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时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时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时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时代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时代价值问题,离不开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不是从建构新的体系开始,而是从解决时代性问题开始;马克思主义哲学成熟的标志也不在于它的哲学体系的完成,而在于它对时代性问题的科学解答和新世界观的科学阐释。马克思认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作为时代精华的哲学“不仅从内部即就其内容来说,而且从外部即

就其表现来说,都要和自己时代的现实世界接触并相互作用”。因为,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时代的问题,“问题就是公开的、无畏的、左右一切个人的时代声音。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马克思这段话,极其鲜明地表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问题意识”。

马克思之所以能成为划时代的哲学家,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他从这种“问题意识”出发,准确地捕捉住了人类社会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这个关系人类命

运的时代性问题,并从理论上科学解答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到底有没有规律、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是不是历史的必然、社会主义能不能代替资本主义、无产阶级的历史命运和历史任务是什么等一系列时代性问题。100多年来的实践证明,马克思在思考和回答时代面临的种种重大问题时,最有生命力、影响力的东西,不是他得出的某些具体的结论,而是那种把时代性问题真正地引入哲学的批判精神和

实践精神。虽然,在“形而上学处于支配地位”的时代,时代性问题也曾被有的哲学家所关注,但它从来未曾真正地进入哲学家的视野。可以说,马克思在时代性问题上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时代价值的“基本点”。今天有人提出“回到马克思”也好,“重读马克思”也罢,其重要意义不是简单地回到马克

思的思想,也不是把马克思的思想教条式地套用到时代现实生活和实践中去,而是要正确地理解马克思,以不同的方式重新揭示马克思主义哲学时代价值的“基本点”。

从问题出发研究哲学,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再是以建构抽象的形而上学体系,

给人类提供永恒不变、包治百病的绝对真理为目的。因为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

如果不与具体的不断变化的实际相结合就会变为僵化的教条。所以,马克思一方面强调自己哲学世界观的方法论意义,反对把自己的哲学公式化、模式化;另一方面,他批评当时德国的大学生动不动就要找一个所谓的逻辑出发点,搞一个主观思辨的体系的做法。今天看来,这种批评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一种哲学来说,体系往往是暂时的、相对的,如果作为一个抽象的固定结构,非常容易僵化,成为束缚思想的桎梏。重要的是把时代性问题真实地引入哲学,

终结以绝对真理自诩的全部形而上学。正是“这种哲学思想冲破了固定不变的、

令人难解的体系外壳,以世界公民的姿态出现在世界上”。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消闲的空谈哲学,不是晦涩思辨的书斋哲学,也不是学生课堂的教科书哲学,而是“改变世界”的实践哲学。正因为如此,马克思在批判和

超越西方近代哲学时,其关注的重点不是像西方哲学家那样构建新的哲学体系,

而是关注现实社会的变革,为无产阶级指明方向,提供服务。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变世界,在于实现人和人类的解放。马克思曾指出:“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

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在这里,马克思自称为“实践的唯物主义者”,以区别脱离实践的唯物主义者,以强调他自己的哲学是“改变世界”的实践哲学。公开申明解释世界的目的在于改变世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不同于西方哲学的一个显著特点,这是因为马克思不仅是伟大的哲学家,而且是

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导师。这二者的统一,使他不仅超越了同时代的西方哲学家

无法克服的理论脱离实践的局限性,而且成功地把哲学的伟大变革和无产阶级现

实革命要求有机地联系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最具科学性、实践性和革命性的哲学。

马克思强调哲学改变世界的重要性,并不意味他忽视哲学解释世界的重要性,

马克思所反对的只是脱离实际问题的哲学研究,反对在哲学研究中用主观臆造

的、幻想的联系代替现实世界中的真实关系,反对脱离实际去人为构建所谓的哲

学体系。在他看来,只有正确地解释世界,才能成功地改变世界。

在马克思看来,哲学研究必须面向实践、面向现实世界,认识和把握现实生活,关注人和人类的命运。哲学要面向实践,不恪守任何与现实和实践相背离的抽象原则,把原则与现实和实践紧密联系起来,既用来指导实践,又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哲学要面向现实,采取一种批判的革命的态度,反对

并超越任何封闭僵化的体系。马克思指出:“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

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

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恩格斯同样认为,在辩证哲学面前,“不存在任何最终的东西、绝对的东西、神圣的东西;它指出

一切事物的暂时性;在它面前,除了生成和灭亡的不断过程、无止境地由低级上升到高级的不断过程,什么都不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的革命的本质,既

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的内在根据,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时代价值

的集中体现。

需要指出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是批判性的,同时也是建构性的。马克思不是为了批判而批判,而是为了通过批判发现和建立一个“新世界”。事实上,马克思正是在批判旧思想的过程中,不断地创立新思想;在清算自己以往思想的过程中,把自己的理论不断推向新的历史高度。

二、从理论自身看,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具有时代价值,是因为它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内容,几乎涵盖了社会科学的所有研究领域,其中最为重要、最为根本的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我们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并不是说它与提高人的思想境界、道德修养无关。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旧意义上的道德哲学、人生哲学,也不是追求个人安身立命之说,它是把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作为自己哲学的最高目标,它在更深的层面包含自身的道德标准和价值判断,在更大的范围充满着对人类的自由

和全面发展的深切的人文关怀。正是由于科学性和价值性的统一,才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自创立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显示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它都是指导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时代惟一不可超越的哲学。

德里达在其《马克思的幽灵》一书中,肯定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价值,指出:

“没有马克思就没有将来”,“我们都是马克思主义遗产的继承者。”他承认,在西方无论是赞成马克思主义还是反对马克思主义的著作中,都可以发现马克思的幽灵。马克思并不是像德里达所认为的是死去的幽灵,而是一种直接发挥作用的思想力量,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在《重建历史唯物主义》一书中,德里达

不但不否定历史唯物主义规律,还明确地反对福山关于“历史终结”的说法,认为

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使我们看清当今错综复杂的形势。他说,马克思又一次处在正确无误地揭示我们这种类型的社会发展趋势的位置上。

在新世纪,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和苏东解体后的世界新格局,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才能科学地解答如何认识时代资本主义,如何认识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等问题。

而人本主义的历史观、文明冲突的文化史观、历史终结论的唯心史观等对上述问题都无法作出正确的回答。

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具有时代价值,是因为它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列宁曾深刻指出:“哲学史和社会科学史都十分清楚地表明:马克思主义同宗派主义毫无

相似之处,它绝不是离开世界文明大道而产生的一种固步自封、僵化不变的学说。”相反,它的理论是发展的、开放的。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是内在的开放性,

它不是指理论的非严整性,而是指理论本身与现实具有内在的沟通能力。它的理论视角和理论内容都随着时代的前进、科技的发展和实践的深化不断扩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开放性自觉地应用于自身以及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在世界上第一次突破了思想文化中的“地域性思维方式”,开创了一个世界性的思维方式,并把

它作为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中关于人类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思想,揭示了世界的整体性。

在《资本论》中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化生产必然引发资本扩张的论断,阐发了生产的国际性。

开放性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从150多年前少数无产者的世界观发展成为当今时

代最有活力的思想理论。开放性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但要批判整合以往时代

的文明成果,而且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批判整合人类认识的最新成果。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开放性决不意味着它持有折中主义的立场,马克思主义一直是在同各种错误思潮和错误倾向的斗争中发展壮大的。因而抹去马克思主义哲学同现代西方哲学之间的本质区别,把现象学、解释学、结构主义、语言哲学、存在主义

的概念和话语不加批判地充斥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做法,无疑是错误的和有害的。当然,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价值,最要紧的不是“回到马克思”,不是解释学意义的创新,而是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立足现实问题,根据变化的实际,

进行理论创新。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初语境”与我们今天的时代语境有很大的不同,仅仅通过“回到马克思”是寻找不到现成答案的。

三、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价值,需要它与时代外国哲学进行广泛深入的

对话,但对话应以所要解决的问题为前提,要在批判地吸取中进行,而不是进行抽象的对话。离开所要解决的问题,抽象地谈论“回到马克思”、“重读马克思”没有真实的意义,同时也不可能真正回到马克思,因为,从问题出发研究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我们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而向马克思求教,也是为

了解决问题去批判地继承传统哲学、现代外国哲学和中国哲学的合理因素。随着问题的不断解决,必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时代价值的实现和彰显。

马克思主义哲学时代价值实现的根本途径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发展的科学,它认为自然界、社会和人类的思维始终处于不断地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不承认世界上有任何终极状态和终极真理。马克思从来不满足自己既有的理论成果,总是面对时代问题,面对客观实际,面对实践发展,敏锐地

洞察和把握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并根据科学技术发展和人类认识取得的最新成果,来修正、完善、发展自己的理论。列宁、毛泽东、邓

小平,每一代马克思主义者都肩负着实践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神圣使命,从

他们自己面对的时代特征和实践要求出发,不断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注入新的时代精神,新的历史内涵,新的实践经验,新的理论创见。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

中指出,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这个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就是实践着的马克思主义,就是坚持不断创新的马克思主义,就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而不是抽象空洞的、凝固僵化的、不合时宜的马克思主义。

讲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价值,不仅仅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在分析解

决现实问题中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时代的新发展对我们“眼

前的历史运动”的指导意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

80多年的历史证明,没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中国

革命、建设和改革就不可能取得伟大成就。用实践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始终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客观实际问题的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时代价值的基础和源泉。

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体会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学院学号:2013111117000591 王鹏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色主义的伟大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实践价值和时代价值。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围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个基本问题进行不懈探索。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和来自“左”和“右”的错误思想的干扰,既出现过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本本化而脱离中国实际的问题;也出现过使马克思主义超越时代和滞后时代的“跨越化”和“僵化”的问题;还出现过把马克思主义“膜拜化”和“庸俗化”以及“书斋化”的问题。在党的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相继解决并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又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准确把握当今世界发展大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及时总结党领导人民创造的新鲜经验,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命题。这标志着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升华到了

一个新境界,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规律的把握达到了一个新水平。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的题中之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是十七大提出的一项战略举措,也是《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重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理论,其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必须是在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的实践中实现和推进的。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的过程,就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又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因而,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实践中要不断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而在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同时,又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发展。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学习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要求。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第一条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这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和灵魂。无论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

最新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解读2018尔雅满分答案

马克思主义的今日处境 1 【单选题】“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一句出自(C)。 ?A、《马克思的幽灵》 ?B、《哈姆莱特》 ?C、《共产党宣言》 ?D、《辩证理性批判》 2 【单选题】在海德格尔看来,胡塞尔与萨特都没有资格与马克思对话,是因为(A)。?A、二人的思想没有深入到历史的本质性中 ?B、二人的哲学研究领域不同于马克思 ?C、二人思想的时代意义不及马克思的影响深远 ?D、二人的哲学研究违背了人类的发展规律 3 【单选题】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意义体现在现代性、有原则高度和(D)三个关键词上。?A、认识 ?B、认知 ?C、继承 ?D、批判 4 【多选题】萨特认为哲学自近代以来只创造了三个时代,分别是(BCD)。 ?A、柏拉图、苏格拉底阶段 ?B、笛卡尔、洛克阶段 ?C、康德、黑格尔阶段 ?D、马克思主义阶段 5 【判断题】1999年英国BBC评选“千年伟人”,最后获选的思想家是马克思。(正确)6 【判断题】雅克·德里达是德国后现代主义的哲学家。(错误)

现代性、现代世界 1 【单选题】马克思认为现代世界的本质根据有两个基本支柱,分别是(B)。 ?A、资本、政治 ?B、资本、现代形而上学 ?C、唯物主义、形而上学 ?D、经济、现代哲学 2 【单选题】进步、增长和扩张作为现代世界最基本的特征,其来源是(C)。 ?A、经济 ?B、政权 ?C、资本 ?D、法律 3 【单选题】以下人物中,(D)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分析过分析合理化。 ?A、海德格尔 ?B、胡塞尔 ?C、马克斯·韦伯 ?D、卢卡奇 4 【判断题】资本的本质特征是货币的转化。(错误) 5 【判断题】机器代表了自然科学的生产性的应用。(正确) 什么叫原则高度 1 【单选题】卢梭认为使人文明起来和使人没落下去的东西,在哲学家看来是(B)。?A、金银 ?B、铁和谷物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如对您有帮助,请购买打赏,谢谢您! (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的欧洲,其之所以能够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阶级根源、自然科学条件和理论基础,也与马克思和恩格斯个人品质分不开的。 1.历史背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欧洲的一些主要国家已占统治地位。首先由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使生产力迅速地发展起来,另一方面也使资本主义社会性的制度固有矛盾明朗化,尖锐化。资本主义所因有的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矛盾开始激化,这一矛盾的加剧必然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爆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固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它永远不能根治这种致命的绝症。这一事实不仅暴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局限性,而且进一步表明,私有制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阶段已经到了极端。资本主义国内市场和海外贸易的发展,更加开阔了人们的眼界,这样,社会发展的唯物辩证性质就比以前更加明显地揭示出来了。这一切都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社会条件。 2.阶级基础。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队伍也在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从19世纪30年代起,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1831-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的武装起义,1836年英国的宪章运动,1844年的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的起义,提出了反对私有制社会的战斗口号,提出建立人民宪章的主张。这些斗争震撼了资产阶级的统治,标志着无产阶级已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无产阶级为实现摧毁旧世界、创立新社会、变奴隶为主人的历史使命,迫切需要一个能够正确反映社会发展规律和无产阶级利益的科学理论来指导。同时,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的丰富经验,为这个科学理论的产生提供了现实的经验,马克思主义及其科学的产生标志着无产阶级从自在阶级发展为自为阶级。 3.自然科学前提。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有着深厚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前提。从十九世纪开始,自然科学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进入了整理材料、寻找内部联系和跨门类研究的阶段,形而上学的自然观逐渐被打开了一个又一个的缺口。特别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这三大发现,揭示了自然界的物质统一性以及各种物质形态之间联系和发展的辩证性质,为哲学总结自然现象以及认识它们的一般规律提供了可靠的知识基础。细胞学说表明,所有动植物的生命现象,都是细胞按照一定规律分裂和增殖的结果,从而揭示了整个生物界的有机联系;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表明,自然界各种形式的能量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被消灭,只能从一种形态转化为另一种形态,从而揭示了整个自然界各种运动形式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物质统一性;达尔文的进化论表明,自然界中品种繁多的生物种类,都是由少数简单生物经过长期的变化发展而成的。人类也是由一种古猿进化而来的,生物界是一个有规律的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过程。 4.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是人类先进思想成果的结晶,它批判地继承了哲学史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优良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则是德国的古典哲学。德国古典哲学是近代哲学发展的最高形式,在黑格尔的体系中达到了顶峰。黑格尔是辩证法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最大功绩就是恢复了辩证法这一最高的思维形式,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描写为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转变和发展中,并企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但是,他的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却隐藏在神秘的唯心主义体系之中,他的辩证法是革命的,万能的体系却是却窒息了辩证法。费尔巴哈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最后一个代表。他的伟大功绩是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坚持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哲学观点。但他在批判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时,却把黑格尔的辩证法也抛弃了。他看到了人的自然存在,但他所说的人是生物学意义上的人,他不懂人的本质是实践的。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哲学辩证法思想的“合理内核”,抛弃了它的唯心主义;批判地吸收了费尔巴哈哲学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抛弃了它的形而上学,并根据新的实践经验和科学材料,对它们进行革命的改造和发展,从而把辩证法和唯物论有机地结合起来,

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我们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必须立足中国、放眼世界,保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锲而不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使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在人类思想史上,就科学性、真理性、影响力、传播面而言,没有一种思想理论能达到马克思主义的高度,也没有种学说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世界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影响。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巨大真理威力和强大生命力,表明马克思主义对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推动社会进步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学习研究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思潮,对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具有积极作用。 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依然是科学真理。尽管我们所处的时代同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大视野来看,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这是我们对马克思主义保持坚定信心、对社会主义保持必胜信念的科学根据。马克思主义就是我们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参天大树之根本,就是我党和人民不断奋进的万里长河之泉源。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在坚持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引领时代才能走向世界。要立足时代特点,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更好运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真正搞懂面临的时代课题,深刻把握世界历史的脉络和走向。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深刻变革,置身这一历史巨变之中的中国人更有资格、更有能力揭示这其中所蕴含的历史经验和发展规律,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中国的原创性贡献。要有这样的理论自觉,更要有这样的理论自信。要立足我国实际,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聆听人民心声,回应现实需要,深入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更好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时也要放宽视野,吸收人类文明一切有益成果,不断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世界格局正处在加快演变的历史进程之中,产生了大量深刻复杂的现实问题,提出了大量亟待回答的理论课题。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对当代资本主义的研究,分析把握其出现的各种变化及其本质,深化对资本主义和国际政治经济关系深刻复杂变化的规律性认识。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思潮,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他们中很多人对资本主义结构性矛盾以及生产方式矛盾、阶级矛盾、社会矛盾等进行了批判性揭示对资本主义危机、资本主义演进过程、资本主义新形态及本质进行了深入分析。这些观点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发展趋

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的解读.

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的解读 [ 09-08-25 10:41:00 ] 作者:李毅编辑:凌月仙仙 摘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主要特点就是主题鲜明,主线突出;立论力求严谨,内容力求凝练;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史论结合,深入浅出。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的特点;框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这几门课程当中,我觉得有两个比较突出的特点,一个是责任重大。责任大就是在于要求高,要求我们写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贡献。再有一个就是难度大,我觉得,过去由7门课变成4门课,不是简单的课程的合并,不是说把政治经济学和哲学合并,而是重新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和马克思主义本身认识的过程。原来是三个组成部分,如何认识三个组成部分,让它成为浑然一体,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我觉得这既是一个理论上的难题。就是说,在这样一点上,比如说我们教材叫《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据我看到的有人说有六种情况:比如说毛泽东讲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或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邓小平就讲是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或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后来第三代领导人说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有的归纳为创始人依据一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形成的基本思想观点。还有人指基本原理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研究方法,还有指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还有说是指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性,也有指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还有说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的科学体系和基本范畴等等。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本身就有那么多的认识,我们在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过程中如何处理基本原理这个层面,比如说基本观点、基本结论是什么关系,这些都是我们编写教材过程当中碰到的一些基本的重大的难点。所以,基于这一点我们感觉,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本教材,一方面是神圣的,另一方面,感觉到责任也是重大的。我想,在这里简单汇报三个方面: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编写的过程 为什么我简单地说一下编写过程呢?我觉得对大纲和教材编写过程的理解,能够认识我们编写的思路和把握它的脉络。编写过程上来说,实际上,刚才有一些专家已经提到,我再总结一下。实际上,我们这一编写过程有两个阶段,一个是大纲的编写,大纲的编写是从05年3月份到05年的9月,这是半年的时间。这期间我们算了算,大概有不下20次的修改,最后是中央政治局常委在9月份批准大纲,然后是10月分投入编写,初稿的完成是在06年3月,在这期间形成的初稿已经是第五稿了。也就是说,送审稿报教育部教材编些小组审议,审议后由报教育部党组。4月29号是工程咨询委员会审议,审议之后,现在我们修改了有6次,现在初步定的是这个礼拜六工程咨询委员会进行第2次审议。在这个初稿的修改过程当中,我们编写组先后把初稿给了知名专家包括在座的杨瑞森老师。总体上给予教材是肯定的,但是也有很多意见和建

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意义 姓名:曹俊艳 专业:英语1402 学号:201407010201

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一个看似很深奥很难懂的话题,可是却是一个离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那么近那么紧的一个理论。它是理论但绝不仅仅是理论,它的一切都基于现实,它的目的是为了服务现实,它的结果是让人们更好地理解、认识现实世界。看似空洞地它又是那么的务实,在当今社会,不仅仅是在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那对于这样一个理论体系,它存在的现实价值和意义在哪里呢?它为什么这么受到欢迎和追捧呢?讨论一个事物的意义时,首先要知道它是什么。那么,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呢?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和后继者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术思想和科学体系,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以及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的指导思想和科学体系,是关于人生信仰和核心价值的社会思想和科学体系。列宁在深刻分析19世纪末20 世纪初世界历史条件的前提下,创立了帝国主义论。在同第二国际机会主义作斗争的过程中,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以及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作了进一步的发挥和新的理论概括。在总结俄国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提出了一系列基本原则。 十月革命胜利后,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帮助中国的知识分子重新思考中国的命运和前途,并导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并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在此基础上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理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与时代特征和各国实际相结合,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际及中国哲学的优秀传统相结合,使之具有中国的作风、气派,以中华民族的风格和形式表现出来并获得发展,为中国人民所掌握,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最早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问题的是艾思奇,他在1938年4月写的《哲学的现状和任务》中明确提出,“现在需要一个哲学研究的中国化、现实化的运动。过去的哲学只是做了一个通俗化的运动, 把高深的哲学用通俗的词句加以解释, 这在打破从来哲学的神秘观点、使哲学和人们的日常生活逐步接近, 在使日常生活中的人们也知道注意哲学思想的修养上, 是有极大意义的, 而且这也 就是中国化现实化的基础。然而在事实上, 哲学的通俗化并不等于中国化现实化, 因此它也没有适应这激变的抗战形势的力量, 而另一方面, 因为整个并没有做 到中国化现实化, 所以也不够充分的通俗化。”这表明哲学的中国化和现实化, 既是前一段哲学大众化、通俗化的继续, 也是抗战的需要。此后, 艾思奇还提出了马克思哲学中国化的两个原则:“第一要能控制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 熟悉其表现方式;第二要消化今天的抗战实践的经验与教训。”艾思奇提出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哲学和中国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基本思路是可取的。 1938 年10 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政治报告《论新阶段》中是这样说的:“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 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对于中国共产党说来, 就是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环境, 成为伟大的中华民族的一部分, 而和这个民族血肉相联的共产党员, 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 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 即是说, 按照中国 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在毛泽东看来, 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生根开花, 不仅要把它与中国的实践相结合, 而且需要通过一

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解读201811

。。。。。。。。。。。。。。。。。。。。。。。。。。。。。。。。。。。。。。。。。。。。。。。。。。。。。。。。。。。。。。。。。。。。。。。。。。。。。 。。。。。。。。。。。。。。。。。。。。。。。。。。。。。。。。。。。。。。。。。。。。。。。。。。。。。。。。。。。。。。。。。。。。。。。。。。。。。 马克思主义的今日处境 1 【单选题】“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一句出自(C)。 ?A、《马克思的幽灵》 ?B、《哈姆莱特》 ?C、《共产党宣言》 ?D、《辩证理性批判》 2 【单选题】在海德格尔看来,胡塞尔与萨特都没有资格与马克思对话,是因为(A)。 ?A、二人的思想没有深入到历史的本质性中 ?B、二人的哲学研究领域不同于马克思 ?C、二人思想的时代意义不及马克思的影响深远 ?D、二人的哲学研究违背了人类的发展规律 3 【单选题】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意义体现在现代性、有原则高度和(D)三个关键词上。 ?A、认识 ?B、认知 ?C、继承 ?D、批判 4 【多选题】萨特认为哲学自近代以来只创造了三个时代,分别是(BCD)。 ?A、柏拉图、苏格拉底阶段 ?B、笛卡尔、洛克阶段 ?C、康德、黑格尔阶段 ?D、马克思主义阶段 5 【判断题】1999年英国BBC评选“千年伟人”,最后获选的思想家是马克思。(正确)6

【判断题】雅克·德里达是德国后现代主义的哲学家。(错误) 现代性、现代世界 1 【单选题】马克思认为现代世界的本质根据有两个基本支柱,分别是(B)。 ?A、资本、政治 ?B、资本、现代形而上学 ?C、唯物主义、形而上学 ?D、经济、现代哲学 2 【单选题】进步、增长和扩张作为现代世界最基本的特征,其来源是(C)。 ?A、经济 ?B、政权 ?C、资本 ?D、法律 3 【单选题】以下人物中,(D)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分析过分析合理化。 ?A、海德格尔 ?B、胡塞尔 ?C、马克斯·韦伯 ?D、卢卡奇 4 【判断题】资本的本质特征是货币的转化。(错误) 5 【判断题】机器代表了自然科学的生产性的应用。(正确) 什么叫原则高度 1 【单选题】卢梭认为使人文明起来和使人没落下去的东西,在哲学家看来是(B)。?A、金银

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体会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体会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鲜明地提出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科学命题。这对于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实践价值和时代价值。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围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个基本问题进行不懈探索,但囿于历史的局限性和来自“左”和右的错误思想的干扰,既出现过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本本化而脱离中国实际的问题,也出现过使马克思主义超越时代和滞后时代的“跨越化”和僵化的问题,还出现过把马克思主义“膜拜化”和“庸俗化”以及书斋化的问题。在党的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相继解决并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又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准确把握当今世界发展大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改革发展的实际,及时总结党领导人民创造的新鲜经验,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命题。这标志着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升华到了一个新境界,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规律的把握达到了一个新水平。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的题中之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是十七大提出的一项战略举措,也是《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重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理论,其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必须在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的实践中实现和推进。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的过程,就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又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因而,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实践中要不断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而在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同时,又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发展。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学习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要求。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第一条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这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和灵魂。无论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还是增强党的宗旨意识、责任意识;无论是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还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都要以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当前,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意义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意义 学院:刑事侦查学院 专业:刑事科学技术年级:2011级 姓名:方宁馨学号:2011052202

摘要: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下,尤其是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入。如潮水般涌人的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使一些大学生的理想变得模糊。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由一系列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其中马克思理论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只有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才能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时代价值,当代大学生,现实意义 毛主席曾经说过:“认真看书学习,弄通马克思主义。” 目前,在一些大学生中存在着轻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有些同学认为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根本没有必要,以后也用不上,只要考试能过就行了。特别是在一些理工科院校中,同学们甚至认为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马克思主义哲学没有用处。受这种思想的影响,很多大学生都不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这在当前的高校教育中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 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恩格斯适应时代和实践的要求,在批判和改造以往哲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从而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的大厦的根基,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入学习,我们不仅掌握了基本的哲学知识,同时,也为构造自己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找到了正确的方向,让我们开始运用哲学的两面性的观点去分析生活中的问题和解决问题,找出共性和个性,处理好共性和个性,从而让自己的目光是全面的。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价值 (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正如列宁所指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工人阶级。”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之所以成为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因为它是完备深刻而无片面性的学所。 第二,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彻底而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史历史唯物主义的建立,为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提供了根本的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证实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在此基础上,马克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时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时代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时代价值问题,离不开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不是从建构新的体系开始,而是从解决时代性问题开始;马克思主义哲学成熟的标志也不在于它的哲学体系的完成,而在于它对时代性问题的科学解答和新世界观的科学阐释。马克思认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作为时代精华的哲学“不仅从内部即就其内容来说,而且从外部即就其表现来说,都要和自己时代的现实世界接触并相互作用”。因为,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时代的问题,“问题就是公开的、无畏的、左右一切个人的时代声音。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马克思这段话,极其鲜明地表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问题意识”。 马克思之所以能成为划时代的哲学家,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他从这种“问题意识”出发,准确地捕捉住了人类社会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这个关系人类命运的时代性问题,并从理论上科学解答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到底有没有规律、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是不是历史的必然、社会主义能不能代替资本主义、无产阶级的历史命运和历史任务是什么等一系列时代性问题。100多年来的实践证明,马克思在思考和回答时代面临的种种重大问题时,最有生命力、影响力的东西,不是他得出的某些具体的结论,而是那种把时代性问题真正地引入哲学的批判精神和实践精神。虽然,在“形而上学处于支配地位”的时代,时代性问题也曾被有的哲学家所关注,但它从来未曾真正地进入哲学家的视野。可以说,马克思在时代性问题上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时代价值的“基本点”。今天有人提出“回到马克思”也好,“重读马克思”也罢,其重要意义不是简单地回到马克思的思想,也不是把马克思的思想教条式地套用到时代现实生活和实践中去,而是要正确地理解马克思,以不同的方式重新揭示马克思主义哲学时代价值的“基本点”。 从问题出发研究哲学,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再是以建构抽象的形而上学体系,给人类提供永恒不变、包治百病的绝对真理为目的。因为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如果不与具体的不断变化的实际相结合就会变为僵化的教条。所以,马克思一方面强调自己哲学世界观的方法论意义,反对把自己的哲学公式化、模式化;另一方面,他批评当时德国的大学生动不动就要找一个所谓的逻辑出发点,搞一个主观思辨的体系的做法。今天看来,这种批评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一种哲学来说,体系往往是暂时的、相对的,如果作为一个抽象的固定结构,非常容易僵化,成为束缚思想的桎梏。重要的是把时代性问题真实地引入哲学,终结以绝对真理自诩的全部形而上学。正是“这种哲学思想冲破了固定不变的、令人难解的体系外壳,以世界公民的姿态出现在世界上”。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消闲的空谈哲学,不是晦涩思辨的书斋哲学,也不是学生课堂的教科书哲学,而是“改变世界”的实践哲学。正因为如此,马克思在批判和超越西方近代哲学时,其关注的重点不是像西方哲学家那样构建新的哲学体系,而是关注现实社会的变革,为无产阶级指明方向,提供服务。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变世界,在于实现人和人类的解放。马克思曾指出:“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在这里,马克思自称为“实践的唯物主义者”,以区别脱离实践的唯物主义者,以强调他自己的哲学是“改变世界”的实践哲学。公开申明解释世界的目的在于改变世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同于西方哲学的一个显著特点,这是因为马克思不仅是伟大的哲学家,而且是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几个基本问题

第34卷第3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5月 Vol.34 No.3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May 2012 ────────── 收稿日期:2012-03-07 作者简介:黄顺彬(1970-)男,安徽马鞍山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共党史党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109- 哲学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几个基本问题 黄顺彬 (马鞍山市委党校 党史党建教研室,安徽 马鞍山 243099) 摘 要:如何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中国共产党人在思想理论上一直努力地追寻探索着这一问题。至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首次把“三化”结合在一起,提出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作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根本任务。在时代和任务根本转换的大背景下,厘清“三化”中的“时代化”的几个基本问题,对于充分凸显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三化”;时代化;基本问题 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9115(2012)03-0109-03 Several Basic Issues in Applying Marxism in Contemporary China HUANG Shun-bin (Department of Party History and Building, Maanshan Party College, Maanshan 243099, China) Abstract: How to make the combination of Marxism with the realities of China, the Chinese Communists have been working in the ideological and theoretical pursuit and exploring. For the first time, the Party put Marxism Chinesization, Modernization and Popularization together, and proposed to continue to promote Marxism Chinesization, Modernization and Popularization in the Four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 Seventeen Central Committee, as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the Party’s ideological and theoretical building. In the context of the fundament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times and tasks, clarifying a few basic issues of “Marxism Modernization” can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combining Marxism with China’s reality. Key Words: Chinesization, modernization and popularization of Marxism; modernization; basic issues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大会上,胡锦涛又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角度,再次强调要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贯彻落实这一要求,对于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938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毛泽东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和各个国家的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对于中国共产党说来就是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的具体环境……离开这个的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 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特性,既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就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1]从此,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就一直成为中国共产党人思想理论上努力追寻的境界。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成功探索和经验积淀,至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首次把“三化”结合在一起,提出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并以此作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根本任务。这其中,尤其是时代化,在时代和任务根本转换的大背景下,对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意义更是充分凸显。 一、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概念演变和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这一概念与范畴是在“马克思主义与时代特征相结合”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1983年3月,胡耀邦在纪念马克思逝世100周年的大会上讲到马克

关于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的正确性

关于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的正确性 论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脑力劳动者 论文摘要:从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起源和形成论述了劳动价值理论的科学性和作用,并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和当前的历史条件阐明了对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的新的认识,指出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就是要尊重客观实际,弃传统观念和传统理论,确立起脑力劳动者在价值创造中的重要地位及其作用。 1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起源和形成 劳动价值论发轫于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但这一理论内在所具有的革命性因素,使得它还在马克思所处的时代,就已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们迫不及待地以生产要素价值论、均衡价格论等价值、价格理论替代了。这样,这一由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的杰出人物所栽下的绿树,便由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浇灌成长了。 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一大优点和特点,是以商品理论为基础,通过揭示商品内在矛盾及其运动,揭示出价值的本质,从而建立起科学的劳动价值论。 2劳动价值论的作用 劳动价值论是我们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经济运行规律的一把尺子。对劳动价值论的研究和阐述,使马克思能够创立起剩余价值理论。而剩余价值理论和唯物史观的形成,被恩格斯评价为马克思的两大理论贡献。剩余价值理论的一大革命性作用,就是它在人类历史上首次通过科学论证,为人们解剖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证明了作为一个阶级整体而存在的资产阶级的不合理性及历史过渡性,并由此揭示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生、发展以及必然灭亡的历史规律。劳动价值论及在其基础上所形成的剩余价值理论,直接在20世 纪催发出了一种新型的社会制度既社会主义制度的产生。 3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内容 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内容主要包括:价值实体,价值量,价值形式和价值的社会性质。从内容上:一是分析商品二因素,揭示价值实体和价值量。二是分析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继续研究价值实体和价值量。三是价值形式和交换价值。四是价值的社会性质。4个方面分别论述了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科学性。 4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待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 从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劳动价值理论以商品理论为基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以市场为条件。商品、价值、货币、价格构成劳动价值理论的基本范畴。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逻辑关系

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向性指引下,马克思主义实现了时代化和大众化的创新发展。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动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则是中国化的主体,承担着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发展的重要责任。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历史性、整体性逻辑思考中,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呈现了新的时代内涵,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的深层次发展、迈进。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逻辑关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我党在十七届四中全会上提出的,是基于我国基本国情,基于现实发展需求而提出的重要战略指示。马克思主义伴随着几大领导核心的不断丰富和发展,逐渐的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基本国情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理论内容,并且作用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领导着全国各族人民深入开展改革建设实践活动,发挥着较为深远的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内在理论逻辑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总体方向性把握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随着历史不断的推进和发展,在革命、改革和建设的探索和深化中,社会主义建设成果越来越丰富。马克思主义中国是一切实践活动开展的前提和基础,掌握着理论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方向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蕴含着深刻的理论积淀,是理论创新和实践延伸的重要源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社会的基本国情相结合,以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成果指导我国的改革建设实践,保持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现实地位和主体方向性的引导。 (二)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内在动力支撑 全球化竞争的日趋激烈,理论对时代发展的影响力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影响力的扩大能够提升大众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感知力,对于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情况的深入了解,将人民群众凝聚在一起,不断的向前迈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体现着理论创新和探索实践的不断深入和延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的延伸,体现了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展规律性的特点。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展现中国气派、中国作风的理论成果,同时也坚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和实践融合的探索道路。在继承和创新、深化改革和实践拓展的进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才得以有渊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主体行为表现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更是社会实践的重要推动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时代化都是需要实践主体进行行为把握。马克思主义只有真正成为人民群众所广泛理解和接受的理论内容才能够得以较为深远的发展和践行。正如马克思所说的:“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①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服务于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是揭示人类社会发展最一般规律,更是人民群众话语权的表达,以最为一般的规律性认识和方法论指导指引着大众的行为规范。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能够得以实现必须要重视对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发挥,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力。一切科学的理论成果,都是来自于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的总结,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和发展最终也是要服务于人民群众的生活生产实践,因而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强调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实现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现代化最为重要的力量保障。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实践对策 (一)创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合理的现实语境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首先要建构合理的现实语境,以符合大众思思维方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借用毛主席的话:“认真看书学习,弄通马克思主义。” 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只有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 义理论教育,才能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在当今复杂多变的 国内外形势下,尤其是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入。如潮水般涌人的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使一些大学生的理想变得模糊。因 此,应充分认识现阶段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性,根据现阶段大 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对策,使现阶段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取得显 著效果,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牢固的思想基础。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 的共同思想基础。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如何更有效地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 大学生头脑,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个问题,深 刻揭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明确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 内容。 从本质上讲,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 观的教育,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教育,是三位一体的教育,是难度最大的 教育。只有不断加大创新力度,才能确保理论武装头脑的工作卓有成效。 目前,在一些大学生中存在着轻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有些同学认 为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根本没有必要,以后也用不上,只要考试能过就行了。 特别是在一些理工科院校中,同学们甚至认为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马克思主义哲学没有用处。受这种思想的影响,很多大学生都不重视马克思主 义哲学的学习,这在当前的高校教育中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马克思主义 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论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它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它是现代最先进的科 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时代的思想智慧。因此。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 大学生来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提高其思想道德 素质 当今国际、国内的政治、经济、文化构成了当代大学生成长的社会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