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解决问题(一)

1、解决问题(一)
1、解决问题(一)

1、解决问题(一)

教学内容:解决问题(课本第4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你最喜欢玩什么?

2、课件出示情境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3、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用课件展示出来。

方法一:22+13=35(人)35-6=29(人)

方法二:22-6=16(人)16+13=29(人)

4、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5、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22+13-6 (2)22-6+13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6、小结。

三、巩固练习,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4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教师结合题目的具体内容,适当渗透思想教育。

2、让学生互相交流,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问题可以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来解答。学生自编题目,互相解答。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知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身边的问题吗?

五、作业

练习册。

板书设计解决问题

方法一:22+13=35(人)35-6=29(人)

方法二:22-6=16(人)16+13=29(人)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