气过程属于其中哪一种? 答:水文循环与地质循环是很不相同的自然界水循环。水文循环通常发生于地球浅层圈中,是H2O 分子态水的转换,通常更替较快。水文循环对地球的气候、水资源、生态环境等影响显著,与人类的生存环境有直接的密切联系。水的地质循环常发生于地球深部层圈水与表层圈水之间,常伴有水分子的分解和合成,转换速度缓慢。 (4)地下径流与地表径流的特征有哪些不同点? 答:径流可分为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两者具有密切联系,并经常相互转化。 降落到地表的水通过下渗环节,对降水进行地表与地下径流的分配。 (5)沙漠地区降雨量很少,但是也能发现大量的地下水或者泉水,为什么?(P14) 答:它们或者是从周围高山冰雪融水获得补充,实际仍是固他体降水的转化补给;或者是在长期地质历史时期积聚起来的,是多年水文循环的积累。 [第2章] (1) 对比以下概念: 空隙和孔隙;孔隙度和孔隙比;孔隙和裂隙; (2) 在一个孔隙度为30%的砾石堆积体中,充填了孔隙度为60%的粉质粘土,试估算该堆积体的实际孔隙度。 (3) 请对以下陈述作出辨析: A. 地层介质的固体颗粒越粗大,孔隙度就越大; A 分 水 岭 mm 103.3102431108.010F QT Y 3-43-=???=?=15.0700 3.103≈==X Y a

月考试《水文地质学基础》考核 答案

东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水文地质学基础试卷(作业考核线上) B 卷学习中心:院校学号:姓名 (共页) 1.下面对孔隙大小描述正确的是:D A) 孔隙大小主要对地下水的储容影响很大。 B) 孔隙大小主要对地下水的流动影响大,它取决于孔隙通道最宽大的部分—孔腹。 C) 孔隙大小主要对地下水的流动影响大,它取决于孔隙通道最细小的部分—孔喉。 D) 孔隙大小的影响因素就是由颗粒大小决定的。 2.描述含水层、隔水层与弱透水层错误的是: A) 含水层、隔水层与弱透水层都含水。 B) 含水层、隔水层与弱透水层是根据透水能力来划分的。 C) 弱透水层是渗透性相当差的岩层。 D) 粘土层一定是隔水层。 3. 下面对水力梯度的描述错误的是: A) 水力梯度可以理解为水流通过单位长度渗透途径为克服摩擦阻力所耗失的机械能。 B) 水力梯度为沿渗透途径的水头损失值。 C) 水力梯度可以理解为驱动力,即克服摩擦阻力使水以一定速度流动的力量。 D)水力梯度就是地下水在渗透过程中,不断克服阻力而消耗的机械能。 4. 下面哪类物质不是地下水中C1-的来源: A) 沉积岩中所含岩盐或其它氯化物的溶解。 B) 大气降水。 C) 来自岩浆岩中含氯矿物。 D) 来自火山喷发物的溶滤。 5. 关于地下水补给入渗方式正确的描述是: A)在粘性土中都是捷径式下渗。 B) 地下水补给入渗方式要么是活塞式下渗,要么是捷径式下渗。

C)活塞式下渗是年龄较新的水推动其下的年龄较老的水,始终是“老”水先到达含水层;捷径式下渗时“新”水可以超前于“老”水到达含水层; D)对于捷径式下渗,入渗水必须先补充包气带水分亏缺,然后才可下渗补给含水层。 6. 关于地下水流动系统的正确表述是: A)地下水流动系统中都是平面二维流。 B)地下水流动系统中的径流方向基本一致。 C)地下水流动系统中可以发育多个层次不同的径流系统。 D)地下水流动系统中的水化学特征一般不随地下水流动系统的水力特征变化而变化。 7. 水文因素影响地下水动态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地表水体补给地下水而引起的地下水位抬升是均匀的。 B)补给地下水而引起地下水位抬升与地表水体水位抬升基本同步。 C)潜水向河流排泄而引起的地下水位下降,接近河流,水位变幅大,远离河流的分水岭地段潜水位变幅最小。 D)河流对地下水动态的影响范围:一般数百米至数公里,此范围以外,主要受气候因素的影响。 8. 沉积物的粒度和分选控制: A)孔隙水的分布。 B)孔隙水与外界的联系程度。 C)赋存孔隙水的孔隙大小。 D)孔隙水的渗透性能。 9. 对裂隙水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 A)裂隙水多呈脉状含水系统,裂隙率要比松散岩层孔隙度大。 B)裂隙分布不均匀且具有方向性,导致裂隙水的分布多具方向性,表现为渗透的各向异性。 C)不同方向裂隙相互交切连通,可以构成连续分布的空间—裂隙网络,形成网络裂隙水。 D)有些裂隙水也可以构成具有统一水力联系的层状含水系统。 10. 关于各类碳酸盐岩中构造裂隙发育及岩溶透水性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 A)厚层质纯灰岩发育很不均匀的稀疏、宽而长的构造裂隙。 B)中薄层灰岩发育密集、短小而均匀的构造裂隙,岩溶发育均匀而强烈。 C)泥质灰岩形成的裂隙张开宽度比较小,延伸性也比较差,不利于岩溶的发育。 D)厚层质纯灰岩有利于形成大型岩溶洞穴,但岩溶发育极不均匀。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 地下水是赋存在地表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 2. 水文循环是发生于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岩石空隙中的地下水之间的水循环。 3. 岩石空隙可分为三类,即:松散岩石中的孔隙,坚硬岩石中 的裂隙和可溶岩石中的溶隙。 4. 含水层是指能够透过并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层。 5. 达西定律也叫线性渗透定律。 6.地下水中主要阴离子成分有C1-、SO42- 和HCO3-。 7. 入渗方式包括活塞式和捷径式。

16年6月考试《水文地质学基础》考核 答案

东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水文地质学基础试卷(作业考核线上) B 卷学习中心:院校学号:姓名 (共页) .选择题:请将您选择的答案填入上面的表格(每题1分,共10分)1.下面对孔隙大小描述正确的是:D A) 孔隙大小主要对地下水的储容影响很大。 B) 孔隙大小主要对地下水的流动影响大,它取决于孔隙通道最宽大的部分—孔腹。 C) 孔隙大小主要对地下水的流动影响大,它取决于孔隙通道最细小的部分—孔喉。 D) 孔隙大小的影响因素就是由颗粒大小决定的。 2.描述含水层、隔水层与弱透水层错误的是: A) 含水层、隔水层与弱透水层都含水。 B) 含水层、隔水层与弱透水层是根据透水能力来划分的。 C) 弱透水层是渗透性相当差的岩层。 D) 粘土层一定是隔水层。 3. 下面对水力梯度的描述错误的是: A) 水力梯度可以理解为水流通过单位长度渗透途径为克服摩擦阻力所耗失的机械能。 B) 水力梯度为沿渗透途径的水头损失值。 C) 水力梯度可以理解为驱动力,即克服摩擦阻力使水以一定速度流动的力量。 D)水力梯度就是地下水在渗透过程中,不断克服阻力而消耗的机械能。 4. 下面哪类物质不是地下水中C1-的来源: A) 沉积岩中所含岩盐或其它氯化物的溶解。 B) 大气降水。 C) 来自岩浆岩中含氯矿物。 D) 来自火山喷发物的溶滤。 5. 关于地下水补给入渗方式正确的描述是:

A)在粘性土中都是捷径式下渗。 B) 地下水补给入渗方式要么是活塞式下渗,要么是捷径式下渗。 C)活塞式下渗是年龄较新的水推动其下的年龄较老的水,始终是“老”水先到达含水层;捷径式下渗时“新”水可以超前于“老”水到达含水层; D)对于捷径式下渗,入渗水必须先补充包气带水分亏缺,然后才可下渗补给含水层。 6. 关于地下水流动系统的正确表述是: A)地下水流动系统中都是平面二维流。 B)地下水流动系统中的径流方向基本一致。 C)地下水流动系统中可以发育多个层次不同的径流系统。 D)地下水流动系统中的水化学特征一般不随地下水流动系统的水力特征变化而变化。 7. 水文因素影响地下水动态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地表水体补给地下水而引起的地下水位抬升是均匀的。 B)补给地下水而引起地下水位抬升与地表水体水位抬升基本同步。 C)潜水向河流排泄而引起的地下水位下降,接近河流,水位变幅大,远离河流的分水岭地段潜水位变幅最小。 D)河流对地下水动态的影响范围:一般数百米至数公里,此范围以外,主要受气候因素的影响。 8. 沉积物的粒度和分选控制: A)孔隙水的分布。 B)孔隙水与外界的联系程度。 C)赋存孔隙水的孔隙大小。 D)孔隙水的渗透性能。 9. 对裂隙水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 A)裂隙水多呈脉状含水系统,裂隙率要比松散岩层孔隙度大。 B)裂隙分布不均匀且具有方向性,导致裂隙水的分布多具方向性,表现为渗透的各向异性。 C)不同方向裂隙相互交切连通,可以构成连续分布的空间—裂隙网络,形成网络裂隙水。 D)有些裂隙水也可以构成具有统一水力联系的层状含水系统。 10. 关于各类碳酸盐岩中构造裂隙发育及岩溶透水性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 A)厚层质纯灰岩发育很不均匀的稀疏、宽而长的构造裂隙。 B)中薄层灰岩发育密集、短小而均匀的构造裂隙,岩溶发育均匀而强烈。 C)泥质灰岩形成的裂隙张开宽度比较小,延伸性也比较差,不利于岩溶的发育。 D)厚层质纯灰岩有利于形成大型岩溶洞穴,但岩溶发育极不均匀。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 地下水是赋存在地表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 2. 水文循环是发生于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岩石空隙中的地下水之间的水循环。 3. 岩石空隙可分为三类,即:松散岩石中的孔隙,坚硬岩石中 的裂隙和可溶岩石中的溶隙。 4. 含水层是指能够透过并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层。 5. 达西定律也叫线性渗透定律。 6. 地下水中主要阴离子成分有 C1-、 SO42- 和 HCO3-。 7. 入渗方式包括活塞式和捷径式。 8. 含水系统边界是隔水或相对隔水的岩层边界,系统的边界是不变的。

水文地质学基础在线作业3答案

13春学期《水文地质学基础》在线作业3答案 一、单选题(共 5 道试题,共 25 分。) 1. 气象因素是影响地下水动态变化的天然因素之一,描述其影响的错误表述是:() A. 气象因素主要对潜水动态影响最为普遍。 B. 气象因素对潜水动态在时间上的变化影响表现为周期性地变化。 C. 任何气象要素引起的潜水水位变化都是真变化。 D. 降水补给使水量增加,水位抬升,水质变淡;蒸发排泄使水量减少,水位下降,水质变咸。 满分:5 分 2. 有关岩溶水的运动特征的正确描述是:() A. 岩溶水都呈紊流运动。 B. 岩溶水都不承压。 C. 岩溶水运动不同步及局部与整体运动方向不一致。 D. 岩溶水具有统一的区域地下水水位。 满分:5 分 3. 下面描述地壳岩石中存在的水的形式正确的是:() A. 地壳岩石中存在在岩石“骨架”中的水只有沸石水和结晶水。 B. 地壳岩石中的水都赋存在岩石空隙中。 C. 地壳岩石中除存在液态水外,还存在着固态水和气态水。 D. 结合水不属于岩石空隙水。 满分:5 分 4. 关于地下水流动系统的正确表述是:() A. 地下水流动系统中都是平面二维流。 B. 地下水流动系统中的径流方向基本一致。 C. 地下水流动系统中可以发育多个层次不同的径流系统。 D. 地下水流动系统中的水化学特征一般不随地下水流动系统的水力特征变化而变化。 满分:5 分

A. B. C. D. 满分: 二、判断题(共 15 道试题,共 75 分。) 1. 岩溶含水系统中地下水资源的可恢复性优于裂隙及孔隙含水系统。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2. 水中HCO3-的含量取决于与CO2 含量的平衡关系。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3. 潜水埋藏越浅,对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越有利。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4. 给水度与地下水位下降速率无关。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5. 地下水系统是以含水层作为基本的功能单元。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5 分 6. 饱水带中的水都是重力水。

水文地质学基础 试题及答案

水文地质学基础试题(三) 一.填空题(共30分) 1.岩石的空隙可分为孔隙、裂隙和溶穴。(3分) 2.上升泉按其出露原因可分为:侵蚀(上升)泉、断层泉和接触带泉。(3分) 3.地下水中主要的阴离子有Cl-, SO42-, HCO3-、阳离子有Na+, K+, Ca2+, Mg2+。(6分) 4.岩石的空隙给地下水提供了储存场所和运动通道。(2分) 5.地下水用于供水水源有以下优点:普遍分布、时间调节性、水质较好。(3分) 6.岩石的水理性质包括容水度、给水度、持水度和透水性。(3分) 7.地下水动态是指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下,含水层各要素(水位、水量、水化学成分、水温等)随时间的变化。(2分) 8.写出图1承压含水层中各代号的名称。(8分) ①含水层; ②隔水底板; ③承压高度; ④含水层埋深; ⑤承压水测压水位; ⑥补给区; ⑦承压区; ⑧自流区(自溢区)。 ②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2.1 弹性给水度:在承压含水层中,测压水位下降(或上升)一个单位深度,单位水平面积含水层释出(或储存)的水的体积。 2.2 溶滤作用:在水与岩土相互作用下,岩土中一部分物质转入地下水中。 2.3 降水入渗系数:降水量补给地下水的份额。 2.4 含水层:指能够透过并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层。 2.5 地下水流动系统:指由源到汇的流面群构成,具有统一时空演变过程的地下水体。 三.是非判断题(每题3分,共15分) 1.地下水含水系统从外界获得盐分的过程也称补给。(是) 2.渗透流速总是小于实际流速。(是) 3.当河水位高于地下水位时,地下水必然获得河水的补给。(否) 4.潜水面的起伏变化及坡度大小与地形、水文网及含水层的透水性有关。(是) 5.地下水可以从水力坡度小的地方流向水力坡度大的地方。(是)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 1.分析比较砾石、砂、粘土三者孔隙度、给水度和透水性的大小。

水文地质学基础复习

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 1、水文循环的定义:大气水、地表水、地壳岩石空隙中地下水循环 2 、水文循环的分类: 1、按循环路径不同: 大循环(海-陆)与小循环(海-海、陆-陆) 2、按时空尺度不同: 全球水文循环,流域水文循环、水-土-生系统水文循环 3 、水文循环的运动规律 海洋的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陆地的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大陆输入水汽量与输出水汽量基本平衡 4、影响水文循环的气象因素 主要包括:气温、气压、湿度、蒸发、降水 绝对湿度(m或e) 某一时刻空气中的水汽含量 g/m3 相对湿度(r):空气中水汽含量的饱和程度; r=(e/E)×100% 或 r=(m/M)×100% 降水量(x):单位时间内降落到地面的水量(mm); 降水强度:每分钟内的降水量,暴雨>0.5mm/分; 径流:指降落到地表的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水流。 第二章岩石中的空隙和水 空隙:岩、土中各种类型孔隙的总称。 孔隙:颗粒及颗粒集合体之间的空隙称为孔隙。 裂隙:是纵向延伸长、横向延伸短的“饼状空隙”,单个裂隙是独立的。 溶穴:溶蚀的裂隙,有溶孔、溶隙、溶洞等 三种空隙的特征 含水介质--由各类空隙所构成的岩石称为含水介质,也称为介质场。含水介质的空间分布与连通特征(孔隙含水介质、裂隙含水介质、溶质含水介质)不同,三种主要类型的含水介质比较: 1 、连通性—孔隙介质最好,其它较差 2、空间分布—孔隙介质分布均匀,裂隙不均匀,溶穴极不均匀 孔隙大小均匀,裂隙大小悬殊,溶穴极悬殊 3 、孔隙比率—孔隙介质最大,裂隙最小 4 、空隙渗透性—孔隙介质-各向同性;裂隙与溶穴-各向异性造成空隙介质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沉积物形成和空隙形成的环境 与水有关的岩土性质: 容水度:岩石完全饱水时所容纳的水的体积与岩石体积的比值。 给水度:当地下水下降一个单位高度时,单位水平面积岩石柱体,在重力作用下释放出水的体积,称为给水度。

水文地质学基础

1.自然界的水循环分为水文循环与地质循环。 2.水文循环:发生于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岩石空隙中的地下水之间的水循环。水文循环的速度较快,途径较短,转换交替比较迅速。 3.地质循环:地球浅层圈和深层圈之间水的相互转化过程。 4.海洋与大陆之间的水分交换为大循环。海洋或大陆内部的水分交换称为小循环。 5.表征大气状态的物理量和物理现象,统称气象要素,包括:气温、气压、空气湿度、降水、蒸发、风等 6.简述水文循环的驱动力及其基本循环过程? 水文循环的驱动力是太阳辐射和重力。 由海洋和陆地表面的水蒸发成为水汽进入大气圈,水汽随气流飘移。在适宜的条件下,重新凝结成液态或固态降落,降落的水分,一部分汇集江河湖泊形成地表水,另一部分渗入土壤岩石,成为地下水。地表水蒸发为水汽,返回大气圈;有的渗入地下,成为地下水;其余部分流入海洋。地下水直接蒸发或通过植物间接返回大气圈,部分形成地下径流。地下径流或直接流入海洋,或在转化为地表水,然后再返回海洋。 7.影响水面蒸发的因素有哪些? 如何影响? 影响因素有:气温、气压、湿度和风速。主要取决于气温和绝对湿度。温愈高,绝对湿度愈低,蒸发愈强烈,反之,蒸发愈弱。气压是通过气压差的大小影响空气对流而影响蒸发的,气压差和风速愈大,蒸发就强烈,反之,蒸发愈弱 8.自然界水循环的意义? 水通过不断循环转化使水质得以净化;水通过不断循环水量得以更新再生;维持生命繁衍与人类社会发展;维持生态平衡。 9. 孔隙度是指某一体积岩石中孔隙体积所占的比例 孔隙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分选程度及颗粒排列情况,另外颗粒形状及胶结充填情况也影响孔隙度。对于粘性土,结构及次生孔隙常是影响孔隙度的重要因素。

水文地质学基础复习题(2012.6)

水文地质学基础复习题 一、名词 水文循环、包气带、径流模数、贮水系数、承压水、稳定流、地下水含水系统、水系、上层滞水、溶滤作用、越流、贮水系数、测压水位、地下水动态、孔隙度、给水度、渗透系数、含水层、水力梯度、层流、上升泉、正均衡、储存资源量、径流系数、潜水、潜水位 二、填空 1. 在水文学中常用流量、、径流深度、和径流系数等特征值说 明地表径流。 2. 地下水按岩层的空隙类型可分为:孔隙水、、和。 3. 据地下水流动状态,地下水运动分为层流和;据地下水运动要素与时间 的关系,地下水运动分为流和非稳定流。 4. 地下水的天然排泄方式有泉、、蒸发、、向另一含水层的排泄。 5. 地下水以径流排泄为主时,其含盐量,以蒸发排泄为主时,其含盐量。 6.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作用有溶滤作用、浓缩作用、、脱硫酸作用、 和混合作用。 7. 测压水位下降时承压含水层所释放出的水来自含水层水体积的及含水 介质的。 8. 洪积扇由顶部向边缘,地下水排泄由为主转化到以蒸发为主,矿化度 由。 9.地下含水系统的补给来源有:大气降水、地表水、、。 10.上升泉按其出露原因可分为:侵蚀(上升)泉、和。 11.据地下水埋藏条件,可将地下水分为、潜水和承压水;按含水介质(空 隙)类型,可将地下水分为孔隙水、。 12.表征地下水动态要素有、水量、水化学成分、。 13.导水断层带可以起到、与导水通道的作用。 14.岩溶发育应具备的四个条件为:可溶岩的存在、、具有侵蚀性 的水以及。 15.人类对地下水的不利影响通过三个方面发生:过量开发或排除地下水、

以及污染物进入地下水。地下水污染物质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与垃圾、工业污水与废渣以及。 16. 地下水资源可分为资源和两类。 17. 通常以容水度、含水量、、持水度和来表征与水分的储容和运移有关的岩石性质。 18. 地下水污染物质主要来源于、以及农用肥料与农药。 19、陆地上某一地区地下水量收入项一般包括大气降水量、地表水流入量、地下水流入量、水汽凝结量。 20、陆地上某一地区地下水量支出项一般包括表水流出量、地下水流出量、蒸发量。 21、在冲积平原中,由现代河道与近期古河道向两侧河间洼地,地下水埋深由深变浅,水化学作用由溶滤作用为主变为浓缩作用为主,矿化度由小变大。 22、地下水资源具有系统性、可恢复性及调节性等特征。 三、判断 1、海洋或大陆内部的水分交换称为大循环。 2、测压水位是指揭穿承压含水层的钻孔中静止水位到含水层顶面之间的距离。 3、颗粒较细时,由于渗透性差,所以毛细上升高度小。 4、地下水位之所以随时间发生变动,是含水层水量收支不平衡的结果。 5、昼夜温差越大,产生的凝结水量越大。 6、达西定律实质上就是渗流的能量守恒或转换定律。 7、一般情况下,低矿化水中常以重碳酸离子、钙离子及镁离子为主;高矿化水则以氯离子及钠离子为主。 8、废渣以固体形式堆放在地面上,对地下水不会产生污染。 9、地下水的补给资源可作为供水水源长期持续提供的水量。 10、局部流动系统的水,流程短,流速快,地下水化学成分相应地比较简单,矿化度较低;区域流动系统的水,流程长,流速慢,接触的岩层多,成分复杂,矿化度也高。 11、水通过不断循环转化水质得以净化;通过不断循环水量得以更新再生。 12、在包气带中,毛细水带的下部也是饱水的,故毛细饱水带的水能进入井中。 13、水位下降时潜水含水层所释放出的水来自部分空隙的疏干;而测压水位下降时承压含水层所释放出的水来自含水层水体积的膨胀及含水介质的压密。

东华理工学院水文地质学基础期末考试试题B

东华理工学院水文地质学基础期末考试试题B 若想免费下载该文档: 登录https://www.360docs.net/doc/d21441354.html, ->论坛->文档下载区->(搜索想要的文档) 一、概念题(20分) 1、 结合水 岩土空隙中,离固相颗粒表面较近,受静电引力较大,不能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运动的地下水。2、 孔隙水 赋存于松散岩石孔隙中的地下水。 3、 贮水系数 单位面积承压含水层饱水岩石柱体,水位上升/下降一个单位,储存/释放的水的体积。 4、 隔水层 不能够透过并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层。 5、 承压水 充满于两个隔水层之间含水层中的地下水。 6、 稳定流 地下水的水质、水量各要素不随时间变化的状况。 7、 地下水均衡 均衡区在均衡期内,地下水的水质/水量的收支之差等于储存量的变化。

8、 沉积水 包括沉积作用水(软泥水)与沉积成因水(软泥水的进一步演化),前者指存在于沉积物堆积时期水底软泥中的水,后者又包括同生沉积水与后生沉积水。同生沉积水指与岩层同时沉积形成并一直保留于其中的地下水,后生沉积水指沉积岩形成过程中,由相邻岩层挤压而来的水。 9、 降水入渗系数 降水中真正入渗补给地下水的份额。 10、下降泉 潜水补给形成的泉。 二、填空题(20分) 1、取潜水面为基准,饱水带潜水面处的水位是0 ;若包气带支持毛细水的弯液面恰好位于潜水面处,则弯液面处的水位是-hc ;当支持毛细水弯液面上升到最大毛 细上升高度(hc)处时,弯液面处的水位是0 。 2、毛细现象的产生与表面张力和液体对固相表面的湿润有关。 3、据补给泉的含水层性质,泉分为上升泉、下降泉两类。 4、据排泄方式与水交替程度,潜水可分为蒸发型、径流型、 弱径流型三种动态类型;深部承压水的动态类型为径流型。 5、动态与均衡的关系为:动态是均衡的外部表现,均衡是动态的内在原因。 6、地下水流动系统概念的提出完成了对渗流场、水化学场、水温场三场的统一。 7、在干旱半干旱气候山间堆积盆地地区,潜水的水化学分带最为完整。 8、承压水形成自流井受控于地质构造,而潜水形成自流井受控于地形。 9、裂隙含水系统大多呈带状或脉状分布,其由大裂隙、中裂隙、 小裂隙三种级次的裂隙构成。 10、我国南北方岩溶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气候、岩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