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波谱和波段划分

电磁波谱和波段划分

电磁波谱和波段划分

2011-06-11 12:36

波长由大到小: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红橙黄绿蓝靛紫)、紫外线、X射线、γ射线。

波长:

无线电波波长通常用频率表示:300KHz~30GHz

微波1mm—1m

红外线0.76—1000μm

可见光:

红640—780nm

橙640—610nm

黄610—530nm

绿505—525nm

蓝505—470nm

紫470—380nm

紫外线0.01—0.4μm

x射线0.01——10nm

γ射线短于0.02nm

无线电波的波长频率与波段

无线电波的波长(频率)与波段 电磁波的电场(或磁场)随时间变化,具有周期性。在一个振荡周期中传播的距离叫波长。振荡周期的倒数,即每秒钟振动(变化)的次数称频率。很显然,波长与频率的乘积就是每秒钟传播的距离,即波速。令波长为λ,频率为f,速度为V,得: λ=V/f波长入的单位是米(m),速度的单位是米/秒(m/sec),频率的单位为赫兹(Hertz,Hz)。 整个电磁频谱,包含从电波到宇宙射线的各种波、光、和射线的集合。不同频率段落分别命名为无线电波(3KHz—3000GHz)、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 射线、丫射线和宇宙射线。 在19世纪末,意大利人马可尼和俄国人波波夫同在1895年进行了无线电通信试验。在此后的100年间,从3KHz直到3000GHz频谱被认识、开发和逐步利用。根据不同的持播特性,不同的使用业务,对整个无线电频谱进行划分,共分9段:甚低频(VLF)、低频(LF)、中频(MF),高频(HF)、甚高频(VHF)\特高频(uHF)\超高频(sHF)\极高频(EHF)和至高频,对应的波段从甚(超)长波、长波、中波、短波、米波、分米波、厘米波、毫米波和丝米波(后4种统称为微波)。见下表。 无线电频谱和波段划分 段号频段名称 频段范围 (含上限不含下限)波段名称 波长范围(含 上限不含下 限) 1甚低频(VLF)3~30千赫(KHz)甚长波100~10km

2低频(LF)30~300千赫(KHz)长波10~1km 3中频(MF) 300~3000千赫 (KHz) 中波1000~100m 4高频(HF)3~30兆赫(MHz)短波100~10m 5甚高频(VHF)30~300兆赫(MHz)米波10~1m 6特高频(UHF) 300~3000兆赫 (MHz)分米 波 微波 100~10cm 7超高频(SHF)3~30吉赫(GHz) 厘米 波 10~1cm 8极高频(EHF)30~300吉赫(GHz) 毫米 波 10~1mm 9至高频 300~3000吉赫 (GHz)丝米 波 1~0.1mm

电磁波危害

拒绝愚昧迷信,走出手机辐射误区!手机辐射是电磁波辐射的一种,因此要了解手机辐射必须先从电磁波谈起。什么是电磁波辐射 从科学的角度来说,电磁波是能量的一种。正像人们一直生活在空气中而眼睛却看不见空气一样,人们也看不见无处不在的电磁波。电磁波就是这样一位人类素未谋面的“朋友”。电磁波是电磁场的一种运动形态。电可以生成磁,磁也能带来电,变化的电场和变化的磁场构成了一个不可分离的统一的场,这就是电磁场,而变化的电磁场在空间的传播形成了电磁波,所以电磁波也常称为电波。1864年,英国科学家麦克斯韦在总结前人研究电磁现象的基础上,建立了完整的电磁波理论。他断定电磁波的存在,推导出电磁波与光具有同样的传播速度。1887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之后人们又进行了许多实验,不仅证明光是一种电磁波,而且发现了更多形式的电磁波,它们的本质完全相同,只是波长和频率有很大的差别。将常见的电磁波按频率顺序列举如下:长波<广播中波<广播短波<广播调频<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

无线电通信波段划分

波段划分 最早用于搜索雷达的电磁波波长为23cm,这一波段被定义为L波段(英语Long的字头),后来这一波段的中心波长变为22cm。当波长为10cm的电磁波被使用后,其波段被定义为S波段(英语Short的字头,意为比原有波长短的电磁波)。 在主要使用3cm电磁波的火控雷达出现后,3cm波长的电磁波被称为X波段,因为X代表座标上的某点。 为了结合X波段和S波段的优点,逐渐出现了使用中心波长为5cm的雷达,该波段被称为C波段(C 即Compromise,英语“结合”一词的字头)。 在英国人之后,德国人也开始独立开发自己的雷达,他们选择1.5cm作为自己雷达的中心波长。这一波长的电磁波就被称为K波段(K = Kurtz,德语中“短”的字头)。 “不幸”的是,德国人以其日尔曼民族特有的“精确性”选择的波长可以被水蒸气强烈吸收。结果这一波段的雷达不能在雨中和有雾的天气使用。战后设计的雷达为了避免这一吸收峰,通常使用比K波段波长略长(Ka,即英语K-above的缩写,意为在K波段之上)和略短(Ku,即英语K-under的缩写,意为在K波段之下)的波段。 最后,由于最早的雷达使用的是米波,这一波段被称为P波段(P为Previous的缩写,即英语“以往”的字头)。 该系统十分繁琐、而且使用不便。终于被一个以实际波长划分的波分波段系统取代,这两个系统的换算如下。 原P波段= 现A/B 波段 原L波段= 现C/D 波段 原S波段= 现E/F 波段 原C波段= 现G/H 波段 原X波段= 现I/J 波段 原K波段= 现K 波段 我国现用微波分波段代号 波段代号标称波长(cm)频率波长(cm)波长范围(cm) L 22 1-2 30-15 S 10 2-4 15-7.5 C 5 4-8 7.5-3.75 X 3 8-12 3.75-2.5 Ku 2 12-18 2.5-1.67 K 1.25 18-27 1.67-1.11 Ka 0.8 27-40 1.11-0.75 U 0.6 40-60 0.75-0.5 V 0.4 60-80 0.5-0.375 W 0.3 80-100 0.375-0.3

无线电通信波段划分

精心整理波段划分 最早用于搜索雷达的电磁波波长为23cm,这一波段被定义为L波段(英语Long的字头),后来这一波段的中心波长变为22cm。当波长为10cm的电磁波被使用后,其波段被定义为S波段(英语Short的字头,意为比原有波长短的电磁波)。 在主要使用3cm电磁波的火控雷达出现后,3cm波长的电磁波被称为X波段,因为X代表座标上的某点。 为了结合X波段和S波段的优点,逐渐出现了使用中心波长为5cm的雷达,该波段被称为C波段(C 即Compromise,英语“结合”一词的字头)。 “ (Ka K “以往”

我国的频率划分方法

ExtremelyLowFrequency(ELF) 0KHz to 3KHz VeryLowFrequency(VLF) 3KHz to 30KHz RadioNavigation&Maritime/AeronauticalMobile 9KHz to 540KHz LowFrequency(LF) 30KHz to 300KHz MediumFrequency(MF) 300KHz to 3MHz AMRadioBroadcast 540KHz to 1630KHz HighFrequency(HF) 3MHz to 30MHz ShortwaveBroadcastRadio 5.95MHz to 26.1MHz VeryHighFrequency(VHF) 30MHz to 300MHz LowBand:TVBand1-Channels2-6 54MHz to 88MHz L-band C-band X-band Ku-band Ka-band X-Rays

电磁波衰减

[吸收系数]absorption coefficient 又称“衰减系数”当电磁波进入岩石中时,由于涡流的热能损耗,将使电磁波的强度随进入距离的增加而衰减,这种现象又称为岩石对电磁波的吸收作用。吸收或衰减系数β的大小和电磁波角频率ω、岩石导电率σ、岩石导磁率μ、岩石 介电系数ε有关, 1 ) 1( 22 2 2 - + = δ ω σ με ω β 。在导体中则简化为:2 ωμσ β= 。 第十六章机械波和电磁波 振动状态的传播就是波动,简称波. 激发波动的振动系统称为波源 16-1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 1. 机械波产生的条件 (1)要有作机械振动的物体,亦即波源. (2)要有能够传播这种振动的介质 波源处质点的振动通过弹性介质中的弹性力,将振动传播开去,从而形成 机械波。 波动(或行波)是振动状态的传播,是能量的传播,而不是质点的传播。 ◆质点的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相互垂直,这种波称为横波. ◆质点的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相互平行,这种波称为纵波. 2.波阵面和波射线 ●在波动过程中,振动相位相同的点 连成的面称为波阵面(wave surface)●波面中最前面的那个波面称为波前(wave front)波面 波 线

●波的传播方向称为波线(wave line)或波射线平面波球面波 3. 波的传播速度 由媒质的性质决定与波源情况无关 ●液体和气体中纵波传播速度 B-介质体变弹性模量 ρ-介质密度 ● 在 固 体 G-介质切变模量 中 Y-介质杨氏模量 4.波长和频率 ●一个完整波的长度,称为波长.

●波传过一个波长的时间,叫作波的周期 ●周期的倒数称为频率. 振动曲线波形曲线图形 研究 对象某质点位移随时间变化规律 某时刻,波线上各质点位移随位置变 化规律 物理意义由振动曲线可知 周期T. 振幅A 初相φ0 某时刻方向参看下一时刻 由波形曲线可知该时刻各质点 位移,波长λ,振幅A 只有t=0 时刻波形才能提供初相 某质点方向参看前一质点 特征对确定质点曲线形状一定曲线形状随t 向前平移 16-2 平面简谐波波动方程 ●前进中的波动,称为行波. ●描述介质中各质点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数学函数式称为行波的波动表式(或波 动方程)

无线电频率划分与使用

1.频段划分及主要用途 名称甚低频低频中频高频甚高频超高频特高频 极高 频 符号VLF LF MF HF VHF UHF SHF EHF 频率3-30KH z 30-30 0KHz 0.3-3 MHz 3-30M Hz 30-300MHz 0.3-3GHz 3-30GHz 30-30 0GHz 波段超长波长波中波短波米波分米波厘米波 毫米 波 波长1KKm-1 00Km 10Km- 1Km 1Km-1 00m 100m- 10m 10m-1m 1m-0.1m 10cm-1cm 10mm- 1mm 传 播特性空间波 为主 地波 为主 地波 与天 波 天波 与地 波 空间波空间波空间波 空间 波 主要用途海岸潜 艇通 信;远 距离通 信;超 远距离 导航 越洋 通信; 中距 离通 信;地 下岩 层通 信;远 距离 导航 船用 通信; 业余 无线 电通 信;移 动通 信;中 距离 导航 远距 离短 波通 信;国 际定 点通 信 电离层散 射 (30-60MH z);流星 余迹通信; 人造电离 层通信 (30-144M Hz);对空 间飞行体 通信;移动 通信 小容量微波 中继通信; (352-420MH z);对流层 散射通信 (700-10000 MHz);中容 量微波通信 (1700-2400 MHz) 大容量微波 中继通信 (3600-4200 MHz);大容 量微波中继 通信 (5850-8500 MHz);数字 通信;卫星通 信;国际海事 卫星通信 (1500-1600 MHz) 再入 大气 层时 的通 信;波 导通 信 2.我国陆地移动无线电业务频率划分 29.7-48.5MHz 156.8375-167MHz 566-606MHz 64.5-72.5MHz(广播为主, 与广播业务公用)167-223MHz(以广播业务为 主,固定、移动业务为次) 798-960MHz(与广播公用) 72.5-74.6MHz 223-235MHz 1427-1535MHz 75.4-76MHz 335.4-399.9MHz 1668.4-2690MHz 137-144MHz 406.1-420MHz 4400-5000MHz

无线电波段划分及传播方式

无线电波段划分及传播方式 频率从几十Hz(甚至更低)到3000GHz左右(波长从几十Mm 到0.1mm左右)频谱范围内的电磁波,称为无线电波。电波旅行不依靠电线,也不象声波那样,必须依靠空气媒介帮它传播,有些电波能够在地球表面传播,有些波能够在空间直线传播,也能够从大气层上空反射传播,有些波甚至能穿透大气层,飞向遥远的宇宙空间。发信天线或自然辐射源所辐射的无线电波,通过自然条件下的媒质到达收信天线的过程,就称为无线电波的传播。 无线电波的频谱,根据它们的特点可以划分为表所示钓几个波段。根据频谱和需要,可以进行通信、广播、电视、导航和探测等,但不同波段电波的传播特性有很大差别。 光速÷频率=波长 无线电波波段划分波段名称波长范围(m)频段名称频率范围超长波长波中波 短波 1,000,000~10,000 10,000~1,000 1,000~100 100~~10 10~1

0.1~0.01 0.01~0.001 甚低频 低频 中频 高频 甚高频 特高频 超高频 极高频 3~30KHz 30~300KHz 300~3,000KHz 3~30MHz 30~300MHz 300~3,000MHz 3~30GHz 30~300GHz 超短波米波 分米波 厘米波

电波主要传播方式 电波传输不依靠电线,也不象声波那样,必须依靠空气媒介帮它传播,有些电波能够在地球表面传播,有些波能够在空间直线传播,也能够从大气层上空反射传播,有些波甚至能穿透大气层,飞向遥远的宇宙空间。 任何一种无线电信号传输系统均由发信部分、收信部分和传输媒质三部分组成。传输无线电信号的媒质主要有地表、对流层和电离层等,这些媒质的电特性对不同波段的无线电波的传播有着不同的影响。根据媒质及不同媒质分界面对电波传播产生的主要影响,可将电波传播方式分成下列几种: 地表传播 对有些电波来说,地球本身就是一个障碍物。当接收天线距离发射天线较远时,地面就象拱形大桥将两者隔开。那些走直线的电波就过不去了。只有某些电波能够沿着地球拱起的部分传播出去,这种沿着地球表面传播的电波就叫地波,也叫表面波。地面波传播无线电波沿着地球表面的传播方式,称为地面波传播。其特点是信号比较稳定,但电波频率愈高,地面波随距离的增加衰减愈快。因此,这种传播方式主要适用于长波和中波波段。天波传播声音碰到墙壁或高山就会反射回来形成回声,光线射到镜面上也会反射。无线电波也能够反射。在大气层中,从几十公里至几百公里的高空有几层“电离层”形成了一种天然的反射体,就象一只悬空的金属盖,电波射到“电离层’

电磁场近远区区分方法电磁辐射频率范围

三、电磁辐射物理原理 1、电磁场的产生及性质 ⑴产生 根据电磁学基本理论,带电粒子周围会有相应的电场分布,随时间变化的带电粒子产生变化的电场。由于带电粒子周围电位不同的两点之间存在电位差,因此在两点间形成了电压。 当大量的带电粒子定向移动时形成了电流,电流周围产生磁场,随时间变化的电流产生变化的磁场。 电磁场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形态,可以单独在空间中传播。变化的电场能产生磁场,反之,变化的磁场也能产生电场, 对电磁场的测量通常有:电场强度v/m,磁场强度A/m,功率密度W/m2。 对于工频磁场,常用磁感应强度B表示磁场强弱,磁感应强度B与磁场强度的关系为,B=μ0H,μ0为真空磁导率,μ0=4π×10-7,当磁场强度H以(A/m)为单位,磁感应强度B以μT(微特斯拉)为单位时,B=1.2566H。 ⑵性质 矢量 电场与磁场是矢量,不但有量值大小,还有方向,所以对于非各向同性的测量天线,测量时必须调整天线方向,直到读数为最大值为止。从目前情况来看,一般情况下,综合场强仪都是各向同性天线(探头)。 电磁场的迭加 电磁场有可迭加的性质,空间任一点的电场(或磁场)为不同电荷(或电流)在该点产生的电场(或磁场)的矢量和。理想导体内及所严密包围的空间内的电场强度为零,理想导体上各个位置的电位相等,理想导体表面的电场方向垂直理想导体表面。(如果不垂直,则电场有沿导体表面的分量,导体表面成了非等位面)。 电磁波的干涉、绕射、反射、透射 由惠更斯-菲涅耳原理,包括电磁波在内的一切波有干涉、绕射、镜面反射、漫反射(散射)、透射等特性。 当辐射源与测量点之间有障碍物时,电磁波可通过绕射方式达监测点,但强度能量有很大的损失。

【科普】电磁波的基础知识

科普】电磁波的基础知识 ,radar )是指“发射电雷达(radio diction and ranging 磁波信号并接收在其作用范围内的被观测 物体(目标)的回 波的装置”。电磁波能量从雷达硬件输出到天线,再从天线辐

射出去,而后从一个或多个物体返回的回波通过先前辐射能量的天线接收,最后传输回雷达的硬件设备。在雷达术语中最为关键的一词为——电磁波。那么,电磁波是什么呢?早在1865 年James Clerk Maxwell 提出了电磁基本方程(麦克斯韦方程)预测了电磁波的存在,并指出电磁波是由波动的电场和磁场构成,传播速度可通过自由空间的基本电磁属性来计算。我们常见的可见光就是电磁波的一种,其波长范围为380-780nm 。通常情况下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质或粒子都有电磁辐射,温度越高辐射量越大,但大多不能被肉眼观察到。 后来,Hertiz 证明了不可见的电磁波的存在,我们称之为无 线电波。现在,我们知道了电磁波有一个连续的波谱,包括通常“雷达”术语是指利用无线电波的系统。电磁场包含电场与磁场两个方面,分别用电场强度E 或电位移D 及磁通密度 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射线、Y射线。 B (或磁场强度H)表示其特性;E和H在空间上都是正弦 变化的。在相位上,电场和磁场相互垂直,并且都垂直于传 播方向。每秒通过某特定位置的波峰的个数成为频率(f), 可用每秒的周期数来量度(赫兹Hz)。在雷达系统中,频率通常指载波的频率。两个相邻波峰之间的距离成为波长 波长与频率的关系:入=c/f=2 n /入=2n f/c。瞬时的能量通量密 度(w/m2 )为|S|=E X H,S为波印亭矢量。我们常说的真空 中的光速,也就是电磁波的真空速度c=299792458m/s ,利用光速人们定义了米这个长度单位。光速的近似值为 3T0A8m/s,除少数特殊情况外,工程上一般使用近似值。 电与磁可说是一体两面,电流会产生磁场,变动的磁场则会产生电流。变化的电场和变化的磁场构成了一个不可分离的统一的场,这就是电磁场,而变化的电磁场在空间的传播形成了电磁波,电磁的变动

电磁波频率

电磁波频率、周期与波长 电磁波在日常生活中无时不在无刻不在,从物理学的角度看,电磁波是电磁场的一种运动形态。电可以生成磁,磁也能带来电,变化的电场和变化的磁场构成了一个不可分离的统一的场,这就是电磁场,而变化的电磁场在空间的传播形成了电磁波,所以电磁波也常称为电波。1864年,英国科学家麦克斯韦在总结前人研究电磁现象的基础上,建立了完整的电磁波理论。他断定电磁波的存在,并推导出电与光具有同样的传播速度。1887年德国物理学家用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之后,人们又进行了许多实验,不仅证明光是一种电磁波,而且发现了更多形式的电磁波,它们的本质完全相同,只是波长和频率有很大的差别。按照波长或频率的顺序把这些电磁波排列起来,就是电磁波谱。如果把每个波段的频率由低至高依次排列的话,它们是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及γ射线。 在气温是15摄氏度的时候,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是每秒340米;声音传到1000米远的地方大致是3秒钟,而电磁波传到1000米远的地方,只需三十万分之一秒,折合传播速度约为300,000,000米/秒。 电磁波被发现后,人们使用了多种名词和方式来叙述及表达它,其中频率或者波长是表达一个电磁波其内在性质的重要单位,前者指的是电磁波在一秒钟内电磁波振动方向改变的次数,而波长则是电磁波的另一个表达单位,指的是电磁波每个周期的相对距离,它可以通过电磁波的传输速度除以频率算出。低频率的电磁波有着较长的波长,较高频率的电磁波有着较短的波长。如果以频率来表达具体的电磁波,其单位有Hz(赫)KHz(千赫)MHZ(兆),他们之间的关系是1MHz=1,000KHz=1000,000Hz。下面是一个换算电磁波频率与波长的小程序,改变其中“传输速度”的取值,它同样适合于声波波长与频率的换算,你

无线电频率管理及划分

无线电频率管理及划分 无线电移动业务大致分为陆地移动、水上移动、航空移动三类。其中,陆地移动业务应用最广泛。 我国根据国际无线电规则频率划分,将陆地移动业务频率分别分配用于专用无线电通信系统(网络)或公众无线电通信系统(网络)。 专用无线电移动通信系统大量应用于军队、公安、急救等部门,也广泛应用于生产调度、内部通信等。如150MHz、350MHz、450MHz对讲机和800MHz集群通信系统等。 目前,我国公众移动通信系统由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两大基础电信运营商建设运营,其中中国移动拥有全球网络规模和用户规模最大的GSM网,中国联通拥有一个GSM和一个CDMA网。目前为公众移动通信系统划分的频率有: CDMA:825MHz~835MHz或者870MHz~880MHz; GSM:885MHz~915MHz或者930MHz~960MHz,1710MHz~1755MHz/1805MHz~1850MHz; 上述频率共计2×89MHz。 中国移动GSM网拥有2×54MHz频率,中国联通GSM网拥有2×15MHz频率、CDMA网拥有2×4MHz 频率。 到目前为止,上述3个公众移动通信网共使用频率2×68MHz,拥有用户5亿,仍然具有持续发展能力。 在宽带无线接入系统频率规划和管理方面,目前为宽带无线接入应用划分了4个频段,即2.4GHz、3.5GHz、5.8GHz、26GHz。 其中: 2.4GHz频段使用范围是2400MHz~248 3.5MHz,TDD时分双工;最大辐射功率100mW;鼓励无线电局域网WiFi(802.11b)应用;在工业、科学、医疗设备使用频段,多种无线电业务可共用,免无线电台发射执照。 5.8GHz频段使用范围是5725MHz~5850MHz,TDD时分双工;最大辐射功率500mW;基站需领取无线电发射执照;鼓励带宽更高的无线局域网如802.11a应用;主要由基础电信业务运营商使用。 3.5GHz频段使用范围是3400MHz~3430MHz/3500MHz~3530MHz,FDD频分双工;已通过招标评选方式将频率分配给基础电信运营商,用于建立宽带无线接入系统。

不同频率的电磁波及太赫兹的简介

不同频率的电磁波及太赫兹的简介 一.电磁波介绍 不同频率的电磁波电与磁可以说是一体两面,变化的电场会产生磁场(即电流会产生磁场),变化的磁场则会产生电场。变化的电场和变化的磁场构成了一个不可分离的统一的场[1],这就是电磁场,而变化的电磁场在空间的传播形成了电磁波,电磁的变动就如同微风轻拂水面产生水波一般,因此被称为电磁波,也常称为电波。电磁波能有效的传递能量和动量。电磁波是电磁场的一种运动形态。 从科学的角度来说,电磁波是能量的一种,凡是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会释出电磁波。 当电磁波频率低时,主要藉由有形的导电体才能传递;当频率渐提高时,电磁波就会外溢到导体之外,不需要介质也能向外传递能量,这就是一种辐射。举例来说,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距离非常遥远,但在户外时,我们仍然能感受到和煦阳光的光与热,这就好比是「电磁辐射即由辐射现象传递能量」的原理一样。 在高频电磁振荡的情况下,部分能量以辐射方式从空间传播出去所形成的电波与磁波的总称叫做“电磁波”。在低频的电振荡中,磁电之间的相互变化比较缓慢,其能量几乎全部返回原电路而没有能量辐射出去。然而,在高频率的电振荡中,磁电互变甚快,能量不可能全部返回原振荡电路,于是电能、磁能随着电场与磁场的周期变化以电磁波的形式向空间传播出去。 电磁波为横波。电磁波的磁场、电场及其行进方向三者互相垂直。振幅沿传播方向的垂直方向作周期性交变,其强度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波本身带动能量,任何位臵之能量功率与振幅的平方成正比。其速度等于光速(每秒3×1010厘米)。光波就是电磁波。在空间传播的电磁波,距离最近的电场(磁场)强度

方向相同和量值最大两点之间的距离,就是电磁波的波长。 无线电波3000米~0.3毫米。 红外线0.3毫米~0.75微米 可见光0.7微米~0.4微米。 紫外线0.4微米~10毫微米 X射线10毫微米~0.1毫微米 γ射线0.1毫微米~0.001毫微米 宇宙射线小于0.001毫微米 传真(电视)用的波长是3~6米;雷达用的波长更短,3米到几毫米。 电磁波在传播中携有能量,可以作为信息的载体。这就为无线电通信、广播、电视、遥感等技术开阔了道路。 电磁波的能量大小由坡印廷矢量决定,即S=E×H,其中s为坡印庭矢量,E 为电场强度,H为磁场强度。E、H、S彼此垂直构成右手螺旋关系;即由S代表单位时间流过与之垂直的单位面积的电磁能。 电磁波具有能量,电磁波是一种物质。 二.太赫兹简介 1.简介 太赫兹电磁脉冲或称为THz波(太赫兹波)或称为T射线(太赫兹射线)是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才被正式命名的,在此以前科学家们将统称为远红外射线。太赫兹波是指频率在0.1THz到10THz范围的电磁波,波长大概在0.03到3mm范围,这一波段的电磁辐射具有很强的透视能力,可以作为一种特殊的

无线电波段划分

无线电波段划分1.基本波段划分 无线电波段一般分为: 名称简写简称频率波长 长波LW 低频30-300KHz 10-1 Km 中波MW 中频300-3000KHz 1000-100M 短波SW 高频3-30MHz 100-10M 超短波VHF 甚高频30-300MHz 10-1M 微波I UHF 特高频300-3000MHz 1-0.1M 微波II SHF 超高频3-30GHz 0.1-0.01M 2.无线电广播波段划分 名称简称频率 长波Sw 150-200 KHz 中波Mw 535-1605 KHZ 短波 120m SW 120m 2300-2490 KHz 短波 90m SW 90m 3200-3400 KHz 短波 75m SW 75m 3900-4000 KHz 短波 60m Sw 60m 4750-5060 KHz 短波 49m Sw 49m 5950-6200 KHz 短波 41m Sw 41m 7100-7300 KHz 短波 31m Sw 31m 9500-9775 KHz

短波 25m Sw 25m 11700-11975 KHz 短波 19m Sw 19m 15100-15450 KHz 短波 16m Sw 16m 17700-17900 KHz 短波 13m Sw 13m 21450-21750 KHz 短波 11m Sw 11m 25600-26100 KHz 调频广播Fm 87-108 MHz 3.电视广播波段划分 广播电视频段分为无线电视广播和有线电视广播,其有线频段具有增补频道。VHF -- I波段VHF --I I 波段VHF -- I I I 波段 channel 1 48.5-56.5 MHz FM 87-108 MHz channel 6 167-175 MHz channel 2 56.5-64.5 MHz channel 7 175-183 MHz channel 3 64.5-72.5 MHz channel 8 183-191 MHz channel 4 76-84 MHz channel 9 191-199 MHz channel 5 84-92 MHz channel 10 199-207 MHz channel 11 207-215 MHz channel 12 215-223 MHz 4.固定通讯业务波段划分 波段号频率 波段 号 频率 波段 号 频率 Band 1 14-200 KHz Band 13 9.04-9.50MHz Band 25 23.35-25.07MHz

无线通信频段划分(全)

无线通信频段划分(全)

各运行商频段划分 政府、运营商 到会单位:工信部科技司、电信研究院 一、GSM900/1800 双频段数字蜂窝移动台 核准频率范围: Tx:885~915MHz/1710~1785MHz(上行,移动台发,基站收) Rx:930~960MHz/1805~1880MHz(下行,移动台收,基站发) 说明: 1800MHz移动台传导杂散发射值: 1.710~1.755GHz≤-36dBm 1.755~ 12.75GHz≤-30dBm 二、GSM900/1800 双频段数字蜂窝基站. 核准频率范围: Tx:930~960MHz/1805~1880MHz(下行,移动台收,基站发) Rx:885~915MHz/1710~1785MHz(上行,移动台发,基站收) 说明:1800MHz基站传导杂散发射限值:1805~1850MHz ≤-36dBm/30/100kHz 1852~1855MHz ≤-30dBm/30kHz 1855~1860MHz ≤-30dBm/100kHz 1860~1870MHz ≤-30dBm/300kHz 1870~1880MHz ≤-30dBm/1MHz 1880~12.75GHz ≤-30dBm/3MHz 1710~1755MHz ≤-98dBm/100kHz 三、GSM直放机(上下行变频两块) 核准频率范围: 下行:930~960MHz/1805~1880MHz 上行:885~915MHz/1710~1785MHz 说明: 上行:885~909MHz、909~915MHz; 下行:930~954MHz、954~960MHz; 其带外也是分别指885~909MHz、909~915MHz;930~954MHz、954~960MHz 的带外。 四、800MHz CDMA数字蜂窝移动台

电磁波划分

课题二电磁波频段的划分 任务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学习,了解电磁波频段的划分方法及传输特点。课题导入 生活中能见到很多无线设备,你知道它们的工作频率是多少吗? (a) (b) (c) (d) (e) (f) 图1-11 常见无线接收(发射)设备 图1-11(a)全波段收音机接收频率范围:中波波段525kHz-1605kHz,短波波段2.2MHz-26MHz,调频波段87.5MHz-108MHz;图(b)电视接收机接收频率范围48.5MHz-870MHz;图(c)对讲机工作频率范围: 150MHz-174 MHz(VHF)和400 MHz -470MHz(UHF);图(d)GSM手机工作频率900MHz/1800MHz/1900MHz(三频手机);图(e)教学扩音器工作频率范围:180MHz-260 MHz;图(f)无线路由器工作频率范围约2.4GHz-2.462GHz。 以上众多的无线产品各具有一定的工作频率(范围),不同频率的无线电波传输方式、性能特点各不相同,那么频率如何选择呢? 相关知识 一、无线电波波段的划分

无线电信道实为电磁波在空间中传播的通道,无线电波在空间的传播速度与光波相同,约为3×108m/s。其波长、频率、和传播速度的关系为 λ 可见,频率与波长之间为倒数的关系,因此,无线电波可以按频率划分,也可以按波长划分。 表1-2列出不同频段无线电波的无线电波的主要用途,它是根据无线电波传输的特点而应用于不同的领域。 根据无线电波传播及使用的特点,国际上将其划分为12个频段,而通常的无线电通信只使用其中的第4到第11个频段。无线电频段和波段的划分如表1-2所示。 表1-2 无线电频段和波段的划分 二、无线电波的传播方式 不同频段的电磁波的传播方式和特点各不相同,所以它们的用途也就不同。无线电波的传播方式主要用三种: 1.沿地面传播的地波: 中、长波适合地面传播,地球表面的导电特性较为稳定,中、长波的传播也就较稳定,其中长波的波长较长,遇障碍物绕射能力强,传送距离较远,多用于导航。图1-12(a) 2.靠电离层折射和反射传播的天波 在1.5MHz-3OMHz范围的短波波长较短,地面绕射能力弱,且地面吸收损耗较大,主要依靠电离层的折射反射实现远距离的短波通信。电离层与地球表面之间的多次反射可实现超远距离

无线电频谱和波段划分

政府、运营商 到会单位:工信部科技司、电信研究院 一、GSM900/1800 双频段数字蜂窝移动台 核准频率范围: Tx:885~915MHz/1710~1785MHz Rx:930~960MHz/1805~1880MHz 说明: 1800MHz移动台传导杂散发射值: 1.710~1.755GHz≤-36dBm 1.755~1 2.75GHz≤-30dBm 二、GSM900/1800 双频段数字蜂窝基站. 核准频率范围: Tx::930~960MHz/1805~1880MHz Rx::885~915MHz/1710~1785MHz 说明:1800MHz基站传导杂散发射限值: 1805~1850MHz ≤-36dBm/30/100kHz 1852~1855MHz ≤-30dBm/30kHz 1855~1860MHz ≤-30dBm/100kHz 1860~1870MHz ≤-30dBm/300kHz 1870~1880MHz ≤-30dBm/1MHz 1880~12.75GHz ≤-30dBm/3MHz 1710~1755MHz ≤-98dBm/100kHz 三、GSM直放机 核准频率范围: 下行:930~960MHz/1805~1880MHz 上行:885~915MHz/1710~1785MHz 说明: 上行885~909MHz、909~915MHz; 下行930~954MHz、954~960MHz分别测试。

其带外也是分别指885~909MHz、909~915MHz;930~954MHz、954~960MHz的带外。 四、800MHz CDMA数字蜂窝移动台 准频率范围: Tx:825~835MHz Rx:870~880MHz 五、800MHz CDMA数字蜂窝基站 核准频率范围: Tx:870~880MHz Rx:825~835MHz 说明: 关于800MHz频段CDMA系统基站在带外各频段杂散发射的核准限值: 频率范围测试带宽极限值检波方式 9kHz~150kHz 1kHz -36dBm 峰值 150kHz~30MHz 10kHz -36dBm 峰值 30MHz~1GHz 100kHz -36dBm 峰值 1GHz~12.75GHz 1MHz -36dBm 峰值 806MHz~821MHz 100kHz -67dBm 有效值 885MHz~915MHz 100kHz -67dBm 有效值 930MHz~960MHz 100kHz -47dBm 峰值 1.7GHz~1.92GHz 100kHz -47dBm 峰值 3.4GHz~3.53GHz 100kHz -47dBm 峰值 发射工作频带两边各加上1MHz过渡带内的噪声电 平 100kHz -22dBm 有效值 六、800MHz CDMA直放机 核准频率范围: 上行:825~835MHz 下行:870~880MHz

无线通信频段划分(全)

各运行商频段划分 政府、运营商 到会单位:工信部科技司、电信研究院 一、GSM900/1800 双频段数字蜂窝移动台 核准频率范围: Tx:885~915MHz/1710~1785MHz(上行,移动台发,基站收) Rx:930~960MHz/1805~1880MHz(下行,移动台收,基站发) 说明: 1800MHz移动台传导杂散发射值: 1.710~1.755GHz≤-36dBm 1.755~1 2.75GHz≤-30dBm 二、GSM900/1800 双频段数字蜂窝基站. 核准频率范围: Tx:930~960MHz/1805~1880MHz(下行,移动台收,基站发) Rx:885~915MHz/1710~1785MHz(上行,移动台发,基站收) 说明:1800MHz基站传导杂散发射限值: 1805~1850MHz ≤-36dBm/30/100kHz 1852~1855MHz ≤-30dBm/30kHz 1855~1860MHz ≤-30dBm/100kHz 1860~1870MHz ≤-30dBm/300kHz 1870~1880MHz ≤-30dBm/1MHz 1880~12.75GHz ≤-30dBm/3MHz 1710~1755MHz ≤-98dBm/100kHz 三、GSM直放机(上下行变频两块) 核准频率范围: 下行:930~960MHz/1805~1880MHz 上行:885~915MHz/1710~1785MHz 说明: 上行:885~909MHz、909~915MHz; 下行:930~954MHz、954~960MHz; 其带外也是分别指885~909MHz、909~915MHz;930~954MHz、954~960MHz的带外。 四、800MHz CDMA数字蜂窝移动台 准频率范围: Tx:825~840MHz (上行,移动台发,基站收) Rx:870~885MHz (下行,移动台收,基站发)

电磁波分布范围及使用详细介绍

电磁波分布范围 一、广义的电磁波 范围波长(cm)频率(Hz) 无线电波>30<10^9 微波30~0.11×10^9~3×10^11 远红外0.1~5×10^-33×10^11~6×10^12 中红外6×10^-3~2.5×10^-46×10^12~1.2×10^14 近红外 2.5×10^-4~7.8×10^-5 1.2×10^14~3.8×10^14 可见光7.8×10^-5~3.8×10^-5 3.8×10^14~7.9×10^14 近紫外线 3.8×10^-5~2×10^-57.9×10^14~1.5×10^15 远紫外2×10^-5~10^-6 1.5×10^15~3×10^16 χ射线10^-6~10^-83×10^17~3×10^19 γ射线<10^-8>3×10^19 二、可见光通常指波长范围为:390nm - 780nm 的电磁波。 紫外线的波段频率范围大致在8×10^14到3×10^17赫兹之间。 紫外光被划分为 UVA:波长范围400-315nm、 UVB:波长范围315-280nm UVC:波长范围280-190nm 红外线为波长大于780nm的光波。 从频率划分:可见光的波段频率范围大致是3.9×10^14到7.7×10^14赫兹,紫外线的波段频率范围大致是8×10^14到3×10^17赫兹之间,而红外线波长的范围大致是3×10^11到约4×10^14赫兹之间 三、电磁波与机械波 电磁波与声波,水波是两类不同性质的波 声波,水波:属于振动波,靠声源的振动,带动介质的振动而传播振动能的.形成的是一个疏密相间的波状态.波在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称之为频率,波状态中介质疏密相间的距离,称之为;波长,声波按照频率分为次声波、声波和超声波。能够引起听觉的是声波,频率比声波高的叫超声波,没有声波高的叫次声波。这里的频率是发声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 电磁波:不是靠波源的振动而形成的振动波,电磁波是一种发射波,是靠发射出的粒子(自由电子,光子或能量子)而形成的一种波.单位时间内发射出的粒子数量,称之为;频率.发射过程中每个或每股粒子之间的距离,称之为;波长.从而电磁波与声波,水波一样也形成了一个疏密相间的波状态,电磁波是电场和磁场交替在空间传播而产生的,按照频率或波长(频率等于光速除以波长)分为无线电波、红

无线通信频段划分(

无线通信频段划分(全)..

各运行商频段划分 政府、运营商 到会单位:工信部科技司、电信研究院 一、GSM900/1800 双频段数字蜂窝移动台 核准频率范围: Tx:885~915MHz/1710~1785MHz(上行,移动台发,基站收) Rx:930~960MHz/1805~1880MHz(下行,移动台收,基站发) 说明: 1800MHz移动台传导杂散发射值: 1.710~1.755GHz≤-36dBm 1.755~ 12.75GHz≤-30dBm 二、GSM900/1800 双频段数字蜂窝基站. 核准频率范围: Tx:930~960MHz/1805~1880MHz(下行,移动台收,基站发) Rx:885~915MHz/1710~1785MHz(上行,移动台发,基站收) 说明:1800MHz基站传导杂散发射限值:1805~1850MHz ≤-36dBm/30/100kHz 1852~1855MHz ≤-30dBm/30kHz 1855~1860MHz ≤-30dBm/100kHz 1860~1870MHz ≤-30dBm/300kHz 1870~1880MHz ≤-30dBm/1MHz 1880~12.75GHz ≤-30dBm/3MHz 1710~1755MHz ≤-98dBm/100kHz 三、GSM直放机(上下行变频两块) 核准频率范围: 下行:930~960MHz/1805~1880MHz 上行:885~915MHz/1710~1785MHz 说明: 上行:885~909MHz、909~915MHz; 下行:930~954MHz、954~960MHz; 其带外也是分别指885~909MHz、909~915MHz;930~954MHz、954~960MHz 的带外。 四、800MHz CDMA数字蜂窝移动台

无线电波的波长(频率)与波段

无线电波的波长(频率)与波段 无线电波的波长(频率)与波段 电磁波的电场(或磁场)随时间变化,具有周期性。在一个振荡周期中传播的距离叫波长。振荡周期的倒数,即每秒钟振动(变化)的次数称频率。很显然,波长与频率的乘积就是每秒钟传播的距离,即波速。令波长为λ,频率为f,速度为V,得: λ=V/f波长入的单位是米(m),速度的单位是米/秒(m/sec),频率的单位为赫兹(Hertz,Hz)。 整个电磁频谱,包含从电波到宇宙射线的各种波、光、和射线的集合。不同频率段落分别命名为无线电波(3KHz—3000GHz)、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 射线、丫射线和宇宙射线。 在19世纪末,意大利人马可尼和俄国人波波夫同在1895年进行了无线电通信试验。在此后的100年间,从3KHz直到3000GHz频谱被认识、开发和逐步利用。根据不同的持播特性,不同的使用业务,对整个无线电频谱进行划分,共分9段:甚低频(VLF)、低频(LF)、中频(MF),高频(HF)、甚高频(VHF)\特高频(uHF)\超高频(sHF)\极高频(EHF)和至高频,对应的波段从甚(超)长波、长波、中波、短波、米波、分米波、厘米波、毫米波和丝米波(后4种统称为微波)。见下表。段号频段名称频段范围 (含上限不含下限)波段名称波长范围(含上限不含下限) 1 甚低频(VLF) 3~30千赫(KHz)甚长波 100~10km 2 低频(LF) 30~300千赫(KHz)长波 10~1km 3 中频(MF) 300~3000千赫(KHz)中波 1000~100m 4 高频(HF) 3~30兆赫(MHz)短波 100~10m 5 甚高频(VHF) 30~300兆赫(MHz)米波 10~1m 6 特高频(UHF) 300~3000兆赫(MHz)分米波微波 100~10cm 7 超高频(SHF) 3~30吉赫(GHz)厘米波 10~1cm 8 极高频(EHF) 30~300吉赫(GHz)毫米波 10~1mm 9 至高频 300~3000吉赫(GHz)丝米波 1~0.1mm 无线电频谱和波段划分 由于不同的无线电(波段)有不同的传播特性。因而具有不同的用途。见下表。 各波段无线电波的主要用途 波段名称主要用途 超长波导航、固定业务、频率标准。 长波导航、固定业务 中波导航、广播、固定业务、移动业务 短波导航、广播、固定业务、移动业务、其他 米波乎航、电视、调频广播、雷达、电离层散射通信、固定业务、移动业务。分米波导航、电视、雷达、对流层散射通信、固定业务、移动业务、空间通信。厘米波导航、雷达、固定业务、移动业务、无线电天文、空间通信。 毫米波导航、固定业务、移动业务、无线电天文、空间通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