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诊断标准

合集下载

脂肪肝 总胆红素 标准值

脂肪肝 总胆红素 标准值

脂肪肝总胆红素标准值
脂肪肝是一种肝脏疾病,其特点是肝细胞中脂肪的积聚。

脂肪肝的诊断主要通过肝脏超声检查、肝功能检查和其他相关检查来确定。

总胆红素是肝脏功能的一个指标,主要用于检测肝脏排泄胆红素的能力。

关于总胆红素的标准值可以参考以下数据:
- 成人总胆红素正常范围:0.2 - 1.3 mg/dL或3.4 - 22.2 μmol/L
- 新生儿总胆红素正常范围:1 - 12 mg/dL或17 - 205 μmol/L,
出生24小时后逐渐下降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实验室可能会有不同的标准范围,请根据具体实验室提供的参考范围进行判断。

此外,总胆红素水平的异常并不一定意味着患有脂肪肝,其他因素(如溶血、肝炎等)也可能引起总胆红素水平的变化。

因此,如果怀疑患有脂肪肝或其他肝脏疾病,建议咨询医生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脂肪肝

脂肪肝
31
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3、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氨酰转肽酶 (GGT)和平均血细胞比容(MCV)等指 标升高,禁酒后这些指标可明显下降,4周 内基本恢复正常,AST/ALT>2,有助于 诊断。 4、B超和CT检查有典型表现。 5、排除嗜肝病毒的感染,药物和中毒性肝 损伤等。 符合1、2、3和5条,或1、2、4和5条可 诊断酒精性肝病
29
脂肪肝的诊断标准

中华肝脏病学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
2006年2月新标准 .南京修订
30
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1、有长期饮酒史,一般超过5年,折合 乙醇量男性≥40g/d,女性≥20g/d,或2周内 有大量饮酒史,乙醇量>80g/d 乙醇换算公式是g=饮酒量(ml)×乙醇 含量(%)×0.8。 2、临床上表现为非特异性,可无症状, 或有右上腹胀痛,食欲不振,乏力,体重减 轻,黄疸等;随病情加重可有精神症状、蜘 蛛痣、肝区不适等。
17
脂肪肝的发病机制

第二次打击学说 第二次打击是脂肪变性向脂肪性肝炎转 换的时期。其机制和过程尚不清楚,目前 认为主要与脂质过氧化、细胞因子、Fas (膜受体,TNFAα受体家族)配体被诱导 激活有关。
18
脂肪肝的发病机制
脂肪肝的多重打击学说认为,初次打击主 要是胰岛素抵抗,导致肝细胞脂质堆积, 诱导脂肪变性的肝细胞对内、外源性损害 因素的敏感性提高,并为脂质过氧化提供 反应基质;二次打击主要为活性氧导致脂 质过氧化损伤及其相关事件,引起脂肪性 肝炎;脂肪性肝炎持续存在(炎症-坏死循 环), ECM 合成大于降解,形成进展性肝 纤维化。
27
肝密度普遍低于脾脏或肝/脾CT比 值 ≤1。 ⑴ 轻度 肝/脾CT比值≤1 ⑵ 中度 肝/脾CT比值≤0.7,肝 内血管显示不清。 ⑶ 重度 肝/脾CT比值≤0.5,肝 内血管清晰可见。

脂肪肝生化诊断标准

脂肪肝生化诊断标准

脂肪肝生化诊断标准1. 引言1.1 疾病背景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其病理特征是肝细胞内脂肪蓄积过多,导致肝功能异常。

脂肪肝病变包括单纯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在临床上常见于肥胖、代谢综合征、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患者。

脂肪肝的发病机制复杂,早期多无明显症状,但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进展为肝硬化、肝癌等严重疾病。

对脂肪肝进行早期诊断和干预至关重要。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变化,脂肪肝的患病率逐渐增加,已成为全球健康问题。

对于脂肪肝的诊断和治疗,准确的生化指标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重点介绍脂肪肝的生化诊断标准及其意义,希望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一定的参考,提高对脂肪肝的认识和诊治水平。

1.2 研究意义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其发生率逐年增加,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研究脂肪肝的生化诊断标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指导价值。

通过明确脂肪肝的生化诊断标准,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地诊断和区分脂肪肝的不同阶段,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

对脂肪肝生化诊断标准的研究也可以为进一步探讨脂肪肝的发病机制、预防和治疗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深入研究脂肪肝的生化诊断标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学术价值,有助于提高对脂肪肝的认识,促进脂肪肝的管理和治疗水平的提高。

2. 正文2.1 脂肪肝的定义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其特征是肝细胞内蓄积过多脂肪,导致肝功能受损。

脂肪肝可分为两种类型,即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

酒精性脂肪肝是由长期过量饮酒引起的,而非酒精性脂肪肝则与肥胖、代谢综合征、高脂血症等因素相关。

脂肪肝的定义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肝脏中脂肪含量超过正常水平,一般超过肝组织重量的5%即可诊断为脂肪肝;二是在其他慢性肝病排除的情况下,临床上可见明显肝脏脂肪变性的病灶。

脂肪肝进展可能会引发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因此及早进行生化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脂肪肝的定义不仅包括肝脏脂肪堆积的程度,还应考虑病因和病程。

脂肪肝ct诊断标准

脂肪肝ct诊断标准

脂肪肝ct诊断标准脂肪肝CT诊断标准。

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其诊断需要依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CT(computed tomography)是一种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对于脂肪肝的诊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下面将介绍脂肪肝CT诊断的标准。

1. 脂肪肝的CT表现。

脂肪肝在CT上的表现主要是肝脏密度的改变。

正常肝脏的CT值约为40-60 HU,而脂肪肝患者的肝脏CT值明显降低,通常在-10 HU以下。

此外,脂肪肝患者的肝脏在CT上呈现出密度均匀的特点,肝实质与腹壁脂肪之间的密度差异较小。

2. 脂肪肝的CT诊断标准。

根据肝脏CT值的改变和密度均匀性,脂肪肝的CT诊断可分为以下几个等级:Ⅰ度脂肪肝,肝脏CT值下降,但仍高于-10 HU,肝脏密度不均匀。

Ⅱ度脂肪肝,肝脏CT值明显下降至-10 HU以下,但肝脏密度仍不均匀。

Ⅲ度脂肪肝,肝脏CT值明显下降至-10 HU以下,肝脏密度均匀。

3. 脂肪肝CT诊断的注意事项。

在进行脂肪肝的CT诊断时,医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结合临床资料,脂肪肝的诊断不仅依靠CT表现,还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与其他肝脏疾病鉴别,脂肪肝的CT表现与其他肝脏疾病有时会有一定的相似之处,需要与肝脏脂肪变性、肝硬化等进行鉴别诊断。

4. 结语。

脂肪肝的CT诊断标准主要依据肝脏CT值的改变和密度均匀性进行判断,医生在进行脂肪肝的CT诊断时需要结合临床资料,并与其他肝脏疾病进行鉴别诊断,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希望本文对脂肪肝CT诊断有所帮助。

总之,脂肪肝的CT诊断标准是非常重要的,对医生进行准确诊断、制定合理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医生更好地掌握脂肪肝的CT诊断标准,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脂肪肝标准

脂肪肝标准

脂肪肝标准
脂肪肝是指人体肝脏内脂肪含量异常增多的情况。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美国肝病学会(AASLD)的标准,脂肪肝可分为以下几个等级:
1. 轻度脂肪肝:肝脏组织中脂肪含量小于30%。

2. 中度脂肪肝:肝脏组织中脂肪含量介于30%到60%之间。

3. 重度脂肪肝:肝脏组织中脂肪含量超过60%。

此外,根据肝细胞受损程度的不同,脂肪肝还可分为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和酒精性脂肪肝(AFLD)。

NAFLD是与饮食习惯、体重增加和代谢综合征等因素相关的脂肪肝,而AFLD
则是由长期过量饮酒引起的脂肪肝。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标准只是一种常用的分类方法,具体的诊断和评估脂肪肝还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情况、症状、血液检查结果以及肝脏影像学检查。

中度和重度脂肪肝的诊断标准

中度和重度脂肪肝的诊断标准

中度和重度脂肪肝的诊断标准嘿,咱今儿来说说中度和重度脂肪肝的诊断标准这事儿呀,可别觉得这话题太严肃,咱就用大白话唠唠,轻松轻松。

先说中度脂肪肝吧,这玩意儿咋知道是中度的呢?一般啊,医生会让咱去做个腹部超声检查,这就像是给咱肚子里的肝脏拍个小电影似的,看得可清楚啦。

要是超声报告上说肝脏的回声有点增强啦,而且还能看到肝脏的前场回声是增强的,后场回声呢有点衰减,就好像声音在肝脏后面走得没那么带劲了,再加上肝脏的管道结构看着有点模糊不清,那这时候呀,就可能是中度脂肪肝在捣鬼啦。

我有个哥们儿,那家伙平时就爱吃肉,顿顿无肉不欢啊,还特爱喝啤酒,每次聚餐都得整上几瓶。

有一回他觉得肚子老是胀胀的,不太舒服,就跑去医院了。

医生就给他开了腹部超声的检查单。

等结果出来,医生就说啦,看这超声的情况,肝脏回声不太对劲儿呀,有点中度脂肪肝的迹象呢。

我那哥们儿一听就傻眼了,这才意识到自己胡吃海喝的习惯得改改咯。

再说说重度脂肪肝,那可就更得重视啦。

除了超声检查能看出些端倪,要是肝脏的回声变得更强啦,强得都有点像那种实心的感觉了,后场回声衰减得更厉害,都快看不到啥管道结构啦,这就是情况不太妙啦。

而且呀,这时候医生可能还会让咱抽血查查肝功能呢。

要是肝功能的指标也乱了套,比如说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这些个酶都升高了不少,那就说明肝脏已经因为这重度脂肪肝受到不小的损伤啦。

就像我那哥们儿,他一开始没太当回事儿,还是照吃不误。

过了一阵子,又觉得浑身没劲儿,恶心想吐,又跑去医院。

这次一查,好家伙,超声显示肝脏的情况更糟糕了,肝功能指标也高得吓人,医生就很严肃地说这已经发展成重度脂肪肝啦,得赶紧治疗,还得严格控制饮食,多运动啥的。

我那哥们儿这才真的害怕了,开始乖乖听话,又是忌口又是锻炼的。

所以说呀,咱可不能小瞧了脂肪肝,不管是中度还是重度,都得听医生的话,该检查检查,该治疗治疗,可别等到肝脏闹大脾气了才后悔呀。

这诊断标准虽然听起来有点复杂,但只要咱配合医生做检查,就能清楚知道自己肝脏的状况啦,可别学我那哥们儿一开始那么糊涂哟。

脂肪肝的诊断

脂肪肝的诊断

甘油三脂在 肝细胞内沉积
极低密度脂蛋白合成及分泌障碍 脂蛋白代谢酶在脂肪肝发病中的作用
肝细胞 脂肪变性
诱发脂肪肝的危险因素
①不合理的膳食结构; ②不良的饮食习惯; ③嗜酒; ④多坐少动的生活方式; ⑤精神萎靡生活散漫; ⑥有肥胖相关疾病的家族史。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断标准 (NAFLD) (2002年10月第2版)
对照组 酒精 酒精+EPL
ALT
(IU)
14.8±5.5 20.6±2.4 14.7±5.0
AST
(IU)
37.5±9.5 46.4±8.5 40.7±5.9
GGT
(IU)
11.0±5.7 20.2±10.7 14.3±4.3
每组均为15例,数值以均值±S.D表示. 不同组间显著的统计学差 异见上表所示 (p<0.05)。 ALT: 1-2 and 2-3; AST: 1-2; GGT: 1-2
加用降血脂药物,需适当减量和检测肝功能, 必要时同用保肝药物。
(二)细胞保护和抗纤维化药物
1 生物膜保护剂:
1)必需卵磷脂 2)熊去氧胆酸 3)还原型谷胱甘肽 4)S-腺苷甲硫氨酸 2 抗氧化剂维生素C、维生素E等
1 大豆磷酯酰胆碱
(Soya bean lecithin,易善复)
(OCT)>0.6
6 早期CT测定肝体积增加(>720cm3/m2体表面积)。
饮酒史

鉴别酒精性和非酒精性最重要的条件是:
有无长期饮酒史
ALD饮纯酒精量大于40g/d;ALFLD小于20g/d。
ALD来诊前常因大量饮酒症状加重,
出现黄疸、发热、腹水等症状。
中国医大调查酒精性肝炎19例和酒精性肝硬化

脂肪肝检查 金标准

脂肪肝检查 金标准

脂肪肝检查金标准英文回答:Fatty liver, also known as hepatic steatosis, is a common condition characterized by the accumulation of fat in the liver cells. It is often associated with obesity, diabetes, high cholesterol, and excessive alcohol consumption. To diagnose fatty liver, various tests and imaging techniques can be used, but there is no single gold standard for its diagnosis.One of the most commonly used methods to detect fatty liver is through imaging techniques such as ultrasound, computed tomography (CT),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These imaging techniques provide a non-invasive way to visualize the liver and assess the presence and severity of fat accumulation. Ultrasound is often the initial imaging modality used due to its low cost, wide availability, and lack of radiation exposure. It can show the 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a fatty liver, such asincreased liver echogenicity and poor visualization of the hepatic vessels.Another method used to diagnose fatty liver is through a liver biopsy, which involves the removal of a small sample of liver tissue for examination under a microscope.A liver biopsy is considered the gold standard for diagnosing fatty liver as it can determine the degree offat accumulation and assess the presence of inflammation or fibrosis. However, liver biopsy is an invasive procedure and carries a small risk of complications, so it is usually reserved for cases where the diagnosis is uncertain or when additional information is needed to guide treatment decisions.In addition to imaging techniques and liver biopsy, blood tests can also be used to assess liver function and detect the presence of fatty liver. These tests include liver enzyme levels (such as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nd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which may be elevated in cases of fatty liver, as well as tests for liver function markers (such as albumin and bilirubin). However, these blood testsare not specific for fatty liver and can be influenced by other factors, so they are often used in conjunction with imaging techniques or liver biopsy for a more accurate diagnosis.In conclusion, there is no single gold standard for the diagnosis of fatty liver. Imaging techniques such as ultrasound, CT, and MRI, as well as liver biopsy and blood tests, can all be used to assess the presence and severity of fatty liver. The choice of diagnostic method depends on various factors, including the patient's clinical presentation, risk factors, and the availability of resources. It is important to consult with a healthcare professional for an accurate diagnosis and appropriate management of fatty liver.中文回答:脂肪肝,也被称为肝脂肪变性,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特征是肝细胞内脂肪的积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脂肪肝诊断标准
来源:北京嘉仁康文化健康传播中心作者:王琴
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一种无过量饮酒史肝实质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贮积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

疾病谱随病程的进展表现不一,包括
一、临床诊断标准凡具备下列第1~5项和第6或第7项任一项者即可诊断为非酒精性脂肪肝。

2. 无饮酒史或饮酒折合酒精量每周<40g;
3. 除外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Wilson病、全胃肠外营养和自身免疫性肝病等;
4. 除原发病临床表现外,可出现乏力、肝区隐痛等症状,可伴肝脾肿大;
5. 血清转氨酶可升高,并以ALT为主,可伴有GGT、铁蛋白和尿酸等增高;
6. 肝脏组织学有典型表现;
7. 有影像学诊断依据。

二、影像学诊断
(一)单纯性脂肪肝B超表现为:(1)肝区近场弥漫性点状高回声,回声强度高于脾脏和肾脏,少数表现为灶性高回声;(2)远场回声衰减,光点稀疏;(3)肝内管道结构显示不清;(4)肝脏轻度或中度肿大,肝前缘变钝。

仅具备(1)项者作为疑似诊断;具备第(1)项加其余1项以上者可确诊为脂肪肝。

CT平扫表现为肝脏密度普遍低于脾脏或肝/脾CT比值≤1。

肝脏密度降低,CT值稍低于脾脏,肝/脾CT比值≤1.0者为轻度;肝/脾CT比值≤0.7,肝内血管显示不清者为中度;肝脏密度显著降低甚至呈负值,肝/脾CT比值≤0.5,肝内血管清晰可见者为重度。

(二)脂肪性肝炎除上述影像学表现外,可出现肝实质密度和信号改变,脾增厚或肿大,胆囊壁增厚或胆囊形态改变等。

(三)脂肪性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影像学主要表现为肝裂增宽,肝包膜厚度增加,肝表面不规则,肝内回声/密度/信号不均匀,各肝叶比例失常,门静脉主干管径增粗,门静脉每分钟血流量参数增加,脾脏体积指数增大,
胆囊壁增厚或胆囊形态改变等。

三、组织学诊断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理改变主要为大泡性或大泡性为主伴小泡性的混合性肝细胞脂肪变性,组织学诊断可分为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纤维化和肝硬化。

(一)单纯性脂肪肝低倍镜下1/3以上的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贮积,但无其他明显组织学改变;即无炎症、坏死和纤维化。

脂肪变性和脂肪贮积的肝细胞<1/3者为肝细胞脂肪变。

占肝小叶1/3~1/2为轻度脂肪肝;占肝小叶1/2~2/3为中度脂肪肝;占肝小叶2/3以上者或肝细胞弥漫脂肪变性呈鱼网状者为重度脂肪肝。

(二)脂肪性肝炎主要表现为肝细胞内有大泡性脂肪滴贮积,伴肝细胞气球样变,甚至肝细胞不同程度的坏死,以及小叶内和门管区混合性炎症细胞浸润。

可伴有肝纤维化、糖原核、小叶内脂肪性肉芽肿、嗜酸小体和脂肪囊肿等表现,少数病例可见Mallory小体和肝细胞巨大线粒体。

(三)脂肪性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根据肝腺泡3区纤维化、门静脉纤维化、架桥纤维化的程度和肝硬化的有无可将脂肪性肝纤维化分为4期:S1为局灶或广泛的肝腺泡3区窦周纤维化;S2为上述病变+局灶性或广泛性门静脉周围纤维化;S3为S2病变+局灶性或广泛桥接纤维化;S4为脂肪性肝硬化,形成的纤维隔从中央静脉到门管区分隔肝小叶,形成假小叶。

在肝硬化发生后,肝细胞脂肪变性和炎症可减轻,有时可完全消退。

四、临床分型诊断符合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诊断标准者,其临床分型如下:
(一)单纯性脂肪肝凡具备下列第1~2项和第3或第4项任一项者即可诊断。

1. 具备临床诊断标准1~4项;
2. 肝功能检查基本正常;
3. 影像学表现符合轻、中度脂肪肝;
4. 肝脏组织学表现符合单纯性脂肪肝,无明显肝内炎症和纤维化。

(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凡具备下列第1~2项和第3或第4项任一项者即可诊断。

1. 具备临床诊断标准1~4项;
2. 血清ALT和(或)GGT高于正常值上限的1.5倍,持续时间大于4周;
3. 有影像学诊断依据;
4. 肝脏组织学诊断证实。

(三)脂肪性肝纤维化和(或)肝硬化凡具备下列第1~2项和第3或第4项任一项者即可诊断。

1. 具备临床诊断标准1~4项;
2. 肝功能和血清肝纤维化标志可正常或异常;
3. 影像学提示脂肪肝伴肝纤维化或肝硬化;
4. 肝脏组织学诊断证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