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浅谈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浅谈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浅谈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发表时间:2012-01-18T11:01:02.357Z 来源:《时代报告(学术版)》2011年10月供稿作者:董雪梅

[导读] 在教学中,教师还应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董雪梅

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第一实验小学河南栾川 471500

中图分类号:G4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41-1413(2011)11-0000-01

摘要:打造魅力课堂,引发学生爱学、乐学之动力;活学活教,引领学生直面精彩纷呈的生活场景;培养小小书迷,给孩子一生受用无穷的精神食粮;广开渠道,设计新颖的活动,拓展学生学习空间;立足课内,放眼课外,尽可能地做到立足教材并加以有效拓展,使所学知识在课外得以有效延伸,是积淀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语文素养;魅力课堂;生活场景;小小书迷;新颖活动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课程必须面对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标准》明确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目标理念,并把它置于四条基本理念之首,这是不同寻常的。何谓素养?素,有“向来”之意。故“素养”,一般指平时的修养和训练。由此观之,语文素养的含义,也就是对语文有长久的修养和训练之意。① “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它既不以入学之时为起点,也不以毕业之日为终结。语文素养的不断提升将伴随人的终身学习过程,并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有后劲的学习动力,将在一个人的终身学习中发挥作用。”②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从多角度、多层面入手,长久并持久地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与发展。

一、打造魅力课堂,引发学生爱学、乐学之动力

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要求要实现教学相长,它需要有信息的传送与反馈的过程,这就需要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凸显,个性得以表现,创造性得以解放,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只有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沉迷于课堂中的每一个环节,我们的课堂教学才有魅力,才能引发学生爱学、乐学之动力。

赞可夫说:“教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样教法就会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在指导学生学习课文时,教师应注重创设情境,寻找最佳突破口,拨动学生情感之弦,让学生入情入境,设身处地去读、去想、去体会,品出文章的意、形、味、情,引领学生进入文本。这样一来,孩子们爱学、乐学,每节课都富有成效。

例如教《海上日出》一文,巴金把海上日出时的动作与场景刻画得淋漓尽致,如何让孩子们尽快进入文本,与作者产生共鸣呢?一位教师尝试让学生躲在课桌下面当太阳,自己激情朗读,让学生随着朗读做动作。于是,那“一纵一纵地”、“露出小半边脸”、“完全跳出海面”的一系列动作,孩子们在做的过程中,便熟记于心中了。课后,一位同学在作文中这样写道:“我们变成了55个太阳,不!是55个精灵在上升,上升,我都有些飘飘然了!”其实,当时教师在讲台上,也欣喜地看到了55张笑脸,55个天使。此举,使学生与文本快速接轨,实现了作者、读者、文本之间的对话。

二、活学活教,引领学生直面精彩纷呈的生活场景

新课程明示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教育是发生在师生之间的真实生活世界中的社会活动,课程是学生的课程,课程教学应该在学生的生活世界中关注教育意义的建构、在现实生活中关注师生之间的对话与理解,追寻富有意义的、充满人性的教育。新课程从课程内容的角度确定了课程改革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认为课程不再是单一的、理论化的书本知识,而是向学生呈现人类群体的生活经验,并把它们纳入到学生的生活世界中加以阻止,赋予课程以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③

在教学中,利用课堂生成,把学生不知或学生熟知的生活场景搬上课堂,引领学生直面精彩纷呈的生活场景,从而达到活学活教之目的。课上,和孩子们一起表演课本剧,幽默的语言动作引得大家哈哈大笑;课下,和孩子们一起徜徉树前花下,与大自然对话;作文课上,“削苹果比赛”刚刚落下帷幕,“有趣的试验”又闪亮登场……

三、培养小小书迷,给孩子一生受用无穷的精神食粮

苏霍姆林斯基有这样两句话:“学生的第一件爱好就应当是喜爱读书。这种爱好应当终生保持下去。” “教师应当教会每一个学生怎样在书籍的世界里旅游。”④为了让孩子们扩大阅读面,爱阅读,会阅读,在扎实学习文本内容,教给学生读书方法的同时,我常常带领孩子们读《爱的教育》,读《读者》,读精美的、有教育意义的小故事。读到动情处,和孩子们一起欢笑,一起抹眼泪。久而久之的带动,使孩子们爱上了读书,课余饭后,读书成了他们的必修课。

据专家研究发现,3岁到12岁是儿童记忆力最强的黄金时段。在这个时段里,孩子的记忆力就像一块巨大的海绵,不停地吸收他所面对的这个世界的所有信息,其能量之大、速度之快、效果之好,令人叹为观止。所谓“幼学如漆”,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我们说“读书要趁早,越早越好”。为了抓住孩子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黄金阶段,给孩子一生受用无穷的精神食粮。近几年,带领学生读背国学,《三字经》、《弟子规》等朗朗上口的文章,成了孩子们茶余饭后的精神食粮。孩子们背得起劲,家长们听得舒心,教师呢,当然是开心喽!长期这样的潜移默化,孩子们爱上了语文,爱上了阅读,爱上了写作。

四、广开渠道,设计新颖的活动,拓展学生学习空间

“《标准》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理念出发,还强调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和开放性、灵活性。运用语文的实践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方面,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目标。”⑤语文教学应不局限于校内、课堂和书本,而是开放教育空间、拓宽教育渠道,进行开放式的教育活动;使教学活动由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实践活动,灵活地选取探索途径和方法,为学生提供发展创造性思维和实践的机会。

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开展一系列语文专项活动:写字比赛、识字大王、积累诵读优美诗文等,这些活动给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能力的平台,更是检验同学们语文学习状况的大好时机。在活动中,同学们积极参与,或妙语连珠,或引经据典,或口若悬河,令同学们大开眼界。借助活动,再让学生交流自己在语文方面的做法及收获,既张扬了个性,又使资源得到了共享。

在教学中,教师还应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每当学会了一些新知识后,教师都要趁着学生的那股热情劲儿,启发学生创造性地完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