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技术Access实验报告书》

《数据库技术Access实验报告书》
《数据库技术Access实验报告书》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

《Access数据库应用》

实验指导书

班级: 14大专软件

学号:

姓名:

实验一Access数据库结构与创建

实验目的

1.掌握启动和退出Access系统的常用方法。

2.熟悉Access的主窗口界面。

3.会使用帮助系统。

4.掌握数据库的两种创建方法。

5.熟练操作打开/关闭数据库。

实验内容与步骤

1.启动数据库管理系统Access2010;

2.打开系统自带的“罗斯文”示例数据库,认识数据库的7种对象,同时调

出系统帮助文件,找到帮助中关于7种对象的说明和解释,了解数据库的功能,理解数据库的总体结构;

3.用Access2010创建一个空白数据库“银行管理系统”;

4.用Access2010中的向导创建一个“联系人”数据库表。

实训思考

1.文中介绍的启动和退出Access的方法,是不是仅仅适合于Access

2.有人说:“书本上介绍了如何使用Access,上课老师也讲授了方法,用不用

帮助系统没有必要。”上述观点对吗

3.创建数据库的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分别是什么各自用于什么情况

4.打开数据库时,各种打开方式有何不同分别用于什么环境

实验二Access数据表的创建

实验目的

1.掌握数据库对象的管理方法。

2.掌握表的各种创建方法。

实验内容与步骤

1.启动Access数据库管理系统。

2.创建空白数据库“图书管理系统”,并保存在D:\。

3.使用向导创建表“读者类别”:

①使用向导为“读者类别”表创建两个字段:类别编号和类别名称;

②进入设计器,明确或修改表的“类别编号”字段的数据类型为“自动编

号”,“类别名称”的数据类型为“文本”,

③向表中输入数据如下:

4.通过输入数据创建表图书信息:

①参照教材,通过输入数据创建表“图书信息”;

②进入表设计器中,明确或修改表的结构为:

5.通过设计器创建表“读者信息”:

①打开表设计器,按以下表结构,创建表“读者信息”:

②在创建“学历/职称”字段时,请使用“查阅向导”。过程提示如下:

a)在字段的数据类型中选择“查阅向导…”;

b)在向导第一步中,选择“使查阅列在表或查询中查阅数值”,然后单

击“下一步”;

c)选中列表的“读者类别”表,单击“下一步”;

d)将“类别编号”和“类别名称”,移至“选定字段”列表中,单击“下

一步”;

e)在“请指定查阅列中列的宽度:”中使用默认值,单击“下一步”;

f)在“请为查阅列指定标签:”下文本框中输入“学历/职称编号”,单

击完成。

③在“读者信息”表中输入数据。

6.根据下列要求创建“借阅信息”表(选做)

①使用设计器;

②表结构自定;

③“借书证号”和“书号”使用“查阅向导”。

实验报告与思考

1.比较各种创建表的方法,体会它们之间的区别

实验三Access数据表的编辑

实验目的

1.熟悉字段的有关属性,掌握数据表结构的修改;

2.理解索引的有关概念,掌握索引的建立。

3.掌握对数据表中记录的编辑和显示等的基本操作;

4.掌握查阅字段的设置

实验内容与步骤

1.启动数据库管理系统Access,打开本次实验所用的“学生档案”数据库,

分别打开数据库中有关表格,熟悉数据库结构。

2.按以下要求,修改“学生基本信息”表的结构:

a)将“性别ID”、“民族ID”、“政治面貌ID”和“班级ID”字段的标题

和默认值修改如下:

b)在“家庭收入”前插入新字段“体重”,并修改“身高”和“家庭收入”

字段属性如下:

c)使用“输入掩码向导”为“身份证号”字段设置输入掩码为“9999999;;”

3.按以下要求,为“学生基本信息”表定义索引:

4.对“学生基本信息”中记录完成以下操作:

a)在表中插入新记录:张杰,050301,男,340905,1981-12-17,汉族,

党员,网络051,,,,,,

b)删除15号朱天宗同学的记录。

5.为“学生基本信息”表设置显示格式:

a)设置字体格式为:宋体,常规,小四,深红色;

b)调整列宽,使各个字段的记录值均能显示出来,设置行高为16;

c)设置“单元格效果”为“凸起”;

d)将“照片”和“简历”字段隐藏;

e)冻结“学生ID”和“姓名”两个字段。

实验报告与思考

1.对实验内容与步骤中的第2、3步进行总结,并编写实验报告;

2.在Access帮助中查阅有关索引、有效性规则和输入掩码的内容。

实验四记录筛选与数据表关系

实验目的

1. 掌握对数据表中记录进行排序和筛选;

2. 理解关系的概念,掌握关系的定义和使用。

实验内容与步骤

1.启动Access,打开本次实验所用的数据库“学生档案”;

2.对“学生基本信息表”中的记录进行排序,要求按“性别”升序排序,性

别相同的,按出生日期先后排序;

3.从“学生基本信息”表中筛选出家庭收入低于3000元的少数民族同学的信

息。

4.将“课程信息表”的“课程号”定义为主键,将“成绩档案表”的“学生

ID”和“课程号”设为主键;

5.在“学生基本信息表”的“学生ID”和“成绩档案表”的“学生ID”间建

立关系,并为关系设定“实施参照完整性”;

6.试向“成绩档案表”中输入记录:(100,J02,84),系统有什么提示,思

考为什么会这样

7.在“课程信息表”的“课程号”和“成绩档案表”的“课程号”间建立关

系,并为关系设定“实施参照完整性”;

8.试将“课程信息表”中的课程号为G03的课程删除,系统有什么提示,思

考为什么会这样现在如果一定要把这门课删除,怎么办

9.将“课程信息表”的“课程号”和“成绩档案表”的“课程号”间的关系

删除。

实验报告与思考

1.对上述的第3、5、6、8和9步实验过程进行总结,编写实验报告;

2.思考:若在建立“课程信息表”的“课程号”和“成绩档案表”的“课程

号”间的关系时,选定了“级联更新相关字段”,则若将“计算机基础”的课程号改为“J07”,那么“成绩档案表”中的此门课程的课程号会发生什么变化

实验五查询的创建

实验目的

1. 掌握利用向导和设计器创建选择查询的方法。

2. 掌握在设计视图中创建参数查询的方法。

3. 掌握查询规则的确定方法。

4. 掌握使用向导和设计器创建交叉表查询的方法。

实验内容与步骤

1.启动Access,打开本次实验所用的数据库“学生档案”;

2.使用向导创建查询,要求查询出学生的学生证号、姓名、身份证号、民族

和家庭收入;在对象中单击“查询”,选择使用向导查询,在字段中分别添加学生证号、姓名、身份证号、民族和家庭收入。点下一步即可完成。

3.使用设计视图查询,要求查询出学生姓名、课程名和成绩;在对象中单击

“查询”,选择使用设计视图查询。添加“学生基本信息表”、成绩档案表、课程信息表。选择姓名、分数、课程名。命名,完成查询

4.设计查询,要求查询出软件042班所有男生的学生证号、姓名和身高,并

按学生证号的升序排序;选择设计视图查询,选择学生基本信息表和班级两张表,选择班级名称、学生证号、姓名、性别、身高字段,条件限制:

班级,软件042;性别,男。选中学生证号列,右击,弹出菜单选择升序排列

5.查询出“计算机基础”课程成绩前3名的同学的姓名和班级;在设计视图

中选择课程信息表,学生基本信息表、成绩档案表及班级。选择课程名、班级名称、姓名、分数字段,条件限制:课程名,计算机基础,右击空白部分在菜单中选择属性,限定上限值为3

6.从学生基本信息表中查询出所有姓孙的同学的信息;选择向导查询,选择

学生基本信息表,添加表中所有信息,点下一步,选择修改设计图,在姓名字段设置条件:“孙*”

7.利用设计视图创建查询“成绩查询”,查找年龄大于等于20的且成绩在70

分以上的学生的学生证号、姓名字段的信息,要求年龄由出生日期字段计算得到且无重复的显示学号、姓名字段的值;

8.修改第3步所建查询,要求查询出所有2004级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学生的成

绩(学生证号中中间两位为专业代码,计算机网络专业的代码为03);

9.建立参数查询,学生能通过输入自己的姓名,查询出自己的所有课程的成

绩;

10.设计查询,统计出各班级“计算机基础”课的平均成绩;

11.分别统计出各班级的男女生总数;

12.创建交叉表查询“学生成绩表”,要求列标题为课程名,行标题为学生姓名,

行列交叉处为该学生此门课的成绩。

实验报告与思考

1.对上述的第5、6、7、8、9和11步实验过程进行总结,编写实验报告;

2.思考:若要求设计一个按性别、民族统计学生人数的交叉表查询,应怎么

实验六查询的操作

实验目的

1、掌握在查询中实现计算的方法。

2、理解各类操作查询的用途。

3、掌握各类操作查询的创建方法。

4、掌握在操作查询中使用参数和表达式

实验内容

1、先打开实验所用数据库“学生档案”。

2、利用选择查询实现计算,显示出男、女生的人数,保存为“人数查询”。

3、利用选择查询实现计算,计算出各门课程的平均成绩、最高分和最底分。

4、利用选择查询实现计算,计算出每个学生的总成绩和和平均成绩。

5、利用选择查询实现计算,计算出每个班级男、女生的平均成绩。

6、利用自定义计算实现,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成绩提高5分显示出来,要求显示学生证号、提高后的成绩信息。

7、利用生成表查询,创建一个包含所有女生的学生证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字段信息的“学生信息”表。

8、利用生成表查询,创建一个包含所有成绩小于60分的学生的学生证号、姓名、课程名称和分数字段的“补考信息”表。

9、利用追加查询,将“学生”表中男生的学生证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信息添加到“学生信息”表中。

10、利用追加查询,将“成绩”表中所有成绩大于等于60且小于等于80的学生的学生证号、姓名、分数添加到“补考信息”表中,并使新添加记录的课程名称全部为“Access”课程。

11、利用更新查询,将“补考成绩”表中大于70的降低5分。

12、利用更新查询,将“成绩”表中成绩小于等于80分的学生的成绩提供5%。

13、利用删除查询,将“补考成绩”表中成绩小于70的学生的信息删除。

14、利用删除查询,将学生基本信息表和成绩档案表中学生证号为040302的学生的信息删除。

实训思考

在设计视图如何区别各种类型的操作查询

实验七SQL查询设计

实验目的

1.掌握SQL查询语句的创建方法。

2.理解SQL查询语句的含义,掌握常用SQL语句的使用。

实验内容

1.打开本次实验所用的“学生档案”数据库,并用SQL语句设计并建立如下

查询。

2.显示学生基本信息表中所有姓“孙”的学生的学生证号、姓名、性别、出

生日期。

3.显示所有回族学生的学生证号和姓名。

4.查找学生的学生证号、姓名、课程名和分数。

5.显示男、女生成绩的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

6.分别显示男、女生的人数。

7.成绩低于所有学生的平均成绩的学生的学生证号和姓名。

8.显示计算机基础成绩前3名的学生的学生证号和姓名。

9.年龄大于24岁的学生的学生证号。(要求年龄由出生日期字段计算得到)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