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的盆地形成机制

柴达木盆地的盆地形成机制

柴达木盆地(Qaidam Basin)位于中国青藏高原东北部,是一个广阔的内陆盆地,被誉为"中国的死海"。该盆地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内流网区域之一,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极端的自然环境条件。柴达木盆地的形成机制主要涉及地质构造与气候变化。

盆地形成首先与地壳构造有关。在青藏高原的隆起过程中,由于地壳应力的影响,地壳发生了断裂和下陷现象。柴达木盆地正好处于这些断裂与下陷区域,形成了一个地质构造上的低凹区域。地壳断裂使得一部分地壳块体下沉形成了盆地,而盆地边缘则由地壳块体聚积形成了边缘山脉。

其次,气候变化也在柴达木盆地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盆地较低的海拔、极端的干旱与寒冷气候以及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柴达木盆地成为了干旱化盆地。曾经湖泊的形成和消亡是气候变化的主要表征。在相对湿润的气候下,盆地中形成了柴河、窝沟、卓尔河等湖泊。然而,随着气候的变干和黄河的改道,这些湖泊逐渐消失,转而成为了干旱的盐碱地区。

随着时间的推移,地质构造与气候变化相互作用,进一步调整了柴达木盆地的地貌。断裂带和山脉的形成,对于盆地内的沉积物承载能力、河流流量和湖盆成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环境的变化,盆地内发生了大量的沉积物沉积,不断填充和改变着盆地的地貌。

盆地形成机制还需要考虑地下构造和地质元素的影响。柴达木盆地地下构造复杂,地下水资源丰富。盆地中的蒸发作用不断加剧,形成了大量的盐碱地。另外,柴达木盆地还富含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这些资源的分布与盆地形成机制密切相关。

综上所述,柴达木盆地的形成机制主要涉及地质构造与气候变化。地壳断裂和下陷使得盆地形成,随后的气候变化导致了湖泊形成和消亡,进一步塑造了盆地的

地貌。同时,地下构造和地质元素的作用也对盆地的形成和资源分布产生了重要影响。对于柴达木盆地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盆地的形成过程以及资源的分布特点,对于盆地的保护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柴达木盆地

柴达木盆地的地质特征及其成藏规 律 勘探1001 高艺魁 201011010127

2.挠曲作用 ①概念:压陷作用使一个(一些)地壳断块体(或岩石圈板块)上冲到另一个(一些)地壳断块体(或岩石圈板块)之上,下伏的地壳断块体在受到上覆地壳断块体的垂直载荷作用力时还会发生挠曲变形,这种构造作用称为挠曲作用(flexing)。 ②概念理解:在板块构造运动过程中,由于板块俯冲、大陆碰撞或板块的构造作用、火山作用等都会造成岩石圈的某些部位受到垂直载荷作用,从而使岩石圈发生向下弯曲的挠曲变形,这些构造作用过程都可以称为挠曲作用。 挠曲作用也可以发生在非挤压环境中,如被动大陆边缘形成陆堤的过程中,大量沉积物堆积在早期裂陷的大陆边缘地壳表面,并引起地壳的挠曲变形。这也是将挤压型盆地称为“压陷(挠曲)盆地”而不直接称为“挠曲盆地”的原因。 3.“压陷”与“挠曲” ①“压陷”和“挠曲”通常是挤压动力学过程中有密切联系的两种构造作用方式,也是压陷(挠曲)盆地形成的主要动力学机制; ②挠曲作用造成的地壳变形实际上是一种“横弯褶皱”变形,它只是引起地壳表面的垂直升降位移,并不引起地壳的大规模收缩应变;压陷作用不单是造成地壳的收缩应变,而且为挠曲作用提供了构造负荷。 ③“压陷”是挤压体制下盆地形成的最根本的动力学机制;“挠曲”是盆地形成过程的具体体现。 二造山楔动力学 造山楔是指在俯冲带(通常是A型俯冲)之上的楔状增生体,主要由沉积岩层组成。 在来自后方的水平推挤力作用下(这种力源可能与板块的聚敛运动有关),使造山楔内部的结构及应力状态在演化过程中发生变化,并对前陆板块的挠曲作用产生重要影响。 造山楔对前陆挠曲变形的影响表现在三个方面

柴达木盆地的构造演化历史

柴达木盆地的构造演化历史 柴达木盆地是中国西北地区最大的内陆盆地之一,它位于青藏高原北部,东邻祁连山脉,西接昆仑山脉,南临唐古拉山脉,北靠河西走廊。柴达木盆地的构造演化历史可以追溯到数亿年前的古老时代,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地质运动和变化。 首先,柴达木盆地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古生代晚期-中生代的大陆碰撞过程。在1.6-1.3亿年前,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之间发生了一系列剧烈的碰撞运动,形成了喜马拉雅山脉,同时也引发了柴达木盆地的形成。这个时期,盆地主要由海相和湖相的古生界-中生界沉积物组成,其中包括石灰岩、泥岩、砂岩等。 随后,柴达木盆地经历了一系列的隆升和沉降过程。在中生代晚期,板块运动导致盆地区域开始隆起,形成了一个相对较高的陆地,海相和湖相环境逐渐退去,取而代之的是陆相的沉积物,如砂岩和石英砂岩。这个时期盆地周边山脉的隆升和侵蚀作用加剧,大量的沉积物通过河流输入到盆地中。 进入第三阶段,随着地壳板块的再次活动,柴达木盆地开始发生沉降,形成一个相对较低的凹陷地带。这个时期,盆地中逐渐形成了大规模的湖泊和沼泽地带,如薛岭湖、宕昌湖等,沉积物主要是泥岩和湿地植物的残渣。同时,火山活动也频繁发生,形成了大量的火山岩,如玉树火山岩和果洛玛依火山岩。这个阶段的沉积物也是目前盆地中最具有研究价值的。 最后,近现代以来,柴达木盆地经历了新构造运动和环境变迁。在新生代,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之间的构造运动仍在继续,导致盆地中的地壳继续隆起和沉降。同时,全球气候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冰川和湖泊的规模有所增大,而森林覆盖面积逐渐减少。这些环境变化直接影响了盆地周边地区的生态系统和人类的生活。 综上所述,柴达木盆地的构造演化历史可以分为大陆碰撞、隆升沉降、湖泊沼泽和新构造运动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留下了宝贵的地质和生物遗迹,为科学家研究地球的演化和气候的变迁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同时,这也为柴达木盆地的地理环

中国西部沉积盆地特点与油气富集规律(简)

中国西部沉积盆地特点与油气富集规律 1.中国西部沉积盆地 我国西部盆地受控于哈萨克斯坦板块和塔里木板块的离散、汇聚与拼接,同时受到西伯利亚板块和青藏高原的影响,其发展经历了多期、多阶段构造运动的叠加和改造,多发育挤压性质的大型坳陷沉积盆地,如其北部(昆仑山以北,亦称西北地区)的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吐鲁番盆地和河西走廊一带(包括酒泉盆地,亦称走廊盆地),合称四盆一走廊。 2.中国西部主要含油气盆地特点 中国西部地区主要受印度洋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的相互作用。这里的盆地形成与造山带的基岩活动有关,因而多为压性盆地。主要的含油气盆地有塔里木、准噶尔、柴达木、吐哈等。 图11 吐哈盆地大地构造位置与内部构造单元划分 综合中国西部主要的含油气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和吐哈盆地(图1)。得出中国西部主要含油气盆地几点特征: (1)盆地的形成于造山带的挤压活动密切相关。盆地的形态多不对称,发育了明显的山前坳陷,期沉积幅度可达万米,最厚达15000m(准噶尔盆地南缘)。盆地无明显的岩浆活动,中央往往发育有古老地块。 (2)盆地边界都受逆冲断层的控制。盆地的边缘常常发育数条你冲层,组成你冲断裂带,形成一种具有一定模式、规模较大的断裂带。例如准噶尔盆地克——乌断裂带(图),他主要由超覆尖灭带、前缘断块带和前缘单斜带3个部分组成。(3)盆地的局部构造类型多种多样。这些构造多呈线性或雁列状排列,局部构造线的方向受邻近的造山带走向所控制,常有数个平行的构造带分布在盆地的边

缘。局部构造的形态,在平面上多呈长轴状、短轴状和鼻状,剖面上多为梳状、箱状等。(图2) 图2 中国西部挤压性盆地剖面结构示意图 3.主要含油气盆地的油气分布特征 3.1 塔里木盆地 塔里木盆地中、新生代有上三叠统—下侏罗统、中侏罗统—下白垩统及下白垩统一第三系三个生储盖组合。三叠—侏罗系组合主要分布于库车断陷,其次分布于满加尔地区、是重要勘探目的层。已发现奇克里克油田、轮台油田。上白垩统—第三纪组合仅分布于西部坳陷区,已发现柯兑亚油田。 3.2 准噶尔盆地 储集体成带分布特征制约了油气藏的分布,例如滴西5井、滴西17井、滴西14井、滴西18井、滴西10井等石炭系火山岩油气藏成串珠状展布,向东逐渐抬高,受控于滴南凸起的鼻状构造背景。C2b-C2b含油气系统以天然气聚集为特征,根据有效生烃区的分布,可以初步划分为6个次级含油气系统,西北缘含油气系统、乌伦古含油气系统、陆梁含油气系统、大井含油气系统、四棵树含油气系统、乌鲁木齐含油气系统、 3.3 柴达木盆地 目前发现的油田几乎都分布在较深湖相区及其邻近。在较深湖相区有利生油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综合题提升训练 (48)(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综合题提升训练 (48) 一、综合题(本大题共29小题,共580.0分) 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叶尔羌河发源于昆仑山,是塔里木河的源流之一(如右图), 流域面积10.8万平方千米,流域内冰川覆盖率占集水面积的10.5%,冰川总储量约6.8x10''m3。 从河流补给多年平均值来看,冰川补给占51.5%,冰雪融水补给占26.1%,雨水补给占22.4%。 2018年8月10日,位于昆仑山区的克亚吉尔冰川堰塞湖发生溃决,形成溃坝型洪水。叶尔羌河是新疆最大、全国第四大灌区,流域内早年建设了大量土渠和拦河土坝,2011年建设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和沿线堤防护岸等工程,用来调节塔里木河生态供水。 (1)说明叶尔羌河以冰川和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原因。 (2)简述叶尔羌河水位的时间变化特征。 (3)冰川溃坝型洪水是危害当地最大的一种灾害,说明其形成过程。 (4)对是否进一步扩大叶尔羌河灌区有不同的意见。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 2.下图为“某地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所示的水循环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 (2)图中①②③④为水循环的环节,其中环节②为______________;假如图中森林被大量砍伐,则环节(填数字)________增多。 (3)“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下雨时渗水、蓄水、净水,干旱时将蓄存的水“释放” 并加以利用。随着“海绵城市”的建成,水循环中增强的环节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 (至少写出两个) 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几亿年前,柴达木盆地曾是汪洋大海,由于海陆变迁形成了内陆高原盆地。柴达木盆地东南部多盐湖沼泽,其中地处盆地最低洼和最核心地带的察尔汗盐湖最大最有名。

柴达木盆地

第十九章柴达木盆地 第一节地质概况 柴达木盆地位于青海省两北部,东北为祁连山脉,南边为昆仑山脉,西北为阿尔金山脉与塔里木盆地分界。盆地总面积121000平方公里,中、新生代沉积岩分布面积96000平方公里,最大沉积厚度16000米,沉积岩总体积60万立方公里。 一.基底岩性与时代 柴达木盆地周边三大山系主要出露一套元古代中深——浅变质碎屑岩、碳酸盐岩和古生代花岗岩及花岗闪长岩类。根据边缘露头、重力以及45 口钻达基岩井的资料综合解释结果,盆地东部基岩以元古代花岗片麻岩结晶基地为主,西部主要为下古生代变质岩系组成,北部为结晶岩系,古生代变质岩以及火成岩相间组成(图-)。这一特点对盆地断坳形成、沉积及演化均有控制作用。 图柴达木盆地基岩性质分布图(具范连颐,1984) 1-古生界花岗岩;2-下古生界变质岩;3-元古界花岗片麻岩;4-古生界杂岩; 5-上古生界变质岩;6-古生界绿色片岩 二.边界条件及断裂 盆地周边与老山边界地质体呈断层接触。边界断裂有2 1条,它们分属于三组组断裂体系,即昆仑山北缘的昆北断裂体系,祁连山南缘的祁连断裂体系和阿尔金山东南缘的阿尔金断裂体系。三组断裂的主要特点是: (1)断裂的走向与褶皱山系基本平行,大体圈定了盆地形态; (2)多为长期发育的逆断层,断层面倾向老山,断裂规模较大,断达层位较老,均断达岩基,上盘为岩基拾出的老山或有很薄的沉积,下盘为沉积数千米的沉积盆地; (3)三组边枢断裂不是中生代沉积边界,主要是控制第三纪沉积。以赛南——绿南等为主的祁连山前断裂体系,其上、下盘均有中生代地层;阿尔金山前断裂体系上、下盘均有白垩系和侏罗系。说明这两组断裂不是中生代的边界断裂。三组断裂的下盘沉积有巨厚的中、新

柴达木盆地的盆地形成机制

柴达木盆地的盆地形成机制 柴达木盆地(Qaidam Basin)位于中国青藏高原东北部,是一个广阔的内陆盆地,被誉为"中国的死海"。该盆地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内流网区域之一,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极端的自然环境条件。柴达木盆地的形成机制主要涉及地质构造与气候变化。 盆地形成首先与地壳构造有关。在青藏高原的隆起过程中,由于地壳应力的影响,地壳发生了断裂和下陷现象。柴达木盆地正好处于这些断裂与下陷区域,形成了一个地质构造上的低凹区域。地壳断裂使得一部分地壳块体下沉形成了盆地,而盆地边缘则由地壳块体聚积形成了边缘山脉。 其次,气候变化也在柴达木盆地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盆地较低的海拔、极端的干旱与寒冷气候以及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柴达木盆地成为了干旱化盆地。曾经湖泊的形成和消亡是气候变化的主要表征。在相对湿润的气候下,盆地中形成了柴河、窝沟、卓尔河等湖泊。然而,随着气候的变干和黄河的改道,这些湖泊逐渐消失,转而成为了干旱的盐碱地区。 随着时间的推移,地质构造与气候变化相互作用,进一步调整了柴达木盆地的地貌。断裂带和山脉的形成,对于盆地内的沉积物承载能力、河流流量和湖盆成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环境的变化,盆地内发生了大量的沉积物沉积,不断填充和改变着盆地的地貌。 盆地形成机制还需要考虑地下构造和地质元素的影响。柴达木盆地地下构造复杂,地下水资源丰富。盆地中的蒸发作用不断加剧,形成了大量的盐碱地。另外,柴达木盆地还富含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这些资源的分布与盆地形成机制密切相关。 综上所述,柴达木盆地的形成机制主要涉及地质构造与气候变化。地壳断裂和下陷使得盆地形成,随后的气候变化导致了湖泊形成和消亡,进一步塑造了盆地的

柴达木盆地北缘前泥盆纪构造格架及欧龙布鲁克古陆块地质演化

柴达木盆地北缘前泥盆纪构造格架及欧龙布鲁克古陆块地质演 化 郝国杰;陆松年;王惠初;辛后田;李怀坤 【期刊名称】《地学前缘》 【年(卷),期】2004(011)003 【摘要】最近,越来越多的区域地质、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等证据表明,柴达木盆地北缘前泥盆纪由北向南可以划分为3个构造单元,北部为古元古代形成的欧龙布鲁克古陆块,中间为经历过多次叠加改造的沙柳河-鱼卡超高压碰撞带,南部为中元古代形成的柴达木陆块.欧龙布鲁克古陆块自古元古代以来保存了丰富的地质记录,反映了其复杂的地质演化历史.综合区内沉积作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构造运动等特征,将欧龙布鲁克古陆块地质演化由老到新分为7个演化阶段,即古元古代古陆块形成阶段、中元古代陆内沉降阶段、中-新元古代Rodinia超大陆汇聚阶段、南华纪-震旦纪Rodinia超大陆裂解阶段、早古生代陆块俯冲与折返阶段、晚古生代-中生代陆内造山阶段和中新生代高原隆升阶段.研究本区古陆块的汇聚与裂解过程,将为探索我国华北和扬子古陆块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历史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总页数】8页(P115-122) 【作者】郝国杰;陆松年;王惠初;辛后田;李怀坤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吉林,长春,130061;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天津,300170;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天津,300170;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天津,300170;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天津,300170;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天津,30017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44 【相关文献】 1.柴达木盆地北缘欧龙布鲁克微地块早古生代岩相古地理 [J], 马帅;陈世悦;孙娇鹏;邵鹏程;汪峰;王志金 2.柴达木和欧龙布鲁克陆块基底的组成和变质作用及中国中西部古大陆演化关系初探 [J], 陈能松;王勤燕;陈强;李晓彦 3.青海省欧龙布鲁克微陆块东北缘红柳沟北镁铁—超镁铁质岩体形成时代及成因探讨 [J], 周伟;夏昭德;杜玮;夏明哲;姜常义;凌锦兰;赵彦锋;康珍 4.滇西西盟地区前泥盆纪变质岩系的变形构造格架 [J], 张伟恒;李景平 5.中国滨太平洋构造域构造格架和东海地质演化 [J], 李廷栋;莫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青藏高原北部隆升与盆地和地貌记录

青藏高原北部隆升与盆地和地貌记录 青藏高原北部是一个广袤而神秘的地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使得这一地区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近年来,关于青藏高原北部的隆升与盆地以及地貌记录的研究引起了广泛。本文将介绍青藏高原北部的隆升与盆地地貌特征,并探讨其隆升的原因及对当地气候的影响。青藏高原北部是一个面积约250万平方公里的地区,它包括羌塘高原、藏北高原、柴达木盆地等广大地区。这一地区的地形复杂多样,高原、山地、盆地、峡谷等地貌类型交错分布。其中,羌塘高原和藏北高原是青藏高原的主体部分,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这两个高原的地 貌特征主要表现为高原面起伏和缓,高原边缘深切,自然景观垂直变化明显。 柴达木盆地则是青藏高原上最大的内陆盆地,面积约24万平方公里。盆地内部地势平坦,但气候条件较为恶劣,多风沙和盐碱地。青藏高原北部还分布着许多大小不一的湖泊和河流,如纳木错、青海湖等,这些湖泊和河流对当地的气候和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 关于青藏高原北部的隆升原因,目前主要有两种假说:一种认为青藏高原北部的隆升与印度洋板块向北移动有关,另一种则认为青藏高原北部的隆升是由地球的内力作用所致。这两种假说都有一定的科学依

据,但具体原因仍需进一步研究。 青藏高原北部的隆升不仅对当地的地形地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还对盆地气候和生态环境造成了重要的影响。青藏高原北部的隆升使得盆地内部的地势起伏增大,形成了许多湖泊和河流,这些湖泊和河流对当地的生态环境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青藏高原北部的隆升还影响了当地的气候条件,使得柴达木盆地的气候更加恶劣,风沙和盐碱地的面积进一步扩大。 青藏高原北部的隆升与盆地以及地貌记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这一地区的隆升原因仍需进一步研究,但其对当地地形地貌、气候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通过对这些影响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青藏高原北部的自然环境,为保护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晚新生代天水盆地位于中国西北部,是一个典型的内陆盆地,其孢粉记录的气候变化与青藏高原隆升之间存在着密切的。本文将通过对晚新生代天水盆地孢粉记录的气候变化和青藏高原隆升的探讨,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并对环境、生态的影响进行评估。 晚新生代天水盆地的气候经历了多次波动,这些波动可以通过孢粉记录得到反映。通过对孢粉的分析,可以了解当时的气候条件和环境变

解析柴达木盆地基底构造特征及其控油意义

解析柴达木盆地基底构造特征及其控油意义 摘要:柴达木盆地受祁连山和昆仑山的相向挤压控制,因此发育了柴北缘断裂、昆北断裂、祁连南缘断裂等区域性断裂构造。同时在阿尔金构造带的重大影响下,发育形成了阿南断裂、格尔木——锡铁山断裂等区域性构造。在两组不同方向上断裂构造的叠加作用力下,使柴达木中后期盆地呈现出北东——南西向以及北东——南西向分带的特征,同时在油气资源的形成、分布等方面产生重大的影响。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构造特征控油意义 一、概述柴达木盆地 柴达木盆地处于青藏高原北部,四周分别是祁连山、昆仑山以及阿尔金山,是我国西部油气勘探中发现的三大盆地之一,是我国重要的油气资源库。然而,因为柴达木盆地的特殊构造位置以及构造过程,导致盆地在形成与演变过程中,不仅受周边自然条件的影响,而且深受基底构造的控制影响。 二、基底构造特征 1.重力 柴达木盆地的重力异常等值线在轴向上呈现出北北西方向特征,负异常中心处于三湖地区,盆地内部异常值变化较小。盆地边缘出现非常密集的重力梯级带,反映了昆北断裂、柴北边缘断裂以及祁连山南部边缘断裂的存在必然性。在重力异常图的剩于区域上,塔尔丁——鱼卡这条线存在一条北东方向的重力梯级带,异常值自西向东呈现增大趋势,西部较东部埋藏浅,中间存在基底断裂。 2.磁场 在航磁异常方面,柴达木盆地与昆仑山没有明显的界限,因此可以理解为昆仑山北部大量的具有较强磁性的变质岩可以无限延伸至柴达木盆地下,从而构成盆地的结晶类基底。据有关专家研究结果显示,柴达木盆地被布伦台——鱼卡断裂一分为二,西部较东部沉积厚度大。 3.大地电磁测深 研究表明,柴达木盆地的西部基底呈现出凹凸有致的整体格局,大致分为茫崖凹陷、大风山隆起、一里坪坳陷、昆北断阶、阿南断阶等构造单元。并且在盆地东部区域发现断裂两侧的磁异常现象有很大的差异性,表现为北侧的异常值比南部低很多。专家推测这种磁性异常极有可能体现了盆地的基底差异。在盆地东部区域,基底的发育形成逆冲断层,将东部地区划分成昆北断阶、欧南断陷、花海子山间盆地等小构造单元。

断陷盆地

断陷盆地 (一)类型 福建境内,各种成因的盆地均有,断陷盆地最发育。按控制断陷盆地的断裂主要活动阶段以及断陷盆地的地貌发育特征,可将断陷盆地分为继承性盆地和新生盆地(图1-7)。 从空间分布看,以戴云山为界,西侧以继承性盆地分布为主,规模较大的有崇安、泰宁、宁化、建瓯、沙县、永安、连城—新泉、龙岩、上杭等盆地。新生的盆地主要分布在戴云山以东的沿海地区,尤其集中分布在长乐—诏安断裂带内,有的断陷盆地或平原与断陷海湾相连,如泉州平原与泉州湾相连、兴化平原和兴化湾相连。 (二)形成机制 断陷盆地的形成和发育受控于活动断裂。继承性的盆地主要受北北东—北东向断裂控制,其长轴走向多为北北东—北东向;新生盆地则多受北东和北西两组断裂交切控制,但晚更新世以来北西向断裂活动较强烈,以引张活动为主,所以盆地的长轴均为北西—北北西向。 继承性盆地主要形成于燕山运动。早期运动较强烈,白垩纪晚期特别是早第三纪,地壳处于松弛的应力环境下,北北东—北东向断裂脆弱地带由于引张而断陷活动加强。断陷盆地内堆积了较厚的陆相沉积物,在特殊的气候条件下,形成了红色岩层,厚度都在数百米以上,最厚达3000多米。盆地内还堆积了几米到10~20米的第四纪河流相堆积物。 新生盆地主要形成于第四纪晚期,沿海地区在经历了中更新世的相对稳定以后,晚更新世地壳运动又开始活跃,在近东西向的主压应力作用下,滨海地区的北东向断裂处于挤压状态,北西向断裂则以拉张活动为主,因此在规模较大的北西向断裂通过地段,形成了一系列断陷盆地和海湾。 在新生的断陷盆地和海湾中,堆积了较厚的晚更新世以来的冲积—洪积、冲积—海积层,福州盆地堆积物最厚可达70多米,漳州盆地亦可达50米左右,泉州和莆田两平原堆积物的厚度一般都在20~30米之间。断陷海湾的堆积物多为全新世的海相沉积物,这表明断陷海湾形成更晚。大陆边缘的断陷盆地和海湾是中强地震发生的场所。 四大盆地及其特点 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准噶尔盆地。 四川盆地由连结的山脉环绕而成,面积约16万平方千米。四川盆地聚居着四川、重庆的绝大部分人口,是中国和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也是巴蜀文化的摇篮。四川盆地

盆地形成的地质条件

盆地形成的地质条件 地球上最大的盆地是刚果盆地。面积约加拿大1/3。盆地边缘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中国有五个十分有名的盆地,分别为四川、塔里木、吐鲁番、准噶尔、柴达木盆地,面积都在10万平方千米以上。不过盆地是怎么形成的呢?以下就是店铺做的整理,希望对你们有用。 盆地的形成: 盆地主要是由于地壳运动形成的。在地壳运动作用下,地下的岩层受到挤压或拉伸,变得弯曲或产生了断裂就会使有些部分的岩石隆起,有些部分下降,如下降的那部分被隆起的那些部分包围,盆地的雏形就形成了。 许多盆地在形成以后还曾经被海水或湖水淹没过,像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等,都遭遇了这样的经历。后来,随着地壳的不断抬升,加上泥沙的淤积,盆地内部的海、湖慢慢地退却干涸,只剩下一些河水或小溪了。但是,那些曾经存在过的海、湖河流中,曾经生活过的大量生物死亡以后被埋入淤泥中,就会成为形成石油、煤炭的物质基础,这就是科学家们非常关注盆地研究的重要原因。盆地中的岩石沉积大多相对比较完整而连续,生活在那里的动物、植物死后也比较容易保存成化石,所以盆地也是古生物学家们寻找化石的好去处。 还有一些盆地,主要是由地表外力,比如风力、雨水等破坏作用而形成的。河流沿着地表岩石比较软弱的地方向下侵蚀、切割形成各种不同大小的河谷盆地。在我国西北部广大干旱地区,风力特别强,把地表的沙石吹走以后,形成了碟状的风蚀盆地。甘肃、内蒙古和新疆等地区的一些盆地就是这样形成的。 另外,在一些地下有石灰岩发育的地区,常年流动的地下水会使那里的岩石溶解,引起地表的岩石塌陷,也会形成盆地,地质学家们把这类成因的盆地称为岩溶盆地。我国西南云贵高原和广西等地就有很多这种类型的盆地。 在强烈的挤压或拉伸作用下,一些大型盆地的基底会发生断裂,

2021年暑假地理高分冲刺综合题专项训练(五)(含答案)

2021年暑假地理高分冲刺综合题专项训练(五)(含答案) 2021年暑假地理高分冲刺综合题专项训练(五) 1.2009年1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结合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见下图。 材料二:海南积极拓展国际旅游市场。目前,俄罗斯取代韩国、日本,成为海南岛最大的客源国,俄罗斯赴海南岛的游客数量远超过其赴新加坡的游客数量。 材料三:《意见》确定海南岛应大力发展热带现代农业,使之成为全国冬季菜篮子基地、热带水果基地、渔业出口基地。 材料四:海南某橡胶产业园生产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描述海南岛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势特征。 (2)分析海南岛吸引俄罗斯游客的原因。 (3)分析海南岛发展热带现代农业的有利区位条件。 (4)写出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并对应材料四说明其在示意图中的具体表现。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冬天漫漫,春天还远,下图中A地区位于世界两大裂谷带之一的攀西大裂谷上,却冬天胜似春天,被称为四川的“三亚”,它就是攀枝花。这里有富甲天下的矿产资源,浓郁的民族风情,而最有特色的莫过于“冬日三绝”,即内陆同纬度地带最温暖的阳光,生长时间最快的密集鲜花和罕见的温泉。 (1)图中,A处温度范围是多少?描述图中等温线的大致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 (2)描述图中金沙江河段水系特征。 (3)据材料和所学地理知识,解释该地拥有“内陆同纬度地带最温暖的阳光”的原因。 3.(选修3:旅游地理)

羚羊峡谷(36°N,111°W)是世界上著名的狭缝型峡谷,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的沙漠,常年处在干涸的河道之中。从地表看,如同被流水冲出的细沟(如下图),但当人们深入谷底则会发现谷壁岩石表面像被精心打磨,纹层光滑柔美。阳光从峡谷顶部进入,经过谷壁岩石的多次反射,形成梦幻般的色彩。 请说出人们游览羚羊峡谷的最佳时刻(当地时间),并简述去羚羊峡谷游览需要当地导游带领的原因。 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质时期柴达木盆地为巨大湖泊,在地壳抬升和气候变化的双重作用下,古湖面积萎缩,形成群山环抱的封闭性断陷盆地。强劲的西北风不断剥蚀出露的古湖沉积地层,形成雅丹地貌。后来,该地区气候转暖,盆地中西部的鸭湖地区形成了我国唯一的水上雅丹景观(如图所示)。 (1)简述柴达木盆地形成过程及其对当地气候变化的影响。 (2)据图说明鸭湖水上雅丹地貌的形成过程。 (3)雅丹地貌向斜槽部地表的风蚀残丘较多,但又未形成完整的带状分布,试分析其原因。 5.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白令海由水深小于200m的浅海陆架区和水深3000—4000m的深海海盆区组成,是西北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发育地垒、地堑结构和一系列的基岩海岭及狭窄的盆地。下图为白令海沉积物厚度分布图。 (1)指出白令海沉积物厚度的分布特征。 (2)说明白令海沉积物的主要来源。 (3)分析白令海发育地垒、地堑和一系列基岩海岭的原因。 (4)推测白令海的可能演变趋势。 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美国匹兹堡市曾以钢铁工业著称,20世纪70年代末,匹兹堡的钢铁工业陷入持续、全面衰退。20世纪80年代以来,匹兹堡重视培养、引进人才和科技创新,从一个以钢铁工业为主导的资源型城市逐步转变为以一系列高技术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工业城市,以

大题09区域自然地理环境演变-备战2020年高考地理之考前抓大题解析版

备战2020年高考地理之《考前抓大题》 大题09区域自然地理环境演变 1.(云南省昆明市2019—2020学年高三三诊一模”教学质量检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质时期柴达木盆地为巨大湖泊,在地壳抬升和气候干早化的双重作用下,古湖面积萎缩,形成群山环抱的封闭性断陷盆地。强劲的西北风从阿尔金山的低洼区穿入,不断剥蚀出露的古湖沉积地层,形成规模巨大,与主导风向一致的雅丹地貌。该地区气候曾向暖湿转变,盆地中西部的鸭湖地区(下图)形成了我国唯一的水上雅丹景观。现在,鸭湖水位上升,面积扩大,水体的作用正导致水上雅丹景观的消失。 (1)分析柴达木盆有利于雅丹地貌发展的物质和气候条件。 (2)简述鸭湖地区雅丹地貌演化为水上雅丹的过程。 (3)推测水体的作用对水上雅丹景观消失的影响。 【答案】(1)物质条件:沉积作用形成深厚的古湖沉积地层;气候条件:气候干旱,昼夜温差大,风化作 用强;气候干旱,西北风势力强劲;西北风经低洼区穿过,狭管效应,加强风力侵蚀。 (2)当气候转向暖湿,冰川融水增多;那陵格勒河流入低洼区域,形成湖泊;湖水淹没部分陆王雅丹,在 湖泊边缘形成水上雅丹。 (3)湖面水位上升,逐渐淹没低矮的雅丹地貌;水上雅丹底部受水浸泡,容易坍塌;岩层裂隙中水体冻融 作用,导致岩层破碎;湖面波浪的侵蚀作用,加剧雅丹地貌坍塌。 【解析】(1)雅丹地貌是新疆罗布泊地区的一种特殊的地貌形态,是一种典型的风蚀性地貌。雅丹地貌现 泛指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 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据此分析,柴达木盆有利于雅 丹地貌发展的物质条件是:地质时期柴达木盆地为巨大湖泊,在地壳抬升和气候干早化的双重作用下,古

四川省巴中市2020-2021学年高考一诊文综地理试题

四川省巴中市2020-2021学年高考一诊文综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5小题) 四川省拥有7000多种中药材,居全国之首。2018年四川中药材出口4038.23万美元,其中虫草(冬虫夏草,一种名贵中药材)占了很大的比例。中成药出口755.5万美元。全省200多家中药企业没有一家产值超过百亿元。相比较而言,江苏的某药业集团一年的产值就超过四川全省的中医药产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四川中医药产业当前面临的问题有() ①缺乏龙头企业带动②市场需求减少 ③产业链短④中药材出品以初级产品为主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 四川中医药产业要走出当前困局,最有效的策略是() A.加大技术投人提高中药材品质B.大力发展名贵中药材的人工种养C.改善中药材主产区的交通条件D.政府主导促进中医药产业整合升级 下图为近50年安徽省平均太阳辐射总量(MJ·m-2)空间分布图和皖南山区太阳辐射多年各月日平均值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 导致安徽省南北地区太阳辐射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B.大气降水C.海陆位置D.洋流 4. 皖南山区8月份太阳辐射量最大的主要原因是() A.太阳高度最大B.白昼达到最长 C.天气干燥酷暑D.硬化路面增加 剑桥地区位于英国东部的沼泽地带,由于长期吸引了大量高科技企业入驻,因此有“硅沼”之称,过去十几年来,多家企业都在该地区设立了研发中心。2020年6月我国某公司获许可,将在该地区“棕地”上建造首座工业级规模的无尘室制造工

厂,用于半导体的生产。而这片“棕地”原本是一家文具企业的造纸厂和生产基地,已被弃用多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多家企业的研发中心集聚于“硅沼”最有利于() A.降低交通运输费用B.及时掌握市场反馈信息 C.共用完善的基础设施D.加强企业间技术交流合作 6. 该公司入驻这片“棕地”带来的影响主要是() A.完善基础设施B.避免环境污染 C.促进产业升级D.加重生态破坏 桑树喜温暖湿润气候,原产中国,叶为桑蚕饲料。乌兹别克斯坦被称为“桑与棉的国度”,桑树以路边桑、沟边桑为主,品种以本地桑为主,也有成片种植桑园。开春发芽之前,乌兹别克斯坦农人要对桑树进行修剪,剪掉枝条头部的桑树被称为“断头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与成片种植桑园相比,路边桑、沟边桑的优势为() A.便于灌溉和采收B.基础设施投入大 C.充分利用土地D.利于机械化作业 8. 桑树修剪成“断头桑”的主要目的是() A.美化生态环境B.减少水分蒸发 C.增加光合作用D.生长更多新叶 读我国某城市人口数量变化折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9. 2018年该市城区就业人口减少的直接原因最有可能是() A.产业迁出B.地价较高C.环境污染D.交通拥堵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