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原理重点知识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原理重点知识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原理重点知识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知识

◆绪论

一:马克思主义来源与创新

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创新: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他们在这一时期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对人类先进思想已经提出的种种问题作了分析批判,对资本主义时代发展提出的理论课题作了科学的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认识历史和时代问题提供了一种崭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原则。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的深刻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和它被社会主义必然代替的历史命运。科学社会主义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两大发现的基础上,阐明了由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获得彻底解放的历史条件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使社会主义由空想成为科学。

二: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三: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什么

马克思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四: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五: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六: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

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这是就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而言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条件的变化,要求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不断地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我们一定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做到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

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第一章

一:近代哲学的基本问题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二:马克思主义物质的定义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

三: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理论意义

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论。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论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四:联系特征

首先,联系具有客观性。其次,联系具有普遍性。最后,联系具有多样性。

五:发展的知识点

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旧事物: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

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为什么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①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而旧事物丧失了存在的必然性,失去了生命力和发展前途,因而必然被新事物所代替。②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新事物否定了旧事物中腐朽过时的东西,吸收并发展了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添加了旧事物中不能容纳的新的内容。③在社会领域中,新事物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因而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它必然战胜旧事物。

六:矛盾的同一性,斗争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者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者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七: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

矛盾的特殊性: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向各有不同的性质。八:量变,质变

量变: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

质变: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3)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九:肯定,否定

肯定:维持现成事物存在的因素否定:促成现成事物灭亡的因素

十:意识的作用

第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十一: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辩证统一

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第二章

一: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二:马克思主义认识的本质是什么

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对认识本质的科学回答。

三:运动的基本规律

运动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认识运动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四:感性认识理性认识辩证关系

首先,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坚持理性认识对感性认识的依赖关系,就是坚持了认识论的唯物论。其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论

认识。只有使感性认识上升到到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满足实践的需要。坚持了这一点,就是坚持了认识论的辩证法。最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二者的区分是相对的,人们不应当也不可能把它们截然分开。

五:认识发展的总过程

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如此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一步步地深化和提高,这就是认识发展的总过程。

六: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客观性:真理具有客观性,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首先,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其次,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

绝对性:即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

相对性:即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

七: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确定性即绝对性,是指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唯一性,即离开了实践,再也没有另外的标准。

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不确定性即相对性,是指实践对认识真理性的检验的条件性。即任何实践都受到一定具体条件的制约,因而都具有一定的局限。

◆第三章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辨证关系

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社会意识: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辨证关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辨证统一的。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②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错误的社会意识会阻碍社会存在的发展,正确的社会意识会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规律)

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②第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即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时,它对生产力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时,它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辨证统一的: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②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四: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

⑴人民群众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的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

⑵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②人民群众的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③人民

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第四章

一:资本的原始积累

⑴所谓资本原始积累,就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

⑵资本原始积累主要是通过两个途径进行的:一是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二是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

二: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⑴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⑵商品是劳动产品,生产商品的劳动可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三:价值量与价值规律

⑴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而劳动量则按照劳动时间来计量。决定商品价值量的,不是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而只能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⑵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形成价值规律。

⑶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

⑷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在: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第二,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三,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四: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⑴在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具有两重性:既是具有社会性质的社会劳动,又是具有私人性质的私人劳动。

⑵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五: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

劳动力成为商品,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第一,劳动者是自由人,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自己的商品来支配;第二,劳动者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自由得一无所有,没有任何实现自己的劳动力所必需的物质条件。

六:劳动力商品的特点

劳动力商品在使用价值上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它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它在消费过程中能够创造新的价值,而且这个新的价值比劳动力本身的价值更大。

七: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

⑴雇佣工人的劳动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必要劳动,用于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另一部分是剩余劳动,用于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因此,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凝结,体现了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⑵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

八: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资本家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最基本的方法有两种,即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劳动日的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

九:资本积累

⑴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就是资本积累。

⑵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做资本的有机构成。通常用c∶v来表示。

⑶所谓相对过剩人口,就是劳动力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要。

十:资本的循环周转与再生产

⑴资本循环是资本从一种形式出发,经过一系列形式的变化,又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

⑵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要经历三个不同的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购买阶段,即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购买阶段。在这一阶段,产业资本执行的是货币资本的职能。第二个阶段是生产阶段,

即生产资料与劳动力按比例结合在一起从事资本主义生产的阶段。执行的是生产资本的职能。第三个阶段是售卖阶段,即商品资本向货币资本的转化阶段。在此阶段产业资本所执行的是商品资本的职能。

⑶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即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问题。

⑷在现实的资本主义经济生活中,资本家并不是把剩余价值看作可变资本的产物,而是把它看作全部垫付资本的产物或增加额,剩余价值便取得了利润的形态。

十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十二:经济危机

实质:经济危机的实质或本质是旧的生产力产能过剩与供给过剩,有效需求饱和与不足

根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周期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具有周期性,这是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阶段性决定的。当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达到尖锐化程度时,社会生产结构严重失调,引发了经济危机。

十三: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及其本质

本质:作为资产阶级政治统治工具的阶级本质

◆第五章

一:垄断

⑴所谓垄断,是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

⑵垄断的产生有以下原因:第一,当生产集中发展到相当高的程度,极少数企业就会联合起来,操纵和控制本部门的生产和销售,实行垄断,以获得高额利润。第二,企业规模巨大,形成对竞争的限制,也会产生垄断。第三,激烈的竞争给竞争各方带来的损失越来越严重,为了避免两败俱伤,企业之间会达成妥协,联合起来,实行垄断。

⑶垄断条件下竞争的特点

第一,垄断没有消除产生竞争的经济条件。第二,垄断必须通过竞争来维持。第三,社会生产是复杂多样的,任何垄断组织都不可能把包罗万象的社会生产都包下来。

二: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

金融资本是由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

金融寡头是指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并在实际上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

集团。

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作用

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它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首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再次,通过国家的收入再分配手段,使劳动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改善和提高。最后,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参与和干预下,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农业、工业、商业、通讯及交通运输业的现代化水平迅速提高,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面貌改观,加快了这些国家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进程。

⑵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本质上是资产阶级国家力量同垄断组织力量结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

四: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帝国主义的实质,即垄断资本凭借垄断地位,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五:经济全球化

⑴表现:一是生产的全球化。二是贸易的全球化。三是金融的全球化。四是企业经营的全球化。

⑵后果: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进程,它在产生积极效应的同时,也会产生消极的后果。主要表现是:其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扩大。其二,在经济增长中忽视社会进步,环境恶化与经济全球化有可能同时发生。其三,各国特别是相对落后国家原有的体制、政府领导能力、社会设施、政策体系、价值观念和文化都面临着全球化的冲击,国家内部和国际社会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治理危机。其四,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变成一种全球行为,它既为一国经济竞争力的提高提供了条件,同时也存在着对别国形成依赖的危险。

六: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

首先,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其次,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

七: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过渡的资本主义

八: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一)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二)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第六章

一:无产阶级革命

⑴性质:无产阶级革命是迄今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是不同于以往一切革命的最新类型的革命。这是因为:第一,无产阶级革命是彻底消灭一切私有制、代之以生产资料公有制的革命。第二,无产阶级革命是要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统治的革命。第三,无产阶级革命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

⑵从理论上说,无产阶级革命有暴力的与和平的两种形式。

二: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教训

最深刻的教训是:放弃了社会主义道路,放弃了无产阶级专政,放弃了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放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结果使得已经相当严重的经济、政治、社会、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最终酿成了制度剧变、国家解体的历史悲剧。

三:社会主义的本质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四:必须充分认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第一,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第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第三,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第四,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

五: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的客观性

第一,社会主义作为新生事物,其成长不会一帆风顺。社会主义的产生和成长,意味着对资本主义旧社会的否定,这就必然要遭到资本主义势力的拼死反抗。社会主义新社会在开始的时候总是比较弱小的,而且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和斗争是不会停止的,时起时伏,有时甚至相当激烈,资本主义还可能会复辟,这就注定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的过程是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第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是作为一个过程而展开的,人们对它的认识也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体现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由于受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有一个过程。只有尊重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在实践中自觉地运用规律,及时研究新情况、有效地解决前进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时,社会主义事业才能够顺利地向前发展。

◆第七章

一: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一)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二)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三)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二:确理解“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关系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两个必然”(或“两个不可避免”)。后来,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又提出了“两个决不会”,即:“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有着内在的联系,应该结合起来加以理解。

“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是对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必然性以及这种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的全面论述。前者讲的是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的客观必然性,是根本的方面;而后者讲的是这种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它告诫我们,“两个必然”的实现需要相应的客观条件,而在这个条件具备之前决不会成为现实。

全面准确地学习和把握“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既有利于人们坚定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信心,同时也有利于人们坚持科学态度,充分尊重客观规律,在当前艰苦的实践中坚定地为共产主义的实现而奋斗。

◆材料题

一、材料:马克思主义的有关观点中的一些对一般客观实际的阐述还任然符合实际,不

过一些理论已经过时了。

问题:综合上诉材料,探讨对马克思主义应有的科学态度,怎样才能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

答: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首先,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它的彻底的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正是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的必然要求。

其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表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从这个意义上看,与时俱进就是要

把握规律性,马克思要根据时代发展而变化,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这一理论。

最后,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创新就是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践没有止境,认识和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亲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也是一个不断总结实践的新经验,借鉴人类有益成果,做出新概括的过程。二、材料:在17世纪牛顿曾坚信光是由微粒组成的。这一学说得到了几何光学学家的质

疑,后来到了费更斯时代,光的波动学说被认可,认为光是由微粒组成的,但是它具有光波动的方向和能量。显然,量子学说所说的光量子是具有波动性的微粒。它和牛顿所假设的微粒学说有着本质的区别。

问题:结合马克思基本原理,辨析这段文字。

答:1)辨证的否定观认为:否定是事物的内在矛盾所引起的自我否定。否定是发展的环节与联系的环节,是包含肯定的否定,这种辨证的否定是经历两次否定,三个阶段的有规律的过程,即肯定至否定,否定至否定的过程。事物这种否定至否定的过程,从内容上看是自己发展自己,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从形式上看,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方向是前进上升的,道路是曲折迂回的,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2)经过这样两次否定以后,虽然量子力学中提到的微粒与牛顿提到的微粒有了本质的区别,但是这标志着人们已经对光有了本质的认识,体现了认识事物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三、材料一:鲁国有个人说:“我能让人起死回生”。

问题:①他认为的让人起死回生的理由有哪些哲学原理相悖?

问题:②他犯的错误给我们什么启示?

答①:使用2倍治疗半身不遂的剂量就能使死人起死回生,这种简单类推的办法,违背的哲学原理是:从量变到质变不是一个简单的量的叠加过程,而是需要一定条件的。

答②:鲁人给我们的启示是事物的变化有别于量的差别,我们不能混淆两者的界限,每种事物的用途有大有小,我们应该恰如其分地使用它,不应无限度地乱用,更不能机械地只从量变大小上类推。

四、材料一:有位过江者,看见一个人抱着一个婴儿,要投入江中,这是婴儿哭泣,这

个人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他说他善于游泳,他是婴儿的父亲,父亲善于游泳,那么他的婴儿也一定善于游泳吧。

材料二:鲁国有一个人擅长编草鞋,也擅长织白绢。他想搬家到越国去,朋友对他说,你到越国去是不行的,他问为什么,朋友说,草鞋是用来穿着走路的,但是越国人擅于不穿鞋走路。白绢是用来做帽子的,但是越国人习惯披头散发,不戴帽子,所以你的长处到了那里用

不上。这样,要使自己不贫穷,可能吗?

问:这两件事违背了什么哲学原理?

答:他们都违背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这一原理,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不能千篇一律,不能靠主观愿望做事,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从事物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不同情况的特点,这样做事才能成功。

五、材料:有个齐人去打猎,坚持打了很长时间,却没有打到很多猎物,所以他很羞愧。

他考虑了一下问什么自己打不到猎物,后来发现是他的猎狗不好。但是由于家境贫困,买不起猎狗。于是他就努力种田耕地,赚了钱,家中富裕了,就购买了好狗。有了这条好狗,他就打到了很多猎物。

问题:①对齐人转变中,含什么哲学原理?

问题:②对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意义?

答①:在这样一环套一环的过程中,猎豹是关键,得到猎豹就能得到猎物,体现事物之间的联系性,也体现在抓主要矛盾,抓中心,抓关键的重要性。

答②:我们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时,不要一味蛮干,要考虑事物之间的联系,找出关键所在,想想方设法的解决,关键问题解决了,事情才能办好,假如只是孤立的看问题,不考虑问题的症结,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事情也就无法办好。

六、材料一:刘少奇在党的七大上,首次对群众观点进行了进一步的总结、定义。就是

一切为了人民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

材料二:江泽民在讲话中指出,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全党同志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根本观点,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志愿,集中群众只会。使得一切工作符合实际和群众要求。

材料三: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讨会上指出,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的根本因素。只有顺民心才能得到人们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永远利于不败之地。我党80多年的一切奋斗,无论是征战年代的浴血奋战,还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都要实践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问题①:材料一、二、三的理论依据及其内容?

问题②: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的意义?

答①:理论依据:人群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内容: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们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答②: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人民群众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有着不同的内容,包含着不同的阶级,阶层和集团。人民群众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

七、材料一:我们党要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适合生产力的发展。

材料二:我们党要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材料三:我们党要始终代表对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问题①材料一体现历史唯物主义的什么观点?具体内容?

答: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首先: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其次: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第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内容: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问题②:材料二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什么观点,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观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内容: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先进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会阻碍社会存在的发展。

问题③:材料三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什么观点,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观点:人群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内容: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们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八、材料:19世纪中期,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人的工资水平,比德国、俄国等大国的工

资高50%,从那时那现在,经过100多年的发展,资本主义各国的工资水平仍然存在较大差异。

问: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有关原理,说明工资水平存在差距的主要原因?

答:1)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原理表明,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价值,其货币表现是劳动力价格,但是在表面现象上工资却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掩盖资本主义剥削关系。

2)劳动力作为商品,他的价值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劳动力价值是由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延续后代所必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以及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等因素组成的劳动力的价值,还包含历史和道德的因素。劳动者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水平受到自然条件,民族特性和社会经济文化,历史发展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凡是影响

劳动力价值的各种因素都会影响工资水平。

3)各国工资水平差异,主要由各国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以及各国工人阶级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条件等因素决定的。无产阶级为提高工资而进行的斗争,对提高工资水平有重要意义。一般来说,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工资水平高于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

因此资本主义各国工资水平过去存在差距,现在仍然存在差距。

九、(美国的高失业率)用马克思主义原理,阐明工人失业现象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伴

侣。

答:近几年,美国经济一直不景气,失业人数时多时少,但是始终存在失业现象,运用马克思相对人口过剩形成的原理,才能正确分析这个问题。相对人口过剩是指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力商品的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求,形成多余的过剩人口。它表现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失业工人。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积累的必然趋势,资本对劳动力需求相对减少,社会上劳动力的供给在增加,两种趋势的发展,会使劳动力商品供过于求,形成相对过剩人口。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可见,工人失业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结果。

十、(微软公司垄断)垄断与竞争并存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垄断没有消除产生竞争的经济条件。第二,垄断必须通过竞争来维持。

第三,社会生产是复杂多样的,任何垄断组织都不可能把包罗万象的社会生产都包下来。

十一、材料:(十月革命)

1.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最深刻的教训是:已经掌握政权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如果放弃了社

会主义道路,放弃了无产阶级专政,放弃了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放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最终酿成了制度剧变,国家解体的历史悲剧

2.邓小平第一段论述的含义:

答:1)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的客观性。

2)社会主义作为新生事物,其成长不会一帆风顺,因为社会主义的产生和成长,意味着对资本主义旧社会的否定,这就必然会遭到资本主义实力的拼死抵抗。而且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和斗争是不会停止的,时起时伏。有时甚至相当激烈,资本主义还可能会复辟,这就注定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的过程是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

3)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是作为一个过程而展开的,人们对它的认识也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社会主义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体现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由于受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对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有一个过程。只有尊重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在实践中自觉地运用规律,及时研究新情况,有效地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的向前发展。

3. 邓小平在第二段论述的含义?

答: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论述: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坚持社会主义必须发展生产力,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自觉调整和改革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方面和环节,促进生产力发展和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使经济社会全面进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样社会主义就能在自我完善中走向辉煌。

十二、列宁指出: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

马克思说:“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行动。”

1.列宁强调什么问题?

1)马克思主义政党需要有正确的理论做指导。

2)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的科学世界观,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指导思想。

3)只有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共产党,才是代表工人阶级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先进政党。2.马克思强调什么问题?

1)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党。

2)共产党人之所以不懈地追求共产主义理想,是因为这个理想是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根本利益在奋斗目标上的最高体现。是因为这个理想是是工人阶级解放与全人类解放的统一。共产党当然要致力于工人阶级的解放,但是工人阶级的解放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工人阶级多进行的革命斗争,不只是反映工人自身的要求,同时也反映了包括农民以及其他劳动者在内的最广大人们群众的利益要求。

经纬网知识点复习提纲演示教学

经纬网知识点复习提 纲

经纬网知识要点复习提纲 (一)地球形状和大小:地球形状是一个两极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经线指在地球仪上连结两级的线 1.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2.所有经线的长度都相等; 3.一条经线成一个半圆,两条相对的经线成一个圆(圈); 4. 重要的经线:本初子午线、180°经线、20°W、160°E; 5.世界三大洋的分界线:20°E、146°E、68°W; 6.中国境内重要的经线: 73°E、90°E、100°E、110°E、120°E、135°E 纬线指在地球仪上,和赤道平行的线(圈)。(与地轴相垂直的平面与地球表面的交线) 1.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在半球上所有纬线的长度都不相等,最长的纬线是赤道,向两极递减;3.一条纬线成一个圆(圈); 4. 重要的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23.5°N\23.5°S)、南北极圈 (66.5°N/66.5°S) 5. 低、中、高纬的界线: 0°-30°低纬; 30°-60°中纬; 60°-90°高纬。 6.中国境内重要纬线: 30°N、40°N、 54°N (二)经度和纬度 经度:零度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为180度,以东的180°属于东经,用“E”作代号;以西的180°属于西经,用“W”作代号。东西180°经线合为一条经线。用20°W和160°E的经线圈,将地球分为东、西两个半球。 纬度:赤道是零度纬线。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作代号。北纬、南纬各有90°。 南北半球划分——0°纬线(即赤道)

小说知识点总结归纳

小说知识点总结归纳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小说知识点总结归纳 1.小说的主要内容:【概括的形式】记叙了(讲述了)过程(来龙去脉、经过、事情、事件)。 2.小说的情节发展【借助四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3.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辅以议论和抒情。 (1)各种表达方式的作用: 记叙、描写——生动形象的展示事件发展和人物形象。 议论、抒情——表达作者的情感、深化主题、升华人物形象、画龙点睛。 (2)记叙与议论的关系: 先叙后议:在叙述的基础上,升华主题。 先议后叙: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 夹叙夹议:跟随作者的情感起伏,引起共鸣。 4.小说的人物: ①小说的主人公:表现主题的人物。 ②人物描写的方法:外貌(肖像、神态、衣着)、动作、心理、语言描写方法—抓住关键语句(动词、形容词、修辞)—性格或是心理—主题。 ③人物描写的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反面衬托 正面描写:生动形象、细致-----直接展现人物形象或者性格。 侧面描写:全面表现人物(角度不同)——更全面丰富人物形象。 反面衬托:以差写优———突出、强调,起到对比的作用。 ④主要人物形象的归纳总结:形容性的词语、概括而非描述。 ⑤小说中的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突出主题。 5.小说中的人称 ①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 ②第三人称: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多方面自由叙述。 ③第二人称:娓娓道来,仿佛在与读者交谈,亲切,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抒发感情更加强烈。 6.小说的记叙的顺序 顺叙:清楚明了,让读者随着情节的推进进入故事情境。 倒叙:果前因后,设置悬念,使文章有波澜,引起读者的兴趣。 插叙: ①内容:插叙内容+作用:丰富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②结构:避免了平铺直叙,使文章波澜起伏,吸引读者。 7.小说的线索 ①明线:时间推进、地点转移、人称变化、事件发展 作用:贯穿全文,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②暗线:情感变化 作用:情感起伏,突出中心,引起共鸣

2013初中升高中必须学好的基础知识复习提纲(数学)

初中升高中必须学好的基础知识(点)——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册) 1.2.1有理数 整数、分数、有理数的概念 1.2.4绝对值 绝对值的定义(几何意义) 1.5.1乘方 “乘方”、“幂”、“底数”、“指数”的定义 1.5.2科学计数法 10n a 中对a的要求 1.5.3近似数和有效数字如何找有效数字? 如何取近似数?(例6) 4.2抽样调查 第164页“总体”、“抽样”“样本”三者之间的关系? 第164页“归纳”; 第167页实验与探究“瓶子有多少粒豆子”,彻底理解其中“估计鱼池中鱼的数目方法的原理” 七年级(下册) 6.2.2用坐标表示平移 第56页“归纳”; 第58页“归纳” 7.2.2三角形的外角 第81页“探究结论” 7.3.1多边形 正多边形的定义? 菱形一定是正多边形吗? 7.3.2多边形的内角和 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各是多少?及它们的探究过程?9.1不等式 第135页阅读与思考“用求差法比较大小” 10.1平方根 算术平方根与平方根的区别及其表示? 10.2立方根 与中a的区别及其结果的区别? 10.3实数 实数、有理数、无理数的定义及其之间的关系? 八年级(上册)

11.1.2函数 函数的定义 11.1.3函数的图象 第14页“归纳”; 第16页“思考”; 第21页“例2”函数图象特征与函数变化规律的关系? 11.2.2一次函数 第30页一次函数图象特征及性质 11.3用函数的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 认真体会本节内容所蕴含的数学思想; 第38页“思考”; 第40页“思考”; 第41页“例2”、“归纳”; 第43页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联系? 12.1几种常见的统计图表 “频数”、“频率”、“条形图;复合条形 图”;“扇形图”、“折线图”、“直方图”及它们的优缺点? 第56页“归纳” 第59页“归纳” 第63页“归纳” 13.1全等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边边边、边角边、角边角、角角边、斜边直角边,有没有“边边角”?为什么? 15.1.1整式 “单项式”、“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的次数”、“多项式”、“多项式的项”、“常数项”、“多项式的次数”、“整式” 15.5因式分解 什么是因式分解? 提公因式法、公式法; 第202页观察与猜想 “ 2()x p q x pq +++型式子的因 式分解” 八年级(下册) 16.1.1从分数到分式 第5页什么是分式? 16.2.3整数指数幂 0????(0)??(0)?(0)?(0) m n m n n m n n n a a a a a a a b a a αα-?===÷=≠==≠=≠=>,(a ),(ab),,(),a ,,0 注:0 00(0)α α<和无意义 17.1.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第50页归纳 19.1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及性质 19.2.1矩形 矩形的定义、性质及判定 19.2.2菱形 菱形的定义、性质及判定 19.3梯形

小说知识点归纳

小说知识点归纳: 一、了解小说的有关知识: 1、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 2、小说的人物描写的方法主要有: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从描写的角度看,人物描写的方法还可以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也说是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在小说塑造的人物中,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的人物是小说的中心人物,也叫做主人公。 3.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即人物活动、事件发生发展的社会背景,即时代特征、社会风貌等,他大多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自然环境指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花鸟虫鱼等场景等。 4、小说的情节一般可以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些小说还具有序幕、尾声两上部分。小说的故事情节大都是虚构的,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 二、掌握小说阅读的基本方法: 1、人物描写的作用:(1)肖像、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2)语言描写: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②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3)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2、赏析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1)从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入手。2)、从分析人物活动的环境入手,探究人物命运与思想性格形成的原因。3)、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性格特征。4)、从分析人物间的关系入手。5)、从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入手。 3、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有:1)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2)暗示社会环境。 3)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4)渲染气氛5)推动情节的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打基础。 4、作品主题的挖掘:1)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2)联系作品背景及典型

浙教版八下数学基础知识点复习提纲

浙教版八下数学各章节知识点及重难点 第一章 二次根式 一.知识点: 1. 二次根式的定义:形如√a (a ≥0)的代数式叫做二次根式。 如:√2,,√3,√π,5√11,-3√2,…… 2. 二次根式的性质: ⑴ a ≥ 0(双重非负性); ⑵ () =2 a a (a ≥0) ⑶ =2a ∣a ∣;(4) =ab √a ×√(0,0≥≥b a ); (5) =b a √a ÷√b (0,0>≥b a ). 强调:二次根式具有双重非负性。 3.最简二次根式: 被开方数不含有开得尽方的数,所含因式是一次式(就是字母的次数是一次),被开方数不含分母。满足这三个条件的二次根式称为最简二次根式。 4.同类二次根式: 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被开方数相同的几个二次根式称为同类二次根式。 5.二次根式的运算 (1)加(减)法:先化简,再合并。 (2)乘(除)法:先乘除,再化简。 6.分母有理化: 分母有理化也称为有理化分母。就是将分母含有根号的代数式

变成分母不含根号的代数式,这个过程叫做分母有理化。 (1) 形如:√3 = √3 √3×√3 =2 3 √3 (2) 形如: √3?√2 = √3+√2) (√3?√2)(√3+√2) =2(√3+√2)=2√3+2√2 7.关于具有双重根号的二次根式。 如: √6+2√5=√1+2√5+5 =√12+2×1×√5+(√5)2 =√(1+√5)2 =1+√5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二次根式的运算。 难点:混合运算以及应用。 第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 一.知识点: 1. 定义:形如a x 2+bx +c =0(a ≠0) 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 程,其中,a x 2 叫做二次项。a 叫做二次项系数,bx 叫做一次项,b 叫做一次项系数,c 叫做常数项。 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1)直接开平方法;(2)因式分解分(提公因式法、乘法公式法、十字相乘法);(3)配方法;(4)求根公式法;(5)换元法。 3.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b 2?4ac . △>0 ,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0 ,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0 ,方程无实数根。 4.韦达定理:x 1+x 2=?b a ;x 1?x 2=c a .

法院检察院招录书记员考试法律基础知识全真模拟试卷共

法院、检察院招录公务员书记员考试《法律基础知识》全真模拟试卷(13)满分:100分时限:120分钟 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核分人 得分 第一部分客观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本题的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多选不给分。每题1分,共30分) l、按照法律的效力范围的不同,可将法律分为()。 A.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B.实体法和程序法 C.根本法和普通法 D.一般法和特别法 2、阐述某项法律规范在一定法律体系中的地位的解释,属于()。 A.逻辑解释C.扩大解释C.系统解释D.文法解释 3、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法律的最本质的属性是()。 A.社会性 B.规范性 C.阶级性 D.强制性 4、健全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中心环节是()。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 5、宪法规定,我国的根本制度是()。 A.人民民主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社会主义制度 D.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度 6、在我国国家机关中,有权制定行政法规的是()。 A.全国人大常委会 B.国务院 C.国务院所属各部委 D.中央和地方各级行政机关 7、在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行政处罚的是()。 A.警告C.罚款C.免职D.行政拘留 8、行政法与行政法规的关系是()。 A.行政法就是行政法规 C.行政法与行政法规是效力不同的两类规范性文件 C.行政法是行政法规的渊源之一 D.行政法规是行政法的渊源之一 9、民事法律行为的最基本构成要素是()。 A.有设立、变更、消灭特定法律关系的目的

B.行为人的意思表示 C.行为符合法律且不违反社会与公共利益 D.行为人有民事主体资格 10、在下列各项中,属于民法而不属于商法的是()。 A.公司法 B.破产法 C.保险法 D.物权法 11、所有权人因所有权被侵害而请求保护时,有一种保护方法是必须适用的,那就是()。 A.确认所有权 B.排除妨碍或停止侵害 C.赔偿损失或返还不当得利 D.恢复原状或返还原物 12、依据继承法的规定,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法定继承第一顺序继承人的是()。 A.配偶 B.父母 C.子女 D.兄弟姐妹 13、在我国,民事违法行为()。 A.不属于民事法律行为,但能够发生民事法律后果 B.属于民事法律行为,因而能够发生民事法律后果 C.不属于民事法律行为,也不能够发生民事法律后果 D.属于民事法律行为,但不能够发生民事法律后果 14、在下列各项中,属于犯罪构成的必要条件是()。

高中三年级地理最困难考点系列考点1利用经纬网定“最短航线”知识点

利用经纬网定“最短航线” ★★★★ ○○○ 1.最短航线的概念 地球上两点间最短航线为球面最短距离,即经过两点的大圆劣弧长度。(注:所谓大圆指过地心的平面与球面的交线) ①同一经度上的两点,其最短距离的劣弧线就在经线上(如图中AB)。 ②同一纬线上的两点,其最短距离的劣弧线向较高纬度凸(如图中同一条纬线上MK之间的最短航线是MPK而不是MQK)。 ③由于晨昏线本身就是一个大圆,故处在晨昏线上的两点最短航线就是两点之间的最短晨昏线(即最短劣弧线)。 2.最短航线的判断方法 球面最短距离是一段弧,该弧线的确定可依据下面两个步骤进行。 (1)确定“大圆”:“大圆”即球面两点所在的过球心的平面与球面的交线。 ①在地球上,三种情况下“大圆”是确定的。如下图所示。 ②非赤道的纬线上两点,所在“大圆”具有以下特征: a.北半球——大圆向北极方向倾斜;

b.南半球——大圆向南极方向倾斜。 (2)确定“劣弧”:大圆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具体应该是哪一段弧线,则由“劣弧”来决定,所谓“劣弧”,即两点间的弧度小于180°。如图6中的两段劣弧。 如果记忆不牢固的话,可通过下图进行推导。如图A、B为位于北半球的两点且不在常见的大圆上,则其最短航线为一个向北弯曲的弧线,C、D为位于南半球的两点且不在常见的大圆上,则其最短航线为一个向南弯曲的弧线。具体是:同北偏北,同南偏南,同一条经线圈上走极点。 寻“最短航线”的技巧 (1)若两地经度差等于180°,过这两点的大圆便是经线圈。最短航线经过两极点,具体分三种情况: ①同在北半球,先向北,过极点后再向南,如A到E。 ②同在南半球,先向南,过极点后再向北,如B到D。 ③两地位于不同半球,则看劣弧过哪个极点再做讨论,如A至C。 (2)同一纬线上但不在同一经线圈上 ①同在北纬,从A到B的最短距离;先向东北,再向东南方向。

小说阅读知识点归纳

小说阅读知识要点归纳(5月3日) 阅读要点:抓四要素(人物、情节、环境、主题);划出描写主要人物的句子,并简要写出刻画人物的方法及人物特点 答题要点:紧紧围绕五个要素(人物、环境、主题、情节、读者)来答题;要点当先,再具体分析;尽量用原文中出现的关键词组织答案。 主要题型及答题思路: 1.环境描写作用(意图) 先概括环境的内容和特点,再思考:1、环境: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②暗示社会环境;③营造氛围,渲染气氛,奠定基调。2、人物:①烘托心情;②表现身份、地位、性格等;③暗示命运。3、情节:①暗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②为后面情节的发展作铺垫或制造悬念;③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4、主题:①暗示、揭示主题;②丰富、深化主旨。 2.环境描写技巧(手法)题 记七个关键词:视角(仰、俯、平、定点观察、移步换景)顺序(上下、高低、远近、内外)感官(视、味、听、嗅、触觉)情绪(融情入景、触景生情等)结合(动静、虚实、正侧、点面、声色、明暗、色彩等)描写(细节、场面、白描、细描)修辞 3.环境描写赏析题(是前两种题型的合并) 先概括环境的内容和特点,再分析技巧(手法),再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4. 情节梳理题 有线索的要找出线索;可以从事件、人物、心理、线索、时空等角度归纳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但一定要注意角度的一致性;要注意情节展开的方式(心理描写、对话等等)5.情节的作用(人物的作用、标题的作用等所有的作用类的题) 环境、情节、人物、主题、读者 6.情节艺术(结构特点) 基本模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悬念与余味、伏笔与铺垫照应、摇摆(一波三折)、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线索(单线双线)、叙述顺序 7.人物形象分析 外形特征、身份特征、性格特征(精神品质) 要点当先,再结合文本具体分析。注意有的人物有几个身份。 8.人物心理分析 刻画人物心理的主要方法:心理概述、内心独白、梦境和幻觉、环境烘托、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体现。尽量用原文中的关键词。 9.人物形象的作用(五个方向) 10.刻画人物的技巧 两大角度:正面与侧面(语言、行动、外貌描写等/人物烘托、景物烘托) 白描与细描;修辞等。细节描写可以是正面描写,也可以是侧面描写。 11.以某某为标题的原因(五大方向) 人物(意象)、事件(重要情节)、地点、线索、主旨、读者 12.标题的含义(表意和深层含义,要考虑有无双关) 13.叙述特点顺序:倒叙:增加悬念,引人入胜;插叙: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人物形象更丰满平叙: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头绪清楚,照应得体人称:第一人称:增强真实感,身临其境;便于直接表达“我”的情感,真实自然第二人称:拉近读者与作者的距离,情感的抒发更有感染力,更亲切自第三人称:不受时空限制,更客观全面的展示内容;人称转换:丰富了文章的叙事手段,有助于作者思想情感的表达。

行政执法人员综合法律知识考试试卷试卷(十七)

行政执法人员综合法律知识考试试卷 (十七) 单位姓名分数 一、单项选择(将您认为正确答案的英文标号填在括号内,每题2分,共40分) 1.下列行政行为中,不属于行政确认的是( ) A检查 B认可 C证明 D登记 2.李某因违规驾驶被交通警察房某口头作出罚款200元的行政处罚决定,并要求当场缴纳。李某要求出具书面行政处罚决定和罚款收据,房某拒绝。关于该行政处罚决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行政处罚决定不成立 B该行政处罚决定违法 C该行政处罚决定可撤销 D该行政处罚决定无效 3.赋予公民特定资格的行政许可,该公民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行政机关应当办理有关行政许可的()手续。 A撤销 B注销 C变更 D撤回 4.在一次执法中,某区交警大队民警张某发现谢某所驾驶的奔驰轿车号牌系变造,遂将该轿车予以扣押。后张某驾驶该轿车外出办事时致使该车辆毁损。依据《行政强制法》,下列哪个选项是对某区交警大队最恰当的处理措施() A由市公安交警局责令改正 B由市公安交警局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C由市公安交警局责令改正,对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D由市公安交警局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5.层级监督包括()对行政机关执法工作的监督。 A上级政府 B上级法院 C上级检察院 D上级党委 6.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A行政法规、规章或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 B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 C行政机关作出的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行为 D某行政执法人员李某的个人行为 7.1991年7月份,某镇政府组织慰问本镇所有军烈属和现役军人活动,由于经费不足,于是要求本镇范围内有关企业出资支持,并承诺出资者予以减免税费,对不出资或少出资的企业将以不关心国防建设事业为由通报批评。该镇红星印刷厂被要求交纳3000元,但该厂以资金周转困难为由拒绝交纳,欲起诉镇政府的行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镇政府的行为是针对不特定对象作出的抽象行政行为,并由此引发的争议不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 B因为镇政府承诺要减免出资者的税费,因此镇政府的行为是不可诉的行政指导行为,红星印刷厂无权提起行政诉讼 C镇政府的行为是与国防、外交有关的国家行为,不具可诉性,因此引发的争议不属于国家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D镇政府的行为是违法要求相对人履行义务的具体行政行为,因此引发的争议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红星印刷厂有权起诉

初一地理经纬度知识点(一)

初一地理经纬度知识点(一) 初一地理经纬度知识点(一) 一、纬线和纬度 读图方法:观察图完成: (1)找出纬线的特征:所有纬线自成一个圆圈,被称为纬线圈,纬线圈的长度不等,最长的是赤道,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到两极缩成一个点。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所有的纬线都平行,赤道把地球平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2)看清纬度的标注方法和纬度的分布排列的规律:纬度从赤道算起,把赤道定为0度,由赤道到北极和南极各分作90度,赤道以北是北纬,代号是n;以南是南纬,代号是s,北纬90度是北极,南纬90度是南极。南纬和北纬的分界线是赤道。 (3)特殊的纬线: 0度纬线:即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30度纬线:低、中纬度的分界线。 60度纬线:中、高纬度的分界线。 90度纬线:即南北极点,北纬90度是北极点,南纬90度是南极点。 23.5度纬线: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有无太阳直射现象的分界线。北纬23.5度是北回归线,南纬 23.5度是南回归线。 66.5度纬线:极圈,是温带和寒带的分界线,有无极昼和极

夜现象的分界线。北纬66.5度是北极圈,南纬66.5度是南极圈。 (4)看清地球自转的方向:地球是自西向东转的,箭头的方向是东,相反的方向是西。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二、经线和经度 读图方法,观察图完成:(1)找出经线的特征:所有经线都是半圆形,经线长度都相等,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的经线都在南北两极点处相交,两条正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它们的度数和是180度,任何一个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平分为两个半球。 (2)看清经度的标注方法和经度分布排列的规律:国际上规定,把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一条经线定为0度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度,以东的180度属于东经,以西的180度属于西经,经度最大是180度,180度经线只有一条。东西经的分界线是0度经线和180度经线。 (3)特殊的经线: 0度经线:即本初子午线,是东西经的分界线,以东是东经,以西是西经。 180度经线:是东西经的分界线,以东是西经,以西为东经。 西经20度经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 东经160度经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 三、六条分界线: (1)北纬、南纬的分界线:赤道,赤道以北为北纬,赤道以南

小说情节考点归纳及方法点拨

小说情节考点归纳及方法点拨(一)|高考阅读 小说情节一般有如下几种方式: 一基本模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二摇摆式:即通常所说的“一波三折”,大多数小说情节运行并不呈现一条直线,作家不会让人物选择捷径一口气跑到底,总会在某处放慢速度甚至停下来做点什么然后再回到轨道,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情节的摇摆往往赋予小说更为摄人心魄的魅力。 三“欧?亨利”式:是指小说的结尾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因为美国小说家欧?亨利最擅长这种结构,所以又习称为“欧?亨利”式。在结尾出其不意地揭示真相,而这个真相通常都出乎人的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从而增加小说情节的生动性。 情节安排的常见技巧: (1)突转:突转即情节演进的突然转折,事件的结局、人物的命运往往由此而改变。所谓“柳暗花明”“风波骤起”的情节效果正是形成与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突转。而高考所选的大都是篇幅不长的小小说,此种技巧值得重视。 (2)悬念:悬念是一个不断造成读者疑惑、猜想、思索与期待的问号,它是为情节高潮铺垫道路、蓄积动能的有效手段,最终结局的出现、事实真相的揭示往往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并引起读者持久的回味,深入的反思。

(3)巧合:巧合也是常见的情节组合方式,它应当是在必然性(包括性格逻辑与具体情境的发展趋势)基础上出现的偶合,并由此产生一定的情节效果。 方法归纳 1.小说情节概括题 把握情节是读懂小说的第一步。所以阅读小说时,把握小说内容,分析作品的层次,理清作者的思维脉络,既是小说的一个考查点,也是阅读小说的一个突破口。 常见题型: (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3)这篇小说的情节是如何展开的请概括回答。 (4)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部分)。 思路引导: (1)从理清小说的结构层次,寻找线索,抓住重要场面、重要事件等几方面,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 (2)答题时对事件的概述,必须按照“何时+何地+何原因+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材料本身未涉及的除外,尤其是“何人”“做何事”不能省略)。 (3)要注意题干的具体要求与概括的顺序,做到有的放矢、先后有序。

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复习提纲(重点版)

范文 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复 1/ 10

习提纲(重点版) 2020 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复习提纲(重点版)一,教育学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 其中的主要思想有:“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 1632 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

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3/ 10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 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17、蔡元培于 1912 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18、美育的任务:(1)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与能力;(2)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 19、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1)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习惯;(2)教育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

法律基础知识试题与答案

法律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4) 第一部分选择题 ( 共 50 分) 一、单项选择题 ( 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 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 涂 均无分。 C 】 1 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的是【 A 民法 B 刑法 C 宪法 D 行政 法 2 法律规范由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两个部分构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规定:故意伤人 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的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 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无期徒刑 或者死刑。这一规定中的法律后果是【 D 】 A 故意伤人致人死亡 B 严禁故意伤人致人死亡 C 以特别残忍的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 D 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3 我国的政体是【 C 】 A 民主集中制 B 政治协商制度 C 人民代表大会制 度 D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 D 下列关于我国选 原则的表述中错误的 4 根据我国宪法和选举法的规定, 是 】 A 秘密投票的原则 B 选举权的平等性原则 C 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并用的原则 D 代表不受选民和原选举单位监督的原则 我国行使监督宪法实施职权的机关是【 C 】 5 最高人民法院 B 最高人民检察院 A C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D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B 】 200 元罚款。交警的行为属 6 公民甲驾驶车辆闯了红灯,交警对其处 A 以 抽象行政行为 B 羁束行政行为 【 C 被动行政行为 D 非要式行政行 为 7 法律规定,只有符合法律要求的形式,并按照法定程序收集、提供和运用的证据,才可 作为定案证据。这体现的是诉讼证据的【 C 】 A 客观性特征 B 关联性特征 C 合法性特征 D 排他性特征 B 】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权力机构 是【 A 经理 B 股东会 C 董事会 D 监事会

地球知识经纬网总结知识点

读图基础:地球知识一经纬网 学习要点:培养自己的空间思维,脑子里要能想象出地球仪,建议大家自己动手做个或者买个地球仪。 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2. 大小:平均半径6371km,赤道(最长纬线)周长4万km 二、地球仪(方便我们研究的按照一定比例尺缩小的地球模型) 地轴:北极方向永远指向北极星(并非真实存在,是个假想轴) 南北两极、赤道 三、纬线和纬度 1. 特点:〔①形状:自成圆圈(圆心都在地轴上) 斗②长度:赤道最长(4万km),向两极递减(两极为0)|③相互关系:所有纬线都相互平行 、④方向:指示东西(相对的、无限的) 2. 纬度:(线面角)某点纬度即该点与地心的连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自己动手画下这个线面角吧,立体或者是平面图都可以) (1 )划分方法:由赤道向南北两极各分作90° (2)识别南北纬:数值向北增大为北纬,数值向南增大为南纬 (3 )结论:在北半球某地的纬度等于在该地对北极星的仰角。 仰角是仰视北极星的视线与地平线的夹角。 3. 特殊纬线:(在同一幅图上画出如下特殊纬线,找到南、北半球,低中高纬度,不同温度带) (1)赤道一划分南、北半球 (2)30° N~30 ° S 之间低纬度,30° N~60 ° N、30° S~60° S 之间中纬度,60 ° N~90 ° N、60 ° S~90° S之间为高纬度。 (3)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北回归线到北极圈之间为北温带,北极圈到90° N之间为北寒带,南回归线到南极圈之间为南温带,南极圈到90 ° S之间为南寒带。 三、经线和经度 1. 概念:连接南北两极点的半圆弧线。(也叫子午线) 2. 特点:①形状:半圆,两条相对应经线形成经线圈。 ②长度: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约2万千米,即赤道长度的1/2) ③关系:所有经线都交于南北两极 ④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绝对的、有限的) 3. 经度:二面角(某经线与地轴所成的半圆平面与0°经线所成半圆平面的夹角度数,即为该经线经度数) 动手画下这个二面角。 (1)划分方法:从0°经线起向东、向西各分作180 ° (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 (2)识别:向东数值增大为东经度;向西数值增大为西经度。 (3)相对应的两条经线相加为180°,东西经相反。 4. 特殊经线:20° W、160 ° E划分东西半球 20° W向东过0°经线到160° E为东半球;160° E向东过180°经线到20° W为西半球 五、经纬网(经线与纬线垂直相交) 1. 定位置(纬度位置、经度位置)如北京位置:40° N,116° E 2. 定方向: (1 )同一纬线上两点,正东正西 (2 )同一经线上两点,正南正北 (3)既不在同一经线也不在同一纬线的两点,先判断南北,在判断东西

小说知识点总结归纳1

小说知识点总结归纳 1.小说的主要内容:【概括的形式】记叙了(讲述了)过程(来龙去脉、经过、事情、事件)。 2.小说的情节发展【借助四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3.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辅以议论和抒情。 (1)各种表达方式的作用: 记叙、描写——生动形象的展示事件发展和人物形象。 议论、抒情——表达作者的情感、深化主题、升华人物形象、画龙点睛。 (2)记叙与议论的关系: 先叙后议:在叙述的基础上,升华主题。 先议后叙: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 夹叙夹议:跟随作者的情感起伏,引起共鸣。 4.小说的人物: ①小说的主人公:表现主题的人物。 ②人物描写的方法:外貌(肖像、神态、衣着)、动作、心理、语言描写方法—抓住关键语句(动词、形容词、修辞)—性格或是心理—主题。 ③人物描写的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反面衬托 正面描写:生动形象、细致-----直接展现人物形象或者性格。 侧面描写:全面表现人物(角度不同)——更全面丰富人物形象。 反面衬托:以差写优———突出、强调,起到对比的作用。 ④主要人物形象的归纳总结:形容性的词语、概括而非描述。 ⑤小说中的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突出主题。 5.小说中的人称 ①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 ②第三人称: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多方面自由叙述。 ③第二人称:娓娓道来,仿佛在与读者交谈,亲切,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抒发感情更加强烈。 6.小说的记叙的顺序 顺叙:清楚明了,让读者随着情节的推进进入故事情境。 倒叙:果前因后,设置悬念,使文章有波澜,引起读者的兴趣。 插叙: ①内容:插叙内容+作用:丰富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②结构:避免了平铺直叙,使文章波澜起伏,吸引读者。 7.小说的线索 ①明线:时间推进、地点转移、人称变化、事件发展 作用:贯穿全文,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②暗线:情感变化 作用:情感起伏,突出中心,引起共鸣

计算机基础知识复习提纲(DOC)

计算机基础知识复习提纲 一、认识计算机 1、计算机的发展 (1)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的发展 1946年2月,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取名为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简称ENIAC(埃尼阿克)。ENIAC最初是为了进行弹道计算而设计的专用计算机,但后来通过改变插入控制板中的接线方式来解决各种不同的问题,从而成为一台通用计算机。 (2)计算机发展的阶段 根据计算机所采用的电子元件的不同,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20世纪80年代,人们开始研制第五代计算机,他将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人工智能、软件工程等的综合产物,其显著特点是计算机具有人的部分智能,能识别和处理声音、图像,具有学习的推理功能。 (3)计算机的发展方向:微型化、巨型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微型化:指计算机的体积日趋变小。 ?巨型化:指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快、存储容量大、功能更强大。 ?网络化:指计算机与网络联系更紧密。 ?智能化:指计算机具有人的思维和判断能力,但目前尚未研制成功。(4)中国计算机的发展 1958年,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小型电子管通用计算机——103机,标志着我国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 1965年,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研制成功第一台大型晶体管计算机——109乙,之后推出109丙机,该机在两弹试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74年,清华大学等单位联合设计,研制成功采用集成电路的DJS-130小型计算机,运输速度达到每秒100万次。 1983年,国防科技大学研制成功运算速度每秒上亿次的银河-1巨型机,这是我国高速计算机研制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1985年,电子工业部计算机管理局研制成功与IBM PC机兼容的长城0520CH微型机。 1992年,国防科技大学研制出银河-2通用并行计算机,峰值速度达到每秒4亿次浮点运算。 2001年,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研制成功我国第一款通用CPU——“龙芯”芯片。 2002年,曙光公司推出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龙腾”服务器,采用了“龙芯-1”CPU、曙光公司和中国科学院计算所联合研发的服务器专用主板及曙光Linux操作系统,他是我国第一台完全实现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2013年11月,国防科技大学研制的“天河二号”成为国际TOP500组织公布的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排行榜榜单。 (5)中国高性能计算机 中国高性能计算机三大系列:银河系列,曙光系列,神威系列。 国防科技大学研制的的银河系列计算机的三代产品:

2012年全公民法律知识考试试卷

2012年全县公民法律知识考试试卷 姓名:单位:职务: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入括号内。本部分第1-10题,每题1分,共10分。 1、王某因涉嫌抢夺罪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在侦查过程中,王某提出要聘请律师作为自己的辩护人,对此,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A.侦查阶段,王某无权聘请律师作为自己的辩护人 B.王某不需批准即有权聘请律师作为自己的辩护人 C.王某聘请律师作为自己的辩护人需要经过公安机关批准 2、根据行政强制法规定,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执行对象是不动产的,向()所在地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A.不动产 B.申请人 C.被申请人 3、根据国家赔偿法规定,行政赔偿的主体是()。 A.实施违法侵权行为的公务员 B.实施违法侵权行为的公务员所在的行政机关 C.国家 4、根据仲裁法规定,生效的仲裁调解书与仲裁裁决书的法律效力( )。 A.前者效力强 B.前者效力弱 C.同等 5、个人兼职取得的收入,按()项目缴纳个人所得税。 A.工资、薪金所得 B.劳务报酬 C.偶然所得 6、根据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因保护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造成农作物或者其他损失的,应当()。 A.按国家赔偿法给予国家赔偿 B.由当地政府给予补偿

C.由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给予赔偿 7、根据《江西省义务教育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学校的校舍、场地和教育教学设施设备维修、改造机制,定期进行();对需要维修、改造的,应当及时维修、改造。 A.安全检查 B.考核评比 C.达标升级 8、根据《江西省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办法》规定,对在公共机构节能管理、节能科学技术研究和推广工作中做出显着成绩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给予( )。 A.物质奖励 B.精神鼓励 C.表彰和奖励 9、依据《招投标法实施条例》,投标人少于()个,不得开标;招标人应当重新招标。 A.3 B.4 C.5 10、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有机统一,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A.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依法执政 B.党依法执政、政府依法行政、人民依法办事 C.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入括号内。本部分第11-20题,每题2分,共20分。 11、关于可以适用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的案件范围,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交通肇事罪 B.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 C.过失致人死亡罪 D.刑讯逼供罪 12、根据行政强制法规定,行政强制措施,是指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为()等情形,依法对公民的人身自由实施暂时性限制,或者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财物实施暂时性控制的行为。

地理地图、经纬网知识要点

第1页 共2页 地图、经纬网知识要点 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四个基本方向:地平面上有东(E)、西(W)、南(S)、北(N) 辨别方向的三个基本方法: 一般辨别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用指向标辨别方向:地图上指向标箭头指向为北方 用经纬网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例题: 1.没有指向标和经纬网的地图,通常定方向的规则是面向地图 ( ) A 、“上北下南,左东右西” B 、“上南下北,左西右东” C 、“上南下北,左东右西” D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如果你面向北面而站立,那么你右手所指的方向是 ( ) A 、东 B 、西 C 、南 D 、北 3.关于在地图上识别方向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一个人站在北极点上,他的四面都是北方 B .一个人站在南极点上,他的四面都是北方 C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D .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指向标箭头指示北方 4.甲图中张庄在李屯的 方向,图中河流大致流向是 ,从王集驾车到张庄汽 车行走方向及变化 。 乙图中C 点在D 方向。 比例尺: 比例尺公式 比例尺=图上 距离/实地距离 比例尺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 比例尺表示方式:线段式、数字式、文字式 图幅相同的地图,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所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例题: 5.在地图上量得两地直线距离为3厘米,图上比例尺为1:100000000,实际距离是 ( ) A .300千米 B .3000千米 C .30千米 D .3千米 6.下列图中,比例尺最小的是 ( ) A .1:1000000 B .1:100000 C .1:1000 D .1:10000 7.教室前面挂着图幅大小相同的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比例尺较大的是 ,较小的 是 ,内容较为详细的是 。 图例和注记 地图上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叫作图例,地图上的文字说明叫作注记。 乙图

综合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㈠《综合基础知识》 1、政治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2)中国共产党历史和党的建设理论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理论。 (3)毛泽东思想概论 毛泽东思想的含义、形成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历史地位;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和科学内涵;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科学内涵。 2、法律 (1)法理学 法治理论;法的基本理论;我国当代法的体系;法的运行;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 (2)宪法学 宪法的基本理论;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我国的国体、政体和结构形式;我国的国家机构;国家赔偿制度。 (3)主要实体法 行政法;民法;刑法;经济法;商法。 (4)主要程序法 行政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 3、经济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市场经济概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及主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市场体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收入分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 (2)中国国情与重庆市情 中国的国情国力;重庆市情。 (3)主要国际经济关系 国际贸易关系;国际货币关系;国际投资关系;国际经济组织。 (4)国际经济发展趋势 地区经济一体化;国际经济全球化;国际经济协调;国际经济秩序变化。 4、科学技术 (1)科学前沿问题 生命过程的定量研究和系统整合;凝聚态物质与新效应;物质深层次结构和宇宙大尺度物理学规律;核心数学及其在交叉领域的应用;地球系统过程与资源、环境和灾害效应;新物质创造与转化的化学过程;脑科学和认知科学。 (2)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基础研究 人类健康与疾病的生物学基础;农业生物遗传改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科学问题;人类活动对地球系统的影响机制;全球变化与区域响应;复杂系统、灾变形成及其预测控制;能源可持续发展中的科学问题;航空航天重大力学问题;纳米研究;其他关键科学技术发展动态。 5、公文写作 (1)公文知识与公文规范 公文基础知识;公文规范。 (2)常用公文写作 决定;意见;通知;通报;通告;报告;请示;批复;函;会议纪要。 (3)事务文书写作 会议记录;简报;计划;总结;述职报告;调查报告;规章制度;贺词;感谢信;慰问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