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九年级政治教材知识点汇总

2019年中考九年级政治教材知识点汇总
2019年中考九年级政治教材知识点汇总

19中考九年级教材提纲(三十一)

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第一课踏上强国之路

1.强国富民成为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2、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3、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

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的改革开放是怎样促发展的?(改革开放的重要性、作用、意义)

答:①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②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③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④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

⑤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5、我国确立了什么基本经济制度?形成了什么新格局?

答: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6、我国逐步建立、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7、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已成为社会共识。

8、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腾飞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

答:(1) 中国人民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①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②第一大工业国;③第一大货物贸易国;④第一大外汇储备国;

⑤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2)中国人民通过改革开放过上了幸福生活。(3)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

9.中国的腾飞证明了什么道理?

答: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10、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什么?

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11、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12、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什么?

答: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13、我国贯彻以什么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答: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14、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5、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什么?答:增进民生福祉。

16、为什么要坚持共享发展成果?

答:①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③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④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17、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的标准是什么?

答: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经济发展,而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

18、怎样共享发展成果?

答:①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②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③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④实施健康中国战略;⑤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19、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需要我们怎么做?

答:①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②落实新发展理念③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④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⑤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为什么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答:①改革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②进入新时代,有效应对重大挑战、解决重大矛盾,需要深化改革。③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④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

21、在全社会弘扬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的改革创新精神

22、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什么?

答: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核心容是什么?

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24、为适应改革开放的大趋势,我们中学生应该如何做?

答:①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立志成才;②学习、宣传改革开放政策;

③树立平等、开放、参与的国际意识;④勇做改革开放事业的拥护者、参与者、推动者;⑤敢于同破坏改革的行为作斗争;⑥为改革开放贡献自己的力量。等25、为了祖国更加辉煌的明天,作为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做?(少年强则中国强!在祖国奋进的征程中,你将怎样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贡献?)、你将以怎样的实际行动为党的十九大献礼?(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或为实现中国梦? (怎样把自己培养成为新世纪的合格人才?)

答:①树立远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②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发扬艰苦奋斗精神;③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④发扬团队精神,善于合作;⑤热心公益、服务社会;⑤加强道德修养,弘扬社会正气。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等

26、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答:①树立远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②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勤动脑,勤动手,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③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自觉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

④树立全球意识,宣传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做中外友好往来的使者;

⑤增强社会责任感,热心公益,服务社会。

27、要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你认为要坚持怎样的基本经济制度、发展战略和国策、发展理念、根本原则?

答:(1)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3)国策: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4)发展理念:协调、绿色、共享(5)根本原则:共同富裕

28、从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翻天覆地变化,你能总结出我国发展的那些智慧?答: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④坚持改革开放;⑤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⑥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⑦坚持“五位一体” 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等。

29.在深化改革的路途中,我们遇到的挑战、风险有哪些?

答:①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②创新能力不足;③资源、环境面临严峻形势;④脱贫攻坚任务艰巨;⑤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⑥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⑦社会文明水平尚需提高;⑧社会矛盾和问题交织叠加;⑨全面依法治国任务依然繁重;⑩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待加强;等

30、在我们身边有哪些现象是主要矛盾的体现?

答:①就业难;②入园难、入学难;③就医难,就医贵;④住房贵;⑤行路难;

⑥城乡发展不平衡,收入差距大;⑦文体设施不足,文化生活贫乏。等

31.解决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32、解决主要矛盾的具体措施是什么?

答:①坚持改革开放;②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④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⑥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⑦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⑨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

1.怎样正确认识创新?

答:①生活处处有创新。②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③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④生活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也都可以创新。⑤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2.为什么要坚持创新发展?(为什么说创新是引擎?)(创新的意义?)

答:①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②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③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④创新发展是国家命运所系;⑤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因素;

⑥当前,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

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

3.改革和创新的关系怎样?

答:①改革在不断创新中提升发展品质;②创新通过改革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③国家用改革之手激活创新引擎,释放更多创新活力;

④让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创新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4.我国目前的科技发展现状是怎样的?

答:①成就: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

世界前列。

②不足:从整体上看,仍然面临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总体水平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

5.怎样建设创新型国家?

答:①必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②重视教育和人才培养。③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④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⑤搭建创新平台,营造创新的氛围和环境。

⑥把经济建设重心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6.我国为什么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教育的重要性)

答:①一个民族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培养。②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③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④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⑤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7.我国为什么要鼓励万众创新?

答:①每个人都是创新者,都向往在创新中实现自我价值;

②每个人都是创业者,都可以通过辛勤劳动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贡献。

③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

④时代需要弘扬创新精神。

⑤创新的目的是增进人类福社,让生活更美好。

⑥创新让我们获得更多的尊重和认可,让我们过上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

8、创新精神的表现(涵)是什么?

答:①表现为敢为人先、敢于冒险的勇气和自信②表现为探索新知的好奇心和挑战权威的批判精神③表现为承受挫折的坚强意志和沟通合作的团队精神

④表现为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和造福人类的济世情怀。

9、建设创新型国家: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

10、保护知识产权就是尊重创造、保护创新。

11、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

12.建设创新型国家我们青少年应怎么做?(怎样向航天工作者学习?如何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怎样做?)

答:①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打下知识基础;②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③培养创新的兴趣和好奇心;④勇于实践,敢于质疑;

⑤积极参加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活动。等

13、如何保护知识产权?

答:①学习相关法律,如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等;

②当未成年人的知识产权遭到侵犯时,可以由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出面请求有关机关予以保护,要求侵权人承担法律责任;

③拒绝购买盗版产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

④对自己的发明创造成果及时申请专利保护。

第二单元【与法治】第三课追求价值

1、社会主义政治的本质特征是:人民当家作主

2、社会主义的目的:保障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3、社会主义特点:新型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

4、社会主义的形式:选举和协商

5、人民(社会主义)的真谛: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

6、在价值上要求大多数人当家作主,

7、价值的实现方式要靠形式和制度的建立。

8、全体中国人民的价值追: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社会公平正

9、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协商。

10、为什么说我国社会主义是新型的?

答:①它从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出来,是具有强大生命力。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政治的本质特征。②我国社会主义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

最管用的。③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的真谛。协商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11.发展社会主义的意义是什么?

答:①有利于保障人民合法权利;②有利于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③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④有利于决策科学化;⑤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国家繁荣富强。

11.我国实行人民的重要形式:

答:①发展选举,保障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

②发展协商,推动人民部各方面在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取得一致意见。

12.在我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主要有哪些?并分别说明它们的地位或作用?答: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项制度强调通过充分协商,求同存异,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心圆。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项独具中国特色的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

④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是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基础。

13.公民行使权利的方式(途径)主要有哪些?

答:①选举是人民实现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②决策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③监督是公民参与生活、行使公民监督权的具体体现。14.为什么要增强公民的意识?

答:①在现代社会,应该成为公民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

②一个国家和社会生活的质量和水平,与公民的意识密切相关;

③在我国,塑造现代公民,需要增强意识。

④增强我国公民的意识,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是社会主

义制度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15.公民参与生活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答:①要有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②以理性、公正、客观的态度全面、深刻、辩证地看问题;

③立场正确、逻辑清晰地表达观点和意见;

④逐步提高依法有序参与生活的能力。

16.公民应怎样增强意识?(如何使思想成为公民的自觉信仰?)

答:①公民要自觉遵守宪法,始终按照宪法原则和精神参与生活。

②公民要不断积累知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态度。

③公民要通过依法参与公共事务,在实践中逐步增强意识。

17、实行监督的意义是什么?

答:①有利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提高效率,克服官僚主义,防止滥用权力,预防腐败。②有助于增强公民的参与意识,激发公民的参与热情。

18、公民参与决策的制度有哪些?

答:①社情民意反映制度;②专家咨询制度;

③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④社会听证制度。

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

1.为什么要选择法治道路?(法治的作用有哪些?)

答:①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②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③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法治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④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2.法治的要求有哪些?

答:①法治要行良法之治。良法应当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的发展规律,程序正当,符合公平正义要求,维护个人的基本权利,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最大程度地维护社会秩序、增进人民福祉。

②法治还要行善治。

3. 法治建立在政治基础上。

4.怎样建设法治中国?

答:①科学立法,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②严格执法,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③公正司法,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④全民守法,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⑤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5.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哪些方面的有机统一?

答: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6.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7、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8、我国政府的作用、宗旨、要求(原则)是什么?

答:作用:一方面,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政府管理;一方面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宗旨:为人民服务;

要求:政府工作要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