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三国演义》次要人物形象塑造

论《三国演义》次要人物形象塑造
论《三国演义》次要人物形象塑造

论《三国演义》次要人物形象塑造

亚轩

元末明初,山西太原人罗贯中在民间传说及民间艺人创作的话本、戏曲基础上,又运用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正史材料,结合他丰富的生活经验,写成了为中国人所熟知的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这部章回体长篇历史小说广泛流传,魅力无穷,在中国文学史和人民生活中都有着难以估量的深远影响。

一、主要人物形象塑造简介

《三国演义》在于人物形象塑造方面,是古代小说中写人物最多的,一共写了一千二百多个人物,其中有名有姓的大约一千人。说《三国演义》“总共写了四百多个人物”,这一习惯性说法经学者研析,证明是错误的。其中主要人物的塑造,不管是曹操、刘备、孙权这些群雄之首,还是诸葛亮、关羽、张飞、赵子龙、黄忠、鲁肃、周瑜、黄盖、郭嘉、许攸、张辽、陆逊以及王允、董卓、吕布这些巨谋勇将、忠奸之臣,都是性格鲜明、形象生动的艺术典型。各类人物各有共性,同类人物各有个性。作者描写人物,善于抓住基本特征突出某个方面,加以夸张,并用对比、衬托的方法,使人物个性鲜明生动。这是作者塑造人物的一条基本原则。小说中运用这一原则的最好说明,就是向来人们所谓的“三绝”,即曹操的“奸绝”——奸诈过人;关羽的“义绝”——义重如山;孔明的“智绝”——机智过人。对于主要人物形象塑造,有许多专家学者都做了深入分析探究,为了避免重复累述,所以我不再多做分析,下面主要对部分着墨相对较少,却为著作缀补映衬,增彩不少的次要人物形象,归类分析论述。

二、次要人物形象塑造分析

(一)贪腐荒淫、误国害民的人物形象塑造

在《三国演义》中,这类人物不乏其人,其实在作者当时社会或者当今现实生活中,这一类型的人是真实存在的,由此一点也可见作者书中的人物刻画是有一定的现实基础的,并非凭空杜撰而出的。这一类的人物形象都是为了牟取个人私利,贪图个人享乐致使集团或国家的利益受到侵害,百姓遭受不应有的灾难。虽然不同人物牟取私利的条件、环境、方式等方面不同,但会造成恶劣后果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区别只在于相比之下受损害的程度深浅而已。当然还有不同则在于这些人物形象的身份是各异的,最终归宿又不尽相同。

这一方面类型的人物形象的身份有宦官、权臣,更有一方君主。其中宦官的人物形象有黄门张当、黄皓,而最突出的应该是汉朝宫廷中的十常侍。十常侍因得恒帝宠信,卖官鬻爵,受贿弄权,升迁破黄巾无功却有献金的董卓,不得金帛便低位授予大破黄巾军的刘备,还藏匿告急奏章掷国家利害于不顾;捏造罪证陷害上疏直谏的蔡邑,令其放归田里;更有甚者,谋杀忠臣刘陶、陈耽,弑杀大将军何进,劫拥少帝、陈留王。致使朝堂混乱,国家陷入危局。该人物如此祸国殃民的行径,确属此类型之典型代表。况且,从另一角度来说,十常侍干预朝政,贪赃弄权,令天下人心思乱,盗贼蜂起,正是烽烟三国的最根本起因,所以该人物形象虽非主要刻画,却不可遗漏不提。该人物形象在性格方面刻画并不具体全面,但从所述行为可以折射出其阿谀奉迎,心狠手辣的品行共性,当然其最终结局是不得善终,身首异处。这一点符合中国人乃至所有人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同时符合读者和作者的主观愿望,更符合作者著书的政治环境,避免影射当代君主而获罪入狱,但也难免存在着为君主推脱权责,把众多罪责加诸宦官之上的嫌疑。

权臣贪腐弄权,祸国殃民的人物形象,张鲁手下谋臣杨松是代表人物之一。杨松贪财贻误君主,书中刻画不能不说细腻。当黄权作为刘璋的特使求救张鲁,先求见杨松并对他说:“东西两川,实为唇齿;西川若破,东川亦难保矣。今若肯相救,当以二十州相酬。”杨松听到有巨大的酬谢,十分高兴,全然不顾刘璋与张鲁的世仇关系,也不顾这是刘璋在事急时作下的难以兑现的许诺,遂引黄权说服张鲁。从此事,一副贪财无谋的嘴脸可见一斑。而于马超受张鲁之命拒敌刘备之时,因刘备差孙乾携带金珠来送杨松,杨松大喜,“先引孙乾见张鲁,陈言方便”,更为刘备诸多美言。当马超拒不还师,杨松便诬陷马超意图反叛,更设计马超,以命要挟要马超一月之内完成三件遥不可及的事情。致使马超无奈之下,归降刘备。这是杨松贪腐弄权,祸害君主的第二件事情,此事令张鲁丧失本可倚为屏障的大将不说,更为日后刘备讨伐张鲁创造机会和增添力量。这本不应该是一个谋士的行为,但杨松品行败坏,贪腐成性,所以利令智昏,做下此等祸邦害主之行。杨松害主的行为不但存在于间接,而且也有直接的陷害。曹操大军攻打张鲁之际,杨松受曹操金甲的贿赂,设谋陷害尽心竭力保护张鲁的庞德,当为一己之私劝告张鲁不果,甚至设计令张鲁兵败曹操后,无法入城避祸,因而被迫下马受降。这就是杨松的对张鲁的直接陷害,那无耻贪腐、卖主求荣的形象刻画地淋漓尽致。尽管杨松助曹操谋得东川,但是却被曹操下令在街市之中斩首示众。他的下场对他来说是可悲的,而对于书中东川的百姓,或者是超脱著作之外的读者来说,却是值得拍手称庆的。对于杨松最终可耻下场的描写,固然跟十常侍的叙述相同,符合诸多的逻辑或愿望;但也折射出塑造人物时所存在的一种弊病:人物形象是刻板的,非黑即白,缺乏对人物的一种立体观感,会使读者对人物的真实性产生质疑,降低了对著作的一种认同感和著作带来的精神享受。

说到骄奢淫逸,误国误民的君主形象,自然而然会让人联想到那一个扶不起的阿斗,刘备蜀国的继承者——刘禅。作为一个乱世英雄的接班人,一个目睹父亲惨败的儿子,一个有贤臣良将辅佐的君主,本应有所作为,开拓更大的事业,起码应当使父辈历尽艰辛攒下的基业得以保全。但是刘禅或许是从小就被过分溺爱,在他的身上只形成骄奢淫逸、偏听偏信、胆小怕事、苟且偷安等等不良习性和恶劣品质。当听闻魏兵大举压境之时,只顾享乐的刘禅大惊失色,全然没有一国君主面对泰山崩的镇定自若;当有流言指称诸葛亮有心篡国时,未及详查思虑,便勒令诸葛亮于士气高涨的取胜之际班师回朝,令诸葛亮匡扶汉室,一统中原的军事行动无奈夭折。这些都反映出刘禅荒淫无术,缺乏军事谋略和政治远见,这也是蜀国最终倾覆的一个潜在原因。孔明离世之后,刘禅这个人物形象荒淫无道祸国殃民的一面得到更大的渲染。刘禅延续了没落汉室皇帝的恶习,远君子亲小人,宠信宦官,沉溺酒色,荒废朝政,开始重蹈汉朝衰灭的覆辙,做出了许多令仇者快而亲者痛的行为。譬如荒淫无耻地私通大臣刘琰之妻,并议罪斩杀刘琰,于是贤人渐退,小人日进,为国家灭亡埋下了祸根;听信佞臣黄皓之言,撤销一心秉承孔明之志,忠心报国的大将军姜维之职,令委阿谀献媚的右将军阎宇代之,使得蜀国陷入危机之中,最后把父辈辛苦打下的江山拱手他人。书中还有一例,更把刘禅这一荒淫无耻,误国误民的君主形象表现得入木三分。司马昭灭蜀国后,设宴款待刘禅,刘禅全然不念国家覆灭,臣死子亡,身为俘虏的惨况,竟乐不思蜀。难怪司马昭感慨:“人之无情,乃至于此!虽使诸葛孔明在,亦不能辅之久全,何况姜维乎?”这样一个为世人所唾弃的丑陋反面形象,其结果与前之所述诸人不同,竟得善终。我以为,这不止是作者追求符合现实情况而作出的结尾安排,或许还是源自作者基于皇权崇拜或者皇权恐惧而特意设置的结局。

由于这些人物形象祸国殃民的特性,才引出许多救民于水火的英雄形象,或者是辅佐国家于将倾的良臣形象。而这些正面形象多为主要人物,他们的崇高思想和良好行为在这些祸国殃民的人物形象的映衬下,显得更加伟大,因而也更为读者所喜欢所铭记。可以说这些贪腐荒淫、误国害民的人物形象塑造,对故事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对部分主要人物也起到很好的衬托作用。

(二)女性形象塑造

《三国演义》虽然主要是刻画惊心动魄的政治和军事斗争,主要刻画男人间的争权逐利,但也有不少鲜明的女性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著作并不着眼描绘女性形象感性的内心世界,或者她们动人的情感故事。其描写有一共性,那就是大多突出了女性在国家政治斗争和军事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忠义情操。为世人所熟知的貂蝉就是“忠义”的一个典型代表。貂蝉为了报答王允的养育之恩,答应为其实施美人计,这是她的“义”;为替国家除掉弄权奸贼董卓,不惜委身饲虎,周旋于董吕这对义父子之间,这是她的“忠”,一种摒弃个人得失的崇高牺牲精神。貂蝉能成功地施展美人计,使董卓、吕布父子反目,最终令吕布铲除奸臣董卓,她的聪明才智也是不可不提的。这样有才智的女子,在王允以亲女待之的情况下,主动选择了可以预知的不归路,甘愿成为国家政治的牺牲品。这种“忠义”确实非同一般,令人感佩万分。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使得故事跌宕起伏,更加扣人心弦,除此之外,我认为它体现了作者对女性认识的一种客观见解,在当时社会也不把女性当做是无才无能的代名词;再者是由貂蝉堪怜的命运折射出当代女性的地位际遇也有类似的凄凉;同时也是寄托了作者一种“国家有难,匹夫有责”的思想。

书中徐庶之母,虽然不知名字,描写简单,但是一个忠心为国的女性形象却跃然纸上。徐母厉声怒骂曹操为汉贼的那份胆气,取石砚掷打曹操的那份豪情,责恼儿子徐庶弃明投暗的那份理性,自缢于梁间的那份崇高牺牲精神,无一不展现一个理性的慈母形象和为国尽忠的烈女形象。她可说就是怀着报国思想的母亲形象的最好注释。徐母的塑造同样是围绕“忠孝礼义”这个主题展开的,这也是作者该书着力凸显的重要主旨。由徐母这一人物形象的刻画,我以为,作者对于忠孝的理解和取舍是符合中华文化传统一直提倡的精神:那就是当忠孝无法两全时,应舍小家顾大家的思想。

韦康属下赵昂之妻王氏,也是“忠”字当头的女性人物形象。与徐母不同的是,徐母是在没有生命危险的时候,自我牺牲,保全忠义的节操,警醒自己的儿子徐庶和天下人。她是舍生取义的女性代表人物。而王氏则是危难之际,自己亲身骨肉赵月仍置于险地的情境下,为忠君报主,宁可牺牲自己和孩子的性命,责难丈夫赵昂,令其起义弑杀马超。她可以说是“舍亲取义”或“舍子取义”的女性代表人物。其最终结果是儿子赵月虽不幸在意料中被马超斩首,但王氏却得免于难。这样的结局,我分析是作者根据剧情的事实及中国文化中“好人好报”的美好情结来设定的。这同时也让著作中的人物命运呈现出多样化的形式,合乎现实生活的真实存在。

《三国演义》中的女性形象的塑造有表现忠义这方面的共性,但并不是绝对,书中亦有刻画出不同的女性形象,比如勾心斗角,手段毒辣的女性人物。典型人物何进的妹妹何后,嫉妒皇帝宠幸王美人而鸩杀之,手段毒辣可见一斑;为个人私念,竟为乱政宦官张让开脱罪责,保全他的性命,其罔顾朝纲,不恤百姓的品性一览无遗。这亦为何后日后死于董卓手下李儒之手埋下伏笔。另一个代表人物则是刘表之妻蔡夫人,为了儿子刘琮能继刘表之位,多番图谋弑杀刘表前妻之子

刘琦;因刘备说与刘表之言不利于己,便疑有吞并荆州之意,于是密诏蔡瑁杀刘备;当曹兵进犯之时无有抗敌之策,只有假写遗嘱令刘琮夺取荆州之行;而后有毫无舍命保节,留取忠义之念,弃先夫基业于不顾,议献荆州给曹操。如此勾心斗角,冷酷毒辣之人,其最终下场与何后确无大异,被曹操派兵诛杀于江口。这两个女性形象行为虽然相似,但本质上又有不同,相较而言,蔡夫人同样手段毒辣,扰乱政务,但毕竟她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儿子刘琮而作,所以在突出她负面品性的同时,还是赋予了高大的母亲形象,尽管她所表现的是带着血腥、冷酷、偏执的母爱。我认为作者这样地刻画女性形象,其意图应该是不使著作中的女性形象过于单调,并更加真实饱满,令人信服;同时还原部分历史的真实,揭示人性的丑恶及恶中存善这一立体的事实;还有就是揭露宫廷或贵族生活中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无情血腥的残酷性。不可否认,这两个人物的塑造也表现出作者偏颇的见解:把一切政权的颠覆诿罪于女性对于政务的参加或者是当时的说法“干预”。

这些丰富的女性形象的刻画,使得故事更加斑斓曲折、引人入胜不说,虽然她们的行为依然服务于国家政治和军事运动,但还是一定程度上赋予了这个主要展现男人间运用谋略争权夺利的三国世界柔性的美,还原了更多的历史的真实,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去了解纷繁的三国世界。

(三)或智或勇,独少忠义的人物形象塑造

中国古代推崇忠孝思想,并把它置于生命、情爱之上,认为人生于天地间,忠孝是立身之本。在朝臣中也存在着在“文臣死谏,武将死战”的说法。《三国演义》应该是受这种思潮的影响深厚,所以在文中刻划出诸多的忠臣形象,或者是类似于白帝城死战不降的武将傅彤;或者是类似于悬索城门,苦谏刘璋,最后自割绳索撞死于地的文臣王累;或者是类似于断指立誓,欲替国除奸,最终撞阶惨死的医者吉平。可以说,《三国演义》通过多个人物故事,把古人这种忠义思想渲染得淋漓尽致。当然,书中也不乏描写有谋或有勇,却少忠义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丧失忠义的缘由,情境各有不同,表现手法或明或暗,或详或略,不尽相同。

这种人物形象的塑造,于禁是突出的武将形象代表。于禁自曹操起兵,就追随左右,为其征战沙场,战陶谦,征吕布,攻袁绍,讨张绣,伐辽东,多处战场上,都能见到于禁驰骋拼搏的勇武身影,可以说,于禁为曹氏出生入死,立下了赫赫战功。《三国演义》里还简要刻画了于禁假造反的一幕。当曹操淯水败绩溃逃之时,遇败走兵士说:“于禁造反,赶杀青州军马。”曹操大惊,令属下整兵相迎。左右军士劝于禁马上向曹操述说剿杀青州兵的原委,避免因误解而受袭。但于禁考虑到张绣的追兵将至,于是不告而下寨,接着挺身杀敌,从而扭转了败局。曹操知道真相后,大大地夸赞了于禁一番。这一情节的描写,烘托出于禁这一人物形象的勇武果断、任劳任谤。但富于戏剧性的是,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物形象,在后来的罾口川一战,之前所塑造的形象完全被颠覆。恐庞德立功鸣金助敌;水淹被擒,伏地乞命,全然没有了任劳任谤,勇武不屈的光辉一面,假叛变变成了真降敌,忠义完全丧失。后来于禁复归,却被曹丕令人刻画羞辱,最终忧愤病死。对于于禁降汉的原因,我分析有内外之因,内因是于禁的性格思想中缺乏临难死节的成分,使得他屈膝哀降,丧失古人所提倡的舍生取义品质和“武将死战”的忠君思想。外因则主要在于曹操多疑狡诈的性格特征,对部属未给予足够的信任,就如对待于禁的造反未能像刘备在长坂坡时坚信赵云不反;再加上,曹操对有功之臣的戕害,比如王垕、杨修、荀文若等,所以于禁未能倾心侍奉,末了才变节

投降。前后塑造的强烈反差,所以于禁这个勇武善战,缺乏忠臣的武将形象显得格外突出,显得更加立体真实一些。

于禁由于投降而丧失了古人所提倡的忠义,作者借后人诗给予批判。如果说这是一种显性描写,那么对于张松这一个富有智谋的文臣形象缺乏忠诚的描写,就应该属于隐性描写了。张松是刘璋的属下,就任益州别驾。在明知曹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逆贼,缺少仁义的情况下,却暗画西川地理图本,准备献与曹操。一副典型的为一己之私,卖主求荣的小人嘴脸由此显现。张松在智难杨修,嘲讽曹操,表现出非凡智谋,却不受重用反遭棒打后,才想起刘备仁义远播,想要投其门下。刘备殷勤款待,张松便劝说刘备夺取西川,答应为其做内应,并献出图本。张松虽口口声声称不为己私,但却掩盖不了其卖国求荣,丧失忠义的丑恶行径。我认为在君主禀性暗弱却无过错的情况下,臣子通敌卖主就应该受到批判谴责。但因为全书的立意是“拥刘反操”的缘故,而张松是向刘备投诚,所以作者并未对张松这一丧失忠义的人物形象进行苛责,相反字里行间似乎透露出对张松所谓弃暗投明的赞同。这也是为何称其为隐性描写的原因。我认为这样的刻画有失公允,是作者服务于所谓正统阶级,而未能从道德层面上向读者传输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做法,是其历史的局限性。张松这个人物形象的命运,是被亲兄张肃告发,全家被刘璋尽斩于市。这个两刘战争的导火索的结局不能说不悲凉,但却也给了受儒家思想熏陶的读者一点宽慰,也是给缺少忠义,甚至还卖主求荣的人一种强势的警诫。

或智或勇,独少忠诚的这一类人物形象的塑造,应该说必不可少,因为它是人心另一面的现实体现,尤其在纷乱的三国斗争中,这样的人物如若缺失就会大大降低故事的真实性;而他的存在也是对演义中刻画的忠义形象最好的反衬,让读者在反衬中牢记塑造的忠义形象,感受正义精神的光辉。

三、人物形象塑造作用简述

《三国演义》中各色的人物形象,都有一定的现实生活的影迹,合乎逻辑,合乎人情,合乎作者表现英雄人物和乱世场景的需要,合乎作者弘扬当时社会主流思想“忠孝礼义”的意图。

主要人物独具匠心的刻画,使得众多读者深深地被著作吸引,一个个形象鲜活地跳跃在人们的脑海里;使得许多读者有了立身处世的行为典范,有了自己独特的英雄情结;使得许多读者产生了各自辨明是非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丰富各自的情感世界。而次要人物的匠心独运的塑造,才让主要人物的故事得以丰富完善,思想得以深化彰显,给人留下更深的印记;才让故事情节更加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令人回味;才让真实三国惊心动魄的乱世危局更使读者心驰神往,浮想联翩。

总而言之,《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塑造仍有必要去做更深入地探析。

三国演义——人物性格特点

一、诸葛亮的人物特征: 1、足智多谋、料事如神,有着胸怀坦荡的大智慧。 2、忠贞不渝、为国为民的道德力量的代表。 3、高尚人格、超凡意志力量的表率。 二、刘备的人物特征: 1、刘备有着仁政、爱民的民本思想。 2、刘备性格的核心是“忠义”。 3、还是一个善于招揽人才,有胆识、胸襟和谋略的人。 三、关羽的人物特征: 1、关羽性格的核心特征是忠义,称为“义绝”。 2、关羽是一个武艺超群、有崇高道德修养的济世之才。 3、关羽身上也有着生性骄傲、听不进劝谏的弱点。 四、张飞的人物特征 1、张飞是生性耿地、精犷;也有粗鲁、莽撞的一面。 2、张飞敢爱敢恨、爱憎分明;勇猛更是性格最为突出 的一面。 3、张飞虽是一员武将,却粗中带细,有时也有一定的。 五、赵云的人物特征: 1、赵云首先是一员武艺超群、骁勇善战的大将。 2、他还有着极高的操守和天下百姓为重的德行。 3、他是一个有独立思考和见解,有才智、胆识的将领。 六、孙权的人物特征: 1、孙权称得上是一位有才智、谋略的统帅。 2、他十分善于招揽和任用人才,能做到知人善任, 从谏如流。 3、孙权还具有忍辱负重、能屈能伸的坚韧品格。 七、周瑜的人物特征: 1、周瑜首先是一个足智多谋、才智过人的统帅。 2、他性格中也有着嫉贤妒能、气量狭小的致命弱点。 3、周瑜也是个忠心不二,在一定程度上能举贤任能。 八、吕布的人物特征: 1、吕布是三国时一员武艺超群的在将。 2、他更是见利忘义、反复无常的势利小人。 3、吕布还是一个有勇无谋、鼠目寸光、刚愎自用之 人,兵败被杀是他的必然下场。 九、曹操的人物特征: 1、他阴险、奸诈、好弄权术又暴戾、狡诈、野心勃 勃。 2、但他有着过人的胆识才干,谋略超群。 3、求才若渴、用人惟才又自负猜忌。 十、马谡的人物特征:1、马谡熟读兵书,有一定谋略和才识。 2、马谡死书,不懂实践;而且骄傲自满,狂妄轻敌、 刚愎自用,听不进他人意见 十一、司马懿的人物特征:1、司马懿是一个雄才大略、才智过人的将领。 2、他又是一个善用权谋、阴险毒辣的封建政治家。 他的生性多疑、冷酷、残忍。 十二、陆逊的人物特征: 1、陆逊是一位足智多谋、有着高超军事才能的统帅。 2、陆逊还治国安有方,深得百姓信任。 十三、姜维的人物特征: 1、姜维忠心耿耿,矢志不移地忠诚于蜀政权。 2、他是一位足智多谋、能征惯战的杰出统帅。 3、他还继承了诸葛亮“和夷”的政策,十分重视与少 数民族之间的关系。

三国演义人物性格特点

三国演义人物性格特点 1、诸葛亮的人物特征:1、足智多谋、料事如神,有着胸怀坦荡的大智慧。 2、忠贞不渝、为国为民的道德力量的代表。 3、高尚人格、超凡意志力量的表率。 2、刘备的人物特征:1、刘备有着仁政、爱民的民本思想,在当时十分难能可贵。2、刘备性格的核心是“忠义”。 3、刘备还是一个善于招揽人才,有着胆识、胸襟和谋略的人杰。 3、关羽的人物特征:1、关羽性格的核心特征是忠义,称为“义绝”。2、关羽更是一个武艺超群、有着崇高道德修养的济世之才。3、关羽身上也有着生性骄傲、听不进劝谏的弱点。 4、张飞的人物特征:1、张飞性格的突出特征是生性耿地、精犷;也有粗鲁、莽撞的一面。2、张面敢爱敢恨、爱憎分明。3、勇猛更是长飞性格最为突出的一面。4、张飞虽是一员武将,却粗中带细,有时也有一定的计谋。 5、赵云的人物特征:1、赵云首先是一员武艺超群、骁勇善战的大将。2、他还有着极高的操守和天下百姓为重的德行。3、他还是一个有着独立思考和见解,有才智、胆识的将领。 6、孙权的人物特征:(10、孙权称得上是一位有才智、谋略的统帅。(2)、他还十分善于招揽和任用人才,能做到知人善任,从谏如流。(3)、孙权还具有忍辱负重、能屈能伸的坚韧品格。 7、周瑜的人物特征:1、周瑜首先是一个足智多谋、才智过人的统帅。2、但是他性格中也有着嫉贤妒能、气量狭小的致命弱点。3、周瑜也是个忠心不二,在一定程度上能举贤任能的人。 8、吕布的人物特征:1、吕布是三国时一员武艺超群的在将。2、他更是见利忘义、反复无常的势利小人。 3、吕布还是一个有勇无谋、鼠目寸光、刚愎自用之人,兵败被杀是他的必然下场。 9、曹操的人物特征:1、首先他阴险、奸诈、好弄权术而又暴戾、狡诈、野心勃勃。2、他还有着过人的胆识才干,谋略超群。3、求才若渴、用人惟才又自负猜忌。一直是后人评说不尽的话题。 10、马谡的人物特征:1、马谡熟读兵书,有一定谋略和才识。2、马谡只读死书,根本不懂实践;而且骄傲自满,狂妄轻敌、刚愎自用,听不进任何意见,最终只能是酿成大祸,兵败被斩。 11、司马懿的人物特征:1、司马懿是一个雄才大略、才智过人的将领。2、他又是一个善用权谋、阴险毒辣的封建政治家的典型形象。而他的生性多疑、冷酷、残忍也给我们留下了深记得的印象。 12、陆逊的人物特征:1、陆逊是一位足智多谋、有着高超军事才能的统帅。2、陆逊还治国安帮有方,深得百姓信任。 13、姜维的人物特征:1、姜维忠心耿耿,矢志不移地忠诚于蜀政权。2、他是一位足智多谋、能征惯战的杰出统帅。3、他还继承了诸葛亮“和夷”的政策,十分重视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 14、魏延的人物特征:1、魏延称得上是一员武功高强的大将,但是他轻敌狂妄,行事卤莽。2、他还居功自傲,听不进劝阻,追逐名利。3、不服从调遣,擅自做主,常有反心。 15、貂蝉、糜夫人、孙夫人的人物特征:1、貂蝉是一个聪慧机敏、知恩图报、忠义、勇敢的奇女子。2、糜夫人的果敢坚决、大义凛然、慷慨赴死真的是许多男子都不及其万一的。3、孙夫人也是一位忠贞、坚毅、刚烈、聪慧的女中豪杰。 16、董卓的人物特征:1、董卓是一个凶狠残暴、荼毒百姓的乱世奸臣。2、他独揽大权、篡汉自立、贪欲无度、飞扬跋扈。3、董卓还是一个气量狭小、性情暴戾之人。此外,董卓贪得无厌、贪恋女色之徒。17、王允的人物特征:1、王允是一个东汉末年少有的忠贞节烈之士。2、他还是一个胆识智慧过人,有勇有谋的贤臣。 18、杨修的人物特征:1、杨修为人聪慧过人、才思敏捷、博闻强记。2、他恃才放旷,好卖弄学问,藐视他人.最终被曹操所杀。 19、袁绍的人物特征:1、袁绍是一个娇纵自负、遇事武断又缺少谋略的人。2、他还生性多疑、遇事不决,根本听不进忠臣之言。他最后彻底失败也是难免的下场。 20、刘禅的人物特征:1、后主刘禅是一个无才无德、昏庸孱弱的庸人。2、他还只知道放纵享乐,不思进取,无所作为。3、刘禅不辩是非,听信谗言,任用奸臣,猜忌忠良,最终落得束手称臣,被天下耻笑的下场。 21、曹丕的人物特征:1、作为一个统治者,曹丕是个有一定的但识、谋略,又工于心计的人。2、他更是一个为了争权夺利可以不择手段,残害手足的凶残狠毒之人。

《三国演义》主要人物特征

1、诸葛亮的人物特征:足智多谋、料事如神,有着胸怀坦荡的大智慧。忠贞不渝、为国为民的道德力量的代表。高尚人格、超凡意志力量的表率。 2、刘备的人物特征:刘备有着仁政、爱民的民本思想,在当时十分难能可贵。刘备还是一个善于招揽人才,有着胆识、胸襟和谋略的人杰。 3、关羽的人物特征:关羽性格的核心特征是忠义,称为“义绝”。关羽更是一个武艺超群、有着崇高道德修养的济世之才。他身上也有着生性骄傲、听不进劝谏的弱点。 4、张飞的人物特征:张飞性格的突出特征是生性耿地、精犷;也有粗鲁、莽撞的一面。张面敢爱敢恨、爱憎分明。勇猛更是长飞性格最为突出的一面。张飞虽是一员武将,却粗中带细,有时也有一定的计谋。 5、赵云的人物特征:赵云首先是一员武艺超群、骁勇善战的大将。他还有着极高的操守和天下百姓为重的德行。他还是一个有着独立思考和见解,有才智、胆识的将领。 6、孙权的人物特征:孙权称得上是一位有才智、谋略的统帅。他还十分善于招揽和任用人才,能做到知人善任,从谏如流。孙权还具有忍辱负重、能屈能伸的坚韧品格。 7、周瑜的人物特征:周瑜首先是一个足智多谋、才智过人的统帅。但是他性格中也有着嫉贤妒能、气量狭小的致命弱点。周瑜也是个忠心不二,在一定程度上能举贤任能的人。 8、吕布的人物特征:吕布是三国时一员武艺超群的在将。他更是见利忘义、反复无常的势利小人。吕布还是一个有勇无谋、鼠目寸光、刚愎自用之人,兵败被杀是他的必然下场。 9、曹操的人物特征:首先他阴险、奸诈、好弄权术而又暴戾、狡诈、野心勃勃。他还有着过人的胆识才干,谋略超群。求才若渴、用人惟才又自负猜忌。一直是后人评说不尽的话题。 10、马谡sù的人物特征:马谡熟读兵书,有一定谋略和才识。马谡只读死书,根本不懂实践;而且骄傲自满,狂妄轻敌、刚愎自用,听不进任何意见,最终只能是酿成大祸,兵败被斩。 11、司马懿yì的人物特征:司马懿是一个雄才大略、才智过人的将领。他又是一 个善用权谋、阴险毒辣的封建政治家的典型形象。而他的生性多疑、冷酷、残忍也给我们留下了深记得的印象。

三国演义人物分析

三国演义人物分析 一诸葛亮: 1、足智多谋、料事如神,有着胸怀坦荡的大智慧。 2、忠贞不渝、为国为民的道德力量的代表。 3、高尚人格、超凡意志力量的表率。 二刘备: 1、刘备有着仁政、爱民的民本思想,在当时十分难能可贵。 2、刘备性格的核心是“忠义”。 3、刘备还、是一个善于招揽人才,有着胆识、胸襟和谋略的人杰。 三、孙权: 1、孙权称得上是一位有才智、谋略的统帅。 2、他还十分善于招揽和任用人才,能做到知人善任,从谏如流. 3、孙权还具有忍辱负重、能屈能伸的坚韧品格。 四周瑜: 1、周瑜首先是一个足智多谋、才智过人的统帅。 2、但是他性格中也有着嫉贤妒能、气量狭小的致命弱点。 3、周瑜也是个忠心不二,在一定程度上能举贤任能的人。 五、曹操: 1、首先他阴险、奸诈、好弄权术而又暴戾、狡诈、野心勃勃。 2、他还有着过人的胆识才干,谋略超群。 3、求才若渴、用人惟才又自负猜忌。一直是后人评说不尽的话题。 六、司马懿: 1、司马懿是一个雄才大略、才智过人的将领。 2、他又是一个善用权谋、阴险毒辣的封建政治家的典型形象。而他的生性多疑、冷酷、残忍也给我们留下了深记得的印象。 七、曹丕: 1、作为一个统治者,曹丕是个有一定的但识、谋略,又工于心计的人。 2、他更是一个为了争权夺利可以不择手段,残害手足的凶残狠毒之人。 八、鲁肃: 1、目光长元、有雄才大略的统帅。 2、他的性格中又有忠厚诚恳近乎愚钝、优柔寡断的一面,也常常被人加以利用。 3、此外鲁肃还是一个胸襟广阔、举贤任能、爱情人才、处处以国家为重的社稷之臣。

《三国演义》——故事梗概 【故事脉络】群雄蜂起,汉亡的前因后果——刘曹孙的起家——中原争霸的两家对决——曹孟德气吞天下,孙刘联手抗敌的赤壁之战——刘备取蜀确立天下三分——蜀吴矛盾激烈化,关羽败亡导致夷陵之战,强蜀开始衰落——诸葛亮内外攻略,定蜀联吴——吴蜀北伐——孔明病逝——蒋费执政,三国各自出现内部危机——姜维北伐,司马专政,吴内乱不止——二士争功,蜀国灭亡——晋八路灭吴,天下一统。 (一)第一至第十四回 这是整个故事的序幕和大背景。首先交代汉末朝纲松弛,人心思乱,黄巾起义爆发,由此引起群雄登场。董卓进入洛阳,专政乱国,各路诸侯起兵讨伐。王允巧使连环计除掉董卓。随后,各路军阀展开了混战。在这一部分里,《三国演义》里的许多主要人物纷纷出场,如曹操、刘备、关羽、张飞、吕布、袁绍等,这就好比一台戏,大幕一拉开,主要角色纷纷登台亮相。 (二)第十五至第三十三回 这一部分主要写曹操与袁绍的斗争,故事的高潮是官渡之战,这也是全书极为重要的部分,很多著名故事都发生在这一段落中,如许田打围等,曹操的奸雄形象进一步得到了表现。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等更是全书最精彩的故事,它成功地塑造了关羽的形象。 (三)第三十四至五十回 这一部分的中心赤壁之战,也是全书的关键。刘备三顾茅庐,得到了诸葛亮的辅佐。曹操挥师南下到了长江,孙权、刘备结盟,与曹操展开了赤壁大战。在这一一部分中,最精彩的是写出了孙吴政权内部主战和主和的矛盾,以及孙权、周喻与刘备、诸葛亮之间又联合又斗争的关系。在这场斗争中,诸葛亮一直是最重要的人物,是他舌战东吴群儒,批判了主和派的观点,坚定了孙权抗曹的决心;是他以高超的智慧,破除了周喻忌贤妒能而制造的障碍;是他帮助周喻制定了用火攻曹军的决策;是他妥善安排了对曹军的追击,并乘机扩大了刘备的势力。在这一战争中,许多人物都充分表现出了其特有的忠勇和才智,构成了一幅人才济济的错综复杂的历史画面,成为全书的情节高潮。 (四)第五十一至第七十四回 这一部分以刘备在诸葛亮的辅佐下扩展地盘为主要故事。首先是与孙权争荆州。赤壁之战后,刘备乘机占领了荆州,为了孙权、周瑜设下,刘备到江东娶亲,诸葛亮三气周瑜,结果周瑜美人计赔了夫人又折兵。接着刘备又与刘璋争夺与曹操争,都取得了胜利。在人才方面,刘备得到黄忠、马超名将。最后,刘备“进位汉中士”。 (五)第七十五至第八十五回 这一部分主要是吴蜀之间的斗争。吕蒙白衣渡江,夺回了荆州,杀了关羽,吴蜀绝交;曹操病死,曹丕称帝;刘备称帝,张飞遇害;刘备为关羽、张飞二人报仇,陆逊,刘备惨败病死。这部分的情节线索是刘备称王后,曹操用司马熬之计,挑起吴蜀战争。关羽被害后,刘备放弃了方针。 (六)第八十六至第一百零四回 这一部分主要写诸葛亮南征北战。诸葛亮渡沪水,取得了“攻心”的胜利,解除了后顾之忧。然后北伐曹魏,鞠躬尽瘁,病死于五丈原。这一段主要有一些以诸葛亮为主要角色的烩炙人口的故事,使诸葛亮的形象得到了更加完美、更加充分的表现。 (七)第一百零五至第一百二十回 这一部分是三国故事的大结局。姜维继承诸葛亮的遗愿,九伐中原,与邓艾斗智斗勇,但由于蜀帝刘禅昏庸,徒劳无功。最后,司马炎夺了曹魏政权,建立了晋朝。随后,蜀吴均告灭亡,三国归晋。

《三国演义》人物形象分析

《三国演义》人物形象分析 刘备 一、人物简介 他身长七尺五寸,字玄德,手拿双股剑,是皇室后代,还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开国皇帝,他的手下文武双全,个个都各显神威,他的言行举止与宽宏大量成就了他的伟业,让他成为了三国时期一国的霸王,就是因为人和与民心才成就了他,是个仁义的英雄豪杰。 二、 1.性格特点一:仁义善良 1).之所以说他仁义善良,是因为在刘表快死的时候,他再三要把荆州托付给他,刘表认为他的两个儿子没有宏大的前途,可刘备却再三推辞,不肯收下荆州,当他请得诸葛亮出山相助时,诸葛亮也再三说服刘备接纳荆州,可他却再三不要荆州,还说:“我宁愿死,也决不做出违背仁义的事情,违背仁义的事情我是永远不会做的。”从此可见,刘备他非常的仁义。 2).之所以说他仁义善良,是因为在他当上徐州牧的时候,他出城了,留张飞看守徐州,因刘备走了,所以张飞喝的大醉,不料被吕布领兵来偷袭,很快吕布占领了徐州,当刘备回来时,他并没有再夺回徐州,而是对吕布说:“这徐州就给你吧,我暂时驻扎小沛。”这等善良的人在世界上还有几个呢?别人夺走了自己的城池,自己不断不发怒,还愿另外寻找地方来住,这主以表示他的善良。 2.性格特点二:爱民如子 1).之所以说他爱民如子,是因为在他再次当徐州牧其间,曹操要带刘备回许昌,不料当地的人民的代表带着几个人民前来拜访,曹操以为他刚来徐州没几天,那么多人民就想挽留他,可他们说道:“请丞相留下刘备吧,在他当徐州牧的这几天,我们是丰衣足食,他还为我们修了十几座桥,让我们行动也方便了许多,求求您了,留下刘备吧。”这件事足以证明刘备爱民如子。 2).之所以说他爱民如子,是因为当他驻扎在新野的时候,曹操五六十万大军来犯,诸葛亮从容不迫,说要等他们进城后再放火烧他们,再趁机逃往江夏,可那样民房就没了,刘备强忍着答应了,在去江夏的途中,刘备带着全部新野人民一起走,可这样会导致速度减慢,很快会让曹操追上,诸葛亮再三劝阻他抛弃人民,可他说道:“我宁愿人民抛弃我,我也决不抛弃人民。”这句话说得好,更加体现了刘备爱民如子的精神,关羽这时候说道:“世界上我最敬佩三物,天、地与我大哥! 总结:从上面两个特点中,我们可以看出刘备是一个善良仁义的三国人物,我最喜欢这个人物,喜欢他的精神,喜欢他的品质,我认为三国因为有他而精彩!

三国演义人物评价

三国演义人物评价 董卓——残暴、不顾他人性命 人物简介: 性别:男 籍贯:[凉州]陇西临洮[今甘肃临洮] 容貌:暂无相关记载 官至:太师郿侯 家族资料:父亲董雅 母亲:未知 配偶:未知 兄弟姐妹:董擢董旻 子女:暂无相关资料 相关人物:牛辅吕布王允 人物特点其一: 残暴 原文:坚大怒,叱曰:“董卓逆天无道,荡覆王室,吾欲夷其九族,以谢天下,安肯与逆贼结亲耶!吾不斩汝,汝当速去,早早献关,饶你性命!倘若迟误,粉骨碎身!”(P29 第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 历史上对他的评价:陈寿评曰:董卓狼戾贼忍,暴虐不仁,自书契已来,殆未之有也。 人物特点其二: 不顾他人性命

原文:卓临行,教诸门放火,焚烧居民房屋,并放火烧宗庙宫府。南北两宫,火焰相接;长乐宫庭,尽为焦土。又差吕布发掘先皇及后妃陵寝,取其金宝。军士乘势掘官民坟冢殆尽。董卓装载金珠缎匹好物数千余车,劫了天子并后妃等,竟望长安去了。 事件点击: 董卓为什么可以当上官呢,因为在阅读同时了解到了,因为董卓拿大笔的钱来贿赂官员,在一个故事中主要写董卓收买了朝中很多人,欺负无辜,非常残暴。糊涂的吕布认董卓做义父。语言评析:董卓恼羞成怒,恶狠狠地说:“顺我者生,逆我者死!” 总体评价: 阶段评价:(1~15回)董卓是一个十分奸诈、残暴和好色的一个人,在他的眼中,官职、金钱和地位是最重要的,因为王允利用了董卓和吕布是好色的人,而让他们两个打斗,最后把董卓除掉了。 曹操——报复心强、奸诈 人物简介: 中文名:曹操 别名:曹孟德,阿瞒国籍:东汉民族:汉族出生地: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出生日期:155年7月18日

逝世日期:220年3月15日职业:军事家,政治家,诗人主要成就:实行屯田制,统一北方,开创建安文学 代表作:诗《观沧海》、《龟虽寿》等 谥号:武王、武皇帝庙号:太祖陵墓:高陵 人物特点其一: 奸诈 最能体现曹操这个人奸诈的例子,是在他和袁绍战争中发生的一件事。当时两军对峙相持不下,而曹军快要断粮了,一筹莫展。这个时候袁绍阵营里面有一个谋士叫做许攸的突然来投奔曹操,曹操听说这个消息以后大喜过望,“跣足而出”。摸着手掌哈哈大笑,说子远你来我的事情就好办了,然后把许攸请到军帐里坐下。许攸就问了,说曹公,“军粮尚有几何”?曹操说,只够一个月。接着曹操说了一句刘邦最爱说的话,“为之奈何”,怎么办吧?许攸说:“公孤军独守,外无救援,而粮谷已尽,此危机之日也。”说你带着一支军队,孤军深入,粮草已经没有了,这是非常危险的,怎么办呢?我告诉你,在某某地方袁绍藏了一批粮食,有一条什么样的小路你可以过去,你赶紧率轻骑到那个地方焚其粮草,不出三日,袁军必乱。曹操说太好了,然后自己亲自率领五千骑兵,连夜抄小路过去,换上袁军的服装,碰上沿路的岗哨说是袁公让我们来干什么什么事的,冲到袁营。袁营一看,来了曹

三国演义人物性格特点

三国演义人物性格特点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三国演义人物性格特点 1、诸葛亮的人物特征:1、足智多谋、料事如神,有着胸怀坦荡的大智慧。 2、忠贞不渝、为国为民的道德力量的代表。 3、高尚人格、超凡意志力量的表率。 2、刘备的人物特征:1、刘备有着仁政、爱民的民本思想,在当时十分难能可贵。2、刘备性格的核心是“忠义”。 3、刘备还是一个善于招揽人才,有着胆识、胸襟和谋略的人杰。 3、关羽的人物特征:1、关羽性格的核心特征是忠义,称为“义绝”。2、关羽更是一个武艺超群、有着崇高道德修养的济世之才。3、关羽身上也有着生性骄傲、听不进劝谏的弱点。 4、张飞的人物特征:1、张飞性格的突出特征是生性耿地、精犷;也有粗鲁、莽撞的一面。 2、张面敢爱敢恨、爱憎分明。 3、勇猛更是长飞性格最为突出的一面。 4、张飞虽是一员武将,却粗中带细,有时也有一定的计谋。 5、赵云的人物特征:1、赵云首先是一员武艺超群、骁勇善战的大将。2、他还有着极高的操守和天下百姓为重的德行。3、他还是一个有着独立思考和见解,有才智、胆识的将领。 6、孙权的人物特征:(10、孙权称得上是一位有才智、谋略的统帅。(2)、他还十分善于招揽和任用人才,能做到知人善任,从谏如流。(3)、孙权还具有忍辱负重、能屈能伸的坚韧品格。 7、周瑜的人物特征:1、周瑜首先是一个足智多谋、才智过人的统帅。2、但是他性格中也有着嫉贤妒能、气量狭小的致命弱点。3、周瑜也是个忠心不二,在一定程度上能举贤任能的人。 8、吕布的人物特征:1、吕布是三国时一员武艺超群的在将。2、他更是见利忘义、反复无常的势利小人。3、吕布还是一个有勇无谋、鼠目寸光、刚愎自用之人,兵败被杀是他的必然下场。 9、曹操的人物特征:1、首先他阴险、奸诈、好弄权术而又暴戾、狡诈、野心勃勃。2、他还有着过人的胆识才干,谋略超群。3、求才若渴、用人惟才又自负猜忌。一直是后人评说不尽的话题。 10、马谡的人物特征:1、马谡熟读兵书,有一定谋略和才识。2、马谡只读死书,根本不懂实践;而且骄傲自满,狂妄轻敌、刚愎自用,听不进任何意见,最终只能是酿成大祸,兵败被斩。 11、司马懿的人物特征:1、司马懿是一个雄才大略、才智过人的将领。2、他又是一个善用权谋、阴险毒辣的封建政治家的典型形象。而他的生性多疑、冷酷、残忍也给我们留下了深记得的印象。 12、陆逊的人物特征:1、陆逊是一位足智多谋、有着高超军事才能的统帅。2、陆逊还治国安帮有方,深得百姓信任。 13、姜维的人物特征:1、姜维忠心耿耿,矢志不移地忠诚于蜀政权。2、他是一位足智多谋、能征惯战的杰出统帅。3、他还继承了诸葛亮“和夷”的政策,十分重视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 14、魏延的人物特征:1、魏延称得上是一员武功高强的大将,但是他轻敌狂妄,行事卤莽。2、他还居功自傲,听不进劝阻,追逐名利。3、不服从调遣,擅自做主,常有反心。15、貂蝉、糜夫人、孙夫人的人物特征:1、貂蝉是一个聪慧机敏、知恩图报、忠义、勇敢的奇女子。2、糜夫人的果敢坚决、大义凛然、慷慨赴死真的是许多男子都不及其万一的。 3、孙夫人也是一位忠贞、坚毅、刚烈、聪慧的女中豪杰。 16、董卓的人物特征:1、董卓是一个凶狠残暴、荼毒百姓的乱世奸臣。2、他独揽大权、篡汉自立、贪欲无度、飞扬跋扈。3、董卓还是一个气量狭小、性情暴戾之人。此外,董卓贪得无厌、贪恋女色之徒。 17、王允的人物特征:1、王允是一个东汉末年少有的忠贞节烈之士。2、他还是一个胆识智慧过人,有勇有谋的贤臣。

《三国演义》人物形象分析

课题:《想北平》 《三国演义》人物形象分析 刘备 一、人物简介 他身长七尺五寸,字玄德,手拿双股剑,是皇室后代,还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开国皇帝,他的手下文武双全,个个都各显神威,他的言行举止与宽宏大量成就了他的伟业,让他成为了三国时期一国的霸王,就是因为人和与民心才成就了他,是个仁义的英雄豪杰。 二、 1.性格特点一:仁义善良 1).之所以说他仁义善良,是因为在刘表快死的时候,他再三要把荆州托付给他,刘表认为他的两个儿子没有宏大的前途,可刘备却再三推辞,不肯收下荆州,当他请得诸葛亮出山相助时,诸葛亮也再三说服刘备接纳荆州,可他却再三不要荆州,还说:“我宁愿死,也决不做出违背仁义的事情,违背仁义的事情我是永远不会做的。”从此可见,刘备他非常的仁义。 2).之所以说他仁义善良,是因为在他当上徐州牧的时候,他出城了,留张飞看守徐州,因刘备走了,所以张飞喝的大醉,不料被吕布领兵来偷袭,很快吕布占领了徐州,当刘备回来时,他并没有再夺回徐州,而是对吕布说:“这徐州就给你吧,我暂时驻扎小沛。”这等善良的人在世界上还有几个呢?别人夺走了自己的城池,自己不断不发怒,还愿另外寻找地方来住,这主以表示他的善良。 2.性格特点二:爱民如子 1).之所以说他爱民如子,是因为在他再次当徐州牧其间,曹操要带刘备回许昌,不料当地的人民的代表带着几个人民前来拜访,曹操以为他刚来徐州没几天,那么多人民就想挽留他,可他们说道:“请丞相留下刘备吧,在他当徐州牧的这几天,我们是丰衣足食,他还为我们修了十几座桥,让我们行动也方便了许多,求求您了,留下刘备吧。”这件事足以证明刘备爱民如子。 2).之所以说他爱民如子,是因为当他驻扎在新野的时候,曹操五六十万大军来犯,诸葛亮从容不迫,说要等他们进城后再放火烧他们,再趁机逃往江夏,可那样民房就没了,刘备强忍着答应了,在去江夏的途中,刘备带着全部新野人民一起走,可这样会导致速度减慢,很快会让曹操追上,诸葛亮再三劝阻他抛弃人民,可他说道:“我宁愿人民抛弃我,我也决不抛弃人民。”这句话说得好,更加体现了刘备爱民如子的精神,关羽这时候说道:“世界上我最敬佩三物,天、地与我大哥! 总结:从上面两个特点中,我们可以看出刘备是一个善良仁义的三国人物,我最喜欢这个人物,喜欢他的精神,喜欢他的品质,我认为三国因为有他而精彩! 页脚内容

三国演义主要人物形象之欧阳歌谷创编

《三国演义》主要人物形象 欧阳歌谷(2021.02.01)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表现在多方面:诸如人物形象描写;战争描写;语言艺术;历史小说创作经验……其中,最大的艺术成就在于塑造了众多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人物形象有刘备、诸葛亮、关羽、曹操,等等。 《三国演义》中的“三绝”——诸葛亮、关羽、曹操被称为《三国演义》中的“三奇”或“三绝”。 清代毛宗岗的《读三国志法》:“吾以为《三国》有三奇,可称三绝:诸葛孔明一绝也,关云长一绝也,曹操亦一绝也。”诸葛亮“是古今来贤相中第一奇人”;关羽“是古今来名将中第一奇人”;曹操“是古今来奸雄中第一奇人”。 毛崇岗认为,《三国演义》的成功,首先要归因于小说描写了这三个成功的人物形象。 一、曹操形象分析: (一)曹操形象的总体特点——曹操是《三国演义》

所塑造的典型的“奸雄”形象;在小说中曹操被视为“乱臣贼子”的代表,正与刘备的仁主、明君形象形成鲜明对比。 (二)历史人物曹操的特点——历史上曹操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适应当时社会形势,采取有效措施,扫平各地割据势力,结束了汉末混乱局面,统一北方,使广大中原地区的和平发展得到保证,为西晋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曹操在历史上虽然有其一定的局限,但总的来说是一个发挥过积极作用、应充分肯定的重要人物。 西晋陈寿《三国志》对曹操的功过有较为公正的记叙和评价,肯定了他的历史作用。 后来南朝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时,所采取的各种材料中已有不少民间传记故事,已经不再忠于历史原貌,而这些传说性内容往往为后代艺人所吸收。 在民间艺人手中,曹操一步步由历史上的正面人物变成艺术作品中的反面人物,这一倾向在《三国演义》达到顶点。 (三)小说人物曹操的特点

《三国演义》——主要人物性格分析

《三国演义》——主要人物性格分析 明德中学 K202班邓雅芝 曹操(155-220):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本姓夏侯,字孟德,沛国谯郡人。曹操身长七尺,细眼长须。自幼放任荡不羁,但很有才华,又足智多谋,善于随机应变。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享年六十六岁。 曹操性格非常复杂,曹操御军三十余年,但手不释卷,登高必赋,长于诗文、草书、围棋。生活节俭,不好华服。与人议论,谈笑风生。“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在人才任用方面向来都是求才若渴,知人善用。用人唯才,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曹操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 就人物思想性格的复杂性而言,他时而奸诈到了极点,时而坦率得惊人。奸诈时深不可测,坦率时却犹如赤子。他有时隐而不露,忍而不发,有时却感情外露,激情奔放。他可以残忍得令人发指,也可以体贴入微,富有人情。他有刚怫自用,骄横专制的一面,也有虚怀若谷,从善如流的一面。他猜忌极深,不信任任何人,可有时候又推心置腹,,无话不谈。他是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军事家,可同时又是无耻自私的庸人。在曹操这一形象的身上,凝结着人民对统治者深刻而丰富的认识。 刘备:公元二二一年至二二三年在位。蜀汉昭烈皇帝,字玄德,涿郡涿县人。与关羽、张飞于桃园结义为异姓兄弟。先后投靠过公孙瓒、曹操、袁绍、刘表等。建安十二年,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为军师,率军攻占了荆州、益州、汉中。于公元二二一年正式称帝。在替关羽、张飞报仇时,大举进攻吴国,被东吴陆逊用火攻打败,不久病死于白帝城,享年六十三。世人也称他刘先主。 曹操是以文才和胸襟吸引了其优秀的谋士和猛将;但是刘备则是重武将而轻谋臣,以其不羁更吸引了草莽英雄的心。但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贬曹扬刘,以曹衬刘。当然,这也是封建时代广大百姓的封建意识的反映。 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人。兄孙策,为讨逆将军,封吴侯。公元229年,曹丕死,孙权即正式建立吴国,称帝,都建业。公元252年病逝。孙权是三国时期一个重要的政治人物,智勇兼备的英雄,但优柔寡断。 诸葛亮:字孔明,人称卧龙,汉末徐州琅邪郡阳都县人。诸葛亮早年不得志,不为志向所屈,故结庐于襄阳城西隆中山中隐居待时。公元207年,思贤若渴的刘备三顾茅庐,请计于诸葛亮,公元207年到234年的二十七年,是诸葛亮尽忠蜀汉的阶段。无论先主、后主都非常信任他。 他没有恪守儒家教条,他尊王而不攘夷,进兵南中,和抚夷越,在三国中执行了最好的民族政策。他明法、正身、和吴、治军,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国演义》人物赏析(优选.)

《三国演义》人物赏析 诸葛亮 诸葛亮:诸葛亮治国治军的才能,济世爱民、谦虚谨慎的品格为后世各种杰出的历史人物树立了榜样。历代君臣、知识分子、人民群众都从不同的角度称赞他,歌颂他,热爱他。可以说,诸葛亮在历史上的巨大影响已超过了他在三国历史上的政治军事实践。《三国演义》虽然突出了诸葛亮一生性格、品德、功业等的积极方面,但又把它无限夸大,把他描写成智慧的化身、忠贞的代表,并将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鲁迅评论说:“状诸葛亮之智而近于妖。”因此,《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不是真实的历史人物,而是历史小说人物。 他聪明、狡猾、善于分析。 赤壁之战反映了他的能言,冷静,祁山之战表明了他的机智,执着,忠心. 一、不贪权势他位极人臣,却不追求个人权势,不弄权也不为权所努役。以他的才能智慧和崇高威望,拿掉昏聩无能缺德无才的阿斗,自己称王称帝,可以说上合天理,下顺民心。但是,他对后主坚持执君臣之礼,决不摆相父架子。在一系列问题上都是以礼规劝、得后主同意才进行的。 二、不谋私利他只靠俸禄为生,不以权势谋私利。在《诫子书》中,他提出了自己严格的要求,“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他以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处世。他对后主说:“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也。”他死时确实如其所言。他择妇摆脱了郎才女貌的陋习,选择了黄承彦的丑女。黄承彦说:“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色,而才堪相配。”关于这桩婚事和黄氏的才美,《三国演义》在描述诸葛瞻战死绵竹时曾有简要的介绍,其敬仰之情溢于言表,对这位丑女黄月英给予了热情的赞美。 赵云 赵云:赵云戎马一生,骁勇善战,胆略过人,刘备称其一身是胆,军士呼其虎威将军。赵云原效力公孙瓒,因见其无远大志向,改投刘备。赵云见识卓远,清楚认识到吴蜀关系为唇齿相依,力主维护孙、刘联盟;为人刚毅谨细,刘备军曾俘获夏侯敦部下夏侯兰,兰乃赵云同乡,云知其明于律法,推荐他为军正,但不安排为自己属下,其慎虑如此。蜀军街亭失利后,各处皆损兵折将,唯有赵云亲自断后,所属兵将及军资什物都无甚损失,丞相诸葛亮要把军队剩余物资奖赐赵云将士,赵云不受,认为蜀军兵败,不应反而受赏,诸葛亮对其德行十分赞赏。昔日平定桂阳后,赵云任桂阳太守,原太守赵范之寡嫂有天资之色,范欲将寡嫂配赵云,赵云认为范被迫而降,未知其心,因而婉拒,后来赵范果然逃走。巴蜀初定时,刘备欲将巴蜀田宅分赐诸将,赵云以霍去病“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之例劝阻刘备分田宅赐将,认为田地应交与百姓耕种,房宅也应归还百姓,刘备从其言。赵云为国,不被天姿国色所迷,为民,不为良田豪宅所动,时人与后人皆敬其德。 关羽 关羽的最大毛病就是傲,除了不服入川、取汉中皆有上佳表现的老将黄忠外,再举一例:孙权请求迎娶他的女儿,不嫁也就算了,还以当时南方人最忌讳的北人

三国演义人物塑造方式

谈《三国演义》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 [内容提要]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语言明快流畅,雅俗共赏;结构宏伟壮阔,严密精巧;人物性格鲜明、生动形象;战争紧张激烈、惊心动魄。从人物塑造上看,作者罗贯中多角度、全方位地刻画人物,使用了白描、对比、衬托、夸张等艺术手法来描写人物,善于抓住基本特征,突出某个方面,使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关键字] 三国演义人物艺术手法 中国古典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三国演义》,同时也是世界小说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中国小说之一,生动描述了汉末魏晋时期近百年的历史画卷,集中反映了各统治集团之间政治、军事、外交等种种斗争,几百年来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丰富曲折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吸引了一代代的读者,在民间广为传诵。《三国演义》最重要的艺术成就还是罗贯中成功塑造的那些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全书写了千余人,其中主要人物都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刘备的仁义、曹操的奸诈、关羽的忠义、张飞的勇猛、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周瑜的忌才妒能、孙权的委曲求全、袁绍的优柔寡断等等。对于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作者罗贯中善于抓住人物的个性特征,注重人物相貌、神态及语言的描写,使用对比、衬托、夸张的方法展现人物形象,使人物个性鲜明生动,实见其作为文学艺术大师之深厚功底。 一、使用相貌、神态、语言等白描手法塑造人物形象 在中国古典小说中,作者通常凭借各种艺术手段,从多角度、全方位对人物进行相貌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和行为描写,既能展现人物音容笑貌、言谈举止和衣着服饰等外在形态,也能呈现出人物心理和思想感情等内在活动,从而塑造出成功而丰满的人物形象。作为文学大师的罗贯中当然也不例外,使用白描手法,并借助人物自身的语言、行动,以形传神,做到形神兼备,勾勒出一位位鲜活的人物形象。 首先,《三国演义》中人物出场便通过相貌的描写来展现了人物性格,如第一回中张飞的出场,“玄德回视其人,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可见张飞的威武,再加一句“声若巨雷,势如奔马”便将一个莽撞的张飞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这句话是第二十八回描写诸葛亮出场的,惟妙惟肖,传神的很,与后文关于他智略的描述相互辉映,宛然成章。“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短短30个字把关羽的形象完美的呈现到人物面前,透过这些描写,读者可以体会到一团团英雄的气息正慢慢接近你。 其次,通过对人物细致的语言与神态描写对人物个性特征加以渲染、突出。“张飞大怒,睁圆环眼,咬碎钢牙,滚鞍下马,径入馆驿把门人那里阻挡得住,直奔后堂,见督邮正坐厅上,将县吏绑倒在地。飞大喝:“害民贼!认得我么?”督邮未及开言,早被张飞揪住头发,扯出馆驿,直到县前马桩上缚住;攀下柳条,去督邮两腿上着力鞭打,一连打折柳条十数枝。”这段文字是《三国演义》中比较经典的一个切面:鞭打督邮。通过上述这段文字,读者可以清晰明澈地了解张飞直爽火暴的性格;书中两处对关羽形象的塑造,“云长曰:“吾于千枪万刃之中,矢石交攻之际,匹马纵横,如入无人之境;岂忧江东群鼠乎!”这句话采自《三国演义》第六十六回,是关羽单刀赴会前和属下的对话。字里行间,关羽衿傲高扬的神态流露无遗,浩浩荡荡,气势不凡;“关公正色而言曰:“吾乃解良一武夫,蒙吾主以手足相待,安肯背义投敌国乎?城若破,有死而已。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身虽殒,名可垂于竹帛也。汝勿多言,速请出城,吾欲与孙权决一死战!”每每读这段文字,都会感动得流泪,被关羽的气概所折服。《三国演义》通过这段文字把人们心中的关公形象推至顶峰,完全确立了他一代忠臣的凛然形象。又如“赤壁之战”前,作者连续用了几处神态

三国演义人物分析

《三国演义》第一~二十四回人物分析 刘备(那人不甚好读书;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 生得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姓刘,名备,字玄德。) 孝顺(玄德幼孤,事母至孝);自幼便有大志;深谋远虑,不冲动,淡定从容(在张飞多次冲动时观大局及时拦住了他);好结交天下豪杰(桃园三结义)有勇谋有谋略; 仗义(见朋友有难必营救);仁慈,但有时易信他人(多次相信吕布与他为善);谦逊(陶谦欲与之徐州却自以为无资格数次推让 张飞(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 雷厉风行,做事果断(至刘备同有除黄巾之志便立即招募乡勇与之同举大事)正义,仗义但冲动,常因仗义抱不平而做出冲动之事(见卢植被冤,就要斩护送军人以救卢植;刘关张救了董卓以后,董卓态度仍然无礼,张飞就要提刀杀之;张翼德怒鞭督邮因为刘备被督邮侮辱)好结交天下豪杰(桃园三结义)心直口快,逞强好胜,性格暴躁,盲目自信,刚愎自用(玄德留张飞管理徐州,特吩咐他少酒,可他仍设宴逞一时酒醉,使吕布有机可乘,酿成大祸) 关羽(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好结交天下豪杰(桃园三结义)抱不平,正义(因家乡有人倚势凌人,便杀之)武艺超群,雷厉风行(在多次战争中都披荆斩棘,温酒斩华雄)也有谋略,不像张飞那样冲动 曹操欺君罔上,窃国谋逆(曹操在奉迎献帝迁都许昌、“挟天子而令诸侯”之后,个人野心和权势欲望不断膨胀,最终完全把持了朝堂,控制了汉末中央政权) 玩弄权术,残暴不仁。“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杀吉平”,无比残暴,先是将吉平打得体无完肤,然后截去吉平的九个手指,割掉吉平的舌头,吉平撞阶而死后,曹操仍不解恨,还要“分其肢体号令”;用毫无过错的王故之头来稳住军心,平息众怒;出于恐惧和猜忌杀恩人吕伯奢一家) 雄才大略,敢做敢为,善于引纳人才,以大局为重(文有孔融、杨修、王粲、陈琳等大文人;武有徐晃、张辽、许诸、典韦、夏侯渊等一代武将;并且身边有一群卓尔不群的智囊团,如郭嘉,荀彧,荀攸,程昱等一流谋士;在人才面前不惜承认自己的过错,低下自己的身份) 吕布武艺超群,轻于去就,目光短浅,见利忘义(投奔各处背叛各处),但也不是有勇无谋之辈(吕奉先射戟辕门,巧妙地化解了一场对他两不利的战争),目光短浅,好面子,但无大过 董卓骄傲自满,目中无人,飞扬跋扈,忘恩负义(被刘关张营救却仍高傲无礼),贪恋美色(奸淫宫女;因此中了王允的美人计反间计与吕布反目后被吕布杀死);常有不臣之心(何进死后董卓独揽大权,废汉帝陈留践位)贪得无厌,凶狠残暴,荼毒百姓(村民社赛时,命军士围住,尽皆杀之且挂人头焚烧人头为乐) 袁绍(字本初)本来是想当一名汉室忠臣,率先杀了十常待,胸怀天下;文武双全;优柔寡断,没有主见,不听忠言 王允东汉末年少有的忠贞节烈之士,忧国忧民,胆识智慧过人,有勇有谋(用貂蝉以美人计反间计让董卓和吕布反目,从而自相残杀;临死不畏死亡) 孙策孝顺;武艺超群,作战勇猛,人称“江州小霸王”(一次战路夹死一人叫喝死一人); 招贤纳士,屈己待人,礼贤下士 赵云字子龙(生得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威风凛凛)第七回出现,武力超群,骁

三国演义主要人物形象

《三国演义》主要人物形象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表现在多方面:诸如人物形象描写;战争描写;语言艺术;历史小说创作经验……其中,最大的艺术成就在于塑造了众多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人物形象有刘备、诸葛亮、关羽、曹操,等等。 《三国演义》中的“三绝”——诸葛亮、关羽、曹操被称为《三国演义》中的“三奇”或“三绝”。清代毛宗岗的《读三国志法》:“吾以为《三国》有三奇,可称三绝:诸葛孔明一绝也,关云长一绝也,曹操亦一绝也。”诸葛亮“是古今来贤相中第一奇人”;关羽“是古今来名将中第一奇人”;曹操“是古今来奸雄中第一奇人”。 毛崇岗认为,《三国演义》的成功,首先要归因于小说描写了这三个成功的人物形象。 一、曹操形象分析: (一)曹操形象的总体特点——曹操是《三国演义》所塑造的典型的“奸雄”形象;在小说中曹操被视为“乱臣贼子”的代表,正与刘备的仁主、明君形象形成鲜明对比。 (二)历史人物曹操的特点——历史上曹操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适应当时社会形势,采取有效措施,扫平各地割据势力,结束了汉末混乱局面,统一北方,使广大中原地区的和平发展得到保证,为西晋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曹操在历史上虽然有其一定的局限,但总的来说是一个发挥过积极作用、应充分肯定的重要人物。 西晋陈寿《三国志》对曹操的功过有较为公正的记叙和评价,肯定了他的历史作用。 后来南朝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时,所采取的各种材料中已有不少民间传记故事,已经不再忠于历史原貌,而这些传说性内容往往为后代艺人所吸收。 在民间艺人手中,曹操一步步由历史上的正面人物变成艺术作品中的反面人物,这一倾向在《三国演义》达到顶点。 (三)小说人物曹操的特点 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作者成功塑造的一个典型的“奸雄”形象。作者注意到人物形象的丰富性、复杂性,并没有把这个形象简单化,而是肯定他思想性格的多面性,在强调他“奸”的同时,也刻画出他的“雄”。 A.曹操之“雄” 曹操雄略冠时,智谋出众。作品注意揭示其智慧和谋略,并时时与其豪爽、豪迈的气度相联系,刻画出一代枭雄的典型形象。 1、气度豁达,志向远大 第二十一回“曹操煮酒论英雄”中,曹操对刘备坦言:“今天下英雄,唯使君(指刘备)与操耳!”具有超乎常人的自信、勇气,具有敢为人先、勇于承当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五十六回“曹操大宴铜雀台”,曹操历数二十多年来自己讨董卓、除袁术、破吕布、灭袁绍、定刘表等功业,称“如国家无孤一人,正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表现出超拔的雄豪之气。 2、知人、爱才 历史上的曹操唯才是举,知人善任;小说中对此虽然作了重大改动,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写出曹操知人、爱才的一面;如善待关羽、敬佩赵云,等等。 3、富有文采,诗风雄放 历史上的曹操富有文学才华,其诗雄浑奔放、古劲苍凉,小说对此多也有表现。 第四十八回“宴长江曹操赋诗”,在气氛紧张的赤壁之战前,穿插描写曹操诗酒豪放,充分展现其

三国演义中曹操人物形象分析完整版

三国演义中曹操人物形 象分析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三国演义》中曹操的人物形象分析 【摘要】:一提起《三国演义》中的曹操,人们首先想到他是一个大奸臣,狡 诈、多疑、假仁假义、十分奸险;但他的宽宏世无其俦,他的诚挚更能令人叹息弥襟。他在分裂混乱的三国时期,对统一我国北方,起过相当大的作用。因此,下面本人就《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奸”与“雄”的形象进行进行分析研究,以抛砖引玉、求教于名家指点。 【关键词】:曹操奸雄人物形象 前言 曹操,人言“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操是一个真正的英雄,青梅煮酒时,他敢于吐露真言,以龙自比,可见其胸怀大志。再者收降关羽时,关羽说只降汉不降曹,曹操丝毫不在意,并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百般殷勤。关羽走后,他非但没有下杀手,还赠送盘缠,明知放走关羽是一件错误的是,但曹操识英雄惜英雄。五关斩六将,曹操也没有怪罪,可见其胸襟之开阔。 一、曹操之“奸” 《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奸”主要体现在狡诈、多疑、狠毒上。 (一)狡诈 曹操是一个阴险狡诈的人,作品开始就写他用权术。曹操年少时比较贪玩,“游荡无度”,他的叔父经常向他父亲反映,曹操很头疼。一天,操在路上偶遇叔父,立刻做出面目扭曲的样子,叔父向他父亲汇报,于是曹嵩找到儿子询问病情,不料操安然无恙,答道:“儿自来无此病;因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1]曹嵩就此起了疑心,再也不相信弟弟的小报告了,曹操从此之后就更加的放肆了。 第十七回,曹操攻打袁术时,军粮短缺,操命管粮官王垕:“可将小斛散之,权且救一时之急。”[2]士兵皆言丞相欺众。操欲借垕人头示众。垕大惊曰:“某实无罪!”[3]操曰:“吾亦知汝无罪,但不杀汝,军必变矣。汝死后,汝妻子吾自养之,汝勿虑也。”[4]垕再欲言时,操早已呼刀斧手杀之,悬头高竿,出榜晓示曰:“王垕故行小斛,盗窃官粮,谨按军法。”[5]于是众怨始解。为了平息士兵对自己的怨恨,稳定军心,曹操竟然去杀死一个没有任何过失的人,他的奸诈狠毒教人心寒。 曹操此人性格复杂多变,这在表情、脾性的多变上得到体现。当俘虏张辽后,张辽不但不肯投降,还破口大骂,曹操被惹火了,亲自拔剑想杀张辽,被刘备与关羽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