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生物和新医药产业十二五

江西省生物和新医药产业十二五
江西省生物和新医药产业十二五

江西省生物和新医药产业“十二五”

发展规划

生物和新医药产业是我省实现“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为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积极抢占新一轮发展制高点,把生物和新医药产业建设成为我省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11至2015年。1

一、发展现状

(一)产业发展现状

2010年,全省医药工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496.25亿元,比2005年增长4.27倍;完成主营业务收入493.53亿元,比2005年增长2.92,增幅高于全国同行业平均水平4.8个百分点;完成利税58.05亿元,比2005年增长5.48倍。行业运行呈以下特点:

1、中成药工业进入全国第一方阵。2010年,我省中成药工业仍然是比重最大的子行业,占全省医药工业总量的42.90%,在全国排名第二,是全国9个中成药规模过百亿元的省份之一,列吉林省之后。

2、产业聚集效应明显。全省6个医药工业园区,4个在南昌,2个在宜春,两地的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之和约占全

1生物产业包括生物制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等领域;新医药产业主要包括中药、化学药、医疗器

械等。本《规划》中只涉及生物产业中的生物医药和医药制造领域。

省医药工业的一半左右。2010年,进入6个园区的企业共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14.78亿元,占全行业的比重为53.03%。

3、龙头企业效益凸显。2010年,汇仁、济民可信、仁和、江中、青峰药业这五家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利润之和占全行业的比重分别是29.83%、45.22%、40.17%。其中,江中、仁和为上市公司。

4、过亿品种逐年递增。2010年,单品种销售超亿元的品种有15个,其中上5~10亿元的品种1个,上10亿元品种2个。江中牌健胃消食片连续两年列全国屈指可数的年销售额过10亿的中成药品种之一。青峰药业喜炎平注射液,仁和妇炎洁洗液、江中初元、珍视明滴眼液、樟树医药大活络丸胶囊进入过亿品种行列。

5、高成长企业营业收入倍增。医疗器械和卫生耗材产品销售收入迅猛增长,洪达医疗集团一次性医疗消耗品种上年在全国市场占有率达四分之一强,主营业务收入达6.7亿,血透仪2011年可正式投产;3L集团手术巾敷料等进入全国各大医院,年销售额达2.2亿;益康医疗一次性注射器营业收入达5.5亿,并参股进入血液支架组织生产;青峰药业从2007年开始主营业务收入实现每年50%速度的增长,去年收入近10亿;江西生物制品研究所、博雅生物、昌诺药业、青春康源等一批企业市场开拓力度大,主营业务收入也呈现成倍增长的好势头。

6、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逐步形成。到2010年,已经初步建立了以医药生产企业为主体,以江西中医学院(中药固体制剂制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现代中药制剂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西省中药种质资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昌大学(食品学科和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新药临床研究基地)、江西省中医药研究院(江西省中药质量标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药物研究所(江西省中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为技术支撑,以项目的产学研结合为载体的、较完善的全省生物和新医药产业创新体系,集聚了一支专门从事生物和新医药研究与开发及其成果转化的科技队伍和企业家队伍,为我省生物和新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基础条件。

(二)存在问题

我省生物和新医药产业已经形成较明显的产业特色和竞争优势,但距具有战略意义的新兴产业尚有较大差距。

1、企业规模小,产能过剩。全省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企业有247家,其中,90%以上企业属于中小型企业,实现的销售额不足全行业的50%。企业实施GMP改造以来,产能过剩,特别是片剂、胶囊剂、粉针剂和水针剂,开工率仅约50%左右。

2、产品老化,结构单一。全省医药产品种类中,以中药为主,原料药、化学药制剂未有大的发展,生物制药较弱,

药包材发展不快,制药机械领域还是空白。另外,产品同质化严重,技术含量低,产品销售利润率低。

3、产业化率不高,产业链断层。我省上游产学研发展良好,但缺乏有效的技术市场中介和高素质的技术经纪人,进入中游产业化的项目较少,科技成果产业化率不超过0.5%。由于新药研发在整个产业链的价值实现过程中处于重要战略地位,受多种因素影响,新药研发处于停滞状况,产业链断层,导致企业的新药储备品种少,难以形成产品梯队。

4、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技术基础薄弱。我省除金水宝胶囊等少数产品属于原研外,其他产品大多数为仿制药或跟踪国外抢仿药。企业自主创新意识和能力薄弱,新药研发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的特点使得企业纷纷通过仿制和改剂型上新药项目,项目重复建设严重。另外,政府科技引导资金有限,投入分散,创新资源未能形成有效整合,创新能力不足。

二、发展背景及趋势

(一)全球生物和新医药产业发展背景及趋势

1、生物和新医药产业成为国际竞争的战略制高点产业之一。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正在推动新一轮的科技革命,随着现代生物技术在制药工业领域的应用,促使人类社会生产、生活以及生命存续方式发生革命性变化,生物和新医药产业已成为全球经济新的增长点,加速发展生物和新医药产

业已成为各国的战略需求。美国高度重视生命科学的发展,在联邦政府研发预算中,除国防开支外,投入生命科学的经费接近民用研发总投入的50%,同时,美国放宽了对胚胎干细胞的研究限制。德国联邦教研部共支持了21个生物医药科研合作网络的建设,缩短了新产品研发和技术成果转化周期,促进了生物医药领域的临床科研。日本政府在《未来开拓战略》中提出,要大力加强世界最先进的卫生保健技术研发并形成新兴产业,将癌症等重点疾病领域的药品、医疗器械等的研发列为国家战略项目。

2、全球生物和医药产业已初步形成比较完善的产业集群。目前,生物技术专利占世界专利总数的30%以上,其中60%以上的现代生物技术成果应用于制药工业。美国已形成了旧金山、华盛顿、波士顿、北卡、圣迭戈五大生物技术产业区。另外,德国的生物技术示范区、英国的剑桥基因组园、法国巴黎南郊的基因谷、印度的班加罗尔生物园、中国上海的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等,聚集了生物公司、研究中心、技术转移中心、银行、投资、服务等在内的大量机构,这些区域创造了生物和新医药产业的大部分产值。

3、全球生物和新医药产业由成熟市场向新兴市场转移。全球生物技术公司主要集中在欧美等七大传统药品市场,欧美国家的销售额占全球七成以上。近年来,随着新药研发周

期和费用的持续上升、众多专利品牌畅销药物2到期、企业缺乏后续拳头产品、各国医保政策趋紧,美国和欧洲药品市场销售额增长缓慢甚至下滑,全球药品市场出现向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等17个新兴市场转移的趋势。随着全球医药市场区域化资源整合步伐的加快,新兴市场对全球药品市场增长的贡献度将会逐渐增大,中国作为全球唯一一个一级新兴医药市场的力量将会逐渐显现。

(二)我国生物和新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1、我国发展生物和新医药产业的基础良好。我国的生物资源十分丰富,为我们发展生物和新医药产业提供了独特优势。国内制药领域与国外差距最小的是生物制药,基础研发接近国际水平,在转基因技术、干细胞技术、胚胎克隆技术等方面处于世界先进行列,特别是单克隆抗体领域接近世界领先水平。同时,国家高度重视生物产业的发展,出台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和《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把生物技术及产业作为我国中长期发展的战略重点。

2、我国生物和新医药产业面临超常规发展机遇。目前,中国在全球医药市场排名第5位,全球尚未形成由少数跨国制药公司垄断的格局,为我国生物和新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驱动下,预计中国未来

2畅销药物:指药品自上市销售起三年内,销售收入超过10亿美元的产品。

5年的GDP增长仍会超过8%;2009-2011年,中央和地方财政共计8500亿元用于基本医疗卫生改革投入;二战后生育高峰年间出生的人基本进入老年期,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将增加用药需要;肿瘤疾病、心血管疾病、精神疾病等病种发病人数快速增长,这些因素都成为推动医药市场增长的重要力量。据S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预测,未来10年,医药产业将保持22%左右的年复合增长率,到2019年,我国的医药市场规模或达到4万亿元,成为超过美国和日本,居欧盟市场之后的第二大药品市场。

3、我国生物和新医药产业的内外部整合加速。从全球排名前10位的跨国制药公司和国内大型制药企业的发展历程来看,全球的生物和新医药企业呈现出品牌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发展趋势,这些企业通过并购重组进行上下游产业链资源整合,通过不断获得适合疾病发展规律的畅销药物来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一方面,产业内部整合与跨行业收购并存,例如复星医药增持同济堂、兵装集团重组湖北制药。另一方面,外资和风投加注中国制药领域,例如瑞士制药巨头诺华以8.5亿元人民币收购浙江天元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85%的股权。

4、我国生物和新医药产业增长方式亟待转变。目前,我国化学药物以仿制品为主,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比较少,生物技术药在全球的市场份额不大,传统中药的继

承和再创新力度不够,医疗器械产品对外依存度过高。行业集中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全国百强医药企业销售收入占全行业的比重为31%,而全球前十强制药企业销售收入占全球药品市场的份额为42%,差距较大。出口产品的附加值低,化学药出口主要是医药中间体和大宗原料药,制剂出口量偏小,且基本面向欠发达国家。企业国际化程度低,较少企业进行跨国经营。

(三)我省产业发展机遇

2003年,江西省人民政府制定《江西省六大支柱产业发展规划》,将中成药和生物医药纳入六大支柱产业并制定发展规划。规划中明确要抓好中药基地建设,重点发展中药饮片、中药材GAP种植、中药标准提取物、中成药、中药保健食品及卫生产品和生物制品等,进一步扩大知名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强力推动下,全省生物和新医药产业已形成中药为主导,其它子行业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当前,国际产业发展和科技进步正在酝酿新的突破,以生物和新医药等为代表的低碳经济、生态经济,将成为第四次科技革命的核心。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与世界科技发展和产业调整历史契机的相逢对接,为我省发挥生态优势,推动经济社会结构性转移,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带来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及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医疗卫生及保健消费观念不断更新、全民医保和新农合制度不断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深入实施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和工信部、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三部门《关于加快医药行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等加快培育生物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生物和新医药产业快速发展的积极宏观政策背景下,预计“十二五”及至2020年期间生物和新医药市场增长速度将明显高于其它产业市场的平均增长速度,作为新兴产业之一的我省生物和新医药产业将迎来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

三、战略重点

“十二五”时期,要紧紧把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良好机遇,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全力推进生物和新医药产业超常规发展,力争在产业链延伸、提高“四率”水平、抓好重点项目、引进企业合作、优化发展环境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使生物和新医药产业真正成为我省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先导产业。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作为生物和新医药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

略”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要契机,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协调、市场调节配置、企业组织实施三个方面的作用,以形成“大产业”、建设“大园区”、培育“大企业”、支持“大项目”、延伸“产业链”为抓手,从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出发,强化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重点发展现代中药业和医疗器械业,大力推进化学制药业,借力突破生物技术制药业,努力实现产业布局更优、集聚程度更高、企业规模更大、竞争实力更强,推动生物和新医药产业成为增长速度快、运行质量好、带动作用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而形成我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新格局。

(二)基本原则

1、市场运作,政府引导。根据生物和新医药产业自身发展特点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客观规律,把市场需求与政府作为有机结合起来。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市场调节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发展的主体。政府在创新创业、投融资体制、政策法规等方面营造有利于生物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加大政府投资在创新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化示范、市场化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的引导和推动力度。

2、合作开放,聚集发展。坚持“引进来”战略,推进合作开放,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吸引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来江西投资,提升产业规模和经济总量。着力培育以基地为载体,

龙头企业为核心,骨干企业和重点产品为突破口,中小企业协作配套的相对集中的生物和新医药产业发展集群,推动各种生产要素聚集,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实现产业规模的快速扩张。坚持“走出去”战略,鼓励省内创新机构、大型企业走出国门,积极参与国际国内合作,提高我省生物和新医药产业的国际化、现代化水平。

3、创新引领,重点突破。把自主创新作为产业发展的战略基点和指导方针,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重点围绕我省特色、优势领域,遴选一批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通过关键技术、重大产品的产业化,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竞争力。跟踪技术发展趋势,坚持自主创新与消化引进创新相结合,自我发展与借力发展相结合,积极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通过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扩大交流与合作,加快消化吸收再创新,培育新的增长点。

4、优化结构,持续发展。围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目标,在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进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妥善解决资源能耗和生态环境保护等问题,做到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要在优化产业结构和增长方式上下功夫、求实效,提高“四率”水平,力求发展速度、经济效益、节约资源能源和保护环境和谐统一,把构建循环经济和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产业发展目标作为基本方向和根本任务。

(三)战略定位

立足我省特色和比较优势,加大科技创新,调整优化产业、产品结构和区域布局,延伸拓展产业链,不断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通过10年的努力,基本实现我省生物产业从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构建适应江西省生物和新医药产业发展需求的产业研发体系、药品生产体系、医药外包体系、商业物流体系和专业化服务体系,产业的集约化、规模化、国际化水平明显提高,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 的比重明显提高,保持国内中药产业领先地位,成为我省国内重要的生物和新医药产业发展基地。

(四)发展目标

到2015年,依托南昌国家医药国际创新园和六个医药产业基地,通过招商引资和产业培育,以制造企业为主体,实施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和上下游产业链的高价值配套项目,拉紧上下游产业链,提高价值创造能力,通过产业链的高效整合打造一批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大企业和一批发展活力旺盛的中小企业,生物和新医药产业形成产业集聚、产业链完善、健康发展的基本格局。

1、产业发展目标。到2015年,生物和新医药产业的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00亿元,年平均增长率达12.10%,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的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其中,中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00亿元,化学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

突破200亿元,生物技术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0亿元,医疗器械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50亿元。

2、技术调整目标。建立完善激励机制,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为目的,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不断积累原始技术和资本,通过一批重大创新药物的上市销售提高我省生物和新医药企业在整个产业链中的层次。支持鼓励企业把研发和生产环节中的非核心技术部分通过合同方式转给其他有能力的研发公司和机构来完成,加快现实生产力转发,力争2015年初步形成以生产企业为主体的聚集上游研发资源的产业化平台,打造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并争取上市的重大创制新药5个,在国外专利申请方面形成零的突破。

3、企业发展目标。支持鼓励企业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开拓市场,提高企业"四率"考核水平。支持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强强联合,提高抗风险能力。力争打造主营业务收入过100亿元的企业2家,过50亿元以上企业5家,过10亿元的企业20~25家。

4、产业布局目标。依托南昌国家医药国际创新园和六个医药产业园区(基地)的发展建设,延伸产业链,形成生物和新医药产业的合理布局。到2015年,南昌形成700亿元的产业规模,成为引领全省生物和新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构建形成以南昌为核心发展区,以宜春、抚州、景德镇、鹰潭、吉安、新余、上饶等地为扩展区的产业发展布局。

(五)重点领域

1、中药产业。实施大品种战略,优先支持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先进制药工艺和制剂技术,对江西传统名优中成药进行二次开发,形成真正的核心技术优势,壮大优势品种;推进道地和优势中药材GAP种植基地建设,构建药材种植产业链,加快中药材种植业和中药资源开发与发展;继承和发扬光大“樟帮”和“建昌帮”传统中药饮片炮制技术,重点开展我省道地中药材及特色品种中药饮片的规范化炮制、中药免煎颗粒、中药标准提取物研究及其产业化应用研究,提升我省中药材炮制加工技术水平;开展中药提取技术、分离技术、纯化技术、干燥技术及包合技术等中药关键技术产业化应用和新型辅料的应用研究,整体提升中药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以安全有效、使用方便、质量可控为方向,优先支持用于治疗肿瘤、肝病、心脑血管病、艾滋病、抑郁症、糖尿病、更年期综合征、流感等免疫功能性疾病、病毒性疾病和老年性疾病等的传统经典方药、名方验方的中药新药及新剂型的开发和产业化,加快做大做强一批优势品牌、品种和企业。

重点支持:

(1)优势大品种二次开发。开展对肠炎宁片、女金胶囊、通窍鼻炎软胶囊、养血当归泡腾片、复方鱼腥草滴丸、荷丹片、大活络胶囊、山腊梅叶软胶囊、五酯滴丸、灵芝浸

膏片、杏香兔耳风胶囊、活血止痛片、山腊梅滴丸、板蓝根泡腾片、宫炎平分散片、右归胶囊等特色品种、剂型较新颖品种和喜炎平注射液、夏天无注射液等重大中药注射剂品种的二次开发。

(2)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开展江西省道地和特色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及种质资源的研究,尤其是江枳壳、江栀子、江香薷、车前、泽泻、泰和乌鸡、蔓荆子、草珊瑚、吴茱萸、夏天无、夏枯草、覆盆子、广昌白莲、前胡、紫珠、粉防已等中药材的规范化种植和种质研究,建立上述中药材品种种质数据库和信息网络系统。

(3)中药饮片规范化炮制及提取物产业化。开展栀子、江香薷、车前、泽泻、枳壳、吴茱萸、覆盆子、大蓟、陈皮等道地中药材及特色品种的规范化炮制和产业化开发,实施栀子提取物、枳实提取物、车前提取物、泽泻提取物、发酵虫草菌丝体提取物、虎杖提取物等系列标准提取物产业化开发。

(4)中药新药及保健食品产业化。实施中药新药品种如婆罗素片、冬青通脉胶囊、克黄利胆胶囊、双清片(栀子)、健脑康胶囊、健脑康口服液等中药新药及保健食品的产业开发。

(5)支持特色品种的中药保护研究。重点支持我省市场前景较好、竞争力较强的特色品种开展中药品种保护研

究,力争早日获得中药品种保护证书,培育更多的明星品种。

2、化学药。支持抢仿专利到期的全球知名品牌畅销药物,鼓励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小分子化合物;重点围绕抗感染药、抗肿瘤药、心血管系统用药、维生素、激素、循环系统用药、消化系统用药、精神神经系统用药等优势门类,突破优势大宗原料药和医药中间体的关键生产技术,提高其市场核心竞争力;重点实施应用缓释与控释制剂、靶向制剂、经皮吸收制剂等现代制剂产业化,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重点支持:

(1)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开发。重点支持盐酸溴己新葡萄糖注射液、替米沙坦胶囊、右旋糖酐铁分散片、盐酸格拉司琼口腔崩解片、注射用头孢米诺钠、注射用头孢呋辛钠、盐酸司他斯汀片、注射用氨曲南、硫酸依替米星氯化钠注射液、恩替卡韦片、格列齐特缓释片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优势的化学药产品进行高新技术产业化开发,培育新经济增长极。

(2)优势大宗原料药的关键生产技术产业化应用。进行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节能降耗、降低成本的共性技术以及酶、菌种、发酵等现代生物技术应用开发,重点支持先进适用技术在优势大宗原料药如维生素类、青霉素类、大环内脂类、氨糖甙类、林可霉素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类、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质子泵抑制剂类等产品及其医药中间

体生产中的应用,以提高我省优势大宗原料药和医药中间体的核心竞争力。

(3)专利到期药的产业化开发。抓住全球仿制药市场快速增长及一批临床用量大、销售额居前列的专利药陆续专利到期的机遇,加快仿制研发和工艺创新,尽快完成产业化工作,实现企业产品结构调整,提高市场份额。

(4)新制剂技术产业化开发。鼓励开展固体分散技术、包合技术、微乳技术、微囊化技术、纳米粒技术和脂质体技术等制剂技术应用开发,推进缓释控释制剂、透皮吸收制剂、粘膜给药制剂、靶向给药制剂等现代制剂产业化。

3、生物技术药。围绕血浆原料深度开发,重点突破关键生产技术,继续做大做强血液制品、抗毒素与抗血清领域系列产品,实现我省生物制品企业跨跃式发展;通过招商引资和国内国际合作,积极引进疫苗、基因工程及多肽药物、抗体药物、核酸药物、诊断制品等方面的生产研发企业,重点发展基因工程药物、蛋白质药物、单克隆抗体药物、治疗性疫苗等产品,迅速增大生物制品领域规模总量。

重点支持:

(1)开展基因工程药物、蛋白质工程、生物芯片等相关关键技术的产业化研究。

(2)基因工程药物、蛋白质药物、单抗克隆药物、治疗性疫苗等产品产业化开发。

(3)高附加值血液制品、生化制品系列新品种产业化开发。

4、医疗器械。在巩固现有输注器具、卫生材料、血细胞分析仪及体外诊断试剂产业优势的基础上,通过招商引资,吸引有能力的知名医疗器械企业进驻江西,重点开展临床需求大、应用面广的医学影像、放射治疗、微创介入、外科植入、体外诊断试剂等产品的研发,推进核心部件、关键技术的国产化,培育10个以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掌握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销售收入超过5000万元的先进医疗设备器械产品。

重点支持:

(1)B型超声诊疗仪、X光机、心电图机、心电监测系统、核磁共振电子诊断成像仪、血液透析仪及相关配套医用耗材、血细胞成套分析系统、理疗美容仪器、蛋白质基因组分析仪等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化开发。

(2)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医用手套等传统产品,提升核心技术水平,提高其机械加工自动化水平和生产效率。

(3)扩大血液分析仪、生化分析仪、呼吸机及体外诊断试剂等优势产品生产规模,加强市场开拓。辅助企业做大做强家庭治疗及康复类器械如体外反博器、光子治疗仪和冷光美白仪。

(4)静脉留置针、心脏二尖瓣球囊扩张导管、无针注射器及高科技含量敷料等产品产业化。

(5)加大对新型生物医学材料和血管内导管支架的研发支持,对已有的产品进行深度开发,重点支持生物羊膜、人造皮肤、心脏封堵器、单克隆抗体修饰血管内支架的研发和产业化。

5、能力建设。重点支持企业建立组织体系健全、发展规划和目标明确、基础设施环境与条件优越的企业技术中心,支撑企业在自主创新重点领域实现局部突破;支持产学研用基地建设,鼓励和引导企业、大专院校以及科研院所围绕产业技术创新发展战略性合作,共建产业联盟,加快高技术成果的产业化步伐;以人为本,培育和壮大优秀企业家队伍,培养和造就一批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和关键技术的高素质人才,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技术创新人才队伍,引领企业实现技术创新。

重点支持:

(1)10个产学研示范基地建设。

(2)20个企业技术中心建设。

(3)5个医疗器械研发中心建设。

四、对策措施

大力推进我省生物和新医药发展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紧迫任务,也是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药需求,提

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需要。从体制、科技、投资、税收、市场等方面对生物和新医药产业发展进行统筹规划,不断壮大产业规模,不断提升产品质量,促进结构优化升级,努力提高生物和新医药产业占GDP的比重,努力提高医药工业对财政贡献的比重。

(一)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扶持力度

继续通过高新技术产业化重大项目、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等方式,加大对生物和新医药创新的支持力度,重点推动创新药物研发、大品种技术改造、技术平台建设、特色产地基地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以及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支持行业国家工程中心、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南昌国家医药国际创新园等建设,支持建立新药安全评价中心和新药临床研究中心,支撑新药创新的开展。

(二)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升级

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示范工程,以技术改造为抓手,推动结构调整,结合实施新版GMP,支持符合结构调整方向、对生物和新医药产业升级有重大带动作用的企业技术改造项目,重点支持中药现代化、高端医疗器械国产化、创新药物产业化、基本药物及化学药大品种提高质量技术水平和降低生产成本。

(三)积极培育市场,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新材料产业标准化工作三年行动计划

新材料产业标准化工作三年行动计划 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部署,为贯彻落实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做好新材料产业标准化工作,建立完善新材料产业标准体系,促进新材料产业发展,特制订本行动计划。 一、充分认识新材料产业标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当今世界,以新材料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成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各国高度重视新材料开发应用。标准是新材料开发、产业化及推广应用的重要支撑,是规范新材料市场秩序,促进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维护产业利益和经济安全的重要手段。建立完善新材料产业标准体系,对于加快培育发展新材料产业,促进材料工业转型升级,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保障国民经济重大工程建设和国防科技工业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化工、建材、黄金、稀土等原材料工业规模巨大,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截至2012年,原材料工业现行有效标准11814项,占工业和通信业现行有效标准的20%。各行业日益重视新材料标准化工作,新材料标准制修订步伐加快,2010年以来发布了碳纤维、光学功能薄膜、功能陶瓷等100余项新材料标准,推动了原材料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但总体上看,我国材料标准体系仍以传统材料标准为主,新材料产业标准体系尚未健立,关键标准前期研究、技术攻关相对不足,标准制定所需的工艺参数、材料性能等基础数据缺乏。以我国技术和标准为基础的新材料国际标准未取得突破,被动跟踪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情况比较突出,难以满足新材料国际经济技术交流合作需求。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的400个重点产品涉及近千项标准,大多数需要新制定。为促进新材料产业发展,充分推动新材料技术创新与产品更新换代,迫切需要加快新材料产业标准体系建设工作。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为导向,以支撑新材料产业发展对标准的需求为核心,以重点项目和重点工程为依托,加快重点新材料标准研制步伐,加强新材料标准化工作基础能力建设,积极参与新材料国际标准化活动,全面提升新材料产业标准质量,推动新材料标准有效实施,形成覆盖面广、创新性强、重点突出、开放协调的新材料产业标准体系,为促进新材料产业健康发展,增强产业竞争力提供保障。 (二)基本原则

教育十二五规划全文

教育十二五规划全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不移地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以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积极发展幼儿教育和终身教育,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打造教育强市品牌,为加快海峡西岸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二、发展目标 1、构建完备的教育体系 扩充基础教育——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优质资源,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努力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努力实现职业教育与当地“5+2”产业、与海西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的有机链接; 适当发展社区高等教育,充分体现区域特色和优势,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教育体系。 2、提升教育强市水平 教育质量整体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断扩大,人民群众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得到更大满足; 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

各类人才服务社会、服务人民和参与竞争能力显著增强。 三、发展任务 1、建立稳定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推进早期教育开展 (1)高质量高标准地推行学前三年教育,基本形成0-6岁的学前教育一体化体系;城区幼儿(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6%以上,农村幼儿(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86%以上。0~3岁早期教育工作有序推进。 (2)构建以公办幼儿园(所)为主体,以社会力量办园并举的多元化办园格局; (3)到2015年,乡镇中心园(所)以上均达到省定标准。 (4)到2012年,幼儿园专任教师学历全部达标,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达50%,2015年大专以上学历达75%,培养一批名优骨干教师。 2、提高义务教育的整体办学条件和水平,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1)保证6~14岁人口都能按时入学,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在校生年辍学率城区低于2%、农村低于3%。 (2)2013年之前,全市义务教育学校通过省级标准化学校验收。(3)以继续加大对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投入,不断改善其办学条件以及通过“市管校用”的教师队伍管理手段改革,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3、优化普通高中教育资源,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水平 (1)以永安一中创建省示范高中为目标,以永安十二中的“山海合作”教育改革为接口,努力打造永安普通高中强势资源;

河北省生物技术以及医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

河北省生物技术以及医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 生物产业是国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及河北省委七届六次全会精神,发挥重大科技专项的引领支撑作用,加快培育壮大生物技术和医药产业,抢占区域竞争制高点,推动我省生物技术和医药产业的大发展,特编制本规划。 一、背景及基础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时代,生物技术在保障粮食安全、转变发展方式、缓解能源压力、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健康水平、保障国家安全等方面的作用和潜力日益显现,以生物技术为支撑的生物产业,正在成为一个新的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未来谁拥有生物技术创新优势,谁就能占据生物产业竞争的制高点,掌握未来经济竞争的主动权。我省生物技术和医药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主要表现为: (一)产业规模处于国内前列。目前,全省初步形成了化学药、生物技术药、中药等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医药产业群。据统计,2010年,全省医药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总产值457.32亿元,同比增长24.34%;完成出口交货值67.21亿元,同比增长13.85%;实现利润总额52.19亿元,同比增长15.5%;实现利税总额71.38亿元,同比增长15.84%;销售收入利税率达13.74%。医药产业总产值、出口总值分别居全国第8位和第5位,其中,化学制剂药品、中药饮片、生物制

药的增幅均高于全国行业平均水平,特别是,青霉素、维生素B12、维生素C等产品的产量居全国第一位。 (二)产业技术支撑能力较强。我省医药行业拥有2家国家重点实验室,1家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4家国家级产业基地及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14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和1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石药、华药集团牵头组建了全国抗生素、维生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依托各类创新平台,开发了一批国内外领先技术,有力支撑了医药产业发展。目前,我省的青霉素、维生素B12、维生素C、头孢类抗生素中间体7-ACA等产品的生产工艺、技术指标和产品质量均居同行业领先水平。 (三)产业骨干企业实力雄厚。在高新技术支撑下,培育了一批生物技术和医药产业骨干企业。到2010年,全省医药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共计198家,其中华药集团、石药集团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亿元;石药、华药、以岭、神威、秦皇岛骊骅以及石家庄四药(利君制药)等六家企业进入2009年度中国制药企业百强名单;石家庄市也成为我国最大的原料药生产基地。 随着国内外生物前沿技术的不断突破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加剧,我省生物技术和医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存在着提升总量和调整结构的双重压力:一方面需要继续做大,产业GDP总量以及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有待大幅度提高;另一方面更迫切地需要做强,化学药中的原料药比重过大,中药、生物制药比重低、偏小的格局尚未从根本上逆转,急需扩大高附加值的生物医药和成药的比重,延伸产业价值链,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纲 要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

江苏省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2009-2012年) 为应对全球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变化和挑战,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发展创新型经济的要求,发挥我省新材料产业优势,抢占新材料技术制高点,推动新材料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特制定本规划纲要。规划期为2009-2012年。 一、发展背景和现状 (一)产业界定与特点 新材料指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材料:一是新出现或正在发展中的具有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优异性能的材料;二是高技术发展所需要的具有特殊性能的材料;三是由于采用新技术(工艺、装备),使新材料性能比原有性能有明显提高,或出现新功能的材料。新材料具有应用领域宽广,知识与技术密集度高,与其他产业关联度强等特点。鉴于新材料种类纷繁,涉及面广,结合我省新材料产业发展实际,本纲要针对我省具有特色的微电子材料、光电子材料、新型显示材料、纳米材料、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新型化工材料、新能源材料、功能陶瓷材料、新型金属材料和新型建筑材料等10类材料产业作出规划。 (二)发展背景与趋势 新材料产业是国民经济和国防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是现代高新技术产业的基础。20世纪90年代以来,纳米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环境友好材料、光电子材料、微电子材料和新型平板显示材料等蓬勃发展,各类新型化工新材料等层出不穷,为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提供了不竭动力。世界各国均把大力研究和开发新材料作为21世纪的重大战略决策。美国提出在纳米材料、生物材料、光电子材料、微电子材料、极端环境材料及材料科学等新材料产业保持全球领先地位,日本、欧盟、韩国等也制订了促进新材料产业快速发展的战略计划。我国新材料产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以下是卫生部明确提出来的“十二五”卫生发展总体目标,这目标的实现意味着未来五年国家还需投入最少数千亿元来实现自己对于民生的承诺,这个目标不是靠药品降价能实现的,反过来说药品降价仅仅是这个大棋局中的很小一个方面,资本市场对其的担忧过虑了。 “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4.5岁,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低至12%和14%,孕产妇死亡率降至22/10万,个人卫生支出比例降至30%以下。”在1月6日召开的2011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卫生部部长陈竺在提出“十二五”卫生发展目标时,用了这一组数字进行了具体的描绘。 卫生部明确“十二五”卫生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更加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更加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更加规范,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更加科学,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显著增强,居民个人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地区间资源配置和人群健康状况差异明显缩小,国民健康水平达到发展中国家前列。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4.5岁,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低至12%和14%,孕产妇死亡率降至22/10万,个人卫生支出比例降至30%以下。 “十二五”期间,我国卫生发展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四个方面: 加强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强化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明确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和职责,优化规模、结构和布局,形成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功能互补、信息互通、上下互动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改善疾病预防控制、精神卫生、妇幼卫生、卫生监督、卫生应急、职业病防治、采供血、健康教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设施条件。 继续加强农村急救体系、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为中西部地区乡镇卫生院职工建设周转房;全面推进县级医院标准化建设,使其总体达到二级甲等水平;整合县域医疗卫生资源,推进综合改革,转变运行机制,完善绩效工资,实现服务功能和模式转变。 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完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改革管理体制、治理机制、运行机制和补偿机制,加强医疗安全质量监管,促进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管理,改善服务,提高效率。 初步建立国家医学中心体系,加强区域医疗中心和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继续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力争每个街道办事处范围设置一所政府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形成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分工合理、协作密切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 继承创新中医药,建立比较完善的中医医疗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科研创新体系,加强中医药队伍建设,发挥传统医学在保护国民健康中的作用。 加快卫生法制建设,实施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和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为卫生改革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鼓励支持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医疗机构,积极参与健康管理、老年护理、口腔保健和康复健身等健康服务业的发展,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满足多样化、多层次医疗、预防、保健、养老、康复服务需求。 健全医疗保障制度,提高疾病经济风险分担能力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医药产业现状 我国生物技术药物的研究和开发起步较晚,直到70年代初才开始将NDA重组技术应用到医学上,但在国家产业政策大力支持下, 使这一领域发展迅速,逐步缩短了与先进国家的差距,形成了医药生物技术、农业生物技术等上、中、下游结合,门类齐全的生物技术研究、生产体系,并具有了一定的出口能力。在生物制药市场,中国 发展速度让人生畏。在2007-2009三年间,中国生物制药年均增长27%。这表明每隔两年零8个月,市场规模就扩大1倍。2009年中国超越 制药强国德国,成为世界四大制药市场。因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口绝对数增长城市化老龄化,以及医改等政策支持,我国医药工业整体呈高速增长态势,2009年实现收入1.04万亿元,同比增长23.1% ,生物医药行业实现销售收入约753亿元,近五年年复合 增长率高达30%,具备典型的高成长性行业的特征,是医药行业增长最为迅速的领域之一。 发展趋势 与世界先进国家的生物医药产业相比,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还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但是国家和地方政府都在不断加大对该产业的发展力度,从政策和资金等各方面不断加大投入。当前,我国已将生物制药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建设行业和高新技术的支柱产业来发展。当前一些科技发达或经济发达地区正在不断建立国家级生物制药产业基地,

并初步形成了初具规模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这对我国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总体而言,中国生物制药产业未来充满希望,前景看好,中国的生物制药产业将呈继续增长态势。 1生物制药产业呈现集群式发展 产业集群发展具有明显的发展优势,能够极大地促进产业的快速发展。生物制药产业作为高科技产业,不仅需要在基础设施、上下游配套产业等方面的支持,还需要同教育培训、专业服务、技术转移中心等相关服务组合在一起,方能发挥高效作用优势。当前,我国在生物技术产业迅猛发展的浪潮推动下,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市场竞争,加上政府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我国生物技术、人才、资金密集的区域,已逐步形成了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区,由此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生物医药产业链和产业集群。这些产业集群对于促进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使得生物制药整体产业链得到优化,在生产效率方面得到大幅提升。我国生物制药产业以后仍会朝着这一方面快速发展,政府也将会加大投资力度、重点建设产业集群区,在基础设施、配套服务业、研究开发、服务创新、教育培训和风险投资等方面进行发展和创新,为生物制药产业集群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8]。生物制药“十二五”规划的重点之一是加速行业重组兼并,提升行业集中度,未来数年行业面临一个产业集中度快速提升、行业利润率持续快速增长和市场份额急剧扩张的局面。 2生物医药技术向产业化推进 将生物医药技术从科研转向产业化生产是科研的重要目的,只有

新材料行业发展前景新材料行业分析

新材料行业发展前景新材料行业分析 行业政策新材料一般指新出现的具有优异性能和特殊功能的材料,或是传统材料改进后性能明显提高和产生新功能的材料。新材料产业是国民经济各行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新能源、节能环保和新能源汽车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几乎都需要新材料的支持。加快培育和发展新材料产业,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保障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具有重要的意义。 2021年10月8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文指出,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立足中国国情和科技、产业基础,现阶段重点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 2月22日,中国首部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布。《规划》,提出将着力推动先进高分子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前沿新材料等六大新材料升级换代和自主创新,到“十二五”末,新材料产业规模总产值达到2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25%,实现我国由材料大国向材料强国的战略转变。“十二五”期间,特种金属功能材料、高端金属结构材料、先进高分子

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和前沿新材料将是我国重点发展的新材料品种。 行业现状经过几十年奋斗,我国新材料产业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在体系建设、产业规模、技术进步等方面取得明显成就,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具备了良好发展基础。 新材料产业体系初步形成。我国新材料研发和应用发端于国防科技工业领域,经过多年发展,新材料在国民经济各领域的应用不断扩大,初步形成了包括研发、设计、生产和应用,品种门类较为齐全的产业体系。 新材料产业规模不断壮大。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迅速,2021年我国新材料产业规模超过6500亿元,与 20xx年相比年均增长约20%。其中,稀土功能材料、先进储能材料、光伏材料、有机硅、超硬材料、特种不锈钢、玻璃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等产能居世界前列。 部分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我国自主开发的钽铌铍合金、非晶合金、高磁感取向硅钢、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超硬材料、间位芳纶和超导材料等生产技术已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平。新材料品种不断增加,高端金属结构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和高性能复合材料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先进高分子材料和特种金属功能材料自给水平逐步提高

广东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十二五规划纲要 第一篇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第二篇创新驱动建设创新型广东 第三篇优化升级建设全球重要现代产业基地 第四篇内外并举实现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 第五篇强农惠农建设美好新农村 第六篇统筹城乡提升城镇化发展水平 第七篇联动融合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第八篇绿色发展保护秀美山川 第九篇强化支撑推进基础设施现代化 第十篇普惠共享保障和改善民生 第十一篇内涵提升提高文化软实力 第十二篇改革先行增创体制机制新优势 第十三篇互利共赢深化粤港澳合作 第十四篇开放合作提升经济国际化水平 第十五篇规划实施保障 第二节提升教育信息化和开放合作水平(教育信息化)第三节逐步提高公共信息服务水平(电子政务)

第一篇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本规划纲要根据《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制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规划,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未来五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 第一篇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广东深入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是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必须承前启后抢抓科学发展战略新机遇,紧紧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这个核心,全面开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新局面。 第一章发展基础 “十一五”时期是广东发展极不平凡和取得巨大成就的五年。全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全面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成功战胜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及洪涝灾害,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建设取得新成就,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在推进科学发展新征程上迈出了重大步伐,为“十二五”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经济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主要经济指标提前一年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继续居全国前列。预计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超过4.5万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2%以上。人均生产总值于2007年提前三年实现比2000年翻一番的目标,预计2010年约为4.7万元,五年年均增长11%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010年为4516亿元,是2005年的2.5倍。

生物医药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合肥市生物医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要点 一、产业现状 生物产业主要包括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生物化工、生物环保等新兴产业领域。其中生物医药包括化学药品、中药、生物制药、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生物农业包括农业良种、林业良种、绿色农用生物制品等领域;生物能源是以可再生资源为原料生产的能源物质(含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等);生物化工是指以可再生资源为原料制造新型材料和化学品;生物环保主要指利用生物技术从事环境污染及生态环境退化等方面的治理,开发环保生物新技术及相关设备。 (一)国际生物产业发展趋势 生物技术是继信息产业之后世界经济中又一个新的战略主导产业。全球生物产业发展主要呈现四大趋势:一是生物产业进入快速成长期。随着生物技术不断突破,生物医药、生物农业产业规模迅速扩大,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生物环保等新兴产业正在快速形成。全球生物产业销售额近5年翻了一番,增长速度是世界经济平均增长率的近10倍。二是生物产业成为世界各国竞相抢占的战略制高点。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生物产业作为优先发展的战略产业,纷纷制定发展规划,加大政策扶持与资金投入。三是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仍将保持生物产业发

展的强势地位。目前,发达国家是全球生物产品的主要消费市场和研发投入的主体,这种格局短期内难以改变。北美、欧洲、日本的生物医药销售额占全球市场的83%,研发投入占全球的90%以上。四是全球生物医药产业转移步伐加快。继上世纪90年代第一次完成大宗原料药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后,正在经历第二次将新药临床前研究及临床试验等研发环节向低成本市场转移。 (二)我国生物产业发展趋势 国家将发展生物产业作为新世纪把握新科技革命战略机遇、全面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举措,推动产业进入加速发展期,生物产业已成为最有希望实现跨越发展的新兴产业领域。主要呈现四大趋势:一是生物产业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预计到2015年,全国生物产业产值将达到4万亿元,年均增速将保持在20%以上。二是生物医药将继续成为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以新型疫苗、诊断试剂、生物技术药物、小分子药物和现代中药为重点发展领域,生物医药产业将持续快速增长。预计到2015年生物医药实现产值将达到3万亿元,占生物产业的比重达到3/4左右。三是生物技术产业化成为发展热点。生物基高分子材料、生物基绿色化学品、糖工程产品等将成为生物化工领域的高成长行业;转基因农作物新品种、新型畜禽疫苗、生物农药等将成为生物农业的主攻方向;非粮作物为原料的燃料乙醇、木本油料植物为原料的生物柴油等将成为生物能源的重点发展领域。四是产业集聚化趋势明显。上海、北京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已初具规模,东北

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纲要经典

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经典 Revised by Liu Jing on January 12, 2021

江苏省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2009-2012年) 为应对全球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变化和挑战,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发展创新型经济的要求,发挥我省新材料产业优势,抢占新材料技术制高点,推动新材料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特制定本规划纲要。规划期为2009-2012年。 一、发展背景和现状 (一)产业界定与特点 新材料指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材料:一是新出现或正在发展中的具有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优异性能的材料;二是高技术发展所需要的具有特殊性能的材料;三是由于采用新技术(工艺、装备),使新材料性能比原有性能有明显提高,或出现新功能的材料。新材料具有应用领域宽广,知识与技术密集度高,与其他产业关联度强等特点。鉴于新材料种类纷繁,涉及面广,结合我省新材料产业发展实际,本纲要针对我省具有特色的微电子材料、光电子材料、新型显示材料、纳米材料、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新型化工材料、新能源材料、功能陶瓷材料、新型金属材料和新型建筑材料等10类材料产业作出规划。 (二)发展背景与趋势 新材料产业是国民经济和国防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是现代高新技术产业的基础。20世纪90年代以来,纳米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环境友好材料、光电子材料、微电子材料和新型平板显示材料等蓬勃发展,各类新型化工新材料等层出不穷,为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提供了不竭动力。世界各国均把大力研究和开发新材料作为21世纪的重大战略决策。美国提出在纳米材料、生物材料、光电子材料、微电子材料、极端环境材料及材料科学等新材料产业保持全球领先地位,日

国家十二五规划全文

中国“十二五”规划研究 新的起点上,人们往往是在忙着想两件事情,一件是回首,一件是展望,站在“十二五”规划的浪口,我们深知“十二五”规划更具全局性和战略性。房产、汽车、清洁能源、低碳经济、民生、就业、医疗改革、社会和谐……等等问题与建议在“两会”时期已被提上,“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是对中国经济的发展确定航行目标与方向做充足的预言,如何把脉中国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发展走向、如何更快更好促进中国社会发展,五年发展规划责任重大、意义重大。 为此,北京华经纵横咨询有限公司借国家规划、产业开发这个强势东风,特邀众学者、研究专家成立“十二五”规划课题组,对“十二五”前期重大问题研究做详细客观的评述与综合分析。课题组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以及“十二五”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从重点课题项目的提出、前期调研、论证、筛选以及最终确定都具有一整套严格科学的流程和方法,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十七大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的五年规划,也是承诺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五年规划,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本课题成员结合当前“十二五”规划动态,通过整理、筛选、分析和判断整理了当前国家“十二五”规划动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报告目录: 【“十二五”规划概要】 2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 2 【“十二五”规划研究重大选题一览】 3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选题参考】 4 【政府“十二五”规划思路和方法】 6 【中国“十二五”规划谋三大转型】 6 【发改委:“十二五”规划八大重点】 7 【科技部:“十二五”科技规划六大方向】 8 【商务部:“十二五”规划拟把内贸放重要位置】 8 【交通部:“十二五”规划避免“漏一、挂万”倾向】 9 【住建部:“十二五”规划房地产发展仍以居民消费为基础】 9【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十二五”期间实施调查失业率】 10【农业部:编制948计划的“十二五”规划】 10 【文化部:“十二五”末基本扭转文化产品出口逆差】 11 【卫生部:疾控“十二五”规划坚持以人为本】 12 【电力行业“十二五”规划重点分析】 12 【中国农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十二五”规划思路研究】 13 【钢铁工业“十二五”规划发展思路解析】 15 【能源行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六大重点】 16 【对“十二五”房地产业发展规划的五条建议】 17 【“十二五”规划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指导原则与目标取向】 18【“十二五“规划:助中国汽车业由大到强】 19 【医疗器械产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四方面发展】 20 【煤炭行业“十二五”规划将以减产、整合为主题】 20 【中国通信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预测】 21 【中国人民银行:“十二五”期间着重完善金融体系】 23 【碳排放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十二五”规划】 23 【北京“十二五”规划将呈现建设世界城市细则】 24 【广东:争取粤港合作纳入“十二五”规划】 25 【上海“十二五”规划以创新推动城市全面转型】 25 【四川“十二五”规划促进高地建设】 26

云南省生物医药十二五规划及附表

云南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2011-2015) 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1-2

目录 前言 (1) 一、“十一五”云南生物医药产业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2) (一)取得的成绩 (2) 1、各项经济指标显著增长 (2) 2、工业企业规模和实力明显提升 (2) 3、知名品种、品牌培育取得进展 (3) 4、产业结构有所改善 (4) 5、产业创新能力体系基本完善 (4) 6、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取得新进展 (5) 7、药品流通业快速发展 (6) 8、行业协会作用凸显 (6) (二)产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7) 1、行业管理不健全,政策体系不完善 (7) 2、创新能力弱,科技投入严重不足 (7) 3、市场开拓乏力,品牌影响力弱 (8) 4、产业结构不合理,多数企业规模偏小 (8) 5、原料基地保障能力差,资源保护乏力 (8) 二、云南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9) (一)中国医药市场快速增长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带来空间 (9) (二)国家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带来机遇. 9

(三)实施新医改和推出创业板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带来契机 (10) (四)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和加强药品监管深刻改变医药产业竞争格局11 (五)国际化进程加快带来更加激烈的全球化竞争 (11) 三、发展思路和目标 (12) (一)发展思路 (12) (二)发展目标 (13) 四、主要任务 (14) (一)立足省情,努力实现重点领域跨越发展 (14) (二)积极拓展新领域,打造大生物医药产业体系 (15) (三)强化自主创新,掌握产业发展主动权 (15) (四)营造良好市场环境,拓展市场空间 (15) (五)优化资源配臵,推动企业整合 (15) (六)加快开放合作,提高产业发展水平 (16) 五、产业布局 (16) (一)原料种植基地布局 (16) (二)产业布局 (17) (三)园区布局 (17) (四)研发平台布局 (17) 六、重大工程 (18) (一)产业集群培育工程 (18) 1、中药、民族药、天然药物产业集群 (19) 2、化学原料药及制剂产业集群 (19)

深圳市新材料“十二五”规划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 《深圳新材料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11—2015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深圳市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八月三日 深圳新材料产业振兴发展规 (2011—2015年) 新材料是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的基础和先导,是当今科技创新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新材料技术的突破和发展,不断催生出新的产业领域,推动着产业的优化升级。新材料产业关联度高、发展速度快、综合效益好,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新材料产业发展,是我市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重要内容,对我市推动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创造深圳质量、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促进我市新材料产业发展,依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深圳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2008—2015)》等,编制《深圳新材料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11—2015年)》。 《深圳新材料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11—2015年)》是指导我市新材料产业发展的行动纲领,通过本规划的实施,深圳将建设成为国际知名、国内领先的新材料产业基地。 一、发展基础与形势 (一)发展基础。 1.产业发展基础良好。 产业发展初具规模。近年来我市新材料产业蓬勃发展,2010年新材料产业规模约590亿元,约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2%。涌现出以光启、比亚迪、中金岭南等为代表的新材料研发机构和龙头企业;杜邦、住友、日东电工等跨国企业已在我市建有大型生产基地或研发中心。 重大项目密集启动。日东电工偏光片、沃尔热缩材料等项目已建成投产,龙邦芳纶复合材料、星源材质锂电池隔膜材料、盛波光电偏光片等项目已开工,光启超材料、旭硝子玻璃基板、杜邦工程塑料、清溢光电掩膜版等项目有序推进。这些项目建成达产将增强我市新材料产业发展后劲。

江苏省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发展改革委江苏省新材料 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9-2012年)的通知 苏政办发〔2010〕37号? 2010年4月6日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省发展改革委编制的《江苏省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9-2012年)》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江苏省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2009-2012年) 为应对全球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变化和挑战,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发展创新型经济的要求,发挥我省新材料产业优势,抢占新材料技术制高点,推动新材料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特制定本规划纲要。规划期为2009-2012年。 一、发展背景和现状 (一)产业界定与特点 新材料指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材料:一是新出现或正在发展中的具有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优异性能的材料;二是高技术发展所需要的具有特殊性能的材料;三是由于采用新技术(工艺、装备),使新材料性能比原有性能有明显提高,或出现新功能的材料。新材料具有应用领域宽广,知识与技术密集度高,与其他产业关联度强等特点。鉴于新材料种类纷繁,涉及面广,结合我省新材料产业发展实际,本纲要针对我省具有特色的微电子材料、光电子材料、新型显示材料、纳米材料、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新型化工材料、新能源材料、功能陶瓷材料、新型金属材料和新型建筑材料等10类材料产业作出规划。 (二)发展背景与趋势 新材料产业是国民经济和国防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是现代高新技术产业的基础。20世纪90年代以来,纳米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环境友好材料、光电子材料、微电子材料和新型平板显示材料等蓬勃发展,各类新型化工新材料等层出不穷,为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

十二五规划全文

十二五规划全文 篇一:国务院文件:十二五规划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目录 第一篇 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二篇 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 第三篇 第九章 发展环境指导思想主要目标政策导向 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 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改造提升制造业 第十章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第十一章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第十二章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十三章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第十四章推进海洋经济发展 第四篇 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 第十五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第十六章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第十七章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 第五篇 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 第十八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十九章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第二十章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第六篇 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二十一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第二十二章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 第二十三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 第二十六章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广东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

目录 前言 (1) 一、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 (1) (一)发展基础 (1) (二)发展环境 (3) 二、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5) (一)总体要求 (5) (二)发展目标 (5) 三、主要任务和发展重点 (6) (一)主要任务 (6) (二)发展重点 (10) 四、重大工程 (11) (一)创新能力提升工程 (11) (二)骨干企业培育工程 (12) (三)产业集聚发展工程 (12) (四)服务平台建设工程 (12) 五、保障措施 (13) (一)组织保障 (13) (二)政策保障 (13) (三)资金保障 (14) (四)人才保障 (15) 附件:“十二五”时期广东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重点项目表(略)

前言 生物医药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十二五”时期我省抢占产业发展高端和前沿的战略重点。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结合有关文件精神,制定本规划。规划范围包括生物药、化学药、现代中药、诊断试剂、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服务领域;规划期限2010~2015年。 一、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 (一)发展基础。 “十一五”以来,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国内加快结构调整大背景下,由于生物医药技术不断进步、市场需求快速增长,我省生物医药产业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势头。 ——产业规模不断壮大。2010年(预计),全省生物医药总产值达到890亿元,实现增加值320亿元,年均增长分别为25%和23%,增长速度居全省九大产业之首。截至2009年末,全国制药工业百强企业中我省拥有6家,年产值超过10亿元的医药企业家,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中药产品达14个。一批居行业领先地位的骨干企业快速发展,广州医药集团、东阳光药业集团、丽珠医药集团、珠海联邦制药和深圳迈瑞等企业成为超百亿产值的龙头企业。 ——产业体系日趋完善。目前全省生物医药企业已达560余家,已初步形成涵盖药品、器械、试剂等领域的研究、开发、生产、销售各环节,中药和化学药为主体、医疗器械为特色、健康服务和流通为市场价值链终端的生物医药产业体系;在现代中药、化学合成药物、生物制药、海洋药物、基因诊断试剂、医疗器械等领域具有一定优势。

新材料产业规划及案例

新材料产业规划及案例 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市场研究及运营战略一体化服务商 中机系(北京)信息技术研究院 CHINA MACHINERY MARKETING ACADEMY 官方网站:产业规划https://www.360docs.net/doc/d39933781.html, 版权声明:该报告知识产权归中机系(北京)信息技术研究院所有,未经允许,不得擅自篡改、挪用、从事盈利性宣传活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新材料产业规划 新材料涉及领域广泛,一般指新出现的具有优异性能和特殊功能的材料,或是传统材料改进后性能明显提高和产生新功能的材料,主要包括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和先

新材料产业规划案例 江苏盐城灌东灌东新材料产业园产业规划方案设计 项目背景 在产业升级改造的大背景下,长三角对新材料的需求较大。灌东新材料产业园面临着市场基础雄厚,市场空间广阔的有利产业局面。国家、江苏、盐城市制定的一系列新材料产业的发展规划,为盐城发展新材料带来了良好的政策基础。 项目思路 经过综合分析,在园区定位生态循环绿色节能示范基地的基础上,中机院将园区产业定位为江苏最大的节能建材基地、东部沿海田转型开发示范点、中国最大的汽车轻量化新材料生产基地。

通过严格的产业筛选和产业分类,科学定位灌东新材料产业园未来构建“2+3+2”的现代产业体系。 两个主导产业:金属新材料和新型建材。 三个先到产业:新能源材料、复合新材料和前瞻产业。 两个基础产业:现代服务业和装备制造业。

项目效果 项目顺利通过专家评审,得到专家和盐城市政府的一致认可。为盐城市新材料产业的发展起到领军作用。 长春高新区长德新区产业规划、总体概念规划 项目背景 为了探索中心城市带动周边县市快速发展的方式,创新长春市经济发展与区域合作的模式,长春市政府决定在长春高新区发展基础上建立长德新区(面积为330多平方公里)。长德新区的开发建设将是长春高新区空间拓展的需要,是长吉一体化的重大举措,更是长东北先行先试合作共赢的大胆尝试。 项目思路 中机院项目组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秉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立足高新区发展实际,构建以七大产业集群、三大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现代产业体系,重点实现经济总量、产业结构、创新能力、节能环保、服务体系、城市功能六个方面的突破,做好高效、带动、创新、集约、集群五个发展,最终要把长德新区打造成为国家级战略新型产业的综合试验区。七大产业集群是指新能源汽车与零部件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现代医药产业、新材料制造产业、新能源产业、环保装备制造业和精优食品加工业集群,同时做好现代物流、科技创新服务和基础服务三项配套产业。中机院在创新理念的前提下,提出打造“春之声、春之舞、春之色、春之睿、春之新、春之阡陌”六大

铜陵市铜基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铜政﹝2012﹞7号 铜陵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铜陵市铜基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 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铜陵市铜基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业经市政府第87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铜陵市人民政府 二○一二年二月九日 铜陵市铜基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2011—2015) 二○一二年二月

目 ? 录 前言 (4) 一、铜基材料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6) (一)铜基材料的应用 (6) (二)铜基材料的市场发展前景 (10) 二、铜陵市发展铜基新材料的条件和优势 (17) (一)铜陵市铜基材料发展现状 (17) (二)铜陵市发展铜基新材料的优势 (23) (三)铜基材料发展的产业政策 (26) 三、铜陵市铜基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方向 (28) (一)国内外铜基材料的发展方向 (28) (二)铜陵市发展铜基新材料产业的必要性 (36) (三)铜基新材料作为铜陵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 (37) 四、铜陵市发展铜基新材料产业的目标和重点 (41) (一)铜基新材料产业发展目标 (41) (二)铜基新材料产业发展思路 (41) (三)铜基新材料产业发展重点 (42) (四)规划重点项目 (49) 五、铜陵市铜基新材料产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49)

前言 铜基材料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材料之一。由于具有高强、高导(导电导热性)、高耐蚀耐磨性、抑菌性、可镀性、装饰性、易加工性等一系列优异的性能,成为优良的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广泛应用于能源电力、电子信息、交通运输、建筑、医药、化工、机械、海洋工程、航空航天等领域。 铜基新材料是当前各新兴产业领域发展的重要功能性新材料。目前,世界铜基材料的生产布局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发展中国家铜材生产规模已经超过发达国家,但世界铜材生产的核心技术仍然被OLIN、KME、WIELAND等专业化国际跨国公司控制,特别是在高性能、高精度、高稳定性铜基新材料生产技术的原始创新方面,专业化国际跨国公司的优势十分明显。相比之下,中国等发展中国家铜加工企业的技术创新,基本还处于引进技术再创新阶段,原始创新能力仍比较薄弱。 目前世界范围内已纳入标准的铜制品有700多种合金、5000多个品种,而我国只有250种合金、3000多个品种。相对国外先进铜加工企业,国内铜加工在新材料、新合金、新工艺的开发上投入较低,仿制多、创新少,在基础理论和应用基础工作方面薄弱;工程化研究开发不够、成果转化迟缓;从而造成铜加工材合金品种少、规格不全,满足不了用户的要求。 2010年10月10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决定》提出:“我国要在未来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必须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及相关知识产权,增强自主发展能力。……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阶段和特点,明确当前重点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也把新材料产业作为十二五期间大力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提出要重点发展新型功能材料、先进结构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共性基础材料等。 铜陵是国家重要的铜产业基地之一,目前已经形成采矿、选矿、冶炼、铜拆解、铜加工、铜贸易等完整的铜基材料产业链,具有铜基材料生产、研发的能力,为培育和发展铜基新材料战略性新兴产业奠定了雄厚基础。多年来铜陵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铜基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已经初步形成铜基新材料高技术产业链的区域特色。日前,铜陵市铜基材料产业链规划已得到国家发改委的批复,成为国家当前重点支持的六条区域特色高技术产业链之一,铜基材料的发展对当地经济的促进和带动作用日益显现。因此,加快培育和发展首位战略性新兴产业—铜基新材料产业,是铜陵市铜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