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遗传育种复习题

林木遗传育种复习题
林木遗传育种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每个两分)

1林木遗传育种

2变异

3可遗传变异

4染色质

5同源染色体

6非同源染色体

7性状

8测交

9性状分离

10连锁遗传定律

11表型模写

12等位基因

13染色体组

14单倍体

15同源多倍体

16双单体

17四体

18突变

19细胞质遗传

20数量性状

21加性效应

22互作效应/上位效应

23遗传力和广义遗传力,狭义遗传力

24无性系

25孟德尔群体

26基因频率

27生殖隔离

28多态性

29种质资源

30引种

31驯化

32种源和种源实验

33选择育种

34杂交育种

35回交

36杂交不亲和性

37配合力

38单倍体育种

39孤雄生殖

40孤雌生殖

答案:

1指研究林木的遗传与变异,并根据其特性及遗传变异规律研究如何有效地控制和利用这种遗传和变异来改良林木的固有类型、创造新品种的技术与过程。

2亲子代间及子代各个体间性状有差异的现象.

3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能够连续遗传给后代的变异。

4细胞间期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上色的物质。

5成对,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且形态结构相同的染色体。

6不成对,结构不相同的染色体。

7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的总称

8被检测的个体与隐性纯合体的杂交.

9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全部个体都表现显性性状,F1自交,F2个体大部分表现显性性状,小部分表现隐性性状的现象。

10处在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基因遗传时,联合在一起的频率大于重新组合的频率。

11由环境引起的表型变化与由基因型引起的变化很相似,这种现象称表型模写。

12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同一位点的相对基因

13是指二倍体生物配子中所具有的全部染色体,记为X。

14体细胞中所含染色体数是正常配子染色体数的生物体。

15 增加的染色体组来自同一物种。

16 2n染色体组缺少两条非同源染色体的个体。

17 2n染色体组增加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个体

18 遗传性状飞跃式的间断的变异现象称为突变。

19染色体以外的遗传因子所决定的遗传现象,又称核外遗传或染色体外遗传。

20现为连续变异的性状,如花朵的重瓣性,叶片的大小等。

21是指表作用于同一性状的等位基因和非等位基因的效应之和。

22由非等位基因之间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效应。

23 遗传力:亲代某一性状传递给子代的能力。

广义遗传力:用方差表示即基因型方差在总的表型方差中所占的比例。

狭义遗传力:表型方差中加性方差所占的比值.

24采用无性繁殖法繁殖的品种(品系)称无性系品种(品系)

25孟德尔群体:雌雄配子的结合不在特定的父母本间进行,也不限于在一个家系内以自交的方式去繁殖,而是在一个群体内所有个体间随机交配,任何个体所产生的配子都有机会与群体中任何其它个体所产生的异性配子相结合。

26 是指在一个群体中某种基因占其某一位点基因总数百分比,或者说是某种基因与其等位基因的相对比率.

27 是指由于杂交不孕或杂种不结实而形成的隔离。

28 一个基因或一个表型特征若在群体内有多于一种形式的话,它就是多态的基因或多态的表型。

29 能将其特定的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并能表达的遗传物质总称。它可以是个体、器官、花粉、细胞或染色体片断。

30 凡是从外地或外国引进栽培植物或由本地、外地或外国引入野生植物,使他们在本地栽培,这项工作就叫引种。

31引进来的种或品种,有的表现很好,可以直接利用,有的表现不好,常常有不服水土的现象,需要采用一些技术措施,使其改变遗传性,慢慢适应新环境的过程,这就叫做驯化。

32 种源:种子或其他繁殖材料的来源地

种源实验:将不同种源放在一起做栽培对比试验,以选出优良的种源。

33 利用现有种类、品种的自然变异群体,通过选择、提纯以及比较鉴定等手段育成新品种

的途径叫做选择育种,简称选种。

34 指通过两个遗传性不同的个体之间进行有性杂交获得杂种,继而选择培育以创造新品种的方法.

35 两亲本杂交后子代与原两亲本之一进行杂交,称为回交。

36指在受精之前产生的各种交配障碍.

37是指在一定的交配系统中,一个亲本将其优良性状传递给后代的相对能力

38 不经过精卵的有性结合,仅通过单个性细胞培养成植株的育种措施。

39 孤雄生殖:不经过受精作用,直接从花粉培养成单倍体植株。常利用花药培养单倍体植株。

40孤雌生殖:卵细胞不经过受精作用直接分化成单倍体植株。通常用异属的、弱化的或失去生活力的花粉进行人工授粉,使授粉不受精,实现孤雌生殖。

二填空题

1 变异可分为和,前者是由变化引起的,后者是由引起的,不能遗传给后代。

2 遗传学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依次为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

3 染色体的组成包括着丝点,端粒,主溢痕,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其形态按着丝点位置划分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4 从细胞分裂角度看,生物的生活周期是一个细胞和交替的过程;从染色体行为角度看,生物的生活周期是和的循环。

5 基因对数为n的杂合子,正常情况下,形成的配子种类,雌雄配子的组合数,子一代基因型种类,表现型种类,表型分离比分别为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_

6 非等位基因的相互作用有互补作用,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

7 染色体变异包括结构和数目的变异,前者主要分为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后者分为________ ________

8 数量性状是指表现为的性状,例如_______ ________,而质量性状是指表现为不连续变异的性状,例如_________ __________.

9 影响群体遗传组成的因素包括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10 在引种驯化过程中,需对主导生态因子进行剖析,主要有______ ________ _______ ______ -_______ _______

11杂交育种是重要的育种方法,它包括有: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

12 人工诱变的技术措施包括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13多倍体的特点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

15在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试验中,用到的实验材料为,解离剂为染色剂为常用使染色体加倍.

16_____ ______ _______构成植物遗传的三大体系。

17在形态上染色体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个部分组成。

18染色体的形态根据着丝点的位置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形态。19DNA的结构是_______,结构,两条链_______平行,种间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碱基按照_______配对。碱基之间通过_______连接。

20一个细胞在减数分裂中间期_______复制一次,分裂_______,形成_______个染色体个数_______的子细胞。

21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二介体在_______形成,两条_______的_______发生_______ 使得产生的配子变异类型增加。

22染色体的结构变异的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种。

23DNA的复制方式为______。

24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了遗传的基本规律。

25孟德尔学说的前提是______。

答案:

1可遗传变异不可遗传变异遗传物质,环境

2启蒙遗传学阶段孟德尔遗传学的建立细胞遗传学的建立分子遗传学的建立和发展遗传工程的发展

3次缢痕随体染色体臂

4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单倍体二倍体

52n 3n3n 2n(3:1)n

6互补作用积加作用重叠作用隐性上位作用显性上位作用抑制作用

7重复易位倒位缺失整倍体变异非整倍体变异

8连续变异花的重瓣性,人的身高遗传果实的形状,子叶的颜色

9突变选择遗传漂变迁移隔离非随机交配瓶颈效应和奠基者效应

10温度水分光照风土壤生物因子

11成对杂交复合杂交回交多父本混合授粉

12辐射育种化学育种空间育种基因工程

13巨大性可孕性低适应性强产量高能克服远源杂交不育性

15杉木根尖醋酸,,秋水仙素

16线粒体DNA ,叶绿体DNA ,细胞核DNA

17着丝粒,染色体臂,次缢痕,主缢痕,随体,端粒

18V形、L形、棒状、点状加

19超螺旋化的四级结构,反向平行,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胸腺嘧啶(A,T ,G,C),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氢键

20DNA ,2次,4,减半的

21前期I,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

22缺失,重复,倒位,易位

23半保留复制

24分离规律,独立分配规律,连锁互换规律

25同对基因相互独立

三判断题

1 遗传与变异是相互转化的,变异稳定即是遗传,遗传不稳定即发生了变异。()

2染色体的形态、结构与数目统称为核型,同一物种染色体的形态、结构与数目并不是恒定的,不同物种间也有差异。(×)

3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都存在着染色体的复制与分离,最终都使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减半。(×)

4在孟德尔杂交试验中,若考虑非等位基因相互作用中的累加作用时,其后代性状分离比为

12:3:1 (×)(9:6:1)

5细胞质遗传即为母性影响,正交与反交结果不同;F1通常只表现母性性状,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6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

7生物只要发生变异,就能稳定的遗传给后代。()

8单倍体只含有该生物的一个染色体组。()

9细胞质遗传就是母性遗传。()

10基因突变的方向是不定的,既可以发生正突变,也可以发生负突变,而且基因突变都是有益的。()

11原核生物DNA的转录和翻译在同一时间和地点,真核生物转录在细胞核,转录在核糖体。()

12在任何一个大群体中,不论上一代的基因频率如何,只要发生一代交配,由一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构成的基因的频率就达到平衡,只要基因频率不发生变化,以后每代都随机交配,这种平衡始终保持不变。()

13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配对发生在偶线期,而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第一次分裂后期。(对)

14具有n对独立遗传基因的杂合体(F

1

)减数分裂可形成2n种配子,显

性完全时,F

2表现型为2n种,F

2

基因型种类为3n种。(对)

15质量性状是由主基因控制的,变异表现呈连续性,而数量性状则由微效多基因控制,变异不呈连续性。(错)

16显性突变表现得早而纯合体检出得晚,隐性突变表现得晚而纯合体检出得快。(对)

17原核生物转录和翻译在同一地点不同时进行。(对)

18群体的表型值实际上就等于基因型值。(错)

19显性方差是可遗传的固定部分,因此,狭义遗传率比广义遗传率具有更重要的选择育种意义。()

20某噬菌体DNA有33%A、26%T、18%G、23%C,是因为该DNA为单链。(错)

答案:1√ 2 × 3× 4× 5× 6× 7 × 8 × 9 × 10 × 11× 12 × 13√

14√ 15×16√17√18× 19 × 20×

四简答题

1请简述遗传与变异之间的关系?

2简述林木遗传育种有哪些特点?

3简述遗传学发展的标志性事件?

4请简述染色体,染色质,DNA,蛋白质和基因的关系?

5请说明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异同点?

6 细胞质遗传的主要特点?

7简述微效多基因假说的内容?

8遗传群体的特征?

9遗传平衡定律的要点? 10物种形成的过程?

11孟德尔学说的核心及孟德尔比率实现前提?

12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合性的方法有哪些?

13杂交亲本获取的原则?

答案:

1 (1)遗传是相对的、保守的,它使生物保持相对的稳定;变异是绝对的,发展的,它使生物体趋向于变化,以适应环境。

(2)遗传与变异是相互依存的,没有遗传,就没有物种的相对稳定性;没有变异,不会产生新的性状,也就不可能有物种的进化和新品种的选育;变异在遗传的基础上产生,而遗传则在变异的前提下体现。

(3)遗传与变异是相互转化的,变异稳定即是遗传,遗传不稳定即发生了变异。 2 (1)研究周期长,遗传测定及多世代育种有一定困难。

(2)野生性强,多为异花授粉植物,以群体为研究对象。

(3)选种潜力大,常通过表现型选择实现遗传改良。

(4)多年生,可根据子代性状进行反向选择.

3 (1)遗传学诞生于1900年,以孟德尔遗传定律的重新发现为标志。

(2) 摩尔根在发现性状连锁现象的同时,结合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动态,创立基因理论,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从而发展了细胞遗传学。

(3)1944年,美国细菌学家 Avery OT (阿委瑞)发现基因是由脱氧核糖核酸即DNA 组成。并且证明DNA 是转化肺炎球菌的遗传物质。

(4) 1953年,Watson JD (瓦特森)和Crick FHC (克里克)通过?射线衍射分析的研究,提出DNA 分子结构模式理论。促进了分子遗传学的迅速发展。

(5)1987年,Grimsley N 和Hohn T 等首次将病毒DNA 转移到玉米中,开创了遗传工程时代。

4 (1)基因是位于染色体上具有遗传功能的DNA 片段,基因在染色体上是线状排列的。

(2)染色体是由DNA 和蛋白质组成的。

(3)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形态的名称。

5

不同点 相同点

减数分裂 有丝分裂 1 染色体都复制一次 2 分裂过程中均有染色体纺锤体等丝状物出现 3 均有核膜、核仁、的消失与重建过程 4 减数第二次分裂与有丝分裂相似,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5 都有子细胞产生 进行的器官或部位

有性生殖器官 一般组织器官均可 染色体复制的时期

减一的间期 间期 分裂的细胞

原始生殖细胞 一般细胞或原始生殖细胞 细胞分裂次数

连续两次 一次 子细胞名称及数目

4个精子或1个卵细胞3个极体 2个体细胞或2个原始生殖细胞 联会、四分体时期非

姐妹染色单体间的

交叉呼唤

有,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无 同源染色体分离,非

同源染色体自由组有,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无

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有,在减速第二次

分裂后期

有,后期

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减半,在减数第一

次分裂完成时

不变

子细胞中遗传物质

的组成

不一定相同一定相同

子细胞中可遗传变异来源基因突变、基因重

组、染色体变异

基因突变、染色体变

意义减数分裂和受精作

用维持了每种生物

前后代体细胞中染

色体数目的恒定

亲代细胞的染色体

经过复制之后被精

确的平分到2个子细

胞中,由于染色体上

有遗传物质,因而在

细胞的亲代和子代

之间保持了性状的

稳定性

6 1)正交与反交结果不同;2)F1通常只表现母性性状;3)两亲本杂交后代自交或与亲代回交不呈现一定比例的分离;4)遗传方式是非孟德尔的;5)不能在某一特定染色体上找到相应基因的位点。

7 1)数量性状受多基因控制,且这些多基因是微小的、相等的,可累加的。

2)控制数量性状的大小写基因无显隐性区别,大写基因表示增效,小写基因表示减效。

3)微效多基因仍然遵守孟德尔的基本遗传规律,同样有基因的分离、自由组合和连锁互换现象。

4)微效基因对环境条件敏感,单个基因的作用难以识别,常被整个基因型和环境所遮盖。5)多基因具有多效性,一方面对某数量性状起微效基因的作用,同时在其他性状上起修饰基因的作用。

8 1)供研究分析的群体足够大,亦即有足够多的个体;

2)不同个体间能够随机交配,享有共同的基因库;

3)群体中的基因稳定,没有突变产生;没有基因迁移,也没有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

9 A 在一个随机交配的大群体中,在没有突变、选择、迁移和漂变的情况下,群体内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都是守恒的,各世代中,p2(AA)+2pq (Aa) +q2=1 ;即

D+H+R=1。

B 即使由于外界条件影响改变了群体遗传组成,只要这些因素不再发生作用,则群体在一代随机交配后,又达到新的平衡,并在此基础上维持平衡关系,继续不变。

C处于遗传平衡状态下的群体,对于任何世代,其基因型频率与基因频率都始终具有如下关系:D = p2;H = 2pq;R = q2。这一关系还用于检查群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D如果涉及的基因超过一对以上或存在基因连锁时,达到平衡所需要的世代更多些。

10 阶段Ⅰ:开始阶段。首先必须完成或几乎完全阻断同一个种的两个类群间的基因交流,促使两个类群在遗传上发生分化,当类群在遗传上的差异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时,就出现生殖隔离,

阶段Ⅱ:生殖隔离机制完成。群体必须发展成完全的生殖隔离才能形成两个或多个不同的物种。

11 核心:每个遗传因子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功能单位;

因子的等位性,即成对;

因子的纯洁性,即等位基因彼此独立。

实现孟德尔比率必须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1)子一代个体形成的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

2)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是相等的;

3)到观察时子二代不同的基因型的个体的存活率相等;

4)等位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是完全的;

5)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

12 (1)选择适当亲本,并注意正反交的差异;

青杨×白杨反交不易成功

(2)混合花粉和多次重复授粉;特殊授粉法(蒙导花粉授粉)

美洲黑杨×银白杨

(3)预先无性接近法(杂交前将亲本互相嫁接在一起)。

苹果×梨

(4)媒介法(先与第三类型杂交,杂种与另一亲本杂交)。

黑杨×白杨难成功(黑杨×青杨)×白杨成功

(5)柱头移植(分泌物中的刺激物)

小叶杨×胡杨

(6)生物技术的应用:胚胎离体培养、染色体加倍

13选择的亲本目标性状、综合性状好;

两个亲本的优缺点要能互相弥补;

双亲来源在地理上较远,生态类型不同;

亲本中有一方能够适应当地水土;

考虑两个亲本遗传传递能力的强弱;

双亲一般配合力好,具有较好的杂交亲和性;

选择结实性强的种类作母本,而以花粉多而正常的作父本,以保证获得种子。

五问答题

1、叙述遗传学的发展简史

答:遗传学诞生于1900年,以孟德尔遗传定律的重新发现为标志

遗传学的发展可大致分为五个阶段:

(1)启蒙遗传阶段(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上半叶)1859年发表了《物种起源》,提出了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进化学说,并提出泛生假说。

(2)孟德尔遗传学建立(19世纪下半叶开始)1866年发表“植物杂交试验”论文,提出两个遗传基本规律,认为性状遗传是受细胞内遗传因子控制的,1900年被重新发现。1906年Bateson 提出遗传学作为一门学科,同年发现性状连锁现象。1910年Morgan也发现性状连锁现象,并提出遗传的第三定律--连锁遗传规律。

(3)细胞遗传学的建立Morgan在发现性状连锁现象的同时,结合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动态,

创立基因理论,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从而发展了细胞遗传学。

(4)分子遗传学建立和发展1944年,美国细菌学家Avery OT(阿委瑞)发现基因是由脱氧核糖核酸即DNA组成。并且证明DNA是转化肺炎球菌的遗传物质。1953年,Watson JD(瓦特森)和Crick FHC(克里克)通过?射线衍射分析的研究,提出DNA分子结构模式理论。促进了分子遗传学的迅速发展。1944年,Avery OT(阿委瑞)证明DNA是转化肺炎球菌的遗传物质。

(5)遗传工程的发展1987年,Grimsley N和Hohn T等首次将病毒DNA转移到玉米中,开创了遗传工程时代。随后遗传工程得到迅速发展。目前通过遗传工程方法已培养出许多动植物新品种以及新的药物。

2、林木遗传育种的特点、途径和任务

答:(一)林木遗传育种的特点

(1)研究周期长,遗传测定及多世代育种有一定困难。

(2)野生性强,多为异花授粉植物,以群体为研究对象。

(3)选种潜力大,常通过表现型选择实现遗传改良。

(4)多年生,可根据子代性状进行反向选择。

(二)林木遗传改良的途径

引种驯化、选择育种、杂交育种、无性系育种、倍性育种、辐射育种、分子育种、基因工程等。

(三)林木遗传育种的任务

(1)为人工用材林提供遗传控制理论和技术,使遗传控制与环境密切结合,使人工用材林实现定向、速生、丰产、优质、稳定与高效六项目标。

(2)对主要经济性状进行遗传改良,提供遗传品质优良的繁殖材料,提高林木的经济效益和对市场的适应性。

(3)从遗传组成上提高林木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强森林生态系统对环境的保护功能。

(4)保护生物多样性,为最小生存种群的确定和保护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5)良种繁育技术和原理的研究。

(6)应用高新技术提高林木遗传改良水平。

3、比较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答:

特性原核生物真核生物

细胞大小较小

(1μm~10μm)

较大

(10μm~100μ)

染色体只是裸露的环状DNA分子。由蛋白质和DNA分

子组成。

细胞核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组成核的

物质集中在核区,无固定结构。有核膜,有核仁。

细胞器有简单的内膜系统有线粒体、质体、细胞骨架等复杂内膜系统。

细胞分裂

无丝分裂有丝分裂

转录与翻译同一时间与地点转录在细胞核,翻译

在细胞质

4、分别概括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特征,并分别说明两者的遗传学意义

答:

(一)有丝分裂特征

间期: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

前期:核膜核仁消失,出现染色体,纺锤体

中期:染色体形态,数目都可以清晰地看出来,并且整齐地排列在赤道上

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移动到细胞两极

末期:染色体纺锤体消失,核膜核仁重新出现,进入细胞间期

(二)减数分裂特征

(1)复制一次分裂两次,减数分裂Ⅰ和减数分裂Ⅱ是连续进行的,其间无间期或间期很短,不进行DNA和染色体的复制,形成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

(2)前I期,同源染色体配对(联会),非姊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配子类型增加。

(3)中I期,同源染色体的两条染色体随机排列在赤道板的两侧,进入到后期时被拉向两极,分配到两个子核的染色体组合多样。

(4)每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的着丝点在减数分裂Ⅰ时不分开,直到减数分裂Ⅱ时才分离。

(5)具有时空性

(三)有丝分裂遗传学意义

(1)维持个体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多细胞生物的生长主要是细胞数目增加和细胞体积的增大而实现的,而这两种方式正是通过有丝分裂以增加数目、间期以增大体积来进行的,所以有丝分裂有时也称体细胞分裂。(2)保证物种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有丝分裂在遗传学上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是核内每个染色体准确地复制分裂为二,为形成的两个子细胞在遗传组成上与母细胞完全一样提供了基础。其次复制后的各对染色体有规则而均匀地分配到两个子细胞有核中去,从而使两个子细胞与母细胞具有同样质量和数量的染色体。

(四)减数分裂遗传学意义

(1)减数分裂形成染色体数目减半的配子,雌雄配子受精结合,又恢复为全数的染色体(2N)。保证了子代间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性,为后代的正常发育和性状遗传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保证了物种相对的稳定性。

(2)在第一次分裂中,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可以自由组合分配到子细胞中。各个子细胞之间在染色体组成上出现多种多样的组合。不仅如此,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体之间的片段还可能出现各种方式的交换,这增加了变异的复杂性。因而为生物的变异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有利于生物的适应及进化,并为人工选择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5、孟德尔学说的核心是什么?要达到孟德尔比率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答:(一)孟德尔学说核心是:

(1)每个遗传因子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功能单位;

(2)因子的等位性,即成对;

(3)因子的纯洁性,即等位基因彼此独立。

(二)需要满足:

(1)子一代个体形成的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

(2)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是相等的;

(3)到观察时子二代不同的基因型的个体的存活率相等;

(4)等位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是完全的;

(5)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

6、三大遗传定律间的关系是什么?

答:(1)分离规律分离规律是遗传学中最基本的一个规律。它从本质上阐明了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是以自成单位的基因存在的。基因作为遗传单位在体细胞中是成双的,它在遗传上具有高度的独立性,因此,在减数分裂的配子形成过程中,成对的基因在杂种细胞中能够彼此互不干扰,独立分离,通过基因重组在子代继续表现各自的作用。这一规律从理论上说明了生物界由于杂交和分离所出现的变异的普遍性。

(2)独立分配规律该定律是在分离规律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多对基因间自由组合的关系,解释了不同基因的独立分配是自然界生物发生变异的重要来源之一。独立分配定律是指两对以上独立基因的分离和重组,是对分离规律的发展。因此分离定律的应用完全适用于独立分配规律。

(3)连锁遗传规律 1900年孟德尔遗传规律被重新发现后,摩尔根以果蝇为试验材料进行研究,发现了继孟德尔的两条遗传规律之后的遗传学中第三个遗传规律连锁遗传。所谓连锁遗传定律,就是原来为同一亲本所具有的两个性状,在F2中常常有连系在一起遗传的倾向,这种现象称为连锁遗传。连锁遗传定律的发现,证实了染色体是控制性状遗传基因的载体。通过交换的测定进一步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具有一定的距离的顺序,呈直线排列。这为遗传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地科学基础。

7、物种的形成过程是什么?

答:物种的形成可分为两个主要阶段:

阶段Ⅰ:开始阶段。首先必须完成或几乎完全阻断同一个种的两个类群间的基因交流,促使两个类群在遗传上发生分化,当类群在遗传上的差异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时,就出现生殖隔离。

阶段Ⅱ:生殖隔离机制完成。群体必须发展成完全的生殖隔离才能形成两个或多个不同的物种。

8、什么是母性影响?细胞质遗传是什么?二者的异同点是什么?

答:

(一)母性影响:正反交情况下,子代某些性状相同于雌性亲本,其中由于母体中核基因的某些产物积累在卵母细胞的细胞质中,使子代表型不由自身的基因型所决定而出现与母体表型相同的遗传现象。

(二)细胞质遗传:染色体以外的遗传因子所决定的遗传现象,又称核外遗传或染色体外遗传。

(三)

相同点:正交与反交结果不同;F1通常只表现母性性状等。

不同点:细胞质遗传决定的性状是稳定的,而母性影响有持久的(如椎实螺外壳向),也有短暂的(如欧洲麦娥皮色),多数是因为细胞质中储存的核基因产生影响造成的。

9、科学的发展离不开正确的研究方法,请写出一种在遗传学发展过程中提出的假说,并概括提出的背景和假说内容。(本题不设固定答案,自由发挥)

10、为什么单交换最多只能产生50%的重组基因?

答:由于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片段的交换,不完全连锁的基因总会发生重组形成一定比例的重组型配子。单交换只能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上,并且单交换值不可能超过100%,所以重组基因最多不超过50%。

六计算题

1.在孟德尔杂交试验中,利用了豌豆的两对相对性状差异的纯和亲本进行交杂,子叶黄色(Y)与绿色(y),圆粒(W)与皱粒(w),已知F1种子长成植株后进行自交,得到556粒F2种子,结果如下

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总数

315 101 108 32 556

(1)亲本的基因型

(2)基因型为YyWw的种子的可能粒数

(3)若考虑基因互作的影响,且子叶颜色对圆皱粒的显性作用,使其不能表现,则表现型比是多少?

解:

(1)YYWW ×yyww 或yyWW ×YYww

(2)基因型为YyWw所占概率为p=1/2 ×1/2=1/4

粒数为n=1/4 ×556=139

(3)(315+101):108:32=12:3:1

2. 玉米种子的有色C与无色(c),非蜡质(W)与蜡质(w)胚乳,饱满(S)与皱粒(s)是3对等位基因,这三个基因杂合的植株用三隐性亲本测交后得到下面的结果;

无色,非蜡质,皱粒 84

无色,非蜡质,饱满 974

无色,蜡质,饱满 2349

无色,蜡质,皱粒 20

有色,蜡质,皱粒 951

有色,蜡质,饱满 99

有色,非蜡质,皱粒 2216

有色,非蜡质,饱满 15

总数 6708

(1)确定这三个基因是否连锁?

(2)假设杂合体来自纯系亲本的杂交,写出亲本的基因型

(3)如果存在连锁,绘出连锁遗传图

(4)是否存在干扰?如果存在,干扰值是多少?

解:

(1)这三个基因都连锁

(2)如果杂合体来自纯系亲本的杂交,则亲本的基因型是CCssWW和ccSSww

(3)Rf (C×S)=(84+20+99+15)/6708=29.2%

Rf (W×C)=(974+84+951+99)/6708=31.4%

Rf(W×S)=(974+20+951+15)/6708=29.2% 所以连锁图为

(4)实际交换值=(15+20)/6708=0.5%

干扰值I=1-C=1-实际交换值/理论交换值=1-0.5%÷(3.25% ×29.2%)=0.47

3.一个基因型频率为D=0.38,H=0.12,R=0.5的群体,确定是否为平衡群体?如不是,则达到

遗传平衡时,其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如何?

解:

不为平衡群体

基因A1的频率:P=0.38+0.5×0.12=0.44 ;基因A2的频率:q=0.5+0.5×0.12=0.56

达到遗传平衡时,基因型A1A1的频率;0.44×0.44=0.1936 基因型A1A2的频率;2×0.44×0.56=0.4928;基因型A2A2的频率0.56×0.56=0.3136

4(1)突变是遗传变异的主要动力之一,假设一个基因座位上有两个等位基因A与a,每个世代中每个配子A突变为a的突变率u=10-5,反过来由a突变为A的突变率V=10-6,则突变达到平衡时的各基因的频率分别为多少?

解:

达到平衡时A的频率为P=10-6/(10-5 +10-6)=0.09

A的频率为q=10-5,/(10-5 +10-6)=0.91

(2)某一群体中开始时隐性基因频率为q0=0.4,如果连续淘汰隐性个体,要求使隐性基因频率减少到0.01,则其所需世代数为多少?

解:

N=1/0.01-1/0.4=97.5 (代)

新版动物遗传育种学总复习试题【精】

遗传育种总复习 一、选择题。 1、染色体减数发生在下列哪个时期?【 A 】A.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 B.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C.有丝分裂前期 D.有丝分裂中期 2、A、B为两个完全连锁的基因,AABB×aabb的F1进行测交,所能产生的后代的基因型有()种类型。【 A 】 A、2 B、3 C 、4 D、5 3、导致母畜怀孕期间胚胎中途夭折或出生时死亡的基因称为()。【 A 】 A.致死基因 B.半致死基因 C.有害基因 D.显性基因 4、猪的染色体数目是条。【 C 】 A.60 B.46 C.38 D.66 5、一DNA分子中,已知A的含量为19%,那么G的含量为( C )。【 C 】 A、19% B、25% C、31% D、不能确定 6、关于突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C 】 A、突变一定有害 B、突变一定有利 C、突变一般有害 D、突变一般有利 7、A、B为两个不完全连锁的基因,AABB×aabb的F1进行测交,所能产生的后代的基因型有()种类型。【 C 】 A、2 B、3 C 、4 D、5 8、数量性状选择效果要好,需要()。【 C 】 A、遗传变异程度低 B、遗传力低 C、选择强度高 D、环境造成变异程度高 相关:要想数量性状选择效果好的条件:1、遗传差异大 2、选择差异大 3、育种值估计准确性高4、世代间隔小5、被选性状的数目N为3-5为宜6、遗传相关(回避同一个群体同时选两个相关的性状) 9、水牛的染色体数目是( 48 )条。【 B 】 A、60 B、48 C、30 D、24 10、一DNA分子中,已知A的含量为19%,G+A的含量为()。【 C】 A、38% B、50% C、31% D、不能确定 11、染色体片段断裂后倒转180度重新连接,是()。【 A 】 A、倒位 B、易位 C、占位 D、重复 12、位于X染色体与Y不同源部分的基因表现出()。【 C 】 A、常染色体遗传 B、限性遗传 C、伴性遗传 D、限雄遗传 13、遗传参数中,衡量育种值方差占表型方差比例的是()。【 C 】 A、遗传力 B、重复力 C、遗传相关 D、育种值14、黄牛的染色体数目是()条。【 A 】 A、60 B、46 C、30 D、24 15、从细胞核内传递遗传信息到细胞核外的物质是()。【 C 】 A、DNA B、tRNA C、mRNA D、蛋白质16、要判断一个体在一显性完全的基因座位是否是杂合体,可以()。【 B 】 A、根据本身表现型 B根据测交结果 C、根据父亲表现型 D、根据母亲表现型 17、一男子为红绿色盲,其女儿为正常,该女儿与一正常男性所生儿子率为多少?【 A 】 A、1/2 B、1/3 C 、1/4 D、1/5 18、遗传力的取值范围( )。【 C 】 A.2~3 B.0.5~1 C.0~1 D.1~2 19、真核生物的终止密码子是()。【 D 】 A、AUA B、AUG C、AGG D、UAG 20、翻译过程中运输氨基酸并识别密码子的物质是()。【B 】 A、rRNA B、tRNA C、mRNA D、蛋白质 21、若100%的性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交换,则互换率为:()【 A 】 A、100% B、50% C、200% D、25% 22、Aa 个体可以产生几种配子?【 B 】 A、1 B、2 C、3 D、4 23、有一只能育的变性公鸡,用它与正常母鸡交配,它们产生的后代中性别雄:雌比例为()。【 B 】 A、1:2 B、1:3 C 、1:4 D、1:5 24、同型交配时能改变()。【 B 】 A.基因频率 B.基因型频率 C.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 D.基因 25、一男子为红绿色盲,其女儿为正常,该女儿与一正常男性所生女儿为携带者的几率为多少?【 A 】 A、1/2 B、1/3 C 、1/4 D、1/5 26、数量性状的特点是( )。【 A 】 A.需要测量 B.从外观可看出区别 C.由单个基因决定 D.变异间断分布 27、真核生物的起始密码子是()。【 B 】 A、AUA B、AUG C、AGG D、UAG 28、反密码子位于()。【 B 】 A、rRNA B、tRNA C、mRNA D、蛋白质 29、转录的产物是()。【 C 】 A、DNA B、染色体 C、RNA D、蛋白质 30、AaBb的个体能产生()种类型的配子。【 C 】 A、2 B、3 C 、4 D、5

2002-2003年度林木育种学试题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2002-2003年度林木育种学试题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解释下列名词(每题1分,共10分) 1 林木育种学 根据遗传学原理,研究林木选育和良种繁殖的原理和技术的科学。 2设施保存 利用机械设备保存植物的部分组织或者器官,从而保存植物的种质资源。 3引种 将植物栽培到其分布区之外成为引种 4种源试验 将树种分布区不同中原的种子或者其他繁殖材料栽培在一起所做的栽培对比实验 5优树 在同一林分中,相同环境条件下,在生长量、木材质量、等性状上远远超过在其周围生长的同种、同龄的树木。 6选择响应 入选亲本子代平均值与入选亲本平均值的差 7杂交 通常指不同树种、或者同一树种不同小种、品种或者类型间的交配 8 无性繁殖 切取树木的部分器官或者组织,在适当的条件下使其再生为完整的新植株 9实生苗种子园 用实生苗做材料建立的种子园 10遗传测定 对选育出来的表现型通过无形繁殖后代或者有性繁殖后代进行田间对比实验,根据子代的表现对亲本的遗传品质作出评价,此过程称为表现性的遗传测定。 二、填空(每空0.5分,共15分) 1 林木育种主要包含资源的收集,优良品种的培育,遗传测定和良种繁殖等4项主要内容。 2 保存林木基因资源有设施保存,就地保存和异地保存三种方法。 3 树木引种成功的标准一是能适应当地的环境条件,二是经济价值符合要求。 4 影响地理变异的因素有分布区是否连续,大小,形状。 5 人工选择类型包括稳定性选择、方向性选择和分裂性选择。 6 家系可以分成两种:半同胞家系和全同胞家系。 7 优树的综合评选方法包括连续选择法、独立标准法和评分法。 8 用亲本和子代资料的回归系数来估算遗传力时,如果遗传力h2=b=0.4,则所用的亲本是双亲本。 9 某30年生红松人工林林分有1000株红松,平均树高为11米,从该林分中选择5株优树,平均树高14.5米,则入选率为0.005,选择差为3.5米。 10 杂交组合A×B称为单交,A×(B×C)称为三杂交。 11 嫁接形成的嫁接植株,具有根系的部分称为砧木。 12 树木枝条扦插主要有硬枝扦插和嫩枝扦插两种类型。 13 种子园管理的主要包括土壤管理、病虫害防治、树体管理和去劣疏伐等内容。 14 下列交配设计中每个字母代表一个亲本。则(1)A×B,C×D,E×F称为单交;(2)A×C,A×D,B×E,B×F称为巢式交配设计; 15 试验设计的原则是重复、随机和局部控制。 三、简答下列各题(每题4分,共40分) 1林木育种的主要特点

作物育种学历年考题及答案

四川农业大学2003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382作物育种学 看到此处 一、名词解释(20分,每小题2分)0378考过名词解释 1.品种:是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群体,这种群体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特性,在生物学、形态学,经济性状上的相对一致性,与同一作物的其他群体在特征、特性上有所区别,在相应的地区和耕作条件下种植,在产量,品质,抗性等方面都能符合生产发展的需要,是人工进化和人工选择的结果,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 2.杂交种:利用不同基因型的品种或类型杂交,以创造变异,获得新类型,并通过培育和选择而育成的品种。 杂交种品种是在严格选择亲本和控制授粉的条件下,生产的各类杂交组合的F1植株群体,他们的基因型是高度杂合的,群体又具有不同程度的同质性,表现出很高的生产力。杂交种品种通常只种植F1,即利用杂种优势。杂交种不能稳定遗传,F2将发生基因型分离,杂合度降低,导致产量下降。 自交系品种又称纯系品种,是对突变或杂合基因型经过连续多代的自交加选择而得到的同质纯合群体,它实际上包含了自花授粉作物和常异花授粉作物的纯系品种和异花授粉作物的自交系品种。 3.测交种:用不育系作母本,用恢复系作父本进行杂交获得的品种。 测验自交系配合力所进行的杂交叫测交,测交所得的后代成为测交种。 用不育系作为母本,恢复系作为父本,测验自交系配合力进行的测交,所获得的后代称为测交种。 4.杂种:不同基因型的品种或类型杂交后获得的基因型混杂的未经选择的种群。 5.制种:按照良种繁殖技术规范进行大规模种子繁殖称为制种。 6.系统育种:根据育种目标,从现有品种的自然变异类型中,选出具有优良变异的个体,分别种植,每一个体形成一个系统,经连续比较鉴定,选优去劣而育成新品种的方法。 7.系谱法:自交种第一次分离世代开始选株,分别种植成株行,即系统,以后各世代均在优良系统中继续进行单株选择,直至选出性状优良一致的系统升级进行产量实验。在选择过程中,各世代予以系统编号,以便考察株系历史和亲缘关系,故称系谱法。

林木遗传育种

《林木遗传育种》授课讲义 段安安许玉兰 绪论 Introduction 主要内容:1.遗伟学、林木遗传育种学的概念及其相关概念; 2.林木遗传育种学的发展简史及现状,阐明遗传学是指导育种实践的基础理论; 3.林木遗传传育种的特点和途径; 4.林木遗传育种学的任务及趋势。 目的:让学生在系统学习该门课程之前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弄清遗传、变异的概念以及两者间的关系,对林木遗传育种学的发展简史、现状及趋势有所了解,从而引出一些关键性问题——林木为什么会产生遗传与变异?它们遵循什么规律?其物质基础是什么?人们如何利用这些理论服务于生产,选育或培育出高产优质的林木新类型或新品种,为人类造福? 重点和难点:1、林木遗传育种学的概念及任务; 2、林木遗传育种学的发展简史、趋势和展望。 具体内容如下: 遗传是生物的一种属性,是生命世界的一种自然现象。自然科学(当然包括生命科学)是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本质及运动规律的揭示,或者说是人们对客观存在的一种主观认识。自然现象的存在是客观的、永恒的;自然科学理论则是主观的、嬗变的。遗传学是认识与阐明遗传与变异这一自然现象规律的一门自然科学。当然,它也有建立、发展和不断完善的过程。 一、概述 1、什么遗传学? 遗传学(Genetics)就是研究生物性状遗传和变异规律的科学,研究的对象是生物界的性状遗传和变异。 人类在生产活动中早就认识到遗传和变异现象。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在英文中有“Like begets like”;松树种子长成的苗子是松树;良种可获得丰产;杨树永远是杨树;一般不会出现种瓜得豆,育柳成杨,养子成龙,养女成凤。在我国古代流传“生麒麟,牛生象”的传说至今没有科学依据。所谓遗传(heredity,inheritance)是指子代与亲代相似(resemblance,likeness,similarity)的现象(有人认为遗传是亲代及祖先传递给后代相似性的现象;或亲代与子代相似性的传递过程)。遗传是伴以稳定性为基础的,没有遗传的稳定性,也就不成其为遗传。这是生物最普遍,最基本的特征。但是,俗语讲“一母生九子,十个不一样”;尽管同卵双胞胎虽然很相象,但他们细心的父母也能辨认出哥弟或姊妹来;同一

2005-2006年度林木育种学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05-2006年度林木育种学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解释下列名词(本大题共8小题,每题2分,共计16分) 1 易地保存:将需要的生物资源保存在原生存地点之外的做法 2 引种:将植物栽培到其分布区之外成为引种 3 种源试验:将树种分布区不同中原的种子或者其他繁殖材料栽培在一起所做的栽培对比实验 4 遗传增益:选择响应除以被选择群体的平均数 5 无性系种子园:由优良无性系建立的以生产高产优质种子为目的的特种人工林 6 家系:由一个植株通过有性繁殖方法繁殖出来的所有植株 7 精选树:通过遗传测定证明遗传品质优良的优树 8 子代测定:对选育出来的表现型通过有性繁殖成子代后,进行田间对比实验,根据子代的表现对亲本的遗传品质作出评价,此过程称为表现性的子代测定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个空,每空1分,总计20分) 1 遗传测定 2 设备保存 3 不需特殊保护能正常生长发与繁殖 4 分布区内环境复杂程度,或者不连续 5 个体变异。 6 生态型变异 7 块。 8 抗性指标 9 评分法。 10异。 11狭义遗传力 12 0.8 13 3.5米 14综合双亲的优良性状 15 三杂交 16 早 17 单位面积种子产量 18 遗传测定区 19 无性系测定 20 28 三、简答下列各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题5分,总计40分) 1反复修剪法; 扦插或者嫁接法 组织培养法 2为了使引种取得成功,在引种过程中一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1)引种要结合种源和优树的选择 2)要选多种立地条件类型作试验 3)配合引种进行杂交 4)适当的繁殖方式 5)农业技术措施 3 种源试验的主要作用 生产上,为当地选择最适合种源造林,划分种子调拨区 理论上,研究该树种地理变异模式与规律,生态因素对变异的影响 4 优势木比树法:将候选树与其周围生长的同种同龄的3-5株优势木对比而选择优树的方法。

作物育种学课后思考题题目及部分答案

绪论 1.作物品种的概念是什么?它在农业生产中有什么作用? 作物品种(Variety)概念:指某一栽培作物适应于一定的自然生态和生产经济条件,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性和相对一致的生物学特性和形态特征,并与同一作物的其它类似群体相区别的生态类型。(品种属性:生产资料属性;经济类型属性;地区性时间性。作物品种的类型:纯系品种、杂种品种、综合品种、无性系品种等。) 优良品种的作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改进产品品质;保持稳产性和产品品质;扩大作物种植面积。 2.作物育种学的任务和主要内容是什么?它与哪些学科关系密切?你打算如何学好作物育种学这门课程? 作物育种学(crop breeding)研究选育和繁育作物优良品种的原理与方法的科学。 主要任务:研究育种规律;培育新品种,实现品种良种化;繁育良种,实现种子标准化。 作物育种学的主要内容 ?育种目标的制订及实现目标的相应策略; ?种质资源的搜集、保存、研究、创新与利用; ?选择的理论与方法; ?人工创新变异的途径、方法及技术; ?杂种优势利用的途径与方法 ?目标性状的遗传、鉴定及选育方法 ?作物育种各阶段的田间试验技术; ?新品种的审定、推广及种子生产 3.常规育种技术的主要任务和特点是什么? 主要任务:提高产量、改进品质和增强抵抗不良环境的能力(抗病、虫、草害和抗旱、寒、碱等)。 特点: 综合多个优良基因; 同步改良作物的产量、品质、抗性水平; 盲目性大; 育种是科学艺术。4.现代作物育种发展动向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1.进一步加强种质资源研究 2.深入开展育种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3.加强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和育种单位间的协作 4.种子产业化 5.调查了解农作物优良品种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等方面的具体表现。 第1章作物繁殖方式与品种类型 名词解释:

《动物遗传育种学》自测复习题

《动物遗传育种学》自测练习题一、名词解释 1“一因多效”2同胞测定3基因工程4细胞膜5后裔测定6基因频率7遗传力8品系9品质选配10细胞核11个体测定12遗传相关13基因突变14繁育体系15近交系数16同源染色体17克隆18密码子19杂种优势20中心法则 二、填空 1 连锁遗传规律说明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时,F2代性状分离不符合的 理论比例,亲本组合的实际数比理论数多,组合的实际数比理论数少。 2 DNA复制就是以亲代DNA分子为合成一条与亲代DNA结构相同的子代DNA分子的 过程。 3 染色体畸变中,非整倍体的变异类型有、、、。 4 使基因频率改变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和。 5 表型值剖分式P=G+E,其中G代表,E代表。 6 品种形成的条件有7方面:(1),(2),(3), (4),(5),(6),(7)。 7 细胞器具有一定形态特点和功能,如。 8 DNA或mRNA的四种碱基共组成种密码子。 9 染色体畸变中,结构变异的类型有、、、。 10 举例说明属于质量性状的有、。 11 东北民猪、太湖猪属于品种;长白猪、杜洛克猪属于品种;哈尔滨白猪、 新金猪属于品种。 12 当性状遗传力时,后裔测验相对更有效。 14 商品生产中杂交的主要目的是、、。 15 进行家系选择时,选择的基础是平均数。 16 每种有性繁殖生物的染色体数目在体细胞中为称为二倍体。 18 诱发突变的放射线有。 19 基因突变是指DNA碱基对的置换、插入或缺失而引起的的变化。 20 说出两种牛的遗传疾病:、。

21 随机交配是指在一个有性繁殖的群体中,任何一个体与所有异性个体都有机会交 配。 22 秦川牛、南阳牛属于品种;西门塔尔牛、短角牛属于品种;草原红牛、中 国荷斯坦牛属于品种。 24 下列家畜的最短世代间隔是:牛,绵羊,猪,马。 25 有丝分裂一般包括两个连续过程,一是分裂,主要是核的形状及其内含物发生一系 列变化,使原来的核成为两个子核;二是,即形成新的细胞膜,从而成为两个子细胞。 26 诱发突变的化学物质有。 27 基因频率指在一个群体中,某一等位基因占该基因座全部等位基因的比例,其取值范围 是。 28 蛋鸡品种举例:;肉鸡品种举例。 29 在远缘杂交中,瘤牛可以和杂交;马可以和杂交,家猪可以和杂交; 绵羊可以和杂交。 30 在轮回杂交中,各按一定顺序依次杂交。 31 育种场的主要任务是和。 32 种畜繁殖场的主要任务是。 33 我国著名地方猪品种有、等。 34 动物遗传多样性保护就是要保护现有动物遗传资源,使它免于。 35 列举我国著名绒山羊品种:、。 36 最重要的保种措施是。 三、单项选择题 1 细胞具有生物合成的能力,能把小分子的简单物质合成大分子的复杂物质,如等。 A 蛋白质 B 脂肪 C 碳水化合物 D 维生素 2 细胞具有自我复制和分裂繁殖的能力,如的复制。 A 蛋白质 B 遗传物质 C 肌肉 D 骨骼 3 线粒体的主要功能是。 A 提供能量 B 制造营养 C 合成蛋白 D 转录 4 属于细胞器的是。 A 核膜 B 线粒体 C 细胞核 D 细胞膜 5 同源染色体配对出现联会现象是在。 A 粗线期 B 细线期 C 偶线期 D 双线期 6 回归是研究由某些变量的变化去估计或预测另一些变量的变化,即将它们之间的关系看 成关系,并称之为回归关系。 A 相关 B 因果 C 回归 D 线性 7 正态分布曲线的平均数加减2倍标准差的范围内,取值比例约。 A 68% B 95% C 99% D 98%

东林林木育种学考试题02-04

2002-2003年度林木育种学试题(2003年7月17日) 一、解释下列名词(每题1分,共10分) 1 林木育种学;2设施保存;3引种;4种源试验;5优树;6选择响应;7杂交;8 无性繁殖;9实生苗种子园;10遗传测定 二、填空(每空0.5分,共15分) 1 林木育种主要包含,,遗传测定和等4项主要内容。 2 保存林木基因资源有设施保存,和三种方法。 3 树木引种成功的标准一是,二是。 4 影响地理变异的因素有分布区是否连续,,。 5 人工选择类型包括稳定性选择、和。 6 家系可以分成两种:和。 7 优树的综合评选方法包括连续选择法、,。 8 用亲本和子代资料的回归系数来估算遗传力时,如果遗传力h2=b=0.4,则所用的亲本是。 9 某30年生红松人工林林分有1000株红松,平均树高为11米,从该林分中选择5株优树,平均树高14.5米,则入选率为,选择差为。 10 杂交组合A×B称为,A×(B×C)称为。 11 嫁接形成的嫁接植株,具有根系的部分称为。 12 树木枝条扦插主要有和两种类型。 13 种子园管理的主要包括土壤管理、病虫害防治、和等内容。 14 下列交配设计中每个字母代表一个亲本。则(1)A×B,C×D,E×F称为;(2)A×C,A×D,B×E,B×F称为; 15 试验设计的原则是、和。 三、简答下列各题(每题4分,共40分) 1林木育种的主要特点 2 树木遗传变异的层次 3为了使引种取得成功,在引种过程中一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4 种源试验方法 5 用材树种优树选择方法 6 影响遗传增益的主要因素及如何影响 7 插条幼化的方法 8 种子园一般划分为几个区,各起什么作用? 9 树木遗传测定的作用 10 无性系造林的注意事项 四、详细说明杂交育种的主要过程及技术(包括杂交目的、亲本选择、花粉技术、杂交技术、 杂种的测定和选择。20分) 五、计算题(共15分) 1 某树种的种源试验,参加试验的种源有5个。造林试验采用随机完全区组设计,3个区组,各种源20年生树高调查结果见下表。试对此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并用LSD法对种源进行多重比较,比较结果用字母标记法表示(10分)。 F0.05(4,8)=3.84;t0.05(8)=2.3

2013年林木遗传育种学试卷B卷

2006年林木遗传育种学试卷B 卷 一、名词解释(每对名词6分,共18分) 1.表型选择/遗传型选择 2. 双交/回交 3. 成熟效应/位置效应 二、判断题(正确的填√,错误的填×,每小题2分,共计20分) 1.同一树种地理种源间的差异,主要是由于遗传漂移引起的。() 2.林木育种资源的保护工作中,应该优先采用的保存方式是原境保存。() 3.由于树木是多年生植物,人工集约化管理程度低,在引进外来树种时,只有当引种地和原产地生态条件大致相同时,引种才能成功。()4.741杨是一个无性系优良品种,在无性系群体内再进行单株选择,可使其改良程度进一步提高。() 5.优树选择属于遗传型选择,地理种源的选择属于表型选择。() 6.无性系选择是遗传增益最大的一种选择方式。() 7.影响选种效果的因素为性状遗传力、选择强度和选择性状的遗传变异系数,三个因素数值越大对遗传改良的效果就越好。 8.毛白杨×加杨与加杨×毛白杨的杂交亲合力相同。 9.用经过子代测定的优树材料嫁接建立的种子园属于1.5代种子园,而用其子代苗嫁接繁殖的种子园属第二代种子园。()在种源-优树联合选择试验中,种源因素一般为巢式设计因素。() 三、按照综合分类法,基因资源可以分为哪几类,个有何特点?(15分) 四、树木引种的主要步骤有哪些?为保证引种成功应采取哪些措施?(15分) 五、确定杂交组合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12分) ),各杂交组合苗高平均值如下表所示:(20分) 试问:1. 这是什么交配设计? 2. 父本、母本的一般配合力各为多少? 3. D×B、G×A 的特殊配合力各为多少? 1

2006年林木遗传育种学试卷B卷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对名词6分,共18分) 1.表型选择/遗传型选择 表型选择是根据一定的标准,从混杂的群体中按表现型淘汰一批低劣个体或挑选一批符合要求的个体,并对选出的个体混合采条、采种,混合繁殖。 遗传型选择(genotypic selection) 是指对入选的个体分别采种,单独繁殖,单独鉴定的选择,即谱系清楚的选择。 2.双交/回交 双交是用两个不同的单交种进行杂交,即(A×B)×(C×D) 回交是指单交得到的F1再与其亲本之一进行杂交。(A×B)×A 3.成熟效应/位置效应 位置效应:植物在无性繁殖时,插穗或接穗在树木上所处的位置,会在繁殖后几年内对无性系植株产生非遗传性影响; 成熟效应:是指繁殖材料的生理衰老,随着母树年龄增加,衰老加深,无性繁殖能力逐步下降,植物生长也随之受到抑制。 二、判断题 1对 2错 3错 4错 5错 6对 7对 8错 9对 10对 三、按照综合分类法,基因资源可以分为哪几类,个有何特点?(15分) (1)本地基因资源 在当地自然条件下,经长期培育和选择得到的优良树种、品种或类型。 (2)外地基因资源 指从国外或外地其它引入的树种、品种或类型。 (3)野生基因资源 自然界野生的,未经人们栽培的树种。 (4)人工创造的基因资源 通过杂交、诱变等方法获得的基因资源。人工创造的资源,需要通过培育、选择、鉴定,才能在生产上应用。 四、树木引种的主要步骤有哪些?为保证引种成功应采取哪些措施?(15分) 1.引种步骤 1)引种计划的制定 2)材料收集 3)种苗检疫 4)苗期性状观察 5)引种栽培试验 6)档案资料的建立 2.措施 1)引种要结合选择 2)选择多种立地条件作试验

作物育种学试题5_作物育种学

专业《作物育种学》课程试题5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品种的主要类型包括自交系品种、、群体品种和。 2.选择育种的基本原理是作物品种的变异现象和学说。 3.作物授粉方式的分类是根据自然异交率高低而定的,一般自然异交率在4%以下的是典型的授粉作物;自然异交率在50%-100%的是典型的授粉作物;常异花授粉作物的自然异交率介于二者之间,一般为4%-50%。 4.引种的基本原理是指相似性原理,生态条件和相似性原理。 5.杂交育种按其指导思想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育种,另一种是育种。 6.在回交育种中用于多次回交的亲本称亲本,因为他是有利性状(目标性状)的接受者,又称为受体亲本;只有一次杂交时应用的亲本称为亲本,他是目标性状的提供者,故称供体亲本。 7.远缘杂种夭亡和不育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其遗传系统的破坏,包括核质互作不平衡; 不平衡; 不平衡和组织不协调。 8.按照雄性不育花粉败育发生的过程,雄性不育可分为 不育和不育两种类型 9.作物群体改良是通过鉴定选择、人工控制下的自由交配等一系列育种手段,改变基因、基因型频率,增加优良基因的重组,从而达到提高 和的频率。 10.普通小麦是倍体,有42条染色体;玉米是倍体,有20条染色体。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作物育种学的涵义是() A)研究遗传和变异的科学B) 一门人工进化的科学 C)研究选育和繁育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D)一门综合性强的应用科学 2.选择育种中选择的基本方法有() A) 系谱法和混合法 B) 单株选择和混合选择 C) 一粒传和混合选择 D) 定向选择和分裂选择 3.稳定不分离的株系称为( ) A) 品种 B) 株行

林木遗传育种学讲义

林木遗传育种学讲义 (林学专业) 南京林业大学林木遗传与基因工程系 二00六年四月 目录 上篇:遗传学部分 第一章 孟德尔定律 第二章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第三章 基因作用及其环境的关系 第四章 染色体和连锁群 第五章 数量遗传学 第六章 遗传物质改变 第七章 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 第八章 群体遗传与进化 下篇: 林木育种学 第九章 第九章 林木的地理变异与种源试验

第十章 林木改良中的选择原理与方法 第十一章 母树林与种子园 第十二章 无性系育种 第十三章 林木的杂交及其杂种优势的利用 第十四章 林木抗性育种 第十五章 森林树木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利用 第十六章 遗传力和遗传增益 第十七章 常用林木育种野外田间试验设计及统计方法 上篇:遗传学部分 绪论 遗传学(genetics)是研究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是二十一世纪生物学领域中发展最快的也是最重要的一门基础学科。 1 概念、研究对象、研究内容 1.1 概念 远在我国古代,很早就有人发现亲代和子代的相似遗传现象。“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古代劳动人民对生物遗传现象的简要概括。所有一切生物种都以有性生殖过程产生与自己相似的个体,在世代间保持连续,使物种在世代延续过程中得以保存和相对稳定。象这种子代和亲代、子代和子代个体之间的相似性叫做遗传(heredity)。 例:父子之间、母女之间及亲兄妹之间有明显的相似现象。 同时,子代与亲代之间,及子代个体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子代和亲代之间或子代不同个体之间有相似的地方,但绝不会完全相同。象这种子代和亲代、子代和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叫做变异(variation)。 遗传与变异现象在生物界普遍存在,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 遗传和变异是一对对立统一的矛质的两个方面,没有遗传就没有变异,相反,没有变异也就不存在遗传。遗传和变异是相互制约相互发展,共同促进生物的向前发展。变异是生物进化必要因素,没有变异生物界就失去了进化的源泉,遗传也就只能是简单的重复;没有遗传,变异不能固定,变异就失去意义,生物就不存在物种。 变异是在遗传的基础上进行变异,遗传受变异的影响和制约,使得世代间或同代不同群体间或个体间保持相似性,但又不相同。遗传是相对的,变异是绝对的,在遗传的过程中始终存在着变异,遗传和变异始终伴随着生物的进化过程。 遗传和变异的关系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遗传是相对的,变异是绝对的。(2)遗传是保守的,变异是变革的,发展的。(3)遗传和变异是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的。(4)遗传变

动物遗传育种学试题

动物遗传育种学试题

动物遗传育种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计18分) 1.群体 2.多倍体 3.质量性状 4.基因型频率 5.物种 6.遗传力 7.重复力 8.上位效应 二、填空(每小题3分,共计12分) 1.分离规律的要点:基因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配子中 是存在,F2代有三种基因型,比例为,两种表现型:显隐性之比为。 2.染色体畸变包括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改变和 的改变。 3.性状可以主要分成两类和。 4.群体遗传结构平衡条件为(哈迪温伯格定律) ,此时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关为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30分) 1.远缘杂交中,具有繁殖力的杂种一代是( )。 A.马X驴 B.鸡X火鸡 C.鸡X鹌鹑 D.单峰驼X双峰驼 2.育种场的主要任务是改良现有品种和( )。 A.扩繁 B.进行商品生产 C.培育新品种和品系 D.性能测定 3.同源染色体配对,出现联会现象是在( )。 A.细线期 B.偶线期 C.粗线期 D.双线期 4.基因突变是指( )。 A.由于碱基对的置换、插入或缺失引起的基因结构的变化 B.由于染色体数目改变而造成的基因组的增减 C.由于染色体结构改变而造成的基因组的改变 D.DNA重组 5.某品种牛,无角基因A对有角基因a呈完全显性,现有一有角牛群,改造成无角牛群需通过( )。

A.使用有角公牛 B.全使用无角公牛配种 C.使用有角母牛 D.淘汰有角公牛 6.正态分布曲线有( )。 A.2个峰 B.3个峰 C.1个峰· D.4个峰 7.在统计学中,研究由某些变量的变化去估计另一些变量的变化,即将它们之间的关系看成是因果关系,称之为( )。 A.相关关系 B.回归关系 C.依存关系 D.无关系 8.表型方差部分中,显性方差的表示符号为( )。 A.VA B.Vs C.Vi D.VD 9.会影响群体平均数的因素是( )。 A.基因频率 B.个体数 C.方差 D.标准差 10.鸡的金色、银色羽自别可采用金色羽公鸡配( )。 A.金色母鸡 B.银色母鸡

林学A 遗传学试题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课程考试试卷A 课程名称:《林木遗传育种学》遗传学部分; 试卷编号: A 卷; 考试时间:60分钟 1.1000个小孢子母细胞可产生多少个精子。 A. 1000个; B. 4000个; C. 8000个 D.250个 2.如果群体的杂合体占1/3,那么经过两代自交以后,杂合体所占的比例将为(以一对杂合基因为例): A.1/6; B.1/9; C.1/4; D.1/12 3.白猫与黑猫交配, F1都是白猫。F1相互交配, F2中白.黑.棕三种小猫的比例为12:3:1,是下 列哪种原因引起的. A.互补作用 B.显性上位作用 C.抑制作用 D.环境影响 4.一个纯合白花植株与另一个来源不同的纯合白花植株杂交,F1都是橙色花,假定是由一 种酶的缺陷就形成白色花,在这里控制橙色花遗传的基因是: A.2个; B.至少2个; C.1个; D.难以确定 5.杂种植株AaBbCc 自交,如果所有的座位都在常染色体上,无连锁关系,与自交亲本表现: 型不同的后代比例是 A.1/8 B.1/2 C.37/64 D.7/8 6.独立基因a 、b 、c 和d 支配A 、B 、C 和D 化合物的合成。这些基因的每个突变体在培养基 中加下列物质才能生长。 学专业班级 装订线 ( 答题 不得 超过此线 )

据这些资料推断代谢途径为 A. a A b B c C d D B. b B a A c C d D C. c C a A b B d D D. d D b B c C a A 7.两个正常夫妇生下一个白化病的儿子。儿子的白化病基因是从双亲的哪一个传来的? A.父亲 B.母亲 C.父母各1/2 D.父或母任一方 8.母亲为A血型,父亲为B血型,他(她)们的儿女的血型可能是: A.AB; B.AB.B; C.AB.A; D.A.B.AB.O 9.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相互易位的主要遗传效应: A.部分不育; B.半不育; C.位置效应; D. 假显性现象; 10.多倍体的巨大性指 A.某一器官增大; B.所有器官增大,生长加快,解剖结构也相应增大; C.种子数目增加, D.代谢物增多,抗逆性增强 11.多倍体不育性的原因是: A.染色体太多; B.染色体倍数为奇数, C.染色体联会松散 D.减数分裂不能进行 12. 染色体结构变异中,倒位是指 A.染色体的某一段顺序颠倒了; B.一个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颠倒了; 一对同源染色体配对方向颠倒了;D. 染色体的长臂与短臂的位置颠倒了. 13.三对独立基因杂种(AaBbDd)形成的不同配子的种类是: A. 2 B. 4 C. 8 D. 16 14.一种植物的染色体数目2n=10。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每个细胞含有的染色单体 ....数是:A.10 B.5 C.20 D. 40 15. 单体的染色体数目为 A.2n-1 B.2n-2 C.2n+1 D.n+1 16.一个随机交配群体的起始频率为AA0.4 , Aa 0.4 , aa0.2, 该群体经过一代随机交配后的频

作物育种学试题及答案

一、解释名词: 1、作物育种和良种繁育学:是研究选育和繁育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和技术的科学。 植物学上的种子:指种子植物由胚胎发育而成的繁殖器官。 2、农业生产上的种子:指凡在农业生产上可以直接被利用作为播种材料的植物器官都 统称为种子,有真正的种子,类似种子的果实,营养器官三种类型。 3、品种:指某一栽培作物适应于一定的自然生态和生产经济条件,具有相对稳定的遗 传性和充分一致的生物学特性和形态特征,并以此与同一作物的其它类似群体相区别的生态类型。 4、地方品种(农家品种):指在一定地区的自然和生产条件下,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 和人工选择培育而成的品种。 5、改良品种:是育种工作者通过系统育种,杂交育种,辐射育种、倍性育种等科学的 方法培育而成的品种。 6、杂交种:指选用性状优良、遗传基础差异大,配合力强的亲本组合进行杂交产生杂 交种。 品种标准化:指大田推广的优良品种必须符合其品种标准。 7、品种标准:就是对优良品种具有的主要特征特性作出准确的说明,对它的栽培要点 加以总结概括,作出科学的技术规定。 8、育种目标:指在一定的自然栽培和经济条件下根据生产发展的需要,选育具有什么 样优良性状的品种。 9、高产育种:就是培育具有合理的株型和良好的光合性能,可以充分利用水、 肥、光、气、热等合成光合产物,并能高效地运转到穗、粒中去而获得高产。 10、本地品种资源:指原产于本地或本地栽培很久的古老地方品种和当前推广的改良 品种。 11、品种资源:又叫种质资源,指可用于育种或栽培的栽培作物类型,品种,近缘野 生植物及人工创造的各种植物遗传材料的总称。 12、野生植物资源:指育种工作中有利用价值的各种野生种或近缘野生植物类型。 13、外地品种资源:指从国外和其它地区引进的品种或类型。 14、人工创造的品种资源:指人们通过选择、杂交、诱变等方法创造的供进一步培育 新品种用的原始材料。 15、品种资源的种植保存:指根据不同作物的耐贮性特点,每隔一定时期(年限)在 田间种植一次。 16、品种资源的贮藏保存;指利用仓库或其它设备,使资源材料长期保持生活力的保 存方法。 17、广义引种:指从外地区或外国引进新的植物,新作物,新品种以及为育种和有关 理论研究所需要的各种品种资源材料。 18、生产上的引种:指从外地区或国外引进作物品种,经过简单的试验比较表现适应 性强,比当地推广品种增产,能直接在本地区推广种植。 19、作物的外部环境条件:指作物生存空间周围的一切条件,包括自然条件和耕作栽 培条件。 20、生态因素:在作物生长和环境因素中,对作物生长发育在明显影响的和直接为作 物所同化的因素。 21、生态环境:对作物起综合作用的生态因素的总称。 22、作物生态类型:指同一作物在不同生态区形成与该地区生态环境及生产要求最相 适应的不同品种类型。

实验动物遗传育种学复习题

实验动物遗传育种学 1. 实验用动物(Experimental Animal): 又称广义实验动物。泛指用于科学实验的各种动物,包括经过人们长期家养驯化,按科学要求定向培育的动物。 2.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 又称狭义实验动物。指经人工培育和人工改造,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和遗传、营养、环境实行控制,来源清楚,遗传背景明确,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 3. 无菌动物(Germ Free Animals):动物机体内外不带有任何用现有方法可检测出微生物或寄生虫的动物。 4. 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ecific Pathogen-Free Animal, SPF):机体内无特定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存在的动物,或在清洁动物的基础上,不带对实验有干扰的微生物。 5. 清洁动物(Clean Animals,CA):无人畜共患病和主要传染性疾病的病原体和体外寄生虫的动物。 6. 普通动物(Conventional Animals,CV):无人畜共患病病原体和体外寄生虫的动物 7. 种(species):是生物学分类的最基本单位。在实验动物学中,种是指有繁殖后代能力的同一种类的动物。 8.品种(stock) :育种学上的概念。有相同或相似的生物学特性构成的群体叫品种。 9. 品系(strain) :在实验动物学中把基因高度纯合的动物称作品系动物。 10. 近交系的定义:近交系实验动物在兄妹交配20代以上,又可以追溯到一对共同亲代的,有时也可以亲子交配,并需与年轻一方的亲代交配,而形成的品系,一般称之为近交系。目前,主要是在大鼠和小鼠中育成近交系的品系。 11. 基因纯合性:在一个近交系内的所有动物的基因位点都应当是纯合子,在本品系内任何个体交配的后代也应当是纯合子,即基因型一致,遗传特性相同。从理论上说,这些动物是不应有暗藏的隐性基因的,用近交系动物做实验时,不会因为隐性基因的暴露而影响实验结果的一致性。 12. 遗传物质同源性:是指同一个近交系中的所有个体在遗传上是同源的,可追溯到一对共同的祖先。同一品系内的个体间的皮肤或肿瘤移植不会被当作异己来

2011年林木遗传育种学习题

林木遗传育种学习题 遗传学 一、词解释 遗传变异二价体联会姐妹染色单体非姐妹染色单体单位性状相对性状基因型表现型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完全显性不完全显性共显性基因互作完全连锁不完全连锁交换值三联体遗传密码简(兼)并转录移码突变错义突变同义突变染色体组单倍体非整倍体同源多倍体异源多倍体单体缺体三体四体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基因迁移遗传漂移数量性状加性效应非加性效应 二、问答 1.经核型分析,已知杨树的染色体基数为19,即2n=2x=38。写出下列各组织的染色体数目:(1)叶(2)根(3)胚乳(4)胚囊母细胞 (5)胚(6)卵(7)花药壁(8)精细胞 2.某树种基因型为AaBbCcddEeFF,图示可能产生的配子种类,计算雌雄配子可能的组合数。 3.花生种皮紫色R对红色r显性,厚壳T对薄壳t显性,两对基因是独立遗传的。指出下列杂交组合的(1)亲本表现型、配子种类和比例。(2)F1的基因型种类和比例、表现型种类和比例。 TTrr×ttRR TTRR×ttrr TtRr×ttRr ttRr×Ttrr 4.控制蕃茄红果与黄果、二室与多室的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写出下表各杂交组合亲本基因型: 5. 在金鱼草中,花色、叶型是分别由二对独立遗传基因决定的:R为红色,r为白色;N为狭叶,n 为阔叶。用纯种红花阔叶与白花狭叶品种杂交,F1为红花中宽叶。若F1自交,F2的基因型和表现型频率如何? 6.豌豆高株(D)对矮株(d)、圆粒(R)对皱粒(r)、黄子叶(Y)对绿子叶(y)显性,三对基因独立遗传。试分析下列杂交组合F1的表型及比例、基因型及比例: (1)DdRRYy×DdRrYy (2)DDRRYy×ddRryy 7.A与D两对基因连锁,交换值为25%。基因型为Ad/ad的植株自交后,后代有基因型及表现型比例如何?若杂合体基因型为AD/ad,后代基因型及表型比例又如何? 8.生物进化的动力是什么?对育种有什么启示? 9.简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特点及区别。 10.分离定律及自由组合定律有何要点? 11.试述交换值、连锁强度与基因间距离三者的关系。 12.细胞质遗传具有哪些特点? 13.DNA在活体内是怎样复制的? 14. 简述蛋白质合成过程。 15.染色体结构变异各有何遗传效应?

(完整版)作物育种学总论复习题及答案

作物育种学总论复习题及答案 1、作物育种学、品种的概念 作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及繁殖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品种: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一定群体;这种群体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特性,在生物学、形态学及经济性状上的相对一致性,与同一作物的其他群体在特征、特性上有所区别;这种群体在相应地区和耕作条件下种植,在产量、抗性、品质等方面都能符合生产发展的需要。 2、简述作物育种学的特点和任务 作物育种学的特点:作物育种学是作物人工进化的科学,是一门以遗传学、进化论为主要基础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它涉及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生态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生物统计与实验设计、生物技术、农产品加工学等领域的知识与研究方法。作物育种学与作物栽培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作物育种学的任务:(1)研究作物遗传性状的基本规律;(2)搜索、创造和研究育种资源,培育优良新品种;(3)繁育良种,生产优良品种的种子。 3、简述作物品种的概念和作用 4、基本概念:自然进化、人工进化 自然进化:由自然变异和自然选择演变发展的进化过程。 人工进化:是指由于人类发展生产的需要,人工创造变异并进行人工选择的进化,其中也包括有意识的利用自然变异和自然选择的作用。 5、生物进化的三大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三大要素:变异、遗传和选择 相互关系:遗传变异是进化的内因和基础,选择决定进化的基本方向。 第一章作物的繁殖方式及品种类型 1、说明作物繁殖方式的种类和各类作物群体遗传特点及代表作物 作物遗传方式的种类:一类是有性繁殖,凡是由雌配子(卵子)和雄配子(精子)相互结合,经过受精过程,最后形成种子繁衍后代的,称为有性繁殖。第二种是无性繁殖,凡不经过两性细胞受精过程的方式繁殖后代的统称为无性繁殖。 有性繁殖主植物主要有自花授粉作物、异花授粉作物、常异花授粉作物: (1)自花授粉是指同一朵花的花粉传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代表作物有水稻、大麦、小麦、大豆、豌豆、花生、烟草、绿豆、亚麻等。自花授粉作物的天然异交率一般低于1%,不超过4%。 (2)异花授粉是指雌蕊柱头接受异株或异花花粉,代表作物有玉米、黑麦、向日葵、白菜型油菜、甘蔗、甜菜、大麻、三叶草等。异花授粉的天然异交率至少在50%以上。 (3)常异花授粉是指一种作物同时依靠自花授粉和异花授粉两种方式繁殖后代的,代表作物是棉花、甘蓝型油菜、芥菜型油菜、高粱、蚕豆等,常异花授粉的天然异交率在5%-50%之间。 2、论述作物品种的类型和各类作物的育种特点 作物品种的类型: (1)自交系品种:又称纯系品种,是对突变或杂合基因型经过连续多代的自交加选择而得到的同质结合群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