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主要知识点

我们生活在物质构成的世界里,所有的物质都在不停地运动,还会发生变化。

1.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我们身边的书、橡皮、桌子……包括我们自己,都是由物

质构成的。

2.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

3.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有些变化产生了

新的物质。

4.物质:空气、书、电、电灯、火、水、声音等;

不是物质:想法、兴趣、理想

5.蜡烛熔化、易拉罐变形、纸被撕成碎片、热胀冷缩、铁丝弯曲、水蒸发、水的流淌等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

火柴燃烧、铁钉生锈等变化都产生了新的物质。

1.观察到“没有明显变化”跟观察到“明显变化”的现象同等重要。

2.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3.物质的变化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4.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如蜡烛燃烧、白糖加热时融化变色。

1.米饭在我们咀嚼的过程中,变得有(甜味)了,这是因为米饭中有一种叫(淀粉)的东西,在被我们咀嚼过程中发生了变化——淀粉变成了麦芽糖。

2.淀粉遇到碘酒颜色会变成(蓝色),产生了一种蓝色的新物质。我们可以来检验一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3.

烙饼、玉米、蛋糕、饼干……

根茎类:马铃薯、芋头、地瓜,南瓜、莲藕、山药、番薯。豆类蔬菜:碗豆、绿豆、红豆……

1.小苏打的特点:白色的细小晶体,粉状。白醋的特点:无色、透明的液体,有一股酸味。

2.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现象:眼睛看:产生气泡,耳朵听:有“嗤嗤”声,用手摸:杯子外壁有点凉。

3.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大量气体。将燃烧的细木条伸进玻璃杯中,观察到火苗马上熄灭的现象。像倒水一样,把玻璃杯中的气体倒在蜡烛的火焰上,火焰会马上熄灭。

4.科学家经过大量的研究,已经确定这种气体是二氧化碳,它是空气的组成部分。

能使燃着的火焰熄灭。我们打开汽水瓶盖时,冒出的气泡就是二氧化碳。5.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一种新物质——二氧化碳气体,这样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我们也可以表述为小苏打和白醋发生了化学反应。

6.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二氧化碳)具有的特征是(不支持燃烧)、(比空气重)、(无色透明)。

1.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

2.研究“铁生锈与什么因素有关”时的实验方法是对比实验法。每次只能改变一个条件。

1.把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能看到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蓝色的硫酸铜溶液颜色会变浅。

2.物质的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产生种种现象主要有:改变颜色、发光发热、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物。

3.化学变化中有气体产生的现象,但有气体产生的不一定就是化学变化。(如水变成水蒸气就是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中有发光发热的现象,但有发光发热的现象产生不一定就是化学变化。(如灯丝通电后发光放热就是物理变化)

4.化学变化的主要特征是产生新物质.

1.小苏打和白醋的反应非常迅速,铁生锈的速度比较缓慢,在不同的环境里铁生锈的速度快慢不同。

2.铁生锈需要水和空气的共同作用。

3.每年由于铁制品生锈所造成的损失十分巨大

4.把铁与(水、空气)隔绝开是防止(铁生锈)的好方法,如刷油漆、电镀等。5.空盘子(空气)里的铁钉生锈比较慢,菜油盘子里的铁钉最不易生锈,水盘子里的铁钉最容易生锈。铁在盐水里的生锈速度快。

6.防止铁制品生锈的常见方法:1.保持铁制品表面干燥和洁净(隔绝水分)2.在铁制品表面涂一层油;3.在铁制品表面刷油漆;4.在铁制品表面镀上一层耐磨、耐腐蚀的金属(隔绝水分和空气); 5.制成不锈钢;(改变内部的结构)

1.物质的变化一般分成两类: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很多,最重要的特点是产生了新物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发生了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3.我们每天吃的食物,进入我们的体内,要经过许许多多的化学变化,才能变成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P40

4.建筑用的水泥,它的生产过程包含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

5.美丽的烟花,当它在空中爆炸时,发生了剧烈的化学变化,产生了五彩缤纷的色彩。

1.物质之间的变化是常见的,如果物质变化后产生了新物质,它是不会消失的,物质是不灭的,只不过转变成了其他物质。

2.一块铁完全生锈后,体积可增大8倍。

3.中国古代的黑火药是硝石、硫黄、木炭以及一些辅料等粉末状物质的混合物。最早的火药出自炼丹术之手。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