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试题评析
2019年高考文综全国卷历史试题评析

高考评析| 调整特点导向——2019年高考文综全国卷历史试题评析调整特点导向——2019年高考文综全国卷历史试题评析2019年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的三套文综历史试卷,贯彻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遵循“一核四层四翼”评价体系要求,体现“立德树人”的政治导向,落实了《考试大纲》修订的精神。
命题正确处理实验版课标与2017年版课标的关系,聚焦学科主干内容,注重考查历史学科的核心价值、必备知识、关键能力,突出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取得新突破。
试题加强对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教育体系的考查,力求“知识”“能力”“素养”的有机统一,对高中素质教育和历史教学有着明显的导向性性。
试题遵循近年来形成的命题风格与设计思路,“稳中有变,变中求新”,力求继承与创新并存,试卷结构、题型与往年基本一致,试题情境和问题设计得以完善和改进。
依据高校的选才要求,试题扩大了知识广度和深度的考查;结合中学历史教学的实际,延续了2018年调整试题难度的做法。
整体看,三套试题质量较高,符合2019年考试大纲的要求和教学实际,难度适中,有一定区分度和效度,发挥了服务高校选拔德才兼备人才和引导中学历史教学的双重效用。
一、试卷结构2019年全国文科综合试卷历史必做题试卷结构如下:依据上表,从通史角度分析,整体上各部分内容的考查比重,与2018年相比中国古代史、世界史基本持平,中国近现代史的比重有所加大,基本符合考纲和教材的实际。
但将Ⅰ卷、Ⅱ卷、Ⅲ卷分开计算,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的考查比重增减情况不一,这体现了命题对各部分内容考查的比重具有灵活性和随意性的特点。
从模块角度分析,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考查内容的选取及其所占比重,体现以下突出特点:第一,与2018年相比,政治史基本持平,经济史的内容略有降低,文化史的内容略有提升,三个模块的比重基本平衡。
第二、三套试卷第42(41)题的政治、经济、文化内容交织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综合性增强。
2019年高考历史试题评析

2019年高考历史试题评析2019年高考历史试题注重彰显历史学科在育人方面的独特价值,体现科学合理的教育评价导向,重点考查核心价值、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利于引导中学教学。
1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体现“六个下功夫”1.1 在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方面下功夫2019年高考历史试题注重牢筑考生精神底座。
如文科综合Ⅰ卷第29题以“革命”一词在不同时期《新青年》杂志中出现的频率为切入口,引导考生坚定信念,追求真理。
此外,试题注重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引导考生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
如文科综合全国Ⅰ卷第41题反映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激发考生的民族自信心和爱国热情。
1.2 在增强学生品德修养、培养奋斗精神方面下功夫2019年高考历史试题通过先贤的躬身垂范和客观史实启示考生,品德修养是需要一个人终身修炼的心灵成长与价值养成。
如文科综合全国Ⅲ卷第24题引用古代儒家经典《孝经》中的孝悌礼乐观念,鼓励考生在新的历史时期将传统孝道观转化为现代基本的价值理念。
此外,试题通过对历史上众多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集体和个人事迹的再现,激励考生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如文科综合全国Ⅰ卷第31题以建国初期俄语书刊的借阅情况设置情境,引导考生树立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勇气。
1.3 在增长学生知识见识、增强综合素质方面下功夫2019年高考历史试题强调对考生知识广度和深度的考查,引导中学教学致力于增长学生见识,丰富学生学识。
如文科综合全国Ⅰ卷第24题引用学者对商代、西周王位世系研究的成果,将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相结合,分析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
在考生日常理解的王的概念之外,增加了代的概念,丰富了对于传统政治制度的理解,引导考生扩大知识半径,避免落入浅尝辄止的学习路径。
历史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2019年高考试题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考查,不仅有学科内部不同模块之间,如中国史和世界史、横向与纵向间的综合,更有不同学科间、不同能力和素养间的结合。
2019年江苏省高考历史试卷以及答案解析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3分)据青铜器铭文,西周中后期,裘卫因经营手工业获得财富和地位,一位名叫矩的贵族用13块耕地,从裘卫那里换取了在王室仪式上穿戴的盛服和玉饰。
这一记载反映了()A.井田制度松动B.世袭制度解体C.抑商政策弱化D.礼乐制度崩坏2.(3分)《史记》载:“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奢……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
”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汉初()A.实行察举制度B.独尊儒家学说C.实行郡国并行制D.全面推行郡县制3.(3分)唐代诗人刘得仁系皇亲国戚,其兄弟为达官显贵,而他“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唐宗室子弟李洞屡考不中,竟想去皇陵哭诉。
两人的经历反映了唐代()A.科举考试不重考生诗才B.选官制度阻断贵族入仕C.中央政府剥夺宗室特权D.科举取士体现公平公正4.(3分)宋时,太平州当涂县黄池镇“商贾所聚,市井贸易,稍稍繁盛。
州县官凡有需索,皆取办于一镇之内”。
据此可知()A.商税成为政府收入主要来源B.城市商业活动打破时空限制C.政府积极扶持市镇经济发展D.宋代市镇经济已经相当发达5.(3分)有学者认为,“传统上人们对贫穷抱有道德中立的认知”,但明朝晚期,“人们越来越怀疑贫穷是短视和懒惰的结果”。
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新兴资产阶级追求财富和物质享受B.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社会价值观变化C.贫富分化和道德沦丧现象日益严重D.反正统思想成为当时社会主流思想6.(3分)清末,江苏某师范学校的校歌唱道:“经义治事,安定(北宋教育家胡安定)遗风,体用贵兼通。
旧学沉沦,新知潮涌,两端执乎中。
”歌词体现的理念是()A.全面复兴旧学B.排斥西方新学C.新学消解旧学D.崇尚中体西用7.(3分)清末《卖宁波脚带》:“宁波小脚啥好看,脚背高起一大段。
如何脚带竟出名,四乡八镇销场远。
2019年北京市高考历史试卷以及答案解析

2019年北京市高考历史试卷以及答案解析注意事项:1.在答题卡上填写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将准考证号的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答案用2B铅笔涂黑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上,不要在试题卷和草稿纸上写。
3.非选择题的答案直接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不要在试题卷和草稿纸上写。
4.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起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中国新疆乌鲁木齐南山矿区以及俄罗斯阿尔泰山北麓等地,出土了公元前7~前5世纪楚国生产的凤鸟纹刺绣丝绸。
这表明()A。
东周时期丝织品制作精良,远播西域地区B。
楚国是中西交通的起点,楚文化具有明显的西域特征C。
汉代丝路开通之前,中原与西域没有交往D。
东周时期楚国与西域交流广泛,生活方式趋同2.《诗》《书》等原是孔子编纂的私塾教材,到了汉代,它们被列入官方史书《汉书》的《艺文志》第一大部类“六艺略”。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诸子“百家争鸣”B。
始皇帝焚书坑儒C。
汉武帝独尊儒术D。
司马迁撰写《史记》3.据《梦溪笔谈》记载,张咏任崇阳知县时,因为“民不务耕织”而只能以种茶获利,于是他下令砍掉所有的茶树,改种桑麻。
有人去市场买菜,他怒斥:“你们村民都有土地,为什么不自己种菜而要花钱买?”这反映出宋代()A。
官府垄断茶叶利益,商业环境恶劣B。
农副产品较少,货币流通率低C。
地方官员坚持重农抑商的思想D。
商人的社会地位比以前更低4.明万历十五年,顾宪成等人上书违反了皇帝的意愿,神宗要求内阁拟定重罚方案。
内阁首辅申时行等人只拟定了罚俸的方案,神宗非常愤怒,命令“重新拟定方案!”申时行只能遵从。
这表明,明代内阁大学士()A。
只是侍从顾问,不参与政治决策B。
万历年间开始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C。
根据皇帝的传谕起草和批准文件D。
拥有起草文件的权力,但仍需服从君权5.以下表格中的名称,最适合的是()名称开滦唐山煤矿北洋水师大沽船坞北洋银元局京师自来水公司相关信息1878年建立,中国现代煤炭工业1880年建立,北方最早的船舶修造厂1902年建立,位于天津,造币中心1908年,北京建立了第一座官营自来水厂。
2019年高考历史全国Ⅰ卷试题及答案

2019年高考历史全国Ⅰ卷(带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
这反映出()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答案】:B解析:商朝兄终弟及的传位制度较为普遍,导致出现了同代的王很多,西周这种现象基本杜绝,反映兄终弟及逐渐被父死子继取代,因此选B。
禅让制是早期的一种按才能和威望而非血缘来继承的制度,与材料不符,A错。
C选项与材料的变化无关。
血缘关系弱化无法体现,材料反映的是父子血缘关系(嫡长子继承制)更加受到重视,兄弟血缘关系不受重视。
25.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
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
朝廷这种做法()A.加强了货币管理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C.削弱了诸侯实力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答案】:C解析:白鹿皮币定价40万一张,诸侯王参加献礼必须购买,而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约20万,因此,诸侯王需要耗费两年的租税才能买一张白鹿皮币。
这一做法加强了中央的财政收入,削弱了地方的经济实力。
因此C正确。
A,B不符合题意,D选项“实现了”过于夸大了其作用。
26.唐代之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牵钩之戏”,至唐代称作“拔河”,广为流传。
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
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
”据此可知,在唐代()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B.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C.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D.诗歌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答案】:C解析:唐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仍然在北方,一种体育娱乐活动不能说明江南文化成为主流,A错。
耕战结合是一种兵农合一的体制,北魏到唐初的府兵制就是一种典型的兵农合一体制,但后来逐渐没落,到唐玄宗时完全废除,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职业兵役制,即募兵制,B错。
广东省2019年高考历史试卷以及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广东省2019年高考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4分)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
这反映出()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2.(4分)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
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
朝廷这种做法()A.加强了货币管理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C.削弱了诸侯实力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3.(4分)唐代之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牵钩之戏”,至唐代称作“拔河”,广为流传。
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
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
”据此可知,在唐代()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B.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C.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D.诗歌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4.(4分)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
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A.交通方式的变革B.土地制度的调整C.货币制度的改变D.地区经济的差异5.(4分)表川沙县部分名人简历表黄彬国学生,干练有才,上海招商局创办时,章程皆其手订。
朱纯祖监生,幼时孤苦伶仃,学习米业,中年创设朱丽记花米行。
姚光第南邑生员,感于地方贫瘠日甚,就其家设机器轧棉厂。
天津市2019年高考[历史]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
![天津市2019年高考[历史]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ecaf839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8d.png)
天津市2019年高考[历史]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中国很多地区出土了大量青铜器,它们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
图片中的两件青铜器出土于同一地点,该地点位于地图中()A.①B.②C.③D.④2.明朝嘉靖年间,山西武城县县令鉴于该县“集日寡而旷多”,每逢集日,便组织“歌舞剧戏之徒,各呈其技于要街”,结果“众且观且市,远近毕至,喧声沸腾……粟米丝麻布帛,禽而鸡鹜,兽而牛羊,食而鱼肉果菰,与夫南北水陆之产,可以供民生所需者,错然填街溢巷”。
从史料可知,当时武城县()A.农村集市贸易从无到有B.文化与商业结合活跃经济C.居民日常文化活动丰富D.乡村城镇化发展比较迅速3.公元58年,驻守耶路撒冷的罗马军队指挥官下令对一名犹太人执行鞭刑,犹太人对指挥官说:“你难道可以合法地鞭打一位没有犯罪的罗马公民吗?”指挥官有些诧异:“我花了许多银子才获得了罗马公民身份。
”对方说:“我生来就是。
”这表明此时罗马公民()A.身份的获得有不同途径B.必须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C.来自共和国内各个地区D.拥有免受法律处罚的权利4.文艺复兴时期,很多画家以希腊神话中的情节为素材进行创作。
在描绘天神宙斯用一阵“黄金雨”吸引人们时,意大利威尼斯画派的代表人物提香直接用从天而降的一枚枚金币来表现。
提香的这一表现方式()A.带有画家生活环境的烙印B.突出了文艺复兴的精神实质C.附和了教会宣扬的道德观D.体现了神韵写意的绘画风格5.“光荣革命”后直到1832年议会改革前,在英国的一些选区,地方权贵通过人为操作确定议员,议会席位可以买卖,贿选行为屡见不鲜。
这说明英国()A.最高权力归属仍未解决B.普选权的推行弊端众多C.专制独裁有了新的土壤D.民主制度建设尚需完善6.据革命老人吴玉章回忆,1903年他在日本曾读过宣传社会主义的书籍,“感到这种学说很新鲜,不过那时候一面在学校紧张地学习,一面着重从事革命的实际活动,对这种学说也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就放过去了”。
2019年高考全国一卷历史试题答案解析

2019年全国1卷高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1.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
这反映出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从商朝到西周王位继承兄弟相传这一王位世袭方式占据一定比例。
这说明王位世袭除了传统的传子之外,方式进一步增多。
故答案为B项;禅让制强调选贤举能,材料信息没有涉及,排除A项;材料没有信息涉及君主寿命的长短,并且它与王位世袭方式没有必然联系,排除C项;西周实行宗法制,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说明血缘纽带关系是强化而非弱化,排除D项。
2.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
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
朝廷这种做法A.加强了货币管理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C.削弱了诸侯实力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朝廷这种做法具有强制性、专卖性和暴利性。
这从经济上增加了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同时削弱了诸侯的经济实力。
故答案选C项;材料没有信息涉及货币政策或者币种变化,无法得出加强了货币管理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经济方面,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的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符合主旨和史实,排除B项;D项说法不准确,应该是加强了而非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排除。
3.唐代之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牵钩之戏”,至唐代称作“拔河”,广为流传。
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
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
”据此可知,在唐代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B.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C.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D.诗歌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
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可知,唐代推崇阳刚与力量的社会风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高考历史试题注重彰显历史学科在育人方面的独特价值,体现科学合理的教育评价导向,重点考查核心价值、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利于引导中学教学。
1、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体现“六个下功夫”
1.1 在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方面下功夫
2019年高考历史试题注重牢筑考生精神底座。
如文科综合Ⅰ卷第29题以“革命”一词在不同时期《新青年》杂志中出现的频率为切入口,引导考生坚定信念,追求真理。
此外,试题注重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引导考生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
如文科综合全国Ⅰ卷第41题反映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激发考生的民族自信心和爱国热情。
1.2 在增强学生品德修养、培养奋斗精神方面下功夫
2019年高考历史试题通过先贤的躬身垂范和客观史实启示考生,品德修养是需要一个人终身修炼的心灵成长与价值养成。
如文科综合全国Ⅲ卷第24题引用古代儒家经典《孝经》中的孝悌礼乐观念,鼓励考生在新的历史时期将传统孝道观转化为现代基本的价值理念。
此外,试题通过对历史上众多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集体和个人事迹的再现,激励考生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如文科综合全国Ⅰ卷第31题以建国初期俄语书刊的借阅情况设置情境,引导考生树立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勇气。
1.3 在增长学生知识见识、增强综合素质方面下功夫
2019年高考历史试题强调对考生知识广度和深度的考查,引导中学教学致力于增长学生见识,丰富学生学识。
如文科综合全国Ⅰ卷第24题引用学者对商代、西周王位世系研究的成果,将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相结合,分析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
在考生日常理解的王的概念之外,增加了代的概念,丰富了对于传统政治制度的理解,引导考生扩大知识半径,避免落入浅尝辄止的学习路径。
历史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2019年高考试题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考查,不仅有学科内部不同模块之间,如中国史和世界史、横向与纵向间的综合,更有不同学科间、不同能力和素养间的结合。
很多试题将历史元素与政治、地理、经济、文学、艺术、道德修养、价值理念等融为一体,从多个向度考查考生的人文素养。
2、倡导五育并举鲜明导向,对标“德智体美劳”
2.1 将审美能力与修养纳入高考考查范围
2019年高考历史试题注重结合知识内容和高中生的认知水平,选取既能实现考查目标、又结合学科知识的素材,引导考生实现人文和审美素养的提升。
如文科综合全国Ⅱ卷第26题以宋代诗歌为切入点,要求考生结合宋明理学的相关知识进行传统诗歌的鉴赏,将审美活动融入到试题的作答过程中,体味宋诗以理为诗的美学特点。
2.2 将健康观念和意识融入高考考查理念
2019年高考历史试题通过选取与体育运动和健康观念相关的史实作为试题素材,引导考生领悟健康的要义,即强健的体魄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和追求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条件。
如文科综合全国Ⅰ卷第26题以拔河运动在唐代的流行,描绘了“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的壮观活动场面,突出了唐人崇尚力量的阳刚之气和健康体魄。
2.3 将劳动精神和实践投入高考考查要求
2019年高考历史试题对劳动精神的体现,重在引导考生领悟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的道理,激励他们在未来的人生中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
如文科综合全国Ⅰ卷第47题以全国劳模、院士刘源张的生平事迹为素材,由此引导考生尊重劳动、尊重创造。
3、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点睛“一核四层四翼”
3.1 明确“一核”考查目的与高考核心功能
高考评价体系中的“一核”指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是高考的核心功能。
2019年高考历史试题处处彰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如文科综合全国Ⅲ卷第25题通过佛教传播过程中造像服饰、表情的区域差异,反映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引导考生增强对历史上各国、各民族文化传统的理解和尊重,树立正确的文化观。
在服务选才方面,优化题型设计,开放型试题的评分从分层、分项2个维度评价考生作答,并给出不同角度的作答示例,可以使高水平考生脱颖而出。
如文科综合全国Ⅲ卷第35题要求分析20世纪70—80年代法国经济衰退的原因,考生须结合所学知识与相关经济学原理进行严密推理,有利于选拔具有较高历史学科素养的考生。
在引导教学方面,文科综合全国Ⅲ卷第29题以1916年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发表的批判封建伦理的言论为素材,考查考生对史料进行深入分析、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意在引导中学教师重视史料教学,培养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运用历史思维方法解决问题。
3.2 探索“四层”考查内容与素质教育要义
高考评价体系中的“四层”即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
对必备知识的考查,如文科综合全国Ⅱ卷第27题考查中国古代商业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等主干知识;第
32题考查人文主义思想注重人的价值的思想特点,强调了对学生认识、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
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能力的考查。
对关键能力的考查,如对分析历史问题能力的考查,文科综合全国Ⅱ卷第45题将日本中下级武士的命运置于明治维新的历史环境中进行分析,要求考生运用比较、归纳等思维方法
分析问题。
对历史探究能力的考查,如文科综合全国Ⅱ卷第42题考查批判性思维,要求考生独立提出历史见解,对已有历史认识进行审辨式思考。
对学科素养的考查,如唯物史观,文科综合全国Ⅲ卷第27题通过对清代江南市镇化进程的描述,要求考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分析商品经济的发展,理解经济基础在社会历史发
展中的决定性作用。
如史料实证,文科综合Ⅱ卷第28题强调新闻报道作为史料的价值,要求考生辨别史料真伪,考查其在辨别史料作者意图的基础上运用史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对核心价值的考查,如文科综合全国Ⅲ卷第40题通过对汉代和罗马帝国国家治理方式的比较,强调汉代在确立中国基本疆域、强化民族认同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引导考生树立正确
的国家观、民族观和文化观,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3.3 确定“四翼”考查要求与考试评价维度
高考评价体系的“四翼”即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
基础性主要考查学生对主干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
如:文科综合全国Ⅰ卷第45题结合商鞅变法的历史知识,考查考生运用比较等方法分析历史问题的水平和基本能力;文科
综合Ⅱ卷第46题结合抗日战争和二战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理解中国战区建立的原因和意义,强调了对主干知识和基本能力、素养的考查。
综合性是指学生对必备知识与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的融会贯通。
如:文科综
合全国Ⅱ卷第31题结合经济学相关知识分析改革开放史;第33题结合地理学知识,综合地
图信息理解近代早期文化传播状况,考查考生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应用性是指运用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去解决实际问题,发挥学科的应用价值。
如:文科综合全国Ⅰ卷第46题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阿拉曼战役为素材,引导考生以史为鉴,珍惜和平。
创新性是指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和思维方法,发现新问题、得出新认识。
如:文科综合全
国Ⅲ卷第41题,要求考生围绕《汤姆叔叔的小屋》在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翻译和改编情况,独立提出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恰当方法进行论证,鼓励考生主动思考,强调见解的独
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