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剃头大师》教案及课后作业设计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剃头大师》教案及课后作业设计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剃头大师》教案及课后作业设计

备课素材

【写作背景】

《剃头大师》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是现代著名作家秦文君先生的一篇佳作。这篇短文描绘了“我”冒充剃头大师给小沙剃头的过程。全文按照主要意思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写小沙胆小,害怕剃头;第二部分写老师傅给小沙剃头的过程;第三部分写“我”给小沙剃头的经过。全文充满童趣,描写童年的糗事,读后令人捧腹大笑。

【作者介绍】

秦文君,1954年生于上海,儿童文学作家,现任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会员,《中国儿童文学》主编。

出版作品600多万字,作品先后50余次获得国内外大奖、10余次被改编成影视剧,10多篇作品被收入中小学语文课本,还有10多部作品出版了日文版、英文版、德文版、韩文版、荷兰文版等发行到海外。 2017年11月16日,获得2017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著有长篇小说《男生贾里全传》、《女生贾梅全传》、《一个女孩的心灵史》、《天棠街3号》、《宝贝当家》、《调皮的日子》、《小丫林晓梅》、《小香咕新传》、《俞林·留汉》、《十六岁少女》等五百余万字。1996年获意大利蒙德罗国际文学奖特别奖,2002年获国际青少年读物联盟(IBBY)的"国际安徒生奖提名奖"。《宝贝当家》、《男生贾里全传》先后获第六届、第七届精神文明"五个一工程"奖,《男生贾秦文君在常州花园小学里全传》获"共和国五十年优秀长篇小说"称号。《秦文君文集》、《天棠街3号》等获全国优秀少儿读物一等奖。《少女罗薇》、《男生贾里》、《小鬼鲁智胜》获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儿童文学奖。其他作品分别获宋庆龄儿童文学优秀小说奖、冰心儿童图书奖、中国图书奖、国家图书奖提名奖、中华儿童文学奖、儿童文学园丁奖、上海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上海青年文学奖、"巨人"中长篇儿童文学奖、台湾杨唤儿童文学奖、台湾九歌文学奖等近50种奖项。

作品《表哥驾到》被选为上海七年级第一学期课文。《"病人"》被选为上海四年级第一学

期课文。《伟人细胞》被选为苏州七年级第一学期课文。《一诺千金》被选为河北五年级第一学期课文。《选举风波》被选为语文版八年级第一学期课文。

2016年12月,秦文君当选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推剪手动推剪是一种理发剪。上下有各有一排参差相间的牙状钢齿,用手将两边的把柄向中间合去,参差相见的牙状钢齿就来回移动将头发推掉。电推剪未推广之前所用的理发工具。

跳蚤在跳蚤是小型、无翅、善跳跃的寄生性昆虫,成虫通常生活在哺乳类动物身上,少数在鸟类。触角粗短。口器锐利,用于吸吮。腹部宽大,有9节。后腿发达、粗壮。完全变态昆虫。蛹被茧所包住。跳蚤为属于蚤目的完全变态类昆虫。成虫体型微小或小型,无翅,体坚硬侧扁,外寄生于哺乳类和鸟类体上,具刺吸式口器,雌雄均吸血;幼虫无足呈圆柱形,营自由生活,具咀嚼式口器,以成虫血便或有机物质为食。

【其他资料】

描写童真童趣的诗句有:

1.《池上》

[唐] 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2.《咏鹅》

[唐] 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3.《幼女词》

[唐] 施肩吾

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

4.《小儿垂钓》

[唐]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5.《所见》

[清] 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6.《舟过安仁》

[宋] 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7.《稚子弄冰》

[宋] 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黎碎地声。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给下列加点的汉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执.行(zhí zí) 否.则(fuǒ fǒu) 受.刑( sòu shòu)

虽.然(shuī suī) 一件.(jiàn jàn) 胆小鬼.(ɡǐu ɡuǐ)

二、先辨字,再组词。

胆理付倍

但埋村陪

三、读一读,用加点的字造句。

我剪掉了几根翘起的长发,又把头发修了修,可惜,越修越糟,一些头发越剪越短,甚至

..露出了头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重点段落品析。

老师傅习惯用一把老掉牙的推剪,它常常会咬住一绺.(liǔ lǔi)头发不放,让小沙吃尽.(jìn jìng)苦头。这还不算,老师傅眼神差.(chà chāi)了点儿,总把碎头发掉在小沙

的脖子里,痒得小沙哧哧笑。你想想,这一会儿

...痒的,跟受刑一样。

...痛一会儿

1.给上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2.请仿写画横线的句子。

一会儿……一会儿……

2. 结合上文,说一说小沙害怕理发的理由是?

思维创新大拓展

五、你小时候最怕做什么?和大家交流一下。

参考答案

一、执(zhí) 否(fǒu) 受(shòu)

虽(suī) 件(jiàn) 鬼(ɡuǐ)

二、先辨字,再组词。

胆胆子理理发付付出倍加倍

但但是埋埋伏村村子陪陪着

三、他太高兴了,甚至见到陌生人都想过去抱一抱人家。

四、1.绺(liǔ) 尽(jìn) 差(chà)

2.看那天上的云,一会儿变成猴子,一会儿变成老虎。

3.老师傅的推剪老掉牙了,常常会咬住一绺.头发不放,让小沙吃尽.苦头。老师傅眼神差.了点儿,总把碎头发掉在小沙的脖子里,痒得小沙哧哧笑。

五、(略)

七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

第一课守身自爱

教学目标:1、理解“守身自爱”的内容。

2、注意积累古代典籍中关于“守身自爱”的名句。

教学重点:疏通文意,借助注释理解“守身自爱”的内容。

教学难点:积累“守身自爱”的名句,探讨这些思想的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最无和私、最伟大的。孝的意义在于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思。身体是父母生命的延续,天下的父母都希望子女健健康康。“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珍惜好自己的身体,不要做毫无意义的残毁和无价值的牺牲,就是对父母的孝顺。

不辱其身,不羞其亲,可谓孝矣。”孝的意义又在于维护父母的尊严,不让父母为自己蒙羞。孝道是社会的行为规范,是社会法律秩序和道德秩序的良好阐述。如果每个人都能够存身惜名,不让家人担心,不辱没父母,那么逞勇斗很、违法乱纪的事情就不会发生,每个公民都会遵纪守法,恪守公德,让社会变得更加和

谐、文明。

遵行孝道,从爱惜身体、尊重生命做起。

二、新课教学:

1、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父母,之终也。---《孝经·开宗明义章)

翻译:自己的肢体、头发和肌肤都是从父母那里得来的,不敢败坏,这是孝行的开端;为人处世能行正道,使自己扬名后世,从而使父母荣耀,这是孝的高境界。

2、孝子不服暗,不登危,惧辱亲也。父母存,不许友以死,不有私财。

--《礼记?曲礼上》

注释:服:通“”伏”,指潜伏于暗处

译:孝子不潜伏在暗处,不登危险的地方,是怕因自已的过失使父母蒙受羞辱。父母健在的时候,不可以与朋友生死相许,不可以私存钱财。

3、曾子曰:“身者,父母之遺体也。行父母之遗体,敢不敬乎?”

--《吕氏春秋?孝行》

注:遗:留。

译:曾子说:”自已的肉身,是父母遭留的身体。使用父母遗留的身体,敢不恭敬吗?

三、思考讨论:

1.“父母在,不许友以死,不有私财。”这种看法你赞同吗?为什么?请谈谈你的看法。

2.孟子说:“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之闻也。”结合所学,査一査这句话的意思,想一想“守身”和孝顺父母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说丧失了操守的人就不能孝顺父母呢?请在班级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

四、延伸阅读:小杖则受大杖则走

孔子的学生曾参(即曾子)家有一块菜地,他的父亲曾点在地里种了许多瓜果。有一天,曾参见瓜地里

长了许多野草,就拿起锄头除草、不小心瓜的根刨断了。曾点正好看见,于是,他拿起木杖向曾参的背上地击了两下。曾参当场不省人事,昏倒在地,过了一会儿才苏醒过来。他爬起来对父说:“刚才得罪了父亲,父亲用尽力气教调儿子,该不会累病了吧?”说完,曾参若无其事地回到自已的里弹琴唱歌,以示自己并未受伤,好让父亲放心。

孔子得知此事后,对曾参说:“曾参啊!我来跟你讲讲舜帝的故事吧!舜帝的父亲叫瞽叟,他想使唤舜的时候,舜都在他身边;但是他想置舜于死地的时候,舜便躲开了,让父亲找不到。平日舜受父亲的小杖责打、而大杖责打时就逃走,就是不想使瞽叟得到不义的罪名。这样,才不失为一个敦厚的孝子,你不是天子百姓吗?杀了天子的百姓,那罪过怎么样?

五、积累与感悟:

1.请积累以下两句关于“守身”的名言,并写写你对这两句话的感悟。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一《论语?卫灵公》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一《(论语?卫灵公》

2.“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你如何看待其中“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的观点?请组织一场题为“扬名显父母是否为孝”的辩论赛,通过辩论引导大家辩证认识古人的孝道。

第二课手足情深

教学目标:1、理解“手足情深”的内容。

2、注意积累古代典籍中关于“手足情深”的名句。

教学重点:疏通文意,借助注释理解“手足情深”的内容。

教学难点:积累“手足情深”的名句,探讨这些思想的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诗经?小雅?常棣》:“凡今之人,莫如兄弟。”古代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种基本的人伦关系称为“五伦”,其中的双方都要遵守一定的“规矩”。以兄弟为例,要做到“见友弟恭”,为见的,要照顾弟弟,为弟的,要数重见长。兄弟关系是家庭关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兄弟之间关系和壁,则家庭

安宁祥和。

正所谓“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首先要学会爱亲人,建构和谐有序的家庭伦理关系;然后进一步将这种关系向外扩展,做到仁爱百姓;最终达到仁爱万物的境界。

二、新课教学:

1、死丧之威,兄弟孔怀。原隰裒矣,见弟求矣。----《诗经?小雅?常棣》

注释:①孔怀:很关心。孔,很。②原:古同“塬”。这里指中国西北部黄土高原地

区因冲刷而形成的高地。③隰(xí):这里用为低湿之地之意。④裒(póu):聚土为坟丘。

翻译:遭遇死亡威胁,兄弟最为关心。丧命埋葬荒野,兄弟也会相寻。

2、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责在天。君子撤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论语·颜渊》

注释:①亡:同“无”。②患:忧虑。

翻译:司马牛很忧伤地说:“人人皆有兄弟,唯独我没有啊!”子夏说:“我曾经听先生说过:“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只要对工作严肃认真,做事没有羞失,对人能恭数有礼,那就四海之内都是你的兄弟呀!”君子哪里怕没有兄弟呢?

3、孟子日:“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尽心上》注:①与(yù):参与。在其中。②数:意外的事情。③怍(zuò):惭愧。

语译:孟子说:“君子有三种乐趣,但是君临天下并不在其中。父母都很健康,兄弟没灾患,是第一种乐趣;抬头无愧于天,低头无愧于人,是第二种乐趣;得到天下优秀人才而对他们进行教育,是第三种乐趣。君子有三种乐趣,但是称王于天下并不在其中。

三、思考讨论:

1.《论语》中总是将“孝”“梯”并举,认为二者是“为仁之本”。结合课文注解想一想,“孝“和“悌”分别强调的是什么内容?为什么它们能够成为“为仁之本”?

2.“死丧之威,兄弟孔怀”,可见“悌”是一种血缘亲情。《论语》中又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似乎“悌”

又超越亲情,成为人们萍水相逢时对于知己的向往和追求。你如何认识这里“兄弟”的意义呢?请在班内组织一场讨论,大家一起来说一说。

四、延伸阅读:兄弟情深

苏轼、苏辙兄弟的手足情与他们的文学成就一样,是悠悠历史中璀璨夺目的华章。而苏轼将这种并肩携手、患难与共的手足亲情,用他最擅长的形式表现出来,便形成了那一首首发自肺腑、贯注着充沛兄弟亲情的词作。

苏轼中秋怀人之作,为兄弟而发,其中一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成为千古绝唱,“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更是成为千古佳句。苏轼兄弟情意甚笃,写作此词时,他与苏撤已有六七年没见面了。时至中秋,苏轼望月思弟,生出无穷悲欢之感,故有此作。

正所谓“兄唱弟随”,在苏轼写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第二年,苏辙也作了一首《水调歌头?徐州中秋》来回赠其兄。当时苏轼出任徐州知府,四月离家走在。苏撤与之偕行,并在徐州停留百余日。临别之际,适達中秋佳节,他们一同泛舟赏月,苏辙写就了这首词来告别其兄。苏轼读了也即席写了一首同调和韵之作,抒写二人久别重逢接着又将分别的依依难舍之情。全篇语调凄凉,笼罩着浓厚的“愁”与“忧”的气氛,淋漓尽致地表现出苏轼兄弟亲密无间的手足之情。

自从踏上仕途,苏轼、苏撤兄弟二人的命运就紧密联系在一起。他们的政治见解相同,也都敢于直言进谏。他们因才略而被任用,也因才略而蒙难。当兄长被一贬再贬时,弟弟也因为受牵连而日子很不好过,但做弟弟的从未有过丝毫怨言。

在苏轼被关进大狱的时候,苏辙愿意以自己的官爵为长兄赎罪,结果被贬到筠州盐酒税。常言道“患难见真情”,兄弟间的手足真情在患难时更显得弥足珍贵。后苏轼第三次被贬,居于海南儋州,而苏辙也因为受哥哥牵连被贬雷州,正是一南隔海相望。兄弟二人同时遭贬,患难与共,倍觉情笃。“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大小苏”不愧为一对情深似海的模范兄弟。

五、积累感悟:

1.中国传统文化中用来形容兄弟关系的词汇很丰富,兄弟之间感情深厚称之为“手足情深”;兄弟之

间和睦友爱,称之为“花萼相辉”;兄弟之间意气相合、亲密无间,称之为“伯埙(xūn)仲篪(chí)”。查查资料,看看这三个词分别是什么意思。

2.中国人家庭观念强,过年过节渴望团圆,春节期间,更是全国人民“大挪移”。你有过春节回家与亲人团聚的“大挪移”经历吗?你怎么看待春节团圆的观念?请与同学一起分享过年过节的体会。

第三课尽心致养

教学目标:1、理解“尽心致养”的内容。

2、注意积累古代典籍中关于“尽心致养”的名句。

教学重点:疏通文意,借助注释理解“尽心致养”的内容。

教学难点:积累“尽心致养”的名句,探讨这些思想的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孝符合天地法则,是人类行为的准则,父母养养育子女、子女赡养父母,天经地义。

赡养父母,既是一种法律义务,又是一种道德行为。它既包括子女给父母提供的物质和经济保障,又包指子女对父母精神上的侍奉陪伴。“以己之所有尽事其亲,孝之至也。”赡养父母的最高境界,不在于物质上的富贵多寡,而在于即使让父母“啜菽饮水”也能“尽其欢”。

百善孝为先,孝养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也是为人子女所应尽的天职。

二、新课教学:

1、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末之有也。----《孝经·庶人章》

注释:①庶人:普通百姓。

译:利用自然的季节,认清土地的高下优劣,行为谨慎,节省俭约,以此来孝养父母,这就是普通老百姓的孝道了。所以上自天子,下至普通老百姓,不论尊卑高下,孝道是无始无终、永恒存在的,有人担心自己做不到孝,那是没有的事情。

2子路曰:“伤哉,贫也!生无以为养,死无以为礼也。”孔子曰:“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敛手足

形,还葬而无椁,称其财,斯之谓礼。”--《礼记?檀弓下》

注释:①啜(chuò):吃。②菽(shū):豆类。3③手:通“首”。④还(xuán):迅速。⑤椁(guǒ):棺材外面套的大棺。①称(chèn):相称。

译:子路说:“伤心啊,贫困!父母在世的时候我不能好好赡养,去世了不能按礼制来安葬。”孔子说:“即使吃豆类喝清水,而能使父母终生快乐,这就是孝。父母去世,用棺材收敛他们的遗体,迅速下葬,不必有棺外的套棺,与家中的财产相称,这就是礼。”

3善养者不必刍豢也,善供服者不必锦绣也。以己之所有尽事其亲,孝之至也。

------〔汉〕桓宽《盐铁论·孝养》

注释:①当豢(huàn):指肉类食品。

译:善于供养父母的人不一定供给他们肉食,也不一定供给他们绣有花致的丝织衣物。用自已所有的一切尽心地供养双亲,这就是最大的孝。

三、思考讨论:

1.孔子认为“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盐铁论?孝养》中说“以已之所有尽事其亲,孝之至也”。这两句话中对赡养父母的认识有什么共同点?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2.人口老龄化是当今的社会问题之一,很多年轻人因工作、生活压力大,照顾父母力不从心,从而给人一种照顾不好老人有情可原的错觉。你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

四、延伸阅读:

江革负母

东汉人江革,从小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当时天下大乱,盗贼横行,江革就背着年迈的母亲四处逃难,精心地侍奉着母亲。路上,江革多次遇到盗贼,盗贼见他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可抢,就想拉他入伙。每次江革都是苦苦哀求,说如果留下孤零零的老母无人赡养,在兵荒马乱之中,母亲如何保全性命?自己又如何心安?盗贼见他是个孝子,都被他的诚心感动,谁也不忍心劫他,更不忍心杀他。

后来,江革搬到下邳(pī)居住,穷得连衣裳鞋子也置办不起了,只好替人家辛苦做工,以此来赚钱供养

母亲。凡是母亲需要的东西,他都竭尽所能供给母亲。后来,母亲去世了,江革哭得很哀伤。于是,他就住在母亲的坟墓旁边,即使睡觉的时候也不脱去丧服。后来,人们仰慕他的德行,推举他做了孝廉。江革的事迹被后人传为佳话,人们称他为“江巨孝”。

五、积累感悟:

1.古今中外都有许多歌颂父母的诗篇,其中蕴含了人们对于父母的深沉情感,如孟郊的《游子吟》、舒婷的《母亲》、泰戈尔的《金色花》等,请把这三首诗摘抄在你的积累本上,并且背通下来。

2.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发生过因为自己的过错和父母冲突的情况?如果有,请写一封信给你的父母,向他们表达对此事诚挚的款意。

第四课忠于正道

教学目标:1、理解“忠于正道”的内容。

2、注意积累古代典籍中关于“忠于正道”的名句。

教学重点:疏通文意,借助注释理解“忠于正道”的内容。

教学难点:积累“忠于正道”的名句,探讨这些思想的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正道,指我们为人处事时正确的道理、准则。《管子·立政》中说,“正道捐弃而邪事日长”,可见忠于正道的重要性。

要忠于正道,首先要从“正身”做起。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可见“身正”之人才能对社会人民起正面的引导作用。如何才能“身正”?古人常把“仁义”当成立身之本,孟子说,“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只有“居仁由义”,方能“身正”,也方能让天下人信服。

当今社会,各种诱感日益增多,忠于正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我们需要有忠于正道的勇气,用自己对正道的忠贞来匡正自我,匡正天下。

二、新课教学:

1、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论语?颜渊》

注释:①帅:率领,带领。

译:季康子向孔子询问政事。孔子回答说:“政,就是端正的意思。您带头端正起来,谁敢不端正?”

2、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译:孔子说:“如果执政者自身品行端正,不发命令,政策也能得到施行;如果他自身品行不正,即使发出命令,也没有人听从。”

3、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孟子·滕文公下》

译:扭曲了自己人格的人,没有能使他人正直的。

三、思考讨论:

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认为坚守正道要从“正身”做起,只有“身正”才能“令行”。为什么孔子这样认为?请思考“修身”与“治国”二者之间的关系,并和同学们展开讨论。

2.“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孟子认为,要忠于正道就要坚守“仁义”,请査阅资料,了解“仁”“义”的内涵,并与同学们就为什么“仁义”是正道之本展开讨论。

四、延伸阅读:郅恽拒关

郅恽是东汉时一个管洛阳城门的小官,他的耿直早在王莽算政的时候就已广为世人知晓。后来,光武帝刘秀听说他的学问和品德,本想重用,见他年老体弱,就让他做了个管城门的小官,他也不推辞,严肃认真地对待这份工作。

有一次,光武帝带领众人到洛阳郊外去打猎,回城的时候已是深夜。车驾到了郅把守的上东门,光武帝的侍从让郅恽开门,被郅恽拒绝了。

过了一会儿,光武帝亲自策马立到桥边,命令郅挥开门。不料郅挥说:“夜里看不清楚,不管是谁要进城,还是按朝廷的规矩不能随便开门。”光武帝只好绕道到东中门进城。

第二天,光武帝正想找郅恽责问,不想郅恽的奏章已经送上来了。奏章上说:“陛下跑到遥远的山林里去打

猎,白天还不够,直到深夜才回来。这样下去,国家大事怎么办?”光武帝看了奏章,觉得郅恽恪尽职守,刚正不阿。于是,赏给郅恽一百匹布,把那个掌管东中门的官员降了职。

五、积累感悟:

1.中国古代有许多关于修身的名言,比如孔子的“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中庸》中“知耻近乎勇”等,请你把这三则名言摘抄在积累本上,并加以背通。

2.忠于正道,首先要做一个正直的人,这就需要对自己的人格不断地完善,曾子也说要每日“三省吾身”。请你在班里发起一个“日三省吾身”的活动把自己每天对自己的反省及感悟记在日记本上,并在活动一个月后开一个班级交流会。

第五课笃行正道

教学目标:1、理解“笃行正道”的内容。

2、注意积累古代典籍中关于“笃行正道”的名句。

教学重点:疏通文意,借助注释理解“笃行正道”的内容。

教学难点:积累“笃行正道”的名句,探讨这些思想的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践行正道,是每一个忠于正道的人所追求的目标。孔子说:“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mo)之邦行矣。”可见一个人要践行正道,首先就要做到言语忠实守信,行为笃厚恭敬;践行正道,还需要有一种反躬自问的精神,比如孔子所说的,君子要有“九思”。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往往是通过不断地自我反省、观照,从而保证自己在正道上不偏移的。

践行正道,不仅仅是一种洁身自好的品格,更是一种匡正天下的情怀。体现在教育上,它是教人品行忠信。体现在政治上,它是提拔正直之人才,让他引领社会走向正道。

从古至今,中华民族都不缺乏践行正道之人,让我们学习他们正直不屈的人格、忠信笃实的品性,使中华

之“正道”在你我身上发扬光大。

二、新课教学:

1、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 《论语·述而》

翻译:孔子用四种内容教育学生:文献、品行、忠诚、信实。

2、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论语·卫灵公》

注释:①蛮貊(mò):泛指四方落后部族。

翻译:子张问如何处世。孔子说:“言语忠实守信,行为笃厚恭敬,即使身处野蛮的国度也能行得通;言语不忠实守信,行为不笃厚恭敬,即使在本乡本土也行不通。”

3、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故,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论语·季氏》

语译:孔子说:“君子有九种思考:看的时侯思考是否看得明断,听的时候思考是否听得清楚,思考表情是否温和,思考举止容貌是否端庄,思考言语是否忠实,思考做事是否严肃认真,思考遇到问题如何向人请教,思考生气时会存在什么后患,看见能取得的事物,思考自己是否应该得到。”

三、思考讨论:

1.孔子认为“言忠信,行笃敬,虽貊之邦行矣”,可见践行正道首先要从自己的言行开始,想一想,为什么做人忠实讲信用、行为踏实就能通行千里?并和同学们展开讨论。

2.孔子认为“君子有九思”,可见要做到践行正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和同学们讨论一下,在君子这“九思”当中,哪一思的内容最难做到,它和践行正道有什么关系?

四、延伸阅读:颜真卿宁死不屈

唐玄宗统治后期,安史之乱虽被平定了,但各地节度使拥兵自重的局面已经形成。德宗时,李希烈叛乱,自称天下都元帅。德宗问宰相卢杞怎样处理,卢杞说,最好先派人去动降。那么派谁去呢?卢杞说,颜真卿最合适,他是四朝元老,德高望重。其实,这是卢杞的奸计,他早就妒忌颜真卿的才能,想要借叛军之手杀掉颜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2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授课计划(2006.1) 一、学习目标 1.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家乡的可爱;了解周围环境,为保护家乡环境出谋献计;感受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装对生活的热爱;理解亲情、友情的可贵,受到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思想品德教育;留心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增强探索和创造的意识;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体会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阅读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了解传统文化,丰富想象能力。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善于思考、有所发现和创造的能力。 2.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累计认识2200个字,会写1600个字。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继续练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仿影。 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继续学习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6.学习联系上下文或其他方式,理解词句的意思,继续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7.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8.继续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9.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诵读优秀诗文,练习复术课文。 10.继续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1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12.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理解的意见与人商讨。继续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能逐步清楚明白地讲述一件事情。 13.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上述目标有的是在低年级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教学中,要注意不同目标的起始及程度和要求的差异,注意与三年级上册教材的衔接。 二、教学中应主要注意的问题 (一)关于识字、写字教学

新版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及教学计划和进度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教材分析、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 2019年春期部编本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吸收了语文课程建设和课堂改革的重大成果,借鉴了各地课堂教学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注重拓展知识的宽度,提高能力的梯度,增强素养的厚度,强化情感的温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强语言文字的运用和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教材特点: 1.注重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养成高尚道德情操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本册教科书通过寓言故事、古典诗词、童话等多种形式向学生传递热爱祖国,实事求是,勤劳勇敢等正能量。 2.注重夯实基础。 重视识字写字,重视阅读,重视习作,重视口语交际,从多个方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使学生真正在课堂上享受学语文的过程而不是学课文的过程。 3.注意以生为本。 中年级学段的语文学习呈现一种过渡性,本册教科书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方向,充分认识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采用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享受学语文的乐趣。 4.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在打好基础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多种多样的活动为平台,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进一步将自己的学习收获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

5.关注大量阅读。 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不仅设计了资料袋供学生参考,还专门设计了“快乐读书吧”作为读书专题活动,学生既能将习得的学习方法运用到阅读中,又能从阅读中获得新知识。 6.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积累有效的学习方法,并将其应用到学习过程中,变被动接受为主自动获取。 二、教材单元分析: 2019春期部编本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按照专题编排内容,安排了八个学习主题,分别是“感受多彩春天”、“品味经典寓言”、“体会传统文化”、“关注精彩发现”、“发挥无限想象”、“追忆幸福童年”、“探索自然奥秘”、“遨游童话王国”。一共选编了28篇课文,其中22篇为精读课文,6篇为略读课文。课文语言规范,符合三年级学生认知特点。体裁多种多样,内容生动,趣味性强,既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也弘扬了中华优良传统,激发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热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口语交际,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口语交际中的情境设计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 语文园地,围绕本单元进行整理复习,每个语文园地包括以下版块:交流平台——回顾本单元知识,加以强化。词句段运用——重视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书写提示——重视汉字书写,强调写好汉字。日积月累——安排经典名句,集中学习传统文化。 第二单元语文园地后还有快乐读书吧,这是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连接的重要枢纽,以这个活动为平台,将学生引向更为广阔的课外阅读天地,享受阅读,体现了大语文观。

新课标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小学语文第六册授课计划 一、学习目的 1.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家乡的可爱;了解周围环境,为保护家乡环境出谋献计;感受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装对生活的热爱;理解亲情、友情的可贵,受到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思想品德教育;留心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增强探索和创造的意识;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体会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阅读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了解传统文化,丰富想象能力。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善于思考、有所发现和创造的能力。 2.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累计认识2200个字,会写1600个字。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继续练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仿影。 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继续学习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6.学习联系上下文或其他方式,理解词句的意思,继续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7.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8.继续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9.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诵读优秀诗文,练习复术课文。

10.继续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1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12.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理解的意见与人商讨。继续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能逐步清楚明白地讲述一件事情。 13.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上述目的有的是在低年级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教学中,要注意不同目的的起始及程度和要求的差异,注意与三年级上册教材的衔接。 二、教学中应主要注意的问题 (一)关于识字、写字教学 本册要求学生认200个字、写300个字。识字是下限,教师应该 鼓励学生通过语文课本以外的其他渠道,增加识字量。鼓励同学之间交流识字的方法、经验和感受,初步培养学生具有独立的识字能力。 要继续加强写字教学的指导。在指导写字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板书示,指导不容易写好的笔画、容易写错的笔顺,要求学生装把字写端正,写美观。为避免学生的疲劳,一节课写的字不要太多,

最新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优秀教案

三年级第一单元同步作文 课程内容:猜猜他.是谁 趣味导入:唐僧孙悟空(如意金箍棒=定海神珍铁)猪八戒沙和尚以上人物均来自吴承恩的《西游记》 本课重点:写人文章的五种技法 技法一:审清题目,确定人物 题目《猜猜他是谁》(围绕“他”的写人文章) 选择身边熟悉的人:老师、朋友、同学、家人 设置悬念,文末揭秘 技法二:按顺序抓特点写外貌 1.按顺序:个头——体型——容貌(从上到下)——衣着打扮 注意:由整体到局部,局部可从上到下 2.抓特点:印象深刻、与众不同、最能体现性格或品质 技法三:加入想象,巧用修辞 比喻:将眼睛比喻为“黑珍珠”“弯月牙儿” 其他修辞:拟人、排比 技法四:列举事例反映人物特点 选择典型事例:品质、优点、爱好、性格、兴趣 ①反映人物性格:爱唠叨 ②反映人物爱好:爱读书 ③反映人物性格:负责任 以上三个范例共同点:段首中心句,直接概括出人物特点 技法五:结尾融入真情实感 1.感谢之情 2.喜爱之情 3.赞美之情 范文讲解:《我们班的“挑刺大王”》 1.首段按顺序、抓特点刻画人物外貌 2.点明人物“爱挑刺”的性格特点 3.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爱挑刺”却友善的性格特点

4.结尾表达感谢之情 三年级古诗文板块(一) 课程内容:咏山 ◎杜牧与《山行》 1.文学常识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 小李杜:李商隐和杜牧 大李杜:李白和杜甫 2.古诗概览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3.古诗精读 ◇题目解析 山行:在山间的路上走 ◇诗句精读 ①远上寒山石径斜 寒山:深秋时节的山 石径:石板路,径:路 斜:弯弯曲曲 ②白云生处有人家 生处:产生、生出 白云生处:白云漂浮的地方 ③停车坐爱枫林晚 坐:因为 晚:傍晚 ④霜叶红于二月花 霜叶:秋霜打过的红叶。 红于:“于”在古诗文中经常出现,(A)于(B)的短语表示比(B)(A),如

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第一课时 1、课题:春的消息 2、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一边诵读,一边展开想像,感受春天的美好。 3、教学重点: (1)、掌握生字新词,做好摘录笔记。 (2)、在诵读过程中展开想像,感受春天的美好。 4、教学难点: 在诵读过程中展开想像,感受春天的美好。 5、课时安排:两课时 6、教具准备:生字词语卡片 7、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1、畅谈关于冬去春来的情况。 冬去春来,你眼中的景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捕捉到哪些春的消息? 2、导入新课。

有一位著名诗人叫金波,他发现了一些春天的足迹,并且写了一首优美的诗,题目叫《春的消息》(板书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齐读课题)。 二、朗读诗歌,自学生字 1、自由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 ⑴、边读边标出新词,多读几遍。 ⑵、出示生字新词卡片,抽读、正音、齐读、开火车。 ⑶、“聆”“雏”“唤”“搔”等字要注意笔顺、笔画。 2、利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的词语。 “漂白”、“牵引”、“爱怜”、“雀跃”等词语可以结合诗中的具体语境来理解。 3、检查读文情况。 指名学生按小节读课文,其他学生评价。 三、细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读,抽读,学生、师生互评;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相互交流,老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 8、课堂作业设计 (1)、读下面的词语,在文中找出它们的近义词。 希望——倾听——爱惜—— 欢喜——明亮——翠绿——

(2)、读完课文后,你感受到的春的消息在哪里?(3)、把文中的好词佳句抄一抄。 1 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9、板书设计: 雏菊开放的声音, 叶出绿苞,溪水唱歌追寻春天 太阳照耀,被嫩草搔痒面颊的足迹 10、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1、课题:春的消息 2、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品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3)、激发学生爱春天,找春天的情感。 3、教学重点: 在诵读过程中展开想像,感受春天的美好。 4、教学难点: 品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5、教学时间: 第二课时 6、教具准备:

统编版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古诗三首

第一单元 1.认识“鸳、鸯”等6个生字,会写“融、燕”等1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绝句》。 3.能借助注释和插图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 - 第一课时 -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同学们,听完这首欢快的歌曲,你的感受是什么?(歌里有红花、绿草、黄鹂等景物,展现了春天的美好,生灵的可爱。) 2.本课的三首古诗中《绝句》和《惠崇春江晚景》描绘了春天的美丽图画,《三衢道中》描绘了初夏的美丽景象。让我们一起进入诗的意境,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生灵的可爱吧!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勾画出不认识的字,读准音,认准形,并且借助字形猜一猜字义。学生自读三首古诗。 重点指导: 字音:鸳鸯.(yāng) 惠崇.(chóng√cóng) 字形:“融”左下部中间只有一横,“燕”上部是“廿”,“崇”下部是“宗”。字义:根据字形猜鸳鸯是鸟,蒌蒿是植物。 2.巩固生字。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注意把握诗歌的节奏和情感。 教师范读,学生练读。

齐读古诗,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 2.(板书课题)简介体裁和诗人。 绝句是诗歌体裁的一种,共四句,按照每句字数,可分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唐代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被后人称为“诗圣”。其诗被推崇为“诗史”。他的主要作品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春夜喜雨》、《春望》等。 3.简介诗歌内容,说说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歌以“迟日”领起全篇,营造了阳光和煦的意境,把春天里的许多景物有机地组合起来,描绘了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四、学习《绝句》,想象春景。 1.这首诗通篇写景,一句一景。自读古诗,结合课本插图,说说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迟日、江山、春风、花草、泥、燕子、沙、鸳鸯) 2.想象诗歌的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师总结诗意。 点拨:本诗前两句是粗线条勾勒的明丽的春日景色图,后两句是工笔细描的特写画面。描述画面时,注意抓住主要景物和全诗的远近构图,聚焦“丽、香、融、暖”等字,从视觉、嗅觉、触觉等方面展开想象;聚焦“飞”“睡”两个动词,从上下空间、动静姿态、忙闲情趣等方面展开想象。 诗意:春天阳光普照,山河无比秀丽,清风拂面,送来花草的芳香。泥土湿软,燕子轻盈地飞来飞去,忙着衔泥筑巢,温暖的沙滩上睡着慵懒的鸳鸯。 3.诗中不仅有美好的春色,还有气味呢! 诗中写道:“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丽”“香”分别写出了春日江山盛景的明丽和花草的芳香,突出了诗人强烈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之情。4.美丽的春色吸引了许多小动物: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这两句诗动静结合,用“飞”和“睡”描摹燕子与鸳鸯,一上一下,一动一静,一忙一闲,相映成趣,使春天温馨的气息更加浓厚。 5.指导背诵、默写诗歌。 通过抓关键词,想象画面来背诵。

【K12学习】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单元教案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单元教案 单元教材分析 大自然的景物多么迷人,燕子呓呢,柳树发芽,荷花绽放,泉水丁冬流淌。本组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为专题,选编了《燕子》《古诗两首》《荷花》《珍珠泉》四篇课文,一个语文园地。前三篇为精读课文,后一篇为略读课文。四篇课文多角度地展现了大自然的美:有的描绘了春天燕子从南方飞来;有的描绘了二月的柳丝和万紫千红的春日;有的描写了夏日池塘荷花绽放;还有的描写了家乡的珍珠般的泉水。我们可以从这些绿柳飞燕、鸟语花香、潺潺流水中,感受春天的来临,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从而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本单元的导语提示了观察家乡的景物,并记下自己的感受和发现,是为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作准备。本单元的其他内容和活动,都是围绕大自然景物专题安排的。课后的资料袋介绍了我国的自然奇观——神奇的泉。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是说、写自己观察和发现的家乡美好景物。“宽带网”安排了了解和搜集作家笔下的有关大自然景物的精彩描写。学习本组课文,要反复诵读,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体会课文中的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还可以从课文中了解作者观察的方法,积累文中优美的句段。通过说、写及课外了解、

搜集的活动,扩大对大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家乡和大自然景物的美好。与本册课本配套的《同步阅读》中,与本单元大自然专题相关的课文有《走进大自然》《草叶上的歌》《雨儿在歌唱》《雾之美》《古诗两首》《一碗水》《我和企鹅》《小城三月》《梅雨潭》《日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课外自行阅读。建议本单元教学用13—14课时。 燕子 教学目标: 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燕子、赶集”等22个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 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 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燕子的可爱以及作者细致观察和描写生动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注意观察身边春天的景物,想想你了解的春天是什么样的;搜集有关春 天的图片,诵读歌颂春天的诗歌和。

新版统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1 古诗三首(教案)

第一单元 本单元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为主题,选编了精读课文《古诗三首》《燕子》《荷花》和一篇略读课文《昆虫备忘录》,从动物、植物、景物这几个方面来反映主题。本单元还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和“语文园地”,其中“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和“日积月累”。学习本组课文,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揣摩语言文字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品味赏析之余还可以从中了解作者的观察方法,积累优美句段。通过读写和课外搜集活动,增进对大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大自然景物的美好。 课题内容简说 古诗三首 《绝句》是一首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歌颂了美好的春光。《惠崇春江晚景》描写了北宋名僧惠崇所画的《春江晚景》的景物,表达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热爱春天的美好情感。 《三衢道中》抓住游玩途中的见闻感受,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燕子 作者描绘了充满生机的如诗如画般的春天景色,赞美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表达了对光彩夺目的春天到来的欢欣热爱之情。 荷花 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展现了一幅各具姿态、色彩明艳、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画面,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昆虫备忘录 这篇课文以儿童的口吻向我们介绍了大自然中几种昆虫的特点,语言生动有趣,体现了作者善于观察和对自然生命的热爱之情。 1.认识41个生字,会写36个生字,积累优美的句段。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领悟作者所描绘的意境。 3.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观察方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培养学生观察美、欣赏美的情操,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及新词,读懂课文内容。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句段。 3.增进对大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大自然景物的美好。 1.古诗三首……………………………………………………………………………… 2~3课时 2.燕子…………………………………………………………………………………… 2~3课时 3.荷花…………………………………………………………………………………… 2~3课时 4*.昆虫备忘录…………………………………………………………………………… 1~2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二·语文园地………………………………………………………… 3~4课时 1.本单元注重朗读感悟,增强学生感受语言的机会,促进理解,使语言中蕴涵的美通过口诵心记来深化理解。 2.通过小练笔的形式强化语言文字训练,让学生在解词、析句、悟情的过程中,认识逐渐深化,感情逐渐深入。 1.古诗三首 课题古诗三首课型新授课 设计说明 《绝句》是一首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歌颂了美好的春光。《惠崇春江晚景》是苏轼写的,这首诗描写了北宋名僧惠崇所画的《春江晚景》的景物,表达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热爱春天的美好情感。《三衢道中》是曾几的作品,这首诗是他游赏浙江衢州时写的,再现了诗人游览时愉悦的心情,抒写了诗人行于三衢道中的见闻感受,流露出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 教学时,我先引导学生正确地朗读古诗,再借助注释和课件展示,引导学生理解诗意,感受春光和大自然的美好。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语文三上教案(1)

第一单元 1.大青树下的小学 教学要求: 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球”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 2.能和同学交流课文中有新鲜感的句子,说一说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具有民族特色的音频、图片资料、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2.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不愿意去参观一下? 2.板书课题:大青树下的小学。 3.教师配乐范读。 三、试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提示一下。 四、分组朗读,小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五、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晨、绒、服、装、读、影”。并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晨”是上下结构,注意“辰”要拖着“日”,相互要结合紧凑。 “绒”是左右结构,由“纟”和“戎”组成,右边的“戎”共六笔,不要漏写。 “服”的“月”字旁要瘦一些。 “装”是上下结构,书写要紧凑。 “读”是左右结构,右边是“卖”,不是“买”。 “影”是左右结构,右边三撇,写得匀称。

2020新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全册教学设计)

1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融、燕”等7个生字;会写“鸳、鸯”等12个生字。 2.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芦芽、河豚、阴”等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并默写《绝句》。感受诗中蕴藏的春天的情趣。教学重点: 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默写《绝句》。 教学难点: 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找有关春天的诗句。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课程: 第一课时 1、古诗三首惠崇《春江晚景》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借助注释和有关资料,结合插图展开联想,理解诗意,感受诗人对画面生动的描述和对生活热爱的情感。 3、借助此诗的学习,初步了解题画诗的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能借助注释和有关资料,结合插图展开联想、理解诗意,学习诗人对画面生动的描述,

感受诗人对生活热爱的情感。 教学理念 1、遵循古诗的教学规律,以读促学。 2、把握古诗的特点,因材施教。 3、挖掘教学资源,拓展延伸学习内容。 4、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教学准备 挂图、苏轼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板书课题 1、小黑板出示小知识。 课外知识积累:苏轼,(103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等各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与南宋辛弃疾合称“苏辛”。 2、板书课题:惠崇《春江晚景》 3、出示惠崇《春江晚景》的教学挂图。 引导学生读懂诗题,指导学生观察内容;让学生知道这是一首题画诗,是苏轼为北宋名僧惠崇所作之画《春江晚景》而题诗,写的是江南初春的景象。 二、初读古诗 1、小黑板出示自学提示(一) ①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②能认识“蒌蒿”二字,正确书写“崇”、“轼”二字。 2、学生自学。 3、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相机出示教学挂图)。 ①识字“蒌蒿”、“崇”、“轼”

统编版2020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统编版2020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一、教材简析: 2019春季正式使用部编本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按照专题编排内容,安排了八个学习主题,分别是“感受多彩春天”、“品味经典寓言”、“体会传统文化”、“关注精彩发现”、“发挥无限想象”、“追忆幸福童年”、“探索自然奥秘”、“遨游童话王国”。一共选编了28篇课文,其中21篇为精读课文,7篇为略读课文。课文语言规范,符合三年级学生认知特点。体裁多种多样,内容生动,趣味性强,既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也弘扬了中华优良传统,激发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热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口语交际,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口语交际中的情境设计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 语文园地,围绕本单元进行整理复习,每个语文园地包括以下版块:交流平台——回顾本单元知识,加以强化。词句段运用——重视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书写提示——重视汉字书写,强调写好汉字。日积月累——安排经典名句,集中学习传统文化。 第二单元语文园地后还有快乐读书吧,这是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连接的重要枢纽,以这个活动为平台,将学生引向

更为广阔的课外阅读天地,享受阅读,体现了大语文观。 第三单元第12课之后有一次综合性学习,主题为“中华传统节日”,这与第三单元的学习主题相契合,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第五单元为作文单元,集中学写想象作文。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都来自与农村。绝大多数的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书写认真,爱好读书,积极完成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并能进行课外拓展。对写作也有一定的兴趣,有个别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上怕苦怕累,敷衍塞责,懒惰成性。家庭教育环境也较差。本学期对这类学生要采取特殊的方式方法,不断转化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从上学期的考试成绩来看,有些学生对基础性的东西掌握的不够好,灵活运用知识能力也欠佳。这也成为本学期教学的聚焦点。 三、教学目标 (一)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认识常用汉字250个,会写250个。 3.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

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语文A版)

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语文A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29 清明节的由来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使用工具书或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学习并理解本课生字词,以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字词的兴趣及能力。 2、引导学生质疑、解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组织学生反复默读,深入地理解课文,使学生在学习文本的过程中,感受并崇尚民族文化及民族精神。 重点难点 理清的思路,理解“清明”的含义.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读懂课文,知道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清明节的由来,体会介子推不居功劳,不图富贵的崇高思想。 2、引导学生在阅读读课文时,注意了解课文的主要内

容,理解介子推所写的血书的含义。 3、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昏、臣、邦、熄、葬、袖、坟、鞭;要求会写的字有:族、昏、臣、偷、割、狼、咽、治、邦、君、派、荒、熄、坟;要求掌握的词语有:头昏眼花、随臣、偷偷的、割下、狼吞虎咽、治国安邦、国君、荒山野岭、熄灭。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清明节的由来,理解介子推写的血书的含义。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体会介子推不居功劳,不图富贵的崇高思想。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春秋五霸晋文公的简介及相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借助古诗,导入新课。 、提问:有一首诗寄托了活着的人对死去的人的哀思,谁能朗诵给大家听一听?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路人遥指杏花村。)

2、揭示课题:那么清明节究竟是怎么来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清明节的由来》 教师板书:清明节的由来 3、谁能把你课下搜集到的与清明节有关的习俗和体育活动和大家分享一下呢? (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和体育活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出示自学提示: 、学生自读课文,用笔圈出要求会认的字并将其读熟。 2、标清自然段,读通读顺读熟每一句话,了解课文大意。 3、用波浪线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并借助工具书弄懂其意,并在小组内交流。 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借助屏幕出示没有拼音的字,指名读。 2、借助卡片认读生字、生词。 3、开火车读每一自然段。 4、 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三、品读课文,感悟理解。 、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为第一部分。此段内容浅显,学生

统编教材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2018——2019学年三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工作计划及教学进度 ——设计人:李茂兰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现有学生21人,其中男生10人,女生11人。由于他们各自的家庭不同,家庭教育、经济基础等因素都不同,因此学习成绩也参差不齐。优秀的孩子较突出,学困生也占了相当的比例。但经过了一年的学习生活,学生基本上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大部分学生喜欢学习语文。而且在上一学年里通过阅读课外书,扩大了识字量,丰富了课外知识,并积累了很多词语,为学习语文知识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但是依然有几位同学学习语文的态度不正确,不喜欢读书,认字的数量少。这部分同学也是我这学期需要监督的和帮助的对象。这个学期我对语文教学更是充满信心,相信在我们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全班同学有会有好成绩的。 二、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课文27篇,其中精读课文20篇,略读课文7篇。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共分八个单元。“语文园地”包括五个栏目: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写话、展示台、我爱阅读。每组教材包括导语、课文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但第五单元没有语文园地,而是在课文之后安排了习作例文和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第一单元、第四单元、第七单元和第八单元各安排了一

次口语交际。附录部分包括生字表(一),要求会认的字;生字表(二),要求会写的字;词语表。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设计了八个专题。它们依次是:美妙的生活、金色的秋天、奇妙的童话、猜测与推想、发现身边的美、壮丽的祖国山河、大自然的礼物、美好的品质。每个专题人文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识字形式多样,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富有童趣,语言规范,浅显易懂,插图精美,便于对学生进行朗读、背诵、复述、口语交际等训练。 三、教学目标 ㈠政治思想方面 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受到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从小立志为祖国刻苦学习的思想。 ㈡语文知识方面 1、识字和写字 ①对学习汉字有浓厚兴趣,能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学会250个生字,会认250个生字。 ②会使用字典、词典,具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③能使用硬笔正确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整洁,不断提高写字质量。 2、阅读 ①加强朗读指导,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 背诵指定的课文。

西师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西师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2、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一边诵读.一边展开想象.感受春天的美好。 3、教学重点: (1)、掌握生字新词.做好摘录笔记。 (2)、在诵读过程中展开想象.感受春天的美好。 4、教学难点: 在诵读过程中展开想象.感受春天的美好。 5、课时安排:两课时 6、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1、畅谈关于冬去春来的情况。 冬去春来.你眼中的景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捕捉到哪些春的消息? 2、导入新课。 有一位著名诗人叫金波.他发现了一些春天的足迹.并且写了一首优美的诗.题目叫《春的消息》(板书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齐读课题)。 二、朗读诗歌.自学生字 1、自由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 ⑴、边读边标出新词.多读几遍。 ⑵、出示生字新词卡片.抽读、正音、齐读、开火车。 ⑶、“聆”“雏”“唤”“搔”等字要注意笔顺、笔画。 2、利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的词语。 “漂白”、“牵引”、“爱怜”、“雀跃”等词语可以结合诗中的具体语境来理解。 3、检查读文情况。 指名学生按小节读课文.其他学生评价。 三、细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读.抽读.学生、师生互评;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相互交流.老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 7、课堂作业设计 (1)、读下面的词语.在文中找出它们的近义词。

希望——倾听——爱惜—— 欢喜——明亮——翠绿—— (2)、读完课文后.你感受到的春的消息在哪里? (3)、把文中的好词佳句抄一抄。 8、板书设计: 雏菊开放的声音. 叶出绿苞.溪水唱歌追寻春天 太阳照耀.被嫩草搔痒面颊的足迹 1、课题:春的消息 2、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品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激发学生爱春天.找春天的情感。 3、教学重点: 在诵读过程中展开想像.感受春天的美好。 4、教学难点: 品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5、教学时间: 第二课时 6、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新词。 会读、会写、会释义。 二、品读诗歌.深入感悟 1、引导感悟第一节。 诗人捕捉到哪些春的消息?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你从哪些词语中知道的? 2、自读自悟第二节。 你喜欢哪一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些什么? 3、合作学习第三至六节。 ⑴、这四节诗中.诗人捕捉到哪些春的消息?勾画出来.议一议。体会春景给“我”带来的快乐。 ⑵、质疑问难.合作释疑。 4、朗诵诗歌.品味诗中所蕴涵的情感.感受和赞美春天。 三、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1、抄写、积累课文中的美词佳句。 2、看谁还能捕捉到更多更新春的消息。 四、课堂小结: 7、布置作业:

教育部统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教案 人教(部编版)

第一单元 1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融、燕”等7个生字;会写“鸳、鸯”等12个生字。 2.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芦芽、河豚、阴”等词 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并默写《绝句》。感受诗中蕴藏的春天的情趣。 教学重点: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默写《绝句》。 教学难点: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找有关春天的诗句。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课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明确任务 1、导语导入:我们唐代有两位著名诗人,一位享有“诗仙”美称的李白;另一位则被称为“诗圣”的杜甫。杜甫的诗在唐代诗作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杜甫写的一首绝句。板书课题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学习《绝句》这首古诗。 3.补充绝句知识。绝句是诗歌的一种体裁,按照每句字数,可分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设计意图:导语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绝句是诗歌体裁。】 二、初读古诗,感受节奏 1.出示初读要求:(1)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同桌互相正音。 2.逐句朗读检查。课件出示“迟日”“泥融”“鸳鸯”等词语,并正音。 3.教师范读、学生练读。 4.齐读古诗,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 三、了解诗意,想象春景 1.杜甫的诗中有画,结合课本插图自读古诗,看看诗中画了什么?并展开想象。 诗中有日、江山、春风、花草、泥、燕子、沙、鸳鸯。 2.用自己的话描述出诗中的画。师相机总结古诗的意思。 2.诗中不仅有美好的春色,还有气味呢? 诗中写到:迟日江山(),春风花草()。 3.美丽的春色吸引了许多小动物们。自学三、四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4 .诗句中小燕子在做什么?为什么飞来飞去?诗句中一对鸳鸯在做什么?为什么睡得这么香甜?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读诗想象、看课本插图并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诗的大意,感受诗中所写的春天的美景。从而产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四、当堂小结,鼓励背诵 引导学生根据诗意背诵并能当堂默写

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小学语文第六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现状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9 人,活泼好动,底子薄弱。通过询问了解,有一部分学生在认字识字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能力,但是由于一二年级的生字都是在课堂上老师一个一个地教的,到了三年级由学生自己来学,很多学生不太适应。表现在书写上,有的学生看不准字,总是多笔少划。在阅读方面,由于学生年龄小,每读一篇课文都不是很熟练,理解能力也不太强。课外书读得很少,对课外阅读的兴趣不浓,大阅读课上总是不能集中精力好好读。在习作方面,更是刚刚入门,尽管不少孩子都能写下通顺的话,但是错别字较多,写作没有顺序,不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更不会写具体。在口语交际方面,大部分学生能表达出自己想表达的意思,但是表达得不够流利。有不少学生胆子比较小,心理素质不够好,比如在课堂上,对于有明确答案的问题,他们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而对于带有自己见解的问题,他们则羞于回答,或者有的学生干脆就不在乎,不知怎么回答也不举手回答,只听别人说。在家里,或者亲戚朋友家里,羞于见陌生人,更别说主动谈话了。在书写方面,有些学生的字总是写得很认真,但不漂亮;有些学生的字很难看,急待练习提高。 二、学习目辬 1.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家乡的可爱;了解周围环境,为保护家乡环境出谋献计;感受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装对生活的热爱;理解亲情、友情的可贵,受到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思想品德教育;留心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增强探索和创造的意识;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体会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阅读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了解传统文化,丰富想象能力。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善于思考、有所发现和创造的能力。 2.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累计认识2200个字,会写1600个字。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继续练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仿影。 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继续学习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6.学习联系上下文或其他方式,理解词句的意思,继续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7.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8.继续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 课题1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1.认识“融、燕”等7个生字;会写“鸳、鸯”等12个生字。 2.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芦芽、河豚、阴”等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并默写《绝句》。感受诗中蕴藏的春天的情趣。 重难点 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默写《绝句》。 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古诗大意。 教法与 学法 教学 准备 预习课文、找有关春天的诗句。 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二次修改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板书课题 1、小黑板出示小知识。 课外知识积累: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 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 画、诗词、散文等各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 称“宋四家”;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与南宋辛弃疾合称 “苏辛”。 2、板书课题:惠崇《春江晚景》 3、出示惠崇《春江晚景》的教学挂图。 引导学生读懂诗题,指导学生观察教学挂图上的内容;让学生知道这是 一首题画诗,是苏轼为北宋名僧惠崇所作之画《春江晚景》而题诗,写的是 江南初春的景象。 二、初读古诗 1、小黑板出示自学提示(一)

①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②能认识“蒌蒿”二字,正确书写“崇”、“轼”二字。 2、学生自学。 3、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相机出示教学挂图)。 ①识字“蒌蒿”、“崇”、“轼” ②指多名学生读诗,集体评价,用“/”画出诗中停顿的地方,再齐读。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三、再读古诗,读懂诗意 1、出示自学提示(二) ①再读古诗,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逐行理解诗意。 ②了解诗人是如何描绘《春江晚景》这幅画上的内容。 2、学生按自学提示自学,教师行间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并适时点拔。 3、教师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 ①指多名学生述说每行诗的意思,教师及时点评。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生: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嬉戏游玩,好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师:“桃花三两枝”说明了什么?(两三枝桃花开放,给我们报告了春的的信息)。 生:“鸭先知”表明鸭子最先知道初春的江水回暖,所以迫不急待地在水中嬉戏。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教案 1燕子 学习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出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22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燕子的可爱以及作者细致观察和描写生动的方法。 课前准备: 1.课前观察身边春天的景物。 2.收集有关燕子的资料。 3.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二课时 (一) 一、导入: 1.播放课件:青草、柳叶、鲜花、小溪流水、燕子……体会春天的美丽。 2.说说你了解的春天。 小朋友有没有留意观察自己的周围,有没有嗅到春的气息?有没有找寻到春天已经悄悄来临的足迹。 二、初读课文,划出生字,生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学习生字。 1.读准字音。 俏:与“悄”区别读音和字形。 拂:不要错读成 fó。 2.自主识字,找规律。 3.交流。 4.巩固运用。 5.同桌抽读。 四、再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五、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六、写字。 1.读准字音。 2.注意容易写错的字。 燕、聚、演、倦、漾。 3.观察字形结构。 4.练习书写。 (二) 一、播放燕子翻飞的课件。 二、理清课文线索,体会作者的观察方法。

1.第一自然段:由近处看燕子。 2.第二三自然段:由远处看到的燕子的飞行姿态。 3.第四自然段:由远处看到的像音符般的燕子。 4.小结:我们要学习由近及远的观察方法,并运用到平时的观察中去。 三、朗读感悟。 1.自读全文,说说自己有什么感受? 2.再读课文,想象画面,进入课文描述的意境中去。 3.讨论:课文写了燕子的哪些特点? (1)外形特点 读第一自然段,再读,说说燕子外形的特点(活泼机灵)。 用朗读表达燕子的活泼机灵。 (2)飞行特点 读二、三自然段,找找燕子的飞行特点(轻快)。 通过朗读感受燕子飞行时的欢快心情。 (3)停 体会课文为什么要用五线谱来打比方。 读一读四自然段,学习作者观察细致,描写生动。 4.横掠过湖面的“掠”用得真好,我们一起来找找这样的词语体会体会。 5.你最喜欢哪些句子,能为大家读一读吗? 四、音乐配读全文。 五、练习背诵。 六、摘抄喜欢的句子。 2、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知识: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 2、背诵两首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情感: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难: 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回忆你记忆中的春天是怎样的,给大家说一说。 二、检查预习 1、自读生字,在文中为生字注音。 2、抽读。 3、小老师教写生字。 易错音:妆、滨、裁 易混淆:咏泳、滨宾、载裁、紫紧 4、抽读、齐声读 三、学习《咏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