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的MRI研究进展
磁共振质子密度脂肪分数评估慢性HBV感染者肝脂肪变性及分布特点

·病毒性肝炎·DOI:10.12449/JCH240511磁共振质子密度脂肪分数(MRI-PDFF)评估慢性HBV感染者肝脂肪变性及分布特点王丽旻a,包超b,赵凯越a,靳婕华a,郑卓肇b,黄缘a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a.消化内科, b.放射诊断科,北京 102218通信作者:黄缘,******************(ORCID:0000-0003-1392-4619)摘要:目的 利用磁共振质子密度脂肪分数(MRI-PDFF)评估慢性HBV感染者的肝脂肪变性的程度。
方法 选择北京清华长庚医院2018年1月—2022年12月门诊或者住院,明确诊断为慢性HBV感染,年龄>16岁的患者。
所有患者均在本院行肝脏磁共振检查。
依据是否合并肝硬化进行分组,比较患者的各个肝段PDFF值的一致性。
使用Kappa一致性检验、组内相关系数(ICC)进行一致性分析。
结果 纳入76例核苷(酸)类似物经治患者,其中30.26%(23例)合并肝硬化,所有患者的MRI-PDFF算术均值波动在1.49%~30.93%,依据MRI-PDFF≥5%诊断为脂肪肝,38.16%(29例)患者合并脂肪肝。
76例患者的全肝PDFF算术均值低于全肝PDFF加权均值,全肝PDFF加权均值、全肝PDFF算术均值、左半肝及右半肝的PDFF算术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9,P=0.76)。
各个肝段、左/右半肝PDFF算术均值与全肝PDFF加权均值、全肝PDFF算术均值的一致性较强(ICC均>0.75),但右半肝PDFF算术均值与全肝PDFF加权均值的一致性高于左半肝。
合并肝硬化组患者在区分脂肪肝诊断的一致性检验方面,Ⅶ段PDFF算术均值与全肝PDFF加权均值一致性差(Kappa=0.39),左半肝、Ⅰ、Ⅱ、Ⅲ、Ⅴ、Ⅵ、Ⅷ为中等一致。
合并肝硬化的患者Ⅶ段PDFF算术均值与全肝PDFF加权均值一致性最低,Ⅳ段一致性最高。
肝脏磁共振成像

肝脏磁共振成像的报告格式
患者基本信息
检查所见
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检查编号等 基本信息。
详细描述肝脏磁共振成像的检查结果,包 括肝脏形态、病灶位置、大小、信号强度 等。
诊断意见
建议与意见
根据检查结果,给出肝脏病变的诊断意见 ,包括病变性质、范围以及对门静脉和胆 道的影响。
,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肝脏磁共振成像的扫描序列
T1加权成像
T1加权成像能够较好地显示肝脏的 解剖结构和病变,尤其对于肿瘤和血 管病变。
T2加权成像
T2加权成像能够较好地显示肝脏的 病理变化,如炎症、水肿等。
动态增强成像
动态增强成像能够评估肝脏肿瘤的血 供情况,有助于肿瘤的良恶性鉴别。
功能成像
功能成像技术如扩散加权成像、灌注 加权成像等能够评估肝脏的功能状态 和病变的生物学行为。
金属饰品等。
检查过程
患者进入检查室,平躺于检查 床上,医生为患者佩戴耳塞和 固定线圈,然后进行扫描。
图像处理
扫描完成后,采集到的原始数 据经过计算机处理,生成可供
诊断的图像。
诊断报告
医生根据图像特征和患者病史 ,出具诊断报告,为临床提供
参考依据。
02 肝脏磁共振成像技术
肝脏磁共振成像的适应症
肝脏肿瘤
肝脏磁共振成像对于检测和诊 断肝脏肿瘤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和特异性,尤其对于小肝癌和
转移性肝癌。
血管病变
肝脏磁共振成像能够清晰显示 肝脏血管的解剖结构和病变, 如血管瘤、门静脉高压等。
胆道病变
肝脏磁共振成像能够检测和诊 断胆道系统的病变,如胆管扩 张、胆管结石等。
磁共振同反相位及CT肝脾比值对肝脏脂肪含量评估的应用价值

磁共振同反相位及CT肝脾比值对肝脏脂肪含量评估的应用价值目的与病理结果对照,探讨磁共振同反相位及肝/脾CT比值对肝脏脂肪含量的评估价值。
方法收集20例经病理证实存在肝细胞脂肪变性患者的CT、磁共振影像资料,测量磁共振双回波同反相位(IP-OP)信号值和CT平扫肝脏、脾脏CT值,计算肝脂变信号指数(IP -OP/IP)及肝/脾CT比值,依照肝脏脂肪含量的病理分级,探讨不同病理分级各组间肝脏CT值、肝/脾CT比值、肝脂变信号指数的差异。
结果肝细胞脂肪变50%的CT、MRI图像a:CT平扫图像,CT值为24.86HU,脾脏CT值55.66HU;b:MRI 同相位图像;c:MRI反相位图像。
计算肝脂变指数为0.262 8。
2.2 各病理分组之间CT、MRI测量值的差异将F0、F1、F2各组间CT值、肝/脾CT比值和磁共振肝脂变指数进行两两比较,进行Mann-Whitney U 检验。
F0与F1、F0与F2组间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00,P=0.007;U=0.00,P=0.006),F1与F2组间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8.00,P=0.063);F0与F1、F0与F2组间CT肝/脾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00,P=0.019;U=0.00,P=0.006),F1与F2组间CT肝/脾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0.00,P=0.116);F0与F1、F0与F2、F1与F2组间脂变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0.00,P=0.004;U=0.00,P=0.006;U=4.00,P=0.015)。
3讨论CT诊断脂肪肝的依据为肝脏密度普遍降低,中华医学会一直将CT平扫肝/脾CT比值作为评价脂肪肝及其严重程度的影像学标准之一。
本研究中,肝細胞脂肪变性分度F0(1,与F1、F2组的肝/脾CT比值均有统计学差异;在F1、F2两组中,肝/脾CT比值<1,两组肝/脾CT比值无统计学差异,提示肝/脾CT比值尚不能准确判断肝细胞脂肪变性在5%~30%与31%~50%之间的差异;本研究中F3、F4级病例数过少,不能进行统计学推断,但可以观察到随肝细胞脂肪变性程度的加重,CT值及肝脾CT比值逐渐降低。
超声功能成像在脂肪性肝病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超声功能成像在脂肪性肝病研究中的应用进展王诗佳,陈秀,徐茂晟综述,邹春鹏审校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超声影像科浙江温州325000【摘要】脂肪性肝病#Fwty Loer Disease)是我国目前最常见的肝脏病变,主要与过多脂肪蓄积在肝细胞内有关。
患者早期常无明显临床表现,晚期有进展为肝硬化的风险。
因此,应着眼于早期诊断和预后的判断。
超声检查具有无创、便捷、实时、廉价及无辐射等特点,在临床工作中应用广泛。
随着超声检查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以超声检查新技术为基础的功能成像在脂肪性肝病诊断方面显示出较大的优势,本文主要针对超声功能成像在脂肪性肝病中的应用予以总结分析。
【关键词】脂肪肝;超声造影;超声弹性成像;超声组织定征;光声成像中图分类号:R575;R4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L011(2021)04-700肋4Applicahoc and progrest of ultrasound fecchocal imaging in the sthdy of fatty liver diseaseWANG Shijia,CHEN Xia,XU MaosOeng,ZOU ChunpengDepatment cf Ultrasound,The Second#iliamd Hospital and Yuying Childrej'o Hospital f Wenzhou Medical Universita,Wenzhou 325000,P.R.China*Abstract]Fatty liver disease is the most common liver disease in China,which is mainly related to excessive fat accumulation in hepWocytes.Patients often have no obvious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in the early stage,and there is a risk of progression to liver cirrhosis in the late stage.Therefore,we shout focus on early diagnosis and prognosis.Ultrasound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on-invasive,convenient,real-Bme,cheap and non-radiadon,sc it is widely used in clinical work.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new ultrasound technology,functional imaging based on new ultrasound technology shows great advanmges in the diagnosis of fatty/ver disease.This paper mainly summarizes and analyzes the application of ultrasound functional imaging in fatty/ver dis-*Key words]Fatty liver;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ous/o tomography脂肪肝(fwty lmer)是肝脏较为常见的病理性改变,可由多种因素造成’其定义为肝内堆积的脂肪含量达到肝实重的5%以上,或在组织病理学中肝细胞发生脂肪变性超过50%。
脂肪肝的影像学诊断

脂肪肝的影像学诊断脂肪肝的影像学诊断⒈引言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肝脏组织中脂肪的积聚。
准确的影像学诊断对脂肪肝的早期发现、评估和治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⒉影像学技术⑴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脂肪肝最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方法之一。
其原理是通过超声波的回声强度来评估肝脏组织中脂肪的含量。
超声检查可以分为B超和彩色多普勒超声两种技术。
⑵电脑断层扫描(CT)CT扫描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肝脏轴位、冠状位和矢状位影像,从而全面评估肝脏的脂肪含量和分布情况。
⑶核磁共振成像(MRI)MRI通过对肝脏组织中水和脂肪的不同信号响应进行检测,可以准确地评估脂肪肝的程度和分布。
⒊脂肪肝的影像学表现⑴超声表现超声检查下,脂肪肝的典型表现为肝脏回声增强、肝内血管和胆管结构模糊,肝脏边缘不光滑等。
⑵ CT表现CT扫描下,脂肪肝的特征性表现包括肝脏密度下降、脂肪滤泡的出现、CT值差异化和带状密度损失等。
⑶ MRI表现MRI检查下,脂肪肝的特征性表现包括肝脏信号异常、肝脏亮度减弱、脂肪沉积区的扩大和不均匀分布等。
⒋脂肪肝的分级与评估⑴分级根据肝脏脂肪的程度和分布,脂肪肝可以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分级。
⑵评估通过定量分析肝脏脂肪含量和分布的程度,可以评估脂肪肝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⒌附件本文档不包含附件。
⒍法律名词及注释⑴脂肪肝(Fatty liver):指肝细胞中脂肪含量增加,超过正常范围的病理状态。
⑵影像学诊断(Imaging diagnosis):通过影像学技术对疾病进行诊断和评估的过程。
⑶附件(Appendix):在文档中提供的补充材料或数据。
mri 诊断脂肪肝的诊断标准

mri 诊断脂肪肝的诊断标准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其特征是肝脏内脂肪堆积过多。
而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无创、准确且可重复的检查方法,被广泛应用于脂肪肝的诊断和监测。
下面将介绍MRI诊断脂肪肝的常用标准。
1.脂肪肝分级法根据脂肪在肝脏内的程度,国际上一般将脂肪肝分为三个等级:轻度、中度和重度。
MRI可以通过对肝脏信号的定量化测量,来获得脂肪肝的分级结果。
1.1轻度脂肪肝:脂肪在肝脏内的含量较少,MRI中肝脏信号较正常肝脏稍亮或稍暗,脂肪含量通常在5%以下。
1.2中度脂肪肝:肝脏信号相对较亮,脂肪含量通常在5-33%之间。
1.3重度脂肪肝:肝脏信号明显增亮,脂肪含量通常在33%以上。
2.脂肪分数法脂肪分数也是常用的评估脂肪肝的方法之一。
通过对脂肪信号和肝脏信号的测量,计算脂肪分数。
常用的计算公式包括油脂选择性成像或“DIXON”的方法。
2.1油脂选择性成像:该方法通过不同的脂肪信号和肝脏信号的组合,计算得到脂肪分数。
脂肪分数为0表示无脂肪,为1表示完全为脂肪。
2.2 DIXON方法:DIXON序列是一种常用的磁共振成像序列,它可以通过特定的脉冲序列获得脂肪和肝脏的信号。
通过计算得到脂肪分数,0表示无脂肪,1表示完全为脂肪。
3. T1加权成像法MRI的T1加权成像常用于脂肪肝的诊断。
在T1加权成像中,脂肪和水的信号会有不同的强度。
在正常肝脏中,脂肪的信号较低;而在脂肪肝中,由于脂肪堆积的增多,肝脏信号会明显增高。
4.特殊脉冲序列MRI还可以使用一些特殊的脉冲序列来诊断脂肪肝。
4.1脂肪抑制序列:通过采用特殊的脉冲序列,可以抑制脂肪信号,使得肝脏中的脂肪更清楚地显示。
4.2反转恢复序列:该序列可以使脂肪信号变为高信号,使脂肪分布更明显。
综上所述,MRI作为一种无创、可靠、准确的检查方法,可以通过定量化测量肝脏信号、脂肪分数,或者使用特殊的脉冲序列等方式诊断脂肪肝。
通过MRI的诊断,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评估脂肪肝的严重程度,指导临床治疗和监测病情。
肝脏磁共振波谱的研究进展

1 肝脏活体 MRS检查方法学
选 择 区域 定 位 的 精 确 性 是 活 体 MILS成 功 的 关 键 因 素… 。肝脏 MRS检查最早采用的定位技术是表面线圈法 ,通 常是 把特 制的表面线 圈放置 在肝脏 部位 表 面进 行波 谱信号 采集 ,主要缺点是定 位精确 度差 和易 受感兴 趣 区(R0I)以外
的信号污染。改进技术如 DRESS法 (d ̄pt h resolved su面ce coil 2 肝脏 MRS常用原 子核 的谱 线特点及其临床应 用
spec soopy)和 FROGS法 (fast mt8tiI1g g ̄iient spectroscopy)提 高了对 VOI的精确定 位 ,现在 已不在临床 MR仪上使用。
2.1 3 ̄p.MRS
lP的 自然丰度为 100%,敏感 度 只有 H的 6.65%,要 提 高 P谱 的信 噪比必须降低空 间分辨力 ,但 是 P谱 的峰值 数 目不多 ,且化学 位移 范围较 大 (约 25 ppm,l ppm表示 10 ), 因此 易于判 断其峰 值位 置 】。肝脏中许多化合物都 含有 P, 而且这些化合物参 与细 胞的 能量代 谢 和与生 物膜 有关 的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