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识源】2014年秋高中物理 2.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金识源】2014年秋高中物理 2.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金识源】2014年秋高中物理 2.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2.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三维目标导航】:

1.正确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3.学会用公式at v v +=0解决有关问题。

【导学重点】:

1.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v —t 图象的物理意义

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公式及应用. 【导学难点】:

1.匀变速直线运动v —t 图象的理解及应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时间公式的理解及计算. 【过程引領】:会计算三角形、梯形的面积 【自主探究】:

1.物体运动的v-t 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则该物体的速度不随时间变化,该物体所做的运动就是匀速直线运动。

2.物体运动的v-t 图线是一条倾斜直线,则该物体表示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该物体所做的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对于任一个速度v 的变化量Δv ,与对应时间内的时间变化量Δt 的比值Δv/Δt 是________,即物体的加速度保持不变。所以该物体所做的运动是_________的运动。

3.对匀变速直线运动来说,速度v 随时间t 的变化关系式为___________,若v 0=0,则公式变为_____________,若a =0,则公式变为_____________,表示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4.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如果物体的速度随着时间均匀增加,这个运动叫做______________。其v-t 图象应为______图,如果物体的速度随着时间均匀减小,这个运动叫做____________,图象应为________图。 【自主梳理】:

探究中遇到的问题想问同学的? 探究中遇到的问题想问老师的?

【名师导学】:

【能力提升题】龟兔赛跑的故事流传至今,按照龟兔赛跑的故事情节,兔子和乌龟的位移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兔子和乌龟的运动正确的是

A .兔子和乌龟是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的

B .乌龟一直做匀加速运动,兔子先加速后匀速再加速

C .兔子在T 4时刻发现落后奋力追赶,但由于速度比乌龟的速度小,还是让乌龟先到达预定位移S 3

D .在0~T 5时间内,乌龟的平均速度比兔子的平均速度大

命题人意图展示:学会用s 一t 图象处理直线运动中的相遇、速度大小、方向、位移等问题

【解析】从图中看出,0—T 1这段时间内,兔子没有运动,而乌龟在做匀速运动,所以A 选项错;乌龟一直做匀速运动,兔子先静止后匀速再静止,所以B 选项错;在T 4时刻以后,兔子的速度比乌龟的速度大,所以C 选项错;在0~T 5时间内,乌龟位移比兔子的位移大,

所以乌龟的平均速度比兔子的平均速度大,即D 选项正确。

【同步跟踪题1】右图所示为A 和B 两质点的位移—时间图象,以下 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当t=0时,A 、B 两质点的速度均不为零.

B. 在运动过程中,A 质点运动得比B 快.

C. 当t=t 1时,两质点的位移相等.

D. 当t=t 1时,两质点的速度大小相等.

【能力提升题】如图是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 一t 图像,由图 可知,该物体( )

A .第1 s 内和第3 s 内的运动方向相反

B .第3 s 内和第4 s 内的加速度相同

C .第1 s 内和第4 s 内的位移大小不相等

D .0~2 s 和0~4 s 内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命题人意图展示:会用v-t 图象处理直线运动中速度大小、方向、加速度大小、方向、位移等问题

【解析】 0~3 s 内物体一直沿正方向运动,故选项A 错误;vt 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第3 s 内和第4 s 内图像斜率相同,故加速度相同,选项B 正确;vt 图像图线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表示位移的大小,第1 s 内和第4 s 内对应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故位移大小相等,选项C 错误;第3 s 内和第4 s 内对应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故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0~2 s 和0~4 s 内位移相同,但时间不同,故平均速度不相等,选项D 错误.本题答案 :B

【同步跟踪题2】某物体运动的速度图象如图,根据图象可知

A .0-2s 内的加速度为1m/s 2

B .0-5s 内的位移为10m

C .第1s 末与第3s 末的速度方向相同

D .第1s 末与第5s 末加速度方向相同

【能力提升题】甲乙两质点的速度图线如右图所示

a 、二者的速度方向是否相同

b 、二图线的交点表示

c 、若开始计时时,甲、乙二质点的位置相同,则

在0-t 0时间内,甲、乙二质点的距离将 , 相距最大,

编者意图展示:本题重点考查V 一t 图象、横轴截距、纵轴截距、两图线交点的含义 【解析】:V 一t 图上的点:两图线交点,说明两物体在相交时的速度相等.纵截距表示t=O 时刻的初速度,横轴截距表示速度为零的时刻,面积:表示某段时间间内的位移. 本题答案 : 相同 、t 。时刻甲、乙二者速度相同 、增大、t 0

【同步跟踪题3】甲乙两车在一平直道路上同向运动,其v t -图像如图所示,图中OPQ ?和OQT ?的面积分别为1s 和2s ()21s s >.初始时,甲车在乙车前方0s 处。

A .若012s s s =+,两车不会相遇

B .若01s s <,两车相遇3次

C .若01s s =,两车相遇1次

D .若02s s =,两车相遇1次

【能力提升题】一质点由A 点出发沿直线AB 运动,行程的第一部分是加速度为a 1的匀加速运动,接着做加速度为a 2的匀减速直线运动,抵达B 点时恰好静止,如果AB 的总长度为s ,试求质点走完AB 全程所用的时间t ?

编者意图展示:本题重点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解析】:设质点的最大速度为v ,前、后两段运动过程及全过程的平均速度相等,均为V/2。

全过程: s =

t v

2

……(1) 匀加速过程:v = a 1t 1 ……(2) 匀减速过程:v = a 2t 2 ……(3) 由(2)(3)得:t 1=

1a v 2

2a v

t = 代入(1)得:s =

)(221a v

a v v + s=

2

1212a a a sa + 将v 代入(1)得: t =

2

1212

121)

(2222a a a a s a a a sa s v

s

+=

+=

【高手支招】:

1.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增量相同,这里包括速度的增量大小、方向.

2.从速度一时间图象上来看, 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就是运动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

3.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质点的加速度大小、方向不变,但不能说a 与△v 成正比、与△t 成反比,加速度a 由△v 和△t 的比值来量度. 【同步跟踪题】参考答案1.AB 2. AC 3. AC 【同步演练】:

1.一物体沿直线从静止开始运动,每隔4 s 测一次速度,测量数据依次为0.5 m /s 、1.0 m /s 、2.0 m /s 、4.0 m /s ,…,那么物体的运动性质为( ) A .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B .一定是变速直线运动 C .一定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D .无法确定做何运动 2.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加速度为3m /s 2

,则( ) A .汽车在任意秒末的速度一定是该秒初的速度的3倍 B .汽车在任意秒末的速度一定比该秒初的速度大3 m /s C .汽车在任意秒初的速度一定比前秒末的速度大3 m /s

D.汽车在任意秒末的速度一定比前秒初的速度大3 m/s

3.一辆玩具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第8s末开始刹车,经4s停下来,玩具车刹车过程也在做匀变速运动,那么前后两段加速度的大小之比是( )

A.1∶4 B.1∶2 C.2∶1 D.4∶1

4.如图是甲、乙两质点的v-t,图象,则由图可知( )

A.0时刻甲、乙两质点一定在同一位置

B.甲、乙两质点都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且运动方向不同

C.乙的速度变化快

D.在前5 s内的任意一段时间内,甲的位移较大

5.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任何相同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同

B.任何时刻的加速度大小相同、方向不同

C.相同时间内位移的变化相同

D.相同时间内平均速度的变化相同

6.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质点的加速度、速度及速度变化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点加速度越大,其速度越大

B.质点加速度越大,其速度变化越大

C.质点加速度越大,其速度的变化越快

D.质点的运动速度变化越大,其加速度也一定越大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速度为零,速度的变化不为零是可能的

B.速度不为零,速度的变化为零是可能的

C.速度大小不变,速度的变化不为零是可能的

D.速度变化不为零,加速度为零是可能的

8.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7秒内的平均速度为2.6 m/s,则物体加速度为

A.4 m/s2 B.0.37 m/s2

C.2.6 m/s2 D.0.43 m/s2

9.飞机从一地起飞,到另一地降落,如果飞机在竖直方向的分速度v y与时间t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作图时规定飞机向上运动时v y为正),则在飞行过程中,飞机上升的最大高度是_____m,在t= 2200s到t = 2400s一段时间内,它在竖直方向的分加速度a y为 _____m/s2。

10.一个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的大小为4 m /s ,1 s 后的速度大小为10 m

/s ,求在这1 s 内该物体的加速度可等于多少?

11.汽车正常行驶的速度是30m/s,关闭发动机后,开始做匀减速运动,12s 末的速度是24m/s.求:(1)汽车的加速度; (2)16s 末的速度; (3)65s 末的速度.

(4)汽车关闭发动机后能通过的路程?

12.汽车从静止开始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第4秒末关闭发动机,再经2秒停止,汽车一共行驶了30米,求

(1)根据所求数据画出速度——时间图象? (2)在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多少?

(3)汽车在两段路程中的加速度分别为多少?

参考答案.1. B 2. B 3. B 4.CD 5. AD 6. C 7. D 8.A 9. 8000;0.1 10.若l s 后速度与初速度相同,a =6 m /s 2

相反时a =-14 m /s 2

11.(1)大小0.5m/s 2

,方向与汽车运动方向相反(2)s m v /22=,方向与汽车运动方向相同

(3)0=v (4) 汽车关闭发动机后能通过的路程900m

12.(1)图略(2) 10m /s, (3)2.5m /s 2 ; 一5m /s 2

高中物理高考物理速度选择器和回旋加速器的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

高中物理高考物理速度选择器和回旋加速器的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 一、速度选择器和回旋加速器 1.如图所示,两平行金属板AB 中间有互相垂直的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A 板带正电荷,B 板带等量负电荷,电场强度为E ;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磁感应强度为B 1。平行金属板右侧有一挡板M ,中间有小孔O ′,OO ′是平行于两金属板的中心线。挡板右侧有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 2,CD 为磁场B 2边界上的一绝缘板,它与M 板的夹角θ=45°,现有大量质量均为m ,电荷量为q 的带正电的粒子(不计重力),自O 点沿OO ′方向水平向右进入电磁场区域,其中有些粒子沿直线OO ′方向运动,通过小孔O ′进入匀强磁场B 2,如果这些粒子恰好以竖直向下的速度打在CD 板上的E 点(E 点未画出),求: (1)能进入匀强磁场B 2的带电粒子的初速度v ; (2)CE 的长度L (3)粒子在磁场B 2中的运动时间. 【答案】(1)1 E B (2) 12 2mE qB B (3) 2m qB π 【解析】 【详解】 (1)沿直线OO ′运动的带电粒子,设进入匀强磁场B 2的带电粒子的速度为v , 根据 B 1qv =qE 解得: v = 1 E B (2)粒子在磁感应强度为B 2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故: 2 2v qvB m r = 解得: r =2mv qB =12 mE qB B 该粒子恰好以竖直向下的速度打在CD 板上的E 点,CE 的长度为: L = 45r sin =2r 12 2mE

(3) 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2 m T qB π= 2t m qB π = 2.如图所示:在两个水平平行金属极板间存在着向下的匀强电场和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电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分别为E =1×103N/C 和B 1=0.02T ,极板长度L =0.4m ,间距足够大。在极板的右侧还存在着另一圆形匀强磁场区域,磁场的方向垂直纸面向外,圆形磁场的圆心O 位于平行金属板的中线上,圆形磁场的半径R =0.6m 。有一带正电的粒子以一定初速度v 0沿极板中线水平向右飞入极板间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进入圆形匀强磁场区域,飞出后速度方向偏转了74°,不计粒子重力,粒子的比荷q m =3.125×106C/kg ,sin37°=0.6,cos37°=0.8,5≈2.24。求: (1)粒子初速度v 0的大小; (2)圆形匀强磁场区域的磁感应强度B 2的大小; (3)在其他条件都不变的情况下,将极板间的磁场撤去,为使粒子飞出极板后不能进入圆形磁场,则圆形磁场的圆心O 离极板右边缘的水平距离d 应该满足的条件。 【答案】(1)v 0=5×104m/s ;(2)B 2=0.02T ;(3) 1.144m d ≥。 【解析】 【详解】 (1)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匀速运动,洛伦兹力与电场力平衡 qv 0B 1=Eq 带电粒子初速度 v 0=5×104m/s (2)带电粒子进入磁场后做匀速圆周运动,洛伦兹力充当向心力 20 02v qv B m r = 轨迹如图所示:

高中物理匀变速运动100题(带答案)

一、选择题 1.倾角为30°的长斜坡上有C、O、B三点,CO=OB=10m,在O点竖直的固定一长10m 的直杆AO。A端与C点、坡底B点间各连有一光滑的钢绳,且各穿有一钢球(视为质点),将两球从A点由静止开始、同时分别沿两钢绳滑到钢绳末端,如右图所示,则小球在钢绳上滑行的时间t AC和t AB分别为(取g=10m/s2) A. 2s和2s B. √2s和2s C. √2s和4s D. 4s和√2s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由几何知识确定出AC与AB的倾角和位移,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两球的加速度a,由位移公式x=1 2 at2求解时间. 由几何知识得,AC的倾角为α=30°,位移x AC=10m,AC的倾角为β= 60°,位移x AB=10√3m,沿AC下滑的小球,加速度为a1=gsin30°=5m/ s2,由x AC=1 2a1t AC2得t AC=√2x AC a1 =√2×10 5 s=2s,沿AB下滑的小球,加速度为a2= gsin60°=5√3m/s2,由x AB=1 2a2t AB2得t AB=√2x AB a2 =2s,故A正确. 2.一质点沿x轴正方向做直线运动,通过坐标原点时开始计时,其x t ?t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0.5m/s B. 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0.5m/s2 C. 质点在第1s内的平均速度0.75m/s D. 质点在1s末速度为1.5m/s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由图得:x t =0.5+0.5t.根据匀变速运动的位移公式x=v0t+1 2 at2,得:x t =v0+1 2 at, 对比可得:1 2 a=0.5m/s2,则质点的加速度为a=2×0.5=1m/s2.初速度为v0=0.5m/s, 则知质点的加速度不变,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A、B错误.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 动,在1s末速度为v=v0+at=0.5+1=1.5m/s.则质点在第1s内的平均速度为v?=v0+v 2 =

高中物理速度选择器和回旋加速器专项练习及解析

高中物理速度选择器和回旋加速器专项练习及解析 一、速度选择器和回旋加速器 1.如图所示,虚线O 1O 2是速度选择器的中线,其间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 1,匀强电场的场强为E (电场线没有画出)。照相底片与虚线O 1O 2垂直,其右侧偏转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 2。现有一个离子沿着虚线O 1O 2向右做匀速运动,穿过照相底片的小孔后在偏转磁场中做半径为R 的匀速圆周运动,最后垂直打在照相底片上(不计离子所受重力)。 (1)求该离子沿虚线运动的速度大小v ; (2) 求该离子的比荷 q m ; (3)如果带电量都为q 的两种同位素离子,沿着虚线O 1O 2射入速度选择器,它们在照相底片的落点间距大小为d ,求这两种同位素离子的质量差△m 。 【答案】(1)1E v B =;(2)12q E m RB B =;(3)122B B qd m E ?= 【解析】 【分析】 【详解】 (1)离子沿虚线做匀速直线运动,合力为0 Eq =B 1qv 解得 1 E v B = (2)在偏转磁场中做半径为R 的匀速圆周运动,所以 2 2mv B qv R = 解得 12 q E m RB B = (3)设质量较小的离子质量为m 1,半径R 1;质量较大的离子质量为m 2,半径为R 2 根据题意 R 2=R 1+ 2 d 它们带电量相同,进入底片时速度都为v ,得

2 121 m v B qv R = 2 222 m v B qv R = 联立得 22121()B q m m m R R v ?=-= - 化简得 122B B qd m E ?= 2.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两平行金属板间存在着相互垂直的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已知两板间的电势差为U ,距离为d ;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 ,方向垂直纸面向里。一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的带电粒子从A 点沿水平方向射入到两板之间,恰好沿直线从M 点射出;如果撤去磁场,粒子从N 点射出。M 、N 两点间的距离为h 。不计粒子的重力。求: (1)匀强电场场强的大小E ; (2)粒子从A 点射入时的速度大小v 0; (3)粒子从N 点射出时的动能E k 。 【答案】(1)电场强度U E d =;(2)0U v Bd =;(3)2 222k qUh mU E d B d =+ 【解析】 【详解】 (1)电场强度U E d = (2)粒子做匀速直线运动,电场力与洛伦兹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有:0qE qv B = 解得0E U v B Bd = = (3)粒子从N 点射出,由动能定理得:2012 k qE h E mv ?=- 解得2 222k qUh mU E d B d =+

高中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广东省2009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学案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知识要点】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基本公式有四条: (1) 速度公式:v t =v 0+at (2)位移公式:s=v 0t+2 1at 2 (3)速度位移关系公式:v t 2-v 02=2as (4)平均速度公式:v =2 0t v v +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几个重要推论 (1)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如果在各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 内的位移分别为s 1、s 2、s 3……s n ,加速度为a ,则△s=s 2-s 1 = s 3-s 2=……=s n -s n-1=at 2 (2)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即v t/2=v 。 (3)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某段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等于初速度和末速度平方和 一半的平方根,即v s/2=2 220t v v +。 三、对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所涉及到的比例关系: (1)把一段过程分成相等的时间间隔,则 ①从运动开始算起,在t 秒内、2t 秒内、……nt 秒内的位移之比为: d 1:d 2:d 3……:d n =12:22:32……:n 2 ②从运动开始算起,在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 s 1:s 2:s 3……:s n =1:3:5……:(2n-1) ③从运动开始算起,在t 秒末、2t 秒末、……nt 秒末的速度之比为: v 1:v 2:v 3……:v n =1:2:3……:n (2)把一段过程分成相等的位移间隔 ①从运动开始算起,第一段位移末的速度、第二段位移末的速度……第n 段位移末的速度之比为:v 1:v 2:v 3……:v n =1:2:3……:n ②从运动开始算起,通过连续相同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 t 1:t 2:t 3……:t n =1:(2-1):(3-2)……:(1--n n ) 四、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 ⑴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其中A 描述的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B 描述的是初速度为v 1的匀加速度直线运动;C 描述的初速度为v 2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⑵速度—时间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图中A 和B 的斜率为正,且速度也

高一物理匀速圆周运动知识点及习题教学文稿

高一物理匀速圆周运动知识点及习题

高一物理匀速圆周运动知识介绍 质点沿圆周运动,如果在任意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圆弧长度都相等,匀速圆周运动,这种运动就叫做“匀速圆周运动”,匀速圆周运动是圆周运动中,最常见和最简单的运动(因为速度是矢量,所以匀速圆周运动实际上是指匀速率圆周运动)。

天体的匀速圆周运动 定义 质点沿圆周运动,如果在任意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圆弧长度都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匀速圆周运动”,亦称“匀速率圆周运动”。因为物体作圆周运动时速率不变,但速度方向随时发生变化。所以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是无时不刻不在变化的。

匀速圆周运动 运动条件 物体作匀速圆周运动时,速度的大小虽然不变,但速度的方向时刻改变,所以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又由于作匀速圆周运动时,它的向心加速度的大小不变,但方向时刻改变,故匀速圆周运动是变加速运动。“匀速圆周运动”一词中的“匀速”仅是速率不变的意思。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仍然具有加速度,而且加速度不断改变,因其加速度方向在不断改变,其运动轨迹是圆,所以匀速圆周运动是变加速曲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加速度方向始终指向圆心。做变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总能分解出一个指向圆心的加速度,我们将方向时刻指向圆心的加速度称为向心加速度。 公式解析 计算公式 1、v(线速度)=ΔS/Δt=2πr/T=ωr=2πrf (S代表弧长,t代表时间,r代表半径,f代表频率) 2、ω(角速度)=Δθ/Δt=2π/T=2πn (θ表示角度或者弧度) 3、T(周期)=2πr/v=2π/ω 4、n(转速)=1/T=v/2πr=ω/2π 5、Fn(向心力)=mrω^2=mv^2/r=mr4π^2/T^2=mr4π^2f^2 6、an(向心加速度)=rω^2=v^2/r=r4π^2/T^2=r4π^2n^2 7、vmax=√gr (过最高点时的条件) 8、fmin (过最高点时的对杆的压力)=mg-√gr (有杆支撑)

高中物理匀加速直线运动知识点汇总

高中物理匀加速直线运动知识点汇总 一、机械运动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①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②宏观、微观物体都处于永恒的运动中。 二、参考系 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①描述一个物体是否运动,决定于它相对于所选的参考系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由于所选的参考系并不是真正静止的,所以物体运动的描述只能是相对的。②描述同一运动时,若以不同的物体作为参考系,描述的结果可能不同③参考系的选取原则上是任意的,但是有时选运动物体作为参考系,可能会给问题的分析、求解带来简便, 三、质点 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属于无关因素或次要因素,对问题的研究没有影响或影响可以忽略,为使问题简化,就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来代替物体. 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叫做质点. 质点没有形状、大小,却具有物体的全部质量。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是为了使研究问题简化的一种科学抽象。 把物体抽象成质点的条件是: (1)作平动的物体由于各点的运动情况相同,可以选物体任意一个点的运动来代表整个物体的运动,可以当作质点处理。 (2)物体各部分运动情况虽然不同,但它的大小、形状及转动等对我们研究的问题影响极小,可以忽略不计(如研究绕太阳公转的地球的运动,地球仍可看成质点).由此可见,质点并非一定是小物体,同样,小物体也不一定都能当作质点. 【平动的物体不一定都能看成质点,{物体的形状与运动的距离相比不能忽略};转动的物体可能看成质点来处理{研究绕太阳公转的地球的运动},也就是研究的问题不突出转动因素时。】 【能否看成质点一看研究问题,二看物理的形状与研究物体的关系】 【一个实际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决定于物体的尺寸与物体间距相比的相对大小】 四、位置、位移与路程 1、位置:质点的位置可以用坐标系中的一个点来表示,在一维、二维、三维坐标系中表示为s(x) 、s (x,y) 、s (x,y,z) 2、位移:【矢量】 ①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的变化的物理量.用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来表示,线段的长短表示位移的大小,箭头的方向表示位移的方向。 ②位移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它的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注意:位移的方向不一定是质点的运动方向。如:竖直上抛物体下落时,仍位于抛出点的上方; ③单位:m 3、路程【标量】: 路程是指质点所通过的实际轨迹的长度.路程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路程和位移是有区别的:一般地路程大于位移的大小,只有做直线运动的质点始终向着同一个方向运动时,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五、速度 速度:表示质点的运动快慢和方向,是矢量。它的大小用位移和时间的比值定义,方向就是物体的运动方向;轨迹是曲线,则为该点的切线方向。 速率:在某一时刻物体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速率是标量. 瞬时速度:由速度定义求出的速度实际上是平均速度,它表示运动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它只能粗略地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要精确地描述运动快慢,就要知道物体在某个时刻(或经过某个位置)时运动的快慢,因此而引入瞬时速度的概念。瞬时速度的含义: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经过某一位置)时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 平均速度:运动物体位移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平均速度。定义式: x v t == 位移 时间 平均速率:平均速率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s v t == 路程 时间 (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二者相等) v1,队伍全长为L.一个通讯兵从队尾以速度v2(v1小于v2)赶到队前然后立即原速返回队尾。这个全过程中通讯兵通过的位移为。 专业技术分享

高中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练习题整理

一、选择题 1、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加速度的正负表示了物体运动的方向 B .加速度越来越大,则速度越来越大 C .运动的物体加速度大,表示了速度变化快 D .加速度的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时,物体的运动速度将增大 2.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为3 m/s 2 ,对任意1 s 来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某1 s 末的速度比该1 s 初的速度总是大3 m/s ; B.某1 s 末的速度比该1 s 初的速度总是大3倍; C.某1 s 末的速度比前1 s 末的速度大3 m/s ; D.某1 s 末的速度比前1 s 初的速度大6 m/s 3.物体从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t 秒到达位移中点,则物体从斜 面顶端到底端共用时间为( )A .2t B .t C .2t D .2 t /2 4.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甲、乙两物体,所受的重力之比为2 : 1,下落高度之比为l: 2,则( ) A .下落时间之比是1:2 B .落地速度之比是1:1 C .落地速度之比是1: 2 D .下落过程中的加速度之比是2:1 5.光滑斜面的长度为L ,一物体自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匀加速滑至底端,经历的时间为t ,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运动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L/t B .物体在t /2时的即时速度是2L/t C .物体运动到斜面中点时瞬时速度是2L/t D .物体从顶点运动到斜面中点所需的时间是2t/2 6. 如图所示为一质点作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整个过程中,CD 段和DE 段的加速度数值最大 B. 整个过程中,BC 段的加速度数值最大 C. 整个过程中,C 点所表示的状态,离出发点最远 D. BC 段所表示的运动通过的路程是34m 7.两辆游戏赛车a 、b 在两条平行的直车道上行驶。t =0时两车都在同一计时线处,此时比赛开始。 它们在四次比赛中的v-t 图如图所示。哪些图对应的比赛中,有一辆赛车追上了另一辆 ( ) A . B . C . D . 8.下列所给的图像中能 t /s t /s t /s t /s

高中物理 匀加速直线运动 测试题

【北京市房山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期末检测物理试题】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像中,描述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是() A.B. C.D. 【2020届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高三高考模拟统理综物理试题(一)】甲乙两车在水平地面上的同一位置同时出发,沿一条直线运动,两车均可看做质点,甲乙两车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t=1s时甲车加速度为零 B.前4s内两车间距一直增大 C.t=4s时两车相遇 D.两车在前4s内的最大距离为5m 【2019届天一大联考高三第二次联考物理试题】如图所示,一小物块在一足够长的木板上运动时,其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板的长度至少为12m B.木板的长度至少为6m C.小物块在0~4s内的平均速度是2m/s D.在0~4s内,木板和小物块的平均加速度相同 【云南省玉溪市华宁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物理试题】一列火车有n节相同的车厢,一观察者站在第一节车厢的前端,当火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 A.每节车厢末端经过观察者时的速度之比是1:2:3::n B.每节车厢经过观察者所用的时间之比是1:( 2 -1):(3-2)::(n-n-1) C.在相等时间里,经过观察者的车厢节数之比是1:2:3::n D.如果最后一节车厢末端经过观察者时的速度为v,那么在整个列车经过观察者的过程 中,平均速度为v n 【2019年国庆物理假期作业(1)】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第4s内与第2s内的位移之差是8m,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4m/s2 B.第2s内的位移为6m C.第2s末的速度为2m/s D.物体在0~5s内的平均速度为10m/s

高中物理匀加速直线运动知识点汇总

专题三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及应用 2016.1.29 一、知识点梳理 平均速度:运动物体位移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平均速度。定义式:t s v ??==时间位移一 平均速率:平均速率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t S v == 时间路程一 (平均速度的大小不一定等于平均速率。) 分析:速度,加速度,合外力之间的关系 物理意义: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包括大小和方向的变化),速度矢端曲线的切线方向。 加速度是矢量:现象上与速度变化方向相同,本质上与质点所受合外力方向一致。 速度增加加速度可能减小 基本公式 两个基本公式(规律): V t = V 0 + at S = v o t + at 2 及几个重要推论: 1、 推论:V t 2 -V 02 = 2as (匀加速直线运动:a 为正值 匀减速直线运动:a 为正值) 2、 A B 段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 V t/ 2 == (若为匀变速运动)等于这段的平均速度 3、 AB 段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 V s/2 = V t/ 2 =V == ≤ V s/2 = 匀速:V t/2 =V s/2 ; 匀加速或匀减速直线运动:V t/2

高中物理速度选择器和回旋加速器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

高中物理速度选择器和回旋加速器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 一、速度选择器和回旋加速器 1.如图,空间存在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电场方向为y 轴正方向,磁场方向垂直于xy 平面(纸面)向外,电场E 和磁场B 都可以随意加上或撤除,重新加上的电场或磁场与撤除前的一样。一带正电的粒子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从P (x =0,y =h )点以一定的速度平行于x 轴正向入射。这时若只有磁场,粒子将做半径为R 0的圆周运动;若同时存在电场和磁场,粒子恰好做直线运动.求: (1)若只有磁场,粒子做圆周运动的半径R 0大小; (2)若同时存在电场和磁场,粒子的速度0v 大小; (3)现在,只加电场,当粒子从P 点运动到x =R 0平面(图中虚线所示)时,立即撤除电场同时加上磁场,粒子继续运动,其轨迹与x 轴交于M 点。(不计重力)。粒子到达x =R 0平面时速度v 大小以及粒子到x 轴的距离; (4)M 点的横坐标x M 。 【答案】(1)0mv qB (2)E B (302v ,02R h +(4)2 2000724 M x R R R h h =++-【解析】 【详解】 (1)若只有磁场,粒子做圆周运动有:2 00 qB m R =v v 解得粒子做圆周运动的半径0 0m R qB ν= (2)若同时存在电场和磁场,粒子恰好做直线运动,则有:0qE qB =v 解得粒子的速度0E v B = (3)只有电场时,粒子做类平抛,有: 00y qE ma R v a t v t === 解得:0y v v =

所以粒子速度大小为:22 002y v v v v =+= 粒子与x 轴的距离为:2 0122 R H h at h =+ =+ (4)撤电场加上磁场后,有:2 v qBv m R = 解得:02R R = 粒子运动轨迹如图所示: 圆心C 位于与速度v 方向垂直的直线上,该直线与x 轴和y 轴的夹角均为4 π ,由几何关系得C 点坐标为: 02C x R =, 02 C R y H R h =-=- 过C 作x 轴的垂线,在ΔCDM 中: 02CM R R == 2 C R C D y h ==- 解得:2 2 2 20074 DM CM CD R R h h =-=+-M 点横坐标为:2 2000724 M x R R R h h =+- 2.如图所示的装置,左半部为速度选择器,右半部为匀强的偏转磁场.一束同位素离子(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流从狭缝S 1射入速度选择器,速度大小为v 0的离子能够沿直线通过速度选择器并从狭缝S 2射出,立即沿水平方向进入偏转磁场,最后打在照相底片D 上的A 点处.已知A 点与狭缝S 23L ,照相底片D 与狭缝S 1、S 2的连线平行且距离为L ,忽略重力的影响.则

高中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推论专项练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 1.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三个重要推论 (1)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等于在一段时间内的等于这段时间, 表达式: 例1.一个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先后经过A、B两点时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有() A.物体经过AB位移中点的速度大小为v1+v2 2 B.物体经过AB位移中点的速度大小为v21+v22 2 C.物体通过AB这段位移的平均速度为v1+v2 2 ? D.物体通过AB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中间时刻的速度为v1+v2 2 练习1.长100 m的列车匀加速通过长1000 m的隧道,列车刚进隧道时速度是10 m/s,完全出隧道时速度是12 m/s,求: (1)列车过隧道时的加速度是多大? (2)通过隧道所用的时间是多少? ~ (2)连续相等的相邻时间间隔T内的位移差相等: 例2.一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三秒内的位移2m,第四秒内的位移是2.5m,那么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这两秒内平均速度是2.25m/s B.第三秒末即时速度是2.25m/s C.质点的加速度是0.125m/s2 D.质点的加速度是0.5m/s2 练习2. 一列火车作匀变速直线运动驶来,一人在轨道旁观察火车的运动,发现在相邻的两个10s内,火车从他面前分别驶过8节车厢和6节车厢,每节车厢长8m(连接处长度不计)。求:⑴火车的加速度a;⑵人开始观察时火车速度的大小。

¥ (3)位移中点速度:. 例3.一物体从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经过斜面中点时速度为2 m/s,则物体到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为( ) A.3 m/s B.4 m/s C.6 m/s D.2 2 m/s 2.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四个重要推论 (1)1T末,2T末,3T末,…,nT末的瞬时速度之比为v1∶v2∶v3∶…∶v n=1∶2∶3∶…∶n. (2)1T内,2T内,3T内,…,nT内的位移之比为x1∶x2∶x3∶…∶x n=12∶22∶32∶…∶n2. (3)第1个T内,第2个T内,第3个T内,…,第n个T内的位移之比为xⅠ∶xⅡ∶xⅢ∶…∶x N =1∶3∶5∶…∶(2n-1). (4)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t1∶t2∶t3∶…∶t n=1∶(2-1)∶(3-2)∶(2-3)∶…∶(n-n-1). : 巩固练习 1.(多选)物体先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1,当速度达到v时,改为以大小为a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直至速度为零.在加速和减速过程中物体的位移和所用时间分别为x1、t1和x2、t2,下列各式成立的是( ) A.x 1 x 2 = t 1 t 2 B. a 1 a 2 = t 1 t 2 C. x 1 x 2 = a 2 a 1 D. x 1 x 2 = a 1 a 2 2. 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一段位移Δx所用的时间为t1,紧接着通过下一段位移Δx 所用时间为t2.则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 ) A.2Δx t1-t2 t 1 t 2 t 1 +t2 B. Δx t1-t2 t 1 t 2 t 1 +t2 C. 2Δx t1+t2 t 1 t 2 t 1 -t2 D. Δx t1+t2 t 1 t 2 t 1 -t2 3.(多选)物体由静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3 s内通过的位移是3 m,则( ) A.第3 s内平均速度是1 m/s B.物体的加速度是1.2 m/s2 C.前3 s内的位移是6 m D.3 s末的速度是3.6 m/s ^ 4.(多选)一列火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驶来,一人在轨道旁边观察火车运动,发现在相邻的两个8s内,火车从他跟前分别驶过6节车厢和8节车厢,每节车厢长8 m(连接处长度不计),则:() A.火车加速度为0.25 m/s2 B. 开始观察时火车速度为6 m/s C.观察结束时火车速度为10 m/s D. 观察结束时火车速度为9m/s 5.滑块以某一初速度冲上斜面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达斜面顶端时的速度恰为零.已知滑块通过斜面中点时的速度为v,则滑块在前一半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加速度

一. 教学内容: 第一章第5节加速度 第二章第1节实验:探究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第2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二. 知识要点: 1. 理解加速度的概念。知道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 2. 知道加速度是矢量。知道加速度的方向始终跟速度的改变量的方向一致。 3. 知道什么是匀变速运动。 4. 掌握打点计时器的操作和使用。 5. 能画出小车运动的 三. 重点、难点分析: (一)加速度 1. 定义:加速度(acceleration)是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 比值。用表示。 2. 公式:=< 1188425931"> 。 3. 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为米每二次方秒(m/s2)。常用的单位还有厘米每二次方秒。 4. 方向:加速度是矢量,不但有大小,而且有方向。 5. 物理意义:表示速度改变快慢的物理量;加速度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二)匀变速运动

1. 定义:在运动过程中,加速度保持不变的运动叫做匀变速运动。 2. 特点:速度均匀变化,加速度大小、方向均不变。 (三)速度变化情况的判断 1. 判断物体的速度是增加还是减小,不必去管物体的加速度的大小,也不必管物体的加速度是增大还是减少。只需看物体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是相同还是相反,只要物体的加速度跟速度方向相同,物体的速度一定增加;只要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物体的速度一定减小。 2. 判断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只看加速度的大小。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只要物体的加速度大,其速度变化得一定快,只要物体的加速度小,其速度变化得一定慢。 [实验] 一、实验目的 探究小车速度随变化的规律。 二、实验原理 利用打出的纸带上记录的数据,以寻找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三、实验器材 打点计时器,低压电源、纸带、带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细线、复写纸片、。 四、实验步骤 1. 如图所示,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 5=0.1s。在选好的计时起点下面标明A,在第6个点下面标明B,在第11个点下面标明C,在第16个点下面标明D……,点A、B、C、D……叫做计数点, 两个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分别是、、…… 5. 利用第一章方法得出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填入下表:

高中物理高考物理速度选择器和回旋加速器技巧(很有用)及练习题

高中物理高考物理速度选择器和回旋加速器技巧(很有用)及练习题 一、速度选择器和回旋加速器 1.某一具有速度选择器的质谱仪原理如图所示,A 为粒子加速器,加速电压为U 1;B 为速度选择器,磁场与电场正交,电场方向向左,两板间的电势差为U 2,距离为d ;C 为偏转分离器,磁感应强度为B 2,方向垂直纸面向里。今有一质量为m 、电荷量为e 的正粒子(初速度忽略,不计重力),经加速后,该粒子恰能通过速度选择器,粒子进入分离器后做匀速圆周运动,打在照相底片D 上。求: (1)磁场B 1的大小和方向 (2)现有大量的上述粒子进入加速器A ,但加速电压不稳定,在11U U -?到11U U +?范围内变化,可以通过调节速度选择器两板的电势差在一定范围内变化,使得加速后的不同速度的粒子都有机会进入C ,则打在照相底片D 上的宽度和速度选择器两板的电势差的变化范围。 【答案】(1)2112U m B d U e = 2)()()11112222m U U m U U D B e e +?-?=,()11min 1 U U U U U -?=() 11max 1 U U U U U +?=【解析】 【分析】 【详解】 (1)在加速电场中 2112 U e mv = 12U e v m = 在速度选择器B 中

2 1U eB v e d = 得 1B = 根据左手定则可知方向垂直纸面向里; (2)由可得加速电压不稳后获得的速度在一个范围内变化,最小值为 1v = 1 12 mv R eB = 最大值为 2v = 2 22 mv R eB = 打在D 上的宽度为 2122D R R =- 22D B = 若要使不同速度的粒子都有机会通过速度选择器,则对速度为v 的粒子有 1U eB v e d = 得 U=B 1vd 代入B 1 得 2U U = 再代入v 的值可得电压的最小值 min U U =最大值 max U U =

高中物理变加速模型

高中物理变加速模型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1、雨滴下落模型此模型在高中阶段为浅析层次,大学对其研究就非常有深度了。简单来说雨滴下落受力相当复杂多变,在雨滴速度增加过程中除重力外的浮力、粘滞阻力、压差阻力等均发生变化,而这些变化使其速度最终恒定。不然,地面将面目全非了。但是,由于要分析上面那些阻力会用到高等数学的专业知识,高中阶段解决不了。所以,我们就简化了此问题。相差不多的说法可以这样:“雨滴下落随速度的增大其受到的合阻力将正比于速度的越高次方”。在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材中曾有这一内容的简单介绍。 例1:雨滴下落时所受阻力与雨滴速度有关,雨滴速度越大,所受阻力越大;则雨滴的最终下落速度将如何其运动为何种运动 此外,雨滴下落速度还与雨滴半径的α次方成正比(1α2),假设一个大雨滴和一个小雨滴从同一云层同时下落,它们都下落,雨滴先到地面;接近地面时谁的速度较小? 2、油中球的运动 例2:钢球在很深的油槽中由静止开始下落,若油对球的阻力正比于其速率,则球的运动是() A.先加速后减速最后静止B.一直减速 C.先加速后减速直至匀速D.加速度逐渐减小到零 此模型类似于雨滴下落模型但是较为简单 运动亦为“加速度变小的变加速后的匀速”。 3、蹦极、蹦床问题

“蹦极”是一种非常刺激的极限运动。蹦床则令人开心快乐;然而,其物理原理却如出一辙。 例3:“蹦极”是一种极限运动,人自身所受的重力使其自由下落,被拉伸的橡皮绳又会产生向上的力,把人拉上去,然后人再下落.正是在这上上下下的振荡中,蹦极者体会到惊心动魄的刺激,如图3-1-22所示.设一次蹦极中所用的橡皮绳原长为15m,质量为50kg的蹦极者运动到最低点时橡皮绳长为,当蹦极者停止振荡时橡皮绳长为,则蹦极者运动到最低点时受到橡皮绳的拉力为多大( g取10m/s2) 先来分析其中人的运动变化吧!里面也有一段变加速。后来还有一段变减速。整个过程无论是运动、受力、能量均可以有考察的角度! 例4蹦床是运动员在一张绷紧的弹性网上蹦跳、翻滚并做各种空中动作的运动项目。一个质量60kg的运动员,从离水平网面3.2m高处自由落下,着网后沿竖直方向蹦回到离水平网面50m高处。已知运动员与网接触的时间1.2s。若把在这段时间内网对运动员的作用力当作恒力处理,求此力的大小。 4、机车启动问题 机车起动分两类:(1)以恒定功率起动;(2)以恒定牵引力起动.其解题关键在于逐步分析v、a、F、p间关系,并把握由起动到匀速的临界条件F=f,即汽车达到最大速度的条件. 该类问题的思维流程为: (1)以恒定功率起动的运动过程是:变加速(a↓)(a=0)匀速,在此过程中,F牵、v、a的变化情况: 所以汽车达到最大速度时a=0,F=f,P=Fv m=fv m.

高一物理必修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经典习题及易错题

高一物理必修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经典习题及易 错题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高一物理必修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经典及易错题目和答案 1.如图甲所示,某一同学沿一直线行走,现用频闪照相机记录 了他行走过程中连续9个位置的图片,仔细观察图片,指出在图乙中能接近真实反映该同学运动的v -t 图象的是(A ) 2.在军事演习中,某空降兵从飞机上跳下,先做自由落体运动,在t 1时刻,速度达较大值v 1时打开降落伞,做减速运动,在t 2时刻以较小速度v 2着地。他的速度图像如图所示。 下列关于该空降兵在0~t 1或t 1~t 2时间内的的平均速度v 的结论正确的是(B ) A . 0~t 1 12v v < B . 0~t 1 21v v > C . t 1~t 2 122v v v +< D . t 1~t 2, 2 21v v v +> 3.在下面描述的运动中可能存在的是(ACD ) A .速度变化很大,加速度却很小 B .速度变化方向为正,加速度方向为负 C .速度变化很小,加速度却很大 D .速度越来越小,加速度越来越大 4. 如图所示,以8m/s 匀速行驶的汽车即将通过路口,绿灯还有2 s 将熄灭,此时汽车距离停车线18 m 。该车加速时最大加速度大小为2m/s 2,减速时最大加速度大小为5m/s 2。此路段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为11.5m/s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CA ) 甲 t 00乙 t A B t t v 0v v v

A .如果立即做匀加速运动且不超速,则汽车可以在绿 灯熄灭前通过停车线 B .如果立即做匀加速运动并要在绿灯熄灭前通过停车线,则汽车一定会超速 C .如果立即做匀减速运动,则在绿灯熄灭前汽车一定不能通过停车线 D .如果在距停车线5m 处开始减速,则汽车刚好停在停车线处 5.观察图5-14中的烟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的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D ) A .甲、乙两车可能都向左运动。 B .甲、乙两车一定向右运动。 C .甲车可能运动,乙车向右运动。 D .甲车可能静止,乙车向左运动。(提示:根据相对速度来解题) 6.物体通过两个连续相等位移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 1=10m/s ,v 2=15m/s ,则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B )(本题易错) A.12.5m/s B.12m/s C.12.75m/s D.11.75m/s 7.一辆汽车从车站以初速度为零匀加速直线开去,开出一段时间之后,司机发 现一乘客未上车,便紧急刹车做匀减速运动.从启动到停止一共经历t =10 s ,前进了15m ,在此过程中,汽车的最大速度为( B ) A .1.5 m/s B .3 m/s C .4 m/s D .无法确定 甲 乙 图5-14

(推荐)高中物理变加速模型

1、雨滴下落模型 此模型在高中阶段为浅析层次,大学对其研究就非常有深度了。简单来说雨滴下落受力相当复杂多变,在雨滴速度增加过程中除重力外的浮力、粘滞阻力、压差阻力等均发生变化,而这些变化使其速度最终恒定。不然,地面将面目全非了。但是,由于要分析上面那些阻力会用到高等数学的专业知识,高中阶段解决不了。所以,我们就简化了此问题。相差不多的说法可以这样:“雨滴下落随速度的增大其受到的合阻力将正比于速度的越高次方”。在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材中曾有这一内容的简单介绍。 例1:雨滴下落时所受阻力与雨滴速度有关,雨滴速度越大,所受阻力越大;则雨滴的最终下落速度将如何?其运动为何种运动? 此外,雨滴下落速度还与雨滴半径的α次方成正比(1α2),假设一个大雨滴和一个小雨滴从同一云层同时下落,它们都下落,雨滴先到地面;接近地面时谁的速度较小? 2、油中球的运动 例2:钢球在很深的油槽中由静止开始下落,若油对球的阻力正比于其速率,则球的运动是() A.先加速后减速最后静止B.一直减速 C.先加速后减速直至匀速D.加速度逐渐减小到零 此模型类似于雨滴下落模型但是较为简单 运动亦为“加速度变小的变加速后的匀速”。

3、蹦极、蹦床问题 “蹦极”是一种非常刺激的极限运动。蹦床则令人开心快乐;然而,其物理原理却如出一辙。 例3:“蹦极”是一种极限运动,人自身所受的重力使其自由下落,被拉伸的橡皮绳又会产生向上的力,把人拉上去,然后人再下落.正是在这上上下下的 振荡中,蹦极者体会到惊心动魄的刺激,如图3-1-22所示.设一次蹦极中所用的橡皮绳原长为15 m,质量为50 kg的蹦极者运动到最低点时橡皮绳长为26.5 m,当蹦极者停止振荡时橡皮绳长为17.5 m,则蹦极者运动到最低点时受到橡皮绳的拉力为多大?(g取10 m/s2) 先来分析其中人的运动变化吧!里面也有一段变加速。后来还有一段变减速。整个过程无论是运动、受力、能量均可以有考察的角度! 例4蹦床是运动员在一张绷紧的弹性网上蹦跳、翻滚并做各种空中动作的运动项目。一个质量60kg的运动员,从离水平网面3.2m高处自由落下,着网后沿竖直方向蹦回到离水平网面50m高处。已知运动员与网接触的时间1.2s。若把在这段时间内网对运动员的作用力当作恒力处理,求此力的大小。 4、机车启动问题 机车起动分两类:(1)以恒定功率起动;(2)以恒定牵引力起动.其解题关键在于逐步分析v、a、F、p间关系,并把握由起动到匀速的临界条件F=f,即汽车达到最大速度的条件. 该类问题的思维流程为: (1)以恒定功率起动的运动过程是:变加速(a↓)(a=0)匀速,在此过程中,F牵、v、

高一物理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习题。

1.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第3s内的位移是20m,第9s内的位移是50m,求加速度______ 2.一汽车从静止开始由甲地出发,沿平直公路开往乙地,汽车先做匀加速运动t后改做匀 减速3t,到乙地刚好停止,则在匀加速运动,匀减速运动的过程中() A.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3:1 B.加速度大小之比为3:1 C.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3 D.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1:3 3.物体沿一直线运动,在t时间通过的位移为s ,在中间位置的速度为v1,在中间时刻的速 度为v2,则V1和V2的关系是()双选 A.当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时候,V1>V2 B.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时候,V1>V2 C.当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时候,V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