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夜长短与晨昏线部分剖析

昼夜长短与晨昏线部分剖析
昼夜长短与晨昏线部分剖析

历届地理高考题分类昼夜长短与晨昏线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2005年上海卷)北半球各地昼夜逐日接近等长期间()

A.南极圈白昼时间逐日变长

B.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逐日减小

C.赤道正午太阳高度逐日增大

D.太阳直射点始终由北向南移动

【答案】C

解析:北半球各地昼夜逐日接近等长,时间可能是接近3月21日或9月23日,C项正确。 (2005年天津文综卷)2001年中国东方航空公司穿越北极的国际航线试飞成功,从上海(30°N,121°E)至芝加哥(42°N,88°W)仅用15小时35分钟。读图及相关材料,回答2-4题。

2.若飞机于北京时间5月20日5时55分从上海飞往芝加哥()

A.一路上都是白天

B.伦敦会位于飞机的正北方向

C.北极星的高度保持不变

D.经极点附近飞机罗盘不受干扰

3.阳光直射图中曼萨尼约港口(19°N)那天,晨昏线(圈)与纬线圈切点的纬度和正午太阳高度分别是()

A.66°34′S和38°B.66°34′N和38°

C.71°S和0°D.71°N和0°

4.在5月份,开普敦()

A.昼长于夜且昼逐渐变短B.昼长于夜且昼逐渐变长

C.昼短于夜且昼逐渐变短D.昼短于夜且昼逐渐变长

【答案】2.A 3.C 4.C

解析:由于是穿越北极的航线,飞机在北极点时,伦敦在飞机的正南方,B项错误;在北半球北极星的地平高度就是当地的纬度,由于飞机在运动,所以,北极星的地平高度也在变化,

所以,C项错误;由于受磁暴现象的影响,飞机经极点附近,罗盘会受干扰,D项说法错误;排除B、C、D后,不用烦琐计算,便可推断A项正确。

阳光直射曼萨尼约港口(19°N)晨昏线与纬线圈切点的纬度=90°-19°=71°,应该有两点,即北纬71°和南纬71°,由于此时太阳直射在北半球,北纬71°以北出现极昼,北纬71°纬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角=90°-(71°-19°)=38°,而南纬71°纬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等于0°,所以,只有C项符合题意。

开普敦在南半球,5月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并向北移,所以,开普敦昼短夜长,且昼逐渐变短,C项说法正确。

5.(2004年全国文综卷)9月23日,当飞机飞到135°E上空时,在舷窗边的乘客看到了海上日出。这时北京时间可能是()

A.接近7时B.5时多 C.不到5时D.7时多

【答案】C

解析: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135°E日出的地方时为6时,而此时的北京时间为5时,又由于位于飞机上看日出,比地面的高度要高些,因此看到日出的时间要比地面早。

(2006年全国文综2)图1四条曲线分别示意四地3月21日到6月30日的日出时间。读图1,回答6-8题。

6.与摩尔曼斯克地区日出时间对应的曲线是

A.①B、②C、③D、④

7.④地位于

A.南半球中纬度B、北半球低纬度

C.副热带高压带D、副极地低压带

8.8月23日,②地的昼长约为

A.24小时B、22小时

C、20小时

D、18小时

【答案】6.B 7.D 8. C

解析:此题考查昼夜长短随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变化规律。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昼长大于夜长,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极圈以内出现极昼现象,纬度越高极昼时间越长,极点半年的极昼,另一半球相反。1地极昼时间较长,应在极点附近,3点6月22日出现极昼应在北极圈上,2地介于极地和极圈之间,我们又知道摩尔曼斯克是俄罗斯北极圈以内的终年不冻港,故选B项。4地的昼夜时间变化较大应在高纬度。8月23日的昼长与4月23日的昼长应相当,两个日期关于6月22日对称,然后通过图表可得出结论。

(2007年全国文综卷一)图4所示区域在北半球。弧线a为纬线,Q、P两点的经度差为900;弧线b为晨昏线,M点为b线的纬度最高点。回答9-11题:

9.若此时南极附近是极昼,P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是( )

A.5时B.15时 C 9时D.19时

10.若此时为7月份,图中M点的纬度数可能为( )

A.550N B.540N C.750N D.850N

11.若Q地的经度为00,此时正是北京日出。这个季节( )

A.洛杉矶地区森林火险等级最高B.长江下游枫叶正红

C长城沿线桃红柳绿D.南极地区科考繁忙

【答案】9.B

解析:首先从题干可获取信息,此时南极附近是极昼现象,因此此时北极附近是极夜现象,再根据资料中提到的弧线b为晨昏线,N点为b线的纬度最高点,把这两者结合在一起考虑得出b线以北应为夜,b线以南应为昼。M是出现极夜的最低纬度,即正午太阳高度为零。所以M点所在经线时间应该是12点;最后根据材料中给出的Q、P两点的经度差为900,判断出M、P经度差为450,aP又在M的东侧,所以P地所在经线的地方时是15时。

10.C

解析:此题先从题干中得知此时为7月份,分析得出北极附近应为极昼现象,那么晨昏线中b线以北应为昼,b线以南为夜,M点为极昼的最低纬度,其次从选项卜看,先排除A、B两个选项,因为出现极昼、极夜的地区必然在66034',-900之间,最后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从c、D中选出正确答案。由于太阳直射点在6月22日直射23026'N,66034'N及其以北

出现极昼,在9月23日直射赤道,三个月的时间由北回归线向南移动了23026,,那么每个月只能向南移动不到8度,到7月底最多也只移动10度左右,不可能移到50N,只有太阳直射50N 时,850N才会是出现极昼的最低纬度,所以排除D选项。

11.A

解析:从题中可知Q为00经线,那么结合材料可知,P为900E,M点为450E。M点为晨昏线的最高纬度,因此它有可能是夜半球中间经线即0点,也可能是磺半球中间经线即12点。假设M点为12点,那么北京时间应该为15点,在1.2点以后不会足日出,所以M点为0点,则北京时间为5点,5点日出,说明昼长夜短,应为夏季。再结合四个选项,A洛杉矶地区森林火险等级最高,说明当地应该是比较干燥、温度又高的季节,且洛杉矶为地中海气候,所以当时是北半球夏季,因此A是正确答案。而B选项应是在北半球秋季,c选项为北半球春季,D选项为北半球冬季

(2006年广东卷)读下图,回答12-14题

12.若AB 弧表示夜弧,则D 点的日出时刻是

A.21 时30 分B.2 时30 分

C.8 时00 分D.3 时30 分

13.(2006年广东卷)下列哪座城市昼夜长短的状况与图示情况最接近

A.大庆B.海口

C.岳阳D.长春

14.(2006年广东卷)若AB弧表示2006年3月1日的范围,其余为另一日期。设B 点为零时,则100°E 的区时为

A.2 月28 日13 时40 分B.2 月29 日13 时40 分

C.3 月2 日14 日00 分D.2 月28 日14 时00 分

【答案】12.B13.A14.C

15.(2008年山东文综卷)下列日期中,北京的昼长与2008年奥运会开幕日那天(8月8日)北京的昼长最接近的是

A.奥运圣火火种在希腊雅典采集的那天(3月25日)

B.奥运圣火登上珠穆朗玛峰峰顶的那天(5月8日)

C.奥运圣火传递至协办城市青岛的那天(7月24日)

D.奥运圣火在国家体育场缓缓熄灭的那天(8月24日)

【答案】B

〖解析〗某地昼长相等的两天的日期应是距夏至日(冬至日)的时间间隔相等,8月8日距夏至日约一个半月,与其昼长相等的另一天在夏至日前约一个半月,5月8日比较接近。

(2008年海南卷)图3中a为纬线,P、Q两地经度相同,相距800千米。完成16~17题。

图3

16.若Q地5时30分日出,a的纬度为15°,这时的月份可能是

A.12月

B.2月

C.6月

D. 10月

17.若P地19时太阳已落,Q地仍夕阳西下,这一季节

A.长江流域油菜花盛开

B.美国大平原麦翻金浪

C.潘帕斯草原绿野千里

D.尼罗河进入丰水期

【答案】16. A 17.C

【解析】若Q地5时30分,说明该地昼长13小时。教材里讲到太阳直射20°纬线时当地昼长13小时13分,Q地应为20度附近,判断该区域为南半球,这时的月份可能是l2月。

若P地19时太阳已落,Q地仍夕阳西下,判断该区域仍为南半球,越往南昼越长,并且昼大于夜,根据P、Q两地经度相同,相距800千米,P、Q两地间距大约7.2°,Q地大约南纬19°,这一季节为冬季,所以C选项正确。

(2008年四川文综卷)图4各线示意不同纬度①~⑤地的白昼长度变化。读图4,回答18~19题。

18.若图中地位于北半球,则a点时刻应为

A.春分B.夏至

C.秋分D.冬至

19.图4五地中

A.③地纬度高于②地纬度

B.④地位于赤道附近

C.①地、⑤地白昼长度变幅最大

D.②地位于极圈之内

【答案】18.A

【解析】本题考查不同地区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属于重点知识。b项中夏至日时,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的最大值,但在a点时刻不同地区不可能为昼夜平分;c项中秋分日时,全球各地昼夜平分,但在a点时刻以后,位于北半球的①地昼长大于夜长也就是北半球的夏半年即:从春分日到秋分日;d项中冬至日时,不同地区的昼夜长度不可能为昼夜平分。全球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为从春分日到秋分日北半球各地昼长均大于夜长;从秋分日到次年的春分日,北半球各地昼长均小于夜长。由此可以知道a为正确选项。

19.C

【解析】本题考查不同纬度地区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属于重点知识。a项中③地终年昼夜平分,应为赤道地区,②地昼夜长短有变化,不为赤道地区,故③地纬度低于②地纬度;b 项中④地昼夜长短并不是终年昼夜平分,所以不为赤道地区; d项中②地如果位于极圈以内

就会出极昼极夜现象,从图上可以看出②地昼夜变化幅度很小。不同地区昼夜长短变化规律为越接近赤道昼夜变化幅度越小,越接近两极变化幅度越大。由此可以知道c为正确选项。.(2008年广东卷)图3为某日观测到的同一经线上不同纬度的日出时刻(东十区区时)。此时,东十区区时为12时。读图回答20-23题。

20. 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

A. 30°E, 20°N

B. 150°E, 20°S

C. 30°E, 20°S

D. 150°E, 20°N

21. 对图中四地地理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A. 丁地地方时12时日出

B. 丙地地方时16时日落

C. 乙地昼长20小时

D. 甲地夜长12小时

22. 此时与东十区日期相同的范围占全球范围的比例是

A. 四分之一

B. 二分之一

C. 三分之一

D. 大于二分之一

23. 对该日的地理状况叙述正确的是

A. 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动速度最慢

B. 台北处于一年降水量最多的季节

C. 西安日出时间大约在5时左右

D. 日本东京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比广州的小

20.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此时东十区区时为12时,即150°E时间为12时,说明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150°E上;再根据图3所示日出时间来确定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读图可知,此时甲地日出时间为0时,那么日落即为24时,也就是说甲地至南极点范围内出现极昼现象,甲地纬度为70°S,那么太阳即直射20°S。

21.答案:C

【解析】读图可知,甲地出现极昼,昼长为24小时,D项错误;乙地日出时间为2时,可计算出日落时间为22时,昼长即为20小时,C项正确;丙地日出时间为4时,那么上午和下午

各8小时,可计算出日落时间为20时,B项错误;丁地位于赤道,日出时间为当地地方时6是,A项错误。

答案:C

22.答案:D

【解析】要计算全球不同日期的范围,必须找到地表两条日界线所在位置,一条即为180°经线,另一条为0时所在经线。此时东十区区时即150°E时间为12时,可计算出0时所在经线为30°W,即与东十区日期相同的范围为180°向西至30°W,该区域占全球范围的比例大于二分之一。

23.答案:D

【解析】日本东京的纬度比广州高,离太阳直射点远,因此其正午太阳高度角比广州的小。

(2008年四川灾区文综卷)绿色植物新陈代谢的总趋势是,白天通过光合作用消耗CO2制造O2,夜间则消耗一定数量的O2。由此导致静风林区CO2浓度的日变化。图2示意60°N,80°E附近某静风林区CO2浓度日变化。完成24~26题。

图2

24.日出时,CO2浓度变化趋势为

A.继续上升B.开始下降C.继续下降D.开始上升

25.若图中数据采集于秋季,则图中m、n两点的时间可能是

A.0时、6时B.6时、12时

C.12时、18时D.18时、24时

26.该地所在地区及其森林类型为

A北美、常绿阔叶林B.朝鲜半岛、落叶阔叶林

C.东欧、针阔叶混交林D.西伯利亚、针叶林

【答案】24.B25.B26.D

2008年文综I)图3中a是经线,Q点为晨昏线与该经线的交点。完成27~29题

27.若Q地的地方时为5时30分,则Q地所处位置和月份可能是

A.北半球、10月B.南半球、5月

C.北半球、5月D.南半球、8月

28.若Q地的地方时为2时30分,则Q地的纬度可能为

A.30°~40°B.45°~55°

C.5°~l 5°D.60°~70°

29.当Q地位于北半球低纬时,可能的月份及时刻是

A.12月、17时30分B.9月、17时

C.6月、4时30分D.4月、5时

30.一年之内每天同一时刻(6时、18时除外),Q点在该经线上

A.密集分布于南北回归线之间B.均匀分布于整条经线

C.密集分布于南北极圈之间D.集中分布于南北两个区间

【答案】27.D

解析:a是经线,Q点为晨昏线与该经线交点,地方时为5:30(12点之前,只能是晨线与该经线交点),说明Q点处于日出,由此可推出其昼长(12-5:30)×2=13小时>12时,昼大于夜,当地为夏半年,所以C最符合。BD,5月8月为南半球冬半年;A,10月虽是北半球夏半年,但离秋分(9月23日,当天各地昼夜等长,昼均为12时)只差几天,昼长不至于增加近一个小时。

28.D

解析:在备考中建议各位考生一定要关注我国北京、漠河等地夏至和冬至日的昼长。

地方时为2:30(12点之前,仍然只能是晨线与该经线交点),说明Q点处于日出,由此可推出其昼长(12-2:30)×2=19小时>12时,昼远大于夜,说明当地纬度高是接近极昼夜的地方,所以D答案符合。

29.A

解析:B9月近秋分(9月23),D4月近春分(3月21),春秋分昼长12时,各地日出6:00,日落18:00,题目条件当地是低纬,周长变化应较小,也就是说日出日落在9月或4月昼长也应近6时和18时,B17时D5时均差近1小时不符合。AC的判断相对较难,因为两项中时候和月份反映的季节是对应的,只能从题目条件说是低纬(低纬昼长近12时,赤道全年昼长均等于12时),说明日出近6点,日落近18点,差距越小越好。A离18时差半小时,而C与6点差一个半小时。

30. D

解析:题目中强调6时、18时除外,而实际上只有6时、18时这两种情况可选B,即晨昏线与经线的交点从赤道到极点都可能出现。而其他时间则至少不可能出现在赤道上。且时间越接近12时或0时,其移动的范围越小,在12时和0时的时候,晨昏线与经线的交点移动范围就在极圈与极点之间了。

如右图,红线表示一年中每天16点Q点的分布情况,绿线为14点的分布情况,由此可见,符

合条件的Q点分布在南北半球两个区间。

.(2008年全国文科综合(2))图3示意不同纬度四地白昼长度变化。完成31~33题。

31.若该圈表示上半年a、b两月(a月早于b月).则①、②、③、④四地纬度依次是

A.66.5°N、66°N、40°N、40°S

B.66.5°S、66°S、40°S、40°N

C.66.5°N、66°N、0°、40°S

D.66.5°S、66°S、0°、40°N

32.根据图中各地的白昼长度变化可知

A.a月内①-④各地的夜长均长于昼长

B.b月内①-④各地的昼长均长于夜长

C.③地较②地昼夜长短的年变幅大

D.③地与④地之间的某一纬度上昼夜长短变化为零

33.①地在a月与b月的平均昼长变化Pa与Pb的关系应符合

A.Ol

【答案】31.A 32.D 33.A

解析:上半年(1-6月)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昼长增长,南半球昼长缩短。春分(3月21日)以前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北半球昼长小于12小时。所以可以判断出①②③位于北半球,且越往北昼长越短;④位于南半球,且纬度与③大致南北对称。赤道上昼长始终是12小时,昼夜长短变化为零,从赤道到南北极圈,随纬度增高昼夜长短的年变幅由零增加到24小时。①地在a月与b月的平均昼长变化观察示意图可知Pa<Pb ,

(2008年宁夏文综)图1示意不同纬度三地白昼长度变化。读图1,完成34~35题。

34.若此图表示南半球三地的白昼变化,则a、b两月分别是

A.1月、2月 B、3月、4月 C、6月、7月 D、11月、12月

35.在图示月份中

A.②地夜长超过10小时 B.三地中①地昼长最长

C.三地昼长变化率在a月相等 D.三地中③地昼长变化最大

【答案】34. A

〖解析〗南半球三地①②③白昼越来越长,说明南半球此时为夏季,故排除B与C选项,

a、b两月比较,a月白昼长于b月的,所以本题选A。

35. D

〖解析〗在图示月份中①地昼长最短,②昼长大于14小时,夜长小于10小时,昼长变化率①②③越来越大,①地昼长变化最小,③地昼长变化最大。故本题选D。

(2002年广东、广西、河南卷)一架在北半球飞行的飞机,飞越晨昏线上空时,当地为8日19时。回答36~38题:

36. 在下面所示的4个地区中,它飞越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7. 6小时后该飞机到达西6区的芝加哥,芝加哥的区时是( )

A. 8日14时

B.9日2时

C. 9日20时

D.8日8时

38. 该季节能够看到的景色是( )

A. 长江流域寒梅绽放

B.巴黎盆地小麦黄熟

C. 南极中山站终日斜阳

D.赞比西河流域草木葱茏

【答案】36. B 37. D 38. B

解析:由题目所给材料,飞机飞越的是晨昏线上空,且当地为8日19时,可得出该飞机应飞越昏线上空,且当地昼长夜短。①④两图昼短夜长,③图中的晨昏线具体指的是昏线,由此推断②图正确。 由②图经线分布可知,该地处在东十一区,当地地方时为飞越晨昏线后6小时,应为地方时8日25时,由此推断西六区的芝加哥区时为8日25时减去17个小时,即8日8 时。由题、图可知,此时北半球为夏半年,A、C项所述现象不可能发生;位于南半球的赞比西河正处在热带草原气候的干季,D项描述错误。

二、综合题

39.(上海2001年高考题地理卷)读右图回答:

(1)图中北纬66°34′处的昼长为小时。

(2)下列四地中,这一天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 )

A、新加坡(约1°N)

B、广州(约23°N)

C、悉尼(约33°S)

D、北京(约40°

N)

(3)图示日期所在的季节,亚热带气候区大陆东部的河流处于(洪

水期、枯水期);西部的气候特征为

【答案】(1)24 (2)B(3)洪水期高温干旱或炎热干燥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地球公转意义和气候水文之间的关系能力。北半球夏至,北极圈内为极昼,昼长在66°34′N上是24小时,所给四城离回归线近者正午太阳高度大,因此,正午太阳高度,广州最大,悉尼最小。亚热带气候区大陆东部是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河流处于洪水期。亚热带大陆西部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其计算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其计算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下图是一位驴友在别德马(40°30′S,64°W)拍摄的景观图片。据此完成1—3题。 1.图片拍摄日期最有可能是 A.1月1日B.4月1日C.7月1日D.10月1日2.此时,太阳位于拍摄者的 A.东北方B.西北方C.东南方D.西南方3.这一天,北京的昼长大约是 A.10小时B.11小时C.13小时D.14小时【参考答案】1.C 2.A 3.D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其计算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昼夜长短的变化是地球运动的重要地理意义之一,突破此考点应主要抓住“三看”:

1.昼夜长短的判读——看“弧长” 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圈分割成昼弧和夜弧。同一纬线圈上,若昼弧长于夜弧,则昼长夜短,反之昼短夜长;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 2.昼夜长短分布——抓“直射点位置”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的极点周围出现极昼现象。如下图所示。 3.昼夜长短变化——抓“移动方向” 此处的“移动方向”主要是指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它决定昼长、夜长的变化趋势,纬度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就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如下图所示。 二、日出、日落与昼夜长短的计算 太阳视运动是指一天中肉眼所见太阳在天空中东升西落的运行状况。其中日出东方,日落西方,正午12点(地方时)时位于观察者的正南方或正北方。下图反映的是北纬40°附近某地在二分二至日的太阳视运

动轨迹。该图可反映日出日落时间与昼夜长短、日出日落方位、正午太阳高度等。 太阳视运动轨迹 1.太阳直射点位置、日出日落方位与昼夜长短的对应关系 直射点位置日出方位日落方位昼夜长短 北半球 东北 (早于6时日出) 西北 (晚于18时日落) 北半球昼长夜短 南半球昼短夜长 赤道 正东 (6时日出) 正西 (18时日落) 昼夜等长 南半球 东南 (晚于6时日出) 西南 (早于18时日落) 北半球昼短夜长 南半球昼长夜短注:当极圈内有地区出现极昼时,若是北半球,则出现极昼的地区正北日出,正北日落(0时日出,24时日落);若是南半球,则出现极昼的地区正南日出,正南日落(0时日出,24时日落)。 2.昼夜长短的计算 (1)利用已知的日出或日落的地方时来求算 一个地区一天的日出和日落时间反映了该日的昼夜长短状况。白昼以12点为界,上午与下午时间间隔相等;黑夜以午夜(0时或24时)为界,上半夜与下半夜时间间隔相等。 因此已知某地某一天的昼长,可求出该日的日出、日落时间(地方时),其方法为: 日出时间=12- 昼长 2日落时间=12+ 昼长 2 相反,根据某地某一天日出日落时间可计算昼长、夜长,其方法为: 某地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正午12点-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正午12点)×2 某地夜长=(子夜24点-日落时间)×2=(日出时间-子夜0点)×2

高一地理——如何判断晨昏线

如何判断晨昏线? 一、什么是晨昏线? 晨昏线即晨昏圈。因地球是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在同一时间内太阳只能 照射到地球的一半,地球上就有了昼、夜半球之分。地球上昼半球和夜半球之 间的分界线,是地球的大圆圈,就是晨昏圈,它由晨线和昏线组成(如右图) 1、概念:昼半球和夜半球之间的分界线就称为晨昏线。 晨线:以东为昼半球,以西为夜半球 昏线:以西为昼半球,以东为夜半球 二、晨昏线有什么特点? 晨昏线的特点归纳如下: 1、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 2、晨昏线平面与太阳光垂直; 3、晨昏圈是一个过球心的大圆,且平分地球; 4、晨昏线只有在春、秋分时才与经线圈重合; 5、晨昏线在夏至、冬至时与极圈相切; 6、晨昏线自东向西移动,每小时15°。 三、怎样判读晨线和昏线? 在日照图上判读晨线和昏线,首先要判断 地球自转方向。侧视地球自西向东,即从左向 右表示地球自转方向。极点俯视图,地球自转 方向是南半球顺时针,北半球逆时针。根据经 度变化确定自转方向,东经度从小到大、西经 度从大到小表示地球自转方向。其次,根据昼夜所在方向判定晨线和昏线。东边是昼半球即为晨线,东边是夜半球即为昏线。如左上图,根据经度变化可以判断地球顺时针自转,即为南半球。晨昏线为弧AMB,AM为晨线,BM为昏线。右上图中西为夜,东为昼,所以ABCD为晨线。 简单地方法是: 1、自转法 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即为晨线,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即为昏线。2、时间法晨线与赤道交点处的经线地方时是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处的经线地方时是18时。 3、方位法

读中心点为地球北极的极地投影示意图(如右图),若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判 C.长江中下游进入梅雨季节 D.罗马气候干热 例2如上图,若阴影部分为7月6日,非阴影部分为7月7日判断(3)~(4)题。 (3)甲地的时间为() A.15时 B.9时 C.3时 D.12时 (4)北京为()A.6日8时 B.7日8时 C.6日20时 D.7 日20时 例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阳光直射在哪一条纬线上? (2)这一天是几月几日前后,什么节气? (3)南北半球的哪一半球得到的光热多? (4)南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有何不同? (5)南北半球各进入什么季节? (6)赤道上和南北极圈的昼夜长短有何不同? (7)图中AB是什么线? (8)图上C、D、E三地各是几点钟?这一天的昼长各是几小时? (9)C地几点钟日出?如果E地是星期日10点,那么D地是星期几的几 点钟? (10)当时在赤道、北纬40°、70°S的正午太阳高度各是多少度? 例4读图,按要求完成下列各小题。

晨昏线判定极其特点口诀

. 晨昏线判定极其特点口诀. 晨昏线圈过地心,昼夜跨度断晨昏。(断晨线还是昏线) 地球自转西向东,晨昏反转要记清。(判断晨昏线运动方向) 冬夏两至极圈切,与经重合春秋分。(断节气) 赤道交点很重要,6点18指示清。(断时辰) 经线平分昼夜球,晨昏转折纬最高,正午子夜在此经。(晨昏线、经纬线与时辰关系)2. 地方时计算方法: 同侧相减异侧加,准确计算经度差。 相差一度四分钟,东早西晚算时空。 若遇值大或为负,加减24推天数。 3. 太阳系八大行星位置: 水金地火木土天,海王星星绕外边。冥王降级只因小,未将轨道障碍扫。 4.记特殊经纬线: 北回归线穿过地区:沙漠尼罗阿拉伯,印度河口恒三角。孟湾北侧广台湾,古岛墨中回归穿。 北纬三十度线穿过地区:开罗运河波斯湾,伊朗高原长青川,杭州加洲夏威夷,墨湾北侧佛罗里。 北纬45度穿过地区:阿尔卑斯黑里咸,北疆蒙古千岛寒。西部海岸中平原,五湖渥太加美连。赤道穿过地区:几内刚果维多湖,东非高原马代夫。印尼基多哥伦比,亚马河注赤道里。 南回归线穿过地区:南非马达澳洲沙,拉普平原河两巴,巴西首城圣保罗,南回归线脚下过。北纬六十度穿过:北海波罗东欧平,西伯利亚连白令。阿拉斯加落基山,拉布拉多哈得湾。 5.“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地理解读: 巴山地区受地形影响,夜间盆地气温比较高,形成低压而两侧的山脉尤其是青藏高原东侧的山脉气温低,形成高压,导致晚上形成山风,当冷的山风吹到盆地将使原来的暖气团台升,上升过程中降温,冷凝成雨.故多夜雨. “西窗”:特别是在我国北方的地区,在以前流行四合院式的建筑分东南西北四厢,北厢向光性最好,而且多住老人长者,而东厢多住儿子,西厢住女儿,而儿子结婚后,其妻子也自然住在了东厢,而东厢房的窗户自然就朝向了西边。故而说共剪西窗烛。 6.我国东部雨带时空特点: 4.5登陆在东南, 5.6移至江淮岸,7月8月去“三北”(华北、东北和西北), 9月南撤10月退,北上缓慢南撤快。 7.东部季风分界: 大兴阴山贺兰山,巴颜岗底季风圈。 8.记我国主要铁路干线及穿过的主要城市: 京广线-京哈线:京石郑汉长株广,郑交陇海株交湘,北通辽吉黑龙江(哈尔滨)。 京九线:北京霸任(人)交陇商,荷(喝)麻九南(男)赣圳香。 京沪线:京津济徐蚌,南京镇苏上。 陇海线:连云徐郑洛阳西,要达兰新过宝鸡。 浙赣湘黔线:沪杭金鹰株怀贵,贵昆中陷六盘水。 15. 中国的陆上邻国与海上邻国: 陆邻俄蒙和朝鲜,珠峰处在中尼边.哈吉塔巴阿富汗,印度越南不老缅.海上邻国又六员,

统考版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练3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及其计算含解析.doc

专练3 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及其计算 1.[2020·江苏卷,2]2020年4月8日22时,小明在上海观赏了“超级月亮”。与此时全球昼夜分布状况相符的是( ) [2020·南京市三模]图为安徽省某村住宅楼景观,箭头分别表示日出和正午时刻太阳光线照射的方向,据此完成2~3题。 2.该日当地昼长约为( ) A.10小时 B.12小时 C.13小时 D.14小时 3.该日之后到当地正午日影最短期间( ) A.正午住宅内光照面积变大 B.安徽各地昼夜差值扩大 C.我国各地日出东南 D.地球公转速度变快 [2020·河南名校模拟]城市路灯有光控和钟控两种,光控路灯可根据光线强弱自动开关,一年中昼夜长短的变化,会导致光控路灯的开关时间不同,下图是我国某城市二分二至日光控路灯开关时刻示意图。据此完成4~5题。

4.该城市的经度最可能是( ) A.108°E B.121°E C.131°E D.141°E 5.该城市光控路灯耗电量最多的节气是( ) A.a B.b C.c D.d [2020·山东济南模拟]家住南京(118°46′E,32°03′N)的小明每天早晨沿着玄武湖边绿道(如下图)跑步锻炼。他从A地出发,按照顺时针方向的线路匀速绕湖一圈。据此完成6~7题。 6.若不考虑天气因素,小明想要做到每天都在日出时出发跑步,有关其出发时间(北京时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3月1日到5月1日出发时间推迟 B.4月1日到6月1日出发时间提前 C.5月1日到7月1日出发时间推迟 D.6月1日到8月1日出发时间提前 7.某日小明出发时观测到太阳刚好从正东方的湖面升起,他看了一下手表,下列时间最接近的是( ) A.5时30分 B.6时00分 C.6时05分 D.6时12分 [2020·天津滨海区二模]国庆节当天,李明到北京天安门广场游览,如图为他拍摄的照

昼夜长短与晨昏线部分

历届地理高考题分类昼夜长短与晨昏线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2005年上海卷)北半球各地昼夜逐日接近等长期间( A.南极圈白昼时间逐日变长 B.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逐日减小 C.赤道正午太阳高度逐日增大 D.太阳直射点始终由北向南移动 【答案】C 解析:北半球各地昼夜逐日接近等长,时间可能是接近3月21日或9月23日,C (2005年天津文综卷)2001年中国东方航空公司穿越北极的国际航线试飞成功,从上海(30°N,121°E)至芝加哥(42°N,88°W)仅用15小时35分钟。读图及相关材料,回答2-4题。 2.若飞机于北京时间5月20日5时55分从上海飞往芝加哥( A B C D 3.阳光直射图中曼萨尼约港口(19°N)那天,晨昏线(圈)与纬线圈切点的纬度和正午太阳高度分别是( A.66°34′S和38°B.66°34′N和38 C.71°S和0°D.71°N和0 4.在5月份,开普敦( A.昼长于夜且昼逐渐变短B C.昼短于夜且昼逐渐变短D 【答案】2.A 3.C 4.C 解析:由于是穿越北极的航线,飞机在北极点时,伦敦在飞机的正南方,B项错误;在北半球北极星的地平高度就是当地的纬度,由于飞机在运动,所以,北极星的地平高度也在变化,

所以,C项错误;由于受磁暴现象的影响,飞机经极点附近,罗盘会受干扰,D项说法错误;排除B、C、D后,不用烦琐计算,便可推断A项正确。 阳光直射曼萨尼约港口(19°N)晨昏线与纬线圈切点的纬度=90°-19°=71°,应该有两点,即北纬71°和南纬71°,由于此时太阳直射在北半球,北纬71°以北出现极昼,北纬71°纬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角=90°-(71°-19°)=38°,而南纬71°纬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等于0°,所以,只有C 开普敦在南半球,5月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并向北移,所以,开普敦昼短夜长,且昼逐渐变短,C 5.(2004年全国文综卷)9月23日,当飞机飞到135°E上空时,在舷窗边的乘客看到了海上日出。这时北京时间可能是( A.接近7时B.5C.不到5时D.7 【答案】C 解析: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135°E日出的地方时为6时,而此时的北京时间为5时,又由 (2006年全国文综2)图1四条曲线分别示意四地3月21日到6月30日的日出时间。读图1,回答6-8题。 6.与摩尔曼斯克地区日出时间对应的曲线是 A.①B、②C、③D、④ 7.④地位于 A.南半球中纬度B、北半球低纬度 C.副热带高压带D、副极地低压带 8.8月23日,②地的昼长约为 A.24小时B、22小时 C、20小时 D、18小时

晨昏线和昼夜长短

1. 晨昏线的概念 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向着太阳的半球是白天(昼半球),背着太阳的半球是黑夜(夜半球)。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就是晨昏线,也叫晨昏圈。 2. 晨昏线的特点 (1)晨昏圈是一个过球心的大圆,且平分地球。如果把地球看作一个正球体,同时不考虑大气对太阳光线的散射作用,那么地球上昼半球与夜半球的面积应相等。 (2)晨昏线所在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晨昏线上各点的太阳高度为0°。 (3)晨昏线总是平分赤道。 (4)晨昏线只有在春、秋分日才与经线圈重合,其他时间都与经线圈斜交成一夹角,且夹角的最大角度为23°26′。 (5)晨昏线在夏至日、冬至日时与极圈相切。 (6)晨昏线的移动方向为自东向西,与地球的自转方向相反。故向东走人们会感到昼夜更3/6页 替的周期短于一个太阳日;反之,向西走则大于一个太阳日。 3. 晨昏线的确定方法 (1)自转法。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为晨线,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为昏线。 (2)时间法。晨线与赤道交点处的地方时是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处的地方时是18时。(3)方位法。夜半球东侧为昏线,西侧为晨线;昼半球东侧为昏线,西侧为晨线。 4. 晨昏线的判读 (1)根据晨昏线确定地方时 1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6点 2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18点 3晨昏线与极夜圈的切点地方时=12点 4晨昏线与极昼圈的切点地方时=0点或24点 5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地方时=12点 6平分夜半球的经线地方时=0点或24点 (2)根据晨昏线与极圈的关系确定日期 过极点,且平分极圈:3月21日或9月23日。 相切:北极圈内为极昼时为6月22日;北极圈内为极夜时为12月22日。南极圈内正好相反。 (3)根据晨昏线判断昼夜长短 1利用昼夜弧度计算: 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圈分成两部分,位于昼半球的为昼弧,位于夜半球的为夜弧。除春、秋分日和赤道上之外,各地的昼弧和夜弧均不等长。求某地的昼(夜)长,可由该地所在纬线圈上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 ①昼长=昼弧度数/15°;②夜长=夜弧度数/15° 2采用“查格”的方法:也就是以已经知道的某条 经度为准,按照较东的地方有较早的时刻;经度每相 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地方时 相差4分钟;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秒。 一般地,如果是求某地的昼长,则经过该地画一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三 微专题5 昼夜长短的变化及计算

微专题5 昼夜长短的变化及计算 1.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北极圈以内有极昼;南半球相反。 2.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白昼越短,北极圈以内有极夜;南半球相反。 3.北半球夏至日,北半球各地白昼达到一年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内为极昼;南半球相反。 4.春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 5.同一纬线上各点的昼夜长短相等;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 读“部分月份全球各纬度昼夜长短分布规律图”,回答1~2题。 1.曲线e可能出现的月份是() A.5月B.8月 C.11月D.12月 2.图中三条昼夜长短分布曲线能够明确表达出的规律是() A.冬至日,南极圈及其以南全为极昼 B.赤道昼夜等分只出现在春秋分日 C.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D.纬度数相同的南北半球两地,一地昼长等于另一地的夜长

答案 1.C 2.D 解析第1题,结合图示知,此时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北极圈以内出现极夜,此时为北半球的冬半年,由于极昼或极夜范围较小,可能出现的月份为11月。第2题,该图示表达出部分月份全球各纬度昼夜长短分布规律,从中可以读出纬度数相同的南北半球两地,一地昼长等于另一地的夜长,从而确定正确答案。 读“某日四地的昼长对比表”,完成3~4题。 3. A.甲、乙、丙、丁B.乙、丙、丁、甲 C.丙、乙、甲、丁D.丁、甲、乙、丙 4.当甲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时() A.甲地的日出早于乙 B.乙、丁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C.丙地昼长与夜长的差值大于其他三地 D.丁地出现极昼现象 答案 3.D 4.B 解析第3题,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时,位置越偏南,昼越长,据此排列从北到南的次序。第4题,甲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此时期昼长为12小时,太阳直射赤道,为北半球的春分(或秋分)日;根据表中乙、丁昼长知二者分别位于南北半球纬度相同的位置。春秋分时,纬度相同的地点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晨昏线专题归纳

晨昏线 一、特点 (1)晨昏圈是一个过球心的大圆,且平分地球。如果把地球看作一个正球体,同时不考虑大气对太阳光线的散射作用,那么地球上昼半球与夜半球的面积应相等。 (2)移动方向:自东向西(和地球自转的方向相反是自东向西,由夜进入昼经过的是晨线,由昼进入夜的是昏线) (3)晨昏线所在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晨昏线上各点的太阳高度为0° (4)晨昏线总是平分赤道。 (5)晨昏线只有在春、秋分日才与经线圈重合,其他时间都与经线圈斜交成一夹角,且夹角的最大角度为23°26′。 (6)晨昏线在夏至日、冬至日时与极圈相切。 二、晨昏线的确定方法 (1)自转法。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为晨线,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为昏线。 (2)时间法。晨线与赤道交点处的地方时是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处的地方时是18时。 (3)方位法。夜半球东侧为昏线,西侧为晨线;昼半球东侧为昏线,西侧为晨线。 三、与经纬线圈的关系 (1)与经线的关系:在二分日时与经线重合,其它时间存在 夹角(0°-23°26′),随季节发生变化,二至时达最大。 (2)与纬线的关系:只有在二分日时与所有纬线垂直相交,其它时间都会与地球上纬度度数相同的两条纬线相切。相切的纬线出现极昼极夜现象。 四、晨昏线在解答地球运动问题中的应用: (一)确定自转方向 (二)确定东西经 (三)确定地方时 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时;另外,经过晨昏线与纬线圈的切点的经线,位于昼半球的经线的地方时

为12时,位于夜半球的经线的地方时为24时。 (五)根据晨昏线与极圈的关系确定确定日期和季节 A、过极点,且平分极圈:3月21日或9月23日。 B、相切:北极圈内为极昼时为6月22日;北极圈内为极夜时为12月22日。南极圈内正好相反。 (六)确定直射点位置(如图) 在侧视图上的昼半球,过赤道与晨昏线的交点作一条垂直于晨昏线的入射线,此线与球面边线的交点即为太阳直射点。 A、直射点经度: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为直射经线(地方时为12点) 直射经线经度=赤道与晨线交点的经度+90°=赤道与昏线交点的经度-90°。 B、直射点纬度: 直射点纬度=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90°-相切纬线圈的度数(出现极昼极夜最低纬度) (或另:计算公式:=90°-切点纬度(范围:66°34′--90°) =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夹角越大,直射点的纬度越高) =极昼或极夜的纬度范围(极昼或极夜越大,直射点的纬度越高) A由晨昏圈与经线圈的关系,判断出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α+θ=90 β+θ=90 α=β 晨昏圈与经线圈的夹角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值相等。 (七)确定昼夜长短 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圈分成两部分,位于昼半球的为昼弧,位于夜半球的为夜弧。除春、秋分日和赤道上之外,各地的昼弧和夜弧均不等长。 求某地的昼(夜)长,可由该地所在纬线圈上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 A、昼长=昼弧/15=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日落-12)×2=(12-日出)×2 B、纬度度数相同的南北半球昼夜长短相反 例如:30°N昼长=30°S夜长 a、夏半年昼长于夜,极圈以内有极昼现象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判断技巧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判断技巧 安徽明光中学周兵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一)纬度变化 1.春分日(3月21日)或秋分日(9月23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2.一年(除春秋分日)中任何一天,昼长由刚好出现极昼的地方向刚好出现极夜的地方减少,即昼长由24小时递减至0小时。例如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设直射点位于北纬α上),晨昏线与经线斜交,北纬(90°-α)到北极点出现极昼现象,南纬(90°-α)到南极点内出现极夜现象,赤道上昼夜平分。在这一天,自北纬(90°-α)至南纬(90°-α),昼长由24小时递减至0小时。 3.从南北半球来看,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各地都是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长越长,极点周围有极昼现象,另一个半球的情况正好相反。例如,春分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此半年内,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为夏半年;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为冬半年。此半年内,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越往南,南半球反之。 4.昼长差规律:随纬度的增加,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来越大,即昼长年较差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大(极昼极夜除外)。在赤道上,昼夜终年等长,昼长年较差为0,到南北极圈上发展到了极端,最长昼达24小时,最短昼仅为0,昼长年较差达24小时。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极昼极夜的日数,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多,到了极地达到最大值。但是,不论在哪个纬度,当地的全年平均昼长和平均夜长都是相等的,都是12小时。故与赤道地区或春秋分12小时昼长比较:同一时期纬度愈高昼长差愈大;同一地点两至日昼长差最大。 (二)季节变化 1.赤道总是被晨昏线平分成相等的两部分,全年昼夜平分。 2.自极点至极圈,出现极昼(夜)现象的时间由大约半年减少至1日。 3.北半球各地,夏至日(6月22日)昼最长;冬至日(12月22日)昼最短。自夏至日至冬至日半年内,昼渐短;自冬至日至次年夏至日半年内,昼渐长。南半球各地反之。 4.全球各地,春秋分昼夜平分。北半球各地自春分日至秋分日半年内,昼长夜短;自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半年内,昼短夜长。南半球各地反之。 二、昼夜长短的判断技巧 1.利用太阳直射点来判断昼夜长短 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南半球昼长夜短。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昼渐长;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南半球昼渐长。 2.利用日出日落时间来判断昼夜长短 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或昼长=2|12-日出时间|。理论上来讲,某地的日落时间(地方时)与日出时间(地方时)之差即为该地昼长。某地的正午时间(地方时12点)为白昼的中间时刻,上午(晨至正午)与下午(正午至昏)的时间相等,均为昼长的一半,则可在只知某地日出时间(晨)或日落时间(昏)的情况下,便可求得该地昼长和夜长。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其应用 教案设计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其应用 【知识归纳】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1.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规律 赤道上始终昼夜平分,昼夜长度各为12小时,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最小,为0小时。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南极圈以南、北极圈以北地区出现极昼极夜现象时,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最大,可达24小时。 2.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规律 以北半球为例,冬至与夏至,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最大;春分与秋分,全球昼夜平分,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最小。夏半年(春分—秋分),北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往北,昼越长,夜越短。冬半年(秋分—次年春分),北半球昼短夜长,且越往北,昼越短,夜越长。 二、昼夜长短的计算公式 1.昼长=昼弧所跨经度/15° 2.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 3.昼长=(12:00—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00)×2 4.昼长=24—夜长 三、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的应用 1.利用昼夜长短判断南北半球 当太阳直射北半球时,昼长夜短为北半球,昼短夜长为南半球。当太阳直射南半球时,昼长夜短为南半球,昼短夜长为北半球。 2.利用昼夜长短判断纬度的高低 昼长与12小时的差值越大,说明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所处的纬度越高;差值越小,纬度越低。 3.利用昼夜长短计算日出日落时间 日出地方时=12—昼长/2,日落地方时=12+昼长/2。 4.利用昼夜长短判断某地的季节 昼长夜短为当地的夏半年,昼短夜长为当地的冬半年。 【典例精析】 一天,我国某城市于北京时间4时30分日出,18时30分日落。据此回答1—2题。 1.该城市的经度为() A.123.5°E B.112.5°E C.127.5°E D.135°E 2.该城市应位于北京的() A.西南方向B.西北方向C.东南方向D.东北方向 【解析】当地的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18时30分—4时30分=14小时,故日出时间=12—昼长/2=5时。所以当地地方时为5时时,对应北京时间为4时30分,要早30分钟,即该城市经度应在北京时间所用经度120°E向东7.5°,即127.5°E。 该城市位于我国,而我国经度超过125°E的领土绝大部分位于东北地区,东北地区应位于天津的东北方向。 【答案】1.C 2.D 下图各线示意不同纬度地的白昼长度变化。读下图,回答3—4题。

[全]高中地理(晨昏线、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考点详解

高中地理(晨昏线、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考点详解 ?1、晨昏线 地球上白天与黑夜的分界线,叫做“晨昏线”。地球的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顺着自转的方向,由黑夜进入白天的分界线,叫做晨线;由白天进入黑夜的分界线,叫做昏线。根据晨昏线,可以判断时间、季节和太阳直射点的经纬度: ①判断时间。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为早上6:00,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为晚上18:00;夜半球的中央经线为0:00,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为正午12:00; ②判断季节。a)晨昏线与北极圈相交,且北极圈以北一直处于白天,则为夏至;若北极圈以北一直处于黑夜,则为冬至;b)晨昏线与北极点相交,则为春分或者秋分; ③判断太阳直射点的经纬度。a)昼半球的中央经线,即为太阳直射点的经度;b)太阳直射点的纬度=90°-晨昏圈最北端的纬度,例如晨昏圈最北端为66°34′N(北极圈),则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3°26′N或23°26′S,然后根据北极点的极昼极夜情况,进一步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图1 晨线与昏线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地球绕着地轴自转,自转的平面为“赤道面”;地球绕着太阳公转,公转的平面为“黄道面”。两个平面存在着一个23°26′的夹角:黄赤交角,因此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23°26′N~23°26′S之间往复移动,移动的周期为一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移动的规律如下: ①夏半年(春分-夏至-秋分),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开始,先向北移动到北回归线,再向南回到赤道。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点附近出现极昼,极昼的范围先扩大后缩小;

②冬半年(秋分-冬至-春分),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开始,先向南移动到南回归线,再向北回到赤道,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点附近出现极夜,极夜的范围先扩大后缩小。 图2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例题 图3 例题 答案:A

晨昏线专项练习(含答案)

晨昏线习题 1、如图1所示,北京时间为: A.12月22 日 12时 B.12月22 日 24时 C.3月21日6时 D.6月12日0时 2.此时,全球与A点属于同一天的地区所占的面积: A.等于1/2 B.等于1/3 C.小于1/2 D.大于3/4 3.图①②两点 A.地方时相同B.昼夜长短相同 C. 太阳高度相同D.气候类型相同 4(1)当AB为晨线时,此日是前后。 (2)当DF为昏线时,此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 是。 (3)当AC为晨线时,此时是 节气;当DE为昏线, 此日是节气;当AD为晨 线,此日是节气. (4)若DE为晨线,此时北京时 间是;当北京时间为 8点整,DF是线。 5.读图,图中DE为昏线,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2)A、B两地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的是,日出较早的是。 (3)此时赤道上昼的范围是。

6.读下图,判断下列各题 ⑴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 A.60°E,20°S B.60°W,20°N C.90°E,0° D.90°E,20°S ⑵该图显示的时间及地理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图显示的日期是12月22日 B.该图显示的北京时间是4时 C.此时武汉的黑夜可能正逐日变长 D.此时是观察南极极光的最佳时机 ⑶有关甲、乙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地最短距离约为3300千米 B.这天日出时间甲地比乙地早 C.这天正午太阳高度甲比乙地大 D.一年当中有6个月正午太阳高度甲比乙地大 7.一艘由太平洋驶向大西洋的船经过P地(图中左上角)时,一名中国船员拍摄到海上落日景观,洗印出的照片上显示拍照时间为9时0分0秒(北京时间)。据此判断1—2题。(1).该船员拍摄照片时,P地的地方时为 A.22时 B.14时 C.20时 D.16时 (2).拍摄照片的当天,漠河的夜长约为 A.16 小时 B.14小时 C.10小时 D.12小时 下表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间,根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4)、四地所处纬度从高到低顺序排列的是() A.甲乙丙丁 B.甲乙丁丙 C.丙丁乙甲 D.丁丙乙甲

昼夜长短计算

二、昼夜长短 日照时间的长短是地球上冷热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某地日照时间长,就意味着可以接收较多的太阳辐射能量,就会热一些,反之则要冷一些。决定日照时间长短的主要因素是昼夜的长短变化。 1.晨昏圈和昼夜交替 地球是个非透明的球体,阳光只能照亮它的一半。阳光照射的半球为昼半球,该半球处于白昼状态;背着太阳的半球为夜半球,该半球处于黑夜状态。随着地球自转,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在地表不断地移动着。从夜半球到昼半球的昼夜界线为晨线;从昼半球到夜半球的昼夜界线为昏线。晨线和昏线都是半圆弧,二者构成地球上的一个大圆,叫做晨昏圈(如图4-4)。由于地球的自转,晨昏圈通过的地方,就是该地一天中的早晨或黄昏。昼半球和夜半球是不断相互交替出现的,这种现象称为昼夜交替。 2.昼夜长短的计量 晨昏圈一般都把地球的纬线分成两部分,即两个弧段。位于昼半球的那段纬线,称为昼弧;位于夜半球的那段纬线,称为夜弧。昼弧和夜弧的相对长度,决定着某纬线上各点的昼夜长短(如图4-5)。若昼弧长于夜弧,则昼长夜短;若夜弧长于昼弧,则昼短夜长;若昼弧等于夜弧,则昼夜等长。

某地昼弧和夜弧的变化,即昼夜长短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一是当地的地理纬度,用表示;二是太阳赤纬,用δ表示。 如图4-6所示,设某地纬度为,该日太阳赤纬为δ,圆弧ABCD即 为太阳周日视运动的轨迹。当太阳处于A点时,太阳升出地平,也就是白昼的开始和黑夜的结束;当太阳处于B点时,即太阳上中天,当地此时是正午,白昼的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半;当太阳处于C点时,太阳落入地平,也就是白昼的结束的黑夜的开始;当太阳处于D点时,即太阳下中天,当地此时为子夜。所以,昼长实际上就是,太阳自出地平(A点)经上中天(B点),到落地平(C点)的时间间隔,它等于做周日视运动的太阳由B点运移到C点所需时间的两倍。而太阳由B点运行到C点所需的时间,就是太阳落地平时的时角。所以,昼长等于太阳落地平时的时角的两倍。我们把太阳落地平时的时角,叫做半昼长。 通常选用T代表昼长,用t代表半昼长,则有T=2t。由下图可见,t 密切。根据球面三角学的原理,得到: cost=-tgδ·tg 这就是半昼长的计算公式。在计算时,按照习惯,δ和都以北半球 为正号,南半球为负号。利用这个公式,可以计算出任何地点、任何日期的白昼和黑夜的长夜。

中考地理:晨昏线的特点及其运用

中考地理:晨昏线的特点及其运用 中考地理:晨昏线的特点及其运用 昼夜交替、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太阳高度的变化等是由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是高中地理中最为抽象、也最难以理解的内容,并且多年以来在高考试卷中频繁的以各种面目出现,且占有较高比例的分值。这些地理现象和晨昏线之间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如果我们能够很好的掌握晨昏线的特点、理解晨昏线与这些地理现象之间的关系,那么我们就能在教学中、在解决昼夜示意图等这一类问题时,因抓住“一线”而获得“生机”。 一、晨昏线的产生 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在阳光的照射下,面向太阳的半球是明亮的,被称为昼半球,背向太阳的半个球是黑暗的,也就是夜半球。昼、夜半球的界线就称为“晨昏线(也称晨昏圈)”。在现实的地球表面,由于地球大气的折射、散射等作用,晨昏线所在的地方其实是处在昼、夜的过渡地带,如图1为北京时间2019年12月14日20时52分时的地球昼夜示意图。也就是说,晨昏线上的各个地方在时间上可能是早晨或黄昏这样一个时间段,而不是一个截然区分的时间点,但为了便于我们研究,在图中,我们将“晨昏线”画成一条线,把昼夜的更替看成是一个截然区分的时间点。图1昼夜示意图

来源:Amiglobe2019软件模拟 二、晨昏线与地球 从理论上讲,晨昏线所在的平面把地球平分为两个半球,在地表的晨昏线是一个大圆[大圆:球面被通过球心的平面所截成的圆,是球面所能截取的最大的圆。大圆的圆心就是球心。],地球的球心就是晨昏线的圆心。但实际上,包围地球的大气有散射折光作用,使地平面以下34′的光线能折射到地面上来,这样,当清晨的太阳在地平面以下34′时,在地平面上就已经看到了散射折射光;而在傍晚,太阳已经落在地平面以下34′时,在地平面上还可以看到它。另外,在地球上看,由于太阳的体积巨大,太阳是一个圆面,而不是一个光点,它具有16′的视半径,这样使白天延长,所以,昼半球向四面八方扩大50′(34′+16′),而夜半球都缩小50′,因此昼夜半球不一样大,晨昏线也不是真正的大圆。经过测算,在春分、秋分两天,全球昼夜也不真正等分,白昼时间为12时8分钟,黑夜时间为11时52分钟。为简便起见,我们仍把晨昏线看成是一个大圆,把昼夜半球等分。但这一事实我们要了解,它能加深我们对理论与生活之间差别的理解。三、晨线和昏线 晨昏线分为晨线和昏线两部分。随地球的自转,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部分就是昏线,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部分就是晨线。对地表某个具体地点而言,它的地方时如果是早晨(日

高考地理《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其计算》

高考地理《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其计算》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下图是一位驴友在别德马(40°30′S,64°W)拍摄的景观图片。据此完成1—3题。 1.图片拍摄日期最有可能是 A.1月1日B.4月1日C.7月1日D.10月1日2.此时,太阳位于拍摄者的 A.东北方B.西北方C.东南方D.西南方 3.这一天,北京的昼长大约是 A.10小时B.11小时C.13小时D.14小时 【参考答案】1.C 2.A 3.D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其计算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昼夜长短的变化是地球运动的重要地理意义之一,突破此考点应主要抓住“三看”:

1.昼夜长短的判读——看“弧长” 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圈分割成昼弧和夜弧。同一纬线圈上,若昼弧长于夜弧,则昼长夜短,反之昼短夜长;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 2.昼夜长短分布——抓“直射点位置”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的极点周围出现极昼现象。如下图所示。 3.昼夜长短变化——抓“移动方向” 此处的“移动方向”主要是指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它决定昼长、夜长的变化趋势,纬度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就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如下图所示。

二、日出、日落与昼夜长短的计算 太阳视运动是指一天中肉眼所见太阳在天空中东升西落的运行状况。其中日出东方,日落西方,正午12点(地方时)时位于观察者的正南方或正北方。下图反映的是北纬40°附近某地在二分二至日的太阳视运动轨迹。该图可反映日出日落时间与昼夜长短、日出日落方位、正午太阳高度等。 太阳视运动轨迹 1.太阳直射点位置、日出日落方位与昼夜长短的对应关系 直射点位置 日出方位 日落方位 昼夜长短 北半球 东北 (早于6时日出) 西北 (晚于18时日落) 北半球昼长夜短 南半球昼短夜长 赤道 正东 (6时日出) 正西 (18时日落) 昼夜等长 南半球 东南 (晚于6时日出) 西南 (早于18时日落) 北半球昼短夜长 南半球昼长夜短 注:当极圈内有地区出现极昼时,若是北半球,则出现极昼的地区正北日出,正北日落(0时日出,24时日落);若是南半球,则出现极昼的地区正南日出,正南日落(0时日出,24时日落)。 2.昼夜长短的计算 (1)利用已知的日出或日落的地方时来求算 一个地区一天的日出和日落时间反映了该日的昼夜长短状况。白昼以12点为界,上午与下午时间间隔相等;黑夜以午夜(0时或24时)为界,上半夜与下半夜时间间隔相等。

常德市七中二轮复习晨昏线与昼夜长短专题训练(2)

常德市七中 2019地理高考专题训练一昼夜长短问题 C. 66.5° N 、66° N 、0°、40° S D. 66.5 ° S 、66° S 、0°、40° N (2)根据图中各地的白昼长度变化可知 A.a 月内①一④各地的夜长均长于昼长 (08广东地理)右下图为某日观测到的同一经线上不同纬度的日出时刻(东十区区时) 时,东十区区时为 12时。读图回答1?4题。 常德市七中 罗瑾 编 (2019年四川)下图是某日同一经线日出时刻(地方时)随纬度变化图。图内三条 曲线,其中一条是正确的。请阅读正确曲线, 10.若图5表示6月22日状况,则南纬 40。?50。地区的夜长约为( ) A. 15小时?16小时20分 B. 17小时?19小时20分 C. 19小时20分?21小时20分 D. 22小时40分?23小时20分 11.若上图表示南半球的状况,当北京时 间12点时,下列四图与之相符的是( (08全国文综 廊下图示意不同纬度四地白昼长度变化。完成 (1)? (3)题。 b ② 8 (1)若该图表示上半年 a ①、②、 ④四地纬度依次是 ③ A.66.5 ° N 、 0 2 4 6 10 12 14 L6 昼长/时、40° N C.③地较②地昼夜长短的年变幅大 D.③地与④地之间的某一纬度上昼夜长短变化为零 (3)①地在 a 月与 b 月的平均昼长变 化 A.0 < P a / P b V 1 B.P a / P b =0 P a 与P b 的关系应符合 C.P a / P b =1 D.P a / P b > 1 B. b 月内①一④各地的昼长均长于夜长 。此

不同纬度的昼夜长短如何通过公式计算

不同纬度的昼夜长短如何通过公式计算? 2007-06-23 07:49 昼夜长短的计算昼长=12—(12—日出时间)×2=(日落—12)×2 6月22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 公式计算见下 1.晨昏圈和昼夜交替 地球是个非透明的球体,阳光只能照亮它的一半。阳光照射的半球为昼半球,该半球处于白昼状态;背着太阳的半球为夜半球,该半球处于黑夜状态。随着地球自转,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在地表不断地移动着。从夜半球到昼半球的昼夜界线为晨线;从昼半球到夜半球的昼夜界线为昏线。晨线和昏线都是半圆弧,二者构成地球上的一个大圆,叫做晨昏圈(如图4-4)。由于地球的自转,晨昏圈通过的地方,就是该地一天中的早晨或黄昏。昼半球和夜半球是不断相互交替出现的,这种现象称为昼夜交替。 2.昼夜长短的计量 晨昏圈一般都把地球的纬线分成两部分,即两个弧段。位于昼半球的那段纬线,称为昼弧;位于夜半球的那段纬线,称为夜弧。昼弧和夜弧的相对长度,决定着某纬线上各点的昼夜长短(如图4-5)。若昼弧长于夜弧,则昼长夜短;若夜弧长于昼弧,则昼短夜长;若昼弧等于夜弧,则昼夜等长。 某地昼弧和夜弧的变化,即昼夜长短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一是当地的地理纬度,用α表示;二是太阳赤纬,用δ表示。 如图4-6所示,设某地纬度为α,该日太阳赤纬为δ,圆弧ABCD即为太阳周日视运动的轨迹。当太阳处于A点时,太阳升出地平,也就是白昼的开始和黑夜的结束;当太阳处于B点时,即太阳上中天,当地此时是正午,白昼的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半;当太阳处于C点时,太阳落入地平,也就是白昼的结束的黑夜的开始;当太阳处于D点时,即太阳下中天,当地此时为子夜。所以,昼长实际上就是,太阳自出地平(A点)经上中天(B点),到落地平(C点)的时间间隔,它等于做周日视运动的太阳由B点运移到C点所需时间的两倍。而太阳由B点运行到C点所需的时间,就是太阳落地平时的时角。所以,昼长等于太阳落地平时的时角的两倍。我们把太阳落地平时的时角,叫做半昼长。 通常选用T代表昼长,用t代表半昼长,则有T=2t。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与相关的应用(教师版)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相关的应用 概念(注意与昼夜现象、昼夜更替的差异) 形成原因:黄赤交角 晨昏线移动 规律:1. 2.总结: 技巧总结: (06地理卷)1.若 AB 弧表示夜弧,则 D 点的日出时刻是( B ) 日出时刻=夜长 / 2 A .21 时 30 分 B .2 时 30 分 C .8 时 00 分 D .3 时 30 分 2.下列哪座城市昼夜长短的状况与图示情况最接近( A ) A . B . C . D . 3.若AB 弧表示2006年3月1日的围,其余为另一日期。设 B 点为零时,则100°E 的区时为( C ) A .2 月 28 日 13 时 40 分 B .2 月 29 日 13 时 40 分 C .3 月 2 日 14 日 00 分 D .2 月 28 日 14 时 00 分 总结:1.同一纬度上各点日出日落时间相同,昼夜长短相同 下表是四地一年中昼长最大差值(R )和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差值(H )资料。据此回答4~6题。 4、四地按纬度由高到低的排列,正确的是( A ) A 、②④①③ B 、③②①④ C 、④③①② D 、①③④② 5、④地的最短昼长为( B ) 最短昼长*2+昼长最大差值=24 A 、8小时21分 B 、9小时9分 C 、10小时42分 D 、11小时22分 6、当国际标准时为10时24分时,①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则①地的经纬度可能为( C ) 可以根据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差值规律判断 A 、42°26′N, 156°E B 、23°26′N,24°E C 、20°S ,24°E D 、46°34′S,156°E 总结:2.同一地点最长的昼长与最短昼长之和为24小时,昼长差关于12小时对称

晨昏线的判读与练习

晨昏线的判读—— 1. 晨昏线的概念 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向着太阳的半球是白天(昼半球),背着太阳的半球是黑夜(夜半球)。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就是晨昏线,也叫晨昏圈。 2. 晨昏线的特点 (1)晨昏圈是一个过球心的大圆,且平分地球。如果把地球看作一个正球体,同时不考虑大气对太阳光线的散射作用,那么地球上昼半球与夜半球的面积应相等。 (2)晨昏线所在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晨昏线上各点的太阳高度为0°。 (3)晨昏线总是平分赤道。 (4)晨昏线只有在春、秋分日才与经线圈重合,其他时间都与经线圈斜交成一夹角,且夹角的最大角度为23°26′。 (5)晨昏线在夏至日、冬至日时与极圈相切。 (6)晨昏线的移动方向为自东向西,与地球的自转方向相反。 3. 晨昏线的确定方法 (1)自转法。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为晨线,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为昏线。被雨淋后的感觉 (2)时间法。晨线与赤道交点处的地方时是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处的地方时是18时。 (3)方位法。夜半球东侧为昏线,西侧为晨线;昼半球东侧为昏线,西侧为晨线。 4. 晨昏线的判读 (1)根据晨昏线确定地方时 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时;另外,经过晨昏线与纬线圈的切点的经线,位于昼半球的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位于夜半球的经线的地方时为24时。 (2)根据晨昏线与极圈的关系确定日期 过极点,且平分极圈:3月21日或9月23日。 相切:北极圈内为极昼时为6月22日;北极圈内为极夜时为12月22日。南极圈内正好相反。 (3)根据晨昏线判断昼夜长短 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圈分成两部分,位于昼半球的为昼弧,位于夜半球的为夜弧。除春、秋分日和赤道上之外,各地的昼弧和夜弧均不等长。求某地的昼(夜)长,可由该地所在纬线圈上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 (4)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的相交关系判断日出、日落时间。 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此时为春、秋分日,全球各地都是6时日出、18时日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