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图形的周长复习课》教学设计-评奖教案

图形的周长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周长的意义,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2. 能力目标:

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抽象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

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同一问题可能有不同的解答方法,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周长的意义

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法、引导发现法、比较法。

教学过程:

一、复旧引新

1. 课件学校的大花坛,观察,你有什么样的好办法来保护它?

2. 导入新课

同学们已经知道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和各部分名称。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有关长方

形、正方形的新知识—图形的周长。(板书的课题)那什么是周长呢?

二、新知探究

1. 建立周长概念

(1)要求几个学生到黑板上画封闭图形,并说一说它的周长。

(2)全体学生描一描学习单上各种图形的周长。

(3)(课件演示两种描法)一种是正确的,一种是错误的,在比较中形成周长概念。

2. 感知长方形周长

观察一下周围,哪些物体是长方形,用手摸一摸它的周长。提问:用自己话说一说什么是长方形周长。(课件演示)

3. 讨论、发现周长计算方法

(1)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下:如果把这个长方形的四条边打开、拉直,你看到什么了?(课件演示把长方形四条边打开拉直成一条直线)追问:这条直线的长度也就是什么的长度?

(2)出示长方形的长是4厘米,宽是3厘米。问:这个长方形周长是怎样计算?

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汇报。

①4+3+4+3=14(厘米)

长+宽+长+宽

②4×2+3×2=14(厘米)

长×2+宽×2

③(4+3)×2=14(厘米)

(长+宽)×2

④4+4+3+3=14(厘米)

长+长+宽+宽

(3)同学们很聪明,这一道题居然有这么多解法。可是无论做什么事都有一个最佳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最简便?为什么呢?让学生讨论。

讨论得出:第③种方法简便。

小结:同学们自己讨论出来的结果和数学家们的想法一样,(长+宽)×2就是长方表周长的公式。追问:长方形周长是什么?(板书)

(4)发现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

出示长8m,宽2m的长方形,口答它的周长。再依次变长为6m,4m,2m,宽不变,口答出周长。

当课件演示长变为2m时,要求学生自己看出不同,从而归纳出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板书。

三、深化提高(课件演示)

1. 一个长方形花坛,长是12米,宽是8米,周长是多少?

2. 用长5厘米的小木条做边长围成一个正方形,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3. 选择正确答案。

长方形的长是9m,宽是4m

①9+4×2=17(m)

②9×2+4×2=26

③9+4=13(m)

④(9+4)×2=26(m)

4. 一个长方形黑板,长4米,宽比长短2米,黑板周长是多少?

四、活动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图形的的周长》教学反思

《图形的周长》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图形的周长,所以我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1、巩固、理解周长的含义;2、熟知并会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3、培养仔细、规范,认真思考等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巩固周长概念,会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整节课我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我觉得这节课突出以下几点: 1、根据第低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知识特征,在教学中注意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全心投入学到习中。 2、改变传统的教师一味的教,学生听的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发现的主体、实践的主体,教师只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新课标指出:合作交流与积极探索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的能力和探索的意识是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美国一所大学的墙上写着:我听到的,我就忘了,我看到的,我就记得了,我做过的,我就理解了。在教学时,我给学生提供充分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分工每个学生都参与学习,并小组讨论计算方法总结,全班交流、汇报后,才得出正确的结论。 3、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要重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把现代技术作为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在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铺助教学,发挥其新颖直观的优势,为了突破理解概念周长这一重

点,运用电脑演示一周的总长度就是一个图形的周长。在怎样了解长方形的周长最优化方法时,我也借助电脑直观演示过程,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 4、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融洽,教学中,我为学生创设了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我始终以商量的语气与学生交谈,把自己当作一位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与学生处于朋友关系、平等状态。由于有这样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所以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主动学,乐意学。 综观整节课,教师和学生都是在一种宽松、平等的氛围中一起学习,学生乐于学,每个学生都在学习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理念。没有最好的,只有更好的,教学过程就是一个有缺憾的过程,在教学中由于时间的关系没能让每个学生都充分展现自我的机会。

五 美化校园:《图形的周长》(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五美化校园:《图形的周长》(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册数学青 岛版(五四学制)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数学中图形的周长的概念; 2.能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图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3.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掌握图形的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 在实际活动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教案和相关教学材料; 2.学生:准备笔记本电脑、活动笔、作业本、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 1.引入 首先观察校园内常见的图形,如:矩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并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等方式,了解各种图形的特点和区别,同时引导学生注意到图形的周长概念。 2.导入 通过绘制图形和测量,让学生了解图形的周长的概念并掌握计算方法。比如,将一张纸折成若干小矩形,利用尺子测量每个小矩形的长和宽,并求出周长。然后让学生自己尝试将纸折成不同的图形,再测量和计算周长。 3.探究 让学生在校园里参观环绕着花坛、场地、篮球架等的图形,然后通过实践活动计算出图形的周长,并体验运用图形的周长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4.练习 在课堂上进行小组练习,让学生分角色合作完成相关的计算题目。教师根据学生表现进行指导和辅助,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

5.总结 通过讨论和总结,让学生深入理解图形的周长概念和计算方法,并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六、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对图形的周长进行了深入了解和实践,提高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增强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也发现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的表现较为困难,需要更多的耐心和辅助。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实践和互动方式增强学生的理解和兴趣,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图形的周长》教材解读

《认识图形的周长》教材解读 本课认识图形的周长,要求理解图形周长的意义,知道周长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 做与说 一是描出规则图形与不规则图形的边线,让学生在描的过程中,通过外显的动作,初步理解图形周长的含义。即以边线上的一点为起点,绕边线一圈,重新回到这个点所经过的路线就是图形的周长。 二是画一些封闭的图形,画线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通过画或描的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感悟周长的含义。进一步,概括出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三是测量简单物体的周长。 (1)通过摸课桌桌面的周长,引导学生把对周长的理解用显化的形式表示出来,这是对周长概念的初步运用。 (2)量树干的周长是灵活地运用了周长的概念来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以上几个层次的活动,学生逐步建立起周长的概念。教学时,要重视让学生经历活动过程,积累操作的经验。 练与用 第1题,相互合作,分别量一量头围、胸围、腰围等,并填人表格。可以引导学生先独立尝试,再交流测量的方法。 第2题,要引导学生充分观察两个图形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分别说出哪个图形周长长,理由是什么。也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比较四个图形,分别找出周长相等的图形。A(l)<A(2),B(1)>B(2),A(l)=B(2),A(2)=B(l)。 第3题,计算三角形的周长。可以先引导学生理解三角形的周长就是三角形三条边长相加的总和,进一步让学生尝试测量并计算。由于三角形有三边相等或两边相等的特征,所以学生可以测量一条边或两条边,再通过计算得出周长。从直接测量到根据图形的特点计算周长,是一个重要的跨越,可以为后继学习计算长方形的周长积累重要的经验。

第4题,在两维空间内判断距离。学生必须通过细致的观察与思考才能作出判断。路线②是从A到B 最远的一条路线,但它的两端与路线①重叠,视觉上最突出的是中间部分。而路线①的两端虽然和路线②重叠,但感觉上是从A延续到B的,而且是阶梯式的曲折线。学生在比较①和②这两条路线时,错误地把“曲折线”与“路线长”联系起来,容易把路线①看作是最远的一条路线。路线③是最近的一条路线,比较容易判断。

2019-2020学年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图形的周长复习课》教学设计-评奖教案

图形的周长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周长的意义,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2. 能力目标: 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抽象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 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同一问题可能有不同的解答方法,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周长的意义 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法、引导发现法、比较法。 教学过程: 一、复旧引新 1. 课件学校的大花坛,观察,你有什么样的好办法来保护它? 2. 导入新课 同学们已经知道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和各部分名称。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有关长方

形、正方形的新知识—图形的周长。(板书的课题)那什么是周长呢? 二、新知探究 1. 建立周长概念 (1)要求几个学生到黑板上画封闭图形,并说一说它的周长。 (2)全体学生描一描学习单上各种图形的周长。 (3)(课件演示两种描法)一种是正确的,一种是错误的,在比较中形成周长概念。 2. 感知长方形周长 观察一下周围,哪些物体是长方形,用手摸一摸它的周长。提问:用自己话说一说什么是长方形周长。(课件演示) 3. 讨论、发现周长计算方法 (1)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下:如果把这个长方形的四条边打开、拉直,你看到什么了?(课件演示把长方形四条边打开拉直成一条直线)追问:这条直线的长度也就是什么的长度? (2)出示长方形的长是4厘米,宽是3厘米。问:这个长方形周长是怎样计算? 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汇报。 ①4+3+4+3=14(厘米) 长+宽+长+宽 ②4×2+3×2=14(厘米) 长×2+宽×2 ③(4+3)×2=14(厘米) (长+宽)×2 ④4+4+3+3=14(厘米)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美化校园图形的周长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_青岛版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青岛版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三年级上册86~87页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小学数学青岛版三年级的教材。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前一课经历了许多测量实践活动了解周长的一般意义(并未给周长下定义);了解了规则图形和不规则图形的周长的求法的基础上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让学生灵活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多种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和抽象概括能力,会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是本节课的目的。 [教学目标]: 1.了解周长的含义。 2.探索并应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 3.培养观察、推理、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生活中的数感。 5.养成积极探究、大胆尝试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互助的精神。 [重、难点]: 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难点:在探究活动中感悟并灵活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特殊性。 【教学方法】: 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在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中力求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理念:1、从学生爱听的故事出发,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景;

2、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运用动手操作、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协作能力; 4、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增加教学的新颖性,引导学生以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复习探究、师生互动动手操作、引导学生总结、点拨学生迷惑等教学方法。 【学生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那么,如何体现新课程所提倡的学习方式呢?设计教学时我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和开展小组合作交流的活动,总结规律,完善自己的想法,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体验数学的乐趣。【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传统的教,将让位于学生的学,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一切只有从学生出发,才能有效的促进教学,才能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自主、探索的空间。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我运用电教手段,在学生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小组合作、教师引导的学习方式中进行教学。 【教学流程设计】: 一、故事激趣复习探究 同学们,你们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第一次比赛最后谁获胜了?为什么乌龟会赢?今天龟兔又进行了一次比赛,只不过这次它们比的不是速度,而是路程,比

青岛版五四制数学三上 5 图形的周长 教案

图形的周长 学习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图形的周长》。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感知图形周长的意义,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让学生在观察和操作活动中初步理解周长的含义。 2、通过看一看、指一指、描一描、算一算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初步建立周长的概念,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探究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理解周长的意义 课前准备:直尺、彩笔、长方形图片等可以描述周长的实物。 教学设计: 一、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周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发生在森林王国的故事。话说在森林里老虎和狮子都有自己的领地,谁也不服谁。有一天,它们为了争夺一块绿地决定进行一次比赛。比赛项目是跑步。 看谁跑的快?这是它们各自的跑道。你觉得谁会赢?到底结果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现在双方各就各位,站在了各自的起点。我们一起当裁判,给他们发号施令,好吗?来,预备,开始! 啊?同时到达了。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老师,不公平。它们跑道不一样。没法比 生:老师,我觉得椭圆的跑道长,狮子赢, 生:我觉得圆形跑道长,老虎赢。

师:看来,大家都发现了问题,它们跑道不同。但是它们都跑了跑道的一圈,在数学上,我们把这一圈叫做“一周”。(板书) 二、体验感知 师:那跑道一周的长度就是跑道的周长。你能找到老虎和狮子跑道的周长吗?请大家拿出学习单,描画出两个跑道的周长。 师:哪个同学想上前面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他描画的周长。 生:我是从长方形的这开始画,一直画到原点。 师:从这个起点开始再回到了这个起点?说的真清楚。 师按着从起点开始回到起点,但是没有沿着边画问:这样画是它的一周吗?(不是)那该怎么办呢? 生:还得沿着边。 师问:从这开始画,画到哪啊,(起点)长方形从这(师指)开始画行吗?都行,想说点什么? 生:只要从起点回到起点都可以。 师:看来,只要从起点出发沿着边线转一圈,再回到(起点),这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长方形一周的长度就是长方形的周长,那圆的周长呢? 找同学上来介绍一下 2其他图形的周长 长方形和圆形有周长,那其他图形有周长吗?有 请大家完成学具单第二题。下列图形有周长吗?有的话就描画出来,没有的请说明理由。(没有从起点回到起点,只有封闭图形才有一周)课件展示 3生活中的周长 其实生活中很多物品都有周长,请同桌小声找一找并指给同桌听一听。

青岛版(六年制)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 图形的周长 认识周长说课稿

《认识周长》说课稿 (1)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认识周长”是“空间与图形”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认识周长是本单元最基础的知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是在学生掌握了周长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但我们本课讲的周长不仅仅局限于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而是包含了所有的平面图形的周长,既有规则图形的周长,也有不规则图形的周长。这样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全面地建立起周长概念。 (2)学情分析 周长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学生的认知基础:一是在二年级学会了测量长度,二是在二年级下学期已对长、正方形进行了认识,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通过数一数、比一比、折一折、量一量等实践操作活动,发现了长方形、正方形都有四条边,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这些有利于学生认识周长的知识基础和实践操作能力都是我们教学中应当利用和开发的。呈现给学生的所有图形,学生直观看到的是一个平面图形。而要让学生说到周长就会去想到“围图形一周的长度”则是一个较难的认知过程,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则是对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挑战。 (3)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通过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的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结合教材特点及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知道周长的含义,建立周长的概念。 2、能力目标:结合具体实物,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能初步测量计算三角形、四边形等图形的周长。 3、情感目标:通过演示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从而使学生达到自主学习、参与学习、合作学习的目的。 4、创新目标:在学生充分参与学习过程的基础上,培养和发展学生多向思维,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测量与计算图形的周长。 (4)重点、难点

三年级上册数学 第五单元 《图形的周长》 说课稿 青岛版(五四学制)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图形的周长》说课稿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通过认识周长和测量图形周长的方式,更好地理解图形之间的大小和形状的差异。 2.学生能够利用测量周长的方法,计算各种图形的周长。 3.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例如利用周长计算花园的围墙长度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识周长的基本概念。 2.学生能够测量简单的图形周长。 3.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周长计算。 教学难点 1.将周长的概念与实际图形联系起来。 2.对各种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进行理解。 3.学生能够较好地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周长计算。 三、教学过程 1.引入 1.利用图片或实际物品示范,让学生认识周长的基本概念,并提问“你们在日常生活中见过哪些物品有周长呢?”。 2.让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准备好用于测量周长的尺子或软尺。 2.讲解周长的概念 1.设计 PPT 或者教学卡片,让学生认识图形的周长是指围绕图形一周的长度。 2.配合图示进行说明,并让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如何测量图形的周长? –有哪些图形的周长可以用一条线段围绕其边界测量?

3.测量图形周长 1.发放纸、笔、尺子等工具,让学生自选一种图形进行周长测量,并记录下测得的数值。 2.通过提问和课堂展示,让学生讨论如何测量以及结果的正确性。 4.计算图形周长 1.粘贴几张简单的图形卡片,指导学生进行周长计算并记录下计算公式。 2.引导学生进行课堂练习,确保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周长计算方法。 5.实际应用 1.制作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图形题目,让学生反复练习并计算周长。 2.讲解实际应用,例如如何利用周长计算花园的围墙长度等。 6.课堂小结 1.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2.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的形式,对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进行再次确认和巩固。 四、教学评估 1.通过课堂练习来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通过课后布置的课外作业来巩固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课堂,我发现一些学生对周长的认识仅停留在概念上,缺乏实践操作,因此需要利用课下时间巩固,确保学生掌握所学知识。这一节课也需要更好的教案规划和教学方法设计,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周长相关知识。

青岛版五四制数学三上 5.1认识周长 教案

《认识周长》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周长的意义,能指出并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掌握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图形的周长。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对图形的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在应用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初步有条理的思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同一问题可能有不同的解答方法,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图形周长的计算,理解周长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展示圆环,激趣导入。 1、引出一周 展示孩子们喜欢并且非常熟悉的玩具-圆环,这两个手环的材料是相同的,那大家看看哪个手环用的材料多?大的,因为大的一圈大。这一圈在数学上就叫做一周。 2、强化一周 指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不封闭图形的一周 不封闭的图形我们无法指出它的一周,只有封闭的图形才可以指出。出示月亮、星星、大山简笔画,孩子们指出它们的一首 3、引出长度 师:那刚才我们认识了封闭图形的一周,那这两个圆环谁的一周长 孩子们想出用拆一拆的办法来证实,并发现大的圆环一周长,小的圆环一周短。一周是有长度的。而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叫周长。

二、动手操作,测量周长。 如何知道这些图形的周长呢? 量一量,算一算。有几条边就加几条的长度。 那如何知道这个图形的周长呢? 三、小组合作,探究方法。 1、小组合作,探讨:怎样将半圆的弧线化曲为直。 2、小组交流: (1)用毛线围一围 生:用线把半圆的弧线围起来,然后拉直量一量,测得半圆弧线的长度是14厘米,用尺子测量半圆的直边长度为9厘米,所以半圆的周长是:149=23厘米。 (2)半圆滚动 生:不需要别的工具,只需要拿着尺子,将半圆放在尺子上滚动,最终半圆落在哪里,半圆的周长就是几厘米。 比较刚才的办法,这个办法好在哪里? 生:操作起来只需要一把尺子就够了,非常的简单。 刚刚这两个同学用毛线围一围拉直也好,滚动也好,都是把这段弧线化曲为直算出它的周长的。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数学上非常重要,我们会经常遇到。希望同学们以后用的时候能够想到是我告诉你们的。 四、练习应用,拓展求新。 领地问题:动物园规划了两块领地,一块是狮子的领地,一块是老虎的领地,而且两块领地是相邻的。(1)你能指出它们领地的一周吗? (2)狮子领地和老虎领地大小一样吗? 大小明显不同,狮子的领地大,而老虎的领地小。 (3)狮子领地和老虎领地周长一样吗?

青岛版五四制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练习(含答案)

第五单元《图形的认识》 信息窗1——认识周长 一、知识点解读 1. 理解图形的周长的意义(理解识记)。 知识点: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一周的边线的长就是周长。 教学要求:该知识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同时也是将为后面学习圆的周长和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奠定基础。教学时,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通过指一指、描一描、量一量等活动,切实组织好学生动手操作和实际观察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亲身体验中理解周长的意义。 2. 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掌握运用)。 知识点:探索周长的测量方法,能利用对图形周长的认识来测量和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 教学要求:教学该知识点时,要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通过围一围、算一算等活动的开展,初步学会通过运用测量或计算的方法求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 二、知识拓展 测量不规则图形的周长 方法一:(1)步测;(2)绕绳法测量;(3)用卷尺测量 方法二:拓展学生思维广度,提倡测量简单图形周长方法的多样化,如:化曲为直法、滚轮法、辅助法等。 三、知识点训练 基础训练 1.用彩笔描出下面图形的周长。 2.哪条绳子的长度是奖状的周长。

3. 下面图形有什么区别? 能力提升 1.求下面图形的周长。 3厘米 1厘米 2厘米 2厘米 2.先量出各边的长,再求出下列图形的周长。 3. 一个三角形,它们三条边分别长3厘米,4厘米,5厘米,它们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拓展应用 1. 比较下图中A部分和B部分的周长大小,并说说理由。 A B

2. 三只蚂蚁沿一片树叶的边缘爬行,甲蚂蚁从A点出发,经过B、C点爬回到A点,共爬行了52厘米;乙蚂蚁从A点出发,爬到B点,又沿原路返回到A点,共爬行了50厘米;丙蚂蚁从C点出发,经过B点爬到A点,共爬行了48厘米。这片树叶的周长是多少? .A C. .B 训练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基础训练 1.解析:这道题考查学生对周长的理解和巩固,让学生明白图形的一周的边线就是封闭图形的周长。学生沿图形的边线圈描即可。 2.解析:周长必须是封闭图形一周的长。第二条绳子的长度是奖状的周长。 3.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封闭图形和不全封闭图形的认识,学生说对即可。 能力提升 1. 12厘米; 14厘米 2. 学生先用直尺或三角板测量出图形每边的长度,再把每边的长度相加,就是图形的周长。 3. 3 + 4 + 5 = 12(厘米) 拓展应用 1. A和B图形的周长相等。 解析:长方形被分成A、B两部分,两部分的周长都包括长方形的一个长和一个宽及公共的折线部分。长和宽分别相等,公共的折线部分也相等,所以A、B两部分的周长相等。 2. 树叶的周长是52厘米。 解析:比较三只蚂蚁的路线可知,丙蚂蚁从C点出发没有回到C点,没有绕树叶一周,

一等奖教案2018-2019学年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图形的周长》教学设计

图形的周长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周长的意义,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 2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探索各种图形的周长的长短,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自主参与新知识学习,获得成功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重点难点: 理解周长的意义,能具体测量各种图形的周长。 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观察大屏幕。(投影仪出示各种形状的花坛图片)

师:我们都非常喜欢公园中的花草树木,我们学校也打算建一个大花坛,看!这个花坛你喜欢吗?看到那么多漂亮的花,怎么样才能保护它们呢? 二、提出问题,感知周长。 谈话:我们采用给每个花坛岸上护栏的方案,根据这个方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谈话:在生活中,我们怎样才能知道每个护栏有多长?请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看哪个小组方法多。 学生自由交流。 预设:1.采用步量。 2.用卷尺或米尺量。 谈话:量什么呢?量花坛的哪一部分? 预设:量一周的长度

小结:在数学上,我们把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周长。板书课题:周长的认识。 谈话:你认为周长是怎么样的?找一找身边物体的表面指一指它的周长。 学生找身边所看到的物体表面的周长并交流,大量干感知各种物体的周长。(书,本子,铅笔盒,黑板,桌子等。) 三、实际操作,探究求周长的策略。 谈话: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周长,你能估计一下花坛的周长吗?(生交流估测。) 谈话:那我们要用什么办法才能具体知道每个不同形状的花坛它们的周长呢?请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最后咱们比一比哪个小组交流的方法多。 学生先进行独立的思考,然后分小组在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进行巡回指导。

青岛版小学数学《周长的练习课》优秀教案

课题:周长的练习 完美设计 教学目标 1.借助描一描、估一估、量一量、算一算,经历由“物体表面”到“图形”的抽象过程,来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意义。 2.借助具体的情境学会估算、测量和计算实物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周长。 3.能灵活运用周长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体验同一问题可能有不同的解答方法,并能进行适当地优化,培养学生初步的优化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意义。 教学难点:估计图形的周长和利用周长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长方形名片、五角星纸片、1元硬币、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问题回顾,再现新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图形的周长,谁能说说什么是周长? 同学口答。教师引导并总结出: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师板书后让学生读一读,并说出对这句话的理解) 二、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同学们,你们看过‘墙来了’这个节目吗?我们这节练习课的口号是:‘问题像堵墙,看你强不强。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首先请看单人墙”。) 1.基本练习,巩固新知。——“单人墙”来了。 (1)①号“单人墙”来了!(课件出示) A. 先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找三名学生板演。 B.板演的学生分别讲解解题过程,引导其他学生进行质疑,师生集体订正。 C.让学生说一说并指一指,这三个图形的周长分别在哪儿。 预设:计算中会出现不同的计算方法,如: A.7×2+6+11=31(厘米) B.9×2+6+6=30(厘米) 6×2+9+9+30(厘米) 9×2+6×2=30(厘米) (9+6)×2=30(厘米)(最后一种计算方法出现的可能性很小) C.4+4+4+4+4=24(厘米) 4×6=24(厘米) 友情提示:教师不要急于优化算法,让有不同做法的学生说明自己的理由,让其他学生在比较中有优化算法的意识,为后续学习图形的周长埋下伏笔。 (2)②号“单人墙”来了!(课件出示)

三年级数学上册 五 美化校园——图形的周长_说课稿 青岛版(五四制)

三年级数学上册五美化校园——图形的周长_说课稿青岛版 (五四制)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三年级数学上册》的第五课,教材侧重于图形的周长和简单的美化校园的实践应用。本课的知识点为图形的周长概念、周长的计算方法和美化校园的实践操作。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图形的周长概念,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并且能够把图形的周长知识用于实际的生活中去美化校园。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掌握图形的周长概念,并且会计算图形的周长。 2.能够结合实际情境,运用图形周长知识实践操作,美化校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习惯和环保意识。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能够发现学习环境中需要美化的地方并想方设法实现美化。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图形周长概念的讲解。 2.实际应用,美化校园。 教学难点 1.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的教学。 2.实际操作需要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环节 通过放映校园美化图片,以此引出美化校园的话题。鼓励学生分享自己观察到的校园环境问题和提出美化建议。

2. 讲解环节 (1)图形周长概念的讲解 通过观察各种图形,学生了解周长的含义,由浅入深探讨周长的计算方法。逐渐引导学生理解概念,并能够简单计算出图形的周长。 (2)美化校园的讲解 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了解美化校园的意义和方法。并以校园内某一景观为例,讲解如何利用图形周长的知识进行实际操作,丰富学生的实践能力。 3. 练习环节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并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优化校园环境。随后进行同步练习,巩固知识点。 4. 课堂小结 通过简单问答、口头检测等方式,进行知识的小结。针对个别学生掌握情况,可以适当加强提问。 五、教学评估 1.能否正确理解图形周长的概念。 2.能否正确计算图形周长。 3.能否运用图形周长知识优化校园环境。 4.能否准确表达自己的看法及意见。 六、教学反思 本次课堂,通过寓教于乐,培养学生对环境美化的兴趣和意识。但在实际操作环节中,学生普遍存在实践能力较差的问题,下一次课堂需要着重此方面的训练。对于该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情况还需在后续进行补充性教学,让学生充分掌握知识点。

第五单元信息窗 《认识周长》(一等奖创新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制

第五单元信息窗《认识周长》(一等奖创新教案)三年 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制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低阶目标: 1.让学生在指一指、描一描等活动中理解周长的含义。 2.通过量一量、算一算等活动,指出并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达成评价: 借助具体实例,能准确描出一周,并将物体、图形周长的含义说给同伴听。能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正确测量并计算图形的周长。 高阶目标: 3.运用周长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在对比辨析的过程中加深对周长的理解。 达成评价: 能举出1-2个生活中应用周长的实例。通过在练习中对比、辨析,初步感知周长是线的长度,与面的大小无关。 二、教学重难点 认识理解周长的含义,能选用合适的工具和方法测量图形的周长。 三、教学准备课件、学习单、软尺、毛线、圆片。 四、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同学们,喜欢运动吗?小明同学就制定了一份运动计划:每天绕操场跑一圈,咱们一起去看看他的运动情况。 (二)新知建构任务一:观察操作,认识周长活动 1:认识一周(1)对比路线,辨析一周 (2)尝试总结,何为一周从起点出发,沿边线又回到起点,在数学上就叫一周。 (3)变换实例,描述一周屏幕上指一指,何为足球场的一周。评价标准:能借助操场、足球场图片,抓住“沿边线”、“回到起点”等关键词,边描边说出一周。 活动2:认识物体的周长对比操场和足球场的一周哪个长,了解

一周有“长度”,操场一周的长度就是操场的周长。 说一说足球场、黑版面、桌面、课本封面的周长。评价标准:能够准确地将“物体、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说给同桌听。 活动3:认识图形的周长描一描: 描出图形的一周。 说一说: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对比分析:什么样的图形有周长? 小结: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评价标准:能判断给定图形是否有周长,并说明原因。 任务二:合作探究,测量周长活动:测量图形的周长1.两人一组选择一个图形,再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2.将测量数据和图形的周长记录在纸片上。(测量的数据取整厘米)评价标准:能够选择合适的工具测量并计算出周长。 (三)巩固练习 1.给一个边长是7米的花坛,围上栅栏,需要多少米? 4×7=28(米) 答:需要28米。 2.一片长方形草地被中间的一条小路分成A、B两部分,小明和小华分绕A、B跑一周及逆行比赛,公平吗? A草坪的周长=长+宽+曲线长 B草坪的周长=长+宽+曲线长 回答:公平 3.找寻生活中的周长,能用软尺测量腰围,看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影子! 五、成果集成 六、作业设计 每年测量自己的腰围和头围并记录下数据,你会发现自己像一棵大树一样长高、长壮。 七、板书设计 认识周长物体表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回顾整理--总复习|青岛版(五四制)

《回顾整理一一时间、分数、统计》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青岛版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129页,回顾整理——总复习时间、分数、统计主题图。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的知识,加深知识间的联系,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对时间、分数、统计做整理复习。 3.在经历整理复习的过程中,体验整理知识的方法,初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好习惯。 4.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形成用数学眼光观察周闱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对时间、分数、统计的整理复习。 教学难点:对时间、分数、统计的应用。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回顾整理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与而积,这行课我们继续回顾整理,复习时间、分数、统计。 【设计意图:以谈话引入,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 二、回顾整理 (一)复习时间 1、复习对“时、分、秒”的认识、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同学们我们都学过哪些时间单位?(时、分、秒) 当做一件事用的时间很长,我们一般用谁做时间单位?较长呢?非常短呢? 同学们,你能准确运用这些时间单位吗?(学生练习,填写时间单位) 大家看,这是小马虎写的一段日记,这段话中有许多表示时间的数量,他的时间单位用的对吗?找同学读一下,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看谁眼睛亮! 你能从中找出错误并给他改正过来吗?(学生纠错) 同学们对时间单位的认识非常好,那么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你知道吗? 生:1时=60分 生:1分=60秒

那么你知道3时是多少分吗? (出示练习题①单位换算②小学生跑步时间比较) 2.复习读、写时刻及时间的简单计算 同学们对时、分、秒之间的关系掌握的非常好,相信同学们在接下来的时间会表现得更出色。大家看,这是我们每天早晨上课的时刻,你能准确的读、写出来吗? 你是怎样得出这个时刻的? 生活中钟而上的时刻我们经常这样说一一差5分8时,你知道为什么这样说吗? 小明同学步行得25分钟到校,那么他最晚什么时候从家里出发才能不迟到? 生说方法(数出来的、列算式计算得出) 为什么这样算?(求出发时刻应该用上课时刻减经过时间。) 大家看这是我们每天下午放学的时刻,是几时几分? 小明同学步行25分钟才能回到家,如果放学后他直接回家,最早什么时刻能到家? 为什么这样算?(求回到家的时刻应该用放学时刻加经过时间 通过平日里和大家聊天,老师发现许多同学放学回家都喜欢看动画片,大家看《喜羊羊与灰太狼》每天什么时刻播出? 你知道这部动画片播放多长时间吗?(生说计算方法) 为什么这样算?(求播放时间应该用结束时间减去开始时间。) 师小结:动画片虽然好看,大家也要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前提下,有节制地看。让我们做时间的主人,珍惜每一分,每一秒。 【设计意图:由时间单位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入手,引导学生对''时间”的相关知识进行回顾, 从“时、分、秒”的填写一一“时、分、秒”的换算一一时刻的读、写一一开始、结束、经过时间的简单计算,从知识回到生活,体会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突出“思考”的价值。借此,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引发他们自主观察、思考,充分展现时间在生活中的应用广泛性,学习时间的必要性C (二)分数 1.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 1秒虽短,积少成多60秒就成1分。如果把1分平均分成60份,1秒是它的几分之几? 这是一个什么数?(分数)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我们第十单元学习的知识,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本112页一121页的红点、绿点,边看边想我们都学习了分数的咖些知识?然后将你手里的这个表格填写完整。 60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周长》优秀教案

认识周长 教学内容: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83--85页信息窗1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通过摸一摸、指一指、描一描、围一围等活动来理解周长的意义。 2. 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算一算等活动,初步学会测量图形周长的方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图形的周长。 3.在不规则图形周长的计算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在应用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初步有条理的思考。 4.初步培养应用意识、估测意识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同一问题可能有不同的解答方法,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周长的意义,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所有边之和) 教学难点:理解周长的意义。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花坛表格、当堂达标试卷。 学生准备:彩笔、线绳、、直尺、硬币、会员卡等。 教学过程: 一、生活引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着你们去参观大学校 园,你们想去吗?(出示大学校园图片)大学校 园美吗?我们学校为了美化校园打算建一个小 花园,绿化的设计图已经做好,我们一起去欣赏 一下好吗?请看大屏幕。(展示情景图) 在图中,你都看到了什么? 看到这么多漂亮的花坛,你有什么感想? 要保护这些美丽的花坛,你想给学校提什么好的建议?

生:给花坛安上护栏。 工人叔叔打算给每个花坛安护栏,需要知道什么呢? 引导学生提出:“每个花坛各需要多长的护栏呢?”(适时板书这个问题) 二、观察操作 1.感知“一周”。 (1)“指一周” 带着这个问题,我请同学到前面指一指花坛护栏的长。在这个同学指的过程中,思考问题:要知道护栏的长,就是知道什么?学生交流。引导得出:只要知道每个花坛一周(或一圈)的长就可以了。 (2)“描一周”。 刚才有同学指了花坛的一周,现在你能描一描吗? 出示活动要求: 1.请你们拿出这些花坛形状的纸片,在纸上用彩笔描出每个花坛的形状。 2.小组内说一说花坛的一周是从哪开始到哪结束。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了解。 (2)展示“一周”。 ①谁愿意把你描的展示一下给大家看看? 在展台上展出不同的图片,引导学生用“一周”描述他描出的是这个图形的“一周”,并说说是怎么描的,要说出从哪儿开始,到哪儿结束。 ②课件展示:以圆形花坛为例,课件演示从圆上一点开始描,沿图形一周,又回到原点。指出:这就是圆形花坛的一周。 (2)感知“周长”。 圆形花坛一周的长度就是圆形花坛的周长,长方形花坛一周的长度就是什么?(长方形的周长) ①描周长:请同学们用手描一描每个花坛的周长。 ②指周长:用小棒指出教师课件出示的平面图形周长。 重点要让学生说出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 ③找周长:找一找生活中物体的周长和大家一起分享。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总复习教学设计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总复习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图形与几何》之《长方形、正方形的的周长和面积》复习。 教学目标:1.通过整理与复习,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等基础知识,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2.通过整理与复习,进一步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提高数学思考的能力。 3.通过整理与复习,经历回顾学习情况和整理知识、方法的过程,激发自主学习的意义,初步培养总结与反思的态度和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整理与复习,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等基础知识,初步感知点、线、面、体的关系,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课前学习研究单、课件 教学设计: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PPT课件) 1、用课件出示长方形与正方形。 师:看到这两种图形你想到了哪些知识?本学期我们学习了长方形与正方形,会计算这两种图形的周长与面积,这节课我们进行系统整理。课前,老师下发了研究学习单,下面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一会我们进行全班展示。

二、课上交流分组展示 小组一:重点展示面积是36平方厘米的长方形(正方形)有几个,长、宽、周长分别是多少。【其余同学与自己的研究对比并总结评价】小组二:重点展示通过拼画不同的长方形、正方形自己的发现。 发现之一:面积都是36的长方形有4个,正方形1个; 发现之二:长、宽、周长都是用长度单位;面积是用面积单位; 发现之三:面积相等,正方形周长最短。…… 三、总结提升、应用拓展 想想、议议: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发现不同的图形面积相等的时候,正方形周长最短,设想一下如果这些图形的周长相等,面积又会又怎样的变化呢? 1、小组内进行课上研究,周长都是36厘米的图形你能画几个? 2、学生进行研究,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 (1)周长都是36厘米的图形有9个,8个长方形,1个正方形;(2)周长是36厘米,就是找长加宽是18厘米的,也就是找18的组成; (3)周长相等,正方形面积最大。 四、课外延伸,反思评价 同学们,今天我们研究的就是这一学期教材中呈现的图形与几何中的知识,在数学王国中,图形与几何是神秘而富有挑战的,临近下课了,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做个小游戏结束我们的数学之旅吧。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美化校园 ——图形的周长 教材分析: 小学里面积和体积的公式很多,而周长的公式,《课标》只要求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而本单元式学习它们的唯一机会,同时周长的学习也是今后学习面积与体积的基础,所以地位非常重要。 教学内容 本单元设有两个信息窗。第一个信息窗是“给花坛安护栏”,通过两个小朋友提出“给每个花坛安护栏”的建议,将学生的注意力由欣赏花坛引入对周长的探索学习,并利用指一指、描一描、画一画等操作活动理解周长的意义,并能用不同的方法测量出简单图形的周长。第二个信息窗是“购买花坛护栏”情境图左边呈现的是同学们在测量长方形花坛长与宽的活动情景,右边提供了正方形花坛的边长数据,信息牌上面显示护栏的单价,引出“给不同形状的花坛安装护栏需要多少钱?”的问题,引入对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的学习。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周长的意义,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能力目标: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在应用周长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3.情感目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同一问题可能有不同的解答方法,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周长的意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直尺、细绳等 教学方法: 观察、操作,合作探究

学情分析: 学生已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在此基础上,学习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教学时,充分运用直观教学手段,特别是动手操作,让学生的手、脑、眼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积累感性认识,发展空间观念,着力帮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共性和各自的特点,形成表象,建立周长的概念,理解计算周长的方法,明白算理。 小学生的思维活动,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的阶段,而基本概念的形成对于初上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那么,教学时就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抽象、概括所学概念的本质特征,注意帮助学生比较所学的概念并弄清它们的区别,使学生深刻地理解这些概念,并消除彼此间的混淆。 课时安排:5课时 基本功训练重点:周长的意义 单元检测 1、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1)铅笔长约20()。 (2)小明身高130()。 (3)黑板面的周长约8()。 (4)学校操场一周约400()。 2、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7 6 3 6 16 8 3、给长12米、宽6米的教室钉地脚线,买40米的地脚线够吗?如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