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维修保养标准化管理规定修订稿

设备维修保养标准化管理规定修订稿
设备维修保养标准化管理规定修订稿

设备维修保养标准化管

理规定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1 目的

规范维修作业人员的维修行为和作业要求,提高维修作业质量和工作效率,降低设备故障,提高设备完好率。

2 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生产设备。

3 职责

XX部是设备维修保养作业的归口管理单位,负责制定管理制度,对设备维修保养作业情况进行监督、控制和考核;

XX部负责设备维修保养作业标准的贯彻、执行;

4 要求

维修人员基本要求

设备维修人员必须认真学习《生产设备和设施管理程序》、《设备使用保养维修管理规定》等相关管理制度,掌握设备操作规程及设备说明书等相关培训内容;

学习掌握厂内设备结构、工作原理、功能和性能;

掌握车间设备精度、技术指标、工艺要求;

掌握车间设备的基本操作,认真学习设备使用与维护说明书,掌握设备操作规程;

清楚设备<月度检修计划》及《年度检修计划》等;

符合工厂人事部门要求的上岗条件,特殊工种有操作证。

设备点巡检和保养

点检

上班后操作人员按设备点检表及点检要求进行设备点检工作,每天在班前利用感官手段对规定的部位进行检查并及时处理;

设备维修人员要深入现场,认真查看点检表并听取操作者反映情况,对发现的问题要求及时处理;

操作工人每天必须对按《设备操作规程》的要求进行设备清扫和保养;

巡检

每天上班后,所有的维修人员必须对分管区域的设备进行巡回检查,巡检首先要检查操作者的点检记录并签字,且需听取操作工人的反应意见,经复查后及时排除;

通过感官或仪器对重要部位进行检查,达到有效监视的目的;

查看设备漏油、漏气等情况,采取治漏措施,查看油箱油位,补充油量,监督操作人员正确使用设备;

维修人员要认真记录每天的巡检情况,能及时解决问题的要及时解决,较大或不能解决的问题应向设备管理人员汇报,并积极参与解决;

设备巡检要绕设备四周检查,不能用在过道上的简单行走以及走马观花的形式代替巡检。

维修过程与效率要求

设备发生故障后设备维修人员按照《维修通知单》到达维修现场,立即判断故障原因,制定科学合理的维修方案,并实施维修。对于不能处理问题,应该及时上报装备部相关领导,并跟踪进展情况;

接到维修任务后,不得以任何借口和理由(如没有备件、不会处理、没有图纸、质保期内、应该外委等)不进行维修,当维修过程中碰到领用备件、送修、图纸查询时,维修人员必须积极主动解决,不得找任何借口和原因推委、拖拉。维修人员要满足生产现场要求,随叫随到;

维修活动开始前必须收集弄清必要的信息(如质量、故障、安全等),明确维修目标,维修内容,标准和要求;

因质量问题的停机由工艺人员牵头对整个工艺系统进行分析,确认是设备因素后,立即按设备故障处理程序执行;

有困难和技术问题时,要及时反馈信息,并跟踪情况。其它人员帮助解决问题时,并不意味着维修者的维修责任的降低或其维修活动的结束;

配合和辅助人员必须听从维修负责人的安排和调度;

管理人员要及时了解、控制、协调维修活动,并掌控维修进度等情况;

维修项目计划、预防性检修计划等需要变更时,必须获得批准;

重点维修项目或疑难设备故障,要制定方案、计划。当方案制定后,不得擅自变化,当需要变化时,必须重新讨论,制定后按新的计划执行;

对于计划检修项目,必须提前做好技术方案和备件准备,提前进行备件确认,提前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

维修作业只有在通过验收后方可以结束,让步接收必须得到领导批准;

积极参加设备异常分析改进工作,提出经济合理的维修方案;

督促工艺员正确使用设备,杜绝由于使用不当造成的设备事故和故障,减少损失;

维修人员有责任按上级要求参与新设备、外协维修设备的配合工作及验收工作,并寻找问题,向设备厂家和维修服务厂家提出整改意见。

维修成本管理

维修作业,必须具有成本节约意识,做到领用相符,杜绝浪费,坚持修旧利废,能少领的备件、材料不多领,并按照以旧换新的管理制度实施,把能修复的备件尽量维修使用,或更换后修复备用的原则;

维修人员要根据巡检、维修和预防维修计划提报备件需求计划,确保备件采购的及时、准确。领用备件时要根据装备部相关领导开具的领用单进行领取,备件领用执行以旧换新制度。

维修及保养质量要求

完成维修或保养的相关计划要求;

按设备精度标准及设备技术要求进行维修或保养;

满足工艺要求;

维修或保养过程中拆卸部分(罩、壳、防护等)在修理完成后要及时恢复,并防止维修或保养导致的水、电、油、气的泄漏问题;

当设备需要更改设计结构时,必须获得专门的评估和批准,并有记录资料;

涉及到工艺及产品精度的设备维修作业,要进行满足工艺要求的验收流程;

计量仪器仪表的更换和维修,要获得计量部门校验确认;

涉及设备精度的维修保养时,要在设备维修保养前后进行精度检查并做好记录;

当维修质量达不到技术要求,需要让步接收时,要获得相关领导的批准;

维修作业要彻底完成,因生产需要采取临时措施,必须通知装备部相关领导,并尽快实施永久修复措施,防止再次发生同类问题;

验收

解决故障问题的维修在维修后要进行功能和性能验收。如果维修工作可能影响加工精度,维修前必须同工艺人员确认加工质量状况和检查方法。维修后必须保持设备原有的加工精度;

解决质量问题的设备维修,在维修前要有原始加工精度记录,维修前要明确维修目标和方案,维修完成后按目标进行验收,工艺员和质量人员要参与验收;

涉及加工精度变化的维修活动完工后,首件必须做本工序的全尺寸检查,确保满足工艺要求,使用后密切注意质量变化情况,当质量稳定后,设备维修工作才算结束;

维修完成后,要检查设备的防护装置是否恢复、各部件是否紧固、电器接线是否正确、开关位置、动力部件的原始位置等,确保顺利试机。

安全文明维修与5S管理

维修准备及清理工作

维修活动必须抓好安全工作,高空作业、动火、停送电等危险作业,必须严格按规定办理手续并有现场监护,杜绝人身、设备事故的发生;

维修活动开始前,要挂“正在维修”、“不要合闸”等安全警示牌,并切断电源;

较大维修项目要在维修区域内牵安全警示线,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大型维修活动前要制定安全文明维修的方案计划;提前做好场地清洁、维修工具、拆卸件存放器具、清洗剂盒清洗容器、润滑油、编号套子、记号笔、擦布、管口扎布等准备工作;

维修中拆卸部件必须按规定有序摆放,大型项目必须对拆卸部件做好编号和安装记号;维修前必须掌握拆卸部位的结构,当拆装碰到干涉和困难时,不得强行拆装,通过复查图纸或讨论等方式确认结构原理后再执行;

油管拆卸后必须做好管口防尘包扎,防止杂物进入;

精密零件清洗要按有关标准或特别要求处理,清洗后要用干净绸布擦拭,清洗容器要保证清洁。使用汽油、酒精,丙酮清洗或擦试零件时应远离火源和热源,严禁吸烟和用火;

维修工作进行前、进行中和完成后要认真及时清理干净现场,保证维修现场清洁有序,作好6S管理工作,维修工作没有完成,下班前也要作好5S管理,保管好工具及贵重物品;

设备维修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在拆装部件时,使用的工具应符合要求,锤击部位不得有毛剌或飞边。所用工具必须齐备、完好、可靠,不准使用有裂纹、带毛刺、手柄松动不符合安全要求的工具,应严格遵守常用的工具安全操作规程。

工作时要注意周围人员和自身安全,防止因挥动工具、工具脱落、工件铁屑飞溅造成人身事故,远离产品避免质量事故,多人合作要注意协调配合;

设备上的电气路线、元器件、电动工具发生故障,应确保完好,不能自己拆卸,应有专业电工处理,不准擅自动手敷设线路和安装临时电源;

起吊和搬运重物时,应遵守起重工、挂钩工、搬运工安全操作规程,应与行车操作员密切配合。应确保钢丝绳完好,决不允许超负荷使用或斜吊歪吊。严禁在起吊物上、下工作;

高空作业前须检查梯子、脚手架,确保安全可靠。工具必须放在工具袋里,安全带要扎好,不准穿硬底鞋,不准打闹,不准乱扔东西;

使用梯子登高时需两人作业而且要有防护措施,梯子斜60℃为宜,必须要有人保护,人字梯要有绳子拉紧;

登高作业平台,不准置于带电的母线或高压线下面,平台台面上应有绝缘垫以防触电,平台上应设立防护栏杆;

清除铁屑必须有专用工具,不准用手拿嘴吹;

在从事氩弧焊、电焊、氧割时,必须佩戴防护眼镜和面罩等防护措施;

使用电炉加热时,首先应检查电炉的绝缘情况,放好被加热物体后,方可送电,整个加热过程应有人照看;

润滑、液压油箱要按设备说明书的要求定期清理和过滤,要符合“五定”(定点、定质、定量、定期、定人),“三过滤”(油桶、油壶、注油器三级过滤)的要求,老化或损坏的过滤装置要及时更换;

工作完毕离岗时,必须将设备的水、电、气、油源断开、清理场地,收好工具,零件摆放整齐;

维修房内管理

维修班房要作好清理、整理、整顿、清扫、素养方面的5S管理,确保班组环境优雅,不能乱放各种杂务;

班组内技术资料要整理好摆放整齐;

维修班房的备件,工具要摆放合理整齐;

维修班房内的各种设备,桌椅要及时修理,摆放整齐,每天下班前做好打扫工作;

维修班房内管理看板要认真管理,按要求填写;

按要求填写的各种记录和表格,要做好保管和存档工作;

编制 : 审核 : 批准 :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