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有效成分的提取纯化方法研究进展
甘草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分离的研究进展

·88·
万方数据
2010年第19卷第7期
现将提取方法和分离方法分述如下。 1提取方法 1.1 水提法
水提取主要为碱性溶剂提取。但建明等b1以氢氧化钠水溶液 为提取剂提取甘草渣中黄酮类化合物,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是 氢氧化钠的浓度为0.2 mol/L,甘草渣与提取剂之比为1:14,提取 温度90℃,提取时间0.5 h。使用碱性溶剂提取具有试剂价廉易 得、提取工艺简单易控制等特点,但该法存在提取杂质多、提取液 存放易腐败变质、后续处理烦琐等缺点,现已不常使用。 1.2有机溶剂提取法
药学,2007。19(2):52—53. 【16】洗志强,陈蓬.段理,等.叶下珠有效部位对凝血系统的影响【J】.
中草药,2004。35(5):539—542. 【171沈志强,陈蓬,段理,等.叶下珠有效部位静脉注射对动物血栓形
成反凝血系统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4,2(2):106一llO,122. 【18】沈志强,董泽军,吴蓝鸥,等.叶下珠有效部住对血栓形成的影响及其
【24】黄远嫒.叶下珠汤治疗乙肝肝纤维化50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 药信息杂志,2003,10(9):55—56.
【25】李晓霞,肖会泉。罗日永.健脾补肾方治疗慢性丙型肝炎20例临床观 察【J】.新中医。2006,38(11):33—35.
【26】肖会采,罗白永,昊婉芬,等.健脾活血方治疗慢性丙型肝炎32例疗 效观察【J】.新中医,2005,37(1):46—47. (收稿日期:2009一02一19;修回日期:2009一嘶一勰)
万方数据
综述报告
1.5复合酶提取法 复合酶法利用酶解作用破坏细胞壁结构。使其提取结构阻力
减少,利于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此法采用生物降解技术,是一种 安全、有效、对环境无污染的提取方法n"17。高保英等[18l通过试验对 复合酶法及微波法进行了比较,结果以纤维素酶、果胶酶组成的复 合酶法提取率与微波法相当,但复合酶法仅以水为溶剂,在温和的 反应温度下即可达到微波提取的效果,且提取成本及耗能均较微 波法低。王芸芸等“,I采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对甘草渣进行酶解,从 中提取甘草总黄酮.并与常规醇提法进行比较,结果复合酶法提取 的游离总黄酮含量提高了1.15倍。复合酶提取法的不足之处在于 提取时间较长,但其提取条件温和、操作简单,克服了活性成分在 高温下易分解破坏的缺点,且无污染,对生产设备没有特殊要求, 可作为提取甘草黄酮的一种新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1.6 超临界二氧化碳(C02}萃取法
甘草中有效成分的分离提取

甘草中有效成分的分离提取摘要:甘草具有多种药用功效,自古以来就是一味重要的药材。
本文简要探讨对甘草中有效成分的分离提取方法,以期为甘草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甘草有效成分分离与提取一、甘草简介甘草属于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作为我国传统药材之一,甘草具有多种药用功效,如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咳喘、调和百药等作用。
甘草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其中,有效成分为三萜皂苷类化合物(甘草酸、甘草次酸)、黄酮类化合物(甘草苷、异甘草苷)、甘草多糖等。
据有关研究显示,目前人们已从甘草中成功分离出多种有效成分,仅黄酮类化合物就超过100多种[1]。
因此,随着甘草有效成分的价值日益被人们所认识,甘草有效成分的提取、纯化技术也成为当前研究的一个热点。
二、甘草中的有效成分1.甘草甜素甘草甜素的主要成分是甘草酸,因此它又被称为甘草酸。
它的甜度是蔗糖的2~3百倍。
它具有多种功效:抗病毒作用、抗肿瘤作用、免疫调节功能、解毒作用、糖类皮质激素作用、清除氧自由基等。
2.甘草次酸甘草次酸在常温条件下为白色针状结晶,具有消炎、抗溃疡、抗过敏、镇咳、平喘、祛痰、降低血脂等功效;同时,它还具有保肝、抑制肝癌的作用。
3.甘草黄酮甘草具有的抗氧化功能主要是甘草黄酮发挥的作用,它在甘草中占27%左右。
4.甘草多糖它是将甘草提纯后获得的一种α-D-吡喃多糖,属于生物活性多糖,对肿瘤有一定的抑制效果。
三、甘草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1.甘草酸的提取方法1.1溶剂提取法指利用中草药中不同成分在溶剂中的溶解性质,把有效成分从药材中溶解出来的方法。
根据溶剂的不同,分为两种方法,水提法与有机溶剂提取法。
1.2超声提取法根据超声波的空化作用、热效应及机械作用等提高物质分子运动的频率及速度,并强化溶剂穿透力,使目标成分浸出率提高。
具体做法如下:容器的外壁连接换能器振子或用密封的不锈钢盒子放置振子,再放进容器内。
启动超声波发生器,振子向提取溶媒中发出超声波,在超声波的作用下甘草的细胞壁被破坏,从而使有效成分溶解到提取溶媒中。
甘草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甘草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甘草是中药中常用的一种药材,其根、茎、叶、花等部位均可入药。
甘草含有多种化
学成分,包括甘草酸、甘草苷、甘草甜素等。
这些成分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如抗炎、抗肿瘤、保肝等作用,因此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
甘草酸是甘草中的主要成分之一,具有抗炎、镇痛、保护肝脏等多种作用。
研究表明,甘草酸能够通过抑制细胞因子的产生和信号通路的激活,发挥其抗炎作用。
此外,甘草酸
还能够调节免疫功能,促进肝脏细胞修复,保护肝脏免受各种损伤。
甘草甜素是甘草中的一种特殊成分,具有降血糖、抗菌、抗病毒等多种生物活性。
研
究表明,甘草甜素能够促进胰岛素的分泌,降低血糖水平,从而发挥其降血糖的作用。
此外,甘草甜素还能够抑制细菌和病毒的生长,对多种感染性疾病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此外,甘草中还含有多种其他成分,如甘草皂苷、甘草醇、甘草酸异丙酯等,这些成
分也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如抗菌、抗氧化、抗肝损伤等作用。
研究表明,甘草的不同成分
之间具有协同作用,在治疗各种疾病时能够发挥更好的疗效。
总之,甘草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多种药理活性。
这些成分可以作为中药材或药
物的原料,广泛用于临床治疗各种疾病。
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探究甘草中各个成分之间的
相互作用机制,以期发现更多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成分。
设计实验 甘草酸的提取、测定与纯化

生化实验设计实验报告甘草酸的提取、测定与纯化中药甘草,属豆科植物,生长于草原向阳干燥钙质土地以及河岸沙质地土壤中,富含甘草皂苷,又称甘草酸,特点是高甜度、低热能、安全无毒,起泡性和溶血作用很低。
具有增溶、增加药物稳定性、提高生物利用度及降低毒副作用的功效。
甘草酸的许多金属盐,人体可适当吸收,不易造成元素的积蓄中毒。
因此常被用来配制成健脾开胃、止咳化痰、顺气止喘、治疗慢性肝炎、降低血脂的良药。
同时还具有抗癌防癌、干扰素诱生剂及细胞免疫调节剂等功能。
提取的甘草酸溶液中,还含有大量的蛋白质、果胶、鞣质等物质,在提取过程中,这些杂质也转移到了提取液中。
由于这些物质的大量存在,使得产物的含量降低,试验误差加大,同时甘草酸作为药物和保健品等使用时,杂质还会引起一些副作用,因此必须将这些杂质除去,对甘草酸进行纯化。
一、实验目的1.掌握甘草酸的提取原理和方法。
2.熟悉皂甙的性质和测定方法。
3.掌握甘草酸的分离纯化方法。
二、实验原理甘草酸在原料中以钾盐或钙盐形式存在,其盐易溶于水,因此可用极性溶剂提取,提取后滤液再加硫酸,因难溶于酸性溶液而析出游离甘草酸。
提取后滤液再加硫酸,因难溶于酸性溶液而析出游离甘草酸。
三、实验材料和试剂甘草,极性溶剂,硫酸,苯酚,甘草酸浓缩液四、实验内容与步骤甘草酸的提取(稀氨水提取法)1.1用粉碎机将甘草片粉碎,称取20g甘草粉,加0.6%的稀氨水300mL,在沸水浴中加热60min, 过滤,分别收集滤液和滤渣。
1.2将滤渣加300ml稀氨水重复浸提两次,合并滤液,记录滤液体积。
1.3测定提取液中的甘草酸含量:a.制作标准曲线精密称取甘草酸标准品10.00mg,置于10ml容量瓶中,加70%乙醇溶解并定容。
精密吸取0.50ml、0.75ml、1.00ml、1.25ml、1.50ml,分别置于25ml容量瓶中,加70%乙醇摇匀定容,静置20min,在波长254nm处测定吸光值。
b. 测定甘草酸含量将提取液摇匀,准确移取一定量的提取液转移到25ml容量瓶中,用70%乙醇定容,静置20min 后于254nm处测定吸光度。
中药甘草中提取物的分析研究

中药甘草中提取物的分析研究收集整理国内外对中药甘草中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文献资料,对中药甘草提取物基源、相关成分性质、药理作用等方面进行研究。
发现中药甘草从提取工艺优化化学成分分离到药理作用都有许多新的研究进展但还有待完善。
因此,为进一步给全面进行中药甘草提取物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笔者作一综述如下。
标签:甘草;甘草酸;甘草苷;甘草次酸我国是世界上认识和研究甘草最早的国家。
东汉的《神农本草经》中已有记载。
甘草是常用药材,在中药材中产量和销量均居于其余药材的首位,同时也是食品加工、轻工业的重要原料。
传统医学认为,甘草有益气补中、清热解毒、祛痰止血、缓急止痛等功能,有“十药九草”之说。
因此探讨甘草中提取物的成分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甘草是一种临床应用非常广泛的中药,《神农本草经》称之为“美草”、“蜜甘”,并将其列为上品。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版一部)记载,甘草药材原植物有三种,即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俗称乌拉尔甘草、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
他们的干燥根及根茎,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之功效[1]。
1 基源评价不同品种甘草质量有别,利用基源的不同可对甘草质量进行部分程度的评价。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版收载的甘草药材原植物有三种,即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俗称乌拉尔甘草)、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和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其中以乌拉尔甘草分布最广,产量最多,质量最好[2]。
内蒙古伊克昭盟杭锦旗是甘草主产的故乡。
伊克昭盟杭锦旗甘草的开发与利用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国东汉(公元25-220年)年间被认为地道优质甘草的产地。
甘草酸的提取与纯化

甘草酸的提取与纯化作者:刘小兰贺传奇钟超来源:《科技视界》2015年第10期【摘要】甘草具有悠久的使用历史,它的主要成分是甘草酸。
由于其在药理上能够治疗和预防一系列疾病,因此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综述了甘草酸的提取及纯化的方法。
【关键词】甘草酸;提取:纯化;研究进展0 前言中药甘草又名甜草,蜜草,美草,豆科植物,大多分布在我国西北、华北、东北地区,具有抗寒、耐热、耐旱、抗盐碱等优良特性,为干旱、半干旱地区重要的植物资源之一,是一种用途广泛的中药材。
它不但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调和诸药的功效,甘草还有抗菌,抗病毒,抗炎,抗变态反应,抗肿瘤,镇痛,利尿等重要作用。
本文旨在对甘草酸提取纯化方法进行概述。
1 甘草酸的提取方法1.1 氨性乙醇提取法王百军等[3]在提取甘草酸粗产品的过程中,得到了适合提取的最佳工艺方案:原料甘草要处理地尽量细,加入含氨0.45%的30%乙醇溶液回流提取3次,第1次加入4倍量溶剂回流提取1.0 h,第2、3次各加3倍量溶剂回流提取1.5h,提取液浓缩,调节pH至1.5,沉淀、减压、干燥至干,即得甘草酸粗品。
此法较稀氨水提取法提取率高,但在提取过程中也容易造成氨气泄漏污染环境。
1.2 微波辅助萃取法(MWAE)微波辅助萃取甘草的实验表明,甘草的颗粒越小其萃取效率就越高,在水—乙醇萃取剂中加入氨水能够提高产率。
但随着氨水的增加,产品的污染程度也随之增加,所以氨水的质量分数通常控制在1%~2%范围内为宜[4-5]。
在萃取过程中最佳液固比为10:1,只需要萃取4~5min即可达到与其它常用方法相近的萃取率。
1.3 超临界流体(C02)萃取法(SCFE)超临界流体萃取(SCFE)技术是近20年发展起来的新型分离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天然产物的萃取分离中[6]。
李巧玲等对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以甘草酸的萃取率为指标,通过设计实验确定出最佳萃取方案:甘草碎条用5mL水及少量1 mol/L氨水浸湿,压力9.5 MPa,时间110 min,CO2中加1mL乙醇做改性剂,此法萃取率最高,超临界流体萃取是用超临界流体做萃取剂,它已使用于大规模药剂处理厂[7]。
甘草多糖的提取及纯化

甘草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具显著的纵皱纹、沟纹、皮孔及稀疏的细根痕。
质坚实,断面略显纤维性,黄白色,粉性,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有的有裂隙。
根茎呈圆柱形,表面有芽痕,断面中部有髓。
栽培要点:喜阳光充沛,日照长,气温低的干燥气候。
宜选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栽培。
用种子或根茎繁殖,但以根茎繁殖生长快。
药材特性:甘草,系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深秋,荚果裂开,籽粒随风散步大地上,天然繁殖。
茎挺拔直立;根如圆柱,直径三四厘米,大的五六厘米,长一米多,最长者达三四米。
具体用处:甘草是临床最常应用的药品。
生甘草能清热解毒,润肺止咳,调和诸药性;炙甘草能补脾益气,临床用量特大,出口量大。
除药用之外,食品上也大量用甘草做糕点添加剂,它的甜度是蔗糖的百倍。
西方国家大量进口甘草,从中提取甘草次酸,治艾滋病。
甘草退耕还林,水土保持作用更强。
陕北农民和西部人们反映,把甘草种子随便撤到地上即可出苗,抗旱性特强。
糖类物质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一类有机化合物,是生命物质的组成成分之一。
糖类物质广泛地存在于生物界,特别是植物界。
糖类物质按干重计占植物的83%~90%,占细菌的10%~30%,动物的小于2%。
大量药理及临床研究证实:多糖有调节免疫、抗癌、抗肥胖、控制血糖、降胆固醇、降血脂等生理功能,可广泛应用于医药、保健品及功能食品,作为绿色生物医药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2]。
多糖又称多聚糖。
其存在于动物、高等植物、微生物(细菌和真菌)及海藻等机体中。
多糖具有复杂、多方面的生物活性和功能,可作为广谱免疫促进剂,具有免疫调节功能,如多糖能治疗风湿病、慢性病毒性肝炎、癌症等免疫系统疾病,甚至能抗AIDS病毒[3];还具有抗感染、抗放射、抗凝血、降血糖、降血脂作用;促进核酸与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作用;能控制细胞分裂和分化,调节细胞的生长与衰老,而且多糖作为药物其毒性极小,因而多糖的研究已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
尽管我国对多糖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十几年来的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愈来多的多糖被发现,并证实它们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4]。
大孔吸附树脂纯化甘草提取物中甘草酸的研究

大孔吸附树脂纯化甘草提取物中甘草酸的研究目的研究光果甘草中甘草酸的最佳大孔树脂纯化工艺。
方法以大孔吸附树脂纯化物中甘草酸的含量为考察指标,从24种大孔吸附树脂中筛选出纯化甘草粗提物中甘草酸的最佳大孔吸附树脂,并确定纯化甘草酸的最佳工艺条件。
结果AB-8大孔吸附树脂纯化甘草酸效果最佳,最佳工艺条件:上柱液浓度为0.11mg/mL,径高比为1:8,上样体积为所用树脂2BV,上样速度与洗脱速度均为2BV/h,用30%、50%的乙醇除杂,用80%乙醇富集甘草酸。
纯化后产品纯度为60.74%,收率为3.29%,转移率为76.33%。
结论采用AB-8大孔吸附树脂可较好地纯化甘草酸。
标签:甘草;甘草酸;AB-8大孔吸附树脂药用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alin)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及根茎[1]。
甘草为药食两用植物,甘草酸又称甘草皂苷,是甘草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能减少尿量及钠排出,增加钾排出,血钠上升,血钙降低。
可用于解毒,抗炎[2],镇咳,抗肿瘤,抗溃疡,抗菌等[3]。
近年来的药理研究发现,甘草酸类药物对防治病毒性肝炎、高血脂症和癌症等疾病有一定的疗效[3-4],对艾滋病毒也有一定的抑制增殖作用[5]。
长期以来,我国是甘草主要出口国,但产品多为原草或浸膏等初加工产品,缺乏深加工。
研究有工业应用价值的甘草酸分离与精制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将考察24种大孔树脂,选择出最优树脂进行甘草酸的纯化实验,并确定纯化的最佳条件。
制定出稳定可靠,成本低廉的纯化工艺,以期对工业化生产有所帮助。
1 材料LC-2010A高效液相色谱仪(日本岛津公司),FA10004N型万分之一分析天平(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树脂(河北沧州宝恩吸附材料有限公司),甲醇色谱纯(天津市康科德科技有限公司),冰醋酸分析纯(天津市康科德科技有限公司),醋酸铵分析纯(天津市北方天医化学试剂场),光果甘草(购于河北安国药市长安中药材有限公司,经李天翔教授(天津中医药大学)鉴定),剪段约为3cm,砸至酥松,50℃干燥备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草有效成分的提取纯化方法研究进展甘草为豆科(Zeguminosae)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Iata Bat.)和光果甘草(Glycyrrhia glabra L.)的根及根茎,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传统中医药认为它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药性的功效。
甘草中的化学成分比较复杂,主要有三萜皂苷类化合物(甘草酸、甘草次酸)、黄酮类化合物(甘草苷、异甘草苷)及甘草多糖等。
现代药理学实验表明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菌抗病毒等作用;甘草酸具有保肝和治肝、治疗肾病和心脏疾病、抗病毒、抗菌等作用;甘草多糖具有抗病毒、抗肿瘤、提高免疫功能。
随着对甘草化学成分研究的不断深入,如何将有限的甘草资源分离纯化成更多、更纯的甘草有效成分具有广泛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受到越来越多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甘草有效成分的提取、纯化工艺已成为近年来的一个研究热点。
目前甘草有效成分提取、纯化方法很多,本文将有关其提取、纯化甘草有效成分的方法做一概述,为进一步研究甘草有效成分的提取、纯化工艺提供参考。
1提取方法1.1溶剂法1.1.1水提法水提取法是最原始,也是过去常用的提取甘草有效成分的一种方法,此法虽然对提取设备要求简单、操作简便,但提取得率较低,并且提取液存放易腐败变质,后续的过滤等操作困难、费时,原因可能是由于极性大的水作溶剂,易把蛋白质、糖类等易溶于水的成分浸提出来,因此也易霉变。
但如果需要提取多糖、苷类等极性大的成分时,因为此法溶剂价格低廉,仍为一种可取的提取方法。
1.1.2有机溶剂提取法有机溶剂提取法是提取甘草有效成分最常用的方法,由于其生产成本较低,设备简单,在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该方法工艺简单,收率高,同时可以实现工业化生产,但容易造成环境污染以及产品中的有机溶剂残留,影响产品质量。
由于甘草的主要成分是黄酮类和三萜皂苷类,因此广泛用于提取甘草的有机溶剂主要有甲醇、乙醇、丙酮和氯仿。
此外,也有采用稀氨水或氨性乙醇提取的报道。
甘草有效成分的提取常采用浸渍法、渗漉法和回流提取法。
1.2超声提取法超声提取法是利用超声波的空化作用、机械作用、热效应等以增大物质分子运动频率和速度,增加溶剂穿透力,从而提高目标成分浸出率的方法,它具有省时、节能、提取效率高等优点,是一种快速、高效的提取新方法,且提取中无加热过程,可避免加热因素引起的药物成分结构发生变化,能用于热敏性成分的提取,目前适用于工业化生产的超声提取设备已经研制成功,为这一技术的实现产业化奠定了基础。
利用超声法可以提取甘草中的多种成分,如:甘草酸、甘草黄酮和甘草多糖等。
1.3超临界CO2萃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简称SFE)是一种以超临界流体(简称SCF或SF)代替常规有机溶剂对植物有效成分进行萃取和分离的新型技术。
其原理是利用流体(溶剂)在临界点附近的超临界区域内与待分离混合物中的溶质具有异常相平衡行为和传递性能,且对溶质的溶解能力随压力和温度的改变而在相当宽的范围内变动,利用超临界流体作溶剂,可以从多种液态或固态混合物中萃取出待分离组分,具有“定向提取分离”的能力。
CO2安全、无毒、廉价、不污染环境,临界温度(Tc=31.2℃)和临界压力(Pc=7.38 MP a)都较低,因此可在室温的条件下操作,并且有效成分不易被破坏,此方法在提取纯化甘草化学成分方面也有广泛应用。
1.4微波法微波辅助提取(Microwave-assisted extraction,MAE),又称微波萃取或微波提取,是微波和传统的溶剂提取法相结合后形成的一种新型提取技术。
近年来,国内外科研工作者将微波技术应用于天然产物活性成分的提取过程,有效提高了收率,取得了可喜的进展,而且逐渐朝着工业化方向发展。
目前,微波辅助提取技术也应用于提取甘草中的有效成分。
微波法具有提取快速、节省时间、节省溶剂、操作简便、有效成分提取率高、耗能低等优点,缺点是目前设备较为昂贵。
1.5半仿生提取法(简称SBE法)半仿生提取法(Semibionic ExtractionMethod,简称SBE法)是根据中药药效物质部分已知,大部分未知的现实,利用“灰思维方式”,将整体药物研究法与分子药物研究法相结合,从生物药剂学的角度为经消化道给药的中药及其复方创立的一种提取新技术。
它模拟口服给药及药物经胃肠道转运的过程,适合工业化生产,体现中医治病综合成分作用的特点,有利于用单体成分控制制剂质量。
半仿生提取法提取过程符合口服药物在胃肠道运转吸收的特点。
但是,目前仍采用高温煎煮的方式,影响某些受热易分解的有效成分,使药效大大降低。
因此,我们不妨以后把提取温度改为接近人体的温度,使提取环境更接近于人体。
1.6闪式提取法闪式提取法是指将生物组织加入提取溶剂进行高速组织匀浆,以提取组织中有效成分。
该方法可有效缩短提取时间,提高提取效率,简化操作步骤。
1.7负压空化提取法负压空化提取技术是利用负压空化气泡产生强烈的空化效应和机械振动,造成样品颗粒细胞壁快速破裂,加速了胞内物质向介质释放、扩散和溶解,促进提取过程。
同时负压空化提取法具有提取温度低、溶剂用量少、时间短和纯度高的特点。
并且设备简单、易于操作,适于工业化生产,为中药提取现代化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手段。
1.8超高压法超高压提取(ultrahigh-pressure extraction,UHPE),也称超高冷等静压提取,是指在常温下用100~1 000 MPa的流体静压力作用于提取溶剂和中药的混合液上,并在预定压力下保持一段时间,使有效成分达到平衡后迅速卸压。
由于细胞内外渗透压力忽然增大,细胞膜的结构发生变化,使得细胞内的有效成分转移到细胞外的提取液中,达到提取中药有效成分的目的。
实验证明,该方法是一种适合从甘草中快速提取甘草酸的高效、节能的新方法,用于甘草酸工业化生产的前景十分广阔。
2纯化方法2.1 大孔树脂法大孔吸附树脂是一类不含离子交换基团的交联聚合物,理化性质稳定,不溶于酸、碱及有机溶媒,对有机物有浓缩、分离作用且不受无机盐类及强离子、低分子化合物的干扰,为一类不同于离子交换树脂的吸附和筛选性能相结合的分离材料。
大孔树脂法目前是最常用的纯化方法之一。
已广泛应用于皂苷类、黄酮类、苷类和生物碱类等各种化学成分的分离、富集,是迄今为止最适用于工业化的工艺之一,它的过程主要是吸附和解吸附,所使用的溶剂主要是水和乙醇,工艺简单、无污染、效率高。
它在纯化甘草酸和甘草黄酮方面有很好的效果。
2.2聚酰胺法聚酰胺色谱是由酰胺聚合而成的一类高分子物质,其吸附黄酮类化合物的原理是由于其分子内部的许多酰胺基和羰基与黄酮混合物形成氢键,其形成氢键的能力与溶剂有关,在水中形成氧键的能力最强。
同时,聚酰胺的膨胀性又可以使被吸附的物质渗入其内部,从而使其具有较大的吸附容量。
2.3膜技术膜分离过程以选择性透过膜为分离介质,当膜两侧存在某种推动力(如压力差、浓度差、电位差等)时,原料侧组分选择性地透过膜,以达到分离、提纯的目的。
2.4泡沫分离法泡沫分离技术是一种基于溶质间表面活性的差异,以泡沫形式提供气液界面,分离浓缩表面活性溶质的分离方法。
该技术具有设备简单、易于操作、成本低、分离效果好等特点,已在选矿、污水处理、生化工程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在中药领域中,甘草酸是甘草中一重要成分,由2分子葡萄糖醛酸和甘草次酸组成,易溶于水,是一种良好的天然表面活性成分,因此,该技术特别适合应用于甘草酸的分离。
2.5高速逆流色谱法高速逆流色谱技术(high-speed counter-current chromatography technique,HSCCC),是一种不用任何固态载体或支撑体的液-液分配色谱技术,目前已成功地开发出分析型、生产型两大类高速逆流色谱仪,可分别用于中药有效成分的定量分析和分离制备。
因为HSCCC分离过程无需固定相,所以可以避免形成死吸附,大大减少了有效成分分离过程中的损失、变性,特别适合于一些微量成分的分离、制备。
2.6其他方法此外还有利用双水相体系提取甘草酸单铵盐,采用模拟移动床色谱技术提纯甘草苷的研究报道。
3小结与讨论甘草作为最常用的中药之一,对其化学成分的研究一直受到各国学者的重视,迄今为止,已从甘草属植物中已分离得到61种三萜类化合物,300多种黄酮类化合物。
但目前以甘草单体成分作为主成分的上市药品多以甘草酸及其衍生物为主,不少厂家在提取甘草酸及其衍生物时,产生了大量含有甘草黄酮的废渣,不仅污染了环境,还造成了甘草资源的极大浪费。
但甘草中除了甘草酸及其衍生物有药理活性外,甘草黄酮也被证明有多种药理活性。
因此我们有必要加大提取甘草黄酮工艺的研究力度,早日将其开发成新药,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环境的污染,提高甘草资源的利用率,又可以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甘草有效成分的提取纯化方法多种多样,既有传统的工艺(如溶剂提取法),又有现代高科技技术手段(如高速逆流色谱技术),但各种方法都各有利弊,可以根据化学成分的性质,采取不同的提取纯化方法,如提取甘草酸和甘草黄酮时可以选择本文提到的几乎所有方法,而纯化甘草酸时可以选择大孔树脂法、膜技术、泡沫分离法;纯化甘草黄酮时可以选择大孔树脂法、聚酰胺法、高速逆流色谱法。
近年来,甘草中新的化合物不断发现,其中很多都是微量成分,像这种用传统提取纯化方法很难被分离出来,但却推动了提取纯化技术的发展,如制备、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法,高速逆流色谱法的迅速发展使有效成分的分离定位更准确,更灵敏。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新型的技术,如分子印迹技术J、酶法提取技术等,都可以应用于甘草有效成分的研究中,同时也可以多种提取纯化技术相结合,取长补短,优选出效率高、成本低、重现性好的提取纯化工艺。
以提高甘草有效成分的得率、纯度为目的的提取纯化方法成为研究热点之一,这样不仅可以大大节约宝贵的甘草资源,而且为甘草全面、综合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提供了科学的技术支持。
我们相信,随着提取纯化技术的日趋成熟、完善,甘草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必将得到很好的发展,这些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必将在生产实践中给社会带来更多的好处。
那么,甘草提取纯化工艺的研究会成为甘草研究的又一重要热门领域。
参考文献[1]Cong Jingxiang,Lin Bingchang.Separation of Liquiritin by simulated moving bed chromatography[J].J Chromatogr A,2007,1145(1-2):190—194.[2]谢彦,徐淑永,曾和平.甘草属植物中三萜类化合物研究概述[J].广州化工,2004,32(1):1-5.[3]Li Wei,Asada Y,Yoshikawa T.Flavonoid constituents fromGlycyrrhiza glabra hairy root cultures[J].Phytochemistry,2000,55(5):447-456.[4]彭晓霞,迟栋,龚来觐.分子印迹技术在中药提取分离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9,16(1):102-104.[5]陈栋,周永传.酶法在中药提取中的应用和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07,32(2):99-10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