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心得体会: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加强农村基层党建,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固本之举。全区现辖12个乡镇,106个行政村,22个社区。现有基层党组织473个,在册党员12903名。近年来,区委坚持把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农村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主线,以建设星级服务型党组织为目标,以实施基层党建“强龙工程”为抓手,通过先行试点,探索创新,大力推行乡镇“联合工委”“支部+产业+合作社+农户”等基层党建特色发展模式,全面落实基层党建工作各项任务,不断推动农村社会事业全面提升,实现了基层组织建设与农村经济社会同步提升的良好发展模式。

一、强化思想引领,凝聚发展共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充分尊重广大农民意愿,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充分发挥党的思想引领,是凝聚各方发展共识、助推各项事业全面提升的根本保障。党的十九大以来,区委、区政府紧密结合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采取集中宣讲、分批轮训、专题培训等形式,将基层党务骨干、村党组织书记、普通农村党员轮训一遍,推动会议精神在基层党员干部中入脑入心,真正做到学懂、弄通、做实。创新开展“百村争先,百名村书记素质提升”行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提升基层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进一步健全“普通党员进党校”工作机制,完善“村级党校”建设,通过体验式、互动式、创意式、情景模拟式、现身说教式等教学,强化党员党性锤炼,增强党员“四个意识”,做到“四个合格”。

二、强化组织建设,夯实发展基础

坚持强基固本,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将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核心要义。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以“增活力”为着力点,大力实施“三强九严”工程,推动党建工作自上而下全面提升,实现基层党组织建设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不断延伸。每年对村党组织开展一次分类定级,倒排一批党建弱、经济差、发展慢的软弱涣散村党组织,采取“一村一策”办法进行整顿。加强带头人队伍建设。大力实施“千人培育计划”“领头雁工程”,加强基层“两个带头人”队伍建设,全区“产业型、创业型、市场型”村书记占到85%,致富能人、产业大户、务工返乡人员超过“两委”委员半数。结合举办基层党组织书记专题培训,组织村级党组织书记和农村致富带头人外出实地观摩学习,积极转化培育成果。

夯实基层党建保障基础。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推动力量、投入、资源和工作向基层下沉,确保基层党建工作经费、为民服务专项资金和基层干部报酬待遇足额保障。加大村级阵地规范化建设和日常维护力度,全面建成板桥乡高家湖村、马莲渠乡杨渠村2个村级活动阵地,改造提升9个村级阵地。重视党务人才队伍建设,配齐配全专职党务工作者,进一步强化党建工作力量。

三、强化示范带动,助力产业发展

积极探索将支部建在产业链上的基层党建模式,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农民增收致富。探索党建与产业富民发展模式。结合党建示范点建设,创建了一批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党员创业带头示范服务基地。鼓励、引导有能力的党员带头发展创办种植、养殖、旅游等项目,积极探索农民增收致富的路子。通过盘活农村集体“三资”、培育特色产业,采取支部+协会等多种形式,着力打造10个经济发展示范村,以点带

面,推动全局。到2018年年底,示范村的村集体经营性收入普遍增长10%以上。如扁担沟镇烽火墩村党支部通过建立苹果示范点和富硒有机苹果品牌基地,依托“党支部+合作社”的模式,将党支部建在特色产业链上,全村苹果种植面积达到5800亩,人均年收入突破10000元。发挥功能党小组作用。金银滩镇党委积极推行“4321”党建模式助力脱贫攻坚模式,依托产业链将党员划分为种植产业、养殖产业、劳务输出三个功能党小组,定期开展“三比三看”活动,带动、帮扶贫困群众,充分发挥了党员在精准扶贫上的示范引领和“先锋模范”作用,形成党员服务脱贫攻坚新局面。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建在家门口,精准施策促增收。通过招商引资,在贫困村同利村投资建设同利巾被厂和百益民族服饰厂,解决周边300名左右群众就业,实现群众脱贫致富增收与产业发展有效融合。

四、强化服务功能,聚焦作用发挥

围绕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对农村基层党组织主动适应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推动创新服务载体,拓展服务内容,整合服务资源,提升服务水平,确保基层党建组织到位、服务到位。建立健全服务网络。健全乡镇综合服务中心、村级便民服务中心、服务代办点三级网络服务平台,推行服务事项、流程、责任人等公开制度,实行限时办结制、首问负责制,严格落实村班子成员坐班接待服务制度。拓宽联系服务群众途径。建立健全民意汇集与沟通制度,畅通表达与诉求渠道,对重大事项实行调研论证、社会公示、听证、专家咨询等制度,把群众的智慧和正确意见作为决策的基础和依据。落实群众公开评议党员制度、党员领导干部走访群众制度、党员领导干部信访接待日制度、党组织书记公开承诺践诺评议制度等机制。加强民主监督力度,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群众的监督。结合“主题党日”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