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湖北省襄阳市中考化学试卷

2020年湖北省襄阳市中考化学试卷
2020年湖北省襄阳市中考化学试卷

2020年湖北省襄阳市中考化学试卷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9.0分)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

A. 氧气

B. 氮气

C. 二氧化碳

D. 稀有气体

2.下列物质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A. 天然气

B. 石油

C. 煤

D. 氢气

3.下列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挥发性

B. 溶解性

C. 可燃性

D. 导电性

4.草木灰是农家肥,主要成分是碳酸钾(K2CO3),它是一种()

A. 钾肥

B. 氮肥

C. 磷肥

D. 复合肥

5.化学符号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符号中,表示3个氧原子的是()

A. 3O2

B. O3

C. 3O

D. 2O3

6.“关爱生命,拥抱健康”是生活中永恒的主题。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A. 变质的饭菜,加热后继续食用

B. 吸烟有害健康,青少年一定不要吸烟

C. 食用加碘食盐预防甲状腺肿大

D. 用含碳酸氢钠的发酵粉使馒头更松软

7.下列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的是()

A. NO

B. NO2

C. N2O3

D. NH3

8.如图是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由图中获取的信息错误的是()

A. 硫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6

B. 硫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C. 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的x等于8

D. 硫原子所形成离子的符号为S2-

9.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A. 阴离子带负电,所以带负电的粒子一定是阴离子

B. 碱的溶液显碱性,所以显碱性的溶液就是碱的溶液

C. 化学变化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所以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D. 不纯的可燃性气体燃烧可能发生爆炸,所以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必须要验纯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0分)

10.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经常出现在我们视线中的酒精是乙醇的俗称,其化学式为

CH2O5H。

(1)酒精是一种______(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配制酒精溶液时,将50mL酒精与50mL水混合,所得溶液的体积少于100mL,这主要是因为______(填字母序号)。

A.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很小

11.我国古代文献中记载有“投泥泼水愈光明”,其意是指高温条件下,投入的炭与灼

热的水蒸气发生反应,得到两种可燃性气体而使燃烧更旺。试写出炭与灼热的水蒸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12.实验室常用高锰酸钾(KMnO4)制取氧气,生活中常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来消

毒。

(1)高锰酸钾中钾、锰、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

(2)若要配制50g质量分数为0.1%的高锰酸钾溶液,需要质量分数为1%的高锰酸钾溶液______g。

13.实验室用12.5g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和一定质量的

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石灰石中的杂质不溶于水,

也不与稀盐酸反应),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产生气体

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试计算该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

分数。

四、推断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

14.A~F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

的转化关系,“→”表示物质间存在着相应的转化关

系,“-”表示物质间能发生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

物和反应条件未标出),这些物质中只有A、B由两

种元素组成,在空气中E的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

膜,因此E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F为紫红色固体。请分析后回答:

(1)E在空气中生成的氧化膜的化学式为______。

(2)D→F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反应。

(3)写出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0.0分)

15.化学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化学。请应用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是______(填名称),它通常用来裁玻璃、切割大理石等。

(2)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而修建的火神山医院,铺设了3万平方米的HDPE(高密度聚乙烯)防渗膜,防止污水渗入地下。HDPE防渗膜属于______(选填“天然”“合成”或“金属”)材料。

(3)牙膏的pH约为9,说明牙膏显______(选填“酸”“中”或“碱”)性。

(4)市售“自热米饭”的自热原理是:加入的水与发热包中的生石灰接触,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16.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1)从微观上看,水是由______(选填“原子”“分子”或“离子”)构成的。

(2)下列做法会造成水污染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生活污水处理后再排放

B.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C.任意排放工业污水

17.郑万高铁襄阳至保康段正在紧张施工中,高铁让襄阳人出行更为方便。

(1)架设高铁的铁轨不是纯铁制造,而是用锰钢制造,因为与纯铁比较,锰钢具有______等突出的优点(填字母序号)。

A.韧性好,硬度大

B.可塑性好,易加工

(2)高铁经过汉江时架设了一座美丽的大桥,在大桥上方的钢梁表面刷漆,主要是为了防止钢梁与______、水蒸气接触而锈蚀。

18.如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由图可知,______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

小。

(2)将t1℃时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

溶液都升温到t2℃(溶剂不蒸发),所得溶液中溶质

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

六、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0分)

19.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

(1)如图1所示的操作是检查装置的______,图中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

(2)熄灭酒精灯的正确操作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用嘴吹灭

B.用灯帽盖灭

C.用水浇灭

(3)课堂上,老师用石蕊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为大家演示如图2所示的实验,观察到纸花变色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20.实验室有一包粉末状固体,老师说可能含硫酸铜、碳酸钠、硫酸钠、氢氧化钠、氯

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兴趣小组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实验:

(1)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产生气体X,得到无色溶液A.气体X的化学式为______。

(2)取少量无色溶液A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量的硫酸镁溶液,产生沉淀,过滤后得到滤液B.根据操作(1)和(2)的现象可知原固体中一定不含______;若向滤液B中逐滴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在此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3)另取少量固体,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滤液C,向滤液C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有白色沉淀产生,则滤液C中的溶质肯定含有______。

通过实验,兴趣小组的同学确定了该固体的组成。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解答】

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稀有气体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94%、二氧化碳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

故选B。

2.【答案】D

【解析】解:化石燃料是古代生物遗体在特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可作燃料和化工原料的沉积矿产.包括煤、油页岩、石油、天然气等.

故选D.

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在我国能源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

题主要考查了如何判断一种物质是否属于化石燃料方面的知识,是简单题目,很易做好.3.【答案】C

【解析】解:A.挥发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来表现,属于物理性质;

B.溶解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来表现,属于物理性质;

C.可燃性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

D.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来表现,属于物理性质;

故选:C。

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主要有:可燃性、毒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可以根据具体的叙述来分析与判断.

本题主要考查了如何判断物质的性质是否属于化学性质的问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4.【答案】A

【解析】解:碳酸钾(K2CO3)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

故选:A。

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化肥的分类方面的知识,确定化肥中营养元素的种类、化肥的分类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5.【答案】C

【解析】解: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3个氧原子可表示为3O。

故选:C。

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原子符号的书写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答案】A

【解析】解:A、变质的饭菜中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食用后易得肠胃炎,不能加热后继续食用,故选项说法错误。

B、香烟的烟气中含有尼古丁、焦油、一氧化碳等几百种有毒物质,吸烟有害健康,青少年一定不要吸烟,故选项说法正确。

C、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甲状腺肿大,食用加碘食盐可预防甲状腺肿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D、碳酸氢钠本身受热易分解,同时由于是碳酸氢盐,遇到酸能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用含碳酸氢钠的发酵粉使馒头更松软,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A、根据变质的饭菜中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吸烟的危害,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碘的生理功能和缺乏症进行分析判断。

D、碳酸氢钠本身受热易分解,同时由于是碳酸氢盐,遇到酸能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本题难度不大,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是中考的热点,了解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吸烟的危害、盐的用途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答案】C

【解析】解:A.氧元素显-2价,设NO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x+(-2)=0,则x=+2价;

B.氧元素显-2价,设氮元素化合价为y,根据近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有y+(-2)×2=0,解得y=+4;

C.氧元素显-2价,设氮元素化合价为z,根据近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有2z+(-2)×3=0,解得z=+3;

D.氢元素显+1价,设NH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m,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m+(+1)×3=0,则m=-3价;

故选:C。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各选项中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答案】B

【解析】解:A、由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硫原子的质子数是16,硫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6,故A正确;

B、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6,大于4,在反应中易得到电子,故B错误;

C、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所以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的x=16-2-6=8,故C正确;

D、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6,大于4,在反应中易得到两个电子,硫原子所形成离子的符号为S2-,故D正确。

故选:B。

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9.【答案】D

【解析】解:A、阴离子带负电,但带负电的粒子不一定是阴离子,也可能是电子等,故选项推理错误。

B、碱的溶液显碱性,但显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也可能是碳酸钠等盐溶液,故选项推理错误。

C、化学变化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但有能量变化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也可能是物理变化,如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故选项推理错误。

D、不纯的可燃性气体燃烧可能发生爆炸,为防止发生爆炸,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必须要验纯,故选项推理正确。

故选:D。

A、根据带负电的粒子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显碱性的不一定是碱溶液,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物理变化中也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

10.【答案】有机物 B

【解析】解:(1)酒精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

(2)将50mL酒精与50mL水混合,所得溶液的体积少于10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

故答案为:

(1)有机物;

(2)B。

(1)根据有机化合物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简称有机物;无机化合物是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进行分解答。

(2)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有机物的特征、分子的基本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答案】C+H2O CO+H2

【解析】解:高温条件下,投入的炭与灼热的水蒸气发生反应,得到两种可燃性气体而使燃烧更旺,生成的气体为一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得到化学方程式为C+H2O CO+H2。故答案为:

C+H2O CO+H2。

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写、配、注、等)进行书写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化学方程式书写经常出现的错误有不符合客观事实、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写条件、不标符号等。

12.【答案】39:55:64 5

【解析】解:(1)高锰酸钾中钾、锰、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39:55:(16×4)=39:55:64。

(2)设需要质量分数为1%的高锰酸钾溶液质量为x,

可得:50g×0.1%=x×1%

解得:x=5g,

答:需要质量分数为1%的高锰酸钾溶液5g,

故答案为:(1)39:55:64;(2)5。

(1)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相对分子质量、质量比、元素的质量分数、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3.【答案】解:设73g稀盐酸中氯化氢质量为x,

碳酸钙质量:12.5g×80%=10g,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73

10g x

=,

x=7.3g,

该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00%=10%,

答:该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0%。

【解析】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加入稀盐酸质量是73g时恰好完全反应,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提供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

14.【答案】Al2O3置换2HCl+CuO=CuCl2+H2O

【解析】解:(1)由题目信息可知F为铜,E为铝,D与E铝可以反应,则D为酸或者盐,同时D能生成F铜,因此可以推断D为盐,并能得到铜,则D为含铜的盐,不少于两种元素组成,则可推测D为硫酸铜,C可以生成D硫酸铜,则C为硫酸或者氧化铜,而C含有不少于两种元素,则C为硫酸,A能生成F铜,而且A含有两种元素,推断A为氧化铜,可与一氧化碳或者氢气反应生成铜,A氧化铜可与B反应,:根据氧化铜性质,推测B为酸,而C为硫酸,可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所以推断B为盐酸,因此可知A为氧化铜,B为盐酸,C为硫酸,D为硫酸铜,E为铝,F为铜,满足上述逻辑框图关系,E为铝,在空气中形成氧化铝保护膜;

故答案为:Al2O3。

(2)D为硫酸铜,F为铜,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符合置换反应特点;

故答案为:置换。

(3)A为氧化铜,B为盐酸,盐酸与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所以为2HCl+CuO=CuCl2+H2O;

故答案为:2HCl+CuO=CuCl2+H2O。

根据题目信息F为紫红色固体,可知F为铜,E形成致密的氧化膜,耐腐蚀,E为铝,然后结合逻辑框图,及A与B的信息推断所以物质名称。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

15.【答案】金刚石合成碱CaO+H2O=Ca(OH)2

【解析】解:(1)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硬度最大的物质,通常用来裁玻璃、切割大理石等;故填:金刚石;

(2)HDPE(高密度聚乙烯)是一种塑料,属于合成材料;故填:合成;

(3)牙膏的pH约为9,大于7,说明牙膏显碱性;故填:碱;

(4)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过程中会发出大量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故填:CaO+H2O=Ca(OH)2。

(1)根据碳单质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

(2)根据材料的分类来分析;

(3)根据物质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来分析;

(4)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本题考查了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体现了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理念。16.【答案】分子 C

【解析】解:(1)水是由水分子构成;

(2)A.生活污水处理后再排放,不会造成水污染;

B.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不会造成水污染;

C.任意排放工业污水,会造成水污染;

故答案为:(1)分子;(2)C。

(1)根据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解答;

(2)根据水污染的来源分析判断。

水资源缺乏的危机日益严重,要保护水资源首先要了解水体污染的来源。

17.【答案】A 氧气

【解析】解:(1)架设高铁的铁轨不是纯铁制造,而是用锰钢制造,与纯铁比较,锰钢具有韧性好,硬度大等突出的优点;故填:A;

(2)铁在与氧气和水共存时会发生锈蚀。在大桥上方的钢梁表面刷漆,主要是为了防止钢梁与氧气、水蒸气接触而锈蚀;故填:氧气。

(1)根据合金的性质来分析;

(2)根据铁锈蚀的条件来分析。

本题考查了合金的性质以及铁锈蚀的条件,难度不大。

18.【答案】丙乙>甲>丙

【解析】解:(1)由图可知,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答案为:丙;(2)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为乙>甲=丙,因此t1℃时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甲=丙。将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甲乙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没有改变,而乙中有固体析出,溶质质量分数变小,因此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乙>甲>丙,故答案为:乙>甲>丙。

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

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19.【答案】气密性试管 B C

【解析】解:(1)图中仪器①是试管,图1所示的操作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若导管口冒出气泡,说明装置的气密性是良好的;故填:气密性;试管;(2)熄灭酒精灯的正确操作是用灯帽盖灭,这是利用了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不可用嘴吹,以免发生火灾、甚至爆炸;也不能用水浇灭,以免下次难于点燃;故填:B;(3)Ⅰ、醋酸是一种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纸花变红色;

Ⅱ、水呈中性,不能使紫色石蕊纸花变红色;

Ⅲ、二氧化碳也不能使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变红色;

Ⅳ、纸花喷上水再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内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

显酸性,能使紫色的石蕊纸花变红色;

故填:C。

(1)根据仪器名称以及图示操作来分析;

(2)根据熄灭酒精灯的方法来分析;

(3)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石蕊的变色情况以及酸的性质来分析。

实验现象是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外在表现,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为揭示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实质奠定基础。

20.【答案】CO2硫酸铜、硫酸钠刚加入氢氧化钠无明显现象,滴加一段时间后有白色沉淀产生碳酸钠、氢氧化钠、氯化钡

【解析】解:(1)根据题目信息,能与盐酸反应的只有碳酸钠,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因此可以得出X为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CO2。

(2)A为无色溶液,说明不含有硫酸铜,加入足量盐酸,碳酸钠与盐酸反应后,在A 中会有氯化钠和过量盐酸存在,而此时加入硫酸镁产生沉淀,若为氢氧化镁,则需要A 中存在氢氧化钠,而A中有过量的盐酸,因此排除沉淀为氢氧化钠,所以沉淀为硫酸钡,因此可以断定A中还含有氯化钡,而氯化钡与硫酸钠同时存在会生成不溶于盐酸的沉淀,就不得到无色溶液A,所以排除硫酸钠,因此不含有硫酸钠和硫酸铜;A中此时确定存在的有盐酸、氯化钠、氯化钡,在A中加入过量硫酸镁后,则得到滤液B则确定含有的有盐酸、氯化钠、氯化镁和硫酸镁,此时加入氢氧化钠,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氢氧化钠被消耗,无明显现象,当盐酸全部消耗完毕后,氢氧化钠再与氯化镁和硫酸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此时可以看到白色沉淀;

故答案为:刚加入氢氧化钠无明显现象,滴加一段时间后有白色沉淀产生。

(3)在(1)和(2)中无法判断氢氧化钠是否存在,确定存在有碳酸钠和氯化钡,此时取固体样品溶解,碳酸钠和氯化钡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过滤后得到C,此时通入二氧化碳后,产生了白色沉淀,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与氯化钡再反应生生成白色沉淀,因此验证了氢氧化钠的存在,最终确定样品中含有碳酸钠、氢氧化钠和氯化钡;

故答案为:碳酸钠、氢氧化钠、氯化钡。

(1)根据碳酸盐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性质回答此题;

(2)根据硫酸铜溶液颜色,钡离子与碳酸根和硫酸根生成沉淀,镁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的性质回答此题;

(3)根据实验现象确定固体组成。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