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的整理与复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善用错例梳理提高明晰算理

——数的运算整理与复习教学实践与思考

【案例背景】

《标准(2011年版)》指出:“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据此我们可以概括出运算能力的几个基本特征,即:正确、有据、合理、简洁。无论是以前的老教材,还是现在的新教材,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一种重要手段。

为了参加6月6日的送教下乡,我选择了四年级下册《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的整理与复习》一课。如何沟通好各种定律与性质,如何让学生能合理、正确地运用定律或性质使计算简便,是我设计本节课的力想突破的重点。针对此块内容,联想到以往作业中学生因为错误地运用定律或性质,或是对算式形式摸索不清导致错误较多。于是我想到就从错题入手吧,分析错题,其实就是对知识应用的巩固,也是提高孩子们预防错误的有效途径。

【案例回放】

片段一:趣味导课

1、出示“3,8,2,2”24点游戏,看谁算的快。

生1:2÷2×3×8=24

生2:2×3×(8÷2)=24

生3:(2+3-2)×8=24

……

2、24点的游戏运用了哪些知识?

生1:运算顺序(师板书课题:数的运算)

师:说说数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

评析:

本课利用算24点轻松地步入课堂,也较自然地引出了运算顺序。在此,让学生说一说运算顺序的要求,帮助学生复习四则运算的一般方法。

片段二:错例分析,梳理提高

1、出示式子,这些算式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你会怎样算,你来算一算。

(15×25)×4 15.3-(5.3+2.76) 672-36+64

校对答案,请三名学生板演。

你怎么会想到用简便方法来计算呢?(观察数据)会运用哪些运算定律呢?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收集学生错题。

2、出示错题,请你判断,这几个同学做得对吗?课件出示学生答题照片

3、全班交流。

(1)为什么错了,如何改正,说说乘法结合律的公式是什么?

这位同学可能与分配律搞混了,乘法分配律是怎样的

如果(4×15)×(25×4)的算式是对的,前面的式子是怎样的?

(2)错在哪?用什么性质?减法性质用字母表示

如果下面是对的,原来的算式是什么?

(3)为什么会出错?

4、小结;通过这几题分析,你有什么建议要告诉这些同学?我们要注意算式形式,观察数据特点,通过定律使计算简便。但不能盲目凑整,随意改变数的位置和符号,不然就会出错

5、除了这些定律与性质外,我们这个学期里还学过哪些定律与性质?(课件回顾)为了便于更我们记忆与区分,我们把它们分分类吧。

评析:

出示的3道题,让学生说说按照运算顺序先算什么,你会怎么算?两者之间出现问题,孩子自然总结出,能简便的可以用简便方法计算。有了这样的认识,我放手让学生做题,选取了部分同学的作业展示。发现存在2个问题,一类是计

算错误,一类是运算定律运用错误。在现场调查之后,课件展示三道错题,孩子们在观察、修改的过程中同时对各种运算定律与性质进行了复习。如,(15×25)×4=15×4+25×4我们怎样判断它是否对呢?学生马上指出:应该是乘法结合律错写成乘法分配律。于是便有学生开始修改,(15×25)×4=15×(25×4),(15+25)×4=15×4+25×4,通过这样的一个过程,帮助孩子既复习了乘法结合律,又复习了乘法分配律,可谓一举两得。另外,从课堂反馈中来看,大部分孩子对减法性质与除法性质的记忆已经十分模糊了,甚至已经遗忘。不过,复习了减法性质后,孩子们通过知识迁移便会较为轻松地回忆起减法性质。

对于一节复习课来说,让孩子们谈谈通过错例分析后,你有什么建议告诉大家,是十分有必要的。这样引领学生能整体性地看待知识与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本节课,孩子们通过错例分析,提出简便运算不能盲目,要注意算式形式,还要观察数据特点,不能随意改变数的位置与符号。这样理性的认识是数学学习中十分可贵的,也是所有简便运算计算的一种重要方法。

片段三:

1、方格里填什么,可以简便运算?

338-25-□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及评价,汇报

生1:338-25-75=338-(25+75)

生2:338-25-13=338-(25+13)

生3:338-25-138=338-138-25

……

2、选一选:选择合适的答案

(1)与125×32×25答案相等的算式是()

A. 125×8+4×25

B.(125×8)×(4×25)

C. 125×8×24×25

(2)7×8÷7×8的结果正确的是( )。

A 64

B 1

C 49

(3)下列()算式运用乘法分配律计算比较简便

A、78×125×8

B、3600÷18+3600÷2

C、99×67

3、挑战训练

88×125 85×127 -26×85 -85 66×23+67×46 评析:

历史经验表明,学生在理解算理、掌握算法的基础上,要想形成运算能力,一定量的训练是必要的。通过练习,同时能了解学生对算法的掌握情况。根据记忆的遗忘规律,定期的每个单元后对以前知识的混合练习也是必要的。这三组题不断地强化技能训练,但更注重的是一种意识培养。特别是最后一题66×23+67×46,此题大部分学生都觉得不能简便运算,但是,如果紧抓简便运算的方法,看形式,看数据,通过这样的启发,孩子们自然也就联系上了乘法分配律,同时,如此难题的挑战,让孩子们在分析中获得成就感。

【案例启示】

运算能力是数学教育中老生常谈的重要话题,是从1963年到1992年颁布的各套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一直提倡的数学三大能力之一。《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明确指出:“运算能力并非一种单一的、孤立的数学能力,而是运算技能与逻辑思维等的有机整合。在实施运算分析过程中,要力求做到善于分析运算条件,探究运算方向,选择运算方法,设计运算程序,使运算符合算理,合理简洁。换言之,运算能力不仅是一种数学的操作能力,更是一种数学的思维能力。”由此可见,当下的小学数学教师既要传承“运算”这一老内容,又要赋予其新课标新理念的“提高与创新”。

一、正确认识运算能力,合理定位教学目标。

运算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任务,从义务教育阶段第一、二学段数学课程的特点出发,它需要经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单一到综合的反复训练、循序上升的活动过程。运算不等同于计算,它是“算”与“思”的结合、操作与思辨的融合。因此,教学目标的确定要通过对运算定律和性质的整理,构建各种定律和性质的整体网络。为了使学生能够正确、合理、灵活地运用定律和性质使计算简便。本课中让学生经历对错例进行分析的反思性学习过程,在找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