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施工方法

模板施工方法
模板施工方法

金乡县金港星城二期工程QC小组

改进模板施工方法,提高框架柱、梁接头砼质量

编制人:石菲菲

济宁天工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2015年3月5日

改进模板施工方法,提高框架柱梁接头混凝土质量

济宁天工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济宁市金乡县金港星城二期新建工程QC小组

发布人:石菲菲

一、概况:

1、工程概况

金港星城二期工程是济宁点石置业开发的住宅楼工程,工程位于济宁市金乡县新城区春秋路西侧,百兴街北侧。

该工程由济宁天工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总承包施工,济宁市金乡县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进行质量监督。工程开工日期2013年11月30日,计划竣工日期:2015年01月23日。

本工程是金港星城二期(金港华府)6#、7#、10#、11#、14#、15#楼及1#地下车库工程(施工)工程。

工程规模:6#、7#、10#、11#楼地上建筑面积均为3318.6㎡,其中夹层面积6#、7#楼为484.44㎡,10#、11#楼为498.09㎡,地下一层(含夹层),地上6+1层,本工程建筑分类为二类住宅楼,本工程结构形式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物耐火等级地上为二级,地下室为一级,屋面防水等级为一级,设计使用年限为70年,抗震设防烈度6度,其它详见图纸;14#楼工程总建筑面积5650.04㎡,总建筑高度37.6m,15#楼总建筑面积5880.36㎡,其中地上一层为架空层,11层住宅,建筑高度37.6m,本建筑为二类民用建筑,本工程结构形式为现浇钢筋混凝剪力墙结构,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级,建筑物耐火等级为二级,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70年,抗震设防烈度6度,其它详见图纸;1#地下车库工程建筑面积12074.5㎡,建筑层数:地下一层,建筑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设计使用年限50年,抗震设防烈度6度。地址位于金乡县新城区春秋路西侧,百兴街北侧,交通方便。

2、QC小组概况:

小组简介:

QC

二、选题理由及目标:

(1)、实施公司质量方针,以施工技术保证工程质量,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框架柱梁接头砼质量问题直接影响到主体砼质量,关系到工程“优质结构”的质量评定。

(3)、以往我公司的施工的主体框架结构中存在着柱梁接头混凝土不平直,几何尺寸不准,接口漏浆,缺棱掉角,割角不清晰等质量问题,影响了工程质量的评定,为此,选择在本工程上通过运用QC方法,消除以上质量通病,提高工程整体质量,实现该工程“优质结构”的目标。

(4)、目标分析:

公司向社会作出“确保优质工程”的承诺,并在公司内部形成共识,材料、机械、技术、资金及人员上给予全力支持。选择最优质的施工队伍进行施工,并选派素质好技术水平高的操作师傅现场指导和监督。施工现场项目部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我们有完成目标的信心和决心。

目标值:

根据施工质量验评标准,结合本特点,制定柱、梁交接处模板质量标准如下:

三、PDCA循环

第一轮PDCA循环

P1计划阶段

P1-1现状调查:

QC小组为了改进框架柱梁接头支模工艺,克服柱梁接头中存在的通病,对近期施工的金港星城工程在柱梁接头处的模板施工方法上存在问题造成柱梁接头处砼质

主要因素:砼表面平整度差、柱梁节点不方正。

注:A区为主要因素-主要在第一循环中需解决的问题;

B区为次要因素;

C区为一般影响因素。

P1-2原因分析

通过调查分析,QC小组于2014年2月3日开会进行分析讨论,认为模板工程中表面平整度及梁柱节点砼不方正,正是影响混凝土质量的主要因素,须重点解决的问题,具体分析见下因果分析图:

表面平整度及柱梁节点不方正因果分析图

通过以上因果分析,QC小组进行认真讨论,找到了影响混凝土表面平整度及柱梁节点混凝土不方正的末端原因,根据总结、评价后以下几点原因为主要原因:操作人员技术水平较低;

柱梁接头模板施工工艺不合理;

柱梁处混凝土浇灌方法不正确;

支撑加固不恰当;

模板刚度不够。

P1-3制定对策:

针对以上五个主要原因,经过QC小组全体成员的认真讨论和研究,征求公司内部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意见,并一起制定了相应措施:

(二)D1实施阶段

实施一:项目经理部首先根据原指定的施工段,采用“样板段”的方法进行施工。

实施二:有刘宗敏对木工班组进行技术培训,学习制作和安装操作规程进行技术交底,做到事先有样板,事中有检查。

实施三:改进梁接头原有的制作安装工艺,采用柱梁连接施工方法,所谓柱梁连接方法是指柱梁接头部位的柱子模板与下部柱子模板在梁底下100~150处断开,做到一次制作,一次安装,二次拆模的施工方法(先拆主模,后拆柱和梁板模板)。柱子模板和柱子帽模板由木工按翻样图统一制作编号,安装时对号安装,此项工作负责实施,负责指导和检查。

实施四:调整框架混凝土浇灌方法,采取分二步进行浇灌,第一步先浇柱子混凝土,柱子混凝土施工缝设在梁底下30~50mm处,此时混凝土已进入柱帽70~120mm左右,然后第二步再浇柱梁接头和梁板混凝土,此项工作由王玉强负责实施,刘宗敏负责指导和检查。

实施五:模板多层板由原九夹板改为采用竹胶板,增加其刚度,钢管排架支撑和柱子钢管抱箍严格按“模板施工方案”中规定间距进行施工,此项工作由王玉强负责实施。

(三)C1检查阶段

6#楼三层“样板段”的支模和浇砼工作经过半个多月的紧张施工,于2014年3月27日基本完成。QC小组于2014年3月27日下午对拆模后的柱梁接头砼质量进行检测,以检测发现操作工作基本上掌握了柱帽连接法的施工要点,柱梁接头处基本消除了

平整度差及柱梁点砼不方正的现象。

(四)A1巩固处理

QC通过第一轮循环,在框架梁接头砼质量进行检测,以检测发现操作工作基本上掌握了柱帽连接法的施工要点,柱梁接头处基本消除了平整度差及柱梁节点砼不方正的现象。

(五)A1巩固处理

QC小组通过第一轮循环,在框架柱梁接头砼质量方面基本消除平整度和柱梁节点砼不方正的质量通病,从检查结果看,柱梁接头处混凝土上拆模后的外观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截面几何尺寸正确,阴阳角方正,无明显的蜂窝麻面现象,但在检查中发现部分柱梁接缝存在着漏浆现象,为进一步提高柱梁接头砼的质量,将消除以上的漏浆现象转入下一轮PDCA循环。

第二轮PDCA循环

P2计划

P2-1现状调查

QC小组针对第一轮循环中发现柱梁接口处砼存在漏浆问题,开展QC小组活动,

根据调查结果统计表,作如下影响因素排列表:

制表人:石菲菲日期:2014年3月28日

柱梁接头砼质量排列图

注:A区为主要因素——在第二循环中解决的问题;

B区为次要因素;

C区为一般因素。

P2-2原因分析

通过调查分析,找出了目前6#楼三层“样板段”柱梁接头砼质量存在接口漏浆质量问题,通过如下因果分析,找出其主要原因:通过以上因果分析,找出了造成柱梁接口砼漏浆的末端原因,确定以下几点为主要原因:自检不认真;

砼塌落度过大;

梁、板、柱模板接口不合理。

P2-3制定对策

针对以上三个原因,制定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二)D2实施阶段

实施一:由项目部经理刘立峰负责每木工班组选派一名自检员,进一步提高质量意识和健全质量与奖罚挂钩,做到每三天评比一次。

实施二:由项目部质检员刘宗敏负责即使掌握原材的含水率情况,开始搅拌时每半个小时测试一次塌落度,使踏落度植控制在30~50mm之间,待相对稳定后每2h抽查一次,搅拌砼时除质检员有权调整用水量外,其他任何人均不得调整。

实施三:改进柱、梁模板接口施工方法,对于梁与柱模板相接处用铲口相接,即柱模板分别铲去模板厚度的一半,宽度为30~50mm,然后合拼起来,保持接缝平正,安装中应该在接缝处上下采用钢管抱箍夹紧,对于框架柱与梁模板阴角接口处采用40*40mm压条封钉在柱上,钉子应钉进柱模板厚度的三分之二,以便拆卸模板,此项工作由林国栋负责交底,刘宗敏负责检查,王玉强负责实施。

C2检查阶段

通过QC小组第二次循环后,施工现场开始三层楼面的砼浇筑施工,通过拆模检查后,发现原有存在的框架柱梁接头砼存在平整度差、梁柱节点不方正和柱梁节点漏浆的质量通病基本得到了解决,柱梁接头处混凝土拆模后外观质量得到了大大提高,确保了框架结构关键部位的质量。

由于采用了框架柱梁连接的施工方法,组装拆卸方便,可以重复使用柱子模板。这样的方法,能提高支拆模板的工作效率,亦能节约模板,减少用工,提高经济效益。

通过对拆模后混凝土实测,主要问题得到了控制,具体见下表:

制表人:石菲菲日期:2014年4月18日

通过以上实测情况表明,框架混凝土实测合格率达97.3%,质量比以前大大提高,特别是框架接头混凝土不方正,漏浆和表面平整度等项目合格率有明显提高,达到了控制框架混凝土质量目标。

(四)A2总结打算

通过在金港星城二期住宅楼新建工程开展针对框架柱梁接头模板工艺改进的QC 小组活动,框架结构混凝土质量有了明显提高,为此,我们QC小组建议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并将框架柱梁接头的连接法编写成柱梁接头支模工艺作业指导书,在今后全部工程中推广应用。

我们通过QC小组活动解决了框架梁柱接头支模过程中的一些质量通病。但在框架结构施工中还存在异型模板施工工艺有待改进,多层胶合板模板的施工质量控制等一些问题,有待我们进一步开展QC小组活动攻关,我们认为只有进一步提高广大施工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提高参与解决生产技术难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和主人翁精神,才能使工程质量和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今后,我们打算开展QC小组活动,QC小组活动与公司ISO9002:2000质量体系运行有机结合起来,解决实际施工中的技术难题的质量通病,为建筑行业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