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课外阅读提升语文素养

以课外阅读提升语文素养
以课外阅读提升语文素养

以课外阅读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

一、背景和意义

(一)当前课外阅读所面临的现状

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人类的生活水平在提高,生活方式在改变,生活理念也在不断更新。作为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方面,阅读活动也在科学技术这一强有力的杠杆作用下,以锐不可挡之势融入人的生活的各个领域。

纵观世界各国,凡是崇尚读书的民族,大多是生命力顽强的民族。热爱读书的国家,必定是不断向上的国度。全世界读书最多的民族是犹太族,平均每人每年读书64本。酷爱读书使犹太人成为一个优秀的民族。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崇尚、热爱读书的民族。然而目前,课外阅读是不是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呢?请看某杂志社对50个城市所作的调查:赞成学生应当阅读部分优秀课外书的老师占30.9%,认为课外阅读于学生无益的占7.9%,认为课外阅读本身无碍,但学生不宜在学习阶段为此分心的老师占61.2%。这一调查结果表明,囿于旧的教学观念和应试教育的深刻影响,课外阅读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人们总是把课堂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中心,课外阅读则被认为是一般意义上的“课外活动”,是可有可无的“软任务”,甚至认为读课外书会影响“正课”的学习。应试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挤占了学生的读书空间,学生无暇读书、不想读书的情形屡见不鲜。据统计,我国目前人均年读书量还不足5本,的确令人痛心,值得深思。

(二)对课外阅读的新思考

1.课外阅读在语文教育中所处的位置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贯彻,强化课外阅读也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适合儿童阅读的各类读物是现实生活中最重要的语文教育资源,“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则是极为重要的语文实践活动。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过程之外的“点缀”,更不是可有可无的“软任务”,而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在谈到课外阅读的作用时曾说:“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自己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课外阅读。”这说明了,局限在小课堂里的语文学习是封闭的,是脱离现实生活的语文实践活动的,因而不可能是高效的。只有努力构建课外联系、校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给学生创造一个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才能有效地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

课的阅读固然重要,但一个学期下来,学生才阅读了二三十篇文章,即使篇篇读得滚瓜烂熟,所得又有几何?必须让学生利用学得的知识、方法去广泛地阅读课文以外的文章和书籍,使他们“得法于课。得益于课外”。

庄子云:“切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不重视长期、大量的积累是无法学好语文的。“相似论”认为,学生头脑中贮存的相似性信息单元越多,就越有利于选择、匹配、激活阅读材料中的相似信息,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感悟也才越深刻。

因此,帮助学生广开信息渠道,大量储存信息单元就显得十分必要。我们要创造一切条件,帮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激发其读书兴趣,积累尽可能多的典性的语言材料,积淀尽可能多的语感经验,不断丰富学生的“心理词典”和“心理图式”。

2.时代赋予课外阅读新的特点

未来社会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社会。为适应未来社会成员对多元文化和丰富情感世界的需求,要提倡学生扩大读书的面。既要读古代的作品有要读现代的作品,既要接触高高雅的文化有要接触通俗的文化,从而培养学生尊重多元文化的态度,增进对多元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课外阅读还要注重培育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介绍中外科学家发明创造或激发学生探求自然科学奥秘的读物,以启迪同的创新意识和探索兴趣。还应支持有个性的独立的阅读,鼓励批判性的有创见的阅读,从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未来社会是个信息社会,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传播工具手段多样化。为了适应这个要求,“新课程”强调,要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明确要求学生要“学习精读、略读、浏览,学习利用阅览室、图书馆、网络等查阅资料”。

3.恰当处理大众传媒与课外阅读的关系

电视、电影、录像等大众传媒的普及,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有很大冲击。的确,电视信息富有趣味、引人入胜,但这些信息庞杂零乱、没有系统,而且电视安排什么,你才能看什么,个人选择的空间很小,电视节奏快,无法反复回味。而读书却可以随时为你服务,可以从容品读。正如凯勃斯所说:“书是随时在近旁的顾问,随时都可以供给你所需要的知识,而且可以按照你的心意,重复这顾问的次数。”

当然,大众传媒与课外阅读也有相辅相成的一面。传媒中的一些节目可以引起儿童的阅读动机,激发阅读兴趣,比如看了动画片《西游记》,就想去读一读小说;看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就对同名小说有兴趣。我们不能让孩子过分地依赖声像材料,这样久而久之,就会削弱孩子感受语言文字的能力。因为,阅读能力实际上就是凭借生活经验,借助想象和联想,将文字符号还原为“图像”的能力。怎样才能学会阅读的本领呢?只有在阅读的实践中才能学会阅读。

二、相关概念解读

关于“阅读”:阅读是学生和作品相互作用,构建意义的动态过程,它不是机械地念诵原文,而是要用自己的部言语去理解和改造原文,是一项目的性很强的实践活动。

关于“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它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关于“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审美能力、文化素养、人文素养等。

三、活动目标

学生方面:通过一系列计划好的阅读教学活动,使学生建构健康向上的课外阅读品质,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逐步具备以下素养:必要的语文知识;丰富的语言积累;健康的审美情趣;良好的学习习惯;深厚的文化素养;良好的人文素养。

学校方面:探索以课外阅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有效策略—三条途径。

教师方面:转变观念,积极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以自身对课外阅读的热爱来带动学生,积极探索课外阅读指导的策略。

四、具体措施

★领导重视全员参与

1.设置机构,提供保障。学校专门成立了阅读教学活动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制定阅读活动计划,将阅读活动排进学校的工作计划和行事历。下设工作小组,由教科室牵头,包括语文教研大组、少先队、小记者、小作家等群体。

2.开设课程,保证时间。从2004学年开始,通过教导处统筹安排,确保每周1节阅读课,保证了课指导、阅读的时间。

3.培训教师,提高能力。以校本培训为主渠道,利用网络优势,对课外阅读以及语文素养理论进行了学习,还进行了“课外阅读”的案例评比,对操作实践中碰到的问题进行交流和研讨,鼓励教师之间互相研讨个案。现在,我校教师教研能力有了提高,教师们在这方面的研究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4.物质准备,加强积累。学校新建了图书馆、阅览室,购买了图书管理软件,配备了专职管理员,新购置了图书,为学生提供了书源,并向学生开放。学校还编制《城南小学课外阅读采集本》,供学生记录所看书籍、摘录好词好句。全校师生共同参与,选取优秀作品设计制作了“亲子共读卡”

★三条途径加强指导

(一)立足课堂,加强课外阅读指导

1.激发浓厚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巨大动力。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因此,我们首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1)满足学生喜读欲激趣。一般说,小学生最喜欢读的容是紧离奇、曲折有趣的,体裁是童话、语言、故事(民间故事、战斗故事、历史故事)、小说(科幻小说、历史小说)等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篇幅短小的作品。

在我们为学生准备的必读书目中,主要有《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现当代童话、《伊索语言》、《克雷洛夫语言》、《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格列佛游记》、《骆驼祥子》、《童年》、《鲁滨逊漂流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人传》。推荐书目分成童话故事语言类、小说类、传记类、科普类、诗歌散文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阅读。

(2)介绍读物激趣。介绍书中人物、容梗概或精彩片段,激发“欲知详情,请看原文”的欲望。如《窗边的小豆豆》、红樱的校园系列等,都是学生们的最爱。

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我也要去读一读”的行为动机。

2.培养健康的阅读情趣

健康的阅读情趣是指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能将追求真、善、美,追求文明、高雅境界作为自己的在需要。情趣健康了,也就有了自制力。为培养这种健康情趣,我们在指导课外阅读的起步阶段采取美文熏的策略:

①听赏法。用教者示朗读、录音朗读、声像组合朗读等方式,让学生聆听,获得美的感受;

②析赏法。出示文质兼美的短文、片段,教者边读文句,边作精辟评点,画龙点睛,展现神韵;

③读赏法。提供或由学生自行寻找文义浅显而情调、意境优美的文字,让学生去出声读,既理解其容又传示其意境。

④编赏法。通过例引路,指导学生定期竟自己阅读中发现的优美文段摘编成“小报”,既有文字,又配插图,有图文并茂、相得益彰的效果。

3.训练基本的阅读能力

叶圣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因此,我们把阅读方法的指导寓于课堂阅读教学之中,以教材为依托,向学生现场演示科学的阅读方法,把“教材”变为“学材”,主要强化5种基本读法的训练:

①精读法。即逐字逐句精研细读的阅读方法。它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帮助学生牢固掌握知识,提高思维能力和认识水平,增强语言修养,提高语文能力。精读是培养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语言隽永,运用典。在阅读教学课中以这些作品为凭借,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思、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习惯。

②略读法。它的特征是翻看读物,首先要看看序言、目录,或开头、结尾,然后从头至尾地浏览,力求迅速准确地从全局上把握读物的脉络和主旨,明确主要容。

略读的目的是把握全篇的大意,得其要领。因此,在阅读中,对某些难点,只要不影响对整体的把握,可采用“以绕为进,一避为进”的办法,不在一处多耗时间,对于长句,要善于抓主干,遇到难词、生字,只要不影响对大意的理解,可以跳过去,一面影响进度。当然,略读也不等于走马观花、漫不经心,而是要集中注意力,有目的地扫视。

③速读法。即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用尽量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并能正确理解文章的阅读方法。其特点是快,要求读得快,理解得快。速读时可采用“扫视法”,培养以词句为单位的整体性阅读习惯,也可用提问法,让学生速读够解答,培养速读的习惯和能力;还可用竞赛法,激发学生速读兴趣。

④跳读法。就是不通读,有所舍弃,择其所需而读。因此也可成为选读法。跳读时要做到目光只扫描最关键的词句,无关的通通抛开,只取所需,以培养学生带着问题,迅速捕捉所需信息的能力。

⑤批注阅读法。即是阅读过程中边读边批注的方法。预先确定阅读批注的符号和格式,引导学生做到一边阅读一边勾画圈点或写上几句心得,随读随写,既动脑又动手。运用批注阅读法,旨在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不仅引导学生发现值得采摘和储存的文句、观点,随时记入特制卡片中,或直接记于摘录本中,而且还引导学生把大脑中闪现的灵感和智慧的火花随时记录下来,形成心得体会。

4.建构积极的阅读品质

(1)自制力。阅读活动中的自制力,是以对读物的容理解为前提,对读物的利害鉴别为关键,对自身的行为调控为核心的一种心理品质,是阅读者对阅读环境的“免疫系统”。其中的调控行为是终端因素,是我们实施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具体包括:对阅读活动过程的调控;对由阅读所激发起来的行为欲望乃至已经实施的行为能根据其利害关系及时克制、调整。

为培养自制力,我们制定了“自我监督、伙伴监督”的监督机制,开展写心里话活动:“那一次,我做对了!”、“这一回,我的选择是正确的!”、“哇,好危险……”“我该怎么做呢?”……班里还选出了“阅读监督员”,发现有同学在阅读不良读物或在不当的时间地点阅读等情况,马上出示“温馨提示卡”,提醒同学,督促其改正。(2)自主性。在自制力的“保驾护航”之下,学生从事课外阅读必须具备自主性的品质。因为课外阅读,是学生在课堂之外、校园之外进行的独立阅读活动,所以独立性、自主性乃是最基础的也是最根本的心理品质。这种心理品质包含:能独立地提出恰当的读书目标;能独立地确定合适的阅读方法和策略;能形成独立的见解尤其是创造性的见解。

灵敏度,只有具备了这种品质,才能迅速地选择适宜读物,直觉地预料读物容,灵活地运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合理地调动各种辅助手段,从而最快、最好、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需要——了解读物获取信息、消遣娱乐愉悦身心、评价得失研究价值等。这种自动化品质,就好比是一种版本高、元件先进的信息处理系统,其输入、传递、筛选、重组、输出等环节都非常灵敏。在课外读物铺天盖地的情形下,学生的课外阅读必须达到自动化程度,否则,就可能由于读书效率不高而导致读书与其他活动之间的矛盾,使人成为“单向度”的人。

我们在阅读课中开展“赛读”活动:在规定时间,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对阅读材料进行阅读,并作出述。

5.培养良好的审美能力

学生对课外阅读,表现在阅读的目的和意义上,大致有这样几种情况:一种是趣味性阅读,主要是由阅读材料引起的——故事很精彩动人,很有意思;第二种是消遣性阅读,主要是想调节一下——随意看看;第三种是积累性阅读,了解掌握知识——拓宽知识背景;第四种是鉴赏性阅读——提高审美、评价能力。以上形式的阅读在人的一生中都需要。但要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应重在指导“鉴赏性阅读”。

(1)抓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体会着读。言显心声,行露思想。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反映了他的心,展现着他的精神风貌。作者写人,正是通过对

人物想的、说的、做的以及外貌和脸部表情的描写展现人物心世界的。因此阅读时,要抓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和外貌描写体会着读,才能很好地感受人物的精神风貌,感受到人物之美、作品之美。在这一个系列指导完毕后,我们让学生来写写亲爱的同学、敬爱的老师、身边的家人等等。

(2)抓精彩句段琅琅地读。学生课外阅读时,大多是无声地读,即默读。默读较利于理解容和中心。课外阅读中的精彩句段,我们则要求学生琅琅地读。通过眼、口、脑、耳,化无声的文字为琅琅有声的语言的阅读,使学生多种感官同时活动,有助于记忆精彩句段容,想象情境,感受作品中的意境美、人物美和文辞美。教师常组织经典美文朗诵比赛,在比赛中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3)抓意境想象读。为引人入胜,作者都比较注意意境描写。如有的在开头,或揭示故事的广阔背景,或渲染某种浓烈的情调,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吸引读者往下读;有的在文中,对具体事物作细致传神的描绘,激发读者的思绪;有的在结尾,给读者留下思维的空间。因此,阅读这部分容,我们要求根据容展开合理想象,使自己入境入情,和作者产生共鸣,从而感受和鉴赏作品的意境美。

(4)抓构思、布局联系地读。小学生口述见闻或写作文,常常是平铺直叙,我们老师总是感叹学生写文章层次不清或谋篇布局能力差,其实与学生缺少见识和锻炼有关。课外阅读时,我们要求学生读了后面联系到前面是怎么写的,读到结尾联系到开头是怎么写的,读了这篇文章的构思、布局,联系自己平时是怎么布局谋篇的,然后写下自己的收获。这样逐渐使学生感受读物的结构美,提高鉴赏美的能力。

(二)拓展课外,开展课外阅读实践

1.整合阅读环境,广泛开展阅读。

“阅读的外延等同于生活”。为此,我们努力整合出一个广阔的阅读环境,让学生在生活中时时处处有书可读,并能主动读书,多读好书,从书中汲取丰富的营养。(1)部整合。即以学生的高频活动区——班级为基地,通过由学生献书、向学校借书、用活动费购书等渠道,建立班级“活水”图书库,登记编号,设专人保管,学生可以在课间随时随意地借书看书,将课外阅读与课外活动融为一体。此外,学校新建了较大规模的图书馆,种类繁多,科目齐全,人均藏书20余册,每周借阅不少于1次。学校阅览室按低中高不同年段分层设置,全天开放,充分发挥其作用。

(2)外向整合。即以学生的基本生活区——家庭为基地,每个学生开辟家庭书柜,要求学生每星期逛书店一次,每次自己购书1-2册,使学生在家庭的闲暇时间中可与书为伴,以书为趣。有条件的可以上网阅览。此外,利用学校地处龙会社区,毗邻市图书馆的地理条件,为学生开辟社区资源,定期去阅览“纸质书”、“电子书”。

2.确定阅读主题,定向开展阅读。

我校自创办至今,已形成了越剧艺术教育特色、民族教育特色、现代化教育特色、教科研特色等。根据这些特色,我们开展了主题式阅读。以“民族教育特色”为例,我校组织开展了以“嵊州了不起,嵊州人了不起,做个了不起的嵊州人”为主题的民族教育读书活动。

(1)小切入

以“嵊州了不起,嵊州人了不起,做个了不起的嵊州人”为入口开展民族教育读书活动。在容上坚持方向性原则,突出民族团结;在方法上坚持多样性原则,突出生动活泼;在途径上坚持针对性原则,突出思想教育。

(2)多形式

通过开展阅读、演讲、小报、知识竞赛、展板、读后感等形式开展民族教育读书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