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增分优选练:题型分类练训练2史料实证类(史料类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训练2史料实证类(史料类型)

一、文献史料

1 •《史记》记载:“自古受命帝王及继体守文之君,非独内德茂也,盖亦有外戚之助焉”,

清代赵翼也说道:“东汉多女主临朝,不得不用其父兄子弟以寄腹心。”汉代此用人机制

()

A. 实现了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B. 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C. 削弱了汉宗室贵族的势力

D. 使皇权受到外朝控制

答案C

解析材料中“东汉多女主临朝,不得不用其父兄子弟以寄腹心”表明汉朝重用外戚,削弱了汉宗室的力量,故C项正确。

2.下表是汉代某一个阶段关于三个青铜器的铭文记述。作为史料,这些铭文可以用来研究汉

代()

A. 官营手工业生产规模

B. 盐铁官营的实施状况

C. 手工冶金的生产技艺

D. 国家赋税的征收情况

答案C

解析材料中的青铜器的铭文记载了生产时间、生产工匠、重量、价值等,反映了手工冶金的生产技艺高超,故C项正确。

3 . (2018 •九江质检)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汉代察举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是

()

A. 孝廉成为两汉时期选官的唯一标准

B. 增加选官的限制以保障贵族政治的稳定

C. 两汉到魏晋时期察举制度不断完善

D. 东汉末年选官实践与制度设计出现背离

答案D

解析“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不符合孝廉的标准,可见与当初选官的

标准有所背离,故D项正确。

4. (2018

•晋城月考)下面是不同史籍对汉代经济状况的记载。由此可知,西汉时期()

A. 具备经济区域分工的基础

B. 实行与民休息的经济政策

C. 区域间长途贩运发展繁荣

D. 商品经济占据了主导地位

答案A

解析由材料“山西饶材、竹……山东多鱼、盐……江南出楠、梓……”“陇、蜀之丹漆旄

羽,荆、扬之皮革骨象,江南之楠梓竹箭……”可知西汉时期已经出现经济区域分工,故A 项正确。

5. (2018 •淄博模考)针对“玄武门之变”这一史实,《旧唐书•高祖本纪》中写道:“六月

庚申,秦王以皇太子建成与齐王元吉同谋害己,率兵诛之。”而《新唐书•高祖本纪》中则写道:“庚申,秦王世民

杀皇太子建成、齐王元吉。”两种不同的叙述反映了()A. 文字史料带有一定的主观因素

B. 文献记录能够还原全部历史真相

C. 历史事实是由历史叙述呈现的

D. 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模糊不清

答案 A

解析 《旧唐书》成书于后晋,后晋处于五代十国时期政权更迭频繁,需要为新政权正名; 《新唐书》成书于北宋,稳定的封建王朝需要稳定社会秩序,反对夺权,故两本典籍对“玄 武门之变”的叙述带有主观色彩,故

A 项正确。

6.

(2018 •“长汀、连城、上

杭、武平、漳平、永定一中”六校联考 )《资治通鉴》载唐僖宗

乾符五年“诏以东都军储不足,

贷商旅富人钱谷以供数月之费,

仍赐空名殿中侍御史告身(委

任状)五通(五份),监察御史告身十通,有能出家则助国稍多者赐之”。 材料反映了唐代(

A. 商人的经济地位远比一般平民优越

B. 商人在法律和政治上不再受到歧视

C. 政府意在推行打击富商大贾的政策

D. 政府开辟商人谋取官位的特殊渠道

答案 D

解析材料说明由于军队供给出现问题,对于商人出具钱谷的可以根据数量不同任命官职,

这一举措,开辟了商人谋取官位的特殊渠道,故

D 正确。

7.

(2018 •郑州模

考)下表为关于唐代粮食贸易现象的记述。由此可知,唐代

记述

一千买米一斗,以悬于市”

在吐鲁番出土文书中保留有开元年间西州一 户人家的家用账,其中记载“五月五日,六 十来面”。按照天宝二年交河郡市上的面价 国家文物局古文献研究室《吐鲁番 “白面一斗,上直钱三十八文。北庭面一斗, 出土文书》

上直钱三十五文”,大致用铜钱六十文可买 面将近两斗。

A. 粮食贸易比较频繁

出处 杜甫在大病初愈后,友人王倚“遣人向市赊 《全唐诗》卷•杜甫《病后遇王倚 香粳,唤妇出房亲自馔”。

饮赠歌》

江淮有商人“积米以待踊贵,图画为人持钱 《唐国史补》

B. 粮食短缺导致粮价昂贵

C. 粮食的价格不稳定

D. 政府严格控制粮食交易

答案A

解析由材料“遣人向市赊香粳” “江淮有商人’积米以待踊贵’” “五月五日,六十来

面”可知唐代粮食贸易的频繁,故A项正确。

8. (2018 •青岛模考)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

实是()

A.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宣扬国威

B. 郑和的航海活动造成国库空虚

C. 郑和奉皇帝之命远航海外诸国

D. 郑和远航推动了中外文化交流

答案C

解析材料中《明书》涉及到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踪迹建文”,故材料内容不能认定郑和

下西洋的目的是宣扬国威,故A项错误;材料中《明史》涉及到“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废亦不赀”,但不能认定郑和航海活动造成国库空虚,故B项错误;四则材料都表

明郑和是奉皇帝之命出海,故C项是材料中能被认可的史实,故C项正确;从材料中仅能看出郑和远航外国,没有涉及郑和远航推动中外文化交流,故D项错误。

9. (2018 •济宁模考)明太祖曾指出:“圣人之治天下,四海之内,皆为赤子,所以广一视同仁之心。朕君主华夷,抚御之道,远迩无间。”(《明太祖实录》)明成祖朱棣也认为:“人

性之善,蛮夷与中国无异……夫好善恶恶,人情所同,岂间于华夷。”(《明太宗实录》)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