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中国传统文化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浅谈高校中国传统文化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浅谈高校中国传统文化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浅谈高校中国传统文化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发表时间:2017-07-04T14:52:06.217Z 来源:《成长读本》2017年3月总第15期作者:叶婷婷[导读] 大陆高校可以借鉴中国文学史和台湾民俗文化概论课程的做法,带领学生投身户外,去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源之地去体验文化,这样来的知识才能够深刻。

——以台湾静宜大学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教学体验为例

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四川绵阳621010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教学是当前各高校开展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工作的重要内容。当今新媒体和移动终端的普及下,枯燥乏味的中国传统文化教学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做好中国传统文化教学需要一种新兴力量的改革与创新。台湾是一个中国传统文化保存与发展较为良好的地区,这得力于台湾地区对中国传统文化教学的重视与创新。本文将从台湾静宜大学的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体验出发,浅谈我国高校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静宜大学

节奏愈加加快的社会,中国传统文化教学无疑是件亟需改革与创新的教学。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非常庞杂的体系下的内容,枯燥的内容让学习该课程的学生极易感到厌烦疲倦。如何提高中国传统文化教学的投入度,则需要教师、课堂、学生、社会多元互动来推动这项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本文将通过亲身参与的三门静宜大学的传统文化课程来浅谈台湾静宜大学如何在中国传统文化教学上吸引学生参与学习和收获丰厚的传统文化知识,这三门课程分别是中国文学史-上古至南北朝、历代文选与写作、台湾民俗文化概论。

这三门课程主要教授的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中国文学史-上古至南北朝讲述的是上古到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史发展历程;历代文选与写作从《古文观止》这本书出发讨论中国古代文学里的优秀作品;台湾民俗文化概论以特别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它主要讲的是台湾地区的民间风俗与文化。

一、中国文学史-上古至南北朝

在静宜大学的中文系,中国文学史跟大陆高校一样,都是必不可少的必修课程。中国文学史这门课的依托教材是繁琐的大量的中文史材料。如果没有把握好教学的节奏,很容易造成厌倦心理。在静宜大学的中文系,陈敬介老师负责教授这门课程,选用的教材是台湾大学名誉教授叶庆炳先生编写的《中国文学史》。一本教材的好坏决定一门课程的好坏。叶庆炳先生的《中国文学史》将中国文学史的发展脉络研读深刻,撰写简洁大气,适合中文系学生阅读与学习。在中国文学史的课堂上,陈敬介老师带着学生了解中国文学的发展。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将枯燥的文学史讲活,遥远的古代文学史人物在课堂上犹如一个个活脱脱的圣人站在书本之上。尤其讲到元好问的《论诗绝句三十首》的时候,里面的文学史人物都被元好问进行了精准的文学批评,给予后人对该文学史人物和作品的了解与学习。

除了课堂教学外,陈敬介老师要求学生按照5-6个人的规格组成学习小组,从中国文学史当中选取感兴趣的文学史人物、现象、风格等主题来进行小组作业,完成小组作业,在学期末进行小组作业汇报。不仅如此,期末会有两堂课的时间全部交由同学们进行期末作业汇报、以报告的形式阐述该项作业的完成情况。另外,陈敬介老师跟昆曲老师组织了班上对昆曲有兴趣的学生进行昆曲的学习。充分利用同学们的课余时间来学习昆曲,并在学期末进行汇报表演。这不仅让学生了解到书本的知识,还亲身感受到昆曲这项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历代文选与习作

这项课程是由静宜大学中文系的鲁瑞青老师来教授的,选用的教材是中华书局出版的《古文观止》。鲁瑞青老师的历代文选与习作这项课程最大的特点就是“一堂课一故事”。鲁瑞青老师抽取《古文观止》当中的16篇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古典文学作品,每节课讲一个作品,包括该作品的故事背景、作者、创作意图、艺术手法等等。

历代文选与习作这个课程的设置和中国文学史有异曲同工之处,就是老师会安排班上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课前小组学习本学期要求的16篇作品中的其中一个。在每节课的开始,一节课安排一个学习小组进行课堂展示,介绍这节课将要讲述的作品。小组介绍完成后,老师会接着继续讲解该作品。同时,这项课程在静宜大学并没有设置期末考试,课程成绩根据学生平时的课堂展示和课堂笔记打分。只要学生在课堂上有所收获,有所提高,都可以获得理想的成绩。不会因为课业考试而感到压力、烦躁,从而排斥学习中国古典文学作品。

三、台湾民俗文化概论

在静宜大学,在时间和自身条件允许的条件下,每个学生都可以选修其他系的课程。台湾民俗文化课程是笔者在静宜大学中文系选修的一个台文系的专业课程。台文系的台湾民俗文化概论主要针对的是讲述台湾地区的民间习俗、信仰与文化,以以特别的“课堂(50%)+课外实践(20%)+课外作业(30%)”方式来进行教学。一个学期的16堂课里,该课程老师会利用3堂课带学生出外学习,跑到彰化、宜兰等地去亲身感受台湾民俗文化。另外还要求每个学生去收集身边的台湾民俗,并拍照留念,在课程最后打印出来作为课外作业成绩。

教授这门课程的是静宜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的副教授林茂贤,他以他多年研究台湾民俗的经验来传授台湾民俗和文化。每年的3到5月,是闽南地区民间信仰-妈祖巡境的盛大日子。为了让学生更好更切身地了解妈祖信仰和文化,林茂贤老师会带着学生到妈祖巡境的现场去感受当地人对于妈祖的尊敬与信任。当妈祖走过的地方,都会有乡民趴在妈祖轿下祈求妈祖庇佑,这些村民上至耄耋,下至幼童,还有中年男子带着泪水跪在轿前祈求病危孩子的平安。这些文化如果单从课堂上是无法感受到的,只有亲眼看到、亲身体会才能知道妈祖信仰和文化给台湾地区带来的影响。

四、对大陆高校的启示与创新

1.选用高质量高水平的教材。

中国传统文化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庞杂,教学过程如果没有使用到正确的课程教材,就会让课程教学事半功倍。比如说中国文学史使用的叶庆炳先生编写的《中国文学史》不仅可以让中文系学生较快接受与了解,而且一个普通学生拿起这本书来阅读也不会感到吃力。使用这样的教材进行教学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增加学生的兴趣程度。

2.课堂师生互动模式。

中国传统文化教学如果仅仅只是“老师在讲,学生在听”的模式,那么这样的教学的效率并不高。中国传统文化无法从老师的思维中转化成自己的思维,而是一味地灌输到学生的耳朵中。如何做到高效地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师生之间的互动很重要。课堂上,老师不仅要扮演一个讲故事的人而且还要做一个听故事的人。学生的身份也可以从一个听故事的人转换成一个讲故事的人。学生将自身的身份转化成讲故事的人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将会从被动转向主动,这样才能形成自己的思维和理解。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及意义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及意义 令狐采学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在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中,,中国人创造出了灿烂的文化,她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以致她延绵不绝,不断地影响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使他们无论身在何地,哪怕是天涯海角,也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民族归属感,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力量所在。 然而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不断遭到国人的质疑,甚至向她发出挑战。如新文化运动,它“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这实质就是对传统文化的否定,还大胆地提出打到孔家店,以宣传民主科学的新思想。这是国人不敢正视传统文化的表现,在西洋文化强势侵略的面前,国人想把传统文化全面抛弃,达到弃旧布新的效果,但是一个民族把自己的根给去掉,是没有任何生命力的,历史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新中国之后,共产党想把共产主义文化全面取代中国传统文化,达到思想统一,社会和谐的目的,但是这极大地压制了我们民族的个性,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断层的危险。这就是传统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与其他文化的搏杀与斗争,在厮杀中,似乎传统文化没有被消灭,但对国人的影响大大减弱,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和西方资本主义观念的冲击下,产生了拜金主义,效率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等

等观念,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四书五经中所提倡的仁义礼智信较之于金钱都变为了其次,导致现阶段中国人信仰缺失,社会上坑蒙拐骗盛行,在追求自己过上美好生活的前提下,似乎所有东西都可以成为代价,就算是接受过良好教育的大学生,他们也被利欲充斥着头脑,完全没有了古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这些恰恰是社会的悲哀,我们正是生活在这个文化冲击激烈,文化大动荡的时代,很容易迷失自我,我们怎样认识传统文化,用它为我们现在社会服务,是走出文化动荡怪圈的关键所在。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是儒家文化,在封建社会中,它是主流文化,统治者用它来教化民众,为其统治服务,所以儒家文化也会随着朝代地更替而发生变化,这也变化其实是儒学的新发展,在原来基础在继承创新。探究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必须从儒学开始。 儒学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在多元文化激荡中,它能包容兼收,它的强大,也具有很大的感染性,让其他文明为之折服。这两点正是中国传统文化几千年延绵不绝的主要原因。鲜卑族在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中完全接受汉族文化,导致他们迅速地融入汉族,年代变迁,鲜卑族人已经把他们的祖先给忘记了,完全承认汉文化,导致了整个民族的消失。这是传统文化的强大之处,我们在快马弯刀面前失败了,但是在游牧民族入主中原之后,他们为了巩固政权,必须又要转向我们学习,最后的

动物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

动物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 摘要:依据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创新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针对动物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实际情况,进行了改革探索研究。主要通过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RP)项目和毕业论文于实验教学中的实施,使之互相影响并促进动物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其旨是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提高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 关键词:动物生物化学实验教学 SRP 毕业论文改革 《动物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是动物医学和动物科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既具有基础性,又具有前沿性,是研究生命活动变化规律的学科,对验证和巩固动物生物化学理论知识,掌握动物机体内发生的生物化学机制并且运用动物生物化学实验原理和方法来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等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的动物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只是注重理论课程内容的复证,同时也在响应国家要求培养适应创新型高水平创新人才的号召,进行动物生物化学实验的优化组合,更新替换陈旧实验内容,对本科生开放一些实验室,虽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还是不能满足于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全面发挥。因此,本实验室针对动物生物化学实验课程进行

了更深层次的改革探索,首先将动物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从以前的理论教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32学时的实验课程,对以前的实验项目进行大幅度删减,替换一些重复的和与学生创新性结合不紧密的实验项目,增加了适应学生创新和实践思维发展的综合设计性的大实验,同时把大学生训练计划(SRP)项目和学生毕业论文纳入到实验教学中,使两者相互促进提高并融为一体,影响且促进实验教学进行相应改革,一方面可以满足理论课程需求并且使之提高,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低年级农科类本科学生的专业兴趣及创新和动手能力,对学生今后走向工作岗位,胜任相关工作与独立开展科学研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就动物生物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进行了探索性的分析。 一、加强大学生训练计划(SRP)项目于实验课中实施,促进实验教学改革 为提高学生创新和实践的能力,使SRP项目融入实验教学课堂,首先使大学生实践训练计划(SRP)项目的内容与实验课进行有机结合,通过SRP项目的实施推动动物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发生相应调整改革,大学生训练计划(SRP)项目的启动实施要求动物生物化学实验课程进行相应的改革从以下几方面陈述。 首先,改变以前课前教师为主体,准备好实验所需的试剂、器材和实验所需要的设备,然后在学生动手做实验前,

浅析高校实验室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

浅析高校实验室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 【摘要】高校实验室是进行实践教学和从事科学研究的重要地方,在培养创新人才和发展科学技术中扮演重要角色,可以说高校实验室的建设水平体现了学校教学水平、科学水平和管理水平,建设高水平实验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实验室;问题;思路 一、实验室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实验教师队伍不稳定 长期以来,实验教师作为教学辅导人员的身份制约了实验队伍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高校实验室引进人员多数具有硕士学历,其从事的实验室的教学和管理工作,从身份和待遇上无法和理论教师相比,多数人选择继续攻读博士,待博士毕业后又转为了理论教师,致使实验教师队伍人才流失较多。 (二)实验室学科布局不理想 目前很多高校实验室未按照一级学科进行设置,导致实验室建设走入小而全的建设模式,由于历史原因造成有部分学院的实验课程和实验项目出现交叉,也会导致仪器设备的重复购置;另外,目前新兴专业的出现,出现了几个学院都

想建设该专业实验室,在专业和课程的建设上容易交叉,在设备的投入上容易重复,这都不利于高校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 (三)新专业实验室建设资金缺乏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大量新专业的增加,新专业实验室急需建设,但苦于资金没有保障,实验用房和实验设备均无法得到保障,致使一些新专业的专业实验课程无法开出,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实验室开放有待加强 虽然很多实验室制订了相应的开放管理办法,部分实验室开放工作也做出了一些成绩,但任然有大部分的高校没有具体的鼓励教师申报开放项目的措施。开放实验项目也较少,参与开放的学生不多,实验室开放还没有真正开展起来。 (五)实验室信息化建设有待加强 随着社会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加强实验室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但是目前高校实验室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还不尽人意,虽然大部分实验室建立了网站,但是利用网络资源开展实验教学,让学生可以通过实验室网络开展自学和预习的实验室较少。总体上说,我国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还处于起步阶段,信息化、网络化手段在实验室的建设管理中还未能普及。 二、实验室建设的思路

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报告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报告

前篇论语是中国文学库中重要的宝藏之一。论语为汉民族制造了道德秩序,左右了知识分子的思想,影响了中国长久以来的历史。那么论语的核心精神是什么?古代重视儒学,论语成了经典读本,从古至今人们对论语解读多于论语本身。我结合老师所讲和资料查阅来肤浅的整理一下论语核心精神吧。 论语中多次提到仁,引申为爱人,即不彻底的人本思想。主要要体现在政治思想和教育思想。政治上主张君主应当推行仁政,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创办私塾,打破贵族的学习专权。 核心精神之政治篇 论语仁政篇告诉了君主该怎样治理自己的国家,告诉了现代管理者如何领导。 论语中有讲以道德治理,将会使你拥有大批拥护者。也就是说,如果你站在道德制高点将会有大批的人支持你。有的人滥施刑罚,以一种无道德秩序来管教自己的子民,自己的子民就会因为想法设法逃避惩罚而变得没用廉耻之心,这样整个秩序回更加混乱。但如果君主好施,用礼制同化他们,百姓不仅有廉耻心,同样有归顺感。历史上元,清统治者努力把自己汉化的目的就是为了用道德礼制讲不同民族的人们统一而消除矛盾。在现代也如是,领导者应该仁义对待下属。这样才能让自己作为被拥护对象,否者下课。 孔子在仁政篇中提到了“孝”,古人有讲,万恶淫为首,百事孝为先,无论古今,孝在极其重要,为何?“孝”维持了小家的和谐,家和万事兴,则国强。现在相亲中往往会考虑对方是否孝敬,公司招聘时候也会考虑。为何?孝的人往往有一种对集体的尽职,往往能够在集体支离破碎时起到凝聚作用。然而古时的唯父母命是从则是相当荒唐的,说得对就做,不对就当旁听。

信任也在论语中被重视,孔子说过人如果不讲诚信,就像不完整的车轮它怎么走。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间应当互相信任。不是有说:诚信为做人之本。诚信就是连接利益者与利益者的纽带。 论语核心精神之教育篇 成语三十而立,不惑之年相信大家都熟悉。孔子讲这话时是在他70岁时,目的是为了告诫大家天命自己,才能成功。尽管人生充满坎坷,但艰苦奋斗总会有出头一天。同时也极具讽刺的说明有些东西是天生如此不能改变。不消极,不狂妄的人,才是学习教育的集大成者。 论语记载:“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孔子在这里就表明了学习教育的立场:在教育学习过程中教授和被教授者间应当互动交流。不过站在颜回的角度,他是以一个学习者的角度在表明态度:学有所成顾不上炫耀就做进一步的讨论深入。正如孔子所讲:“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作为学习者,尽管接受的本领很强,但是生硬的接受只能让自己因为知识的过度堆积而消化不良。其实孔子所要表达的意思就是:知识不是死的。后来马克思思想中不是提到实践吗,大致与孔子所说的变更知识相近。 后篇论语博大精深。取部分核心精神就已经适用人的成长所用。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在今年,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课程,使我受益良多, 不仅给我的心灵带来了很大的震撼,更让我对传统文化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过去我一直认为文化是一种飘渺虚无的东西,但是自从学习之后,我了解到文化其实就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生活创造形成的产物,而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就是我们的祖先留下的宝贵智慧结晶,其中的许多思想精华、处世原则和哲理睿智至今仍是我们做人做事所遵循的标准。本次学习不仅让我从思想认识上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的了解,还为我今后的学习提供了有益的思考和借鉴。 在我看来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可大致概括为三个方面: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思想——刚健有为、和与中、崇德利用、天人协调。《易传》所强调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崇尚和谐统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中庸”,既是思想方法、原则,是修养境界。二、注重人的内在修养,轻视对外在客观规律的探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价值指向。 三、重家族、重血缘的家庭伦理本位的价值观。总之,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且精华与糟粕并存,要使传统文化的精华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不仅要批判地继承,要进行创造性的转换。 从时间维度上看,中国传统文化是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化,是世界文化系统中惟一没有中断的文化;从空间维度上看,中国传统文化是在相对稳定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下形成的一种文化;从发展维度上看,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不断吸纳其他文化形态又不断进行自我

调适自我更新的一种文化;从地域维度上看,中国传统文化是由不同地域文化如齐鲁文化、燕赵文化、中原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岭南文化、巴蜀文化、关中文化、三晋文化等共同构成的一种文化;从内容上看,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主,以道家文化、佛家文化为辅并涵盖各种文化形态如法家、墨家、名家等多种思想体系以及各种民间信仰、知识、习俗等而形成的一种文化;从主旨上看,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重人伦重道德重入世重实用理性的人伦道德文化;7、从社会性质的维度上看,中国传统文化本质上是建构在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上的一种农耕文化,是一种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自然经济型文化,可以说,各种思想观念、伦理道德、教育、宗教仪轨、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典章制度、文献典籍、建筑、雕刻、书法、绘画艺术乃至衣食住行、风俗习惯、风土人情等,都可以说是传统文化的内容。 以前,在生活学习中仅仅了解过《弟子规》《论语》中的篇章,其余国学书籍看之甚少。但是通过这段时间学习认识,抓紧对《道德经》、《论语》、《弟子规》等,使我对修身、处事、接物等行为有了新的认识:一是对“孝”的认识。其实“孝”对我们这代人来说,孝敬父母是不难的,只限于物质上给父母买东西和给点钱,但格局不高,不能做到从精神上关心。缺少一份大爱,做不到“泛爱众”,也没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胸怀。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子女,他们对“孝”有着严重的缺失,导致了他们的骄纵和不负责任,没有了最起码的道德。所以,我们在做好孝敬父母的同时,还必须让子女知道这也是他们必须具有的品质,让他们承担自己该做的一

应用技术型高校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分析

应用技术型高校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分析 一、改革实验教学教学方式 为提升高校化学实验教学改革质量,高校在化学实验教学转型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进行市场调研,并积极参考用人单位的意见反馈。传统的高校化学实验教学活动中,很多学生无法单独完成实验或者缺乏单独完成实验的意识,这样的实验教学模式下,学生无法真正参与到实验活动中。基于这一问题,高校化学教师可以选择开放性的实验课题,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方式选择课题并完成,然后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验探究效果进行评价。除开展开放性的实验教学,教师还应在实验教学中将科研与就业相结合[1]。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今的教育技术优化实验效果,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外的科技竞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科研工作中来,并将学生在校内外的实践表现计入学分。 二、整合实验师资力量及教学资源 高校的师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校的知名度和综合教育实力,因此高校非常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很多高校开始大批引入青年教师,为高校教育工作注入了新鲜血液。但是很多青年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在教育岗位上没有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缺乏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意识。这就要求高校在引进教师的时候加强专业培训,并借助实验专家和行业佼佼者分享化学实验教学经验,积极调动广大教师的实验教学积极性,為他们的教学改革提供意见参考。为了给高校化学实验改革提供助力,本研究建议高校加强校企合作,基于企业的人才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战略,并借助企业的教育资源[2],邀请科研优秀人员进入高校课堂,传授学生工作经验和学习方法。由于实验教学对实验设备具有较大依赖,因此高校还应该强化实验室建设,为学生提供先进的实验设备,并强化实验室管理工作,做好实验教育资源整合工作,建立校级实验中心,以便资源能够共享。 三、改革化学实验教学的环节 为突破传统的高校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当前的高校化学实验教学应该积极进行实验教学环节改革,强调学生的自主实验能力培养。教师选择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实现实验导学,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而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在课上积极发挥自身的教学引导作用,并在课程教学后进行补充。在课前,教师需要将实验课题和具体的实验操作过程上传到网络学习平台,供学生课前学习和查阅,在实验环节中找出自己的疑问,供课上讨论。教师也可以在上传实验步骤的时候故意出错,让学生通过查找错误、纠正错误一步步提升自己的实验操作能力。或者教师让学生结合自身的预习情况,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选派学生进行实验步骤演示,并动员其他学生积极找错,然后在互动过程中探讨和分析实验目的、现象以及结论。在实验过程中,教师需要密切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步骤,并参与学生的实验现象观察、实验数据记录等多个环节,及时解释学生认识范围内的实验现象和原理,避免学生出现不当操作和危险操作,第一时间为学生答疑解惑。在实验

浅谈实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浅谈实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摘要:该文通过分析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现阶段各高校已开设的基础型实验、综合型实验和设计型实验的实际现状出发,提出了实验教学改革应该向着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性教学改革方向发展,探索了实验教学改革的方法和思路;具体分析了改革实验的实施步骤及实验教学应遵循的模式:(1)信息采集;(2)决策制定;(3)开展计划;(4)实施过程;(5)检查;(6)评估。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学生创新和科研能力,对实验教学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关键词:改革实验教学实施步骤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2(a)-0159-01 实验教学是整个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促进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实验教学是大学理工科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知识覆盖面广,具有丰富的实验思想和方法,同时是学生进入大学后接受系统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训练的开端。 现阶段实验教学通常强调的是教授给学生现成的知

识,而没有关注到知识产生的历史过程,导致知识发展的历史消失在逻辑一贯的叙述背后,学生只会自己动手简单的模仿实验,根本达不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随着科学技术的日趋进步,社会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21世纪的人才需要具有扎实的基础、宽广的知识、深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适应开拓性创新性的研究工作,因此,进一步深化实验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科学研究和科学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成为一种发展趋势。下面从实验教学的实际出发谈一些自己的想法。 1 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目前实验教学的现状来看,确实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对实验教学在思想上重视不够。由于受历史与现实诸多原因以及客观条件的限制,大多数高校的实验课程尚未独立设课,实验课的开设存在很大的随机性,学时数设置也偏少,而且不占独立学分,这就使得学生对实验课程不重视,认为可有可无,做实验时也是敷衍了事,根本达不到提高动手能力的目标。 (2)教学组织形式单一。现行的教学组织形式基本上是分组循环方式,每个实验的编写基本上是“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仪器―实验内容(或步骤)―思考题”这样

《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标准

《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课程类别: 适用专业:授课单位: 学时:编写执笔人: 学分:修定日期: 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1.1课程性质与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是面向全校各专业开设的公共选修课。 本课程旨在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简明扼要的介绍和评价,帮助学生了解并吸取中国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崇尚和平等民族精神,从而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 本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化素质教育的基础和依托,和校园文化活动相呼应,并与其他人文类选修课共同构成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1.2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意见》、《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精神,结合学生生源基础和特点,将《中国传统文化》课程进行优化整合,提炼设

计出三大个模块9个专题,采用专题形式进行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辅以小组讨论或社会考察。 2、课程目标 2.1知识目标 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面貌、基本特征和主体品格有初步的、比较全面和正确的了解。 ②、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服装、礼仪、哲学、宗教、文学艺术和科技等发展历程有初步的了解。 ③、基本掌握中国传统文化发展进程中,起关键作用的人物、流派和他们的贡献。 ④、能比较准确地叙述最能揭示传统文化特征的最基本的命题、概念。 2.2能力目标: ①、分析了解民族文化的历史与现实,认识中国的国情。 ②、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分析中国文化的精华与糟粕,能够正确理解华夏传统文化与其他民族传统文化的关系,对中国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创造性的开发利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3态度(情感)目标: ①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浓厚兴趣; ②增强对中国优良传统文化精神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增强其爱国主义精神; ③用健康的传统文化观念诠释人生,对待工作。

中国传统文化教学大纲

中国传统文化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中国文化概论》是江西师范大学通识教育人文与社会科学系列的课程。 本课程以学习和研究中华民族数千年所创造的灿烂文化为目的,使学生了解祖国的历史文化,提高人文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从而创造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和联系 该课程内容十分丰富,涉及中国历史、地理、经济、政治、语言、文学、艺术、科技、教育、宗教、哲学等诸多领域,因为“文化”的内涵包罗了人类社会历史的方方面面。因此本课程是对中国文学、社会学、历史学、经济学、语言学等课程的概括与总结,尤其注重中国文化的特点的分析与总结。 三、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主要应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历史地和科学地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准确而深刻地认识中华民族、认识中国的国情,以理性态度和务实精神去继承传统,创造新的先进文化。 四、课程的教学媒体构成与主要内容 1、文字教材:《中国文化概论》,国家教委推荐教材,张岱年、方克立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音像教材:与本课程相关的录音带或录像带,如“中国文学”、“中国古代史”等课程的录音、录像,经典作品录像等。 3、辅助教材:文、史、哲各类相关著作。 五、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及教法建议 1、教学重点(*)与难点(△)

“文化”的内涵,△中国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和社会政治结构,*中国文化的类型和特点,△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系统,*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的转变。 2、教学法建议 由于本课程的内容博大精深,要求学生的知识面宽,所以必须强调要大量阅读文史哲等方面的书籍;在教学时尽量采用讨论,分析与总结的方法,采取理论与实际密切结合的方法,将典型事例与理论紧密结合起来,将典籍研习与社会考察结合起来。 六、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 1、由于课时有限而课程的内容较多(包括绪论近二十章),一定要掌握和突出重点。 2、注意与已学过的课程相联系,如哲学、历史、文学等方面的课程,力求达到融会贯通。 七、教学总课时、学分及考核方式 本课程课内学时为36课时,2学分。平时成绩为总成绩的20%,期末采用开卷考试,占总成绩的80%。 八、各章节教学进度及安排 绪论(2课时) 掌握“文化”的内涵与界说,了解中国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认识学习《中国文化概论》的目的、意义,了解学习方法。 上编 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2课时) 认识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作用与影响,理解地理环境对开放与封闭的影响。 第二章中国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2课时) 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特点,传统自然经济的发展阶段及形态,研究中国资本主义萌芽迂缓的原因,掌握中国传统自然经济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第三章中国文化依赖的社会政治结构(2课时)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篇一:浅析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及其特点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及其特点 摘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瑰宝,也是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推动力。因此,应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大学生作为国家建设的栋梁,其传统文化素质如何,影响着未来我国物质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方向。作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阵地的高校,只有先廓清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以及其具有的发展创新性、融合性、凝聚性、民族性和世界性、两面性等特点,才能更好地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特点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强大和团结的源泉,是国人心灵的活水,也是国家建设和发展的推动力。中华传统文化历经艰辛,经过数千年的演绎与扬弃,已深深地融入全体华人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之中,渗透到社会政治、经济,特别是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影响社会历史发展,支配人们思想行为和日常生活的强大力量。因此,作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阵地的高校,要想更好地实现传统文化教育,首先应廓清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和特点。 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个概念,不仅是指“文化”,而是强调“文化”与“传统”的结合。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

指人区别于动物,人类社会区别于自然界的本质特征,是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生活方式,是人类生活的总和,包括精神生活、物质生活和社会生活等极其广泛的方面。狭义的“文化”,则是排除了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成果的部分,即只包括精神创造及其成果,是意识、观念、心态和习俗的总和。一般而言,我们通常使用和研究的文化,主要指狭义的文化。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在生息繁衍中形成和创造的文化,涵盖古今。所以,这里我们又要突出中国文化的传统性。 “传统”是指世代传承的具有自身特点的社会历史因素,是历史延传下来的思想文化、制度规范、风俗习惯、宗教艺术乃至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的总和,具有时间上的历史性、延续性以及空间上的拓展性和权威性的特点。 将“传统”与“文化”有机结合起来的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生息繁衍过程中形成的,影响着民族发展进程的一切物质和精神,从纵向分析主要指我国传统社会的文化,到清朝晚期之前的文化。横向来看主要指中国传统社会中民族的整体生活方式和价值系统,除儒家、道家、法家和佛教学说外,还包括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的各个门类,如艺术、法律、哲学、道德等以及历史、地理、文物、书法、服饰、陵墓、医学、天文、农学等古籍文书。总之,中国传统文化可概括为“以中华民族为创作主体,于清晚期以前,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特点和稳定结构的、世代传承并影响整个社会历史的宏大的古典文化体系”。[1]传统文化中有精华有糟粕,

高校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

高校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 发表时间:2008-12-01T09:47:16.450Z 来源:《中外教育研究》供稿作者:李玉明谭雄文李玉林衡阳师范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系[导读] 本文阐述了高校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与面临的问题,探讨了高校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设想和方法。 【摘要】本文阐述了高校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与面临的问题,探讨了高校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设想和方法。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一、引言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高校化学实验教学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①通过化学实验教学,不仅可以学习知识和技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影响学生的世界观、思维方法和作风,在育人方面起着独特的作用。②化学实验教学对学生认知和发展具有促进的功能,在促进学生认知结构转化方面具有独到的作用。实验教学不仅是为学生学习理论提供感性材料,为理解疑难概念铺设台阶,而且是整个学习的一部分,与理论教育密不可分,实验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结合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③化学实验教学是进行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教育培养学生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锲而不舍、不畏艰险、顽强拼搏的精神,使其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挥综合潜在能力,使人才培养能更好地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④化学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素质。学生将各种理论知识与科学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验探究,启迪学生探索创新精神,从而促进创新思维和增强创新素质。[1] 二、高校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与面临的问题 高校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①化学实验课程体系中各实验课的某些内容陈旧,与当代科学发展状况不相适应;②化学实验课程的验证性实验项目过多,诸多实验的差别仅仅在于对象的不同,不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2~4]③各门实验课之间缺乏联系和配合,不能形成有机的整体;④许多实验内容使用的仪器设备比较陈旧,跟不上时代的需要;⑤实验仪器设备数量不充分,不能满足学生人数增长的需要;⑥实验室面积有限,不能满足学生实验空间的需要;⑦许多实验课不能有效进行微型实验教学,跟不上节约型、环保型社会的时代要求;⑧综合、设计、探究性实验偏少且不能有效开展,学生的独立性和开创性发展的能力培养亟待加强;⑨实验教学师资相对缺乏,实验教学队伍有待加强。 因此,为了解决高校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必须对高校化学实验教学进行改革。 三、高校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设想与方法 1.优化化学实验教学体系,加强各门基础化学实验课之间的联系。在开设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仪器分析实验等实验教学内容时,各实验课之间相互配合,消除重复性实验,统筹兼顾,横向联系,形成有机的整体。 2.深化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强化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无论学生人数增加多少,实验教学应该成为独立的、与理论教学并行的教学体系。实验教学计划要本着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做到大学四年不断线。在保证实验教学基本内容顺利完成的条件下,应是越少越好、越精越好。一方面要重新制定独立的实验教学大纲,删除过时陈旧的实验、合并重复性实验、更新缺乏代表性与典型性的实验,保证实验内容体现特征和运用现代实验方法,保证实验教学的系统、完整、精练与科学;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实验仪器设备,挖掘其潜能,尽可能开发高水平的实验,努力提高实验教学质量。[5]现代实验教学的主要目的已由让学生验证理论转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那么,现代实验教学就要对传统的实验类型进行改革;减少验证型实验,增加设计型、创造型、探究型、综合型实验。减少传统的为获取实验数据而进行实验的教学方式,强调学生掌握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开设讨论性实验,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允许学生自己选做实验,使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3.统筹规划、科学管理,提高实验仪器设备使用率。扩招后,许多院校在短时期内不可能投入大量的物力与财力,更新大量的实验仪器设备和新建大量的实验场馆,因而实验教学只能以改革求发展。许多实验课应有效进行微型实验教学,[6]节约化学试剂和实验耗材,减少实验室“三废”,创建低耗环保型实验室。对通用性实验仪器设备进行统一管理,哪个实验项目需要使用,则到保管室借用,用后归还。提高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率,避免资源闲置浪费。对专用性实验仪器设备进行专门管理,有利于其维护和保养,提高实验仪器设备的完好率。 4.加强实验教学师资建设,充实实验教学队伍。高校应进一步重视实验教学师资的作用,提高实验教学师资的待遇,在考核和评定中同等对待。加强实验教学师资的培训[7],鼓励实验教学师资进行科研或教研。引进或内部挖掘高职称高学历人员从事实验教学或管理,返聘已退休或离岗的经验丰富的实验教学或管理人员,充实实验教学队伍。 〖*本文为衡阳师范学院教学研究基金项目(编号:JYKT200807)〗 参考文献 1 李晓莉等.面向21世纪化学教育专业实验体系改革的探究与试验[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3.22(1):95~96 2 徐林林等.改革高师化学实验体系提高学生化学素质培养[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3.22(1):92~93

浅谈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

浅谈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 发表时间:2012-06-12T08:54:46.75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2年7月总第60期供稿作者:吉晓颖[导读] 采取安排在职人员短期脱产进修,在职进修读硕及引进高技术人才等办法,提高教师整体水平。 ◆吉晓颖河北省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054000 摘要:物理实验课是中等医学院校学生开设的一门基础实验课程,通过物理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可以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养成优良的科学作风和协作精神。因此,物理实验课的教学、实验室的建设及仪器装置的先进性直接关系到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也直接影响学校的整体发展及综合实力。 关键词:物理实验教学改革实验室建设人才培养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课,在物理学科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学生通过做实验可以巩固物理理论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本人根据我校现有的实验设施及条件,对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提出了一些想法,现就以下两个方面浅谈如下。 一、物理实验教学的改革 1.合理安排实验,做到实验安排与理论教学紧密相联 实验课程的安排应以基础理论课为依据,应遵循先简后繁、先易后难和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理论课讲授的进度合理安排实验课程。我校物理实验一学期开设九个内容的实验,在第一次实验课时,将实验的内容、目的、要求明确向学生讲清楚,引起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 2.注重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 过去我们的实验教学方法老套、死扳,教学手段过于单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不利于能力的培养和学习兴趣的提高,为此,我们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手段,强调实验教学的整体能力,突出构成整体的各个要素的相互作用,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改革的重点是将过去单一的教学摸式改变成课堂讲授与演示教学、电化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摸式,使学生自觉动手、动脑,认真做好实验,才能真正达到了实验教学目的。 3.将计算机应用于实验中 要求学生必须学会掌握先进设备的应用,在物理实验上要让学生学会用计算机分析实验、处理数据,使学生初步认识到计算机在科学实验中的作用。在实验开设上增加一部分与计算机有关的实验,以提高学生综合实验能力。 4.充分发挥实验室课程资源的作用 首先应向学生开放实验室。物理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最多的是通过实验来进行的探究活动。那么,实验室的各种仪器、设备、模型都是宝贵的课程资源,但尚未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过去,学生实验基本上是按照教科书的设计,学生根据“菜单”而进行的验证性实验。新课程则要求学生以实验室的活动为手段,通过探究,自己去设计实验,选择仪器,收集实验数据,归纳总结规律;过去的学生实验只限于教科书规定的几个实验,新课程则要求根据探究活动的需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在实验室活动,不再局限于教科书上的几个实验。实验室应该为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创设条件,为此,实验室应向学生开放,让学生随时熟悉并接触各种实验仪器,以便选择适当的仪器和器材进行科学探究。 二、物理实验室的建设 1.补充实验仪器,更新实验设备,实验仪器的更新换代将直接影响到实验结果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实验结果的准确度要求也越来越高。具体讲必须做到:仪器仪表更新换代。我校物理实验室现所使用的仪器仪表都是指针式的,精度、灵敏度都不高,而且受实验条件影响大,很多实验不能开设,同时还会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 2.完善实验室的管理机制 制定实验员的工作考评制度,督促其积极管理、维修实验仪器,来配合教师顺利开展各类实验;上级主管部门应建立严格合理的监督制度、规定实验室达标的硬性指标以及不定期的巡回检查等措施,能够督促学校领导加强实验室的建设;对实验员的进修、工作成绩和教师的实验教学、研究应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从而为实验教学创造良好的条件。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建立一支高水准、教风严谨的师资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要保证实验教学改革取得良好的成效,必须建立一支精通业务、结构层次合理、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我校对教师队伍建设非常重视,制定了具体的师资培训计划,鼓励教师攻读硕士学位,更新知识结构,充实专业水平。采取安排在职人员短期脱产进修,在职进修读硕及引进高技术人才等办法,提高教师整体水平。 长期以来,实验室建设缓慢,实验教学过于单调、机械,学生做实验是“照方抓药”,学生做实验没有创新意识,没有取得应有的实验成效。为此,加强实验室建设,改革传统的实验方法,优化实验课程显得极为重要。我们应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创造必要条件,加大实验教学改革力度,积极开展实验内容和实验技术、方法、手段的研究,努力上好实验课,不断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2]关于实验室建设的几个问题.教育技术网站。 [3]姚合宝懂光国冯忠耀等加强实验室建设,促进实验教学改革。

中国传统文化教案课程

《中国传统文化》教案 绪论 一、传统的价值 传统不等于陈腐、老朽。传统文化包含着很多有价值的,也一直被人们继承的东西,比如语言、文字。 没有传统就没有任何一种文明。任何一种文明都是经过长期的积淀、传承才形成的。任何文明、文化都是传统的。 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发展总是在继承的基础上的,如生物的发展进化有遗传,有变异。如果每一代人都从头开始,现在就还是原始社会。 人类文明中存在着具有永恒价值、值得人们长久珍视的东西。 事实上,没有一个民族、国家不珍视其传统文化。 二、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 中华文明的同化力:从黄河流域扩展到黑龙江流域、珠江流域。 延续力:源远流长,历经几千年不曾中断,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 凝聚力:自古以来,中华儿女对祖国的热爱;海外华人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执着。 影响力:中华文明对周围地区,对世界的影响。“儒家文明圈”;欧洲的哲学家、科学家、政治家等对中华文明的高度评价。 三、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 准确而深刻地认识我们民族自身;以理性的态度和务实的精神继承优良传统、摒弃陋习。 思考题 1、传统具有什么价值? 2、当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3、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什么意义? 一传统文化的涵义 一、文化的涵义 广义文化的涵义: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或者简单地说,人类的一切创造。

广义文化的分类: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 狭义文化的涵义:仅指精神文化。毛泽东的解释: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政治、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表现。当人们将文化与政治、经济等相提并论时,这个文化是狭义文化。 二、传统文化的涵义 世代相传的、具有民族或地方特色的文化样式和观念。民族或地方的文化一定是传统的,传统文化一定是民族的或地方的。 举例中国传统文化:语言、文字、文具(毛笔)、餐具(筷子)、乐器、兵器、建筑、国画、民乐、象棋、书法、武术、节日、农历、京剧和各地戏剧、曲艺、中医中药、中餐、各种风俗习惯等。 传统文化和古代文化的区别。古代的和仿古的。 思考题 1、传统文化的涵义。 2、当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3、传统文化和古代文化的区别。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型特征 一、伦理道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最大特色 伦理道德的含义: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规范。 中西文化的对比:“德性文化”与“智性文化”。举例:中国古代神话、希腊神话和罗马神话。 二、伦理道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普遍表现 哲学:“天命有德”“天命无常,唯德是辅” 史学:“寓褒贬、别善恶” 文学:“文以载道” 教育:“教之道,德为先”“首孝悌,次见闻” 政治:政治伦理化,伦理政治化。将君臣关系等同于父子关系。 三、中外学者的论述 欧洲学者的评论。黑格尔等。 近代中国学者的评论。“国人尚德,西人尚力”“国人崇义,西人重利” 思考题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一颗对传统文化爱得深沉的心,我选的是第一个题目,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落点在精髓二字,精髓的基本解释为精气真髓,比喻事物的精华部分,我个人不太赞同这种解释,对于我们的传统文化来说,经历了几千年的吸收和沉淀,到现在糟粕其实已经很少,我更愿意将其理解为灵魂,也即我们传统文化的灵魂所在。那么,灵魂在哪里?我们可以把文化分为有形和无形两个部分,有形的物质和无形的思想,而文化的灵魂则在于其无形的思想层面,换一个词,哲学。并不是我一人这么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一书中文化的灵魂直接指的就是中国古代的哲学,包括儒家、道家、法家、阴阳家还有后来传进来的佛家等等,这些在现代都被笼统地称为哲学。再论述到中国哲学的鼻祖,是哪里?可以比较东西方的不同,西方的东西好像就是在不断地创新然后推翻前面的结论,但是中国不一样,我们国家的文化就像金字塔一样,从上到下,不断增加;从古到今,不断扩充。而金字塔的顶端应该算哪里?我想,当之无愧的当属《易经》,或名《周易》。可能至今还有很多人都认为《周易》更多的是一本卜筮之学,是迷信。但显然不是这样的。以其第一卦乾卦来说,这一卦属于大吉的卦,好像其中的利见大人啊,无咎啊,吉啊等等讲的就是卜筮,你会遇到什么,你要怎样面对,结果会是怎么样的,跟算命差不多;但是不能忽略的

是它更多的讲的是安身立命出世处世的道理,比如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这句话就会被人拿来当座右铭或者拿来教训晚辈,因为这是实实在在的道理。而且,这里面有很多都讲的是象,系词里面说,圣人是:仰观于天文,俯察于地理,乃始作八卦,彖言乎象,爻言乎变,所以六十四卦里面有很多关于象的描述也是暗含着处世之道。 我想要强调的一点是,中国传统文化是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的,之前有一些国学朗诵活动的普及就是很好啊,虽然说美国那些地方的教育是多么多么好,但我依旧认为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抓起的重点是要从小给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现在的人有好有坏,为什么我们会有好坏的概念,就是因为我们是有一个根深蒂固的准绳的,如果什么时候这个准绳没有了,我们的民族文化也就不复存在了。为什么现在没有以前那么多的大家,一是环境所致,二,还是环境所致,现在应该抓紧的还是精英教育,但是可惜上下不同体,社会太浮躁,但,大乱之世必有伟人出,也许是现在还不够乱,也许,伟人还在成长。 对于某位菇凉提的问题,为什么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还在?用一句文言回答。我实在不知道你想要的答案是什么,我想说的是,文化的传承和延续必然是以人为载体的,如果人都不在了,再牛掰的东西也只是个东西,没有了创始者赋

大学化学实验心得体会.doc

大学化学实验心得体会 大学化学实验心得体会篇1 有机化学是高等学校化工专业的必修课,要想学好有机化学,首先,要认真读书,读懂书上的定义,只有明白了定义才是解决以后所有问题的关键。其次,就我个人而言,我喜欢读完书之后做笔记,就是把书上的知识有条理的自己整理在本子上,记住方程式是重中之重,而且有机化学的方程式比较复杂,副产物多,而且在不同条件下产物不同,主要应记住特征反应以及重要反应条件。再就是整理网络图,就是有什么能氧化或还原成什么,这样让知识点成为知识面,方便在做推断题的时候能更好更快的推出产物。 想学好一门课程,死记硬背是肯定不行的。中学化学的知识比较散杂,要记的东西很多。例如:反应的颜色变化、沉淀的颜色、反应方程式等,这些都很重要,容易在推断题中出现。但是这些内容在教材上没有说明其原理,你就可以利用网络查询资料简单了解原理来帮助记忆。你还可以查找一些有关化学史的资料,了解一些物质的发现过程或者一些化学家的资料来培养兴趣,有了兴趣才能学好知识。 学习过程中,老师的授课很重要,所以上课不可以不听,即使对老师不满意也要认真听讲。根据老师讲的内容作适当的笔记,但是记住,不可以老师讲什么记什么,那样对学习没有任何好处,只会浪费上课的时间。要定期整理笔记,对笔记进行删剔与补充。在阶段考试前将笔记拿出来看,对不扎实的知识夯实。而且要将新旧知识穿线,不要让知识结构发生断层。 要重新学习已经学过的东西,首先你要知道老师对这部分知识进行的怎样的补充,所以建议你借鉴同学的笔记,不要只看教材。在学新知识时,遇到问题要马上解决,因为你遇到的问题很可能是因为你对旧知识不了解所产生的。多背,多练习,多总结。 学有机化学要及时地对各章节的重点、难点加以归纳与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