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地形建模

su地形建模
su地形建模

第一种,面生成模型——即大家最早采用的将等高线封面,然后按一定高度拉高再生成梯田式山地模型,如图 4;

第二种,线生成模型——利用等高线和 Sandbox 地形工具生成平滑曲面的山地模型;这种方法我主要学习于AiTOP

《五天从入门到实战》一书中的山地建模一章内容,当然网上也有其他利用各种插件进行建模的方式;

第三种,点生成模型——我所知道的主要是利用湘源控规这个基于 AutoCAD 平台开发的规划设计与管理软件中的地形工具来生成模型然后导入 SketchUp ,如果数据精确那么可以得到较为准确的平滑曲面山地模型。相关视频教程在湘源控规主页上提供有下载:https://www.360docs.net/doc/d312551297.html,/index.asp。

在“点、线、面”山地模型生成方式中,以面生成模型的方式似乎是最早一种,大多数初学者也都在利用这种方式。其优势在于建模方式简易,山势的表达明显而突出,用于小范围的山地建模没有问题,适合初学者上手并完成任务。但是这种以面生成模型的方法在大范围建模时就会因为模型信息中“面”数量过多而让电脑运行变缓,不利于继续建模或是演示操作。

从 SketchUp 5.0 版本新增了 Sandbox 地形工具以来,我个人认为用线生成模型的方式更为高效、实用。不建议使用梯田式这类地形建模方法,原因简单,首先将等高线都封面然后拉伸本来就多了一道很麻烦的工序,如果是场景较大的山地模型,那么模型信息中“面”数就会剧增,直接违背了 SketchUp 建模需要“省面”的基本原则,而且占用资源还很有可能不利于后期多方案比较的效率。当然,如果您想追求梯田式特殊效果那就另当别论了。

图 5 以上是同一块地形的建模对比,不难看出梯田式模型会比曲面山体的面数多得多(曲面模型的面数:7452,梯田式建模的面数:15789)

以点生成模型方式也是我最近才学习到的,实质上是利用 CAD 地形图本身的数据在湘源控规软件中生成山地模型,然后导入到 SketchUp 中继续进行加工处理。初看是个相当高效的方法,但还是有缺陷。这种方式的建模有两个事情需要注意:首先,这种建模方式的第一个重要步骤是“字转高程”,在这个阶段,湘源控规这个软件主要是利用 CAD 地形图中 GCD 图层(碎部高程记注点)的标高数字转换为相应标高的一个个点,然后通过这些点定位生成三维模型。这需要你拿到的地形图是比较准确的,并且没有在转手过程中被他人破坏过,数据能够齐全。要不然看似简单易行的方法会因为原始数据的问题折腾你一天,目前我遇见过的情况有几种是无奈的,比如地形图是 tif 文件插入 CAD ,那地形图就只是个图片,比如发现标高数字是个块而不是字体,就无法利用“字转高程”命令,想替换字体又发现需替换的标高数字有几千个,工作量巨大……总之有时候看似轻松而捡便宜的办法反而更让您头痛,更让您费时。另一个问题是,湘源控规生成的山地模型缺少了直观可见的等高线,这也不利于观察、分析地形。地形的等

高线排列疏密度可以直观清醒地判断出山地地形的坡度大小,所以保留为好。

图 6 湘源控规生成地形关键一步——字转高程

图 7 湘源控规生成的地形,只需导入 SketchUp 进行加工处理

目前自己算是大概了解了 SketchUp 基本的山地建模方式,当然每种方法各有优势。如何利用?如何提高效率?作为初学者,我认为真正的高效率是在您面对正式工作时选择自己会出问题最少的一条路径,然后踏实地做好,保证任务的完成,再在平时练习中多做试验找到优化方法。对于方法我想没有绝对的好坏,总的来说应尽量根据不同情况各取所长吧。

图 8 一个山地住区投标项目,设计是由前辈所做,我主要任务是负责建模,在这次建模中综合运用了较多的山地建模方法

以高效、实用的目标来看待 SketchUp 山地地形建模工作,我觉得 SketchUp 山地地形建摸应该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当你拿到 CAD 地形图时,由于地形图本身表达的内容较多,信息量大,会导致文件过大,所以需要适当地精简地形图。根据个人习惯,我一般只会保留等高线、道路、水系、冲沟等必要要素;

2、因为 CAD 地形图中等高线时常会出现乱线、断线、重线等等冗余数据的可能,以至于你常会发现 CAD 文件直接导入 SketchUp 中生成曲面地形时软件卡死现象。所以,强烈建议在导入 SketchUp 之前把必要的地形重新描一遍。重描地形图时,我学到的方法是根据目标的需要和具体情况简化地形等高线,方法是每隔 3 米~ 5 米重描等高线,这样可以在保证建模质量的情况下相对缩短工作时间;

3、建议道路系统与地块分开建模,而不要利用悬置工具在极为不平整的山地地形上形成路面;

4、不要幻想在建好的现状山地模型中进行方案推敲到生成的全过程,特别是土方量平衡较大、山地改动较多的方案,这都涉及到了大量的场地平整和道路新建,以我的经验教训来判断,最好是根据成熟设计方案重建模型,这是较高效的一种方法。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