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银行与第三方支付竞合趋势分析(doc 11页)

网上银行与第三方支付竞合趋势分析(doc 11页)
网上银行与第三方支付竞合趋势分析(doc 11页)

.(.....)

基于进化博弈视角的网上银行与第三方支付竞合趋势分析

一、相关概念

电子商务的实现离不开基于互联网等通信渠道的货币支付和资金转移,即电子支付。网上银行支付和第三方支付是电子支付的两种主要形式。在国内电子支付业发展初期,银行占据主导地位,大型企业用户与银行之间建立支付接口是最主要的支付模式。但银行在处理中小型商户时显得力有不及,于是第三方支付平台应运而生,取得了飞速发展。

网上银行支付是指电子商务商城利用各大商业银行在Internet 中建立的网上银行和银行的支付网关,为顾客提供的完成电子商务交易支付环节的一种电子支付方式。目前我国几乎所有的电子商务商城都能提供网上银行支付功能。在这种电子商务交易支付过程中,买家通过网上银行直接将货款支付到卖家的银行账户,卖家收到货款后随即发货给买家。由于网上银行支付方式的便捷、高效、低成本性,相对于买家顾客而言,对网上商城卖家更为有利,网上银行也看好网上支付这块未来的市场,于是各大网上商城和网上银行都极力推广这种支付方式。然而电子商务是一种新型的交易方式,买卖双方不直接见面,网上银行支付又是在完全开放的互联网络环境中进行的,消费者对卖家诚信度的担忧,以及对网上银行账号、密码、资金安全的担忧,成为网上银行支付业务进一步发展的最大障碍。

第三方支付,就是一些和产品所在国家以及国外各大银行签约、并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保障的第三方独立机构提供的交易支持平台。在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交易中,买方选购商品后,使用第三方平台提供的账户进行货款支付,由第三方通知卖家货款到达、进行发货;买方检验物品后,就可以通知付款给卖家,第三方再将款项转至卖家账户。与传统的网银支付相比,第三方支付平台在资金从买方流向卖方的过程中,承担了受双方信任的第三方的角色,确保了买卖双方的资金和货物安全,提高了电子商务交易的诚信度。

二、网上银行与第三方支付的相互促进关系

1、第三方支付平台有助于打破银行卡壁垒

目前我国实现在线支付的银行卡各自为阵,消费者要想在不同的商家自由地完成网络购物,必须持有商家支持的银行卡种。同时商家网站为了吸引持有不同银行卡的消费者,也必须装有各个银行的认证软件。第三方支付平台可与众多银行合作,支持国内各大银行发行的银行卡和国际信用卡组织发行的信用卡。因此,消费者不必持有多张银行卡,只需要将其款项从银行卡账户转移到第三方支付账户,再由第三方支付平台将款项转移到商家账户。商家也不必单独和多家银行接洽、合作,不用安装各个银行的认证软件,只需一次性接入打包好的支付接口,即可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支持的所有银行卡种进行资金转移。这种支付模式可以促成更多商家和银行的合作,同时银行可以直接利用第三方的服务系统提供服务,从而节省网关开发成本。1

2、第三方支付有助于银行业务拓展

艾瑞调研数据显示,2008年在使用网上银行完成支付缴费的用户中,有54.8%的比重是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接入的(见图1),超过了直接登录网银进行在线支付的用户。在银行日益重视个人用户及重视网上银行建设的双重作用下,第三方支付的用户导入对银行的重要性极其明显。一方面,增加了客户黏性,圈住年轻客户,这群人将是未来市场的主力军;另一方面,网上支付功能也带动其他网银功能业务,一旦客户用习惯了之后,不排除会用网上银行进行转账、购买理财产品等。

图1 2008年网上银行的接入渠道

3、银行为第三方支付提供网络专有技术

第三方支付平台只起到中介和信用保证的作用,缺乏认证系统和足够的安全保障措施,并不能保证网上支付信息的安全。为了客户信息和资金的安全,第三方支付必须依赖于银行的网络专有技术。2

4、银行与第三方支付信息共享

第三方支付企业掌握了大量的中小企业交易行为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可以反映企业的信用程度,很多内容又是银行贷款和监管方面所需要了解的。目前也有一些银行和第三方机构实现了信息方面的合作,比如中国建设银行和阿里巴巴合作成立了网络(信贷)银行,主要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问题。

三、网上银行与第三方支付的竞争关系

1. 第三方支付降低了直接使用银行卡进行交易的量。软件的发展和使用是第三方支付的关键环节,也是第三方支付得以顺利发展的基础条件。由于第三方支付提供了信用担保,消除了消费者对网络购物的顾虑,因此人们认为第三方支付比传统的银行卡支付更加快捷安全。第三方支付在线交易的增加,必然会降低银行卡交易量。

2. 第三方支付比银行更加促进了在线交易,商业银行银行卡业务的拓展受到挑战。如前文所述,第三方支付固有的优势促进了在线交易。在整个市场消费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在线交易的增加必定降低了实体店交易的量,在实体店交易时,人们除了现金支付还会使用银行卡进行交易,而这种刷卡交易使发卡行可以从商户那里收到较高的手续费,而银行从在线交易第三方那里收到的手续费,比起商户与银行直连刷卡得来的手续费相对较低,因此在线交易的发展会对商业银行的手续费有一定影响。

3、电子商务模式下, 因为卖家众多而且比较零散, 管理需要耗费很多时间,在市场还不成熟的情况下, 银行采取和第三方支付合作培育市场的方式显然更经济。然而在市场成熟、利润空间比较稳定之后, 银行可能会独立开拓这一领域。当银行不通过任何第三方支付公司,而直接与商家连接时,第三方支付公司将面临来自银行的强大竞争。银行由于专门从事金融服务,信誉高、用户认可率高且资金和技术实力强,大部分银行卡网上支付的开通无须申请,方便快捷,外卡受理、接入费用较低。目前,中国工商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广发银行等都已经在网上电子支付中投人了很大力量。

4、第三方支付的担保为信用保证体系的缺失起到弥补作用,但是这种担保,归根到底还是来源于第三方支付和银行互通,确认的买家的银行支付能力。如果银行介入这种第三方支付业务,会使担保的过程更便捷(即不必往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账户上充值或者预付)。但是,传统银行的担保手续往往比较繁琐,不如账户充值或者预付方式更为便捷,更适用于电子商务模式。如果传统银行能够仿照第三方支付,在电子支付过程中提供支付担保等中间业务,那么其优势将是第三方支付机构无法相比的。

五、基于模仿者动态模型的合作竞争博弈分析

传统经济学建立在参与人完全信息、完全理性假定基础上,然而现实中参与人并不满足完全理性要求,信息也不可能完全获得。考虑到参与人有限的知识水平、有限的推理能力、有限的信息收集及处理能力,认为经济主体的决策行为受到其所处的社会环境、过去的经验、日常惯例等因素的影响,参与人往往不会一开始就找到最优策略,而在博弈过程中学习和试错以寻找较好的策略。因此,均衡是不断调整和改进而不是一次性选择的结果。

在重复博弈中,仅仅具有有限信息的个体根据其既得利益不断对其策略进行调整,不断地用“较满足的事态代替原有的事态”,最终达到一种动态平衡。在这种平衡中,任何一个个体不愿意单方面地改变其策略,称这种平衡状态下的策略为进化稳定策略(Evolutionary Stable Strategy, ESS),并称这样的博弈过程为进化博弈。

进化博弈论自1960年生态学家Lewontin用于解释生态现象就已经产生了,一直广泛应用于生态学、社会学及经济学等领域来研究群体行为的演化过程及其结果。进化博弈理论从有限理性的个体出发,以群体为研究对象,认为现实中个体并不是行为最优化者,个体的决策是通过个体之间模仿、学习和突变等动态过程来实现的。在进化博弈理论中应用最多的是由Taylor and Jonker(1978)提出的模仿者动态Replicator Dynamics模型。模仿者动态是进化博弈理论的基本动态,它能较好地描绘出有限理性个体的群体行为变化趋势,由之得出的结论能够比较准确地预测个体的群体行为。本文应用模仿者动态Replicator Dynamics模型,结合非对称支付矩阵,来分析银行与第三方支付合作竞争博弈的演化趋势,并根据此趋势提出相关建议。

假设前提:

(1)反复从银行和第三方支付两个群体中分别随机抽取一个成员配对进行博弈。

(2)银行和第三方支付两类群体中,都有一部分是合作的,一部分是竞争的,并且这些类型不是事先确定的,而是随着参与人的学习过程和策略调整而改变。

(3)2×2非对称博弈支付矩阵如图所示。

(4)企业间合作竞争的支付结构满足囚徒困境模型的要求,即长期经营的企业有必要维持长期合作, 一旦出现不合作, 企业之间的竞争就陷入囚徒困境3。

(5)银行合作类型的比例为x,竞争的比例为(1-x);第三方支付企业合作的比例为y,竞争的比例为(1-y)。而x , y∈ [ 0, 1 ],

在重复动态博弈中,假定有两类参与人均采用纯策略,令S是参与人所有纯策略的集合,

代表所有在t阶段采用纯策略s∈S的参与人集合,定义状态变量表示在t阶段采用纯策略s的参与人群体比例向量,则有:

(1)

在t阶段采用纯策略S的参与人的期望效用是:

(2)

其中,表示采用纯策略s的参与人在另一类参与人也采用纯策略r时的期望效用。群体的平均期望为:

(3)

下面给出Taylor and Jonker(1978)提出的连续时间模仿者动态Replicator Dynamics模型:该模型假定选择纯策略s的参与人个数的增长率等于,认为某种策略参与人的比例随时间变化,是时间的函数,比例随时间变化的速度取决于参与人学习模仿的速度。

(4)

对(1)式求导得,

(5)

将(4)式代入(54)式得,

(6)

上式就是模拟者复制动态方程。可以看出,如果一个选择纯策略s的个体得到的效用少于群体平均支付,那么选择纯策略s的个体在群体中所占比例将会随着时间的演化而不断减少;如果一个选择策略s的个体得到的效用多于群体平均支付,那么选择策略s的个体在群体中所占比例将会随着时间的演化而不断地增加;如果个体选择纯策略s所得的支付恰好等群体平均支付,则选择该纯策略的个体在群体中所占比例不变。另(6)式结果为零,则解出所有复制动态稳定状态。

根据银行与第三方支付非对称博弈支付矩阵,对于银行,合作策略的期望得益为:,竞争策略的期望得益为:;群体平均期望得益为:

其模仿者复制动态方程为

同样,对于第三方支付企业,合作策略的期望得益为:,竞争策略的期望得益为:

,群体平均期望得益为:

其模仿者复制动态方程为

,得非对称合作博弈动态系统的五个奇点:(0,0)、(1,1)(0,1)(1,0)

(,),即该博弈问题的进化稳定策略。

各个稳定均衡策略的现实含义:

(0,0)即银行与第三方支付均采取不合作状态,该状态下双方各自为赢,互不依赖。银行不再依赖第三方支付拓展业务和维持顾客,第三方支付需要建设自身完善的网络安全系统和支付系统,只能通过销售充值卡等方式完成客户资金的转移。开发支付结算和认证系统需要较高的成本,又将获得监管部门的管制,在这种状态下,第三方支付如果没有其他核心业务,将很难维持经营。

(1,0)即银行全面合作,而第三方支付均采取竞争策略。该状态下银行为第三方支付提供网络技术专用通道,而第三方支付不接受任何银行的信用卡和借记卡的支付。这就需要第三方有独立的发卡业务,并与各大银行挂钩,而在目前中国的金融监管体制下,发卡业务是只有银行才具有的功能,因此,该种进化稳定策略不可能实现。

(0,1)即第三方支付全面合作,银行均采取不合作策略。此时第三方支付被纳入为银行系统的一部分。银行与交易平台的信息系统挂接后,可以交换有关用户存款信用的信息。如下面这个流程图所示,银行可以根据交易进行情况和用户的意愿来对用户的货款进行冻结、转帐和解冻等处理。用户的资金根本不必离开银行,就可以根据交易的进行状况而流转。

通过网银与商户直接支付的模式看似合理,但不太可行。第一,商家要和多家银行分别签订协议,成本高、操作复杂;第二,银行要与众多网站一一洽谈,也是非常漫长的过程;第三,客户对第三方支付平台感觉良好,已有使用惯性。

(1,1)银行与第三方支付全面合作,该状态下所有的银行为第三方支付提供支付接口,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