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4民族音乐概论教学大纲

【关键字】教学

《民族音乐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民族音乐概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目的:旨在推动医学生人文精神内涵教育,加强医学生美的人文教育,提高艺术修养,加强美的熏陶。培养医学生熟悉和热爱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保护民族音乐文化的意识,促进医学生全面综合发展。

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认识我国民族音乐中的主要艺术形式,熟悉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中的音乐语言,了解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中传承的优秀曲目,进而掌握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基本理论知识,提高自己对民族音乐的鉴赏能力。

课程性质:选修课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启发法、欣赏法、提问法等

文字教材:《民族音乐概述》人民音乐出版社(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 2014年)

课时安排:18学时(理论课10学时、讨论及及音乐赏析8学时)1学分

考核方式:考试;总评成绩: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

主要参考书目: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著.《民族音乐概论》.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6

王耀华著.《中国传统音乐概论》.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8

郭祥义著.《民族唱法歌曲大全》.山西教育出版社,2011.7

伍国栋著.《民族音乐学概论》.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1

刘正维著.《民族民间音乐概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6

教学内容:

引言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引言,初步学习和理解民族音乐的内涵,贯通的了解民族音乐概论本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发展脉络。要求学生掌握包括民族音乐的定义及音乐类别、不同历史时期民族音乐的发展与艺术风格的形成特点,熟悉民族音乐艺术中的典范。

第一章民歌和古代歌曲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旨在使学生掌握民歌的起源、民歌与古代歌曲的渊源、新民歌的定义,学习民间歌曲产生的社会时代背景、民歌的演变与发展以及具有代表性的民歌与古代歌曲的介绍。

教学重点:民间歌曲的产生与艺术特点

民间歌曲的种类

教学要点:

第一节民间歌曲概述

第二节民间歌曲的艺术特点

第三节古代歌曲

第四节新民歌

音乐欣赏:典范民歌赏析

第二章歌舞与舞蹈音乐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旨在要求学生了解中国民间歌舞音乐的起源与发展及其强烈的历史文化渲染的艺术特点,学习掌握并能够分析代表性民间歌舞音乐的创作背景及艺术特点等。教学重点:歌舞音乐的起源与发展、歌舞音乐的艺术特点

歌舞音乐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随之变迁的艺术特点

教学要点:

第一节历史悠久、丰富多彩的歌舞与舞蹈音乐

第二节歌舞音乐的一些特点

第三节歌舞和舞蹈音乐的新发展

音乐欣赏:民族民间舞蹈音乐片段赏析

第三章说唱音乐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旨在要求学生了解中国民间说唱音乐的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发展脉络及不同的艺术特点,以及具有代表性说唱音乐类别、代表性创作人物和典范说唱音乐作品赏析。

教学重点:说唱音乐的种类及艺术特点

说唱音乐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介绍

教学要点:

第一节说唱音乐概述

第二节说唱音乐的艺术特点

第三节说唱音乐的新发展

音乐欣赏:说唱音乐片段赏析

第四章戏曲音乐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旨在使学生掌握我国戏曲音乐的的发展历程与趋势,了解我国戏曲音乐的几大门类,如豫剧、越剧、川剧、主要特点及代表性人物、经典剧目赏析。

教学重点:掌握不同戏曲音乐门类的历史文化背景与艺术特点。

教学要点:

第一节历史悠久、丰富多彩的戏曲音乐

第二节戏曲音乐的主要特征

第三节戏曲音乐的新发展

音乐欣赏:戏曲经典剧目片段赏析

第五章民族乐器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旨在使学生了解中国具有代表性乐器的产生、发展,构造与生产以及主要音色特点,了解民族乐器的分类情况,熟悉并能够分析一门民族乐器的音色特点、构造以及经典曲目。

教学重点:了解民族乐器的种类与音色特点等。

教学要点:

第一节历史简述

第二节丰富多彩富有特色的民族器乐

第三节民族器乐的新发展

音乐欣赏:民族器乐片段赏析

授课计划表

2015—2016年度 2学期民族音乐概论本专科在校学生

此文档是由网络收集并进行重新排版整理.word可编辑版本!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概论》教学大纲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概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教学目标 1、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概论课程的性质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概论就其基本质而言,它集中而系统地讲述了我国民间音乐的发展状况,并对我国民间音乐的五大类别———民间歌曲、民间舞蹈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和民间器乐。在艺术特点和音乐形态方面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和贯通,努力探寻我国民间音乐的发展过程及传统音乐形态思维的特点。 2、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概论课程的教学任务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开设中国民间音乐概论课程时间为两个学期,第一学期讲述民间歌曲、民间歌舞音乐和说唱音乐,第二学期讲述民间器乐,每周两学时。 (2)在进行理论讲述的同时,适当配有民歌、戏曲、曲艺的模唱,以及民间舞蹈和民间器乐的欣赏,加深学生对民间艺术品种的感性认识,再结合理性学习。 (3)特别注意突出几个方面的特点教学: A、由于目前还没有完善的记谱法能够准确记录民间音乐的润腔及一些特殊的音律,要想准确地把握民间音乐的特点,还必须对民音乐进行风格模唱。作为音乐专业的学生,如果不能较为深入地了解民间音乐这鲜活生动的特点,将会妨碍他们今后的工作。 B、将授课内容基本限定在民间自然传承的音乐的范畴之内。所谓“基本限定”,是国为这个范畴中存在着比较复杂的情况。从我国历史的发展看,下层的民间音乐与上层的宫廷音乐和中层的宗教音乐、文人音乐有着比较复杂的关系。它产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C、我国民间音乐五大类别之间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它们之间不仅有发展阶段的顺序,有各自更为擅长的表现角度,而且存在着由初级到高级和由高级到初级的双向的影响。应将中国民间贯通起来讲授,通过这个视角,可以更为清晰地通观我民间音乐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外国民族音乐概论教学大纲

外国民族音乐》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外国民族音乐概论 Introduction of foreign folk 0411109B 课程类别: 总 学 时: 专业基础课 64 开课系部: 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外国民族音乐》是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通 过教学,使学生扩大视野,学习人类音乐的多样性;了解人类音乐文化、音乐行 为的普遍性;初步掌握看待各民族音乐时应具备的局内人和局外人双重视角的基 本方法;在与世界各民族音乐的比较中, 进一步明确中国音乐在世界音乐中的特 点和位置。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绪论 1、掌握外国民族音乐多元化的特征并树立客观正确的多元音乐文化观。 2、了解各民族文化对民族音乐的影响。 3、掌握外国民族音乐的分区。 重点:文化脉络中的音乐;外国民族音乐的文化区划。 难点:外国民族音乐区划的依据及多元文化的文化相对论。 第一节 外国民族概况 第二节 多种多样的外国民族音乐形态 第三节 外国各民族的乐器 第四节 外国民族音乐的文化区划 第一章 东亚音乐 1、了解东亚文化区的文化特征 英文名称: 课程编码: 总 学 分: 适用专业: 先修课程: 音乐学(教师教育) 基本乐理、视唱练耳、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 音乐系

2、掌握中国、日本、朝鲜、蒙古各国音乐的体裁、形式、乐器、乐种和音 乐形态等方面 的基础知识。 3、了解东亚各地区、各民族的音乐传统、音乐文化观念、以及音乐的发展 与变化等方面 的基本知识。 4、欣赏各国的代表性音乐作品 重点:东亚各国音乐的体裁、形式、乐器、乐种和音乐形态等方面的基础知 识。 难点:了解中国与东亚各国文化交流对各国音乐特征的影响。 第一节 中国音乐 日本音乐 朝鲜半岛音乐 东亚传统音乐的特征 第二章 东南亚音乐 1、掌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各国音乐的体裁、代表乐种的特征。 2、了解东南亚地理特征对音乐文化分区的影响。 3、分析印尼的甘美兰音乐。 重点:印度尼西亚的“甘美兰音乐”。 难点:分析甘美兰 音乐的特征。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东南亚大陆地区的音乐 第三节 东南亚岛屿地区的音乐 第四节 东南亚传统音乐的特点 第三章 南亚音乐 1、掌握印度音乐文化的主要体裁、乐器、乐种。 2、了解印度音乐的节奏特征及音乐形态的主要特点。 3、了解印度音乐的文化背景。 重点:印度的古典、宗教、民间及电影音乐。 难点:分 析印度音乐的音阶及主要节奏“塔拉”的形式。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印度音乐文化 第三节 南亚其他国家的音乐 第四节 南亚音乐的特征 第四章 西亚、北非音乐 1、了解西亚、北非音乐的穆斯林音乐文化背景。 2、掌握西亚、北非的主要音乐体裁形式、乐器及音乐。 3、掌握土耳其、埃及的音乐特征。 重点:西亚、北非的主要音乐体裁形式、乐器及音乐。 亚洲及其音乐文化概况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民族音乐概论

民族音乐概论 总论 1、民族音乐,传统音乐,民间音乐。 2、民间音乐:指在民间形成并流传于民间的各类音乐体裁。 3、民间音乐一般分为五大类别:民间歌曲、民间舞蹈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和民间器乐。 4、民间音乐的特点: 1)创作的口头性和集体性;2)乡土性;3)即兴性;4)流传变异性;5)民众性;6)多功能性。 5、音乐的四大要素:音高(旋律)、音色、音长(节奏)、音强(力度)。 6、世界音乐三大乐系:中国乐系、欧洲乐系(希腊乐系)、波斯—阿拉伯乐系。 7、中国乐系的音乐特征: 1)乐音的带腔性;2)音调的五声性;3)均分律动的非功能性和大量使用非均分律动;4)织体的单声性。 第一章民歌艺术 一、民歌概念及其特点 1、民歌:民歌是最早出现的声乐艺术。它是人们在生活和劳动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它来源于民间,也主要流行于民间。 2、民歌的艺术特点: 1)民歌的歌词大多通俗易懂,并带有各地民间语言独有的气质魅力; 2)民歌的曲调大多比较短小,材料经济、集中,结构精炼,旋律清新流畅,易于记忆。 (基本没有大型结构)

3)表现手法简洁、朴素,音乐形象真切、生动,令人过耳不忘。 二、汉族民歌音乐艺术 (一)号子 1、概念:也叫劳动号子,是生产并运用于劳动中的民间歌曲。 2、功能特点:一方面,它可以鼓舞、调节精神,组织和指挥劳动,具有实用价值;另一方面,具有一定的艺术表现价值,它的旋律、节奏、结构等方面具有很高艺术价值,富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3、根据音乐特征差异可分为:搬运号子、工程号子、农事号子(号子中音乐最优美的)、船渔号子(劳动号子曲调最丰富) 4、号子音乐特征: 1)直接简朴的表现手法和坚毅粗犷的音乐性格; 2)节奏富有律动性; 3)音乐材料的重复性; 4)常使用领、和相结合的演唱方式; 5)曲式结构比较简单,乐段的独立性不强。 (二)山歌 概念:山歌是一种在户外演唱的歌曲。 1、一般山歌(最基本、最典型的种类) 流行地区(最大) 艺术特点代表作品(2-3首) 1、上下句呼应式的单乐段结 构; 《兰花花》 2、多以真声演唱。信天游陕甘宁(陕西北部) 《山丹丹花开红艳 3、歌词讲究“比喻”“起兴” 艳》 4、多为歌唱爱情和诉苦的内北容。

《中国民族音乐》教学大纲

《中国民族音乐》课程教学大纲 一、教师或教学团队信息 二、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中文):中国民族音乐 课程名称(英文):Chinese Folk music 课程类别:□通识必修课□通识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方向课 □专业拓展课□实践性环节 课程性质*:■学术知识性□方法技能性□研究探索性□实践体验性 □实践体验类 课程代码:0610005 周学时: 3 总学时: 56 学分: 3 先修课程:乐理、视唱练耳、中国音乐史 开设专业:音乐学(师范) 三、课程简介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文明中,创造了大量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形成了有着深刻内涵和丰富内容的民族音乐体系。《中国民族音乐》课程就是一门讲授中国民族音乐各种类别、形式和作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一年级学生的专业基础必修课。“中国民族音乐”的内容包括民间歌曲、说唱音乐、戏曲、民族器乐和民间舞蹈,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对我国民族民间音乐具有较为全面的认识。 本课程改变了传统的以体裁划分民间歌曲的学习方式,采用以民歌音乐的地方风格分类的汉族民歌“色彩区”的划分方法,分析汉族各地民歌旋律的个性所在,侧重学生在音乐形态要素的分析与总结方面的培养,使学生在音乐地域风格分析、音乐鉴赏、创新意识方面的能力有明显提升,同时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弘扬民族音乐文化,保护传统优秀音乐文化遗产,提高民族文化认同感,获得广泛的人文素养。在课堂上除采用传统的教师授课教学模式外,增加了学生主动参与讲课的教学展示环节,培养师范专业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增强学生心理素质。 四、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以“厚基础,强能力,重实践”为培养目标,采用理论讲授、技能实践与实地作业三种教学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具体目标包括:一、对一些经典且具有代表性的民歌与唱段,要求学生能够熟练的背唱,积累一定数量的民族音乐语汇,让学生从感性上了解和熟悉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使其具备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通识性知识体系,掌握艺术综合教学的知识和理论。二、熟悉代表性的民族民间音乐作品,使学生对不同类型的民歌、曲种、剧种、乐种具有一定的辨别能力、分析能力以及鉴赏能力。三、使学生明确民族民间音乐在音乐学专业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地方文化、民族文化认同的责任感,

民族音乐概论

民概 1、说唱也叫曲艺,是一种糅合文学、音乐、表演于一体,用以讲唱历史、传说、故事的艺术形式。 说唱的特点:音乐带有很强的叙事性 旋律有半说半唱和似说似唱 比其他民间声乐艺术更具地域性色彩 2、说唱品种:“陶真〞、“涯词〞、“小唱〞、“货郎儿〞、“鼓子词〞、“诸宫调〞 3、说唱按音乐风格不同划分为:弹词类、鼓词类、牌子曲类、琴书类、渔鼓道情类、走唱类。 例子:弹词类:XX弹词,XX弹词 鼓词类:京韵大鼓,梅花大鼓 牌子曲类:单弦牌子曲、XX大调 琴书类:杨调、梳妆台 渔鼓道情类:XX渔鼓、XX渔鼓 走唱类:东北二人转甩手绢 4、说唱的表演特点:一人一台戏,综合技艺的展示 5、说唱的音乐特点:a.叙事性 b.音乐与语言的密切结合(与语言声调、语言节奏、语言音 色的结合 6、说唱的音乐结构:曲牌体,板腔体 曲牌体:也叫联曲体,即音乐由多种的唱段组成,根据作品情节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曲牌演唱。 板腔体:也叫板式变化体,唱词基本为齐言句,讲究押韵与平仄,唱腔是以简单的上下句为基础,用节拍变化的手法来发展处大段的唱腔,同时在曲调上也有变化。 7.曲牌:古代词曲创作原是“选词配乐〞,后来逐渐将其中动听的曲调筛选保留,依照原词与曲调的格律填制新词,这些被保留的曲调任多沿用原曲名称,如:天净沙,懒画眉等,遂成曲牌。 8.、单弦:产生于,又称单弦牌子曲,最初是在的满族八旗子弟中流行的“八角鼓〞艺术,主要的伴奏乐器是三弦,八角鼓。 8,、岔曲:分为小岔曲和大岔曲。 小岔曲:由于结构短小,小岔曲的内容通常为抒情写景的诗篇,单弦有八首著名的小岔曲作品,俗称“八大曲〞,即春夏秋冬〔景〕,风花雪月〔赞〕。 大岔曲:大岔曲是在小岔曲的基础上形成的,即在小岔曲的第四句后插入语言性强的数唱段落〔一至三段不等〕。 《春景》主要乐器:八角鼓、三弦。这体现在唱腔中大量的切分、闪板〔空前半拍〕、从前一小节弱拍延至下一小节强拍的节奏,这些节奏的处理使音乐听上去摇曳、舒展、富有弹性。这种词、曲交错的节奏打破了韵文工整、均衡的感觉,使韵文诗篇唱起来具有散文式的美感,显得自由灵动。还运用了一种叫做“卧牛〞的句式类型。 9.石慧儒——单弦女王 10《大岔曲.松月绕》 11、XX清音:因为历史上艺人演唱时自弹月琴或琵琶,一度被称为“唱月琴〞

民族音乐概论

一、中国传统音乐按照流行的场所和流行的人群阶级的分类。 答: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民间音乐。 二、中国民间音乐五大类的分类 答:民歌、民族器乐、民间歌舞、戏曲音乐、说唱音乐。 三、民歌的艺术的特点 1. 诗与乐的高度结合:音乐将诗的内涵、情感予以淋漓尽致的表现。 2. 长予抒发人的内心世界:用短小的结构,凝练的的音乐语言表达的深刻思想感情。 3. 具有口头性、集体性、即兴性、传承性、变异性。 四、汉族民歌的分类角度常见的有两种: 分别是按民歌体裁和按民歌产生所在地的色彩区分类。 五、劳动号子定义及劳动号子的功能,劳动号子的分类及音乐特征。 答:定义简称号子北方常称吆号子男方常称喊号子。 号子是直接伴随体力劳动,并和劳动节奏配合的名歌。 产生于体力劳动中,直接为生产劳动服务,真实的反应劳动状况和劳动者的精神面貌。 功能1、实用性:号子在劳动中具有发出令号、组织劳动、 指挥劳动、调节精力、鼓舞劳动情趣的实用性功能。 2、表现性:号子的音乐抒发了劳动者的感情,表现了人的喜怒哀乐,也给人以精神上愉悦的感受。 劳动号子分类:搬运号子、工程号子、农事号子、作坊号子、船渔号子。 音乐特征 1、音乐具有坚实有力、粗犷豪迈的音乐性格和自然朴实的表现手法 2、在集体劳动中,常由领唱者即兴编词,以提醒注意事项和劳动的质量要求或鼓舞情绪。 3、劳动号子的节奏直接受劳动节奏的制约,具有节奏鲜明、富有律动性的特征,号子的曲调也视工种而异。 4、号子的歌唱形式视劳动者的多少和劳动是否具有协作性, 分为独唱、对唱、齐唱、一领众和等,以一领众和最多,最具有特色,也最能体现集体劳动的特点。 5、曲式结构受劳动过程和时间的影响。 六、山歌的在全国各地的不同的叫法。山歌按照两种不同角度的分类。答:北方:陕北的《信天游》、山西的《山曲》、内蒙的《爬山调》、 青海的、宁夏、甘肃一带的《花儿》、四川的《神歌》等。 南方:客家山歌、弥渡山歌、兴国山歌、柳州山歌。 分类 1. 按歌唱场合的分类:将山歌分为:放牧山歌、田秧山歌、一般山歌。 2. 按歌唱方法的分类:高腔山歌、平腔山歌、矮腔山歌。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概论教案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概论教案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 1. 了解中国民族音乐和民间音乐的定义和特点; 2. 熟悉中国各个民族的典型音乐类型和代表作品; 3. 了解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历史和影响; 4. 能够欣赏和分析中国民族音乐和民间音乐的作品; 5. 培养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和民间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 1. 中国民族音乐和民间音乐的定义和特点; 2. 中国各个民族的典型音乐类型和代表作品。 三、教学难点 1. 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历史和影响; 2. 对中国民族音乐和民间音乐作品的欣赏和分析。 四、教学方法 1. 授课讲解:通过讲解和示范演奏的方式,介绍中国民族音乐和民间音乐的定义、特点以及各个民族的典型音乐类型和代表作品;

2. 听力训练:通过欣赏中国民族音乐和民间音乐的作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鉴赏能力; 3. 小组讨论:结合教学音乐作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和分析。 五、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 第一课时:中国民族音乐和民间音乐的基本概念 1. 民族音乐和民间音乐的定义和区别; 2. 民族音乐和民间音乐的特点。 第二课时:中国各个民族音乐类型及代表作品 1. 汉族音乐及代表作品; 2. 蒙古族音乐及代表作品; 3. 藏族音乐及代表作品; 4. 壮族音乐及代表作品。 第三课时:中国各个民族音乐类型及代表作品(续) 1. 朝鲜族音乐及代表作品; 2. 侗族音乐及代表作品; 3. 满族音乐及代表作品; 4. 哈萨克族音乐及代表作品。

第四课时: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历史和影响 1. 中国古代民族音乐的起源和发展; 2. 现代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趋势和影响。 第五课时:中国民间音乐的基本形式和特点 1. 弹拨乐器音乐; 2. 吹管乐器音乐; 3. 打击乐器音乐; 4. 弦鸣乐器音乐。 第六课时:中国民间音乐的代表作品欣赏及分析 1. 杨洪基《红旗颂》; 2. 崔健《一无所有》; 3. 林忆莲《雨蝶》; 4. 姚贝娜《遥远的她》。 六、教学资源准备 1. PowerPoint幻灯片:用于展示文字、图片和音频资料; 2. 音乐录音和视频资料:用于欣赏和分析音乐作品; 3. 乐器演奏示范。

民族音乐学概论

民族音乐学概论 民族音乐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它源远流长,深受人们的喜爱。它不仅在现在的生活中,而且在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可以说是社会文化发展史上特殊的一环。 民族音乐学是一门关于民族音乐方面的学科,也是一种研究领域,它是以人类音乐活动和艺术表现形式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揭示了民族音乐中的文化遗产,社会实践和社会文化传统开展的研究,强调人类音乐活动的多样性。 民族音乐学的研究内容包括民族音乐理论和民族音乐实践,他们相互影响和交叉领域。它主要聚焦于各种研究对象、方法、形式和流派,其历史渊源和文化特点。 民族音乐学研究考察了民族音乐的产生、发展和表现,其社会意义和文化价值。同时,它也运用多元文化的视角,研究不同民族音乐系统中的明显差异和独特性。此外,它也研究了民族音乐在当代社会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根据对民族音乐产生、发展、变迁的考察,民族音乐学确立了一些普遍有效的理论框架,以便为民族音乐研究和保护提供指导和帮助。一方面,它依据历史、地理、语言、文化等特征,针对不同民族音乐进行系统性研究。另一方面,它还分析了不同民族音乐的影响因素,从而为民族音乐的发展提供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民族音乐学的发展为研究民族音乐提供了新思路,但也遇到了困难。首先,民族音乐涉及多学科领域,其研究可能涉及多种文化研究

方法、多种数据源,因此,学者们需要对它们的研究进行深入的系统梳理和整合,这有时会限制学者的探究能力;其次,缺乏足够的历史记录,使得学者们在进行民族音乐学研究时较为艰难,而当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也促使许多民间音乐消失或改变着,这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学者们的研究空间。 因此,未来研究应加强对民族音乐学研究的深入和系统,以更好地理解民族音乐的产生、变迁和发展史,并将其文化价值更好地传承和发挥。此外,各地政府也应加大对民族音乐及其保护文化的支持和关注,在实践中加强文化传承,以及将民族音乐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更多的人走进民族音乐的海洋,享受到它的美好。 本文以“民族音乐学概论”为题,针对民族音乐学的概念、内容、研究主题、研究方法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希望能够对今后学习和研究民族音乐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民族民间音乐》教学计划

《民族民间音乐》教学计划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中文名称: 民族民间音乐概论 2、课程类别: 必修 3、适合专业: 音乐学、音乐表演 4、课程地位: 主要课程 5、总学时:36学时(共1学期) 二、课程目标 通过对民族民间音乐的五大类: 民间歌曲、民间歌舞、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和民族器乐的综合论述和有关作品的介绍和学习,使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基本体裁和形式,以及它们在民族地域文化上的生活特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在这个基础上,再进一步熟悉民族民间的优秀音乐作品及其表达方式,深入探讨和认识民族民间音乐在地域文化生活的基础上,如何进行群众集体创作和流传的自然规律,从而呈现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中国民族音乐。 三、课程内容 第一章绪论(1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领略中国音乐、中国民族音乐、中国传统音乐、中国民间音乐等概念的基本内涵和具体方向,从总体上了解优秀、丰富的中国民族音乐文化,掌握中国民族音乐的基本特征,继承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优秀遗产,学习、发展中国民族音乐。 第一节民间音乐在我国音乐中的地位 第二节我国民间音乐的类别 第三节我国民间音乐的特点 第四节我国民间音乐的音乐体系 第二章汉族民歌(7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代表性汉族民歌的学习和演唱,探索汉族民歌体裁的形成、发展、表现方法,从而能够掌握各地民歌的音乐特征与风格色彩,服务于以后的社会音乐创作和舞台表演。 第一节民歌概述 1、民歌的界定 2、民歌的基本特征 3、民歌的地位 4、民歌的分类 第二节劳动号子 1、什么是劳动号子 2、劳动号子的功用意义 3、劳动号子的种类

《民族民间音乐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民族民间音乐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National and Folk Music 总学时:64 实验学时:0 学分:4 适用对象:音乐学专业大学本科三年级(声乐、器乐特长)学生 先修课程:无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1、本课程为音乐学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广泛了解中国优秀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体裁特点及创作特点,开阔学生音乐思维,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的能力。通过对民间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大量民间音乐的欣赏基础之上,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从中学习创作经验,提高实际运用技巧的能力。尽而达到开阔学生艺术视野,丰富学生音乐修养,培养其高尚的审美情趣,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传统音乐欣赏。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1章:总论 授课学时:4 基本要求: 1-1了解音乐学及民族民间音乐、民歌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 重点:音乐学及民族民间音乐、民歌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 难点:民族民间音乐、民歌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 第2章:民间歌曲 授课学时:24 基本要求: 2-1 了解号子的定义 2-2 了解号子种类 2-3 了解号子各个种类代表曲目欣赏、背诵以及号子的艺术特征 2-4 了解概念、歌词、歌唱方法 2-5 了解山歌的分类

2-6 了解山歌的艺术特征 2-7 了解小调的流传和范围、小调的歌唱形式、唱词 2-8 了解小调的分类 2-9 了解小调的艺术特征 2-10 学习少数民族民歌概况 2-11 了解典型少数民族民歌 2-12 学习少数民族多声部民歌 重点:学习民歌中的号子、山歌与小调,并学习具有代表性民歌。 难点:号子种类,山歌的分类,小调的分类 第3章民间舞蹈音乐 授课学时:4 基本要求: 3-1 了解民间舞蹈的历史发展脉络 3-2 了解民间舞蹈音乐的特点 3-3 了解民间歌舞种类 重点:了解民间歌舞种类 难点:民间舞蹈的历史发展脉络和民间舞蹈音乐的特点 第4章说唱音乐 授课学时:4 基本要求: 4-1 说唱音乐的概述及其种类 4-2 说唱音乐各种类的特点及其运用 重点:说唱音乐种类 难点:说唱音乐各个种类及其音乐特点 第5章戏曲音乐 授课学时:8 基本要求: 5-1 了解戏曲音乐的概述 5-2 了解戏曲音乐的发展及其艺术特点 5-3 戏曲音乐的种类及代表曲目、表演者等

中国民族音乐概论

xx民族音乐概论 一、民歌的概念: 民间歌曲简称民歌。是人民在社会实践中与表达情意而口头创作的一种歌曲形式,通过口传心授在群众世代相传中不断得到。 二、汉族民族的发展过程: 在有文字和乐谱之前,人民创造了民歌。在漫长的历史中,人民的口头歌曲创作虽无谱可寻,但却从诗歌的形式保存了古代民歌的精华。 三、xx时期的民歌: 北方的《诗经》和南方的《楚辞》记录了这个时期民歌的发展。 四、汉代的民歌: 出现了乐府民歌,“相和歌”;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间歌曲;湖北的西曲,江苏的吴歌。 五、xx和xx的异同点: 共同点:1.两者都属于徒歌形式(无伴奏)。2.两者都表达男女之间的感情。 不同点:1.xx: 水边,船上的离别之情。2.xx: 家庭儿女间的意趣。 六、民歌的艺术特点:1.诗与乐得高度结合。2.常用于抒发人的内心情感。 3.具有口头性、集体性、即兴性、传承性和变异性。 七、汉族民歌的划分依据: 产生该类民歌的地方的社会生活条件,歌唱场合,民歌的社会作用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民歌的基本音乐表现方法和音乐特征。

八、汉族民歌:1.劳动号子。2.山歌。3.小调。 九、号子的概念: 号子又称劳动号子,它产生并应用于劳动中,具有协调与指挥劳动的实际功用。 十、号子的民间称谓: 北方——吆号子。南方——喊号子。四川——哨子。 十一、劳动号子的歌唱方式: 一领众和。 十二、劳动号子的分类方法: 劳动方式的不同。 十三、劳动号子的分类: 搬运号子、工程号子、农事号子、作坊号子、船渔号子。 十四、山歌的概念: 山歌在户外演唱,其曲调高亢、嘹亮,节奏自由、悠长,是劳动人民用以抒发情感的民歌。 十五、山歌的演唱内容及特点: 最常见的内容是对爱情的抒发和现实生活的反应,歌词多是即兴创作,形象鲜明,感情真挚。 十六、山歌的分类:1.根据演唱场合: 一般山歌、放牧山歌、田秧山歌。2.根据歌曲: 高腔山歌、平腔山歌、矮腔山歌。 十七、一般山歌的民间称谓:

民族民间音乐概论教学大纲

《民族民族音乐概论》教学大纲 (2010版) 一课程简介 课程类型:专业主干课 课程名称:民族民间音乐概论 学时数:68 学分数:4 开课对象:音乐表演类本科专业 先修课程:基本乐理视唱练耳中国音乐史 二课程的性质、任务与目标 1.课程的性质 《民族民间音乐概论》是音乐表演专业的一门基础理论课。通过对民族音乐的学习,使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能够系统地了解中国民族音乐中主要类别的源流发展、分布状况及艺术特征。为学生在演唱或演奏中国作品,把握作品风格方面奠定基础。 同时通过对民族音乐的五大类:民族歌曲、民族歌舞、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和民族器乐的综合论述和有关作品的介绍和学习,使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基本体裁和形式,以及它们在民族地域文化上的生活特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在这个基础上,再进一步熟悉民族的优秀音乐作品及其表达方式,深入探讨和认识民族音乐在地域文化生活的基础上,如何进行群众集体创作和流传的自然规律,从而呈现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中国民族音乐。 2. 课程的教学任务与目标 教学内容:由于各民族在相邻相近的地域和经济、社会环境中生活,音乐文化相互影响,所以本课程按照教材中根据地理环境为依据,通过十六个音乐文化区来分别介绍各民族的民族歌曲、民族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族器乐等音乐类别,分十七章内容具体包括三个方面:一、各音乐文化区的概述。二、各音乐文化区的曲目赏析。三、各音乐文化区的音乐特征。并着重介绍三大乐系及各民族的音乐特点分析的相关内容。 基本要求:掌握中国民族音乐主要艺术类别及源流、发展和风格特征,熟悉各种艺术类别的音乐结构,特征。并能熟练掌握各音乐文化区的代表性曲目的演唱和赏析。

民族音乐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043038民族音乐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1学分/学时(理论教学+实践教学):2/36(18+18) 2先修课程:《基本乐理》、《视唱练耳》等 3使用专业: 3.1五年制:音乐教育。 3.2三年制:表演艺术(音乐表演、计算机音乐)专业。 4教育目标: 该课程是音乐专业的基础课程。通过教学,使学生系统学习、了解中国传统音乐中的民间歌曲、民间歌舞、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间器乐等五大类的内容,掌握其历史发展、艺术特征等,并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民族音乐的演唱、演奏技能,为他们的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提高其对民族音乐的审美能力,从而自觉地借鉴和发扬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 5教学基本要求: 明确教学目的要求,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运用观摩式教学,通过欣赏影音材料、聆听音乐会、民间采风等形式,达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统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下列要求:了解中国传统音乐中民间歌曲、民间歌舞、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间器乐等五大类的典型风格类型的作品,掌握其音乐形态特点,了解其与其它类别的关系。 6学时分配:

7教学形式方法: 本课程采用集体课教授形式,教学方法宜灵活多样: 7.1知识性与思想性相结合;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相结合。 7.2教师系统讲解与学生学唱相穿插;教师唱念做打或乐器等演示与学生观察、 思考相结合;学生课前预习、课后阅读与教师引导、启发、提问相结合; 采风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分析、归纳相结合;问题的置疑、探讨、辨析、解疑与深入思考、探究相结合。 7.3本课应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主要包括:幻灯机、投影仪、录音机、 影碟机、录像机、计算机及相应的教学软件。

《中国民族音乐概论》

《中国民族音乐概论》 其次学期复习提纲范围 1、琴书:是以主要伴奏乐器扬琴而得名的曲种,也 称“扬琴”。 2、走唱:走唱类曲种是说唱音乐曲种中最独具颜色 的一类艺术形态,表演者边唱边舞,具有独特的 表演技巧。如东北的“二人转” ,湖北的“三棒 鼓”等。 3、京韵大鼓:以前也称为“京音大鼓” ,是用北京语 言声调演唱的一种北方鼓曲。形成于天津、北京 两地,广泛流传于河北省和华北、东北的局部 地区。 4、京韵大鼓《丑末寅初》为刘宝全的代表唱段;京 韵大鼓《剑阁闻铃》为骆玉笙的代表唱段。 5、北京单弦为“牌子曲”类代表说唱曲种。 6、苏州弹词:为弹词类代表曲种。 7、以第三人称讲唱故事称为“说唱” ;以第一人称 表演故事称为“戏曲”。 8、戏曲音乐:戏曲是中国传统戏剧形式,它与希腊 的悲剧、喜剧和印度的梵剧并列,被称为世界三 大古老戏剧艺术。它是在中国民间音乐和其它传 统文化的根底上形成的音乐戏剧,是一种综合有 文学、音乐、武术、杂技、表演、舞台美术等多 种艺术表现手段于一身的综合性舞台艺术。 9、戏曲的艺术角色行当:生、旦、净、丑四种类型。 小生〔名词解释〕:是戏曲的艺术角色当中生行 的分支之一,主要扮演青年男性,不戴胡须。演 唱时多用真假嗓音结合。 青衣〔名解〕:“正旦”,是戏曲的艺术角色行当

中旦行的分支之一。泛指旦行中的主角,主要扮 演先娴静庄重的青年、中年妇女。留意唱功、多 用韵白。因常穿青素褶子,又称“青衣”。 10、戏曲音乐的两种唱腔构造形式是什么?〔填空〕: 曲牌体、板腔体。 11、戏曲传统的四大声腔是:昆山腔、弋阳腔、余姚 腔、海盐腔。近代戏曲四大声腔是:昆腔、高腔、 梆子腔、皮黄腔。 12、越剧为浙江省代表剧种。 13、秦腔为梆子腔代表剧种,亦称“陕西梆子” ;京 剧为皮黄腔代表剧种,而且是多声腔剧种。 14、昆曲是承受“昆腔”为单一声腔的剧种,音乐构 造为曲牌联缀。 15、黄梅戏:安徽省的主要戏曲剧种。 16、川剧:为高腔的代表性剧种。 17、豫剧:又称河南梆子。 18、京剧四大名旦是: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 小云。 19、碗碗腔:亦称时腔,曾用名华剧,一说因主要击 节乐器为小铜碗碗而得名。碗碗腔的音乐特色是 细腻、幽雅、耐人听闻。剧目相当丰富《金碗钗》20、区分剧种的主要标志是:音乐和方言。 戏曲音乐的构成包括声乐和器乐两大局部。了解戏 曲艺术的四大艺术表现手段:戏曲是综合性的舞台表演艺术,其四大艺术表现手段是“唱、念、做、打”,也是戏曲演员要求把握的四个方面的表演技能。(1)、唱:包括演员的独唱和对唱。是表达故事情节、展露人物内心世界以及推动剧情进展的主要手段。

音乐表演《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概论 Introduction to Chinese folk music 【课程编号】BX31615【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学分数】2【先修课程】视唱练耳、中国音乐史 【学时数】36【编写日期】2014.10.26 【适用专业】音乐表演 一、教学目的、任务: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在于通过对部分精选的中国民间歌曲、戏曲音乐、说唱音乐、器乐作品的介绍,使学生对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有较概括的感性认识,并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以培养、增强学生热爱我国民间音乐的情感及审美能力为主要目的;学习并掌握多种民间音乐类型的基础知识及音乐特征,熟唱、背唱多种民间音乐中的代表性作品;能分析、鉴赏不同类型的风格及体裁。弘扬优秀传统音乐,使学生成为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者。 三、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必备项) 学时安排讲授一个学期,每周2学时,共36学时。 总论(或绪论、概论等) 2 学时 主要内容: 一、中国民间音乐文化的悠久历史 二、中国民间音乐文化的丰富内涵 三、中国民间音乐文化的主要特征 教学要求:了解中国民间音乐的悠久历史和文化 第一编……民间歌曲 10 学时 主要内容:绪论:①汉族民歌的产生、流传与发展;②汉族民歌的基本特征;③汉族民歌的内容与体裁;④汉族民歌与其他民间音乐关系。 一、汉族民间歌曲的体裁

民歌体裁分类概述 1、劳动号子:①形成、流传与功用;②号子的分类及代表性曲目;③号子的音乐特征。欣赏或学唱民歌曲目参考:《抬工号子》(四川)、《打硪歌》(湖南常德)、《打麦歌》(安徽)、《催咚催》(湖北)、《黄河船夫曲》(陕西)、《澧水船夫号子》(湖南)、《川江船夫号子》(四川)等。 2、山歌:①形成、流传与功用;②山歌的分类及代表性曲目;③山歌的音乐特征。欣赏或学唱民歌曲目参考:《兰花花》(陕北)、《横山里下来些游击队》(陕北)、《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陕北)、《三天路程二天到》(山西)、《阳婆里抱柴瞭哥哥》(内蒙)、《上去这高山望平川》(青海)、《对鸟》(浙江)、《槐花几时开》(四川)、《放马山歌》(云南)、《太阳出来喜洋洋》(四川)、《撒耥子撩在外》(江苏)等。 3、小调:①形成、流传与功用;②小调的分类及代表性曲目;③小调的音乐特征。欣赏或学唱民歌曲目参考:《天净沙·秋思》(四川)、《绣荷包》(山东)、《码头调》(江苏)、《茉莉花》(江苏)、《无锡景》(江苏)、《绣荷包》(山西)等。 二、部分少数民族的民间歌曲 概述 1、蒙古族民歌:①分类;②音乐特征;③常见曲目。 欣赏或学唱的民歌曲目参考:《辽阔的草原》、《森吉德玛》、《嘎达梅林》、《赞歌》(改编)、《牧歌》(合唱改编)。 2、朝鲜族民歌:①分类;②音乐特征;③常见曲目。 欣赏或学唱的民歌曲目参考:《织布谣》、《阿里郎》、《采桑谣》。 3、藏族民歌:①分类;②音乐特征;③常见曲目。 欣赏或学唱的民歌曲目参考:《牧歌》、《年青的朋友》、《北京的金山上》。 4、哈萨克族民歌:①分类;②音乐特征;③常见曲目。 欣赏或学唱的民歌曲目参考:《我的花儿》、《美丽的姑娘》、《玛依拉》、 5、维吾尔族氏民歌:①分类;②音乐特征;③常见曲目。 欣赏或学唱的民歌曲目参考:《阿达尔古尔》、《阿拉木汗》、《送我一支玫瑰花》。 三、民间歌曲结构分析 概述结构单位、结构形式与结构性质;民歌曲式分折要点。 1、对应性结构的基本形态及变化形态:如二句体、三句体、四句体等 2、复对应的基本形态及变化形态:如四句体、五句体等。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