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建筑历史1986真题

重庆大学建筑历史1986真题

重庆建筑大学一九八六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建筑历史

一、填空题(每题3分,共12分)

1.原始社会晚期有代表性的居住遗址,北方是________;南方是________

2.请写出下列诸代著名建筑各两座:唐________、________,宋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时砖在建筑上被普遍使用。砖建筑称________,主要采用

________结构。

4.斗拱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构件组成。二、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回水

2.“借景”,并以实例说明

3.隔架科

4.计成

5.斗口

三、请用徒手绘出六种主要屋顶形式的简图。(12分)

(立面或透视不限,同一屋顶形式加重檐不能算作另一种形式)

四、我国汉代建筑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6分)

五、文艺复兴为什么转向古典文化?这一转变对建筑带来了什么影响?(10分)

六、希波达姆(丹)城市规划的特点是什么?试举例说明。这种规划法与柯布西耶的城市规划思想有何关系?(10分)

七、以流水别墅、西塔里埃森工作室和古根哈姆美术馆说明赖特的设计思想。(10分)

八、“servant and served space”这一概念是谁提出的?举一典型实例说明如何在建筑中具体表现这一概念?(10分)

九、作图完成太妃陵的视觉分析,指出该图在比例和某些细部形式上的错误。(10分)(此题在试卷上作,少量说明文字写在空白处)

重庆大学建筑构造2复习参考资料(内附绝密试题一份)

基础复习资料: 第一章高层建筑 分类 1. 层数:第一类9~16层,第二类17~25层,第三类26~40层,第四类40层以上 2. 高度:公共建筑h>24m超高层建筑h>100m (建筑高度是指建筑物室外地面到其檐口或屋面面层的高度,屋顶上的水箱间、电梯机房、排烟机房和楼梯出口小间不计入建筑高度)3?体型:板式高层建筑,塔式高层建筑 4. 防火:一类二类 结构体系 5. 基本体系:纯框架体系,纯剪力墙体系,筒体体系 6. 体系组合:框支剪力墙,框架-剪力墙,框架-筒体,筒中筒,束筒 7. 框架-筒体:核心筒-框架体系,多筒-框架体系 8. 多筒-框架体系:两个端筒+ 框架,核心筒+端筒+ 框架,核心筒+角筒+框架 9. 楼盖形式:肋梁楼盖结构,无梁楼盖结构,叠合板楼盖结构,压型钢板组合楼盖结构 10. 设备层:高建筑物的某一楼层其有效面积全部或大部分用作空调、给排水、电气、电梯机房等设施的布置。一般设置在第15层 11. 避难层:超高层建筑间距<15层,净面积5人/平米 12. 中间层:通常15层,设中间设备层 外墙 13. 外墙:(根据构造形式和支承方式的不同:)填充墙,幕墙 14. 玻璃幕墙: 承重方式:框支承,全玻璃,点支承 15. 框支承:构造分类:明框,隐框,半隐施工分类:构件式(现场组装,竖挺为主要受力构件),单元式(提前组装现场安装) 全玻璃:固定方式:上部悬挂,下部支承 16. 点支承式的组成:玻璃面板,支承结构(杆件体系,索杆),支承装置(爪件,连接件,转接件),玻璃(钢化玻璃:单层,钢化中空,钢化夹层),面板(分格尺寸1.5~3m,厚12mm留缝10mm 密封胶) 铝板幕墙(坚挺受力,由加强肋和面板组成,宽度1000~1600,高度3m),铝塑板(高度<1.8m) 17. 玻璃选择:安全性能(钢化,夹层,夹丝)热工性能(吸热,反射,中空) 18. 立面划分:横档间距<2m,竖梃间距<1.5m 19. 地下室防潮:范围(当最高地下水位低于地下室地坪0.3~0.5m而无滞水可能时,地下室外墙和底板只受到土层中潮气影响,一般只做防水处理) 地下室防水:卷材防水,防水混凝土防水,弹性材料防水 20. 楼梯:楼梯布置要求:与电梯有机配合,以利相互补充,与电梯靠一起 安全疏散设计:高层民用建筑系统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而距离不应小于5m 疏散楼梯的设置: 1、疏散楼梯间的布置方式:接近电梯厅,有双向疏散出口 2、防烟楼梯间的要求:楼梯间入口处应设前室或阳台、凹廊等,前室面积公共建筑不小于6平米,居民建筑不小于4.5平米,若与消防电梯合用前室则不小于10平米<公建〉和6平米<居住建筑>,楼梯间的前室应设防烟排烟设施,通向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应设乙级防火门,向疏散方向开启 3、封闭楼梯间的要求:靠外墙,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设乙级防火门,向疏散方向开启 4、剪刀楼梯间的要求:按消防楼梯间要求设置,两梯段之间分隔成两座独立的梯间,保持两条疏散通道;公共建筑内,每个楼层布置两个防烟前室;塔式高层住宅可设置一个防烟前室,但两座楼梯间应分别设置加压送风系统 疏散楼梯间的布置要求:竖向各层位置不变,能上能下,底层有通往室外的出入口,直通屋顶(不少于两座) 21. 电梯:分类:使用性质(客梯,货梯,消防电梯)行驶速度(高速,中速,低速)其他(单台双台,交流直流,轿厢容量,开启方向左、右、中、贯通左、贯通右) , 观光电梯 22. 电梯组成:电梯井道,电梯机房,井道基坑,组成电梯的有关部件 通向电梯机房的通道和楼梯宽度不小于 1.2m,楼梯坡度不大于45° 23. 自动扶梯布置方式:单台布置,双台并列布置,双台串联布置,双台剪刀布置 第二章墙面装修 24. 铺贴式墙面:天然石材,人造石材 25. 天然石材:花岗石(室内外墙)大理石(室内墙)碎拼大理石 26. 天然石材安装:栓挂法,连接件法,粘贴法 27. 人造石材墙面:预置水磨石,人造大理石大型陶瓷石板 28. 人造石材安装:栓挂法,粘贴法 29. 板材墙面(高级):木板,金属,石膏,塑料,铝合金 30. 裱糊墙面(咼级):壁纸,墙布 地面装修 31天然石材地面:花岗石,大理石,碎拼大理石(构造) 32. 硬木地面:面层(单双)优点:具有良好的弹性和蓄热性缺点:不耐火耐水,造价昂贵 分类:空铺木地面,实铺木地面,强化木地面 强化木地面:组成:面层,基层,防潮层,铺装要求:地板与墙面相接处留8~10mm缝隙,踢脚板盖缝 33. 塑料地面:构造方式:塑胶自流平地面,塑胶地板 34. 地毯地面:按材质分:化纤地毯,羊毛地毯 35. 活动地面:又称装配式地板,适用于机房,控制室,通讯中心,电化教室,剧场舞台等 36. 弹性木地板:适用于室内体育用房,排练厅,舞台,交谊舞厅等

《中国建筑史》重点整理

中国建筑史 中国最古老的神庙遗址(辽宁建平县牛河梁女神庙) 中国已知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建筑实例是(陕西岐山凤雏村早周遗址) 我国已知最古老的居室装饰是(山西襄汾陶寺村龙山文化遗址) 我国已知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建筑遗存是(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 在奴隶社会的商周时期,开始出现规模较大的宫殿陵墓祭祀监狱建筑,以及以宫、室为中心的大小城市。与此同时,木构架也逐渐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方式 夏商周时期是木构架建筑体系的奠定时期 汉代建筑:形成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类型,包括宫殿,陵墓,苑囿等皇家建 筑,明堂辟雍,宗庙等礼制建筑,中小型的居住建筑,以及佛教寺庙建筑, 木构架的两种主要形式抬梁式和穿斗式都出现。斗拱的形式多样,正处于未 定型的活跃探索期。多层楼兴起盛行,建筑组群庞大,显示出中国木构建筑 到两汉时期已进入体系的形成时期。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充满民族斗争民族融合的时 期。 佛教建筑的兴起,佛寺佛塔石窟和精美雕刻兴盛,陵墓建筑不甚发达,南朝陵 墓神道两旁的雕刻颇有成就。园林:魏晋南北朝,士人阶层兴起,玄学思想, 山水文学开始兴盛,私家园林以士人园林为主。家具:适应垂足而坐的高型 家具开始丰富,胡坐逐渐取代了此前中原的席地而坐。 宋朝建筑特点:1城市结构和布局起了根本变化2木架建筑采用了古典的模数制 建筑组合方面,在总平面上加强了进深方向的空间层次,以便衬托出主体建筑3建筑装修精美,色彩华丽。4砖石建筑水平达到新的高度5园林建筑兴盛 元明清时期: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第三个高潮期,明清两代的建筑较唐宋时期的建筑缺少创造力,更趋向于程式化和装饰化。 明代建筑:1初期的建筑风格与宋元相近,中期的建筑风格严谨,而晚期的建筑风格趋向繁琐。2砖已普遍用于民居砌墙,琉璃面砖,琉璃瓦也得到广泛应用3进一步发展了木构架技术趋于定型4建筑群的布置更为成熟5官式建筑形象严谨,装修,彩画,装饰日趋定型化6私家园林发达7明式家具闻名于世8风水术发展极盛。 清代建筑特点:1园林达到了极盛期。2藏传佛教兴盛3住宅建筑百花齐放4单体设计简化,提高群体与装修设计水平。斗拱的承重作用消失,仅作为装饰5建筑材料与技术都有了创新,出现了玻璃,出现了中西合璧的新建筑,砖雕,木雕,石雕技艺在建筑上广泛应用。 明清故宫: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又称紫禁城。始建于明永乐四年,由明代蒯祥,徐杲等人主持设计。经历十二年建成,明清24个皇帝在此执政。位于北京城市的中心,占地72 公顷。有房屋8700间,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宫殿殿建筑群。 故宫基本布局:(一)严格的中轴对称(二)左祖右社,或称左庙右社(三)前朝后寝(四)三朝五门三朝,对应三殿。.太和殿;颁布重要政令、天子登基、大朝会、皇帝庆寿等。.中和殿;大朝前的预备室,供休息之用。.保和殿;宴会、殿试进士。.五门:大清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 三朝五门:三朝五门的具体位置及名称因朝代不同而有所区别。三朝的称谓古称:外朝,治朝,燕朝;唐称:大朝,常朝,入阖;宋代称:大朝,常参,六参及朔望参(每五日及朔、望一参)。也就是:大规模礼仪性朝会,日常议政朝会,定期朝会三种.唐长安有五门:承天门、太极门、朱明门、两仪门、甘露门,三朝为:外朝奉天殿、中朝太极殿、内朝两仪殿元失此制,明南京宫殿则又用此制,其五门为:洪武门、承天门、端门、午门、奉天门,三殿为: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明代故宫五门为:大明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

重庆大学建筑构造(下)(第四版)期末试题(有详细答案)

重庆大学试题单2003-2004年第一学期 课程:建筑构造(二)专业:班级:姓名;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抹灰层的总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抹灰总厚度大于或等于( C )时,应采取加强措施。 A、15 B、20 C、35 D、50 2.在不同基体材料相接处表面抹灰时应先铺钉金属网,金属网与各基体的搭接宽度不应小于( A ) A、100 B、150 C、250 D、300 9 3. 当设计条件相同时,下列吊顶中,哪一种的耐火极限最高? A.厚1.5cm的板条抹灰 B.钢丝网抹灰(1:4水泥石棉浆,厚2cm) C.各厚0.8cm的双层石膏板 D.1cm厚的石棉板 答案:(D) 4.抹灰层的总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抹灰总厚度大于或等于()时,应采取加强措施。 A、15 B、20 C、35 D、50 答案:C 5内墙面抹灰每遍适宜厚度的表达,哪一条是错误的() A.涂抹水泥砂浆每遍适宜厚度为5~7mm B.涂抹水泥混合砂浆每遍适宜厚度为7~9mm C.纸筋石灰面层赶平压实后的厚度不得大于4mm D.石膏灰面层赶平压实后的厚度不得大于2mm 答案:C 6下列关于轻钢龙骨纸面石膏板的表述错误的是() A、固定板材的次龙骨间距不得大于600mm,在潮湿地区和场所,间距宜为300-400 B、石膏板板材的固定有螺钉固定、胶粘固定、插结固定三种 C、轻钢龙骨常用分主、次龙骨的双层构造,但轻型吊顶时可省略主龙骨用吊筋直接吊挂次龙骨及面层的单层构造方式 D、纸面石膏板厚度有面石膏板厚度有9mm和12mm两种,9mm主要用于墙面,12mm主要用于吊顶。 答案:D 7顶棚抹灰最大允许平均总厚度的表述,哪一条是错误的( ) A.现浇混凝土顶棚15mm B.预制混凝土板顶棚18mm C.金属网抹灰顶棚20mm D.板条抹灰顶棚22mm 答案:D 8.涂料工程基层的含水率要求,哪一条是不恰当的( ) A.混凝土表面施涂溶剂型涂料时,含水率不得大于8% B.抹灰表面施涂溶剂型涂料时,含水率不得大于8% C.乳液涂料时,含水率不得大于12% D.木料制品含水率不得大于12% 答案:C 9.外墙面贴釉面砖做法的表述,哪一条是不恰当的( ) A.选用面砖应坚实平整,表面光洁,尺寸、色泽一致,吸水率不大于12% B.砖墙用水湿透,用1:3水泥砂浆打底,木抹搓平,隔天用水养护 C.用厚6一lOmm的1:2水泥砂浆镶贴 D.用水泥浆或水泥砂浆勾缝 答案:A 10.以下关于装饰抹灰的说法错误的是() A.装饰抹灰主要包括干粘石、水刷石、拉毛、扫毛、假面砖、喷涂等。 B.装饰抹灰与一般抹灰相比,更注重罩面抹灰的装饰性 C.水刷石的颗粒粒径以4-6mm为宜

中国建筑史提纲及重点

1、中国古建筑的起源 我国传统建筑的起源是从民居建筑开始的,一为“筑木为巢”的巢居,一为“陶复陶穴”的穴居。 巢居是先民们为了避免地面潮湿、虫蛇侵袭,在枝干分支的叉面上铺设枝干茎叶,搭架简陋的遮盖棚,以此作为居住所。干栏式建筑便是从此基础上发展而来。 在我国黄河流域黄土层地区,由于土质细密坚硬、地下水位低,先民们开始在山崖或山坡上挖掘横向的洞穴作为居室。由于这种居室不利于阳光照射和空气流通,他们开始在平地上挖掘竖向的地穴。随着立柱的加入,深入地下的穴居逐渐升上地面,完成由穴向屋的转变。 2、木结构的类型、基本构件 我国传统建筑的结构类型,大致分为四个类型: (1)抬梁式结构: 在屋基上立柱,柱上放梁,梁上再放短柱,短柱上再置短梁,由此层层叠 落到屋脊,并在各梁头上再架檩条以承屋椽,由此形成整个框架。这种形式构 件复杂,但是结实牢固、经久耐用。由于室内少柱或无柱,内部空间宽敞,门 窗安排方便,可以做出美观造型。 (2)穿斗式结构: 由于柱距较密,柱与柱之间用木穿连接。穿斗式架构不使用木梁,直接用 木柱承檩,檩上架椽。优点是用较少的料建较大的屋,柱与穿形成的网状结构, 结构牢固,抗风性好。缺点是屋内柱子多,不能形成较开阔的内部空间。 (3)井干式结构: 用天然原木嵌接成框状,层层垒跌,形成房屋的壁体,屋顶也用原木制成。(4)干栏式结构: 先用柱子在底屋做一高台,上面放梁铺板,形成平台。然后在平台上架屋,上层住人,下层杂用。 基本构件:梁、柱、榫卯、斗栱等。

3、中国传统院落式民居建筑类型及其分布 1、南北四合院 2、窑洞式 3、三坊一照壁与一颗印式 4、土楼式 5、碉房 6、天井式 4、阴阳五行思想(方位、颜色、象征物) 阴阳最初的概念是指日之向背,后来人们将阴阳解释为一对对立统一的哲学范畴,认为一切事物皆有阴阳两个相互对立、依存的因素组成。 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这五种元素相生相克。

重庆大学建筑构造(上)(第四版)期末试题(有详细答案)

重庆大学试题单2009-2010年第一学期 课程:建筑构造(一)专业:班级:姓名;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判断建筑构件是否达到耐火极限的具体条件有(A)。 ①构件是否失去支持能力②构件是否被破坏③构件是否失去完整性④构件是否失去隔火作用⑤构件是否燃烧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②③④ 2、住宅中卧室、厨房、阳台的门宽一般取为( C )。 A、1000、900、800 B、900、800、700 C、900、800、800 D、900、900、900 3、墙承重结构布置方案可分为(C)等几种方式。 A、横墙承重, 纵墙承重, 内墙承重,外墙承重 B、半框架承重, 内墙承重, 外墙承重 C、纵横墙承重, 横墙承重, 纵墙承重,半框架承重 D、内墙承重, 外墙承重, 纵横墙承重 4、下面的那种楼梯不能作为疏散楼梯(D )。 A、直跑楼梯 B、剪刀楼梯 C、折形多跑楼梯 D、螺旋楼梯 5、根据《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的规定,基本模数的数值规定为(B)。 A、1000mm B、100mm C、10mm D、300mm 6、刚性基础的受力特点是(D) A、抗拉强度大、抗压强度小 B、抗拉、抗压强度均大 C、抗剪切强度大 D、抗压强度大、抗拉强度小 7、抹灰按质量要求和主要工序划分为(D )等几种标准。 A、底灰、中灰、面灰 B、普通抹灰、中级抹灰、高级抹灰 C、刮糙、中灰、面灰 D、一般抹灰、装饰抹灰 8、当楼梯平台下需要通行时,一般其净空高度不小于( C )。 A、2100mm B、1900mm C、2000mm D、2400mm 9、常用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楼板,根据其截面形式可分为(B )。 A.平板、组合式楼板、空心板 B.槽形板、平板、空心板 C.空心板、组合式楼板、平板 D.组合式楼板、肋梁楼板、空心板 10、屋顶具有的功能有( D )。 ①遮风②蔽雨③保温④隔热 A、①② B、①②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11、普通粘土砖的规格和重量分别为(C)。 A、240mm×120mm×60mm,1Kg B、240mm×110mm×55mm,2Kg C、240mm×115mm×53mm,2.5Kg D、240mm×115mm×55mm,3Kg 12、下面属整体地面的是( D )。 A.釉面地砖地面;抛光砖地面 B.抛光砖地面;水磨石地面 C.水泥砂浆地面;抛光砖地面 D.水泥砂浆地面;水磨石地面。 13、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有(C)。 A、外界环境、建筑技术条件、建筑材料 B、外界环境、建筑施工条件、建筑材料 C、外界环境、建筑技术条件、建筑标准 D、外界环境、建筑施工条件、建筑标准 14、房屋一般由( A )等几部分组成。 A、基础、楼地面、楼梯、墙(柱)、屋顶、门窗 B、地基、楼板、地面、楼梯、墙(柱)、屋顶、门窗 C、基础、楼地面、楼梯、墙、柱、门窗 D、基础、地基、楼地面、楼梯、墙、柱、门窗 15、墙体按受力情况分为( D )。 ①山墙②承重墙③非承重墙④内墙⑤空体墙 A、①④⑤ B、②⑤ C、③④ D、②③ 16、墙脚采用(D )等材料,可不设防潮层。 ①粘土砖②砌块③条石④混凝土 A、①③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③④

中国建筑史重点

中外建筑史重点 中建史部分 1.名词解释集锦: 宇文恺&诫 宇文恺:隋代人。隋代东西两大都城的规划与营造宫室,宗庙的兴建几乎都出于他手。 而大兴城的规划是古代城市建筑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成功例之一。 诫:宋代人。长期在将作监任职。 成就:突出成就在于修编《营造法式》; 影响:详细记录当时的官式做法。使后人得以全面了解宋代官式建筑的技术与艺术状况。偃师二里头一号宫殿 时间:夏朝; 意义:至今为止发现我国最早的规模较大的木架夯土建筑和庭院实例。 州桥 春建造;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敞肩拱桥,大拱由28道石券并列而成,跨度37米。在技术与造型上都是我国古代建筑的瑰宝。 都料 唐代掌握设计与施工的民间技术人员,专业技术熟练,专门从事公私房屋设计与现场施工指挥。 《营造法式》 解释:《营造法式》是王安石推行政治改革的产物,目的是为了掌握设计与施工标准,节制国家财政开支,保证工程质量。它是当时朝廷下令制定各种财政,经济条例众书中的一本,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由将作监诫所著,书中资料主要采自历来工匠经传可行之法的建筑技术书籍。 特点:①重在工程管理,疏于工程设计;②制定严密的模数制,确定“以材为祖”的设计原则,把一整材分制用文字确定下来;③功限定额的制度,达到十分细密的程度;④注重设计的灵活性; ⑤图文并茂。 里坊制 里坊制确立期:把全城分割成若干封闭的里,作为居住区,商业与手工业者则限制在一些定时开闭的市里,统治者们的宫殿,衙署占有全城最有利的地位,并用城墙保护起来,里和市都环以高墙,设里门与市门,由吏卒令和市令管理,全城实行宵禁。 里坊制极盛期:三国时期的邺城开创了一种布局规则完整,功能分区明确的里坊制城市布局:平面呈长方形,宫殿,位于城北居中,全城做棋盘式分割,居民与市场纳入这些棋盘格中组成里,这是在前一阶段较自由的里坊制城市布局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的结果。 坞壁阿以旺一颗印 坞壁:平地建坞,围墙环绕,前后开门,坞建望楼,四隅建角楼,略如城制;

中国建筑史考试重点总结

中国建筑史 木构建筑结构体系:穿斗式和抬梁式?相比之下,穿斗式木构架用料小,整体性强,但柱子排列密,只有当室内空间尺度不大时(如居室.杂屋)才能使用;抬梁式木构架可采用跨度较大地梁,以减少柱子地数量,取得室内较大地空间,适用于宫殿.庙宇等建筑. 斗棋是中国木架建筑特有地结构部件,其作用是在柱子上伸岀悬臂梁承托岀檐部分地重量. 斗棋地主要构件:棋.斗?昂?一座木架建筑地建造,首先做好台基,使室内地面高于室外地面,以求达到防水?防潮和保持室内干燥洁净地目地.台基上则按柱网(柱子地分布状况)安置石质柱础,其作用是保护柱子不受地下水上升侵蚀而导致腐烂 .木架立起后,即可铺盖瓦屋面.砌墙.安装门窗.油漆粉刷.最后铺设砖地面(或石地面). 中国古代单体建筑地特点是:简明.真实.有机.单体建筑地另一特点是:平面.结构.造型地不可分割性.庭院(是由屋宇.围墙.走廊围合而成地内向性封闭空间)是中国古代建筑群体布局地灵魂?庭院地三种围合方式:一. 在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墙围合;二.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廊围合,通常称之为“廊院”;三.主房前两侧东西相对各建厢房一座,前设院墙与院门,称之为“三合院”.例:北京故宫. 处理建筑与环境地关系:一.善择基址.二.因地制宜.三.整治环境.四.心理补偿. 中国最早岀现地建筑:穴居和巢居?建筑类型:1.居住建筑2?政权建筑及其附属设施 3.礼制建筑4.宗教建筑5?商业与手工业建筑6?教育.文化.娱乐建筑7.园林与风景建筑8.市政建筑9?标志建筑10.防御建筑. 工官制度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与官本位体制地产物,是城市建设和建筑营造地具体掌管者和实施者.最高工官:司空.汉代以后:将作.历史上有作为地工官: 隋代宇文恺:观风行殿.宋代李诫:《营造法式》.中国古代两种发展模式:一在工官掌权下建造地官式建筑;二是各地自主建造地民间建筑. 第一章原始社会:发展极缓慢,从建造穴居和巢居开始,创造了原始地木架建筑.奴隶社会:大量奴隶劳动和青铜工具地使用,岀现了都城.宫殿.宗庙.陵墓等建筑,以夯土墙和木构架为主体,后期岀现瓦屋彩绘地豪华宫殿.封建社会:不论在城市规划.群建筑.园林.民居等方面,还是在建筑空间处理.建筑艺术与材料结构方面,其和谐统一.设计方法.施工技术等,都有卓越地创造与贡献. 原始社会:两种代表性建筑:1.长江流域多水地区有巢居发展而来地干阑式建筑; 2.黄河流域由穴居发展而 来地木骨泥墙房屋.浙江余姚河姆渡村(距今约六七千年),干阑式建筑. 奴隶社会: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是至今我国最早地规模较大地木架夯土建筑和庭院地实例 西周有代表性建筑遗址:陕西岐山凤雏村地早周遗址和和湖北蕲春地干阑式木架建筑.制瓦技术是西周在建筑上地突岀成就.春秋时期:瓦地普遍使用和作为诸侯宫室用地高台建筑地岀现.封建社会前期:1.战国时手 工业商业发展,城市繁荣,规模日益扩大,出现了一个城市建设地高潮.2.农业和手工业进步地同时,建筑技术也有了巨大发展,特别是铁制工具.3.装修用地砖也岀现了 .秦: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大力改革整治.经济.文化.统一法令,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统一文字,修驰道通达全国,并筑长城以御匈奴.汉:后世常见地抬梁式和穿斗式两种主要木构架已经形成.在制砖技术和拱卷结构方面,汉代有了巨大进步.三国.晋.南北朝:这个时期最突岀地建筑类型:佛寺.佛塔.石窟.“舍宅为寺”:北魏洛阳有许多佛寺是由贵族官僚地邸宅改建地.石窟可分为三种:1.塔院型,以塔为窟地中心.2.佛殿型,窟中以佛像为主要内容.3.僧院型,窟中置佛像.园林发展地原因:1.由于贵族豪门追求奢华生活,以园林为游宴享乐之所;2.士大夫玄谈玩世,以寄情山水为高雅.封建社会中期:建筑上主要是兴建都城:大兴城和东都洛阳城,以及大规模地宫殿和苑囿,并开南北大运河.修长城等.隋代河北赵县安济桥:匠人李春. 唐代建筑六个特点:1规模宏大,规化严整.2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3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地技术问题,并已定型化.4设计与施工水平提高.5砖石建筑有进一步发展 6建筑艺术加工地真实和成熟. 第二章中国古代城市三个基本要素:统治机构(宫廷.官署).手工业和商业区.居民区. 四个发展阶段:1城市初生期,相当于原始社会晚期和夏商周三代 .2里坊制确立期,相当于春秋至汉.3里坊制极盛期,相当于三国至唐.4开放式街市期,即宋代以后地城市模式. 古代都城建设地三种类型:1新建城市2依靠旧城建设新城3在旧城基础上地扩建.城市建设特点:一切为 封建统治服务,一切围绕皇帝和皇权所在地宫廷而展开.

重庆大学《建筑构造(下册)》(第5版)配套辅导书-建筑装修构造【圣才出品】

第2章 建筑装修构造 2.1 复习笔记 一、概况 1.建筑装修的划分 (1)按使用材料的不同,分为无机装修材料(铝合金、大理石、玻璃等)和有机装修材料(木材、竹材、有机高分子材料等); (2)按装修部位的不同,分为外墙装修、内墙装修、地面装修、吊顶装修等。 2.建筑装修的作用 (1)改善环境条件,满足各类建筑的功能要求; (2)保护结构,使建筑物各部分构件的寿命得以延长; (3)装饰和美化建筑物,充分表现建筑所具有的美学特征。 3.建筑装修设计必须满足功能和使用要求 (1)墙面抹灰可以提高墙体的热工性能,延缓凝结水的出现,对吸声和隔声有一定的作用; (2)地面装修可以保护基底材料和楼板,达到装饰的目的,满足使用要求; (3)吊顶装修应满足美化环境和照明、隔声等要求。 4.建筑装修的要点

(1)建筑装修应具有合理的耐久性; (2)建筑装修应针对不同建筑物的装修标准来选择装修材料与做法; (3)建筑装修的质量标准、选用材料、构造做法等都与造价有关; (4)建筑装修应考虑材料供应和施工技术条件,注意材质的特点,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保证装修质量。 二、墙面装修构造 1.铺贴式墙面 (1)天然石材墙面 ①天然石材墙面包括花岗石墙面、大理石墙面和碎拼大理石墙面等。具有庄重、典雅、富丽堂皇的效果,是墙面高级装修的做法之一。

表2-1 三种天然石材墙面 类别岩石品种颜色特征适用场所 花岗石岩浆岩颜色很多, 常见的有粉 红色、灰白 色、灰色、 暗红色等。 常呈整体均粒状结构,其构造 细密,强度和硬度极高,孔隙 率和吸水率小,并具有良好的 抗酸碱和抗风化能力,一般多 用于室外装修,耐用期可达 100~200年; 作为饰面材料的花岗石可以为 毛面或表面磨细抛光,经磨光 处理的花岗石板,光亮如镜, 质感丰富,有华丽高贵的装饰 效果。细琢加工的板材,具有 古朴坚实的装饰风格。 适用于宾馆、 商场、银行和 影剧院等大型 公共建筑的室 内外墙面和柱 面的装饰,也 适用于地面、 台阶、楼梯、 水池和服务台 等造型面的装 饰。

重庆大学建筑历史考试

重建工历年考研试题[精华] 重庆建筑大学二○○一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建筑历史 (外建史部分) 一、填空题:(每空一分,共30分) 1.古埃及吉萨金字塔群包括______、______、__ ____三座金字塔。 2.在古代世界中宫殿结构最轻的称为“百柱厅”的是两河流域___ ___王国的______宫。 3.雅典卫城上两座主要代表性神庙建筑是______和___ ___。 4.罗马万神庙平面形状为______,使用的材料主要是__ ____和______。 5.中世纪基督教建筑有在______的科隆主教堂,采用__ ____式平面形制,在______的圣索非亚大教堂,采用_ _____平面形制。 6.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被誉为第一朵报春花的建筑是_____ _设计的______主教堂穹顶。 7.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由______设计的______小教 堂采用集中式构图,对后世有很大影响。伦敦的古典主义纪念碑式 建筑______大教堂就是仿其构图,由______设计的。 8.朗香教堂建于______国东部山区的一小村,体现了建筑 师______从纯洁的功能主义向______主义的转变。 9.左右分五段,上下分三段,都以中间一段为主的立面构图是_ _____主义建筑的重要手法,它集中体现在法国巴黎的___ ___宫东廊的立面设计上。 10.“老年人公寓”的设计者是______。 11.“一个不偶尔破坏规则的人,就永远不能超越它。”这句话是_ _____说的。 12.“我喜欢一些要素,它们混杂而非…纯粹?,妥协而非…干净利落?, 变形而非…直截了当?,暧昧而非…清晰?,既反常又非个性化,既乏味又 …有趣?,喜因袭而非…设计?,通融而非排拒,繁复而非简单,退化一如 创新,首尾不符和模棱两可而非单刀直入与一清二楚。”这段话出自 ______(建筑师)的著作______。 13.西格拉姆大厦的设计者是______。 二、作图题:(每题2.5分,共10分) 1.哥特式教堂剖面示意 2.卢浮宫东立面示意 3.香港中国银行大厦外观 4.悉尼歌剧院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

重庆大学建筑学考研心得

重庆大学建筑考研心得 一转眼16年的复式结束了,总分378,专硕第五,喜悦之余想把自己的经验分享给学弟学妹们,坚定自己的目标,认真复习。我觉得找到一个好的复习团队即研友是很重要的,比如学习方法互相鼓励等等,我们一起复习的九个人,八个过了初试,最终六个过了复试,我们一起复习的氛围很好,真的想感谢很多人,不废话了。重大建筑学除了英语和政治以外,就是建筑学基础和快题了,我就分开说了。 一理论复习 我理论考了124,一块复习的有理论135的,是今年理论第一,理论课考试较快题而言分数不易大起大落,只要复习认真,我觉得100分以上是可以保证的,但自15年理论课改革以后,复习难度明显增大,历史和构造相对于以前单独出题来说难度并未降低。 建院官方未给出考研书单,理论改革目前只实行两年,以下书籍均为我根据自己真实复习经验而列。下列书籍均有阅读且多数做过读书笔记,并对自己的考试确有帮助。 由于设计原理的广泛性,列再多书籍都无法保证涵盖考试全部内容,切勿将以下书单信奉为神。 必备书籍: 历史:《中国建筑史》(东南大学潘谷西,下文简称《中建史》) 《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以前,清华大学陈志华,下文简称《外建史》)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同济大学罗小未,下文简称《近现代史》) 《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图说》(侯幼彬、李婉贞,下文简称《图说》) 《外国建筑历史图说》(罗小未、蔡婉英,下文简称《图说》)构造:《建筑构造(上)/(下)》(重大最新版,即第五版) 设计原理:《建筑空间组合论》(彭一刚,下文简称《组合论》)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下文简称《公建原理》)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下文简称《住宅原理》) 《山地建筑设计》(卢济威、王海松,下文简称《山地建筑》) 《城市设计》(王建国) 《城市意象》(凯文·林奇) 《一级注册建筑师考试教材·第一分册·设计前期、场地与建筑设 计》(下文简称《一注》)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下文简称《防火规范》)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下文简称《通则》) 补充书籍: 历史:《华夏意匠》(强烈推荐) 《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东南理论必考书籍,下文简称《批判的历史》) 清华大学建筑历史视频(会以百度云形式分享给同学) 网易公开课、各类纪录片以及其余建筑史类书籍(时间充裕再看)构造:《建筑构造(上)/(下)》(东南大学版,重大版有些地方解释不是很清楚,可参考东南版本相互补充理解)

重庆大学建筑考研复习指南

重庆大学建筑考研复习指南(四方手绘) 关于重庆大学 重庆大学为建筑老八校之一,地处山城重庆,建筑学主要分为建筑学学硕和建筑学专硕,相对于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考试难度相对低,在建筑老八校中的考研性价比也较高。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现有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三个本科专业。建筑学专业创办于20 世纪30 年代,本科与硕士均通过评估,经过80年的发展与建设,特别是近年来“ 211 ”工程和“ 985 ”工程项目的建设,学院已经发展成为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共同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学院,形成了从本科生教育到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及博士 后研究等多层次的人才培养格局。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现有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3个一级学科,拥有城市规划与设计国家重点学科。3个一级学科均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有1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3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16个学历硕士点,3个专业学位硕士点。有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3个本科专业。 4系1所:建筑系、规划系、风景园林系、技术系、历史研究所 代表:刘家琨汤桦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官网:https://www.360docs.net/doc/d23533258.html, 重庆大学建筑学专硕与学硕的异同 建筑学学术型硕士[081300] 建筑学专业型硕士[085100] 建筑学学硕: 本科为非建筑学和建筑学的同学都可以考取,要求比建筑学专业硕士高一些,考取的同学大多为跨专业的同学,一般毕业时颁发工学硕士学位,但本科为建筑学的同学或者建筑学本科通过评估的同学在研二的时候可以申请建筑学硕士学位,经过考核后也可以拿到建筑学硕士学费,学硕的研究生期间以论文发表为主。 建筑学专硕: 本科为建筑学的同学可以考取,重庆大学建筑学专硕不允许跨专业的同学报考,毕业时颁发建筑学硕士学位,研究生期间以跟导师做项目为主。 不同处总结: 1.分数线不同,一般情况下学硕略高; 2.毕业时颁发学位不同; 3.报考资格不同; 重庆大学建筑学招生人数及报录比总结 纵观2011到2017重庆大学建筑学初试分数线,为310到330之间,分数相对其他建筑老八校不算高,但阅卷尺度较为严格。招生人数一般控制在三个班,两个建筑学专业硕士班,一个学术型硕士班,总人数一般为70人左右,其中专硕与学硕保研各10人左右。 2014年建筑学招收专业硕士56人,学术硕士31人,总计87人; 2015年建筑学招收专业硕士50人,学术硕士28人,总计78人; 2016年建筑学招收专业硕士45人,学术硕士26人,总计71人;

建筑构造下知识点总结_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四版《建筑构造》下册_重庆大学_刘建荣_翁季主编

第一章高层建筑构造 一、高层建筑概况 (一)P6 1.1.2高层建筑的分类 1.高层建筑按照层数高度分类 (1)联合国的高层建筑高度分类: ①9~16层最高50m ②17~25层最高75m ③26~40层最高100m ④40层以上即超高层建筑 (2)我国对高层建筑的规定: ①10层及以上居住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 24m(消防车可到达)的公共建筑为高层建筑。 ②对于民用建筑:10层及以上或超过28m ③不论民用过公共:超过100m时即为超高层 建筑 ④建筑高度:室外地面到檐口或屋面面层高 度,屋顶水箱、电梯机房、楼梯出口小间不计入建筑高度。 2.按功能要求分类 (1)办公楼 (2)住宅 (3)旅馆 (4)商住楼 (5)综合楼 (6)科研楼 (7)档案楼 (8)电力调度楼 3.按体形分类 (1)板式 (2)塔式 4.按防火要求 (1)一类:19层及以上住宅 (2)二类:10~18层住宅 二、高层建筑结构与造型 (一)按材料划分 1.砌体结构 2.钢筋混凝土结构 3.钢结构 4.钢-混凝土混合结构 (二)结构体系 1.结构受力特征 2.结构体系分类 (1)纯框架体系 (2)纯剪力墙体系 (3)筒体体系 (4)体系组合 ①框支剪力墙:上部剪力墙,下部框架;适 用于高层旅馆、综合楼、商场。 ②框架剪力墙:框架体系基础上曾设纵横剪 力墙;适用于宾馆 ③框架筒体体系:内筒外框架;办公楼大厦; 广东国际大厦主楼 ④筒中筒:两个及以上筒体内外嵌套; ⑤束筒:两个及以上框筒并列;希尔斯大厦三、高层建筑楼盖构造 (一)P22 1.3.1高层建筑楼盖结构形式 1.肋梁楼盖结构: (1)由主次梁、楼板组成,楼板可单向也可双向板,通长现浇。 (2)普通混凝土密肋楼盖跨度<9m,预应力<12m 2.无梁楼盖结构 (1)有柱帽跨度不宜>9m,无柱帽跨度不宜>7 3.叠合板楼盖结构 4.压型钢板组合楼盖结构 (二)压型钢板组合楼盖 1.根据受力特点,压型钢板-现浇混凝土组合楼盖有 (1)压型钢板起受拉钢筋作用,与混凝土组合一起共同工作组合板; (2)压型钢板仅作为现浇混凝土时用的永久性模版的非组合楼板; 2.压型钢板组合楼板连接构造 (1)依靠压型钢板的纵向波槽 (2)压型钢板上压痕 (3)焊接的横向钢筋 (4)在任何情况下,均应设置端部锚固件 3.跨度可达6m,具广泛适应性,总厚度不应小于90mm,混凝土面层不应小于50mm 四、高层建筑设备层 (一)设备层布置考虑方面 1.合理利用建筑空间:在地下室或顶层 2.满足设备布置要求:最下,最上,中间层适合放置什么 3.与结构布置相结合:置于结构转换层、加强层等特殊楼层 4.与避难层相结合: (二)中间设备层特点: 1.地板结构承载能力比标准层大 2.施工时预留孔洞,考虑防水防震 3.防火要求上,设备竖井应处理层间分隔 4.标准层中插入设备层会增加施工难度 五、高层建筑外墙构造 (一)高层建筑外墙特点:面积约为总建筑面积的20~30%,花费占总造价的30~35%, (二)高层建筑外墙类型: 1.填充墙 2.幕墙:以板材形式悬挂于主体结构上的外墙。(三)P28 1.5.3 玻璃幕墙

中国建筑史终极版の知识点

1. 中国古代都城的居住区划分单位在汉朝称(闾里),在唐朝称(里坊) 2. 明清北京紫禁城的正门(午门),属于(雉)门形制 3. 秦始皇的陵台底边长达(350 )米,这种陵台在汉代称(方上) 4. 据文献记载,中国古代从(汉)朝起开始建造佛塔,属于(楼阁)式 5. 苏州传统住宅侧路上的主要建筑是(花厅),为住宅中最精彩的部分。厅堂内的轩,以(覆水)椽构成 6. “阿以旺”是(维吾尔)族的一种典型住宅形式,特指住宅的(中厅) 7. 中国现存最大的两座古代木构殿堂是(太和殿)和(北京明十三陵祾恩殿) 8. 中国现存最早的木构厅堂是(南禅寺大殿),现存最早的砖建筑是(登封嵩岳寺塔) 9. 宋代木构建筑最小的模数化单位是(分),清代的斗口分为(11)个等级 10. 宋代名匠喻浩写过一部(《木经》),还设计了著名的开封(开宝寺)塔 11. 宋辽金时期的木楼阁上下层结构连接方式多用(叉柱)造,结构抗震的关键部位是(暗层) 16. 最早的木构建筑是位于(山西五台山)的(南禅寺大殿),现存最早的地面砖构建筑是位于(河南登封)的(嵩岳寺塔) 17. “三朝五门”制度中的“三朝”指的是(外朝、治朝、内朝),五门指的是(皋、库、雉、应、路) 18. “东西堂”制度是(魏晋)时期的(宫廷布局)制度 19. “里坊制”解体于(宋),取而代之的是(厢坊制) 20. 秦汉的陵体称(方上),到了(唐)开始盛行“应山为陵” 21. 我国的石窟寺主要形制是(佛院寺)与(塔院寺) 22. 从唐朝道宣年间的(《关中创立戎戒坛图经》)开始,中国佛寺渐变为以(佛殿)为中心。 24. 徽州民居最重要的特征除了马头墙外,还有建筑表面的(白粉饰面)和楼面的(雕饰) 25. 我国琉璃瓦技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从(阿富汗)传入的。 26. 我国古代木构建筑的抗震机理主要取决于构件之间的(榫卯)构造,相当于一个(交接)点:柱子和基础之间相当于一个(浮摆)面 27. 宋代用材制度中,“材”与“分”的基准分别是斗拱的(拱高)与(拱宽) 28. 现存清代官式建筑用材等级最高的是(四等)斗口,用于(城楼阙门)建筑上 29. 中国近代建筑透视法是(清代)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传入的 31. 中国五大古都(西安、洛阳、开封、南京、北京),其中城池保存最完好是(西安) 32. 中国最早的佛寺是(东汉)的(白马寺),现存最早的佛塔是建于(北魏)的(河南登封嵩岳寺塔),现存元朝以前的最大佛殿是(金)的(华严寺)大殿 33. 古代木构建筑用材的模数制始于(唐),成熟于(宋),在清朝称为(斗口),是(大木大式建筑)用材的基准 34. 古代建筑屋顶的色彩等级最高的是(黄色),最低的是(黑色),清代皇家建筑彩画主要为(和玺)彩画和(旋子)彩画 35. 梭柱大约出现于(南北朝),琉璃大量应用于(宋),古代最高等级的建筑基座称为(须弥座),是从(印度佛教)传入的 40. 故宫三大殿的斗口等级为(七等) 41. 大木小式建筑指(不用斗口控制的建筑)--------也不用斗拱 42. 古建筑的举折和起翘与(采光、排水、等级)有关与(抗震无关) 43. 古建筑的“生出”指的是(翼脚)部位

中国建筑史考研-重点知识点.

中国建筑史讲义 第一篇中国古代建筑史 第一章前言 一、什么是建筑,什么是建筑历史: 什么是“建筑”,作几十个定义恐怕也难结束,我们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可以这么说: 建筑是人为的人类生活空间; 为保障人类生息、躲避灾害之用而创造的空间; 为满足人类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需要而创造的空间; 建筑包括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但外部空间不只是建筑。 《老子》第十一章(该书成于公元前500多年的战国初期)有: 埏(Shan)埴(zhí)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You)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公元前一世纪古罗马著名建筑师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的“二、建筑的构成”一节中说:“建筑是由希腊人称作塔克西斯的法式,称作狄阿忒西斯的布置、比例、均衡、装饰,和称作奥厄科诺弥亚的经营构成的”。(高履泰译《建筑十书》10-11页) (该书大约写于公元前27至前23年间。)在西方人的语汇中,没有“建筑空间”这一概念。对建筑的这种认识,延续并指导西方建筑达2000年之久,成了西方建筑文化的传统和教义。直到现代建筑开始之后,有机建筑的创始人、“举世公认的二十世纪的一位伟大的建筑师、艺术家和思想家”(《赖特》引言)在谈到过这个观念和中国老子的关系时说:“正是老子,在耶苏之前五百年,首先声称房屋的实在不是四片墙和屋顶,而是在于内部空间,这个思想完全是异教徒的,是古典的所有关于房屋的观念的颠倒。只要你接受这样的概念,古典主义建筑就必然被否定。”(《赖特》40页)赖特1941年提出:“内部空间是建筑的主体,房间本身应显露出来,否则建筑物就缺乏现代感”(《赖特》40页)赖特说“原先我曾自诩自己有先见之明,认为自己满脑子装有人类需要的伟大预见”。当然,赖特所说的“古典建筑”是指“西方古典建筑”。 由此可见,中国人和西方人的古典建筑观有着根本地不同。 研究或说明这些空间的形成及不同时期的发展,就是《中国建筑历史》。 二、建筑的发展及其发展的原动力: 建筑是人类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所必需的空间,因此,建筑与人类的这两种生活相关联;两种生活中,精神生活依附于物质生活,生产是物质生活的基础,所以,生产是建筑发展的原动力,而生产中的生产力是建筑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根据一般公式: 生产力=劳动力(体力和脑力)+劳动工具(包括科学技术) 有什麽样的生产力,就会有什麽样的建筑;这种相适应的特点,贯穿于整个建筑发展的历史过程之中。这就是本课的研究对象与目的。 三、中国建筑历史的分期:与通史的分期相同: ⒈古代史:公元前270 万年─公元1840 年。 ⑴. 原始社会 ⑵. 奴隶社会 ⑶. 封建社会 ⒉近代史:1840年─1949年 ⒊现代史:1949年─至今 附:中国古代通史时序: 原始社会:古猿从思维与制作工具开始,成为人类 旧石器时代:公元前500万年─公元前1万年; 早期:公元前500万年─公元前10万年; 1999年在云南元谋竹棚地区发现500 万年前的古猿人头骨化石;史称:猿人(直立人),打制石

重庆大学网教作业答案-建筑结构 ( 第1次 )

第1次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分,共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 1. 跨数超过五跨的连续梁、板,当各跨荷载相同,且跨度相差不超过( )时,可按五跨的等跨连续梁、板计算。 A. 5% B. 10% C. 15% D. 25% 2. 在求解双向板支承梁的弯矩时,一般按( )的顺序求解。 A. 先支座弯矩后跨中弯矩 B. 先跨中弯矩后支座弯矩 C. 先大跨弯矩后小跨弯矩 D. 先小跨弯矩后大跨弯矩 3. 某高层建筑要求底部几层为大空间,此时应采用那种结构体系()。 A. 框架结构 B. 板柱结构 C. 剪力墙结构 D. 框支剪力墙结构 4. 在设计中,屋面均布活荷载、雪荷载和积灰荷载均按()计算。 A. 上弦实际长度 B. 上弦水平投影长 C. 屋面面积 D. 屋面水平投影面积 5. 为减小温度应力,单层厂房的柱间支撑应布置在()。 A. 伸缩缝区段的左端 B. 伸缩缝区段的中央或临近中央 C. 伸缩缝区段的右端 D. 以上三处须同时设置 6. 厂房的柱距应采用( )。 A. 基本模数扩大模数30M数列 B. 扩大模数60M数列 C. 扩大模数120M数列 7. 规范规定框架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的限值为:( ) A. 1/450 B. 1/500 C. 1/550 D. 1/600 8. 从理论上讲,塑性铰线法得到的是一个()。 A. 下限解 B. 中间解 C. 上限解 D. 最优解 9. 关于单向板肋梁楼盖的结构平面布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A单向板肋梁楼盖的结构布置应满足生产工艺和使用要求,结构上力求简单、整齐、经济适用。 B. B柱网尽量布置为长方形或正方形。 C. 主梁有沿横向和纵向两种布置方案。 D. C沿横向布置主梁,房屋空间刚度较差,还限制了窗洞的高度。 E. D梁格布置尽可能是等跨的,且边跨最好比中间跨稍小(约在10%以内) 10. 砌体结构中,关于墙、柱高厚比正确的是()。 A. 墙、柱高厚比不涉及砂浆的强度等级 B. 虽然承载力满足要求,但高厚比不一定满足要求 C. 只要承载力满足要求,高厚比也就一定满足要求 D. 如果有两片墙,其材料强度等级、墙厚和墙高均 E. 相同,则其高厚比也相同 11. 从理论上讲,塑性铰线法得到的是一个:() A. A下限解 B. B上限解 C. C中间解 D. D最优解 12. 在求解双向板支承梁的弯矩时,一般按()的顺序求解。 A. 先支座弯矩后跨中弯矩 B. 先跨中弯矩后支座弯矩 C. 先大跨弯矩后小跨弯矩 D. 先小跨弯矩后大跨弯矩 13. 块体的强度等级是根据()来划分的。 A. 抗压强度 B. 抗拉强度 C. 抗折强度 D. 抗弯强度 14. 进行弯矩调幅时,截面的弯矩调幅系数β不宜超过() A. 5%; B. 10%; C. 15%; D. 20% 15. 厂房跨度在18m以上时,通常采用() A. A基本模数 B. B扩大模数30M数列 C. C扩大模数60M数列 D. D扩大模数120M数列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20分,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 1. l02/l01≥2的板为单向板,l02/l01<2的板为双向板。() 2. 若对楼盖的整体性要求较高时,不宜采用装配式楼盖。() 3. 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的最大适用高度分为A级和B级,B级较A级可适当放宽。() 4. D值法中对柱的反弯点位置进行了修正,柱的反弯点高度考虑了梁柱线刚度比、上下层梁线刚度比、上下层高变化等因素。(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