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04735数据库系统原理复习资料

自考04735数据库系统原理复习资料
自考04735数据库系统原理复习资料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复习重点

第一章数据库系统基本概念

一、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

1.分为四个阶段: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库阶段和高级数据库阶段。

2.数据库阶段数据管理的特点:

1)采用数据模型表示复杂的数据结构。

2)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

3)数据库系统为用户提供了方便的用户接口。

4)提供四方面的数据控制功能:数据库的恢复、数据库的并发控制、数据的完整性、数据安全性。

5)增加了系统的灵活性。

3.数据库(DB):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统一管理的相关数据的集合。

4.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它为用户或应用程序提供访问DB的方法,包括DB的建立、查询、更新及各种数据控制。

5.数据库系统(DBS):是实现有组织地、动态地存储大量关联数据、方便多用户访问的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的系统,即它是采用数据库技术的计算机系统。

二、数据描述

1.分为三个阶段: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

2.概念设计中的术语:

1)实体:客观存在,可以相互区别的事物称为实体。

2)实体集:性质相同的同类实体的集合。

3)属性:实体有很多特性,每一个特性称为属性。

4)实体标识符(关键码或键):能惟一标识实体的属性或属性集。

以上概念均有类型和值之分。

3.逻辑设计中的术语:

1)字段(数据项):标记实体属性的命名单位称为字段或数据项。

2)记录:字段的有序集合。

3)文件:同一类记录的集合。

4)关键码:能惟一标识文件中每个记录的字段或字段集。

以上概念均有类型和值之分。

4.概念设计和逻辑设计中术语的对应关系:

概念设计逻辑设计

实体—记录

属性—字段(数据项)

实体集—文件

实体标识符—关键码

5.实体之间联系的元数:与一个联系有关的实体集个数。常用二元联系。二元联系的类型有三种:一对一联系、一对多联系、多对多联系。

6.一对一联系:如果实体集E1中每个实体至多和实体集E2中的一个实体有联系,反之亦然,那么实体集E1和E2的联系称为“一对一联系”,记为“1:1”。

7.一对多联系:如果实体集E1中每个实体与实体集E2中任意个(零个或多个)实体间有联系,而E2中每个实体至多和E1中一个实体有联系,那么称E1对E2的联系是“一对多联系”,记为“1:N”。

8.多对多联系:如果实体集E1中每个实体可以与实体集E2中任意个(零个或多个)实体间有联系,反之亦然,那么称E1和E2的联系是“多对多联系”,记为“M:N”。

三、数据抽象的级别

1.数据模型:描述数据库的结构和定义,对现实世界的数据进行抽象。

2.从现实世界的信息到数据库存储的数据以及用户使用的数据是一个逐步抽象过程,根据数据抽象的级别定义了四种模型:概念模型、逻辑模型、外部模型和内部模型。

3.概念模型:表达用户需求观点的数据全局逻辑结构的模型。

4.逻辑模型:表达计算机实现观点的DB全局逻辑结构的模型。

5.外部模型:表达用户使用观点的DB局部逻辑结构的模型。

6.内部模型:表达DB物理结构的模型。

7.数据抽象的过程、即数据库设计的过程具体步骤:

1)根据用户需求,设计数据库的概念模型;

2)根据转换规则,把概念模型转换成数据库的逻辑模型;

3)根据用户的业务特点,设计不同的外部模型,给程序员使用;

4)数据库实现时,要根据逻辑模型设计其内部模型。

通常分为概念设计、逻辑设计(2和3步)和物理设计三个阶段。

8.常用的概念模型是实体联系(ER)模型,ER模型主要用ER图来表示。

9.逻辑模型的分类: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等。

10.层次模型:用树型(层次)结构表示实体及实体间联系的数据模型。

11.1969年,美国IBM公司的IMS系统是典型的层次模型系统。

12.网状模型:用有向图结构表示实体及实体间联系的数据模型。

13.1969年,CODASYL组织提出DBTG报告中的数据模型是网状模型的主要代表。

14.关系模型:是由若干个关系模式组成的集合。关系模式即记录类型,它的实例称为关系,每个关系实际上是一张二维表格。

15.1970年,美国IBM公司的E.F.Codd连续发表论文,提出关系模型,奠定了关系数据库的理论基础。关系数据库是目前的主流数据库。

16.外部模型中的模式称为视图。

17.三级模式:

从用户(或应用程序)到数据库之间,DB的数据结构描述有三个层次:

1)外模式:用户与数据库系统的接口,是用户用到的那部分数据的描述。外模式由若干个记录类型组成。

2)逻辑模式:是数据库中全部数据的整体逻辑结构的描述。

3)内模式:是数据库在物理存储方面的描述。

注意:外模式是逻辑模式的子集。

18.两级映像:

1)外模式/逻辑模式映像:存在于外模式和逻辑模式之间,用于定义外模式和逻辑模式之间的对应性。

2)逻辑模式/内模式映像:存在于逻辑模式和内模式之间,用于定义逻辑模式和内模式之间的对应性。

19.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两级映像结构使数据库系统达到了高度的数据独立性。

20.数据独立性:是指应用程序与数据库的数据结构之间相互独立,在修改数据结构时,尽可能不修改应用程序。分为逻辑数据独立性和物理数据独立性。

21.逻辑数据独立性:如果数据库的逻辑模式要修改,那么只要对外模式/逻辑模式映像作相应的修改,可以使外模式和应用程序尽可能保持不变。这样就认为数据库达到了逻辑数据独立性。

22.物理数据独立性:如果数据库的内模式要修改,即数据库的物理结构有所变化,那么只要对逻辑模式/内模式映像作相应的修改,可以使逻辑模式尽可能保持不变。也就是对内模式的修改尽量不影响逻辑模式,当然对外模式和应用程序的影响更小,这样就认为数据库达到了物理数据独立性。

四、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1.DBMS的主要功能:数据库的定义功能(DBMS提供DDL定义数据库的三级模式、两级映像等)、数据库的操纵功能(DBMS提供DML实现对数据的操作,基本的数据操作有检索和更新两类)、数据库的保护功能、数据库的维护功能、数据字典。

五、数据库系统(DBS)

1.DBS的组成:是数据库、硬件、软件和数据库管理员的集合体。

2.软件包括DBMS、OS、各种主语言和应用开发支撑软件等程序。其中,DBMS是DBS的核心软件,要在OS支持下才能工作。

3.数据库管理员(DBA):是控制数据整体结构的一组人员,负责DBS的正常运行,承担创建、监控和维护数据库结构的责任。

第二章数据库设计和ER模型

一、数据库系统生存期

1.数据库系统生存期:数据库应用系统从开始规划、设计、实现、维护到最后被新的系统取代而停止使用的整个期间。2.数据库系统生存期分七个阶段:规划、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实现、运行维护。

3.规划阶段三个步骤:系统调查、可行性分析、确定数据库系统总目标。

4.需求分析阶段:主要任务是系统分析员和用户双方共同收集数据库系统所需要的信息内容和用户对处理的需求,并以需求说明书的形式确定下来。

5.概念设计阶段:产生反映用户单位信息需求的概念模型。与硬件和DBMS无关。

6.逻辑设计阶段:将概念模型转换成DBMS能处理的逻辑模型。外模型也将在此阶段完成。

7.物理设计阶段:对于给定的基本数据模型选取一个最适合应用环境的物理结构的过程。数据库的物理结构主要指数据库的存储记录格式、存储记录安排和存取方法。

8.数据库的实现:包括定义数据库结构、数据装载、编制与调试应用程序、数据库试运行。

二、ER模型的基本概念ER模型的基本元素是:实体、联系和属性。

2.实体:是一个数据对象,指应用中可以区别的客观存在的事物。

实体集:是指同一类实体构成的集合。

实体类型:是对实体集中实体的定义。

一般将实体、实体集、实体类型统称为实体。

3.联系:表示一个或多个实体之间的关联关系。

联系集:是指同一类联系构成的集合。

联系类型:是对联系集中联系的定义。

一般将联系、联系集、联系类型统称为联系。

4.同一个实体集内部实体之间的联系,称为一元联系;两个不同实体集实体之间的联系,称为二元联系,以此类推。

5.属性:实体的某一特性称为属性。在一个实体中,能够惟一标识实体的属性或属性集称为实体标识符。

6.ER模型中,方框表示实体、菱形框表示联系、椭圆形框表示属性、实体与联系、实体与其属性、联系与其属性之间用直线连接。实体标识符下画横线。联系的类型要在直线上标注。注意:联系也有可能存在属性,但联系本身没有标识符。

例:假设一个学生可选多门课程,而一门课程又有多个学生选修,一个教师可讲多门课程,一门课程至多只有一个教师讲授。ER图如下:

7.概念设计三个步骤:设计局部ER模型、设计全局ER模型和全局ER模型的优化。

三、关系模型的基本概念

1.关系模型的定义:用二维表格表示实体集,用关键码表示实体之间联系的数据模型。

2.在关系模型中,字段称为属性,字段值称为属性值,记录类型称为关系模式。记录称为元组,元组的集合称为关系或实例。有时习惯称关系为表或表格,元组为行,属性为列。关系中属性个数称为元数,元组个数称为基数。

3.关键码(简称键):由一个或多个属性组成。

4.超键:在关系中能惟一标识元组的属性集称为关系模式的超键。

5.候选键:不含有多余属性的超键。

6.主键:用户选作元组标识的候选键。一般如不加说明,键是指主键。

7.外键:如果模式R中属性集K是其他模式的主键,那么K在模式R中称为外键。

8.值域:关系中每一个属性都有一个取值范围,称为属性的值域。每一个属性对应一个值域,不同的属性可对应于同一值域。

9.关系的定义:关系是一个属性数目相同的元组的集合。

10.关系的性质:关系是一种规范化了的二维表格。

1)关系中每一个属性值都是不可分解的;

2)关系中不允许出现重复元组;

3)关系没有行序;

4)元组中的属性在理论上也是无序的,但使用时按习惯考虑列的顺序。

11.关系数据库中的数据与更新操作必须遵循三类完整性规则:实体完整性规则、参照完整性规则、用户定义的完整性规则。12.实体完整性规则:要求关系中元组在组成主键的属性上不能有空值。

13.参照完整性规则:如果属性集K是关系模式R1的主键,K也是关系模式R2的外键,那么在R2关系中,K的取值只允许两种可能,或者为空值,或者等于R1关系中某个主键值。这条规则的实质是“不允许引用不存在的实体”。其中,R1称为参照关系;R2称为依赖关系。

注意:这条规则在具体使用时,有三点变通:

1)外键和相应的主键可以不同名,只要定义在相同值域上即可;

2)R1和R2可以是同一个关系模式,此时表示了同一个关系中不同元组之间的联系;

3)外键值是否允许空,应视具体问题而定。

14.用户定义的完整性规则:用户针对具体的数据约束,设置的完整性规则,由系统来检验实施。

四、ER模型到关系模型的转换

1.ER图转换成关系模式集的算法:

1)实体类型的转换:将每个实体类型转换成一个关系模式,实体的属性即为关系模式的属性,实体标识符即为关系模式的键。

2)联系类型的转换:主要掌握二元联系类型的转换。

a)若实体间联系是1:1,可以在两个实体类型转换成的关系模式中任意一个关系模式的属性中加入另一个关系

模式的键(作为外键)和联系类型的属性。

b)若实体间联系是1:N,则在N端实体类型转换成的关系模式中加入1端实体类型的键(作为外键)和联系类

型的属性。

c)若实体间联系是M:N,则将联系类型也转换成关系模式,其属性为两端实体类型的键(作为外键)加上联系

类型的属性,而键为两端实体键的组合。

例:下面是教学管理的一个可能的ER图。图中,有三个实体类型:系、教师和课程;有四个联系类型:主管、聘用、开设和任教。根据转换算法,把该图转换成关系模式集的步骤如下:

第一步:把三个实体类型转换成三个关系模式(注意关系模式的表示方法):

系(系编号,系名,电话)

教师(教工号,姓名,性别,职称)

课程(课程号,课程名,学分)

第二步:对于1:1联系,可以在“系”模式中加入教工号(教工号为外键)。

对于1:N联系“聘用”,可以在“教师”模式中加入系编号和聘期两个属性(系编号为外键);

对于1:N联系“开设”,可以在“课程”模式中加入系编号(系编号为外键)。这样第一步得到的三个模式改变成如下形式(注意:外键通常使用波浪线表示):

系(系编号,系名,电话,主管人的教工号)

教师(教工号,姓名,性别,职称,系编号,聘期)

课程(课程号,课程名,学分,系编号)

第三步:对于M:N联系“任教”,则生成一个新的关系模式:

任教(教工号,课程号,教材)

这样,转换成的四个关系模式如下:

系(系编号,系名,电话,主管人的教工号)

教师(教工号,姓名,性别,职称,系编号,聘期)

课程(课程号,课程名,学分,系编号)

任教(教工号,课程号,教材)

2.采用ER模型的逻辑设计步骤

1)导出初始关系模式集:把概念设计的结果(即全局ER模型)转换成初始关系模式集。

2)规范化处理

3)模式评价

4)模式修正

5)设计外模式

第三章关系模式设计理论

一、关系模式的设计准则

1.数据冗余:同一个数据在系统中多次重复出现。

2.关系模式设计不当引起的异常问题:数据冗余、操作异常(包括修改异常、插入异常和删除异常)

3.关系模式的非形式化设计准则

1)关系模式的设计应尽可能只包含有直接联系的属性,不要包含有间接联系的属性。也就是,每个关系模式应只对应于一个实体类型或一个联系类型。

2)关系模式的设计应尽可能使得相应关系中不出现插入异常、删除和修改等操作异常现象。

3)关系模式的设计应尽可能使得相应关系中避免放置经常为空值的属性。

4)关系模式的设计应尽可能使得关系的等值连接在主键和外键的属性上进行,并且保证以后不会生成额外的元组。4.习惯使用的一些符号:

1)英文字母表首部的大写字母“A,B,C,…”表示单个的属性。

2)英文字母表尾部的大写字母“…,U,V,W,X,Y,Z”表示属性集。

3)大写字母R表示关系模式,小写字母r表示其关系。

4)关系模式的简化表示方法:R(A,B,C,…)或R(ABC…)

5)属性集X和Y的并集简写为XY。

二、函数依赖

1.函数依赖(FD)的定义:设有关系模式R(U),X和Y是属性集U的子集,函数依赖是形成X→Y的一个命题,只要r 是R的当前关系,对r中任意两个元组t和s,都有t[X]=s[X]蕴涵t[Y]=s[Y],那么称FD X→Y在关系模式R(U)中成立。

说明: 1)t[X]表示元组t在属性集X上的值,其余类同。

2)X→Y读作“X函数决定Y”或“Y函数依赖于X”。

3)FD是对关系模式R的一切可能的关系r定义的。对于当前关系r的任意两个元组,如果X值相同,则要求Y值也相同,即有一个X值就有一个Y值与之对应,或者说Y值由X值决定。

3.FD的逻辑蕴涵:设F是在关系模式R上成立的函数依赖的集合,X→Y是一个函数依赖。如果对于R的每个满足F的关系r也满足X→Y,那么称F逻辑蕴涵X→Y,记为F|=X→Y。

4.设F是函数依赖集,被F逻辑蕴涵的函数依赖全体构成的集合,称为函数依赖集F的闭包,记为F+。即F+={X→Y | F|=X→Y }

5.FD的推理规则(Armstrong公理)

设U是关系模式R的属性集,F是R上成立的只涉及到U中属性的函数依赖集。

7.对于FD X→Y,如果Y?X,那么称X→Y是一个“平凡的FD”,否则称为“非平凡的FD”。通常研究非平凡FD。

例:X→X,X→φ, φ→φ,XY→X都是平凡函数依赖;X→XY则是非平凡函数依赖。

9.属性集的闭包

10.设F是属性集U上的FD集,X上U的子集,那么(相对于)属性集X的闭包用X+表示,它是一个从F集使用FD推理规则推出的所有满足X→A的属性A的集合:X+={属性A | F|=X→A}

11.X→Y能用FD推理规则推出的充分必要条件是Y? X+,从而避开求F+,使问题得到简化。

13.如果关系模式R(U)上的两个函数依赖集F和G,有F+=G+,则称F和G是等价的函数依赖集。

三、关系模式的分解特性

示。

四、范式

1.范式:衡量关系模式好坏的标准。

2.数据库设计中最常用的是3NF和BCNF。

3.第一范式(1NF):如果关系模式R的每个关系r的属性值都是不可分的原子值,那么称R是第一范式的模式。满足1NF 的关系称为规范化的关系,否则称为非规范化的关系。1NF是关系模式应具备的最起码的条件。

4.局部依赖和完全依赖:对于FD W→A,如果存在X?W有X→A成立,那么称W→A是局部依赖(A局部依赖于W);否则称W→A是完全依赖。

5.主属性和非主属性:如果A是关系模式R的候选键中的属性,那么称A是R的主属性;否则称A是R的非主属性。

6.第二范式(2NF):如果关系模式是1NF,且每个非主属性完全函数依赖于候选键,那么称R是第二范式(2NF)的模式。

7.分解成2NF模式集的算法:

设关系模式R(U),主键是W,R上还存在FD X→Z,并且Z是非主属性和X

?W,那么W→Z就是一个局部依赖。此时应把R分解成两个模式:

R1(XZ),主键是X;

R2(Y),其中Y=U-Z,主键仍是W,外键是X(参照R1)。

如果R1和R2还不是2NF,则重复上述过程,一直到数据库模式中的每一个关系模式都是2NF为止。

8.如果X→Y,Y→A,且Y→X和A?Y,那么称X→A是传递依赖(A传递依赖于X)。

9.第三范式(3NF):如果关系模式R是2NF,且每个非主属性都不传递依赖于R的候选键,那么称R是第三范式(3NF)的模式。

10.分解成3NF模式集的算法:

设关系模式R(U),主键是W,R上还存在FD X→Z。并且Z是非主属性,Z?X,X不是候选键,这样W→Z就是一个传递依赖。此时应把R分解成两个模式:

R1(XZ),主键是X;

R2(Y),其中Y=U-Z,主键仍是W,外键是X(参照R1)。

如果R1和R2还不是3NF,则重复上述过程,一直到数据库模式中的每一个关系模式都是3NF为止。

11.如果R是3NF模式,那么R也是2NF模式。如果R是2NF模式,那么R也是1NF模式。

12.BC范式(BCNF):如果关系模式R是1NF,且每个属性都不传递依赖于R的候选键,那么称R是BCNF的模式。13.如果R是BCNF模式,那么R也是3NF模式。

14.分解成BCNF模式集的算法能保持无损分解,但不一定能保持FD集。而分解成3NF模式集的算法既能保持无损分解,又能保持FD集。

15.关系模式由1NF分解为2NF,消除了非主属性对键的局部函数依赖;由2NF分解为3NF,消除了非主属性对键的传递函数依赖;而BCNF则消除了每一属性对键的传递函数依赖。

16.关系模式设计理论主要用于数据库的逻辑设计过程中。

第四章关系运算

要求、目标:

一、简介

1.关系模型的三个组成部分:数据结构、数据操纵和数据完整性规则。

2.数据结构:数据库中全部数据及其相互联系都被组织成“关系”(二维表格)的形式。关系模型基本的数据结构是关系。3.数据操纵:关系模型提供一组完备的高级关系运算,以支持对数据库的各种操作。关系运算分成关系代数和关系演算两

2=1 类。

4.数据完整性规则:数据库中数据必须满足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用户定义的完整性等三类完整性规则。

5.关系数据库的数据操纵语言(DML )的语句分成查询语句和更新语句两大类。查询语句用于描述用户的各种检索要求;更新语句用于描述插入、删除、修改等操作。前者是基础。

6.关系查询语言分两类:关系代数语言(查询操作以集合操作为基础)和关系演算语言(查询操作以谓词演算为基础) S

答案:R ∞S

10.自然连接:公共属性只出现一次的等值(公共属性值全部相等)连接。

记为:R ∞S

一般自然连接使用在R 和S 有公共属性的情况中。如果两个关系没有公共属性,那么其自然连接就转化为笛卡儿积操作。

12.关系代数表达式:由五个基本操作经过有限次复合的式子称为代数表达式。这种表达式的运算结果仍是一个关系。可以用关系代数表达式表示各种数据查询操作。

例:教学数据库中的四个关系如下:

教师关系T (T#,TNAME ,TITLE )

课程关系C (C#,CNAME ,T#)

学生关系S (S#,SNAME ,AGE ,SEX )

选课关系SC (S#,C#,SCORE )

使用关系代数表达式表达下列每个查询语句。

1) 检索学习课程号为C2课程的学生学号与成绩。

πS#,SCORE (σC#=‘C2‘ (SC ))或π1,3(σ2=‘C2‘ (SC ))

2)检索学习课程号为C2课程的学生学号和姓名。

πS#,SNAME (σC#=‘C2‘ (S ∞SC )) 3)检索至少选修LIU 老师所授课程中一门课程的学生学号与姓名。

πS#,SNAME (σTNAME=‘LIU ‘ (S ∞SC ∞C ∞T ))

4)检索选修课程号为C2或C4课程的学生学号。 πS#(σC#=‘C2‘ ∨ C#=‘C4‘ (SC ))

5)检索至少选修课程号为C2和C4课程的学生学号。 π1(σ1=4 ∧ 2=‘C2‘ ∧ 5=‘C4‘ (SC ×SC ))

6)检索不学C2课程的学生姓名与年龄。

πSNAME ,AGE (S )-πSNAME ,AGE (σC#=‘C2‘ (S ×SC ))

7)检索学习全部课程的学生姓名。

πSNAME (S ∞(πS#,C#(SC )÷πC#(C ))) 8)检索所学课程包含学号为S3学生所学课程的学生学号。

πS#,C#(SC )÷πC#(σS#=‘S3‘ (SC ))

总结:查询语句的关系代数表达式的一般形式是:

π…(σ…(R ×S))或π…(σ…(R ∞S))

即首先把查询涉及到的关系取来,执行笛卡儿积或自然连接操作得到一张大的表格,然后对大表格执行水平分割(选择操作)和垂直分割(投影操作)。

但这种形式不适用于否定或全部值的查询。这时要用差或除法操作。

13.外连接:如果R 和S 做自然连接时,把原该舍弃的元组也保留在新关系中,同时在这些元组新增加的属性上填上空值(Null ),这种操作称为“外连接”操作。

14.左外连接:如果R 和S 做自然连接时,只把R 中原该舍弃的元组放到新关系中,那么这种操作称为“左外连接”操作。

15.右外连接:如果R 和S 做自然连接时,只把S 中原该舍弃的元组放到新关系中,那么这种操作称为“右外连接”操作。

16.外部并:两个关系R 和S 做并操作时,如果它们的关系模式不同,构成的新关系的属性由R 和S 的所有属性组成(公共属性只取一次),新关系的元组由属于R 或属于S 的元组构成,同时元组在新增加的属性上填上空值,那么这种操作称为“外部并”操作。

三、关系演算

关系演算又可分为元组关系演算和域关系演算,前者以元组为变量,后者以属性(域)为变量。

四、关系代数表达式的优化

1.目的:提高系统效率。

2.三条启发式规则:

1)尽可能早地执行选择操作;

2) 尽可能早地执行投影操作;

3) 避免直接做笛卡儿积,把笛卡儿积操作之前和之后的一连串选择和投影合并起来一起做。

第五章 SQL 语言

一、SQL 简介

1.SQL :结构化查询语言,关系数据库的标准语言。

2.SQL 数据库的体系结构

SQL 数据库的体系结构基本上也是三级结构,但术语与传统的关系模型术语不同。在SQL 中,关系模式称为“基本表”,存储模式称为“存储文件”,子模式称为“视图”,元组称为“行”,属性称为“列”。

SQL 数据库的体系结构要点:

1)一个SQL 模式是表和约束的集合。

2)一个表由行集构成,一行是列的序列,每列对应一个数据项。

3)表有三种类型:基本表、视图和导出表。

基本表:实际存储在数据库中的表。

视图:由若干基本表或其他视图构成的表的定义。

导出表:执行了查询时产生的表。

4)一个基本表可以跨一个或多个存储文件,一个存储文件也可以存放一个或多个基本表。每个存储文件与外部存储器上一个物理文件对应。

5)用户可以用SQL语句对基本表和视图进行查询等操作。在用户看来,两者一样,都是表。

6)SQL语句可嵌在C、FORTRAN等主语言的程序中使用,也可在交互环境下供终端用户使用。

3.SQL的组成

核心SQL主要有四个部分:

1)数据定义语言,即DDL,用于定义SQL模式、基本表、视图、索引等结构。

2)数据操纵语言,即SQL DML。数据操纵分成数据查询和数据更新两类。而数据更新又分成插入、删除和修改三种操作。

3)嵌入式SQL语言的使用规定

4)数据控制语言,即SQL DCL,这一部分包括对基本表和视图的授权、完整性规则的描述、事务控制等内容。4.SQL的特点

1)SQL具有十分灵活和强大的查询功能。

2)SQL不是一个应用开发语言,它只提供对数据库的操作功能。但SQL既可作为交互式语言独立使用,也可作为子语言嵌入在主语言中使用,成为应用开发语言的一部分。

3)SQL是国际标准语言,有利于各种数据库之间交换数据,有利于程序的移植,有利于实现高度的数据独立性,有利于实现标准化。

4)SQL完成核心功能只用9个英语动词,语法结构接近英语,容易学习和使用。

二、SQL的数据定义

1.SQL模式的创建

在SQL中,一个SQL模式定义为基本表的集合。一个SQL模式由模式名和模式拥有者的用户名或账号来确定,并包含模式中每一个元素(基本表、视图、索引等)的定义。创建SQL模式,就是定义了一个存储空间。

创建模式语法:

CREATE SCHEMA <模式名> AUTHORIZATION <用户名>

2.SQL模式的撤销

语法:DROP SCHEMA <模式名> [CASCADE | RESTRICT]

说明:

CASCADE(级联式)方式:执行DROP语句时,把SQL模式及其下属的基本表、视图、索引等所有元素全部撤销。

RESTRICT(约束式)方式:只有当SQL模式中没有任何下属元素时,才能撤销SQL模式,否则拒绝执行DROP语句。

3.SQL的基本数据类型

、秒,形为HH:MM:SS

4.基本表结构的创建

语法:CREATE TABLE <基本表名>

(<列名类型>,

……

<完整性约束>,

……)

说明:完整性约束常用以下几种子句:主键子句(PRIMARY KEY)、外键子句(FOREIGN KEY)等NOT NULL:表示不允许某一列的值为空值

例:对于教学数据库中的四个关系:

教师关系T(T#,TNAME,TITLE)

课程关系C(C#,CNAME,T#)

学生关系S(S#,SNAME,AGE,SEX)

选课关系SC(S#,C#,SCORE)

创建基本表。

CREATE TABLE T

(T# CHAR(4) NOT NULL,

TNAME CHAR(8) NOT NULL,

TITLE CHAR(10),

PRIMARY KEY(T#))

CREATE TABLE C

(C# CHAR(4) NOT NULL,

CNAME CHAR(10) NOT NULL,

T# CHAR(4),

PRIMARY KEY(C#),

FOREIGN KEY(T#) REFERENCES T(T#))

CREATE TABLE S

(S# CHAR(4) NOT NULL,

SNAME CHAR(8) NOT NULL,

AGE SMALLINT,

SEX CHAR(2),

PRIMARY KEY(S#))

CREATE TABLE SC

(S# CHAR(4),

C# CHAR(4),

SCORE SMALLINT,

PRIMARY KEY(S#,C#),

FOREIGN KEY(S#) REFERENCES S(S#),

FOREIGN KEY(C#) REFERENCES C(C#))

5.基本表结构的修改

1)增加新的列

语法:ALTER TABLE <基本表名> ADD <列名> <类型>

2)删除原有的列

语法:ALTER TABLE <基本表名> DROP <列名> [CASCADE | RESTRICT]

说明:CASCADE方式表示在基本表中删除某列时,所有引用到该列的视图和约束也要一起自动地被删除;RESTRICT方式表示在没有视图或约束引用该属性时,才能在基本表中删除该列,否则拒绝删除。

3)修改原有列的类型、宽度

语法:ALTER TABLE <基本表名> MODIFY <列名> <类型>

6.基本表的撤销

语法:DROP TABLE <基本表名> [CASCADE | RESTRICT]

7.索引的创建

语法:CREATE [UNIQUE] INDEX <索引名> ON <基本表名>(<列名序列>)

说明:UNIQUE表示每个索引值对应惟一的数据记录。

索引在用户查询时会自动起作用。

一个索引键可以对应多个列。索引排列时可以升序,也可以降序,升序排列用ASC表示,降序排列用DESC表示,默认时表示升序。

8.索引的撤销

语法:DROP INDEX <索引名>

三、SQL的数据查询

1.SELECT查询语句句型

在关系代数中最常用的式子是下列表达式:

ΠA1,…,An(σF(R1×…×Rm))

这里,R1、…、Rm为关系,F是公式,A1、…、An为属性。

与该表达式对应,SQL设计了SELECT—FROM—WHERE句型:

SELECT A1,…,An

FROM R1,…,Rm

WHERE F

注意:1)在学习时,应把SELECT语句和关系代数表达式联系起来考虑问题。

2)在WHERE子句的条件表达式F中可使用下列运算符:

比较运算符:〈、〈=、〉、〉=、 =、〈〉或!=

逻辑运算符:AND、OR、NOT

集合成员资格运算符:IN、NOT IN

谓词:EXISTS、ALL、SOME

聚合函数:A VG、MIN、MAX、SUM、COUNT

F中运算对象还可以是另一个SELECT语句,即SELECT语句可以嵌套。

2.SELECT语句的使用技术

SELECT使用时有三种写法:连接查询、嵌套查询和带存在量词的嵌套查询。

例:针对前面使用的教学数据库,检索学习课程号为C2课程的学生学号与姓名。

第一种写法(连接查询):

SELECT S.S#,SNAME

FROM S,SC

WHERE S.S#=SC.S# AND C#=’C2’

第二种写法(嵌套查询):

SELECT S#,SNAME

FROM S

WHERE S# IN(SELECT S#

FROM SC

WHERE C#=‘C2’)

第三种写法(使用存在量词的嵌套查询):

SELECT S#,SNAME

FROM S

WHERE EXISTS(SELECT *

FROM SC

WHERE SC.S#=S.S# AND C#=’C2’)

例:对于教学数据库中四个基本表T、C、S、SC,用SELECT语句表示下面查询。

4)检索学习课程号为C2课程的学生学号与成绩。

SELECT S#,SCORE

FROM SC

WHERE C#=‘C2’

2)检索学习课程号为C2课程的学生学号和姓名。

见上例

3)检索至少选修LIU老师所授课程中一门课程的学生学号与姓名。

SELECT S.S#,SNAME

FROM S,SC,C,T

WHERE S.S#=SC.S# AND SC.C#=C.C#

AND C.T#=T.T# AND TNAME=’LIU’

4)检索选修课程号为C2或C4课程的学生学号。

SELECT S#

FROM SC

WHERE C#=’C2’ OR C#=’C4’

5)检索至少选修课程号为C2和C4课程的学生学号。

SELECT X.S#

FROM SC AS X,SC AS Y

WHERE X.S#=Y.S# AND X.C#=’C2’ AND Y.C#=’C4’

6)检索不学C2课程的学生姓名与年龄。

SELECT SNAME,AGE

FROM S

WHERE S# NOT IN(SELECT S#

FROM SC

WHERE C#=’C2’)

7)检索学习全部课程的学生姓名。(在表S中找学生,在C中不存在一门课程,这个学生没有学。)

SELECT SNAME

FROM S

WHERE NOT EXISTS

(SELECT *

FROM C

WHERE NOT EXISTS

(SELECT *

FROM SC

WHERE SC.S#=S.S# AND SC.C#=C.C#)) 8)检索所学课程包含学号为S3学生所学课程的学生学号。(在SC表中找一个学生,不存在S3学的一门课,该学生没有学。)

SELECT DISTINCT S#

FROM SC AS X

WHERE NOT EXISTS

(SELECT *

FROM SC AS Y

WHERE Y.S#=’S3’

AND NOT EXISTS

(SELECT *

FROM SC AS Z

WHERE Z.S#=X.S# AND Z.C#=Y.C#))

注:DISTINCT表示去掉重复值。

3.聚合函数

COUNT(*):计算元组个数

COUNT(<列名>)对一列中的值计算个数

SUM(<列名>)求某一列值的总和(此列值为数值型)

AVG(<列名>)求某一列值的平均值(此列值为数值型)

MAX(<列名>) 求某一列值的最大值

MIN(<列名>) 求某一列值的最小值

说明:列名前均可加DISTINCT,表示去掉重复值。

例1:求男生的总人数和平均年龄。

SELECT COUNT(*),AVG(AGE)

FROM S

WHERE SEX=‘男’

例2:统计选修了课程的学生人数。

SELECT COUNT(DISTINCT S#)

FROM SC

4.SELECT语句完整的句法

SELECT <目标表的列名或列表达式序列>

FROM <基本表名和(或)视图序列>

[WHERE <行条件表达式>]

[GROUP BY <列名序列>

[HAVING <组条件表达式>]]

[ORDER BY <列名[ASC | DESC]>,…]

说明:[]表示其中的内容根据需要可以省略。

|表示二选一。

各子句的作用:SELECT子句用于指定输出的内容;FROM子句用于指定要检索的数据的来源表;WHERE子句称为“行条件子句”,用于指定对元组的选取条件;GROUP BY子句称为“分组子句”,作用是指定对元组进行分类后再检索;HAVING子句称为“组条件子句”,用于指定对分类后的元组的选取条件;ORDER BY子句称为“排序子句”,作用是对检索到的元组进行排序。

整个语句的执行过程为:

1)读取FROM子句中基本表、视图的数据,执行笛卡儿积操作。

2)选取满足WHERE子句中给出的条件表达式的元组。

3)按GROUP子句中指定列的值分组,同时提取满足HAVING子句中组条件表达式的那些组。

4)按SELECT子句中给出的列名或列表达式求值输出。

5)ORDER子句对输出的目标表进行排序,按附加说明ASC升序排列,或按DESC降序排列。

例1:统计每门课程的学生选修人数。

SELECT COUNT(S#)

FROM SC

GROUP BY C#

例2:统计每门课程的学生选修人数,要求只查询出选修人数超过50人的结果。

SELECT COUNT(S#)

FROM SC

GROUP BY C#

HAVING COUNT(S#)>50

例3:检索每名学生的学号和年龄,查询结果按年龄降序排列,年龄相同按学号升序排列。

SELECT S#,AGE>

数据库系统原理课后答案 第九章

9.1 名词解释 (1)OODBS:是指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它既具数据库管理的基本功能,又能支持面向对象的数据模型。 (2)ORDBS:基于对象关系数据模型的DBS称为对象关系数据库系统(ORDBS)。 (3)平面关系模型:传统的关系模型称为“平面关系模型”,它要求关系模式具有第一范式(1NF)性质,关系具有规范化的结构。也就是规定属性值是不可分解的,即不允许属性值具有复合结构(元组或关系)。 (4)嵌套关系模型:是从平面关系模型发展而成的。它允许关系的属性值又可以是一个关系,而且可以出现多次嵌套。嵌套关系突破了1NF的定义框架,是“非1NF关系”。 (5)复合对象模型:在嵌套关系模型上进一步放宽要求。在关系定义上,集合与元组不再有交替出现的严格限制,此时的关系中,属性类型可以是基本数据类型、结构类型(元组类型)或集体类型(即关系类型)。 (6)数据的泛化/细化:是对概念之间联系进行抽象的一种方法。当在较低层上的抽象表达了 与之联系的较高层上抽象的特殊情况时,就称较高层上抽象是较低层上抽象的"泛化",而较低层上抽象是较高层上抽象的"细化"。 (7)对象关系模型:在传统关系数据基础上,提供元组、数组、集合等更为丰富的数据类型及处理新数据类型操作的能力而形成的数据模型。(注:传统关系模型只支持字符、数值、字串,布尔值等等基本数据类型及其处理功能) (8)类型级继承性:当继承性发生在类型级时,子类型继承了超类型的属性。也就是说,超类型所具有的属性,在子类上也具有。 (9)表级继承性:继承性也可发生在表级,(就是元组集合上发生继承),子表继承超表全部属性,超表中每个元组最多可以与子表中一个元组对应,而子表中的每个元组在超表中恰有一个元组对应,并在继承的属性值上具有相同的值。 (10)引用类型:数据类型可以嵌套定义,在嵌套引用时,不是引用对象本身,而是个用对象标识符(即指针),这种指针被称为引用类型。 (11)对象:客观世界中的实体经过抽象称为问题空间中的对象,它是对一组信息及其操作的描述。 (12)类:是具有相同的变量名和类型、相同的消息和使用方法的对象的集合。 (13)单重继承性:一个子类继承某一个超类的结构和特性,称为单重继承性。 (14)多重继承性:一个子类继承多个超类的结构和特性,称为多重继承性。 (15)对象标识:在面向对象语言中,对象标识是一个指针一级的概念,在对象创建的瞬间,由系统赋给每个对象一个“标识”,即系统内的一个唯一的指针,在对象生存期内,这个标识不可改变。 (16)对象包含:不同类的对象之间存在的包含关系称为对象包含。包含是一种“一部分”(is part of)的联系。 (17)类继承层次图:表示类继承关系的图,由超类名、子类名和一组线条自上而下有序的表示。(18)类包含层次图:表示对象包含关系的图,由一些具有包含关系的对象和线条自上而下表示(下方的对象为其连线所指上方对象的一部分)。 (19)持久数据:是指创建这些数据的程序运行终止后数据依然存在于系统之中。数据库中的关系就是持久数据。 (20)持久对象:程序运行结束后,被保留下来的对象称为持久对象。 (21)持久指针:持久指针可看作是数据库中指向对象的指针。持久化指针不像内存中的指针,它在程序执行后及数据重组后仍保持有效。 (22)持久化C++系统: 基于C++的持久化扩充的OODBS。

全国自考数据库系统原理历年试题及答案

200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数据库系统原理试卷 473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数据库在磁盘上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B ) A.DB B.文件 C.二维表D.系统目录 2.ER(实体联系模型)模型是数据库的设计工具之一,它一般适用于建立数据库的( A ) A.概念模型B.逻辑模型 C.内部模型D.外部模型 3.数据库三级模式中,用户与数据库系统的接口是( B ) A.模式B.外模式 C.内模式D.逻辑模式 4.在文件系统中,所具有的数据独立性是( D ) A.系统独立性

B.物理独立性 C.逻辑独立性 D.设备独立性 5.在DB技术中,“脏数据”是指( D ) A.未回退的数据 B.未提交的数据 C.回退的数据 D.未提交随后又被撤消的数据 6.关系模式至少应属于( A ) A.1NF B.2NF C.3NF D.BCNF 7.设有关系模式R(ABCD),F是R上成立的FD集,F={A→B,B→C},则属性集BD的闭包(BD)+为( B ) A.BD B.BCD C.BC D.CD 8.设有关系R如题8图所示:(C)

R 则 专业,入学年份(R)的元组数为 A.2 B.3 C.4 D.5 9.集合R与S的交可以用关系代数的基本运算表 示为( A ) A.R-(R-S) B.R+(R-S) C.R-(S-R) D.S-(R-S) l0.已知SN是一个字符型字段,下列SQL查询语 句( C ) SELECT SN FROM S WHERE SN LIKE′AB%′;的执行结果为 A.找出含有3个字符′AB%′的所有SN字段 B.找出仅含3个字符且前两个字符为′AB′的SN字段 C.找出以字符′AB′开头的所有SN字段

数据库系统原理(含答案)

数据库系统原理自测题(2) 一、单项选择题 1.数据库物理存储方式的描述称为【B】A.外模式B.内模式 C.概念模式D.逻辑模式 2.在下面给出的内容中,不属于DBA职责的是【A】A.定义概念模式B.修改模式结构 C.编写应用程序D.编写完整行规则 3.用户涉及的逻辑结构用描述【C】A.模式B.存储模式 C.概念模型D.逻辑模式 4.数据库在磁盘上的基本组织形式是【B】A.DB B.文件 C.二维表 D.系统目录 5.在DBS中,最接近于物理存储设备一级的结构,称为【D】A.外模式B.概念模式C.用户模式D.内模式 6.从模块结构考察,DBMS由两大部分组成:【B】A.查询处理器和文件管理器B.查询处理器和存储管理器 C.数据库编译器和存储管理器D.数据库编译器和缓冲区管理器 7.设W=R?S,且W、R、S的属性个数分别为w、r和s,那么三者之间应满 足【A】 A.w≤r+s B.w<r+s C.w≥r+s D.w>r+s 8.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是数据库系统的总体框架,一般来说数据库系统应具有三级模式体系结构,它们是【A】A.外模式、逻辑模式和内模式B.内模式、用户模式和外模式 C.内模式、子模式和概念模式D.子模式、模式和概念模式 9.ER图是表示概念模型的有效工具之一,在ER图中的菱形框表示【A】A.联系B.实体 C.实体的属性D.联系的属性 10.数据库管理系统中数据操纵语言DML所事项的操作一般包括【A】A.查询、插入、修改、删除B.排序、授权、删除 C.建立、插入、修改、排序D.建立、授权、修改 11.设有关系R(A,B,C)和关系S(B,C,D),那么与R?S等价的关系代数表达式是【C】

2018年10月自考04735数据库系统原理试卷及答案(汇编)

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数据库系统原理试卷 (课程代码04735)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是 A.Data B.DB C.DBMS D.DBS 2.不属于人工管理阶段特点的是 A.数据共享 B.数据不保存 C.应用程序管理数据 D.数据面向应用 3.关系表中的列,也称作 A.元组 B.记录 C.字段 D.数组 4.关系中包含在任何一个候选码中的属性称为 A.非主属性 B.主属性 C.非码属性 D.超属性 5.关于参照关系和被参照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A.以外码相关联的两个关系,以外码作为主码的关系称为参照关系 B. 以外码相关联的两个关系,外码所在的关系称为被参照关系 C.参照关系也称为主关系,被参照关系也称为从关系 D.参照关系也称为从关系,被参照关系也称为主关系 6.将相关数据集中存放的物理存储技术是 A.非聚集 B.聚集 C.授权 D.回收 7.颁布SQL3的年份是 A.1986年 B.1987年 C.1989年 D.1999年 8.可用于收回权限的SQL语句是 A.GRANT B.ROLL C.REVOKE D.RETURN 9.在MySQL中,用于实现交叉连接的关键字是 A.CROSS JOIN B.INNER JOIN C.JOIN D.LEFT JOIN 、 10.对于使用存储过程的好处说法错误的是 A.可增强SQL语言的功能’ B.可增强SQL语言的灵活性 C.具有良好的封装性 D.系统运行稳定 11.可以独立地删除完整性约束,而不会删除表的语句是 A.ALTERTABLE B.DROPTABLE C.CHECK TABLE D.DELEALTER 12.在触发器的创建中,每个表每个事件每次只允许一个触发器,因此每个表最多支持的触发器是

数据库系统原理答案

西安交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考试卷

试做以下各题: (1)取出为工程J1提供零件的供应商的代号; select sno from spj where jno in( select jno from j where jn ame = j1); ⑵ 取出由供应商S1提供零件的零件的工程的名称; select jn ame from j,spj where spj.j no = j.jno and pno in (select pno from s,spj where s.s no = spj.s no and pn ame =s1); (3)取出上海的供应者提供给上海的任一工程的零件的代号; select pno from j,spj where j.jno = spj.j no and j.city ='上海'and spj.s no in (select sno from s where city='上海'); (4)把所有红色零件改为橙色。update p set color =橙色'where color ='红色) 四、回答下列冋题:(15 分) S( D, E, F) T( D, F, G) 设有下、列关 D ) B, C, a1 b1 c1 d1 d1 e2 f1 d1 f1 g1 a1 b1 c1 d2 d2 e1 f2 d2 f2 g2 a2 b2 c2 d1 d2 e2 f3 d3 f1 g3 a2 b3 c2 d2 d3 e3 f1 a2 b1 c2 d3 a3 b2 c2 d1 a3 b2 c3 d2 试求下列关系表达式的值: T3: R31(x)R32(y)R33(z)W34(x) T4: R41(x)R42(y)R43(z)W44(y) S 为对T1、T2、T3和T4的一个调度: S:R21(x)W22(x)R31(x)R23(y)W24(y)R32(y)R11(y)R25(z)W26(z) R33(z)W34(x)R12(x)R13(z)W14(x)R41(x)R42(y)R15(y)W16(z)R43(z)W44(y) (1)试画出调度S的前趋图。 (2)试判别S是否为冲突可串行的调度。如果是,请给出其等价的串行调度。答:因为图中没有圈,因此S事冲突可串行化的。等价的串行调度为 T2—T3—T1—T4 (1) E1={t |(?u)(?v)(?w)(R(u) A S(v)A T(w) A u[1] <' a3'A v[2] <'e3'A w[3]工'g3'A u[4]=v[1] A v[1]=w[1] A v[3]=w[2] A t[1]=u[1] A t[2]=u[2] A t[3]=u[3] A t[4]=v[1] A t[5]=w[2])} 答: E1(_A, B, C, D, F) a1 b1 c1 d1 f1 a2 b2 c2 d1 f1 a1 b1 c1 d2 f2 a2 b3 c2 d2 f2 (2)丨丨B, C, D,GF(;「B * ' b2' A D > 'd1' A F * 'f2' (R? S? T)) 答: {(b1,c2,d3,g3,f1)} 五、设有下面4个事务:(15分) T1: R11(y)R12(x)R13(z)W14(x)R15(y)W16(z) T2: R21(x)W22(x)R23(y)W24(y)R25 (z)W26(z)

04735--数据库系统原理

数据库系统原理 课程代码:04735 一、单选题 1、( C )是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是数据库中存储的基本对象。描述事物的符号可以是数字,也可以是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语言等。数据有多种表现形式,它们都可以经过数字化后存入计算机。 A、视图 B、表 C、数据 D、数据库 2、数据库的简称( B ) A、DA B、DB C、BD D、DD 3、( D )是指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以及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的集合。 A、视图 B、数据 C、表 D、数据库 4、数据库管理系统简称( D ) A、DDA B、DB C、DBA D、DBMS 5、( A )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 A、数据库管理系统 B、数据库 C、数据库系统 D、数据库管理员 6、( A )是自由软件,因此不属于厂商产品,所以归属于应用中间件软 件。 A、MSSQL B、MySQL C、oracle D、linux 7、数据库系统简称( B ) A、DBA B、DB C、DBS D、DBMS 8、从事数据库管理工作的人员称为数据库管理员,简称为( A ) A、DB B、DBA C、DBMS D、DSA 9、( A )是指对各种数据进行收集、存储、加工和传播的一系列活动的总和。 A、数据处理 B、数据管理 C、数据组织 D、数据维护 10、( A )是指对数据进行分类、组织、编码、存储、检索和维护,它是数据处理的中心问题。 A、数据管理 B、数据处理 C、数据加工 D、数据收集 11、数据库的核心任务是( D ) A、数据收集 B、数据整理 C、数据组织 D、数据管理

自考数据库系统原理真题与答案

2006年10月份自考数据库系统原理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最终用户使用的数据视图称为() A. B. 内模式外模式 C.概念模式 D.存储模式 答案:B 2.在数据库系统中,把可以相互区别的客观事物称为() A.文件 B.字段 C.实体 D.关键码 答案:C 3. 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之间存在着两级映像,使得数据库系统具有较高的() A.事务并发性 B.数据可靠性 C.数据独立性 D.数据重用性 答案:C 4.设关系R和S的元数分别为r和s,则R×S的元数为() A.r+s B.r-s C.r×s D.MAX(r,s) 答案:A 5.设有关系R(A,B,C)和S(D,A),如下图所示,R的主键为A,S的主键为D且外键为A.则关系S中违反参照完整性约束的元组是() A.(1,2) B.(2,NULL) C.(3,3)

D.(4,4)答案:D

6. 有关系R(sno,sname,age),下列关于空值的查询语句中,不能产生正确结果的是() A.SELECTsnameFROMRWHEREage=NULL B.SELECTsnameFROMRWHEREageISNULL C.SELECTsnameFROMRWHERENOT(ageISNULL) D.SELECTsnameFROMRWHEREageISNOTNULL 答案:A 7.在数据库系统中,系统故障造成() A.硬盘数据丢失 B.软盘数据丢失 C.内存数据丢失 D.磁带数据丢失 答案:C 8.在关系模式R(A,B,C)中,F={(A,B)→C,B→C},则R最高达到() A.1NF B.2NF C.3NF D.BCNF 答案:A 9.数据库设计中,用于反映企业信息需求的是() A.ER模型 B.关系模型 C.层次模型 D.网状模型 答案:A 10.在一个ER模型中,有3个不同的实体集和3个不同的二元联系,其中有1个一对一联系、1个一对多联系和1个多对多联系,根据ER模型转换成关系模型的规则,转换成关系的数目是() A. 3

数据库系统原理试题答案

《数据库系统原理》期中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模型中数据抽象级别最高的是() A.概念模型B.逻辑模型 C.外部模型D.物理模型 2.设有关系R(A,B,C)和S(B,C,D),下列各关系代数表达式不成立 ...的是() (R D(S)B.S A.П C.R∪S D.ПB(R)∩ПB(S) 3.根据关系数据基于的数据模型——关系模型的特征判断下列正确的一项:(___) A.只存在一对多的实体关系,以图形方式来表示。 B.以二维表格结构来保存数据,在关系表中不允许有重复行存在。 C.能体现一对多、多对多的关系,但不能体现一对一的关系。 D.关系模型数据库是数据库发展的最初阶段。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一个基本表可以跨一个或多个存储文件 B.一个存储文件可以跨一个或多个基本表 C.每个存储文件与外部存储器上一个物理文件对应 D.每个基本表与外部存储器上一个物理文件对应 5.在SQL语言中,数值函数COUNT(列名)用于() A.计算元组个数B.计算属性的个数 C.对一列中的非空值计算个数D.对一列中的非空值和空值计算个数 6.将弱实体转换成关系时,弱实体的主码() A.由自身的候选关键字组成B.由父表的主码组成 C.由父表的主码和自身的候选关键字组成D.不确定 7.从一个数据库文件中取出满足某个条件的所有记录的操作是() A.选择B.连接 C.投影D.复制 8.下面关于自然连接与等值连接的各个叙述中,不正确 ...的是() A.自然连接是一种特殊的等值连接 B.自然连接要求两个关系中具有相同的属性组,而等值连接不必 C.两种连接都可以只用笛卡尔积和选择运算导出 D.自然连接要在结果中去掉重复的属性,而等值连接则不必 9.SQL语言是关系数据库的标准语言,它是()

数据库系统原理第一章习题

第1章绪论 一、选择题 1、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和基础是()。 A. 物理模型 B. 概念模型 C. 数据模型 D. 逻辑模型 2、实现将现实世界抽象为信息世界的是()。 A. 物理模型 B. 概念模型 C. 关系模型 D. 逻辑模型 3、数据管理技术经历了若干阶段,其中人工管理阶段和文件管理阶段相比文件系统的一个显著优势是()。 A. 数据可以长期保存 B. 数据共享性很强 C. 数据独立性很好 D. 数据整体结构化 4、能够保证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具有较高的逻辑独立性的是()。 A. 外模式/模式映像 B. 模式 C. 模式/内模式映像 D. 外模式 5、DBMS是一类系统软件,它是建立在下列哪种系统之上的?() A. 应用系统 B. 编译系统 C. 操作系统 D. 硬件系统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数据库的概念模型与具体的DBMS有关 B. 三级模式中描述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是外模式 C. 数据库管理员负责设计和编写应用系统的程序模块 D. 从逻辑模型到物理模型的转换一般是由DBMS完成的 7、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是()。 A. 数据 B. 数据库 C. 数据库管理系统 D. 数据库系统 8、在数据管理技术发展过程中,需要应用程序管理数据的是()。 A. 人工管理阶段 B. 人工管理阶段和文件系统阶段 C. 文件系统阶段和数据库系统阶段 D. 数据库系统阶段 二、判断题 1、通常情况下,外模式是模式的子集。() 2、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一般由DB、DBS、应用系统和DBA组成。()

3、在数据模型的组成要素中,数据结构是刻画一个数据模型性质最重要的方面,人们通常按照数据结构的类型来命名数据模型。() 4、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是对数据进行抽象的3个级别,把数据的具体组织留给DBMS管理。() 三、填空题 1、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是指数据库系统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三级构成。 2、两个实体型之间的联系可以分为三种:一对一联系、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3、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中,描述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是______________。 4、数据模型的组成要素中描述系统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5、最经常使用的概念模型是________________。

自考数据库系统原理完整版

自考《数据库系统原理》串讲笔记 第一章数据库基础知识 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属于基础知识,主要是对一些概念的理解和记忆。没有难点,相对的重点是数据模型的四个层次,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数据库系统的全局结构。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1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阶段(识记) 1.2数据描述的术语(领会) 1.3数据抽象的级别(领会) 1.4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领会) 1.5数据库系统(DBS)(领会) 1.1 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 几个数据库的基本术语: 数据: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 数据处理:是指从某些已知的数据出发,推导加工出一些新的数据,这些新的数据又表示了新的信息。 数据管理:是指数据的收集、整理、组织、存储、维护、检索、传送等操作,这部分操作是数据处理业务的基本环节,而且是任何数据处理业务中必不可少的共有部分。 数据管理技术:对数据的收集、整理、组织、存储、维护、检索、传送等操作,基本目的就是从大量的,杂乱无章的,难以理解的数据中筛选出有意义的数据。 数据处理是与数据管理相联系的,数据管理技术的优劣,将直接影响数据处理的效率。 1.人工管理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前) 1)数据不保存在机器中; 2)没有专用软件对数据进行管理; 3)只有程序的概念,没有文件的概念; 4)数据面向程序。 2. 文件系统阶段特点与缺陷(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中期) 1)数据可长期保存在磁盘上; 2)数据的逻辑结构与物理结构有了区别; 3)文件组织呈现多样化; 4)数据不再属于某个特定程序,可以重复使用; 5)对数据的操作以记录为单位。 文件系统三个缺陷: 1)数据冗余性 2)数据不一致性

04735《数据库系统原理》复习题答案(汇编)

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代码0473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DBS具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是因为DBS采用了【 B 】A.嵌入式语言B.三级模式结构 C.DD D.六个层次的存储介质 2.在层次、网状模型中,起导航数据作用的是【A 】A.指针B.关键码 C.DD D.索引 3.设关系R(A,B,C)和关系S(B,C,D), 那么与R?S等价的关系代数表达式是【B 】A.σ2=4(R?S)B.σ2=4(R×S) C.σ2=1(R?S)D.σ2=1(R×S) 4.设关系R和S的结构相同,分别有m和n个元组,那么R-S操作的结果中元组个数为【 C 】A.为m-n B.为m C.小于等于m D.小于等于(m-n) 5. 设有两个事务T1、T2,A、B的初始值分别为10和5,其并发操作如图1所示,下面评价正确的是【C 】A.该调度(schedule)不存在并发问题B.该调度是可串行化的(serializable)。 C.该调度存在冲突(conflict)操作D.该调度不存在冲突操作 T1 T2 read(A) read(B) sum=A+B read(A) A=A*2 write(A) read(A) read(B) sum=A+B write(A+B) 图1 事务并发操作图 6.设有关系R(A,B,C)的值如下:

A B C 5 6 5 6 7 5 6 8 6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A.函数依赖C→A在上述关系中成立B.函数依赖AB→C在上述关系中成立C.函数依赖A→C在上述关系中成立D.函数依赖C→AB在上述关系中成立7.设关系模式R(A,B,C,D),F是R上成立的FD集,F={ A→C,BC→D },那么ρ={ ABD,AC }相对于F 【 B 】 A.是无损联接分解,也是保持FD的分解 B.是无损联接分解,但不保持FD的分解 C.不是无损联接分解,但保持FD的分解 D.既不是无损联接分解,也不保持FD的分解 8.概念设计的结果得到的是概念模式。概念模式是【 D 】A.与DBMS有关的B.与硬件有关的 C.独立于DBMS的D.独立于DBMS和硬件的 9.在有关“弱实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C 】A.弱实体的存在以父实体的存在为前提 B.弱实体依赖于父实体的存在 C.父实体与弱实体的联系可以是1:1、1:N或M:N D.父实体与弱实体的联系只能是1:1或1:N 10.有15个实体类型,并且它们之间存在着15个不同的二元联系,其中5个是1:1联系类型,5个是1:N联系类型,5个M:N联系类型,那么根据转换规则,这个ER 结构转换成的关系模式有【 B 】 A.15个B.20个C.25个D.30个 11.关系运算中花费时间可能最长的运算是【C 】A.投影B.选择C.笛卡尔积D.除 12.关系规范化中的插入操作异常是指【D 】A.不该删除的数据被删除B.不该插入的数据被插入 C.应该删除的数据未被删除D.应该插入的数据未被插入 13.数据库在磁盘上的基本组织形式是【B 】A.DB B.文件 C.二维表 D.系统目录 14.在DBS中,最接近于物理存储设备一级的结构,称为【 D 】A.外模式B.概念模式C.用户模式D.内模式 15.从模块结构考察,DBMS由两大部分组成:【 B 】A.查询处理器和文件管理器B.查询处理器和存储管理器 C.数据库编译器和存储管理器D.数据库编译器和缓冲区管理器

最新数据库系统原理期末考卷及标准答案

漳州师范学院 计算机系05 级本科《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期末试卷A 标准答案 (2006——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 一、选择题:(每题1.5 分,共24 分) 1.关系数据库规范化是为解决关系数据库中( A )问题而引入的. A.插入﹑删除﹑更新的异常和数据冗余 B.提高查询速度 C. 减少数据操作的复杂性 D.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2.关系代数表达式的优化策略中,首先要做的是( B ). A.对文件进行预处理 B 及早执行选择运算 C.执行笛卡尔积运算 D. 执行投影运算 3.在关系代数中,θ连接操作由( A )组合而成. A.笛卡尔积和选择 B.投影选择和笛卡尔积 C. 投影和笛卡尔积 D. 投影和选择 4.设关系模式R是3NF模式,那么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 R必是2NF B. R必不是BCNF C. R可能不是BCNF D. R必是1NF 5.在两个实体类型间有M:N联系时,这个结构转换成的关系模式有( C )个. A. 1 B. 2 C. 3 D. 4 6.从E-R模型向关系数据模型转换时,一个M:N联系转换成一个关系模式时,该关 系模式的关键字是( C ). A. N端实体的关键字 B.M端实体的关键字 C. N端实体的关键字与M端实体的关键字的组合 D. 重新选取其它关键字

7.在一个关系R中,若每个数据项都是不可分割的,那么关系R一定至少是属于( D ). A. BCNF B.2NF C. 3NF D. 1NF 8.“年龄在15至30岁之间”属于数据库系统的( C ). A. 恢复功能 B. 并发控制 C 完整性 D. 安全性 9.数据流程图是用于数据库设计中( D )阶段的工具. A.概念设计. B可行性分析 C程序编码 D.需求分析 10.数据库系统中,用户使用的数据视图用( A )描述. A. 外模式 B. 存储模式 C. 内模式 D.概念模式 11.R为4元关系R(A, B, C,D),S为3元关系S(B, C, D), R∞C构成 的新关系是( B )元关系. A. 3 B. 4 C. 5 D. 6 12.关系代数中的Π运算符对应下面语句中的( A )子句. A.Select B. From C. Where D. Group By 13.将查询SC表的权限授予用户U1,并允许U1将此权限授予其他用户.实现此功能的 SQL语句是( D ). A.grant select to SC on U1 with public B.grant select oh SC to U1 with public C.grant select to SC on U1 with grant option D.grant select on SC to U1 with grant option 14.在数据库系统中,安全性控制可采用:用户标识和鉴定、存取控制、审计、密码 保护和( C )五级安全措施来实现. A. 游标 B.索引 C.视图 D.存储过程 15.解决并发操作带来的数据不一致性问题,可以采取( A ). A.封锁 B.恢复 C.存储 D.协商 16.在并发控制中,允许其他事务读取数据,但不允许进行数据修改叫( B). A.两段锁 B.共享锁 C.独占锁 D.意向锁

《数据库系统原理》复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 1.数据管理经历了_______阶段、________阶段到________阶段的变迁。(手工管理、 文件管理、数据库管理) 2.实体之间联系的基本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 3.在E-R图中,用____表示实体,用______表示联系,用______表示属性。(矩形框、菱形框、椭圆框) 4.数据库的三层模式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外模式、逻辑模式、内模式) 5.关系模型中一般讲数据完整性分为三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用户定义完整性) 6.数据模型由三部分组成: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____________。(数据的约束条件或数据完整性规则) 7.SQL语言是一种标准的数据库语言, 包括数据的查询、定义、操纵和______四部分功能。(控制) 8.视图是从其它________或视图导出的虚表。(基本表) 9.在关系模式R 中,若属性或属性组X 不是关系R 的关键字,但X 是其他关系模式的关键字,则称X 为关系R 的___________。(外关键字) 10.访问SQL server数据库对象时,需要经过身份验证和_________两个阶段,其中身份验证分为Windows验证模式和_______验证模式。(权限验证、混合) 11._______是存储在文件中的一系列SQL语句,即一系列按顺序提交的批处理。(脚本) 12.SQL语言中行注释的符号为_________;块注释的符号为_________。(--、/**/) 13.SQL server中的变量分为两种,全局变量和局部变量。其中全局变量的名称以_______字符开始,有系统定义和维护。局部变量以__________字符开始,由用户自己定义和赋值。(@@、@) 14.在SQL server中,其权限分为三类,即_________权限、_________权限和_________权限。(对象、语句、隐含) 15.用户对数据进行添加、修改和删除时,自动执行的存储过程称为_________。(触发器) 16.角色是一组用户所构成的组,可以分为服务器角色和_______角色。(数据库) 17.触发器有3种类型,即INSERT类型、_______和_______。(UPDATE类型、DELETE类型) 18.如果要计算表中的行数,可以使用聚合函数______。(COUNT()) 19.在SQL Server中修改表的结构应使用关键字,修改表中的数据应使用关键字。(ALTER 、UPDA TE) (二)单项选择题 1.一个仓库可以存放多种产品,而一种产品只能存放于一个仓库中。仓库与产品之间的联系类型是 (C )。 A、一对一的联系 B、多对一的联系 C、一对多的联系 D、多对多的联系 2.不属于传统数据模型的是(D)。 A、层次数据模型 B、网状数据模型 C、关系数据模型 D、面向对象数据模型 3.声明了变量:declare @i int,@c char(4),现在为@i赋值10,为@c赋值'abcd',正确的语句是(C)。 A、set @i=10,@c='abcd' B、set i=10 , set @c='abcd' C、select @i=10,@c='abcd' D、select @i=10, select @c='abcd' 4.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可共享的数据集合是(C)。 A、数据库管理系统 B、数据库系统 C、数据库 D、文件组织

数据库系统原理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数据独立性:是指应用程序和数据库的数据结构之间相互独立, 不受影响。 2.物理数据独立性:就是对内模式的修改尽量不影响逻辑模式,当 然对外模式和应用程序的影响更小。 3.逻辑数据独立性: 4.DBMS;是指数据库系统中对数据进行管理的软件系统,它是数据 库的核心组成部分。 5.关键码;能唯一标识实体的属性或属性集;能唯一标识文件中每个 记录的字段或字段集。 6.概念模型:表达用户需求观点的数据全局逻辑结构的模式型 7.逻辑模型:表达计算机实现观点的DB全局逻辑结构的模型。 8.外部模型:表达用户使用观点的DB局部逻辑结构的模型。 9.内部模型:表的DB物理结构的模型。 10.外模式:是用户与数据系统的接口,使用户用到的那部分数据的 描述。 11.内模式:是数据库在物理方面的描述,定义所有内部记录类型, 索引和文件的组织方式,以及数据控制方面的细节。 12.逻辑模式:是数据库中全部数据的整体逻辑结构的描述。 二. 1数据库系统的生存期:数据库应用系统从开始规划,设计,实现,维护,到最后被新的系统取代而停止使用的整个时间。

2.DFD(数据流图):是从“数据”和“对数据的加工”两方面表达数据处理系统工作过程的一种图形表示法,具有直观,已于被用户和软件人员双方都能理解的一种表达系统功能的描述方式。 3.简单属性:是不可在分割的属性。 4.复合属性:是不可分解其他属性的属性。 三.1.数据冗余:是指同一数据在系统中多次重复出现。 2.数据依赖:对于当前关系r的任意两个元组,如果x值相同,则要求Y值也相同,即有一个X值就有一个Y值与之相对应,或者说Y 值由X值决定。 3.平凡函数依赖: 4.候选键:X是R的一个超键,如果X→U在R上成立,但对于X的任意一个真子集X1,都有X1→U不成立,那么称X1是R上的一个候选键。 5,无损分解: 6第一范式:如果关系模式R的每个关系r的属性值都是不可分的原子值,那么称R是第一范式。 7.第二范式:如果关系R是1NF,且每个非主属性完全函数依赖候选键。那么称R是第二范式。 四.1.笛卡尔积:设关系R和S的元素分别是r和s,定义R和S的笛卡尔积是一个(r+s)元的元组集合,每个元组的前r个分量(属性值)来自R的元组,后s个分量来自S的一个元组,记为R×S。五.1,视图:在SQL中,外模式一级数据结构的基本单位是视图。

自考数据库系统原理复习资料

自考数据库系统原理复习资料 1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复习重点第一章数据库系统基本概念要求、目标了解和掌握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阶段数据描述的术语数据抽象的四个级别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数据库系统的组成。一、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 1 分为四个阶段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库阶段和高级数据库阶段。 2 数据库阶段数据管理的特点 1 采用数据模型表示复杂的数据结构。2 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 3 数据库系统为用户提供了方便的用户接口。 4 提供四方面的数据控制功能数据库的恢复、数据库的并发控制、数据的完整性、数据安全性。 5 增加了系统的灵活性。3 数据库DB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统一管理的相关数据的集合。4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它为用户或应用程序提供访问DB的方法包括DB的建立、查询、更新及各种数据控制。 5 数据库系统DBS是实现有组织地、动态地存储大量关联数据、方便多用户访问的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的系统即它是采用数据库技术的计算机系统。二、数据描述1 分为三个阶段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2 概念设计中的术语 1 实体客观存在可以相互区别的事物称为实体。2 实体集性质相同的同类实体的集合。 3 属性实体有很多特性每一个特性称为属性。 4 实体标识符关键码或键能惟一标识实体的属性或属性集。以上概念均有类型和值之分。

3 逻辑设计中的术语1 字段数据项标记实体属性的命名单位称为字段或数据项。2 记录字段的有序集合。3 文件同一类记录的集合。 4 关键码能惟一标识文件中每个记录的字段或字段集。以上概念均 有类型和值之分。4 概念设计和逻辑设计中术语的对应关系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实体—记录属性—字段数据项实体集—文件实体标识符—关键码 5 实体之间联系的元数与一个联系有关的实体集个数。常用二元联系。二元联系的类型有三种一对一联系、一对多联系、多对多联系。6 一对一联系如果实体集E1中每个实体至多和实体集E2中的一个实体有联系反2 之亦然那么实体集E1和E2的联系称为“一对一联系”记为“11”。7 一对多联系如果实体集E1中每个实体与实体集E2中任意个零个或多个实体间有联系而E2中每个实体至多和E1中一个实体有联系那么称E1对E2的联系是“一对多联系”记为“1N”。8 多对多联系如果实体集E1中每个实体可以与实体集E2中任意个零个或多个实体间有联系反之亦然那么称E1和E2的联系是“多对多联系”记为“MN”。三、数据抽象的级别1 数据模型描述数据库的结构和定义对现实世界的数据进行抽象。 2 从现实世界的信息到数据库存储的数据以及用户使用的数据是一个逐步抽象过程根据数据抽象的级别定义了四种模型概念模型、逻辑模型、外部模型和内部模型。3 概念模型表达用户需求观点的数据全局逻辑结构的模型。4 逻辑模型表达计算机实现观点的DB全局逻辑结构的模型。5 外部模型表达用户使用观点的DB局部逻辑结构的模型。6 内部模型表达DB物理结构的模型。7 数据抽象的过程、即数据库设计的过程具体步骤1 根据用户需求设计数据库的概念模型 2 根据转换规则把概念模型转换成数据库的逻辑模型3 根据用户的业务特点设计不同的外部模型给程序员使用 4 数据库实现时要 根据逻辑模型设计其内部模型。通常分为概念设计、逻辑设计2和3步和物理设计三个阶段。8 常用的概念模型是实体联系ER模型ER模型主要用ER图来表示。9 逻辑模型的分类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等。10 层次模型用树型层次结构表示实体及实体间联系的数据模型。11 1969年美国IBM公司的IMS系统是典型的层次模型系统。12 网状模型用有向图结构表示实体及实体间联系的数据模

数据库系统原理 a卷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本科)试卷(A卷)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 开课单位:计算机与信息科学系,考试形式:闭卷,允许带入场科目:数据库系统原理班级:14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班/ 14软件工程班 姓名:学号: 题序一二三四五总分 得分 评卷人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 代码填入以下表格内。每小题1分,共3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逻辑模型下数据管理模型分为()与网状3类。 A、层次型、关系型 B、层次型、网络型 C、树型、层次型 D、星型、关系型 2.消除了部分依赖关系的1NF关系模式,必定是()。 A、1NF B、2NF C、3NF D、4NF 3.SQL Server配置管理器可停止服务与查看或更改服务属性,但不包括()。 A、启动服务 B、恢复服务 C、运行程序 D、暂停服务 4.在SQL Server 2008数据库中,下列不属于数据库对象的是()。 A、视图 B、表格 C、存储过程 D、规则 5.Transact-SQL中用于删除数据库的关键字是()DATABASE。 A、ALTER B、KILL C、DROP D、DELETE 6.备份设备是用来存储数据库事务日志等备份的()。 A、通用硬盘 B、存储介质 C、存储纸带 D、外围设备 7.使用局部变量名称前必须以()开头。

A、@ B、@@ C、local D、## 8.SQL Server 2008中支持的注释语句为()。 A、/!…!/ B、/*…*/ C、/#…#/ D、== 9.SQL语言中,BEGIN…END用来定义一个()。 A、过程块 B、方法块 C、语句块 D、对象块 10.EXISTS在子查询中用来测试()。 A、数据是否存在 B、列是否存在 C、表是否存在 D、行是否存在 11.SQL的视图是从()中导出的。 A、基本语言 B、基本触发器 C、基本表 D、基本库 12.按触发事件不同将触发器分为两大类:DML触发器和()触发器。 A、CLR B、DDL C、DDT D、URL 13.下列()操作不会同时影响到deleted表和inserted表。 A、SELECT B、INSERT C、UPDATE D、DELETE 14.在Transact-SQL中,删除计科角色成员的语句关键字为()。 A、sp_drop B、sp_droprolemember C、sp_droprole D、drop 15.SQL中,下列涉及空值的操作,不正确的是()。 A、AGE IS NULL B、AGE IS NOT NULL C、AGE = NULL D、NOT (AGE IS NULL) 16.当关系R和S做自然连接时,能够把R和S原该舍弃的元组放到结果关系中的操作是 ()。 A、左外连接 B、右外连接 C、外部并 D、外连接 17.存储过程的优点不包括()。 A、提高运行速度 B、降低网络通信量 C、存储在DB之外方便修改 D、间接实现安全控制 18.实体集书店与图书之间具有()联系。 A、一对一 B、一对多 C、多对多 D、多对一 19.把E-R图转换成关系模型的过程,属于数据库设计的()。 A、逻辑结构设计 B、物理结构设计 C、概念结构设计 D、总体结构设计 20.关系代数的五个基本操作是:并、差、选择、投影和()。 A、外连接 B、笛卡儿积 C、等值连接 D、自然连接 21.对数据库模式进行规范化处理,是在数据库设计的()。 A、需求分析阶段 B、概念设计阶段 C、逻辑设计阶段 D、物理设计阶段 22.嵌入式SQL的预处理方式,是指()。 A、识别出SQL语句,加上前缀标识和结束标志

数据库系统原理》试卷-A卷-试题-答案

北京邮电大学2007 —— 2008学年第2学期 《数据库系统原理》期末考试试题(A) 1. Fill in blanks.(1 9 points) (1) ______ DDL ____ i s the Ianguage for specifying the database schema and as well as other properties of the data. (2) With respect to in tegrity mecha ni sms in DBS, —trigger __ defi nes acti ons to be executed automatically whe n some events occur and corresp onding con diti ons are satisfied. (3) An entity set that does not have sufficient attributes to form a primary key is termed a weak en tity set (4) The com monly-used schemes of orga ni zati on of records in files are heap file organization , sequential file organization, and hashing file organization. (5) The three steps in query processing are parsing and translation, optimization, and evaluation (6) The recovery-management component of a database system implements the support for tran sact ion atomicity and durability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