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功能森林经营中发展珍贵树种的必要性和紧迫性_王彬

浅谈多功能森林经营中发展珍贵树种的必要性和紧迫性_王彬

农林科研浅谈多功能森林经营中发展珍贵树种的

必要性和紧迫性

王彬

(十八站林业局森林调查设计大队黑龙江省塔河县十八站林业局,黑龙江塔河165201

)1大规模和长期依靠进口木材,等于长期刺激全球最敏感的环境神经

2005年3月在香港举办的一次国际研讨会上,有两个电视短片把头指向中国,指责中国从印尼和俄罗斯进口非法砍伐的木材。一些媒体纷纷指出,中国进口木材的一半以上来自于诸如俄罗斯、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存在着过伐、毁林以及非法采伐等问题的国家。国外媒体甚至指责中国政府以不惜牺牲他国资源为代价进口木材。2006年以来,国际上这种指责达到了新的高度。实际上,这一质疑早在1998年就提出来了。

2003年,中国分别从三大供应国俄罗斯、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进口木材2400万立方米(折合原木),超过中国木材进口总量4200万立方米的一半。2003年向中国供应木材大于80万立方米的

国家有新西兰、

加蓬、德国、巴布亚新几内亚、泰国、美国、加拿大和缅甸。俄罗斯现在是中国木材的最大供应国,但俄罗斯的森林管理

不善,从20世纪90年代初,

就开始了对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的采伐,采伐后的永久冻土带出现了生态退化。外国的生态和毁林等问题,显然与中国进口那里的木材,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是,中国长期、大量地从世界各地购买木材,甚至到世界各地开发森林资源,在当前全球深度关注森林消退、生物多样性保护、气候变化等环境热点问题的大背景下,的确是一个敏感的问题。可以这样说,只要是中国进口木材不呈下降趋势,就是在刺激全球的环境神经。

2大规模和长期依靠进口木材,等于把本国发展置于不确定中印尼大海啸后,中国木材进口价格连连上涨。2004年底,中国木材进口价格上扬了15%左右,2005年又上涨了8%。大海啸后,印尼政府批准的木材采伐指标连印尼国内的需求也不能满足,这进一步导致了非法采伐。印尼林业部表示,每年约3000万立方米的木材走私到海外。国际环境调查署指出,印尼是目前世界上森林资源流失最严重的国家。每年流失的森林面积有瑞士那么大。印尼原始森林因非法砍伐已消失了1000万公顷,东婆罗洲和苏门答腊的森林资源已所剩无几,盗伐商目前又把目光投向了最后一片原始雨林巴布亚省(面积同法国)。俄罗斯也在调整出口原木关税。据中国海关统计,2003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原木达到1400万立方米,而1996年只有30万立方米,增长了近46倍。俄罗斯从2006年5月起,将原木出口关税由每立方米6.5%,不低于2.5欧元,提高到每米36.5%,不低于4欧元。这一措施旨在保护本国的森林资源。现在,俄罗斯正实施越来越严格的限制原木出口的政策。据世界自然基金的报告预测,到2010年,中国的木材缺口将达到1.25亿立方米。2007年,仅1~6月中国原木进口达到1305.3万立方米,花费13.72亿美元,与2006年同比,进口材积增长1.6%,进口费用增长11.6%。

近两年我国进口木材占全国木材消费量的比重均在40%以上,比1993年增长4.0~4.5倍,而且呈逐年上升趋势,成为世界木材与林产品进口的第一大国。近两年进口木材及其制品用汇仅次于石油、钢铁,为第三大用汇部门。2002年全国用材总需求量2.686亿立方米,其中国内供给1.57亿立方米,1.116亿立方米的缺口是通过进口弥补的。2003年全国用材总量2.831亿立方米,国内供给1.6亿立方米,供需缺口达1.231亿立方米,也是通过用进口填平的。我

国1993~2003年,

每年平均进口递增15%。这么大的缺口国际市场是难以长期承受的,何况各国都在不断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出口国保护资源、限制原木出口和不断提升价格,是中国所面临的无可回避的大趋势,作为一种重要原材料,依靠进口这样的安排,是不可靠的。

3发展珍贵用材树种应成为我国的一个林业新战略新中国成立多年来,我国木材消耗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今后木材需求大体是两类:一类是纤维材,即纸和人造板工业原料材;另一类是用材(大体占用材量的80%)。第一类比较好解决,也有成功的典型。例如,20世纪90年代以来南方对于桉树工业原料林的发展,就是一个实例。现在我国已经拥有了质量上优于传统速生丰产林的桉树工业原料林200万公顷,这些桉树林的生长量一般为每年

每公顷15万立方米,

按六年轮伐,已经每年可以生产2500万立方米工业材,如果把生长量提高到每年每公顷30万立方米(这是一般

的国际水平),则每年可以生产5000万立方米。

山东和苏北,历史上是少林地区,但近几年出现了很多人造板厂,这些厂向农民收购木材原料,刺激了农民的造林积极性。有些大型企业还采取企业加农户的模式发展原料林。这个模式就是工业带动造林,只要有人建厂收购木材,原料基地就能建起来,这是市场力量在配置资源,无需政府操心。但我们最缺的是第二类木材。如何解决,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

我国拥有黄菠萝、核桃楸、水曲柳、椴木、紫檀、麻楝、铁力木、红椎、西楠桦、火力楠、米老排、任豆、格木、樟树、西南桦、柚木等许多著名珍贵阔叶用材,只是由于多年来的过度开发,现在可采资源十分有限。它们的价值在很长的历史时期被忽视。这些树种的适生性很强,原本它们就在任何可以生存的地方生长。我们可以营造片林,可以次生林内补植,可以散生栽植,可以以任何方式发展它们,这比发展速生丰产林容易多了。

要特别指出的是,根据国外的经验,在低质次生林经营中补植这类树种,是一个极好的选择,既不破坏原有生态系统,又能为此类树种提供一个理想的生长环境。实际上,我国的森林质量低就是低在次生林这个部分,次生林应当是今后我国发展珍贵用材树种的主要场所。

我国拥有大量的生态公益林,但许多林分生态功能差,需要改造,可为珍贵用材的发展提供巨大的发展空间。培育珍贵用材树种是我国政府特别是林业部门的战略重点。

摘要:在全球一体化的形势下,我国利用国外资源发展经济的思想是正确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我国都需要进口木材,也需要出口

木材。

但是,利用国土和种质资源,培育传统珍贵用材,应当是一个永远也不可疏忽的指导思想。这就像我国的粮食进口一样,我们可以有粮食的进口,但是任何时候不应忘记14亿中国人的吃粮问题,

必须立足国内,否则就是危险的。木材虽然不像粮食那样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中显得重要,但是木材关乎生态,关乎经济,关乎国家资源实力,木材的问题就是森林的问题,森林的问题就是资源的问题和生态的问题,我们不能仅从满足木材加工的需求理解这个问题。

关键词:珍贵树种;多功能森林;珍贵树种培育;木材255··

森林调查技术

森林调查技术 (一)抽样方法与技术 1 抽样技术简介 抽样技术(sampling techniques),是以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为基础,专门研究抽样理论、抽样方法及其应用的学科。其基本思想,是根据非全面的调查资料,来推算全面的情况。即,从所研究的全部对象中,抽取一部分单元,进行实际调查,并依据所获得的资料,对全部研究对象的数量特征做出有一定可靠程度的估计和判断,以达到认识现实总体的目的。抽样调查技术是上世纪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技术,1925年在罗马举行的第16次国际统计学会上“抽样方法应用研究会”从理论和实践上充分肯定了抽样方法的科学性。1940年以后被世界各国普遍采用,广泛应用于社会调查、经济调查、人口及自然资源与环境调查等领域。与普查相比,抽样调查具有很多优点:费用较低;速度快;精度高,有概率保证;灵活性强;适应范围广。抽样调查能解决无法开展全面调查的情况,如无限总体,包括未来时间序列的总体,非常大的总体等。 2 基本概念 (1) 总体及相关概念 调查对象的全体称总体,也称母体。组成总体的每个基本单为称总体单元。总体单元既可以是自然单元,也可以是人为划分的。于是总体就有有限总体与无限总体之分,含有限单元数的总体称为有限总体;包含无限单元数的总体称为无限总体。 为说明总体单元在某一方面的特征而采用的名称即为标志。如果总体单元的特征是用数量表示的,如年龄、树高、胸径、海拔等,称为数量标志。如果标志是用属性表示的,如树种、健康或不健康、坡向等,称为非数量标志或品质标志。 总体特征数是指描述总体所有单元在某标志上数量特征的数值。包括总体平均数、总体总量、总体成数、总体方差和标准差等,又称总体参数。 (2)样本及相关概念 从全部总体单元中,按照预先规定的方法抽取一部分单元,则被抽出的这部分单元的集合称为样本,又称子样。组成样本的每个单元称样本单元,样本单元数又称样本容量。通常总体单元数用N表示,样本单元数用n表示。 样本单元是总体单元的一部分,因为我们实际调查观测的是样本单元,它的形状和大小直接影响着调查的工作量、质量和成本。从理论上讲,凡是按照随机原则去抽取样本,不论单元的形状和大小如何,都可以获得总体特征数的无偏估计值。 在森林调查中,依单元形状可分为面积(样地、样方)抽样,样点(角规点、成数点)抽样,线段(截距)抽样,样木(单株数)抽样。其中应用最多的是样地和样点两种。样地的形状又可分为带状、矩形圆形和方形。样地面积,我国一般采用0.06-0.08hm2,在林分变动较大的林区用0.1 hm2,幼龄林用0.01 hm2较适宜。 (3) 抽样误差 误差为测定值或估计值与真值之差。抽样调查以样本统计量估计总体参数,中间要经过许多环节,从抽取样本、调查、测定、记录、统计计算至估计方法,都可能出现误差。这些误差有的可能相互抵消,有的会累积,但最终反映在估计值与真值(总体参数)之差上。我们把从样本单元调查测定以及估计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误差的综合量称为总误差。根据误差的性质和来源可把总误差分解为非抽样误差、偏差和抽样误差三类。

森林防火的必要性及防治措施(一)

森林防火的必要性及防治措施(一) 摘要论述森林防火的必要性,介绍森林火灾工作的防范措施,以为保护森林安全提供参考。 关键词森林防火;必要性;措施 森林是国家的重要财富。森林火灾是危害森林的大敌,一场火灾在旦夕之间就能把大片苍翠茂密的森林化为灰烬,给国家和集体造成严重损失,同时使林地失去森林的覆盖,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发生水旱风沙灾害,影响农业稳产高产。在居民点、农田、山林交错的山区发生森林火灾,还会烧毁房舍、粮食、农具和耕畜,影响群众生产、生活森林火灾还会烧死林中的大量益鸟、益兽和烧毁各种林副产品。发生森林火灾的,必须动员大批人员去扑火,既耽误生产,又浪费人力物力,甚至造成人身伤亡事故,给国家人民带来严重的损失。 1森林防火的必要性 1.1森林防火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 森林是人类及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环境,森林在维持和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森林火灾会使森林的这些功能减弱甚至消失。因此,防止森林火灾就是保护生态环境。1.2森林防火是保护森林发展林业的需要 森林火灾位于森林三大自然灾害之首,防止火灾就是保护森林。森林是发展林业的基础,在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的基础上,广泛开展植树造林、绿化国土是我国林业所要做的主要工作。目前,国家正在实施的天然林保护工程是我国林业事业发展的里程碑。为了保护现有天然林,国家制定了严格的采伐政策,并由国家财政拨款增加对林业的投入,为我国林业的发展提供保障2]。然而,森林火灾能在短时间内烧毁大片森林,不利于林业发展。因此,森林防火是保护森林资源和发展林业事业的基础。 1.3森林防火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在林区,森林防火关系到千家万户,森林是林区人民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森林火灾会使森林遭受破坏甚至消失,给林区人民生产生活带来困难。另外,森林火灾还会直接威胁林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不仅要防止意外因素引发的森林火灾,而且还要同少数不法分子作斗争,防止其故意纵火,维护林区社会安定。 2森林火灾的防范措施 2.1建立健全各项护林防火制度 如生产生活用火制度、护林防火责任制度、进山管理制度、防火检查和奖惩制度,特别是冬至、春节、清明节“三节”期间,加强对进山人员的火源(火柴、打火机)和鞭炮的收缴工作,防患于未然,并使森林火灾扑救人员时刻处于待命状态3]。这些制度对控制火源、防止森林火灾起到很好的作用,要认真制订和严格执行。在2009—2010年森林防火警戒期,认真贯彻落实省、县森林防火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做到早安排、早部署、措施到位。 同时,在森林防火警戒期,组建一支专业扑火队,随时处于临战状态,一旦发生火情就能及时出动。实行保护人员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划段责任,做到“管理到山头、责任到人头”,把护林防火责任真正落实到每一位保护人员、环卫人员、社区居民、施工人员;坚持24h值班制度和每日工作报告制度,做到各类防火信息快速互通,上传下达快速便捷,全面有效地开展森林防火日常工作,确保保护区内火灾无事故发生。 2.2加大森林防火宣传工作的途径 2.2.1通过政务信息进行大力宣传。政务信息是各级领导掌握工作情况、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一种更深层次和更高要求的宣传手段。各级森林防火部门要高度重视,周密安排,做好林业信息的报送工作。 2.2.2通过各级党报和广播电视台宣传。各级党报和广播电视台是当地的重要信息宣传阵地,要积极争取、配合、支持新闻媒体记者进行森林防火宣传报道。鼓励森林防火职工向各级报

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

本数据库根据《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中国植物红皮书》,从我国自然生长的蕨类植物,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中选择确定了392种珍稀濒危植物。种类比《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名录》和《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增加了39种。选定的植物包括蕨类植物13种,裸子植物71种,被子植物308种,每种植物记录有学名、中文名、所划类别、保护级别、现状、地理分布、生态特征、经济价值、科研价值、保护措施和栽培要求等30个字段,数据库中的数据除引自上述专著外,还补充了我们自己收集整理的内容。 蕨类植物13种:峨眉耳蕨,荷叶铁线蕨,截基盾蕨,连珠蕨,鹿角蕨,扇蕨,桫椤,蟹爪叶盾蕨 裸子植物:百山祖冷杉斑子麻黄篦子三尖杉长白松 长苞铁杉长叶榧树朝鲜崖柏翠柏 大别山五针松短叶黄杉福建柏贵州苏铁 旱地油杉红豆杉红桧华东黄杉 华南五针松黄杉黄枝油杉 金钱松巨柏昆仑方枝柏 南方铁杉攀枝花苏铁 秦岭冷杉青岩油杉 柔毛油杉水杉水松穗花杉 台湾杉太白红杉西伯利亚红松 西伯利亚冷杉西伯利亚云杉 兴凯湖松轩辕柏 银杉银杏油麦吊去杉 云南穗花杉樟子松资源冷杉 被子植物:矮牡丹矮沙冬青凹叶厚朴凹叶木兰 八宝树八角莲白穗花白梭梭白辛树 百合花杜鹃百花蒿半日花瓣鳞花 宝华玉兰滨玉蕊(棋盘脚树) 伯乐树菜豆树藏报春糙独活 草苁蓉叉唇虾脊兰叉叶蓝长瓣短柱茶 长柄双花木长里桑长序榆沉水樟 秤锤树翅果油树川明参茈碧莲刺参 刺五中大根兰(腐生兰)大果假水晶兰 大赖草大叶木兰大叶子(山荷叶) 单性木兰灯笼花滇南风吹楠 顶果木东北岩高兰董棕独花兰 独叶草杜仲短节百里香短穗竹 对节白蜡对叶杓兰多苞藁本峨眉报春 峨眉光亮杜鹃峨眉含笑峨眉红山茶 峨眉黄连峨眉姜峨眉开口箭

县级森林可持续经营规划编制指南

县级森林可持续经营规划编制指南 (试行) 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管理司 二○○九年十月

目录 引言 (1) 1.总则 (3) 2.规划定位、作用和依据 (4) 3.规划组织与程序 (6) 4.规划内容和要求 (6) 5.规划方法 (10) 6.规划成果 (11) 术语 (13) 案例 (14)

引言 森林经营是现代林业建设的永恒主题,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基础。只有不断增加森林资源数量,提高森林资源质量,优化森林资源结构,建立和培育稳定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才能提升林业的三大功能,发挥林业的三大效益,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林业的多种需求,为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科学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近年来,为贯彻落实中央九号、十号文件精神,国家林业局积极探索不同地区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的法规、政策、规程、技术和模式。从2004年开始,开展了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试验示范,先后制定下发了《全国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分区施策导则》、《森林经营方案编制与实施纲要》、《关于科学编制森林经营方案全面推进森林可持续经营工作的通知》等,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森林经营方案编制试点工作。经过多年的努力,已基本形成了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总体框架,就是在森林分类经营的宏观战略思想指导下,形成的四个体系,即:以全国林业发展区划和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分区施策导则为基础的宏观指导体系;以区域森林可持续经营规划为基础的区域决策体系;以森林经营方案为基础的经营管理体系;以多种森林经营方法、方式为基础的技术模式体系。县级森林可持续经营规划作为森林可持续经营区域决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同时,随着林业分类经营、集体林权制度和森林采伐管理等相关

森林资源调查常用术语18条

森林资源调查常用术语18条 1 森林Forest 植被类型之一。以乔木为主体的,包括灌木、草本植物、其他生物及林中土壤在内的自然综合体。 2 森林类型Forest Types 森林按其自然历史地理条件、外貌、树种组成与结构的不同所划分的类别。 3 优势树种Dominant Species 简称优势种。在主林层中,数量最多,盖度最大,对森林环境作用最明显,并对森林生态环境起指示作用的树种。 4 龄级Age Class 对林木年龄的分级。是经营上计算林龄的单位。各龄级所包括的年数称为龄级期限。根据林木主伐年龄的长短和起源的不同,通常天然起源的针叶树和硬阔叶树以20年为一个龄级,软阔叶树以10年为一个龄级;人工林的龄级年限要短些。我国有些速生树种,如杉木、檫木、杨树、泡桐等人工林,多以5年为一个龄级;竹林和灌木树种,根据经济用途不同,又常以1年或2年为一个龄级。龄级由小到大以罗马数字1、Ⅱ、Ⅲ、Ⅳ……等表示。 5 地位级Site Class 反映一定树种立地条件的优劣或林分生产能力的一种指标,一般分为五级,由高到低以符号Ⅰ、Ⅱ、Ⅲ、Ⅳ、Ⅴ表示。地位级越高,说明立地条件越好,其自然生产力也越高。任一林分的地位级可根据其平均树高和年龄在地位级表中查得。地位级是组织作业级的主要依据之一。对地位级不同的林分应采取不同的经营利用措施。 6 树种组成Species Composition 又叫林分组成。它说明某一林分中各个树种所占的比重。比重的大小以各树种的蓄积量为准。如各树种的直径相差不大,也可以其株数多少为准。林木组成以各树种所占的十分比表示,叫组成式。如十分之六是落叶松、十分之四是桦树,其组成式为6落4桦。凡比重不到一成,但在0.5成以上则算做一成。比重不到0.5但在0.2成以上时,则以“+”号代之。不到0.2成者,则以“—”代之。如6落4桦+云-冷(落是落叶松,桦是桦树,云是云杉,冷是冷杉)。在组成式里,按树种比重大小排列。如遇比重相同,则经济价值较高树种排在前头。 7 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National Forest Continues Inventory 简称一类清查。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是全国森林资源监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掌握宏观森林资源现状及其消长动态,制定和调整林业方针政策、规划、计划,监督检查领导干部实行森林资源消长任期目标责任制的重要依据。以省(区、市)为单位,每五年复查一次。 8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Forest Management Inventory 简称二类调查,也称森林经理调查。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是以国有林业局、林场、自然保护区、县(旗)为单位,以满足森林经营、编制森林经营方案、总体设计和县级林业区划、规划等需要进行的森林资源清查,其成果亦是建立或更新森林资源档案,制定森林采伐限额,实行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指导和规范林业基层单位科学经营的重要依据。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周期一般为10年。 9 作业设计调查Forest Operating Investigation 简称三类调查。查清一个伐区内,或者一个抚育、改造林分范围内的森林资源数量、出材量、生长状况、结构规律等,据以确定采伐或抚育、改造的方式、采伐强度、预估出材量以及更新措施、工艺设计等。一类调查是企业经营利用的手段,应在二类调查的基础上,根据规划设计的要求逐年进行,森林资源应落实到具体的伐区或一定范围的作业地块上。 10 林种Sorts of Forest 按经营目的不同而划分的森林类别。如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种用途林。 11 生态公益林Ecological Forest 生态公益林是以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保存物种资源、科学实验、森林旅游、国土保安等需要为主要经营目标的森林和灌木林。生态公益林涉及到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两个林种,相应包括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农田牧场防护林、护岸林、护路林、国防林、实验林、母树林、环境保护林、风景林、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地林、自然保护区林等13个二级林种。 12 商品林Commercial Forest 以生产木材、薪炭、干鲜果品及其他工业原料等为主要经营目标的森林和灌木林。商品林涉及用材林、薪炭林和经济林三个林种,相应包括一般用材林、短轮伐期用材林、薪炭林、油料林、特种经济林、果树林、其他经济林等7个二级林种。

西南五省珍贵树种名录

西南五省珍贵树种名录 云南地区 一级:海南粗榧、南方红豆杉、喜马拉雅红豆杉、水松、秃杉、伯 乐树、毛叶坡垒、望天树、铁力木、大树杜鹃、银叶桂、珙桐、光 叶珙桐、香果树、蚬木 二级:篦子三尖杉、福建柏、长苞冷杉、油麦吊云松、毛枝五针松、澜沧黄杉、黄杉、云南穗花杉、云南金线槭、刺楸、榆绿木、四数木、版纳青梅、杜仲、东京桐、喙核桃、云南樟木、思茅木姜子、 滇楠、版纳黑檀、花榈木、长蕊木兰、鹅掌楸、厚朴、长喙厚朴、 香木莲、大果木莲、大叶木莲、华盖木、香籽含笑、水青树、观光木、麻橝、红椿、见血封喉、云南肉豆蔻、马尾树、野荔树、紫荆木、野茶树、滇桐、榉木、椴木、云南石梓。 云南省珍贵树种名录(第一批) 苏铁属(所有种)、南方铁杉、乔松、翠柏、肉托竹柏、贡山三尖杉、云南红豆杉、云南榧楠、滇润楠(滇楠)、纤细龙脑香(盈江 龙脑香)毽树、擎天树、千果榄仁、蝴蝶果、云南七叶树、滇藏榄、云南金花茶、苏木、橄榄红豆、滇黄皮树、东京山核桃。

重庆地区 重庆是一个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的地方,据调查: 重庆现有高等植物6000多种,其中珍稀濒危植物有59科105属 127种,包括银杉、梭椤、水杉、福建柏、穗花杉、崖柏、红豆杉、金佛山兰、珙桐等,他们主要分布在西南部大娄山山脉北坡的江津、綦江、万盛、南川、武隆,东北部大巴山山脉南坡的城口、巫溪、 巫山,南部武陵山山脉的黔江、彭水、酉阳、秀山和石柱等地,尤 其是三峡库区特有植物异常丰富。这里介绍的崖柏、珙桐和红豆杉 是重庆比较有代表性的三个珍稀树种,它们同属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在我市众多珍稀树种中颇具代表性。 最漂亮的――珙桐 珙桐,别名水梨子、鸽子树。属珙桐科,系落叶高大乔木,大 多生长在海拔1200-2500米的山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它树

(经营管理)森林可持续经营的认证

又称森林可持续经营的认证,是一种运用市场机制来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工具,它简称森林认证、木材认证或统称认证。森林认证包括两个基本内容,即森林经营认证和产销监管链认证。森林经营认证是根据所制定的一系列原则、标准和指标,按照规定的和公认的程序对森林经营业绩进行认证,而产销监管链认证是对木材加工企业的各个生产环节,即从原木运输、加工、流通直至最终消费者的整个链进行认证。森林认证之所以由独立的第三方进行,其目的是为了保证森林认证的公正性和透明性。 目录 过去20年中,全球的森林问题越来越突出:森林面积减少,森林退化加剧。人们普遍认为引起森林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政策失误、市场失灵和机构不健全。国际社会、各国政府以及非政 府环境保护组织对此表示了极大关注,并采取了一系列的行动: (1) 国家政策改革。一些国家制定并实施了向森林可持续经营转变的基本政策,着手解决林业上存在的问题,优先发展林业和保护环境。 (2) 国际政府间进程。通过国际政府间进程,鼓励和促进国家水平上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主要进程有: ● 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起了《热带林业行动计划》,后改为更广泛的《国家林业行动计划》,但其影响力却越来越小。 ● 国际热带木材组织(ITTO):制定了《ITTO热带天然林可持续经营指南》(即ITTO进程),并通过了ITTO2000年目标,即到2000年,所有在国际上贸易的热带木材和木材产品都必须源自可持续经营的热带森林,但此目标没有按时实现。 ●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成立了政府间森林问题工作组及后续的政府间森林问题论坛;2000年联合国经济与社会理事会成立了直接隶属于它的联合国森林论坛。它们为讨论全球林业政策问题提供了一个国际论坛。

马芳芳-实验二森林更新调查实验报告

实验二:森林更新调查 姓名:马芳芳专业班级:09级林学1班学号:20091935 一、实验目的与意义 通过实验掌握森林更新调查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 森林更新调查工作是同其它林业专业调查工作同时进行的,调查对象是林冠下天然更新、无立木林地中的采伐迹地和火烧迹地、宜林荒山荒地和宜林水湿地。主要目的是查清各类更新的现状,对更新的质量和数量情况掌握基本材料,并对各林型、采伐迹地、火烧迹地进行评估预测,为营林生产和营林设计提供参考依据。此外,通过森林更新调查,还可以判断更新方法的正确与否,同时为后来的林分更新提供理论依据和建议。适宜的更新方法,既是培育下一代新的质量高、生态环境好的林分的重要措施,也是降低育林成本与获得较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意义在于能够及时进行森林更新,是维持和扩大森林资源的主要途径,也是调整现有森林、实现永续经营的基础,森林主伐的依据。 二、实验工具 罗盘仪、手持GPS1、工具包2个、记录板2个、标杆2个、粉笔一盒、红油漆一盒、小铲1个、围尺2个、测高器1个、皮尺30米2个、皮尺20米2个、钢卷尺2个、生长锥2个、千分尺1个、计算器2个、手提电脑1个、铅笔、笔记本4个、4K方格纸8张 三、实验人员 刘亚、刘畅、马芳芳、孙天平、刘思汝、浦梅、朱安明、赵伯国 四、实验原理: 森林更新是森林主伐以后,为了保证木材的不断再生产和防护效能的继续发挥,在其迹地上借助于自然力或人力迅速地恢复森林的过程。按更新方法,可分为伐前更新、伐后更新和伐中更新;按树种起源,可分为有性更新和无性更新;按实施方法,可分为天然更新和人工更新。及时进行森林更新,是维持和扩大森林资源的主要途径,也是调整现有森林、实现永续经营的基础,在林冠下或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林中空地上利用人力或自然力重新形成森林的过程。及时进行森林更新,是维持和扩大森林资源的主要途径,也是调整现有森林、森林永续经营的基础,森林主伐的依据。更新方式分天然更新、人工更新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等三种类型。 天然更新,在没有人力参与下或通过一定的主伐方式,利用天然下种或伐根萌芽、地下茎萌芽、根系萌蘖等方式形成新林的过程。 人工更新,用人工植苗、直播、插条或移植地下茎等方式恢复森林的过程(见栽植造林、播种造林、分殖造林)。在雨量充沛、人力不足的地方,如中国的长江上游、西南高山、亚热带山地的某些地区,可用飞机播种更新。 人工促进天然更新采用某些单项措施以弥补天然更新过程的不足,如人工补播补植,以弥补天然种苗的分布不匀;进行部分块状或带状松土,或火烧清理,除去过厚的枯枝落叶层或茂密的草类、灌木,以改善种子发芽和幼苗幼树生长发育的条件等。 更新的实施:世界上少林国家多采用人工更新,多林国家除仍用天然更新外,不断增加人工更新的比重。中国森林更新的方针是“以人工更新为主,人工更新和天然更新相结合”,

森林防火的必要性分析

森林防火的必要性分析 森林是国家的重要资源,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影响都是非常大的,因此一定要做好森林资源的保护工作。对森林进行保护的时候,火灾是破坏森林的重要灾害。一旦森林出现火灾,对森林的破坏是非常严重的,使得国家的资源遭受到很大的损失。森林资源受到破坏会导致环境发生很大的变化,使得水土流失的情况增大,同时使得风沙灾害多发。为了更好的保护环境,一定要做好森林防火工作。 标签:森林防火;必要性;措施 火灾的发生对森林的破坏是非常严重的,一旦森林出现火灾就会使得森林在短时间内遭到毁灭性的破坏,使得国家和集体的利益受到影响。同时森林发生火灾对环境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森林出现火灾会使得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受到影响,同时使得环境发生很大的变化。因此,做好森林的防火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在进行防火工作的时候,一定要确保防范措施的正确性,这样才能更好的确保森林的安全性。 1 森林防火的必要性 1.1 森林防火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 森林对环境保护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为了更好的保护环境不受到破坏一定要保护森林资源不被影响。火灾会给森林资源带来毁灭性的破坏,使得生态系统受到影响。为了更好的确保生态环境不受到影响,一定要做好森林的防火。 1.2 森林防火是保护森林发展林业的需要 为了更好的发展林业,一定把对森林防火做到最好。森林是林业得以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林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为了更好的发展林业,我国在不断的增加绿化面积。天然林保护工程就是为了更好的发展我国的林业。在对天然林进行保护的时候,我国在采伐方面制定了严格的政策,同时国家对森林的建设投资也在不断的增加。森林发生火灾可以使植物在短时间内遭到严重的破坏,对我国林业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为了更好的保证林业的发展一定要做好森林的防火措施。 1.3 森林防火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林区也是有大量的居民居住的,这样就使得森林防火是非常关键的,在林区,人们的日常生活是和森林密不可分的,人们是依赖森林生存的。一旦森林发生火灾不但会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使得人们的生活面临困境,同时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也是有一定的威胁。森林火灾的发生通常都是因为意外导致的,但是也是存在着人为纵火的,出现人为纵火的情况对社会的稳定是有很大影响的。 2 森林火灾的防范措施

中国森林可持续经营指南

中国森林可持续经营指南 国家林业局 二〇〇六年十一月

编写说明 中国林业正在全面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通过加速推进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的转变,着力构建林业生态和产业体系。森林经营是林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森林质量与经营效益,不断发挥森林的多种功能,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的重要手段。森林经营工作必须顺应林业发展的新形势、直面新挑战,确立新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模式,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一系列重大发展战略做出贡献。 如何按照林业自身发展规律,建立和完善符合森林可持续经营理念与原则的管理体系、技术体系和政策保障体系,是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进程中面临的十分迫切,而又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国家林业局于2003年决定组织编写《中国森林可持续经营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其宗旨是贯彻林业生态体系和产业体系并重的林业发展战略,以林业分类经营为主线,以森林生态系统管理理论为基础,以有利于提高森林生产力和林地利用率、有利于维护森林健康活力与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利于改善林业发展环境为目标,促进我国森林经营从经济效益型向可持续经营转变,全面推动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 《指南》编制过程中,在系统总结吸纳我国森林经营的成功经验和成果,充分借鉴林业发达国家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先进理念,全面分析中国森林经营现状和亟待解决问题基础上,围绕森林资源调查与评价、森林经营规划、森林培育、森林利用、水土资源及景观保护、林地生产力维持与森林健康维护、森林可持续经营监测与评价、生物多样性保护、公众参与、信息与技术支撑体系以及政策保障体系等领域,从中国国情、林情和现有森林经营水平出发,在充分考虑与国际森林经营发展趋势相衔接的基础上,系统提出了实现中国森林可持续经营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以及技术、政策、管理等相关措施。《指南》的颁布,将为进一步构建与完善全国森林资源经营规划、技术规程,调查、监测与评价方法,以及森林可持续经营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提供依据。《指南》也将为各级林业管理部门和经营者按照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理念开展森林经营工作,编制具有地方特色的森林可持续经营指南和森林可持续经营手册提供框架与依据。 《指南》由国家林业局植树造林司牵头,组织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河北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国家林业局植树造林司等单位的研究人员组成专家组,在广泛征求各地及国家林业局各有关司局单位和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修改形成《指南》送审稿。2006年7月,经国家林业局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论证通过,并进一步修改,形成《指南》发布稿。

森林植物学

森林植物学(2742)自学考试大纲 一、本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森林植物学是研究植物的分类、地理分布、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及利用效益的学科,是林学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 主要特点是:基本概念、基本知识较广、基本理论不强、基本技能不多;涉及植物种类较多,只能按分类等级才能明其规律性与异同点;只能在掌握植物形态解剖和分类的基础上才能正确认识植物个体,故学习方法必须循序渐进、从简到繁、从少到多,逐步掌握各章节的主要内容,最后融会贯通。 (二)本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任务和作用 森林植物学是林学专业的起步基础课,必须在掌握该门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才能掌握其他基础课和专业课。其任务是研究大量的、形态各异的共同规律与特点。对自学者要按照全日制普通高校相同课程的要求进行水平合格考试。目的是检测课程应考者是否达到课程合格水平,是否掌握植物的一般形态特征、地理分布、生态习性及经济用途。 (三)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总的要求是掌握植物从低等到高等的发生、发展规律的基本理论;掌握植物分类如叶、花、果的结构等基本知识;利用掌握的植物知识进行科学研究;掌握植物分类的系统进化原理和植物的地理分布规律;掌握树木标本的采集,制作的方法和技术;掌握树木分类、检索、鉴定的方法和技能。 掌握常见的森林树种和绿化树种约50科150-200种树木的形态特征、分类地位、生态分布和利用效益的知识;能独立进行树种鉴定、编制树种系统名录和检索表,为今后独立进行树种调查工作奠定基础。 (四)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本专业的课程设置中涉及的专业基础课很多,但都以植物学为基础;虽然在理论知识上不强,但能对其他基础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故本课程是本专业抬头课;本专业的专业课与生态学、土壤学、气象学关系密切,在学科关系上,它为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学、林木育种学、林木栽培学、森林环境保护学、经济林栽培技术、药用植物栽培技术、木材学、林产品加工利用等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并为学生今后从事林业生产、科研或教学工作,奠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本课程的基础知识是:1、植物拉丁学名基本知识;植物科、属、种、亚种、变种、变型、栽培变种拉丁学名的组成和书写方式;2、各科的主要特征;3、树木的全国各林区重要代表性树种的经济用途、习性、地理分布。 - 1 -

森林资源调查监测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解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d41191987.html, 森林资源调查监测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解析作者:张荣 来源:《科技资讯》2020年第03期 摘 ;要:我国森林资源的分配情况具有较大的复杂性,为了充分掌握我国目前森林资源的实际情况,从而对其进行合理的保护与开发。森林资源调查监测技术作为保护森林资源、调查森林资源的重要手段,但由于我国的监测技术起步较晚,技术水平与设备质量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相关部门应积极参考国外的先进成果,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地监测实施方案,在充分了解我国森林资源的基础上,做到合理的保护与开发。该文主要介绍森林资源调查监测的技术种类,并且分析监测技术现状与发展期望,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建议与策略措施,期望可有效提升我国森林资源调查监测技术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森林资源 ;调查 ;监测技术 中图分类号:S757.2 ;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0)01(c)-0067-02 森林资源作为重要的国家资源,其与我国的生态环境息息相关。因此,相关部门应对森林资源监测给予足够的重视,积极完善监测技术,从而促进森林资源的发展。森林资源作为林业发展的基础与核心,详细调查与了解森林资源的信息,将其作为制定林业发展计划的重要参考依据。只有在充分掌握森林资源的详细信息,才能制定科学、合理的开发与保护策略,保障我国森林资源的长期健康发展。 1 ;森林资源监测种类 根据调查监测的目的、内容的缺别,监测形式具有多样化,常见的为以下几种。 1.1 1级调查 1级调查主要是对全国范围内的森林资源进行调查与监测,将各大省区作为主要的监测对象,对其所在区域内森林资源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了解区域内的森林资源的种类、数量以及规模等内容[1]。 1.2 2级调查 2级调查的对象是一级行政单位的森林管理场所,主要针对某个单独区域内的森林资源实际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了解区域内的森林资源的种类、数量、规模以及实际的场地布置情况等内容。 1.3 3级调查

森林防火的必要性以及相关措施

森林防火的必要性以及相关措施 发表时间:2017-12-26T15:53:59.947Z 来源:《防护工程》2017年第21期作者:丁诗卉[导读] 森林中蕴藏着十分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特别是在大面积国有林区,自然保护区及风景名胜区,分布有多种古树名木。 国家林业局北方航空护林总站摘要:森林中蕴藏着十分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特别是在大面积国有林区,自然保护区及风景名胜区,分布有多种古树名木,名花异草及珍禽稀兽,所有这些都是人类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然而,森林火灾能使这些宝贵资源付之一炬,因此,防止森林火灾就是保护自然资源。 关键词: 防火;森林防火;危害性;措施 前言:森林防火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需要。森林是陆地上下垫面最高,范围最大的生态系统,森林是人类及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良好环境,众所周知,森林在维持和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森林火灾会使森林的这些功能减弱,甚至消失,防止森林火灾就是保护生态环境。 1 森林防火的必要性 森林是人类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森林防火是森林防护工作的重点。 1.1 促进林业的发展 森林是林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我国林业的主要任务就是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工作。我国的林业在保护天然森林方面取得了重大的进步,国家通过加大对于保护林业方面的资金支持和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保护天然森林,但火灾的发生则会在一夕之间将森林毁于一旦,阻碍林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所以,防止森林火灾的发生也是促进林业发展的重要措施。 1.2 建设和谐的社会环境 森林防火关乎林区人们的切身利益,森林是人们能够稳定生活的保障。然而,火灾则会毁坏森林,甚至是使森林消失殆尽,使人们的生活受到影响。此外,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也会因此而无法得到保障[1]。所以,在预防因为意外因素造成的火灾时,也要积极防止有人为故意的行为造成火灾的情况,防止有人有意防火,并对故意防火的人加大惩罚力度,保护林区的安全。 1.3 保护生态环境的平衡 森林是野生动植物生活的家园,森林一旦发生火灾将严重影响这些野生动植物的安全,造成这些动植物的大量减少或灭亡,严重影响物种的多样性,进而造成生态平衡发生变化,影响生态环境[2]。所以,要努力避免森林火灾的发生,从而保护生态环境的平衡。 2 森林火灾的危害性 森林对于一个国家是十分重要的资源和财富,然而火灾则是威胁森林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一旦发生火灾,就会使广袤的森林瞬间消失,给国家和生态环境造成十分惨重的损失。另外,由于土地没有了植被的扎根,将会造成水土流失问题。同时,在有居民居住、田地的地方发生森林火灾,也会造成房屋、粮食和牲畜的损害,还有可能造成其他动植物被烧伤或死亡。另外,一旦发生森林火灾,灭火过程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还会耽误正常的生产运作,严重的还会发生人员伤亡,给群众和政府带来巨大的损失。基于此,阐述森林防火的重要性和危害性,并提出有关森林防火的举措。森林火灾的发生并不是能够靠人为的因素控制的,火灾发生时,火势的蔓延情况、对森林造成的破坏情况和对社会的影响程度也无法由人的意识控制。目前,全球范围内的森林火灾发生率都较高。据调查显示,森林火灾在国际上每年发生22万次左右,森林毁坏的面积达到700万hm2之多,占到全球森林覆盖面积的2%以上。而且,仅仅一次的火灾就会造成几十甚至上百万、上千万公顷的森林消失[3]。 在我国,森林火灾也时有发生,这已严重威胁到国家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更是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在20世纪80年代发生在东北的一场森林火灾,使受伤的人员达到了200多人,破坏了近90万hm2的森林,而且火势一直持续了将近一个月,这给生态环境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 3 防止森林火灾的措施 要想保护生态环境、维持生态环境平衡,森林防火工作势在必行。具体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3.1 加大在森林防火方面的宣传力度 第一,应在防火的重点保护区增加宣传的力度,增加宣传语和宣传牌的数量,内容也应侧重在对于森林火灾的危害性和必要性[4]。第二,改变宣传方式,创新宣传形式。运用互联网的宣传優势,大大提高有关森林防火的宣传力度。 3.2 加强对于基层防火能力的培训 要完全贯彻落实森林防火工作,就必须加强对于森林防火工作基层的能力培训。只是依靠县级林业部门的森林防火工作远远不够,应向基层延伸,加强基层的防火能力培训。必要时制定相应的防火预案。通过总结过去的经验,并结合现有的实际情况,全方面的建立起一个防火预案,使灭火工作更加科学、合理化,努力将火灾的损失降到最小。 3.3 促进森林防火工作信息化 建立一套森林防火预警系统,包括火情预警和预测系统等,将火灾发生的严重程度分成不同等级,并且对外界进行火灾预测并及时发布,相关部门也要积极做好准备,谨防火灾的发生,同时也要在火灾发生时快速反应,将火灾的损失将至最低[5]。另外,让火灾的防控能够完成现代化,也可以大大减少火灾的发生次数。再次,应当建立起火灾的监测机制,利用卫星等多种方式监测火灾,这样火灾也能够被快速及时地发现,降低火灾造成的损失。 3.4 加大对于森林防火的资金投入力度 当前,我国多数地区存在缺乏森林防火资金的问题,所以,加大对于森林防火方面的资金已迫在眉睫,应采取多元化、多渠道的方法筹集资金。努力争取从政府获得业务经费,设立基金会,另外,还需要设立审计岗位,对于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严格的监督。 3.5 完善相应的防火机制

(经营管理)森林可持续经营的认证最全版

(经营管理)森林可持续经 营的认证

又称森林可持续运营的认证,是壹种运用市场机制来促进森林可持续运营的工具,它简称森林认证、木材认证或统称认证。森林认证包括俩个基本内容,即森林运营认证和产销监管链认证。森林运营认证是根据所制定的壹系列原则、标准和指标,按照规定的和公认的程序对森林运营业绩进行认证,而产销监管链认证是对木材加工企业的各个生产环节,即从原木运输、加工、流通直至最终消费者的整个链进行认证。森林认证之所以由独立的第三方进行,其目的是为了保证森林认证的公正性和透明性。 目录

过去20年中,全球的森林问题越来越突出:森林面积减少,森林退化加剧。人们普遍认为引起森林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政策失误、市场失灵和机构不健全。国际社会、各国政府以及非政府环境保护组织对此表示了极大关注,且采取了壹系列的行动: (1)国家政策改革。壹些国家制定且实施了向森林可持续运营转变的基本政策,着手解决林业上存在的问题,优先发展林业和保护环境。 (2)国际政府间进程。通过国际政府间进程,鼓励和促进国家水平上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主要进程有: ●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起了《热带林业行动计划》,后改为更广泛的《国家林业行动计划》,但其影响力却越来越小。 ●国际热带木材组织(ITTO):制定了《ITTO热带天然林可持续运营指南》(即ITTO进程),且通过了ITTO2000年目标,即到2000年,所有在国际上贸易的热带木材和木材产品都必须源自可持续运营的热带森林,但此目标没有按时实现。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成立了政府间森林问题工作组及后续的政府间森林问题论坛;2000年联合国经济和社会理事会成立了直接隶属于它的联合国森林论坛。它们为讨论全球林业政策问题提供了壹个国际论坛。 ●森林可持续运营的标准和指标体系:包括蒙特利尔进程、赫尔辛基进程、ITTO进程等9个进程,共有约150个国家参和了各个进程。它确定了公众可接受的、良好的森林运营标准和指标。

常用森林营林树木分类表

森林营造绿化树种用途分类(重点掌握) 1、行道树:油松、水杉、银杏、白杨、桦木、朴树、榆树、银桦、玉兰、香樟、悬铃木、桉树、榕树、黄葛树、木棉、重阳木、栾树、羊蹄甲、女贞、槟榔、王棕。银杏、鹅掌楸、椴树、悬铃木、七叶树为世界五大行道树。 2、花木:玉兰、桃、樱花、海棠、红叶李、梅、合欢、鸡爪槭、芙蓉、紫薇、桂花、丁香。 3、叶木类:鸡爪槭、红枫、金钱松、紫叶李、乌桕、红背桂、变叶木等。 4、果木类:枸骨、紫珠、天目琼花、石榴、火棘、南天竹、佛手等。 5、孤植:苏铁、雪松、金钱松、白皮松、五针松、云杉、冷杉、水杉、落羽杉、池杉、南洋杉、塔柏、圆柏、日本花柏、千枝柏、黄葛树、榕树、荷花玉兰、悬铃木、樟、樱花、梅、木棉、重阳木、七叶树、凤凰树、红枫、鸡爪槭、栾树、无患子、紫薇、枫香、假槟榔、棕榈、棕竹、蒲葵。 6、垂直绿化:⑴墙面:爬山虎、蛇葡萄、络石、薜荔、常春藤、扶芳藤;⑵棚架:木香、云实、紫藤、葡萄、猕猴桃、藤本月季、蔷薇、凌霄、叶子花、使君子、油麻藤、木通;⑶陡岩:蔷薇、忍冬、枸杞、南蛇藤、云南黄素馨。 7、绿篱:①高篱:北美圆柏、侧柏、罗汉松、月桂、厚皮香、蚊母树、石楠、珊瑚树、醉鱼草、桂花、雪柳、女贞、丛生竹;②中篱:牛奶子、九里香、构骨、冬青卫矛、六月雪、木槿、小叶女贞、小蜡;③矮篱:小檗、黄杨、萼距花、雀舌花、小月季、迎春。 8.地被:铺地柏、厚皮香、地瓜藤、接骨木、八角金盘、日本珊瑚、牛奶子、五加、鹅掌柴,常春藤、蛇莓、三白草、麦冬、菖蒲、络石、百里香、万年青 第一题: 请根据以上所给出的绿化树木,在每类中写出8到10种最有代表性的(注:红色标记为必填,其余尽量选不同科的,麻烦作者多补充一些可用于园林建设,但此中未列出的树种,不胜感激),填入下列表格。(注:观赏特性主要针对孤植树、花木,叶木,果木,要写出叶型有无变化、开花、结果时期,并写出花色、

森林防火的重要性与对策

森林防火的重要性与对策 发表时间:2014-03-24T10:07:08.153Z 来源:《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3年第12期供稿作者:张洪彬曹鹏飞 [导读] 森林防火是保护自然资源的需要。 张洪彬曹鹏飞国家林业局北方航空护林总站 150000 摘要森林是人类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森林防火是森林防护工作的重点。本文简要论述了森林防火的必要性,加大森林防火宣传工作的途径以及做好森林防火工作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森林防火途径措施。 森林防火的重要意义 森林防火是保护自然资源的需要。森林中蕴藏着十分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特别是在大面积国有林区,自然保护区及风景名胜区,分布有多种古树名木,名花异草及珍禽稀兽,所有这些都是人类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然而,森林火灾能使这些宝贵资源付之一炬,因此,防止森林火灾就是保护自然资源。 森林防火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需要。森林是陆地上下垫面最高,范围最大的生态系统,森林是人类及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良好环境,众所周知,森林在维持和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森林火灾会使森林的这些功能减弱,甚至消失,因此,防止森林火灾就是保护生态环境。 森林防火是保护森林发展林业的必然需要。 森林火灾是森林三大自然灾害之首,防止火灾就是保护森林,森林是发展林业的基础,没有森林就没有林业,我国是少林国家,森林覆盖率仅为13.92%,远远低于72%的世界的平均水平,因此,在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的基础上,广泛开展植树造林,绿化国土仍是我国林业所要做的主要工作。森林火灾能在短时间内烧毁大片森林,不利于林业的发展,因此,森林防火是保护森林资源和林业事业的基础工作。 森林防火是维护林区社会安定,提供生活物资保障的需要。在林区,森林防火关系到千家万户,森林是林区人民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森林火灾会使森林遭受破坏,甚至消失,给林区人民生产生活带来困难,另外,森林火灾还会直接威胁林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严重的森林火灾不仅能造成人员伤亡,而且还会毁坏房屋等建筑,使人们失去家园。 森林火灾的危害性分析 森林火灾是一种失去人为控制的,在森林生态系统中自由蔓延和扩展,对森林,生态环境带来危害,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造成损失的破坏性燃烧现象。现在世界上森林火灾的发生十分的频繁。据统计,全球每年森林火灾的发生次数约在22万次以上,每年烧毁森林面积超过640万公顷,约占世界森林覆盖率的0.23%以上。世界上很多地方,仅一场森林火灾就能烧掉几十万甚至上千万公顷的森林。 我国也是森林火灾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森林因火灾而损失的自然资源,其经济价值为同期全国火灾损失的10倍左右,由此而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更是难以用钓鱼来估量,如1987年的发生在大兴安岭北部林区的一场特大森林火灾,持续燃烧了28天,过火面积133万公顷,受害森林面积87万公顷,烧死212人。这次火灾过后,一些陡坡地段变成荒草地,对环境生态的破坏,难以用数字表达。 森林防火引起的灾害类型与范围。其主要表现(1)森林火灾烧毁大面积的林木和大量的林副产品,破坏林分结构,引起森林群落演替和病虫害。森林火灾后,如果不能及时人工种草植树,就会引起山洪爆发,山体滑坡,水土流失,土壤贫瘠化,地下水位降低,直至涸竭水源。(2)森林火灾使大量的动植物丧生灭绝,甚至使一些珍稀的动植物物种绝迹,这种损失是无法用金钱来估价的。森林火灾还使整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群落之间赖以维系的食物链,食物网遭到破坏,需经过多年的恢复和调整,正常的食物链,食物网才能重新建立起来。(3)森林火灾破坏了整个森林生态系统,不但造成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生活质量的降低,而且还会引起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 森林火灾引起空气污染。森林燃烧会产生大量的烟雾,其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碳和水蒸汽,这两种物质约占所有烟雾成分的90%-95%,另外,森林燃烧还会产生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碳化物,氮氧化物及微粒物质,约占10-5%,除了水蒸汽以外,所有其他物质的含量超过某一限度时都会造成空气污染,危害人类身体健康以及野生动物的生存。 森林火灾威胁周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森林火灾常造成人员伤亡,1987年大兴安岭的一场大火烧死212人,此外,森林还会给人民财产带来危害,林区的工厂,房屋,桥梁,铁路,输电线路,畜牧,粮食等常常受到森林火灾的威胁。例如,1987年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烧毁三个林业局址(城镇),九个林场场址,四个半贮木场(烧毁木材85万立方米),桥梁67座,铁路9.2KM,输电线路284KM,房屋6.4万平方米,粮食325万KG,各种设备2488台,损失十分惨重,直接经济损失4.2亿元人民币。 加大森林防火宣传工作的途径与防火措施 通过政务信息进行大力宣传。政务信息是各级领导掌握工作情况,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一种更深层次和更高要求的宣传手段。各级森林防火部门要高度重视,周密安排,做好林业信息的报达工作。 通过各级党报和广播电视台宣传。各级党报和广播电视台是本地区的重要信息宣传阵地,要积极争取,配合,支持新闻媒体记者进行森林防火宣传报道。鼓励森林防火职工向各级报刊,广播电台,电视台投稿,要加强与当地新闻媒体和宣传部门的协调和沟通,充分利用其信息资源综合性,权威性的优势,大力开展森林防火宣传工作,营造有利于森林防火事业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 通过林业部门新闻媒体宣传。各级森林防火部门要加强系统内部宣传媒体的沟通和协调做好向《中国绿色时报》《中国林业》《森林防火》《森林消防信息》等媒体的信息宣传稿件报送工作。 向林区基层群众和中小学生宣传,通过办墙报,刷写标语,印发通告和宣传资料,树立宣传牌,出动宣传车,组织文艺演出,制定村规民约,签订责任书,发放宣传画等各种形式,加大对林区群众和风景区游客的森林防火宣传力度。 做好科学防火工作。积极利用现代科学,采取严格执行森林防火制度,加强航空与地面巡视,加大经费投入,防火技能,体能的水平,演练,提高防火水平。 结束语 随着森林防火相关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森林防火工作日益走向高科技,智能化,系统化,综合化。林火卫星监测,红外探火,航空巡护,雷达探测,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现代高科技,已比较广泛深入地应用于森林生态防火领域,加速了我国森林防火工作的现代化步伐。绿色防火在今后将更加重视防火树种的筛选,生物防火林带的营造及效益分析,并将在各地区进行有效地推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