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秋思》理解性默写

《渔家傲秋思》理解性默写

《渔家傲?秋思》理解性默写

【原诗】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习题】

理解性默写

1、唐代诗人李益诗句“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抒写了戍边将士强烈的思乡之情,《渔家傲·秋思》中表达同样感情的句子是:人不寐,将军白发

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3、《渔家傲?秋思》中抒发征夫戍边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且表达了主旨的诗句是: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4、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体现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运用相似的景物渲染了边塞的悲凉,这句词是: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5、《渔家傲?秋思》中渲染古代西北边地秋景的悲凉奇异的诗句是: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劝学》理解性默写(附答案)

《劝学》理解性默写 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2.在文中用比喻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提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 4.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的君子,就要“”,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5.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专一,如果不专一,便会像螃蟹一样,一无所成的句子是:,,。 6.在文中用比喻的手法,借助木头经过烘烤后发生变化,即使再烘烤也不能复原了,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的语句是:,,。 7.有时作者又采用对比的方法,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明对照,以增强文字的说服力。例如,在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用劣马与好马进行对比以说理的句子是:,;,。 8.“”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 9.荀子《劝学》中“,”,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10.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 11.“,”,通过“木”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12.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句子是:,。

(完整版)宋词四首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念奴娇?赤壁怀古》理解性默写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2015新课标卷1)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借古伤怀抒发理想幻灭、人生失意的两句是“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2015石家庄二模)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用“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两句表达了词人对坎坷身世的无限感慨,借酒抒情,思接古今,是全词余音袅袅的尾声。(2015西藏拉萨中学高三月考) 4.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将自己对人生的思索寄托于江水和明月的句子是“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四川省资阳市2016届高三模拟1) 5.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描绘了周瑜的英气勃发。6.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运用比喻修辞描写赤壁古战场的险要形势的一句: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7.本文中既点题,又为周瑜出场营造声势的句子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8.具体描写“江山如画”之意的句子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9.《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正值青春年少的英雄形象的语句是: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10.《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赤壁战场上,周瑜从容娴雅,沉着应战,指挥若定的儒将风度形象: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理解性默写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写登临所见又处处关合古人古事,紧紧扣住题序中的“怀古”二字,首先想到孙权在建都南京以前曾建都京口,因此作者登高望远,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位著名的历史人物不禁感叹:,。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感叹东吴那个强盛的局面,孙权那个英雄、风流余韵,都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一去不返了,只留下京口供后人欣赏凭吊而已的句子是:,。 3.刘裕曾在京口起兵北伐,征讨桓玄,平定叛乱,先后消灭了南燕、后燕、后秦等国,并收复洛阳、长安等地,也是一个跟京口有关的历史上的风流人物,辛弃疾赞叹刘裕北伐的赫赫战功的两句是:,。 4.在下阕中,辛弃疾提到了另外一个人物,刘裕的儿子刘义隆轻率举兵北伐,妄想追求汉代大将霍去病追击匈奴在狼居胥山筑坛祭天那样的功业,结果吃了败仗,张皇南逃,狼狈不堪的句子是:,,。 5.辛弃疾描写南宋时老百姓常在宋文帝元嘉北伐失败之后,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率军追击击败王玄谟的军队后,在长江北岸的瓜步山上修建的一座行宫迎神赛会,词人借历史影射现实,说南宋的失败,金人的南侵,国家的耻辱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渐渐地被人们淡忘了的句子是:,,。 6.他借用廉颇的典故,表明自己显然年老却还是壮志犹存,希望能够为国立功的句子是:,,? 1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2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3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劝学》理解性默写

《劝学》理解性默写(一) 1.荀子在《劝学》中论述学习作用时用了五个比喻,先用“, ;,” 来说明学习的作用,接着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强调学习能够弥补不足。 2.韩愈《师说》中说:“(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与《荀子·劝学》中“,”的观点相同。 3.《劝学》强调学习必须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因而警喻说:“, ;,。” 4.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 5.“勿以善小而不为”,只要积累就有大收获,故荀子说“, ,。” 《劝学》理解性默写(二) 6.荀子在《劝学》中用蟹作喻强调学习必须专一的句子是“, ,。” 7.荀子《劝学》中的“,”二句,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8.荀子《劝学》中“,”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9.荀子《劝学》中“”说君子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 而最终却超过了一般人,是因为“”,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 不足的道理。 10.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风雨”来抒发感情的名句。而荀子《劝学》中则用“,”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11.《劝学》中说明即使原来是地地道道的“不善”之人,经过学习,也可以“改变”成完全 合乎道德规范的人的比喻句是:,,。 ,,。

《劝学》答案 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3.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5.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6.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7.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8.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9.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0.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1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1.荀子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必须用礼义来矫正,所以他特别重 视学习。“性恶论”是荀子社会政治思想的出发点,他在《劝学》中首先提出学习不可以停止,就是想抓住关键,解决根本问题,在文中对应的语句是:。 2.在文中用比喻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提高的句子 是:, ;, 。 3.在文中用比喻的手法,借助木头经过烘烤后发生变化,即使再烘烤 也不能复原了,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的语句 是:, ,。

《念奴娇赤壁怀古》理解性默写

《念奴娇·赤壁怀古》理解性默写 1.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既表明了大浪淘沙,又表明历史终将记住英雄人物的句子是:(),(),()。 2.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把长江和历史人物联系起来表现对逝去历史人物感怀的句子是:(),(),()。 3.本文中既点题,又为周瑜出场营造声势的句子是:(),(),()。 4.《赤壁怀古》中通过写长江水滚滚东流比喻时间流逝带走无数杰出人物的三句:(),(),()。 5.《赤壁怀古》中写旧时营垒西边,人们都说是三国时赤壁旧址的三句:(),(),()。 6.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从江涛转向赤壁战争遗迹,为歌颂周瑜埋下了伏笔的句子是:(),(),()。 7.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作者从视觉和听觉角度,生动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观的句子是:(),(),()。 8.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运用比喻修辞描写赤壁古战场的险要形势的几句是: (),(),()。 9.《赤壁怀古》中描写赤壁之地石壁冲天,江水冲击岸边激起无数像雪一样的浪花的场景的三句:(),(),()。 10.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江水面对直插高空的石崖,拍打江岸激起白雪似的浪花的句子是:(),(),()。 11.从形、声、色三位一体写景的名句是:(),(),()。 1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运用比喻修辞具体描写“江山如画”的赤壁古战场的险要形势,大江的气势磅礴、宏伟壮阔的一句:(),(),()。 13.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两句收束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14.《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面对千古常新的江山,想起在这个历史舞台上曾经叱咤风云的许多历史人物,不禁感慨“(),()”。 15.《赤壁怀古》写在如此美丽的江山美景中涌现出无数英雄豪杰的两句:(),()。 16.《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赞美英雄豪杰战斗过的地方风景壮丽,更赞美这里涌现的叱咤风云的豪杰,向下阕过度的句子是:(),()。 17.使用比喻(明喻)承上启下的句子:(),()。 18.《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小乔”的婚事是为了突出周瑜青春得意、气度雄伟的句子是:(),(),()。 19.《赤壁怀古》中缅怀三国时期周瑜刚刚娶妻,姿容雄伟,英气勃发的姿态的三句:(),(),()。 编辑版word

《劝学》理解性默写

1. 荀子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必须用礼义来矫正,所以他特别重视 学习。“性恶论”是荀子社会政治思想的出发点,他在《劝学》中首先提出学习不可以停止,就是想抓住关键,解决根本问题在文中对应的语句 3. 在文中用比喻的手法,借助木头经过烘烤后发生变化,即使再烘烤也不 能复原了,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 4. 有时作者又采用对比的方法,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 明对照,以增强文字的说服力。例如,在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用劣马与好马进行对比以说理的句子

19.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的名句。而《荀子.劝学》 中则用“,”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20.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 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 “,。” 21.只要坚持,就会成功。正如《荀子.劝学》中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 22. ,,却能“上食埃 土,下饮黄泉”的“用心一”和螃蟹虽有六跪而二螯,然 “,”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学习必须用心专一,才能获得成功。 《劝学》理解性默写答案 1. 学不可以已 2.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3.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4.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5.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6.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7. 蟹六跪而二鳌,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8.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9.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0.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11. 荀子学不可以已 12. 学不可以已 13. 《劝学》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14.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15.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16. 知明而行无过博学而日三省乎己

《劝学》理解性默写28727

1.荀子在《劝学》中论述学习作用时用了五个比喻,先用“, ;,” 来说明学习的作用,接着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强调学习能够弥补不足。 2.韩愈《师说》中说:“(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与《荀子·劝学》中“,”的观点相同。 3.《劝学》强调学习必须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因而警喻说:“, ;,。” 4.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 5.“勿以善小而不为”,只要积累就有大收获,固荀子说“, ,。” 《劝学》理解性默写(二) 6.荀子在《劝学》中用蟹作喻强调学习必须专一的句子是“, ,。” 7.荀子《劝学》中的“,”二句,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8.荀子《劝学》中“,”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9.荀子《劝学》中说君子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了一般人,是因为“,”,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

足的道理。 10.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风雨”来抒发感情的名句。而荀子《劝学》中则用“,”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11.《劝学》中说明即使原来是地地道道的“不善”之人,经过学习,也可以“改变”成完全合乎道德规范的人的比喻句是:,,。 ,,。 《劝学》答案 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3.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5.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6.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7.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8.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9.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0.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1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师说、劝学 理解性默写

《师说》理解性默写 1、《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 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2、《师说》一文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明确的指出了从师的标准:“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柳宗元曾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 ”所描述的现象一样。 4、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一句是:“_________ ,_________ 。” 5、《师说》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6、求学需要实事求是的精神,不懂的就要去探求,或是向别人请教,正如《师说》中所说“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否则,就会像韩愈在《师说》中批判的对象一样,本末倒置,“_________ ,_________ ”。 7、在《师说》中韩愈所指的老师和教小孩子读书的老师是不一样的,即“彼童子之师,_________ ,_________ 。” 8、《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他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_________ ,_________ 。 9、从师态度不同,结果也不同。古之圣人才智超出一般人很远,“_________ ”;今之众人才智低于圣人很多,“________”,这就造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是故 “________ ,_________ ”。 10、“没有人是天生懂道理的”,这与《师说》中“_________ ,_________ ?”一致。 参考答案: 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4、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5、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6、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7、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8、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劝学理解性默写(全覆盖)

《劝学》理解性默写正常顺序 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2、荀子在《劝学》中指出:“青,,。”与韩愈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思想一致。 3、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新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劝学》中除“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外还有冰,,。也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后人超过前人的思想。 4、一块木头即使直到“”程度,用一种火烤的方法也会使其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 5、在文中用比喻的手法,借助木头经过烘烤后发生变化,即使再烘烤也不能复原了,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的语句是:“,,。” 6、“,,”通过“木”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7.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 8.《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 9、即使极力眺望远方,也不如借助地势的改变来拓宽视野“,。”荀子用这两句话说明要善于借助外力提升自己。 10、《劝学》中说想要别人快速找到自己就“,”即使原本的肢体没发生任何改变,也会有好的效果“,。” 11、《劝学》中说声音借助风力会增强传播效果,听的人自然也听得清晰“,,。” 12、《劝学》中说虽然脚力不佳,但只要借助车马,一样可以轻松到达远方“,,。” 13、《劝学》中以“借船渡水”为喻说明善于凭借外物来达到目标的句子是“,,。” 14、“”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15、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的名句。而《荀子.劝学》中则用“,;”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16、《赤壁赋》中写到“舞幽壑之潜蛟”蛟龙非深渊不潜,因此《劝学》以蛟龙生渊为喻,强调积累的重要性的句子是“, ;” 17、《劝学》中点明人要实现自己境界的提升就要不断积累的句子是“, ,。” 18、《劝学》中从反面设喻,强调学习重在积累,如果不注重积累,便无法达到远大目标的句子是:,;,。19.有时作者又采用对比的方法,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明对照,以增强文字的说服力。例如,在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用好马与劣马进行对比以说理的句子是:“,;,。” 20、如果不持之以恒,即使容易做到的事情也不会成功。正如《荀子.劝学》中说:,;反之则会取得成功,。”

《劝学》理解性默写全编[高中语文]

《劝学》情境默写 一、《劝学》(《荀子》)内容梗概 ①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助记] 揭示中心论点: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助记] 以生动的比喻论述学习的意义——学习可以提高自己,改变自己。 ③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助记] 写学习的作用,强调学习可以使人超越自身局限。 ④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助记] 写学习的方法和态度,依次围绕积累、坚持、专心三个方面展开。 二、挖空练习 君子曰:。 青,取之于(),而青于();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中规。虽()()(),不()挺者,。()木受绳则直,金就 ()则(),,则()明而行无过()。 ,不如;吾尝()而望矣,不如登高之()见也。登高而(),()非加长也,;顺风而呼,声非加()也,而闻者()。者,非()足也,而()千里;假舟()者,非能水也,而绝江()。君子,善假于物()。 ,风雨兴焉;积水成渊,()龙生焉;积善成(),,()心备焉。故,无以()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一跃,不能十步;()马十(),功在不舍。,朽木不();()而不舍,()无爪牙之利,,上食()土,下()黄泉,用心一也。()六()而二(),非者,用心()也。 三、易错字分析 君子曰: 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车柔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车柔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015 年湖北卷,2013 年天津卷、山东卷)

《念奴娇赤壁怀古》理解性默写及答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

《念奴娇?赤壁怀古》理解性默写及答案【必修上册】 【原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理解性默写】 1.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把长江和历史人物联系起来表现对逝去历史人物感怀的句子是:,,。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赞美英雄豪杰战斗过的地方风景壮丽,更赞美这里涌现的叱咤风云的豪杰,向下阕过度的句子是:,。 3.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江水面对直插高空的石崖,拍打江岸激起白雪似的浪花的句子是:,,。 4.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从江涛转向赤壁战争遗迹,为歌颂周瑜埋下了伏笔的句子是:,,。 5.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现周瑜风度潇洒,指挥从容,再现“以少胜多”的战例,艺术地写出周瑜才能的句子是:,,。 6.《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小乔”的婚事是为了突出周瑜青春得意、气度雄伟的句子是:,,。 7.《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在对历史人物敬仰中也包含了其对现实的不满。他深感不能像周瑜那样遇到明君圣主而建立功业因此自嘲的句子是:,,。 8.《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经过对比,发出自嘲和感叹后,面对江月和现实,不免流露人生消极情绪的句子是:,。 【参考答案】 1.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把长江和历史人物联系起来表现对逝去历史人物感怀的句子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赞美英雄豪杰战斗过的地方风景壮丽,更赞美这

《劝学》理解性默写(带答案)

《劝学》默写答案 1.孔子曰:“学而时习之”,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荀子在《劝学》中提出“学不可以已” 的观点,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对学习的认识。 2.在文中用比喻的手法,借助木头经过烘烤后发生变化,即使再烘烤也不能复原了,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的语句是: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3.《劝学》中,作者又采用对比的方法,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明对照,以增强文字的说服力。例如,在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用劣马与好马进行对比以说理的句子是: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4.《劝学》中,用“站得高看得远“”来说明外力的作用的句子是: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5.《劝学》中,“君子生非异也”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善假于物也”。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 6.《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7.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句子是: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8.荀子《劝学》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都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者后人可以超过前人的思想。 9.“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通过“木”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10.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知明而行无过”的君子,就要“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11. 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12.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的名句。而《荀子.劝学》中则用“积土成山风雨兴焉”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13.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 14.

劝学理解性默写

班级:姓名:得分: 《劝学》 1、《荀子·劝学》强调人要广泛学习而且经常反省自己才会智慧明达的名句是:“, 2、在荀子的《劝学》中用“朽木”“金石”为喻体阐明学习贵在坚持的句子是:“,;,。” 4、在《荀子?劝学》中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 5、《荀子·劝学》中与王之涣《登鹳雀楼》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达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6、《荀子·劝学》中“,”,表明人与人的天资差异本不大,关键在于后天的学习,君子要善于利用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7、《荀子·劝学》中指出人要积累善行养成好的品德,就会达到“,,”的境界。 8、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的名句。而《劝学》中则用“,”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劝学》中以行路为喻,从反面阐述学习必须善于积累的语句是,。 9、《荀子?劝学》中,荀子以亲身的体验,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两句是“,”。 10、《荀子?劝学》中“,”两句是说水的不断积聚就会变成潭,之后龙就会在这里出现。 11、在文中用比喻的手法,借助木头经过烘烤后发生变化,即使再烘烤也不能复原了,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的语句是:,,。 12、《劝学》中作者连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揖”四个比喻,从见、闻、陆、水等方面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利用和借助外界条件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说明人借助学习,就能弥补自己的不足,取得更显著的成效。最后由此得出结论:,。 13、《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 14、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句子是:,。 15、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16、“,”,通过“木”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翻译:1、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2、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4、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劝学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劝学》理解性默写 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2.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观点相同。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4. 《劝学》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 。 5.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 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 7. 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 8、在文中用比喻的手法,借助木头经过烘烤后发生变化,即使再烘烤也不能复原了,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的语句是:,,。 9、有时作者又采用对比的方法,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明对照,以增强文字的说服力。例如,在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用劣马与好马进行对比以说理的句子是:,;,。 10、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新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和荀子劝学中的“,,。”都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后人超过前人的思想。 11、“,”通过“木”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12、《劝学》中从反面设喻,强调学习重在积累,如果不注重积累,便无法达到远大目标的句子是:,;,。 13、荀子《劝学》中“,”,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14、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专一,如果不专一,便会像螃蟹一样,一无所成的句子是:,,。

15、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的名句。而《荀子.劝学》中则用“,”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16、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 17、只要坚持,就会成功。正如《荀子.劝学》中说:“,;,。” 18、,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的“用心一”和螃蟹虽有六跪而二螯,然“,”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学习必须用心专一,才能获得成功。 答案: 1.学不可以已 2.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6.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7.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8、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9、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10、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1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12、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13、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14、蟹六跪而二鳌,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5、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16、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劝学》理解性默写 附答案

《劝学》 (1)《劝学》中以蟹作比,从反面阐述用心专一,不能急躁的道理的 句子是 “,, ”。 (2)在《劝学》中.荀子用登高望远、顺风疾呼、骑马行千里、划桨 渡江河等四个类比,推出了“,”的结论。 (3)《劝学》中以车马和渡河为例,意在强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道理。 (4)荀子在《劝学》中用对比的手法说明“学”与“思”关系的名句 是“,。” (5)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这两 个句子是:“,”。(6)荀子在《劝学》中指出,蟹虽然有“六跪”和“二螯”,但是“______ __________”,这是因为它“______ _______”。(7)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 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 中说“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8)荀子《劝学》中“,”两句以登高见博为喻指出了学要善假于物的重要性。 (9)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中的_ _______ 印证了这句话。 (10)中国古代思想家荀子在《劝学》中以“劣马”为喻,强调坚持重

要性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11)《劝学》中“,”两句用木材取直、刀剑磨砺做比喻,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12)荀子《劝学》中“,,”三句,用形象化的写法借气流传播声音来阐明君子善假于物的道理。 (13)《荀子·劝学》中强调了积累的重要。以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可以兴风雨、生蛟龙设喻,引出 “,,”的观点。 (14)《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相似。(15)荀子在《劝学》中用以揭示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的君子最终却能超过一般人的原因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蟹六跪而二鳌,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6.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7.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8.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9.学不可以已 10.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1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12.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3.

《念奴娇·过洞庭》理解性默写(带答案)

《念奴娇?过洞庭》理解性默写 1. 《念奴娇·过洞庭》中,词人借明亮的月光和灿烂的银河,说自己“表里俱澄澈”的两个句子是:,。 2. 《念奴娇·过洞庭》中,词人写招待客人时,自己舀尽西江的水,用北斗星做酒器的两个句子是:,。 3.《念奴娇·过洞庭》中,词人写出了中秋的洞庭湖,碧波万顷,水波不兴,幽然之境令人神往的句子是:,,。 4.《念奴娇·过洞庭》中,“,,”三句的景与“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的情交相呼应,交相融合。 5. 《念奴娇·过洞庭》中,点出了在这秋草无色,秋水无波,美玉一般的空灵画面上,湖上的一叶扁舟分外突出,真似仙境的句子是:,。 6. 《念奴娇·过洞庭》中,以江为酒,对星细酌,万物为友,用奇崛想象之语表达词人愉悦的心境和豪迈的气度的句子是:,,。 7.《念奴娇·过洞庭》中,词人描写秋月秋水之美,美在澄澈,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没有一丝一毫浑浊的词句是:,,。 8.《念奴娇·过洞庭》中,词人敲击船沿、仰天长啸,抒发出自己的满腔豪情,似乎忘却时间的句子是:,! 9.《念奴娇·过洞庭》中,词人由洞庭湖的澄澈,想起自己在岭表一年因被谗而免职的经历,感慨系之的句子是:,,。 - 10. 苏轼《西江月》: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念奴娇·过洞庭》中,词人也有类似的句子是:,。 11.《念奴娇·过洞庭》中,描写词人“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的词句是:,

。 12.《念奴娇·过洞庭》中,写天人合的美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词句是:, 。 《念奴娇?过洞庭》默写答案 1. 《念奴娇·过洞庭》中,词人借明亮的月光和灿烂的银河,说自己“表里俱澄澈”的两个句子是:素月分辉,明河共影。 2. 《念奴娇·过洞庭》中,词人写招待客人时,自己舀尽西江的水,用北斗星做酒器的两个句子是:尽挹西江,细斟北斗。 3.《念奴娇·过洞庭》中,词人写出了中秋的洞庭湖,碧波万顷,水波不兴,幽然之境令人神往的句子是: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4.《念奴娇·过洞庭》中,“素月分辉,明河共映,表里俱澄澈”三句的景与“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的情交相呼应,交相融合。 5. 《念奴娇·过洞庭》中,点出了在这秋草无色,秋水无波,美玉一般的空灵画面上,湖上的一叶扁舟分外突出,真似仙境的句子是:玉界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 $ 6. 《念奴娇·过洞庭》中,以江为酒,对星细酌,万物为友,用奇崛想象之语表达词人愉悦的心境和豪迈的气度的句子是: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7.《念奴娇·过洞庭》中,词人描写秋月秋水之美,美在澄澈,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没有一丝一毫浑浊的词句是:素月分辉,明河共映,表里俱澄澈。 8.《念奴娇·过洞庭》中,词人敲击船沿、仰天长啸,抒发出自己的满腔豪情,似乎忘却时间的句子是: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9.《念奴娇·过洞庭》中,词人由洞庭湖的澄澈,想起自己在岭表一年因被谗而免职的经历,感慨系之的句子是: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10. 苏轼《西江月》: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念奴娇·过洞庭》中,词人也有类似的句子是: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11.《念奴娇·过洞庭》中,描写词人“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的词句是: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

劝学,赤壁怀古,京口北固亭怀古。理解性默写

《劝学》理解性默写 1.孔子曰:“学而时习之”,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荀子在《劝学》中提出“”的观点,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对学习的认识。 2.在文中用比喻的手法,借助木头经过烘烤后发生变化,即使再烘烤也不能复原了,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的语句是:,,。 3.有时作者又采用对比的方法,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明对照,以增强文字的说服力。例如,在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用劣马与好马进行对比以说理的句子是:,;,。 4.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5.“”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6.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专一,如果不专一,便会像螃蟹一样,一无所成的句子是:,,。7.《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 是:,。 8.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句子是:,。 9.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10.荀子《劝学》说:“,;,。”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都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者后人可以超过前人的思想。 11.“,”,通过“木”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12.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 13.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的君子,就要“”,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劝学 理解性默写

1、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并在后来形成一句常用成语的句子是:“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韩愈在《师说》篇中指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与《荀子·劝学》篇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观点是相同的。 3、只要坚持就会成功。正如《荀子·劝学》中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荀子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必须用礼义来矫正,所以他特别重视学习。“性恶论”是荀子社会政治思想的出发点,他在《劝学》中首先提出学习不可以停止,就是想抓住关键,解决根本问题在文中对应的语句 是:。 2.在文中用比喻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提高的句子 是:, ;, 。 3.在文中用比喻的手法,借助木头

经过烘烤后发生变化,即使再烘烤也不能复原了,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的语句 是:, ,。 4.有时作者又采用对比的方法,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明对照,以增强文字的说服力。例如,在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用劣马与好马进行对比以说理的句子 是:,; ,。 5.《劝学》中从反面设喻,强调学习重在积累,如果不注重积累,便无法达到远大目标的句子是:, ;,。6.《劝学》中作者连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揖”四个比喻,从见、闻、陆、水等方面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利用和借助外界条件所起的重

要作用,从而说明人借助学习,就能弥补自己的不足,取得更显著的成效。最后由此得出结 论:, 。 7.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专一,如果不专一,便会像螃蟹一样,一无所成的句子 是:, ,。 8.《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 是:, 。 9.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句子 是:, 。

劝学理解性默写 附答案

(1)《劝学》中以蟹作比,从反面阐述用心专一,不能急躁的道理的 句子是 “,, ”。 (2)在《劝学》中.荀子用登高望远、顺风疾呼、骑马行千里、划桨 渡江河等四个类比,推出了“,”的结论。 (3)《劝学》中以车马和渡河为例,意在强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道理。 (4)荀子在《劝学》中用对比的手法说明“学”与“思”关系的名句 是“,。” (5)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这两 个句子是:“,”。(6)荀子在《劝学》中指出,蟹虽然有“六跪”和“二螯”,但是“______ __________”,这是因为它“______ _______”。(7)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 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 中说“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8)荀子《劝学》中“,”两句以登高见博为喻指出了学要善假于物的重要性。 (9)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中的_ _______ 印证了这句话。 (10)中国古代思想家荀子在《劝学》中以“劣马”为喻,强调坚持重 要性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

(11)《劝学》中“,”两 句用木材取直、刀剑磨砺做比喻,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12)荀子《劝学》中 “,,”三句,用 形象化的写法借气流传播声音来阐明君子善假于物的道理。 (13)《荀子·劝学》中强调了积累的重要。以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可以兴风雨、生蛟龙设喻,引出 “,,”的观点。 (14)《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相似。(15)荀子在《劝学》中用以揭示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的 君子最终却能超过一般人的原因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1.蟹六跪而二鳌,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6.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7.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8.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9.学不可以已 10.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1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12.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理解性默写 班级:姓名: 默写空白版: 1.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把长江和历史人物联系起来表现对逝去历史人物感怀的句子是:,,。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赞美英雄豪杰战斗过的地方风景壮丽,更赞美这里涌现的叱咤风云的豪杰,向下阕过度的句子是:,。 3.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江水面对直插高空的石崖,拍打江岸激起白雪似的浪花的句子是:,,。 4.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从江涛转向赤壁战争遗迹,为歌颂周瑜埋下了伏笔的句子是:,,。 5.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现周瑜风度潇洒,指挥从容,再现“以少胜多”的战例,艺术地写出周瑜才能的句子是:,,。 6.《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小乔”的婚事是为了突出周瑜青春得意、气度雄伟的句子是:,,。 7.《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在对历史人物敬仰中也包含了其对现实的不满。他深感不能像周瑜那样遇到明君圣主而建立功业因此自嘲的句子是:,,。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登高望远,追怀英雄豪杰,暗寓南宋统治集团没有像孙权那样的英雄豪杰的句子是:,。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三句勾勒了刘裕英雄气概的句子是:,,。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从眼前斜阳照射的街道和树木写去,又想起了跟京口有关的另一个历史风流人物的句子是:,,。 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登高望远,没有寻觅到英雄遗迹,表达了物是人非伤感的句子是:,。 5.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无比沉痛的感到人们对失败的历史和分裂的局面渐渐的不以为然的句子是:,,。 6.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而败北的典故,表达对韩侂胄轻率出兵北伐的认识和意见的句子是:,,。 7.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结尾中,辛弃疾运用典故,在豪壮中透出激愤,表达无限悲哀的句子是:,,? 参考答案: 《念奴娇赤壁怀古》 1.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把长江和历史人物联系起来表现对逝去历史人物感怀的句子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赞美英雄豪杰战斗过的地方风景壮丽,更赞美这里涌现的叱咤风云的豪杰,向下阕过度的句子是: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3.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江水面对直插高空的石崖,拍打江岸激起白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