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分配课堂教学时间是建立高效课堂的关键

合理分配课堂教学时间是建立高效课堂的关键
合理分配课堂教学时间是建立高效课堂的关键

合理分配课堂教学时间是建立高效课堂的关键

发表时间:2016-11-16T15:42:47.91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6年11月总第209期作者:刘延鑫徐玲

[导读] 多年的教学经验让我形成了一个习惯:备课,先备时间,也就是把课堂分为四大板块——导入板块、授课板块、练习板块、回顾整理板块。

效率课堂概念的提出已有些年头,分析比较“价值、内涵、程式、时间、协同、关系、习性、素养”这八大要素,我以为“时间”要素是创建高效课堂的关键。

“效率”,就是指单位时间完成的工作量和取得的收获。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学习效果如何、教学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如何更加科学地利用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衡量一堂课的教学效率如何,主要看有效教学时间,即在教与学活动过程中学生学习知识、习得技能、形成能力和提高认识真正起作用的时间。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千方百计地提高40分钟的利用率。

多年的教学经验让我形成了一个习惯:备课,先备时间,也就是把课堂分为四大板块——导入板块、授课板块、练习板块、回顾整理板块,对每个板块的时间进行合理的预设,在教学设计中更多地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需求,更多着眼于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的指导,解放学生、开放课堂。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要把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更多地给予学生去发现、去探索。

下面以小学三年级数学《轴对称图形》的教学思路设计为例谈谈如何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时间效率。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3分钟)

1.根据下图中一半的图形,你能猜出图中画的是什么?

(1)你们觉得这些图形美不美?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2)这些图形从哪儿可以分为左边和右边?请在图中指出。

(3)你是怎么知道这些图形左边和右边完全相同的?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是一堂课的重要环节,精心设计不仅能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集中起来,还能形成积极有效的互动,促进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

二、动手操作,理解新知(20分钟)

1.实验。(5分钟)

(1)如下图,先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在折好的一侧沿折痕画图,用剪刀把图形剪下,再打开。

(2)学生动手操作。

(3)把你们剪的图形再沿折痕对折,你发现了什么?(板书: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

2.揭示概念。(5分钟)

(1)像刚才剪下来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板书课题:轴对称图形)

(2)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作对称轴。(板书: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作对称轴)

(3)这些图形叫作什么图形?为什么?

3.巩固概念。(8分钟)

把下面的图形剪下来折一折,看看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哪些不是轴对称图形。

4.小结。(2分钟)

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是由什么决定的?

动手操作环节主要针对学习目标中的重点问题设置,此环节以教师点拨指导、学生自主动手实践为主,所以在课堂时间的分配上这里应重点照顾。一般安排课堂时间的一半来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其中的“实验”环节设计教学时间5分钟,目的是给学生足够的动手操作时间;“揭示概念”这一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总结“轴对称图形概念”,要让学生各抒己见,充分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想法,从而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所以时间安排也是5分钟;“巩固概念”环节是学生当堂练习时间,刚刚学习掌握了新知识,应该乘热打铁,加强练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