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简介

合集下载

关于电气沙龙的通知

关于电气沙龙的通知

共青团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委员会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学生会★电气团学字〔2014〕〔03〕号关于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电气沙龙”活动的通知为了进一步增进学院老师与学生的交流,开辟老师和学生第二课堂交流的空间,学院将定期开展电气沙龙活动。

活动倡导师生平等对话,自由畅谈,共同探讨关注和兴趣的话题,旨在帮助学生启迪心智、广博知识,消除学习、生活、就业、发展规划等方面的疑惑。

每期电气沙龙将邀请1名电气院的老师前来座谈。

现在,大家来选出自己喜欢的老师吧!(电气院老师的具体名单见附件一)请各班班长负责汇总同学选出的老师(不少于5名),于本周周日之前将结果发送至各年级学习股股长处。

学院将集中同学意见后选出受学生欢迎的老师,每次邀请一位老师作为沙龙主讲。

(附件一见下页)共青团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委员会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学生会二〇一四年三月五日附件一: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师资力量温馨提示:欲浏览各位老师简介,可由下方链接进入哦。

控制科学与工程系王耀南章兢彭楚武张帆王辉李树涛欧红林孙炜凌志刚佘致廷刘国才林翚谢宏刘小燕余洪山肖昌炎张小刚谭建豪雷友诚葛召炎涂春鸣陈洁平王亚瞿亮梁桥康王石袁小芳李孟秋路晓庆张振军李华丽刘敏仪器科学与技术系刘宏立王炼红黎福海王玲周炎涛何敏彭义曾文海戴小玉苏娟王绍源全惠敏朱青毛建旭吴桂清毛旭光李元良代扬何洪英程栋李成黄文清邓林峰胡黎戴小玉尹骏刚仪器科学与技术系滕召胜徐勇孟志强朱志杰刘波峰郭斯羽温和杨唐胜唐璐荣宏唐求陈桃高云鹏章玺沈芳电气工程系黄守道彭敏放黄科元陈洪云谭阳红向阳张晚英江亚群邹津海邓晓黄小庆姜燕李中发鲁文军高剑黄清秀荣飞许加柱何怡刚李欣然罗德荣姚建刚帅智康刘光晔罗安沈征李培强罗隆福邓建国汪沨张志文熊高峰吴政球罗滇生周腊吾方厚辉彭红海曹一家黎灿兵毛弋江岳春刘小红朱彦卿王娜王姿雅程苗苗冯垚径黄纯。

长沙理工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长沙理工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长沙理工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一、总体概况长沙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具有鲜明的交通、电力、水利等行业特色与学科优势的多科性大学。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培养造就一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我校积极响应教育部提出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结合我校学科的优势和特色,自2010年启动了“卓越人才培养”试点工作,2010年、2011年相继在土木工程(桥梁工程方向与道路工程方向)及会计学专业共开设5个试验班。

2011年9月我校成为教育部第二批“卓越计划”试点高校,土木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热能与动力工程、水利工程等4个本科专业列入教育部“卓越计划”试点专业。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卓越计划”的实施工作,稳步推进了“卓越计划”的实施,学校经多次调研、反复研讨,明确了实施工作思路,即通过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与行业和企业密切合作,以实际工程为背景,树立“大工程”教育的理念,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工程素养和工程实践能力。

通过卓越人才培养试点,探索卓越人才培养的新途径,引领我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学校办学整体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在总结2010级、2011级试验班选拔工作的基础上,制定了2012级卓越人才培养试验班学生选拔方案,从2012级新生中录取了261名学生进入试验班,目前共有11个试验班。

二、建立组织管理体系, 细化管理职责为保障“卓越计划”的实施,学校成立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领导小组。

组长由校长担任,副组长由主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担任,成员由党政办公室、教务处、学生工作部(处)、招生就业处、计划财务处、人事处、质量监控与评估办公室、研究生部、国际交流处、产学研促进办公室等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参与卓越计划的企业方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设办公室,挂靠教务处,办公室主任由教务处处长兼任。

湖南大学电气院2012年研究生录取情况有分数1

湖南大学电气院2012年研究生录取情况有分数1

电气工程 563.48
398 165.48 73.28 11
81.2
录取
79
105322371312575 袁修广 电气工程
电气工程 563.04
392 171.04 75.74 17
78.3
录取
80
105322340411147 阳经伟 电气工程
电气工程 562.68
390 172.68 70.28 21
82
录取
71
105322420513764 龚谦惠 电气工程
电气工程 566.44
378 188.44 87.24 18
83.2
录取
72
105322430301652 韦亦龙 电气工程
电气工程 565.94
383 182.94 69.24 26
87.7
录取
73
105322131010131 宋建立 电气工程
80
录取
41
105322430301704 黄亚唯 电气工程 电气工程 582.74 397 185.74 75.24 22.5 88
录取
42
105322431707528 陈嘉贵 电气工程
电气工程 582.68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385 197.68 79.28 33
85.4
录取
43
105322430605979 刘易珠 电气工程
电气工程 560.44
355 205.44 89.24 26
90.2
录取
84
105322422014147
陈诚
电气工程
电气工程 559.64
382 177.64 83.24 12

关于论文摘要和关键词

关于论文摘要和关键词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4·第1期计方法(Three-stage collaborative global optimization de⁃sign method of combined cooling heating and power)[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Proceedings of the CSEE),2015,35(15):3785-3793.[16]Guo Li,Liu Wenhian,Cai Jiejin,et al.A two-stage optimal planning and design method for combined cooling,heat and power microgrid system[J].Energy Conversion&Man⁃agement,2013,74:433-445.[17]周任军,李绍金,陈瑞先,等(Zhou Renjun,Li Shaojin,Chen Ruixian,et al).采用模糊自修正粒子群算法的碳排放权交易冷热电多目标调度(Combined cool and heat and power multi-objective scheduling considering carbon emissions trading using algorithm of fuzzy self-cor⁃rection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Proceedings of the CSEE),2014,34(34):6119-6126.[18]曹俊波,晁岱旭,刘爽,等(Cao Junbo,Chao Daixu,Liu Shuang,et al).考虑电、气、热耦合性及随机性的IES-CCHP综合收益模型(Comprehensive profit model of IES-CCHP considering the coupling and randomness of power,gas and heat)[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Pro⁃ceedings of the CSU-EPSA),2018,30(6):16-22. [19]曾蓉(Zeng Rong).冷热电三联产系统及其与地源热泵耦合系统的优化研究(Optimization Research of Com⁃bined Cooling,Heating and Power System and Its Cou⁃pling System with Ground Source Heat Pump)[D].长沙: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Changsha: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Hunan Universi⁃ty),2016.[20]Huang Wujing,Zhang Ning,Yang Jingwei,et al.Optimal configuration planning of multi-energy systems consider⁃ing distributed renewable energy[J].IEEE Trans on Smart Grid,Article in Press.[21]刘文建(Liu Wenjian).微网能量管理与容量优化设计方法研究(Research on Energy Management and Capaci⁃ty Optimal Design of Microgrid)[D].天津:天津大学电气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Tianjin:School of Electrical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Tianjin University),2014.[22]于波(Yu Bo).微网与储能系统容量优化规划(Optimal Planning of Microgird and Energy Storage System)[D].天津:天津大学电气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Tianjin:School of Electrical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Tianjin University),2012.————————作者简介:雷金勇(1982—),男,博士,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分布式能源、微电网和综合能源系统。

电子信息专业考研方向和A、B类的学校排名以及各专业的简介

电子信息专业考研方向和A、B类的学校排名以及各专业的简介

电子信息专业考研方向和A、B类的学校排名以及各专业的简介文章里详细介绍了各个方向研究的内容.前景和要求。

并列出了各名牌高校的排名希望对你有帮助~ 电子信息工程考研方向解读电子信息工程考研的方向其实很多的,不过大家所知道甚少,笔者就搜集整理一些有关该专业的考研方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考研方向中不同的学科是不同的,分为一级学科是学科大类,二级学科是其下的学科小类;对于学校而言,二级学科无法申请成为一级学科,但是可以申请成为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点,而一级学科一旦申请成功,其下的所有二级学科都可申请成为博士学位授予点。

例如: 0809 一级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 080901 物理电子学 080902 电路与系统 080903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080904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0810 一级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 081001通信与信息系统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0811 一级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 081103 系统工程 081104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我找了以下专业方向以供大家参考,共二大类。

其中有些是与物理.机械.光电.电气.自动化.计算机等交叉的学科,但电信专业的学生可以报考。

1电路与系统2集成电路工程3自动控制工程4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5通信与信息系统6信号与信息处理7电子与通信工程8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9光电信息工程10物理电子学11精密仪器及机械简介12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01.电路与系统电路与系统学科研究电路与系统的理论.分析.测试.设计和物理实现。

它是信息与通信工程和电子科学与技术这两个学科之间的桥梁,又是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控制.计算机乃至电力.电子等诸方面研究和开发的理论与技术基础。

因为电路与系统学科的有力支持,才使得利用现代电子科学技术和最新元器件实现复杂.高性能的各种信息和通信网络与系统成为现实。

学科概况信息与通讯产业的高速发展以及微电子器件集成规模的迅速增大,使得电子电路与系统走向数字化.集成化.多维化。

不同阶分数阶混沌系统的同步与参数辨识李安平

不同阶分数阶混沌系统的同步与参数辨识李安平
Computer Engineering and Applications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13, 49 (4)
245
不同阶分数阶混沌系统的同步与参数辨识
2 李安平 1, , 刘国荣 3, 沈细群 3
2 LI Anping1, , LIU Guorong2, SHEN Xiqun3
1.湖南大学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长沙 410082 2.湖南工程学院 理学院, 湖南 湘潭 411104 3.湖南工程学院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湖南 湘潭 411104 1.College of Electrical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Hunan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2, China 2.College of Science, Hunan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Xiangtan, Hunan 411104, China 3.College of Electrical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Hunan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Xiangtan, Hunan 411104, China LI Anping, LIU Guorong, SHEN Xiqun. Synchronization of uncertain fractional-order chaotic system using fractionalorder system with different order and parameters identification. Computer Engineering and Applications, 2013, 49 (4) : 245-248.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synchronization of fractional-order chaotic system with uncertain parameters. A new method for synchronization of fractional-order chaotic system and parameters identification using an fractional-order chaotic system with different order is proposed. Using pre-control and active control method, and based on the fractional-order’ s stability theory and adaptive control theory, and a method for Synchronization of uncertain fractional-order chaotic system and parameters identification is proposed, and synchronization fractional-order Chen system using fractional-order Chen system with different order is realized, by which the uncertain parameters of Chen system are identified. Numerical simulations show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developed approach. Key words: uncertain fractional-order chaotic system; synchronization; parameters identification 摘 要: 针对不确定分数阶混沌系统的同步和参数辨识问题, 提出一种新的方法, 即用不同阶分数阶系统来同步和参数辨

基于OPNET的低轨卫星星座通信系统仿真研究

基于OPNET的低轨卫星星座通信系统仿真研究

基于OPNET的低轨卫星星座通信系统仿真研究胡宸华;黄圣春;王玲;孟祥龙【摘要】基于OPNET搭建了一个低轨道卫星星座移动通信系统仿真平台,介绍了网络拓扑、节点模型、进程模型和无线链路模型的相关设计过程,并结合STK软件生成的极地圆轨道模型,对自主设计的一套低轨星座移动通信协议进行了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该平台能够正确模拟LEO星座通信系统中寻呼、建链等通信过程,以及长时延、频繁切换等卫星通信的特性,为低轨星座移动通信协议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撑,可为卫星通信仿真工作提供借鉴和指导.【期刊名称】《通信技术》【年(卷),期】2018(051)010【总页数】7页(P2382-2388)【关键词】低轨卫星网络;通信协议;OPNET建模;无线链路【作者】胡宸华;黄圣春;王玲;孟祥龙【作者单位】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20082;国防科技大学电子科学学院,湖南长沙410073;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20082;海军潜艇学院,山东青岛26619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927+.230 引言低轨道(Low Earth Orbit,LEO)卫星星座移动通信系统在军用和民用上都具有重大意义,是“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相比国外低轨卫星移动通信的高速发展,国内的LEO通信系统建设刚刚起步[1]。

通过软件仿真进行验证测试,对LEO星座移动通信系统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OPNET是一款主流的通信仿真软件,拥有丰富的无线网络和有线网络仿真模型,但在卫星仿真上却缺少相关功能模块[2-3]。

当前,基于OPNET的LEO网络仿真大多基于固定的卫星节点,甚至用有线节点来模拟低轨卫星通信,没有根据LEO卫星高速运动的特点来真实反映卫星通信链路和服务卫星的切换过程[4-5]。

本文旨在对OPNET环境下的LEO通信系统搭建过程进行分析,为低轨卫星移动通信协议设计的仿真验证工作提供支撑。

湖南大学对港澳台08年招生简章与专业

湖南大学对港澳台08年招生简章与专业

湖南大学简介湖南大学坐落在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下,是由岳麓书院衍续至今、办学历史悠久的全国重点大学,直属国家教育部,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正式成立研究生院。

学校设有30个院系,拥有1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9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71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7个专业学位授权, 61个本科招生专业;建有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9个湖南省重点学科,1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医学等10大学科门类。

现有教职工46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840余人,教授、副教授1030余人,中科院院士2名,工程院院士3名,双聘院士8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9人,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9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8人、讲座教授7人。

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3万余人。

其中:本科生21600余人、研究生8000余人。

校园占地面积156.5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03.9万平方米。

学校藏书360多万册,订有中外文数据库140多个,提供统一检索平台,可实现跨库检索。

校园网设备先进、覆盖面广、功能强大,教学、办公楼实现了1000M网络互联和10/100M的桌面网络连接,教工宿舍和学生宿舍已接入互联网和校园网。

学校在教学上保持和发扬“重基础、重质量、严管理”的传统,积极开展教育教学创新工程,人才培养质量在社会上享有良好声誉,具有“基础扎实、思维活跃、适应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特色。

学校设有国家工科(化学)基础课教学基地、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近年来,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三等奖8 项;获得国家精品课程7门,国家优秀博士论文2篇。

通过稳定本科招生规模,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形成了从学士、硕士到博士教育的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及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格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简介 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起源可追溯到1921年湖南公立工业专门学校的电机科。1926年湖南大学定名时,电机科改为电机系。1953年电机系被调整到华中工学院,1958年恢复。1980年电机系与电子工程系合并为电气工程系,1999年成立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该院有电气工程系、自动化系、电子信息工程系、仪器科学系、电工电子技术系和1个实验中心。全院教职工160多人,学院拥有双聘院士1人,长江学者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在籍研究生、本科生近3000人。

目录 学院简介 院属系所 人才培养特色 研究生指导教师简介 各系概况 学研究与特色

学院简介 学院的章兢、曹一家2位教授,为学校现任副校长 学院科研基础好、学科综合优势强,已形成电力系统自动化、电机传动、工业自动化、测控与仪器、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智能控制与图象处理、新型输配电新技术、高电能质量输配电理论和技术、大规模集成电路故障诊断等特色和优势研究方向。近年来,先后承担了国家 “九五”、“十五” 、“十一五”攻关项目,国家 “863”、国际合作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创新基金,博士点基金和部省科研基金项目150多项,其他横向科研课题200余项,国家发明特等奖1项,国家科技发明三等奖1项,部、省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和其他奖项60余项。07年到帐科研经费1500多万元。近3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有:王耀南2项:智能图像信息处理方法及其在工业系统中的应用;高速灌装生产线智能检测分拣成套装备研制及其推广应用,罗安1项:电能质量先进控制方法及工程应用。

院属系所 仪器科学与技术系介绍 一、系主任简介 仪器科学与技术系主任:滕召胜,男,1963年生。湖南大学电测与仪表专业学士、电测与仪器专业硕士,自动化专业博士,国防科技大学电子学与通信博士后。长期在工厂、高校从事科研与教学工作,1999年受聘为湖南大学教授。主要承担智能仪器、智能信息处理、信息融合技术、生物电子学等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课程教学任务。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检测、智能控制、信息处理。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攻关项目、 国防预研项目、国家创新基金项目等50多项科研课题,获得和在申请22项国家专利,主持研制的5种产品评为国家级新产品、国家重点推广产品。在《中国科学E》、《仪器仪表学报》、《电工技术学报》、《中国电机工程学报》、《计量学报》、《农业工程学报》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获部省级科技进步奖11项,获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二、仪器科学与技术系概况 湖南大学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始建于1960年,1963年招收第一届本科生,是湖南省高校开办最早的仪器仪表类专业,1990年获得“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硕士学位授予权,之后相继获得“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仪器仪表工程”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博士学位授予权。现有专职教师12人,其中正、副教授8人、讲师4人,教师中有博士学位获得者5人、在职博士研究生3人。 目前,湖南大学仪器科学与技术系在智能仪器、智能信息处理、生物医学仪器、图像处理检测应用、现场总线与网络测控、虚拟仪器等方面形成了较完善的学科前沿研究方向。 三、专业设置 本科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 硕士研究生专业: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精密仪器及机械(按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招生) 博士研究生专业: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按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招生) 工程硕士专业:仪器仪表工程

人才培养特色 仪器科学与技术系长期致力于培养品学兼优、理论联系实际的创新人才,形成了极具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务实、上进的优良学风。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是湖南大学招生人数较少,但优秀学子和杰出校友较多的特色学科。 在近年的创优与学科竞赛中,仪器科学与技术系学生获全国三好学生标兵、全国十佳大学生、首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等荣誉与奖励。

研究生指导教师简介 朱志杰,男,1955年生,主要研究方向:嵌入式系统、电测技术、电力系统规划、电力电子技术 徐 勇,男,1955年生,主要研究方向:GPS应用、电测技术、高电压技术、信息处理 刘波峰,男,1962年生,主要研究方向:无损检测、图像处理检测应用、动力测试仪器、核动力运行检测 滕召胜,男,1963年生,主要研究方向:电测技术、生物医学仪器、精密称重、水分检测、信息处理 孟志强,男,1964年生,主要研究方向:电力电子技术、智能测控技术、生物医学仪器、信息处理 杨唐胜,男,1967年生,主要研究方向:生物医学仪器、智能测控技术、嵌入式系统、信息处理 唐 求,女,1970年生,主要研究方向:虚拟仪器、电测技术、生物医学仪器、信息处理 郭斯羽,男,1975年生,主要研究方向:生物医学仪器、智能测控技术、电测技术、信息处理

各系概况 电子科学与技术系 一.电子信息工程系概况 电子信息工程系源于我校1958年设置的无线电系,于1993年获电路与系统硕士点,于2003年获电路与系统博士点、物理电子学硕士点和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授权点,于2005年获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现有教师28人,其中教授5人,博士生导师3人,副教授16人,高级工程师2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0人。 主要学科及学术带头人: 戴瑜兴 男,1956年出生,1998年晋升教授,2003年评为博士生导师,2003年于中南大学博士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数字化系统设计理论及应用,现代网络监控技术。 刘宏立 男,1963年出生,2004年晋升教授,2006年评为博士生导师,2000年于湖南大学博士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现代网络理论与应用,智能信息处理及应用。 王 玲 女,1963年出生,2001年晋升教授,2006年评为博士生导师,1996年于中南大学博士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现代通信理论及应用,噪声电子学。 郑善贤 男,1950年出生,2005年晋升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现代电路与系统理论及应用。 黎福海 男,1964年出生,2005年晋升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片上系统设计理论及应用。 二.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 1.本科 专业名称:电子信息工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创造精神的高级电子信息工程科技人才。要求学生掌握宽广坚实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基础理论,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实践技能,毕业后能在电子信息工程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与开发等工作。 主干课程:电路、电路测试技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子测试技术、EDA技术基础、信号与系统、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嵌入式系统及其应用、软件技术基础、电磁场与波、信息论基础、通信原理、通信电路、射频电子电路、数字信号处理、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字图像处理、编码理论、通信系统仿真、微波与天线、移动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程控交换、软件无线电、显示技术、遥感遥测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就业方向: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方向的学生毕业后主要在通信与信息行业、电子行业、电工行业、生产企业、科研院所、高校从事研究设计、生产运行及教学工作。多年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以其基础理论扎实,动手能力强的特点,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和青睐。 2.研究生 (1) 硕士研究生专业:按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招生。 修业年限:二~四年 硕士研究生主干课程:高等电子电路理论、线性系统理论、现代数字信号处理、信息论、现代网络系统、现代通信理论、数字集成电路测试技术、数字化社区信息工程、随机信号分析、微波技术、射频电子电路、无线通信与移动计算、智能信息处理与应用、网络与电子系统设计专题、电子与通信技术应用专题 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现代网络与通信技术;语音图像信息处理技术;数字信号处理及应用;集成电路设计与测试;微波技术及应用;嵌入式系统及应用;非线性电路与系统;生物医学电子工程;电子工程系统设计(面向工程硕士);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面向工程硕士)。 (2)工程硕士专业:电子与通信工程 修业年限:二~四年 主要专业课程及研究方向:参照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硕士专业设置,亦可根据企业需要,开设选修课 (3)博士研究生专业:电路与系统 修业年限:二~五年 博士研究生主要课程:近代数字理论、现代信号处理、现代网络系统理论、现代通信系统理论、片上系统设计、现代图像分析、混沌电子学、学科前沿专题。 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现代通信与网络理论及应用;数字化与智能化系统设计及应用;现代电路与系统理论及应用;片上系统设计理论及应用;智能信息处理及应用。 三.近年来主要研究领域及特色: 数字化电源设计理论及应用 :针对不间断UPS和应急电源EPS以及电能综合补偿器UPQC向数字化、网络化和模块化方向发展,研究高性能数字化逆变电源设计理论及应用,主要包括逆变器的数字化控制技术、数字化变频锁相技术、并机技术及远程网络监控技术,设计开发高性能数字化UPS、高性能数字化EPS及高性能数字化UPQC。 数字化社区信息系统关键技术 :针对数字化社区智能化系统的建设,着重研究数字化社区智能化系统的理论及应用,主要包括数字化社区的控制网络通信技术、智能安全防范技术、数字化多表抄收技术、智能化物业管理技术以及数字化社区智能化系统的一体化集成设计技术。 基于现场总线技术的网络监控技术:现场总线技术是计算机数字通信技术向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延伸,现场总线控制系统既是工业设备自动控制的一种开放的计算机局域网系统,又是一种全分布式控制网络系统。针对现场总线控制技术和网络远程监控发展的必然趋势,研究基于现场总线技术的网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