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在校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以湖北工业大学为例

合集下载

【景观设计】案例解析校园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景观设计】案例解析校园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景观设计】案例解析校园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校园景观设计并不同于普通的园林景观设计,针对校园景观设计而言,文化是其重要的内涵,它是其设计的重要灵魂。

校园环境因其特殊性,除去其物质艺术层面的设计表现外,还需呈现学校的文化宣传理念,为广大师生营造诗一般的校园景观,营造满足学生与老师心理诉求与精神追求的和谐校园环境。

因此,在景观设计中需要尽可能地从人的方向出发,从文化认同的方面着手,强调师生之间的文化协调观念。

使校园景观设计能够秉承校园文化内涵,满足师生之间的文化支持,获得其心理上的认同。

以下,主要以四川龙安中学的校园景观设计为例,介绍了校园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1.设计理念龙安中学整个校园景观设计的理念均是遵循其校园文化的主要内涵,以学生作为设计的出发点。

在景观设计方面做到以学生为本,将中学生的性格特征作为其景观设计的重要依据。

改变传统的校园单调、死板的设计理念,将更多富有文化内涵的趣味设计融入景观设计中。

从校园文化的主要理念"腾飞"出发,将校园内部师生的光明的未来与前途融入设计中。

让校园景观设计体现育人的内涵,能够充分发挥环境的影响作用,让学生感受到人性化的关怀。

此次设计将校园内部学生较为集中的场所,例如读书角、教学楼、花园等景观作为设计的重点,将校园文化的内涵灌输其中。

通过改变植物、建筑物的设计形式,让学生在校园内体会到丰富变化的景观环境,感受到最真挚的人文关怀,同时获得视觉的享受和心理的愉悦。

2.(1)读书角针对学生而言,读书角是其除去教室、宿舍、图书馆外的重要学习场所,它的设计理念必须从为学生创造放松、惬意的外部读书环境出发,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的学习天地。

因此,在龙安中学的校园景观设计中,将整齐的树阵作为设计重点。

同时将趣味座椅纳入设计的范畴,让学生在日常紧迫的学习之余,心灵能够得到放松。

学生在读书角既能够完成课外的学习,还能够贴近自然、放松自己的心情,感受到身心整体的愉悦。

高等工科院校园林植物类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以湖北工业大学为例

高等工科院校园林植物类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以湖北工业大学为例

职业教育与培训现代商贸工业2018年第23期178㊀㊀基金项目:广东省中小河流生态河道构建技术指引(2017385).作者简介:冯晶红(1988-),女,湖北工业大学讲师,在读博士,主要从事风景园林设计的研究.高等工科院校园林植物类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以湖北工业大学为例冯晶红(湖北工业大学,湖北武汉430068)摘㊀要: 园林植物类课程 是一类理论性㊁实践性㊁应用性很强的课程.针对目前我校风景园林专业植物类课程存在着课程体系不完善㊁课程之间衔接不紧㊁部分课程内容重复㊁理论课时安排严重不足及实践教学体系不合理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探讨了植物景观类课程体系优化的途径:首先,明确课程的定位和教学目标,完善风景园林植物设计专业学科结构;其次,改革教学内容和授课形式,强化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第三,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目标㊁创新能力为核心,为人才培养打下坚实基础.以期通过完善优化植物景观类课程体系,推动学科教学改革的发展和深化,培养出具有扎实园林植物知识和技能㊁适应社会需要的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关键词:风景园林;园林植物类课程;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 4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d o i :10.19311/j .c n k i .1672G3198.2018.23.084㊀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态环境意识的增强,生态良好的㊁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建设越来越受到各界人士的重视,也使得风景园林专业教育事业蓬勃发展.风景园林专业(L a n d s c a peA r c h i t e c t u r e )自诞生以来就担任着 在人工环境和大自然之间找到平衡 的使命,而植物与山水㊁建筑共同构成了风景园林学科的主要内容.其中植物作为生态环境的调节器,在改善人居生态环境㊁降低噪音㊁增加空气湿度㊁涵养水源等方面更是发挥了重要生态效益作用.曾经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陈俊愉先生便指出:对于这一知识面极广的综合性学科,该学科最大的特色应该体现在园林植物方面.设计人员应该很好地掌握有关植物材料的知识,了解植物习性和其应用方式.近年来,国内在风景园林专业园林植物类课程的课程教学改革方面已取得较多成就.其中北京林业大学和浙江农林大学均对风景园林专业的人才培养,在园林植物类课程体系中,结合教学内容㊁教学组织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也已形成不少好的经验,用以指导教学实践的开展.如包志毅等分析了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专业园林植物类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专业园林植物类课程改革的构想.郝培尧等以北京林业大学核心专业课程之一 园林植物景观规划 的教学改革为研究内容,提出了3种富有特点的教学方式并提出要加强提升实践教学内容.这两所高校均为具有农林背景的资深院校,植物类课程教学经验丰富, 园林植物设计 课程的学时也较多.相较国内,国外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则更为完善.孔海燕在对美国部分高校 园林树木学 及相关课程的开设情况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指出从课程教学理念㊁教学目标㊁教学内容㊁教学方法㊁考核方法等方面均具有借鉴意义.再如,唐岱等通过对美国具有代表性的弗吉利亚理工大学园林树木学课程教学特点介绍和分析,探讨美国大学本科园林树木学在教学理念㊁课程体系㊁知识传授㊁成绩评价等方面的特点,试图可为我国园林树木学课程教学和发展提供有益借鉴.湖北工业大学的风景园林专业是依托土木工程㊁建筑学等工科背景开设的新专业. 园林植物设计 是该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该课程对学生学习景观设计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但作为工科背景的院校,湖北工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在园林植物类课程的教学经验方面稍显薄弱,急需借鉴国内外其他高校的经验进行教学改革.1㊀园林植物类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1.1㊀园林植物类课程现状湖北工业大学土木建筑与环境学院2011年经教育部批准开设景观建筑设计专业,2013年,教育部正式将风景园林升级为一级学科,并确定学科名称为风景园林,我院也将景观建筑设计专业更名为风景园林.该转型体现了本专业在社会需求和学科发展方面的巨大潜能.对于学科发展委员会提出的风景园林学科的发展目标,即风景园林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学生掌握园林植物㊁生态学㊁风景园林规划设计㊁园林建筑㊁园林工程㊁园林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能从事风景区规划㊁城市开放空间设计㊁各类园林绿地规划㊁设计㊁施工与养护管理等工作.风景园林专业园林植物类课程主要包括: 园林树木学 , 花卉学 ㊁ 景观植物设计.表1㊀园林植物类课程设置现状课程类别课程名称课时分配主要内容学科基础类园林树木学24h +1周实践周常见的园林树木的种类㊁形态特征㊁生物学特性㊁生态习性㊁观赏特性㊁园林应用等.花卉学24h +1周实践周花卉分布㊁分类㊁繁殖㊁栽培及应用等.专业核心类景观植物设计16h +1周实践周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的基本原则㊁园林植物种植设计布局㊁植物与其它造园要素配置㊁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的程序等.1.2㊀园林植物类课程存在的问题(1)现行的园林植物类课程教学存在课程体系不现代商贸工业2018年第23期179㊀完善㊁课程之间衔接不紧㊁部分课程内容重复和理论课时安排严重不足等问题.有些课程内容偏重微观,尤其是在介绍一些植被的识别要点的时候,显然没有植物学背景的情况下增加了课程讲解的难度;如 园林树木学中 在讲解 松 ㊁ 杉 ㊁ 柏 科,裸子植物三大主要科的识别要点时,即种鳞与苞鳞是否合生,学生往往对于种鳞和苞鳞是什么表示很无知;另外由于课时限制,园林树木学㊁花卉学仅24课时,景观植物设计仅16课时,造成课程理论教学尚未能完成,使得园林植物规划设计未能有充足时间开展,使得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教学脱节,学生不能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体系,导致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下降.如 花卉学 重在介绍花卉的鉴定设别,对花卉在现代园林建设中应用㊁繁殖和生产栽培的知识涉及较少,学生对于科学合理运用植物材料进行花丛㊁花境㊁花坛㊁垂直绿化等花卉景观设计的表达能力薄弱.同时,有些课程之间理论内容过于重复,基于学生没有植物学基础知识,园林树木学及花卉学内容中均涉及到这方面的知识,导致理论教学中反复讲解.(2)在实践教学中,具有代表性的课程实践调查场地缺乏,以至于不能更好地为后期的课程设计服务进行实地调查.实践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不同场地类型以及不同空间尺度的植物景观有直观的认识,包括对植物景观设计手法㊁主题㊁空间㊁尺度等的理解,以便为后期的课程设计服务.而在实际的实地调查中,武汉市内的大多数调查场地的植物景观特点不突出,代表性不够,在植物的景观功能,植物的景观特色上强调的较弱,学生不能很好的进行现场调研分析比较.并且,现在的一些植物景观比较突出的大多集中在高档住宅区,而此类区域并非对于公众开放,这也是导致实践调研受阻的另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这就造成了课程调查与后期的课程设计联系不够紧密,不能更好地为后期的课程设计服务.另外,对于课程设计任务的安排,为学生提供何种类型㊁多大尺度的设计底图,是困扰教师的问题.由于课程课时较少,并且有些课程安排的阶段靠后,如 景观植物设计 ,理论课时仅16个课时,实践安排一周,并且是安排在大四的上学期,这样导致教师讲不了什么内容就要安排课程设计作业,同时,学生在特殊的阶段出勤率不高,导致学生往往不能理解所学的理论和技能与将来所从事的职业之间的关系,从而难以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不利于学生自身综合能力的提高.2㊀风景园林专业园林植物类课程改革构想2.1㊀完善园林植物类课程设置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是关系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问题.在湖北工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进行课程设置和课程体系建设时,制定的园林植物类课程教学存在课程体系不完善,课程之间衔接不紧和部分课程内容重复等问题,并且由于实践场地受限等因素,导致课程教学强调理论知识,忽略实践技能.针对目前的园林植物类课程存在的问题,在现有的课程数量和学时很难增加的情况下,可以根据风景园林专业的特点,充分利用短学期实践课程,有选择地设置必修课程㊁选修课程以及实践周实践课程,把 景观生态学 ㊁ 园林树木学 ㊁ 花卉学 ㊁ 植物学 ㊁ 植物景观规划设计 等课程设为必修课程,把 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 ㊁ 园林苗圃学 ㊁ 盆景与插花 ㊁ 园林绿地管理 和 景观管理 设为选修课程或实践周实践课程,建立整体统一的课程教学内容. 园林植物类课程 总的教学目标应该与风景园林设计师必须掌握的园林植物知识一致,并要有量化的考核指标,因此相关课程的教学大纲㊁内容㊁方法㊁资源㊁考核体系的统筹调整非常重要.2.2㊀强化实践教学体系建设风景园林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以缩小学生 眼㊁手㊁脑 三者之间的差距为目标,强化实践教学,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不仅要明确每门园林植物类课程的实践教学目标和要求,还应该强化构建以规划设计为主要目标的课程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完善园林植物认知㊁园林植物生产和供应㊁园林植物景观规划与设计以及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等几类实践教学体系.2.3㊀注重人才应用创新能力培养结合湖北工业大学721人才培养计划的调整,面向70%左右的学生提供实践和动手能力的平台;针对20%左右的学生,激发植物景观规划与设计的能力,并引导其参与实际项目;针对10%左右的学生,强化其植物景观规划与设计的能力外,还应训练其作为风景园林植物设计师的职业素养,并引导其独立完成实际项目.3㊀结论风景园林学科自成立以来,便以其强大深远的知识背景著称,作为风景园林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应深刻理解风景园林专业的特征,明确专业的主要培养方向,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多学科知识,强调专业素质的培养,是现代风景园林专业教育的基本导向.通过对现有湖北工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的园林植物类课程的逐步完善和教学方法的提升,笔者相信会培养出更加适应社会需要㊁具有扎实园林植物知识和技能的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参考文献[1]陈弘志,林广思.美国风景园林专业教育的借鉴与启示[J ].中国园林,2006,(12):5G8.[2]包志毅,邵锋,宁惠娟.风景园林专业园林植物类课程教学的思考 以浙江农林大学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2012,(02):58G60.[3]郝培尧,李冠衡,尹豪,等.北京林业大学 园林植物景观规划 课程教学组织优化初探[J ].中国林业教育,2015,(01):68G70.[4]尹豪,董丽,郝培尧.加强课程间衔接,注重实践中教学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 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探讨: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C ].中国江苏南京,2011[5]王美仙,董丽,尹豪.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 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 ].中国林业教育,2011,(02):71G73.[6]孔海燕.美国高校 园林树木学 及相关课程教学的调查与借鉴[J ].中国林业教育,2016,(05):73G78.[7]唐岱,A l e xN i e m i e r a ,张宝兰,等.弗吉利亚理工大学园林树木学 教学特点分析[J ].福建林业科技,2011,(02):151G155.。

环境育人理念下的高校校园景观优化策略研究

环境育人理念下的高校校园景观优化策略研究

6 g 坊Sichuan Building Materials第48卷第1期2022年1月Vol.48,No.l January, 2022环境育人理念下的高校校园景观优化策略研究罗小娇,伍志凌,谢小林,张彦艳(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四川 绵阳621000)摘 要: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高校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而在具体改造建设中,如何合理优化校园景观空间,如何更好地丰富景观类型,如何有效实现景观要素差异化,并营造校园“育人于景”的特色文化氛围,是人们思考的重点。

因此,本文基于环境育人理念,通过选择典型功能区域,并从育人文化性、创新趣味性、色彩与光影效果丰富性、植物及铺装多样性等方面提出具体改造优化对策建议,从而更好地营造能 够感染学生思想、陶冶学生情操的校园景观环境,并对同类建设提供些许参考借鉴。

关键词:环境育人;校园景观;优化策略中图分类号:TU984.14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2 -4011(2022)01 -0238 -02 DOI :10. 3969/j. issn. 1672 - 4011. 2022. 01. 1171研究背景有人说,“校园里的每一堵墙,每一块草地乃至每一株花木都会'说话’,使他们营造出一种能够产生教育作用的’氛围’,发挥教育的作用。

这是一种教育,一种更高层次的教育”。

良好的校园环境对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和良好品德形成均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静态教育的校园环境是学校育 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作用是其他教育内容所不能取代的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简称“西城”)三面环山,一面环水,区域生态景观较好。

但目前西城校区景观布局有待优化,且现状景观类型相对单一。

故在其未来改造建设中,如 何更好地促进校园环境质量提升,积极从环境育人的角度去营造学习交流、休闲游憩的环境场所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2校园环境基本概况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校区坐落于“中国西部硅谷”、“中国唯一科技城”——绵阳市。

风景园林专业“721”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湖北工业大学为例

风景园林专业“721”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湖北工业大学为例

现代园艺2017年第12期风景园林专业“721”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湖北工业大学为例赵丽芳,徐俊(湖北工业大学,湖北武汉430068)721”人才培养模式是湖北工业大学提出的创新人才培养方案。

本文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教学体系完善等方面探讨了湖北工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721”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并总结了该模式取得的成果。

风景园林专业;“721”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人才工业大学“721”人才培养模式理念的提出,风景园林专业结合自身的基础和条件,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具有坚实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基础,专业基础扎实,掌握科学设计思想和方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在学习专业基本理论的同时,还要强化专业实践能力的提升,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面向社会经济和城市发展需要,能够承担各类景观规划设计、施工以及决策研究等工作。

此外,湖北工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在“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分类培养、自由发展”的核心理念下,力求在教学实践环节中设制不同的课程,在满足学生需求的同时,促进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

首先,为符合风景园林行业需求以及毕业生的就业需要,将70%左右的学生培养成专业的应用型人才。

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应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如景观设计、区域景观规划设计、园林植物设计、园林树木学和园林花卉学等课程都是在培养学生的基本功。

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到真实的设计项目中来,使其在实践中提高对风景园林设计的认知。

其次,将20%左右专业能力较强的学生培养成复合型人才。

在风景园林专业理论和实践能力突出的基础上,鼓励学生选修相关领域课程或辅修相关专业,使其能够实现一专多能,既精通风景园林设计,又熟悉建筑设计、规划设计、室内设计、景观小品设计等,而且在艺术素养和设计审美方面的能力也得到提高。

这部分学生可在风景园林设计及其相关领域工作,就业弹性较大,前景广阔。

最后,将10%左右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极强的学生培养成创新型人才。

大学校园文化景观设计理念

大学校园文化景观设计理念

大学校园文化景观设计理念随着大学教育的不断普及和发展,校园文化建设和人文精神的培养越来越受到关注。

作为大学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景观设计不仅仅是美化校园环境的一个过程,更是融合多重文化元素,传递校园精神的一种方式。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大学校园文化景观设计的理念。

大学校园文化景观设计的定位是在校园中为建筑物等硬件设施配上相应的景观,使校园环境更加美观,同时也反映出大学校园的文化气息和传统底蕴,从而承载着校园文化塑造和人文教育的重任。

1、校园形象校园形象是大学校园文化景观设计的最基础元素,是整个景观建设的核心所在。

校园形象要体现大学校园的风范和人文性,体现大学校园的文化底蕴和学术气息,要求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震撼人心的视觉效果。

2、校园环境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借助对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有环境资源的有效利用,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校园环境,增加校园的生命力和活力。

3、校园活动和文化校园活动和文化是影响校园形象的重要因素,是展示大学校园精神和文化底蕴的重要载体。

文化活动要紧密围绕大学校园的特点,结合当下的社会文化背景,抓住学生的兴趣点,丰富校园文化内涵。

4、校园人文熏陶校园人文熏陶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是通过文化艺术、科技、体育等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得大学不仅成为知识的学院,也成为人格的学院。

1、尊重校园文化和精神在设计过程中,应该尊重大学校园的文化和精神,对学校的历史、传统以及特点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让设计更贴近学校的内在需求。

2、符合景观规划的要求应该在景观规划的基础上进行设计,注重细节和整体效果的统筹,做到景观设计与整个校园环境相融合,给人的感觉是自然而然。

3、营造开放自由的氛围校园文化景观设计不仅要有美好的景观效果,更要让学生在其中能够自由开放地沟通、漫步、学习和交往,提升其身心健康、思想素质和人际交往能力,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环境氛围。

4、追求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平衡在大学校园文化景观设计中,应追求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平衡。

大学校园文化景观设计探讨_以太原理工大学中西广场设计为例_张利香

大学校园文化景观设计探讨_以太原理工大学中西广场设计为例_张利香

6106/2012 HUAZHONG ARCHITECTURE 华中建筑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 TU244.3文献标识码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文章编号 1003-739X(2012)06-0061-03摘 要摘 要 大学校园文化景观的设计,应该从实际文化需求出发。

校园文化景观的设计内容,既要有内涵深刻的构思主题,又要有因地制宜的处理手法,还要有因势利导的后续手段。

该文以太原理工大学中西广场为例,主要从设计背景和构思主题,方案设计的过程与手法,方案实施过程中的突发问题和修正设计等方面,分析了其整体设计和实施过程。

旨在探讨大学校园广场在设计过程中如何能够更好地与校园文化、地形、景观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真正做到适用、经济、美观,使其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赏景效果和文化韵味。

关键词关键词 校园 文化景观 设计 修正设计Abstract Abstract The culture landscape design of an university campus should proceed from the practical cultural needs. The elements of campus culture landscape design should consider the profound meaning of the theme, making best use of the local conditions and the follow-up means. In the article, by taking the West Square of 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the author analyses the comprehensive designing and the complementing procedures from the background and theme of design, process and method in designing, dealing with the emergent problems and adjusting designs. The purpose of the article is to investigate how to integrate the culture element, terrain and landscape to make the landscape have higher value of usage, appreciation effect and cultural element.Key wordsKey words Campus, Culture landscape, Design, Amend design 大学校园文化景观设计探讨——以太原理工大学中西广场设计为例Investigation on Culture Landscape Design of University Campus:Taking the Middle Western Square in 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建筑实践Architectural Practice大学校园是培养和造就科学技术人才的空间场所。

基于自然疗愈的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研究——以浙江工业大学屏峰校区为例

基于自然疗愈的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研究——以浙江工业大学屏峰校区为例

基于自然疗愈的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研究——以浙江工业大学
屏峰校区为例
辛倩倩;刘博新
【期刊名称】《建筑与文化》
【年(卷),期】2024()2
【摘要】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创建一个更舒适、健康的大学校园景观已成为研究热点。

从景观设计角度来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校园景观对人的身体和心理多维度的影响。

文章首先梳理相关文献;其次搜集校园景观建成案例,探讨其关键要素;再次总结校园恢复性环境的空间设计导则,并且将其用于浙江工业大学校园设计实践,进一步阐明设计策略,以期为我国大学校园恢复性环境营造提供参考依据。

【总页数】3页(P235-237)
【作者】辛倩倩;刘博新
【作者单位】浙江工业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
【相关文献】
1.大学校园文化景观规划初探——以浙江工业大学屏峰校区为例
2.大学生网络使用状况与网络依赖行为研究——基于浙江工业大学屏峰校区的调查
3.自然山水文化与大学校园建设的交融——以安康学院新校区景观设计为例
4.基于共生形式的
儿童医院疗愈性景观设计研究——以芝加哥科默儿童医院游戏&疗愈花园为例5.疗愈视角下的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等工科院校风景园林专业“园林植物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以湖北工业大学为例

高等工科院校风景园林专业“园林植物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以湖北工业大学为例

高等工科院校风景园林专业“园林植物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以湖北工业大学为例王琴;孙皓;陈烨;冯晶红【摘要】园林植物设计是风景园林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具有工科背景的学校大多缺少园林植物设计的教学经验.近年来,湖北工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开展了“园林植物设计”课程教学体系的改革,结合风景园林专业的培养目标,评估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学生普遍缺少园林植物方面的知识积累,二是学生的设计表达能力薄弱,三是学生的植物设计脱离实际.针对这些问题,确定了课程的教学重点,提出了“积累-融合-实践-创新”的改革途径:首先应加强学生对园林植物基础知识的积累,其次应促进园林植物设计理论和经典案例的融合,三是要重视园林植物景观调研和测绘实践,四是要培养学生在园林植物设计方面的创新能力.课程改革后,学生提高了对园林植物设计的兴趣,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具备了自主创新的能力.【期刊名称】《中国林业教育》【年(卷),期】2018(036)001【总页数】4页(P46-49)【关键词】风景园林;园林植物设计;教学体系【作者】王琴;孙皓;陈烨;冯晶红【作者单位】湖北工业大学土木建筑与环境学院,武汉430068;湖北工业大学土木建筑与环境学院,武汉430068;湖北工业大学土木建筑与环境学院,武汉430068;湖北工业大学土木建筑与环境学院,武汉430068【正文语种】中文一、风景园林专业“园林植物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湖北工业大学的风景园林专业是依托土木工程、建筑学等工科背景开设的新专业。

“园林植物设计”是该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该课程对学生学习景观设计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但作为工科背景的院校,湖北工业大学在园林植物教学经验方面稍显薄弱,急需借鉴其他高校的经验进行教学改革。

近年来,北京林业大学[1-3]和浙江农林大学[4-5]均在园林植物设计教学上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这两所高校均为具有农林背景的资深院校,植物类课程教学经验丰富,“园林植物设计”课程的学时也较多,如北京林业大学的“园林景观设计”课程为80学时,浙江农林大学的“植物种植设计”课程是48学时[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第3期现代园艺生态绿化
校园文化在校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以湖北工业大学为例
陈乐,李继春
(湖北工业大学,湖北武汉430000)
:校园景观设计是最能体现校园文化、反映一所学校历史文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递学校独一无二的文化底蕴的重要载
体。以湖北工业大学为例,探讨校园景观设计在整体规划和建筑造型上结合其本校的校园文化,构造出一个具有求真、务实精神的
大学校园。
:校园文化;校园景观设计;湖北工业大学

天下莫能与之争美”的质朴建筑审美观,这一点也与工科类院校理性和严谨的办学理念不谋而合。校园依河而建,巡司河环绕整侧校园,门区各个要素与桥体、河流、大门、道路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沿河路上,树木郁郁葱葱,夏日可以遮阳蔽日。步行交通与绿化相结合,并放置人文雕像,校训石碑等,塑造出层次丰富的道路空间。行走在校园当中的师生可以移步换景,感受校园文化和人物风采,设计者将学校的发展目标隐含在景观设计中,做到寓教于乐,润物细无声。由此可见,校园文化需要景观设计来体现。1.3校园文化和校园景观设计相互促进景观设计应挖掘学校自身特点,创造出具有人文气息的校园景观,满足师生的使用需求和审美要求,使师生产生一种浓厚的爱校情怀。我校的景观构成要素如垃圾桶、休息座椅、指示牌等均统一设计、遍布校园各处,设计风格反映出校园的文化底蕴和审美情趣。与此同时,在特定区域修建工业文化雕塑(代表人物及其发明),让广大师生能够从校园生活中真正感受到工业文化是工科学校校园文化的基础和底蕴,体现了校园文化和校园景观设计的相互促进。2展望我校还需改进的地方是新建建筑与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融合情况。大学校园是一个独特而丰富的场所环境,它应体现出创新性、时代性,是创造出结合人文气息和学术氛围的校园景观,让师生充分了解我校的校园历史和文化是师生爱校敬校的精神动力,从而打造出更多具有工业文明的标志性建筑,在“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下,希望我校的“可居性”、“可游性”、“可观性”、“可学性”方面更上一层楼。(收稿:2017-11-10):[1]赵丽芳,熊燕.人文内涵在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中的实现途径———以中南大学“伯云园”为例[J].中国园艺文摘,2013,(7):117-119.[2]梁晶.工业文化与工科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对接与融合[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12,27(6):67-68.[3]聂昕.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J].园林绿化,2015,11:1506-1507.[4]湖北工业大学校门浅析,百度文库.“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大学校园,是提供
师生学习、生活、工作的区域,是为国家培育各类人才
的场所,重视校园景观的设计与建设,发挥“行不言之
教”的教育功能,体现校园文化,为师生营造一种自由、
开放、舒适的思想承载平台。校园景观连接着学校的过
去、现在和未来,不仅仅只是包括自然的山水景观、人
为的雕塑、景观小品等,还赋予其独特的自身语言,它
是校园文化软实力的体现,是最直观的物质形式,设计
的优良与否直接影响到师生的心理和情感,对大学生
的学习和成长有着显著的影响,设计时必须既考虑大
学的整体形象,又要有人文内涵。
1校园景观设计和校园文化的关系研究
1.1校园文化是校园景观设计的前提
景观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人性在大地上的反映,
了解人、人性以及人类行为最基本的规律是景观设计
的先决条件。校园文化是校园景观设计的前提,湖北工
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秉承“厚德博学求实创新”的
校训,教导学生增厚美德,容载万物,工作学习上求真
务实、讲究实干精神,是工科类学生应具有的文化底
蕴。体现在校园景观上,以工业文化长廊为例,运用圆
雕、浮雕及模型再现等多种公共艺术手法并将工业文
明的信息自然地融入到景观道路中,让参观者身临其
境,感受工业文化精神,具有鲜明的工业文化气息。
1.2校园景观为校园文化的体现提供实物载体
文化是一种意识形态,具有看不见、摸不着的属
性。如何将意识形态展现出来,则需要设计规划者通过
景观设计予以表达和整体规划。校园景观不仅仅只定
义为教学楼、宿舍、食堂和马路,还应深入对人文观念
的理解。
我校坐落在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江城武汉,主校
区位于武昌南湖之滨,学校临街处修建牌坊,东门入校
处可见采用现代钢混结构修建的教学楼,大楼中间下
面架空,并设有3条出入通道,上部用箱型突出,校名
刻在上部箱型突出部分,两旁延伸分别建有一排建筑,
结构对称,功能简洁。学校内外道路笔直通过校门隔
开,遥相呼应。建筑风格朴素,颇有庄子所说的“朴素而
觼訆訒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