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经济生活》练习题

届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经济生活》练习题
届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经济生活》练习题

第六课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中国人民银行在全国50 个大、中、小城市进行的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城镇居民仍偏爱储蓄。认为“更多储蓄”最合算的储户占比为%,为历史新高。而居民投资股票的信心不足,选择“购买股票”的储户占比为6%,较上季降低个百分点。存款储蓄的优点,突出地表现为

①支取方便快捷②不用承担风险③储蓄种类广泛④到期偿还本息

A ?①②③

B ?①③④C.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2.针对下面漫画反映的问题,要抑制房价上涨应该

A ?严格审批土地,减少新开工项目

B ?改善银行的监督和管理作用,优化贷款结构

C ?筹集和分配资金,发挥银行的纽带作用

D .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政府干部廉洁自律

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据此完成3?4题<3.财产性收入必然会涉及各种投资,除了实业投资等,还包括投资金融产品,涵盖了储蓄、债券、保险和股票等。对这几种投资方式的理解,认识错误的是

A ?储蓄存款也会存在贬值的风险

B ?债券是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凭证

C ?保险在经济生活中的基本功能是提供防灾防损的预防性服务

D .股票具有咼风险、咼收益的特点

4.有价证券是“财产性收入”的一部分。下列属于有价证券的是

①定期存款②股票③债券④商业保险

A .②③

B .②④ C.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5. 储蓄存款和债券、股票相比

A .收益咼而风险低

B .收益低而风险咼

C.收益低但风险也低 D .收益高风险也高

6.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形象地用“蓄水池”“总账房”“调节器”“寒暑表” 等说明银行的作用。这表明

①银行能够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②银行能够为国家和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社会经济信息③银行能够调剂资金余缺,支援国家建设④银行是全国资金活动的总枢纽,是国家领导和组织现代化建设的有力工具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C.②③④ D .①④

股票、债券是资本市场上人们比较看重的投资产品。据此完成7?8题。

7. 张先生于2010年5月从银行购买了40000元的政府债券,与股票相比

A .从性质上看,它是所有权证书

B .从风险上看,它的安全性更小

C.从偿还上看,它可以还本付息

D .从发行上看,它的主体是商业银行

8.我国电力上市公司龙头——华能国际近期发布债券发行公告和募集说明书。根据公告内容,公司将于近日发行规模为40 亿元的第二期公司债券。该公司已发行的股票和即将发行的债券的主要区别表现在

A ?股票是债务凭证,债券是入股凭证

B ?购买者与公司的实际关系不同

C.股票可以买卖,债券只能到期还本付息

D ?股票收益总是大于债券收益

9.北京市首家由外资银行控股的村镇银行——密云汇丰村镇银行开业。该银行根据农村市场的特点,开发和提供量身订制的农村金融服务,以此来解决农村的企业和农户缺乏抵押品的贷款瓶颈问题。这一事件的意义在于

①避免市场调节的缺陷,提升银行业的整体素质②可以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③鼓励消费,改善生活,拉动农村经济增长④发挥市场的作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10.张先生打算用6 万元进行投资,他没有医疗保险,希望在这方面有所投入。除此之外,他还想选择风险较小的其他投资方式。比较适合张先生的投资理财组合是

A ?人身保险和股票

B ?人身保险和政府债券

C.财产保险和金融债券 D ?财产保险和企业债券

11. 个人支票、汇票等支付工具借助结算账户逐步推广,将为银行带来不小的商机。农行已推出的金穗借记卡代缴公用事业费、购房还贷款等账户扣款功能,个人支票结算

功能等,这些只是结算功能中的一部分,今后,市民想得到更加丰富完善的金融结算服务,就可以通过开立个人结算账户来实现。上述材料表明

A.办理结算是农行的基本业务之一

B .农行是我国管理固定资产投资和贷款的国有商业银行

C.农行通过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为企业分配资金

D .银行利润是银行生存和发展的唯一目标

12.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1年4月21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本次利率调整有利于引导货币信贷和投资的合理增长;有利于调节和稳定通货膨胀预期,维护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这表明

A .国家鼓励个人贷款购房

B .央行适当紧缩货币供应

C.国家鼓励企业加大投资力度 D .央行适当放松货币供应

二、非选择题

13. 观察漫画回答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不仅进行存款储蓄,还购买商业保险和国债。人们作出不同选择的原因是什么?

14. 某一中学生在保险公司投保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交付保险费30 元,保险期1 年。后来,该生因意外交通事故受伤,住院 3 个月,花费医疗费用7 000多元。经核定,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保险公司付给该生保险金额 4 800元。

运用有关知识回答:

(1) 商业保险的作用是什么?

(2) 商业保险是否比储蓄优越?为什么?

15. 某镇镇政府为了加速经济的发展,决定再上一个投资几千万元的大项目,可是

资金不足,镇长找到当地农业银行,希望给予贷款。银行行长面露难色,因为镇政府前几年搞了几个工业项目都没有成功,欠银行的几千万元贷款无力偿还。但镇长却对行长

说:“银行的钱就是国家的钱,不用白不用。再说,损失了,银行再印一些钞票不就行了……”

请回答:如果你是银行行长,你应该如何答复该镇长?第六课参考答案1——5 BBCAC 6——10 BCBCB 11A 12B

13 答案:有人选择储蓄,是因为储蓄支取方便,没有风险,到期能偿还本金和利息。有人选择购买国债,是因为购买国债收益高于储蓄,风险小、流通性能好。有人选择商业保险,是因为商业保险可以在发生事故后得到及时补偿,有利于人身、财产安全和人民生活的稳定。

14 答案:(1)通过购买商业保险,投保人把风险转移给保险人,使自己所承担的风险损失下降,保险赔偿用以补偿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的损失,对企业生产发展和人民生活稳定提供重要保障。还显示出保险“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互助特征。

(2)商业保险和储蓄没有谁比谁优越的问题。因为它们都是一种投资行为,它们都是由公民个人意愿决定的,它们的合法权益都受到法律保护,它们都对国家和个人有着重要作用。商业保险是把分散的社会资金集中起来,用于补偿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的损失的一项必要措施;而储蓄是把社会上的闲散资金集中起来,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商业保险中的投保人在遇到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时,可以得到补偿;储蓄者在支取时可按规定得到利息。商业保险要到保险公司办理;储蓄要到银行、信用社、邮局、储蓄所办理。从以上不同点来看,也说明不了谁比谁优越。

15 答案:(1)商业银行是依法成立的经营货币信贷业务并以利润为主要目标的金融机构。它的信贷资金的主要来源之一是居民的储蓄存款。企业单位从银行贷款,是对银行的负债,要偿还本息;银行吸收储蓄存款,又是对储户的负债,同样要还本付息。

(2)居民把钱存入银行,是出于对银行的信任。假如借款的企业单位失信,贷款后不按期还本付息,银行就会背上呆账、坏账、死账的包袱;银行若收不回贷款,长此下去就要倒闭和破产,居民的利益就要受到损害。

(3) 在我国,银行作为信贷中心、转账结算中心和现金出纳中心,是资金活动的中枢神经,是国家宏观调控的关键部门,是整个经济活动的总枢纽,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从总体上说,银行的钱要从整个国民经济的整体出发,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而不是某个企业、单位可以随便乱花的。

(4) 银行发行纸币必须与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一致,不能乱发。如果纸币发行多了,货币必然贬值,物价必然飞涨,最终受损失的还是老百姓。

20届高考政治备考: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20届高考政治备考: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一、【背景材料】 2018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的定位。随后“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被列入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 2020年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会议指出,要加大公共卫生服务,应急物资保障领域投入,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下简称新基建)进度。要注重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 综上所述,新型基础设施概念其实并不新,所谓“新型”主要是对比传统基础设施而言,最大的差异就在于新基建更注重“新”,拥有更多富有科技内涵的产业,代表着中国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方向。 俗称“铁公基”的传统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指铁路、公路、机场、港口、水利设施等建设项目,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新基建”主要指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本质上是信息数字化的基础设施。市场将5G基建及应用、光伏电网及特高压、工业互联网、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车及充电桩、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中心等7大领域归类,并冠以“新基建”这一概念。具体可参考下图: 新基建是对传统基建的扩展,并不是简单重走老路,加强新基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意义。一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影响较大的背景下,加快新基建有助于保障和完成稳增长、稳就业、促创新多重任务;二是可以降低市场主体面临的不确定性,有效激发市场主体转换动力,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进程,释放国内经济增长潜力;三是将带动通讯、计算机和电子等相关行业产品需求,发挥“传统基建+新基建”双轮驱动的方式,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四是有利于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创新发展,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重要战略支撑,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五是有利于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

2020版高考政治大二轮复习文化生活综合提升 新人教版必修3

文化生活综合提升 一、选择题 1.(2018·齐鲁名校教科研协作体联考)“世界阅读日”系列活动让公众对读书话题的关注热情不 断升温。“世界阅读日”的文化依据是( )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作用,与政治相互影响②全民阅读是一项百年树人的基础工程③文化塑造人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④全民阅读会增加发展的创新力量和社会的道德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符合题意;教育是一项百 年树人的基础工程,②错误;只有优秀文化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③表述不科学。 2.我国西部各族人民在久远的历史发展中,创造并形成了包括语言、宗教信仰、自然崇拜、神话传说、故事、歌谣、舞蹈、节日、服饰、建筑、手工艺、礼仪习俗、生存理念、生活和生产方式等 在内的民族文化。这些民族文化( ) ①来自于西部各族人民的社会实践活动②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也有各自特色③相互吸收,成 为统一的中华民族文化④能够集中反映中华文化的强大生命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①正确;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有中华文化的共性,也有各自 的特色,②正确;中华文化不只是西部各民族文化融合的结果,认为这些民族文化成为统一的中华民族文化的说法错误,③排除;题干未体现中华文化的生命力,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A项。 3.(2018·山东济宁二模)《中国话语海外认知度调研报告》显示:近两年中国话语以汉语拼音的形式在国外的接触度和理解度大幅提升,拼音和汉字“中为洋用”正在成为英语圈国家的一种新现象,比如饺子、八卦、孟子等都直接以汉语拼音的方式收录进《牛津英语词典》。这是因为( ) ①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不断增强②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能吸收借鉴外来 文化优秀成果③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增强,汉语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④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加 快了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步伐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会使得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不断增强,所以“文化自信增强”是结果,不是原因,①不选;题目并未涉及吸收借鉴外来文化,②不选;③④符合题意。 4.《超级中国》《鸟瞰中国》《美丽中国》《中国春节:全球最大的盛会》等一系列纪录片在国外电视频道的播出,引发收视热潮,进一步激发了国际社会探求中国、理解中国的兴趣。这一现象表 明( ) A.大众传媒有利于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 B.利用外媒讲好中国故事有利于传播中华文化

高考政治经济生活必背知识(最完整版)

必修一《经济生活》必背知识 1、我国为什么要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 (1)内涵: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2)意义: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影响消费的因素有哪些? 消费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水平。 (1)①居民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居民收入越多,消费水平越高。所以要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②居民的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预期收入的影响。 ③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人们收入差距扩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反之,收入差距缩小,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 (2)物价的变动影响人们的购买力。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物价下跌,人们购买力提高。(3)居民的消费还受消费观念的影响,要提高消费水平还要转变消费观念,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3、怎样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要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进行消费,反对过度超前消费;过于紧缩消费会使人们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也不利于推动社会生产的发展,反对滞后消费(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避免盲目跟风,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只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的倾向。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绿色消费是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绿色消费的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体现,对个人发展和国家、民族振兴都具有重要意义。 4、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②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具有导向作用。 ③消费为生产创造动力。④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 5、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怎样发展? 为什么: (1)必要性:①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②我国当前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③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意义:①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 ②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③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怎么样: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2)必须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加快科技发展,推进科技进步与

2013高考政治备考六点建议

2013高考政治备考六点建议 一、基本指导思想 要以课本为主。有些考生认为:“课本没什么看的!太简单了!”这种想法是绝对不可取的。“万变不离其宗”,千变万化的试题只是命题角度的变化,高考试题也同样如此,它不会脱离《考试大纲》,不会脱离课本的知识点。所以在第一轮复习中,我们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课本上。 二、要注意复习课本的方法和技巧 复习课本不是像刚学习的时候那样的细致,但也不是简单的翻一遍,或是单纯的背诵一遍,必须要注意方法和技巧。虽说是第一轮复习,但实际上它包含两遍:第一,先把课本读“厚”。具体做法是:结合《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把每一课的知识点都找出来,逐个消化。需要知识的识记,需要理解运用的知识点,要再通读一下课本上的相关内容,特别是以自己不一理解的重点问题,除了要问老师和同学之外,还要做少量相关的习题。这一遍复习不能留下任何的知识死角。要下苦功夫细致地复习,时间不够要抽时间,把识记、看课本和做题有效地结合起来。另外,每复习一个阶段要做一套检测题,检查一下自己知识点上还有没有漏洞,以便及时查漏补缺。我建议:以每两课为一个阶段,复习完两课后做一套试题,自我检测一下。 第二,再把课本读“薄”。根据记忆规律,我们过一段时间还要重复复习一个前面我们复习进的内容,但时间有限,我们必须找出可行的方法!我的建议是:每进行完一个阶段(也就是两课),就要及时地总结一下,用一个专门的本子,列出两课的知识框架结构,并找出里面重点的知识和自己认为比较难的知识点,以备日后快速有效的复习。同时要做一个习题集,记录下那些自己做错的且比较重要的试题,每次考试前都要抽时间翻一下。 三、处理好课内和课外的关系 如果考生的政治基础比较好,那么只要做好上面的两步,并跟上老师的复习进度,就基本可以了。但是如果考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那就要投入比较多的时间来做好第一步,除了课内要跟上老师的复习进度,还要安排好课外时间。比如,要抽出时间记忆知识点和知识框架结构;要抽出时间做一定量的习题;要抽出时间理解和消化课本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在这个时间的安排上,我认为:前一类学生的课外时间投入最好是每天50分钟左右,而后一类学生的课外时间投入最少要90分钟,用30分钟时间记忆,30分钟理解,30分钟做题,等到基础知识牢固了,可以适当地减少课外的时间的投入。那种靠考前突击记忆的做法是十分有害的,历次实践证明:如果平时没有时间,那么考前更没有时间,也没有好的心态去记忆,政治虽是文科,但同时要把功夫放在平时。 四、注意时事政治的积累

17届高考政治备考: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

17届高考政治备考: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 一、【背景材料】 2016年4月15日晚上,《中国诗词大会》第一季总决赛落下帷幕。当晚安徽霍山县19岁女大学生殷怡航在“诗词大会”总共10场比赛中第一次亮相,却以绝对优势出其不意地击败了4位实力悍将,又成功战胜了守擂擂主,拿下了全国总冠军,堪称本次大赛最大的“黑马”。同《汉字听写大会》一样,2016年的《中国诗词大会》因其新颖的赛式,深刻的文化内涵而圈粉无数。《中国诗词大会》是中央电视台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之后,由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CCTV—10)自主研发的一档大型演播室文化益智节目。 《中国诗词大会》是中央电视台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之后,由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CCTV—10)自主研发的一档大型演播室文化益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 节目于2016年2月12日(正月初五)起每周五晚20:00播出,至2016年4月15日,主持人是董卿,总共有10期,每期90分钟。在4月15日晚央视一套黄金档播出《中国诗词大会》总决赛中,经过“个人追逐赛”和“擂主争霸赛”的比拼,最终,十场比赛,第一次亮相的殷怡航,与守擂者李子琳在对决时,率先拿到5分,成为总冠军。 二、【考点链接】 1、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 (1)文化塑造人生。古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积淀的精髓,几乎无一字无来历,每一句诗都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诗词本身涵纳了关于节日的丰富的传统习俗,读之能触摸到几千年来积淀的传统文化。读之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诗词涵盖不少做人做事的道理,对于孩子的成长大有裨益,尤其值得继承和发扬。社会发展的步伐日益加快,文化软实力和人的素质思想亟待并行跟进,古诗文传统文化恰恰是一种提升的力量。 (3)文化的力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诗是记载人类生命文化最早的文学形式,它给人类巨大的精神支持,并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形成强大的文化精神,对社会历史产生深刻影响。(4)弘扬和培育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要把中华诗词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我们传承古代经典,不是单纯的背诵一些诗词,而是传统中华民族文明。也不是只知其文不解其义,而是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5)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诗词本身经历的变迁和发展,始终都在记录着时代的面目,它本身固有内容的凝练性、结构性跳跃性和本身字词的韵律节奏性,让它区别于其他艺术表现形式,而其背后深刻的文化内涵让古代诗歌更加光彩夺目,熠熠生辉。(6)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情达意、交流思想的工具。对于诗词作者来说,除了上述功能以外,语言是用来塑造诗词艺术形象的工具,也是沟通诗词作者和读者思想感情的媒介。通过中国诗词大会,促进诗词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7)大众传媒的作用。从汉字听写大会,到谜语大会、成语大会,再到诗词大会,媒体人一次再一次地通过文以载道,以文化人,让与国家要求和时代发展相适应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深入人心,成风化雨,引爆全民关注传统文化的热潮。 (8)文化在继承中发展。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代就有5万多首诗、2000多个诗人,这是其他国家与我们无法比拟的。历经数千年的历史淘洗,承续至今的古诗文,都是古代先哲

高考政治主观题角度及答题术语:《文化生活》

高考《文化生活》主观题角度及答题术语 一、有关“文化的作用”的命题 1.文化的社会作用 【关键字】精神力量+文化与经济、政治+文化与综合国力 ①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③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2.文化对人的影响 【关键字】来源+表现+特点+塑造人生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 ④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有关“文化创新”的命题 1.文化创新的举措 【关键字】根本途径、主体+基本途径+正确方向 ①立足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要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③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坚持正确方向,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民族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 2.文化创新的原因 【关键字】必然要求+重要意义 ①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②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三、有关“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命题 1.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原因 【关键字】现实要求+作用+意义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必背知识点

经济生活一.第一单元 1.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 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稳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影响价格的因素 A.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商品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价值与价格的关系) B.供求影响价格。 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供过于求时价格下降。 3.价值规律基本内容 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是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4.价值规律表现形式 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则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5.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 A.一般说来,商品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反之亦然。 B.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其中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影响较大 C.商品需求量还受到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某件商品价格上涨,其互补品需求量下降。

某件商品价格上涨,其替代品需求量也上涨。 6.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A.调节产量 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生产规模会缩小。 B.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当生产要素之间可以相互替代时,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生产者就会增加这种要素的投入。 7.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A.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消费水平的根本原因 B.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人们当前收入越高,消费量就越大。未来预期收入越乐观,消费量就越大。收入差距越大,消费水平会下降。 C.物价水平也会影响消费。一般物价上涨,消费量下降 D.消费心理和消费原则对消费也有影响。 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求实心理等消费心理会影响消费。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等消费原则会影响消费。 二.第二单元 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A.生产决定消费 ①生产决定消费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方式;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B.消费反作用生产 ①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②消费形成的新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③一个新的消费热点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

2020届高考政治备考:供给侧改革

2016届高考政治备考:供给侧改革 一.【热点背景】 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他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除供给约束,积极进行供给干预促进经济发展。具体而言:一方面将发展方向锁定为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要求改革现行的一些抑制供给的体制或政策,比如缩紧的货币政策和繁琐的审批制度等。 之前中国侧重于需求端管理,要刺激经济,首先想到的是扩大需求,增加消费。但供给侧同样有很多改进的空间,高层密集提出供给侧改革,正是要让今后经济发展的着力点,从原本的重需求逐步转变为供给、需求共同发力。 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这次会议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2016年和今后一段时期中国经济工作的总体思路和基本遵循,既是对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深刻把握,也是对未来发展路径的整体谋划。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搞新的“计划经济”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有明确的理念,也有清晰的思路,还有具体的任务。要坚定地干、大胆地干、扎实地干、精准地干、决不回头地干;不是实行需求紧缩,而是供给和需求两手都得抓,但主次要分明,当前要把改善供给结构作为主攻方向; 不是搞新的“计划经济”,而是为了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明确政府的权力边界。 从国情出发,我们不妨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样一个公式来理解,即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正确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消除两种误解: 一种误解是,认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实行需求紧缩。 另一种误解是,认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搞新的“计划经济”。 下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盘大棋,也要更好发挥政府这只手的作用。当前最重要的是明确政府的权力边界,以自我革命的精神,在行政干预上多做“减法”,把“放手”当作最大的“抓手”。同时,“放手”不是“甩手”,政府也要切实履行好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保护环境等基本职责。扩大开放是改革的题中之义,我们要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外资。 二.【热点试题】 1.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要放松管制、释放活力、让市场发挥更大作用,从而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这就意味着政府要进一步: ①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②加强自身监督,打造阳光政府 ③加快政府职能市场化改革,建设有限政府④放宽市场准入限制,营造创新创业环境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近年来,“海淘”“海购”逐渐成为消费时尚,国人海外“扫货”热度不断上升,从美国苹果手机到法国皮包,从韩国美妆到日本马桶盖……客观地讲,国外产品受追捧,并非简单的崇洋媚外的消费心理,它反映了生活水平提高后人们对消费产品质量的重视,折射出中国长期以来“供给侧”的不足。这给我们国内企业的警示是:

2020年高考政治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

2019年高考政治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商品的含义?商品的基本属性? (1)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 A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体现人与物之间的关系。 B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人与人之间互相交换劳动的关系。 商品必须既有使用价值,又有价值,是二者的统一体。 2、货币的含义?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 (1)货币的产生: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货币产生 (2)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 (3)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因为货币本身就是商品,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4)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货币本身有价值,是商品,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形式是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和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形式是只能用现实上的货币,而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货币除了这两个基本职能外,还具有贮藏手段(金银条块)、支付手段(地租、利息、税款、工资)世界货币等。 3、纸币 纸币是国家(或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纸币是价值的符号,纸币由货币发展而来,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纸币没有价值,有使用价值;纸币只代替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纸币的三有一无(国家能决 定纸币的发行量、纸币的面值,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 4、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的①通货膨胀②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物价总水平全面地持续地上涨 通货紧缩物价总水平全面的持续下跌 表现需求旺盛,物价上涨,纸币贬值,经济过热。

17届高考政治备考:健康中国2030

17届高考政治备考:健康中国2030 一、【背景材料】 2016年8月19日至21日,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在京召开。会议强调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健康基础。要着力推进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努力在分级诊疗制度、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民医保制度、药品供应保障制度、综合监管制度5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上取得突破。要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努力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悠悠民生,健康最大,保障人民健康是我们党为人民奋斗的重要目标。 二、【考点链接】 1、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 (1)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健康的生活离不开健康的食品。质量不合格的食品不具有相应的使用价值,也就不具有价值,不是商品,而且影响身体健康,影响我们的生活。因此,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必须关注食品安全问题。 (2)企业要讲究诚信,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重视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有利于提升商品的质量,抑制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让百姓在健康的生活中提升生存质量,提高幸福指数。 (3)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自发性、滞后性的优点,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针对市场上食品安全、药品安全等问题,政府必须加大宏观调控的力度,这对保障人民健康,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4)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各级党委和政府部门要落实科学发展观,重视食品安全和生产安全问题,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建立健康影响评价评估制度,系统评估各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政策、重大工程项目对健康的影响。 (5)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要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让全体人民公平获得。要坚持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领域政府要有所为,在非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领域市场要有活力。 (6)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当前,我国正处于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因病返贫成为其间一大障碍。据国务院扶贫办建档立卡统计,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贫困户占建档立卡贫困户总数的42.2%。健康是一切之本,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亟待一个更加健康的中国。 2、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

高考政治文化生活大题答题模板

高考政治文化生活大题答题模板 高考政治主观试题是很多考生的失分点,下面小编跟大家说说高考政治答题技巧,希望对你有帮助。 ? ?高考政治文化生活相关答题模板--是什幺? 1.含义: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既包括意识形态部分,也包括非意识形态部分2.特点: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纯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形成的人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长跑离不开物质载体3.作用:(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人认识世界和世界改造世界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成长历程中,还表现在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中。(2)文化对经济、政治的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对经济、政治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经济、政治。先进的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腐朽的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表现为:(1)科技与教育对经济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2)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生产在现代经济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3.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创造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4.文化对个人的作用(或影响)。(1)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2)文化影响个人的表现为 :a.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b.文化影响人们实践活动、认识活动、思维方式。(3)文化影响个人的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4)文化塑造人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5.面对世界激烈的文化竞争我国应该怎幺办?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

最新2019年高考政治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商品的含义?商品的基本属性? (1)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 A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体现人与物之间的关系。 B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人与人之间互相交换劳动的关系。 商品必须既有使用价值,又有价值,是二者的统一体。 2、货币的含义?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 (1)货币的产生: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货币产生 (2)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 (3)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因为货币本身就是商品,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4)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货币本身有价值,是商品,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形式是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和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形式是只能用现实上的货币,而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货币除了这两个基本职能外,还具有贮藏手段(金银条块)、支付手段(地租、利息、税款、工资)世界货币等。 3、纸币 纸币是国家(或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纸币是价值的符号,纸币由货币发展而来,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纸币没有价值,有使用价值;纸币只代替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纸币的三有一无(国家能决定纸币的发行量、纸币的面值,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 4、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的①通货膨胀②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物价总水平全面地持续地上涨

通货紧缩物价总水平全面的持续下跌 表现需求旺盛,物价上涨,纸币贬值,经济过热。 需求不足,物价下跌,纸币升值,经济衰退。 本质社会总供给小于社会总需求,流通中的纸币量过多。 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流通中的纸币量过少。 成因①纸币发行过多;②社会需求旺盛;③成本上升等。 ①纸币发行过少;②社会需求不足等。 5、结算有哪两种方式?结算中常用的信用工具及优点是什么? 结算方式:①现金结算;②转帐结算。 信用工具:1、信用卡,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作用: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2、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分为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6、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 含义: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意义: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有利于世界金融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7、人民币升值的利弊 人民币升值的利:①人民币升值使企业进口商品可节省一笔费用;②人民币升值减轻了中国外债的压力;③人民币升值有利于我国人民出国旅游或者留学; ④人民币升值有利于我国对外投资. 人民币贬值和升值相反.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1、供求影响价格。(必背) ①影响价格的因素:如气候、时间、地域、生产等,甚至是宗教、习俗。(间接) ②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直接) 供求关系的变化会导致出现不同类型的市场:买方市场、卖方市场 买方市场:当供不应求时,商品短缺,购买者争相购买,销售者趁机提价,买方不得不接受较高的价格以满足自身的需求,于是出现物以稀为贵的现象,这就是所谓的买方市场。

高考政治经典主观题精选专练六 (1)

2009届高考政治复习备考:最新综合经典主观题精选专练(六) 1、2008年10月9日至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材料一:《决定》强调“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但目前的现实: 我国国情是人均耕地非常稀缺。我国的人均耕地只有世界人均的40%。而一些地方在巨大的利益及发展的冲动推动下,挖空心思,打政策的“擦边球”,以租代征,变相圈占土地。 材料二:《决定》中提出了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其中,政治目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村民自治制度更加完善,农民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材料三:30年前由小岗村18位农民搞起的“大包干”,掀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这一改革被认为是1952年全国完成土地改革之后农业生产力的第二次大解放,实现了中国农民梦寐以求的温饱甚至是小康。30年后,中国新一轮的农村改革,再次蓄势待发,中国农村即将翻开新的更加美好的一页。 (1)指出材料一中的现实问题,并从市场经济角度探寻其产生的原因。(6分)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提出政府在保护耕地方面可采取的调控手段和措施。(8分)(3)根据材料二,分析农村改革政治目标提出的政治学依据。(12分) (4)就材料三中有关农民与改革的信息,分析其中蕴涵的历史唯物主义道理。(10分) (1)材料一中的现实问题:我国人均耕地少,而一些地方存在乱占耕地现象,说明我国耕地有减少的趋势。(2分) 原因: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但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在市场经济中,在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下,为了自身的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一些地方违规乱占耕地,导致我国耕地有减少的趋势。(4分) (2)经济手段:提高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和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有税;加大财政支农力度,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防止出现土地粗放经营甚至撂荒现象;提出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2分)法律手段:制定和完善土地管理等法律法规;严把土地闸门,严肃查处违法违规用地行为。(3分)行政手段:严格对农用地转为非农建设用地的审批;加强建设用地监管。(3分)(只要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3)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基层民主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民主管理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内容;我国宪法规定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12分)注:考生答出其中3个要点即可给12分。 (4)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只能通过改革加以解决。通过改革,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这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5分)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农民群众在推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5分) 2、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核心战略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是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材料一:2006年,国家公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年~2020年)》,该纲要确定了我国科技发展的若干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前沿技术和研究计划。 为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财政部2007年安排科技投入174亿元,并建立和完善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的财税制度;国家发改委加大对引进技术和设备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支持力度;商务部安排专项经费,建设一批出口创新基地,有关部门正在加快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加大保护知识产权的执法力度。

高考政治热点分析中国诗词大会

17届高考政治备考: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 一、【背景材料】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2017年2月7日晚,在春节期间引发无数网上网下热议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迎来总决赛。经过一个半小时的角逐,16岁上海女生武亦姝一路过关斩将,在擂主争霸赛中,与4期守擂擂主彭敏巅峰对决,在逆向思考题环节中,率先抢答赢得5分,成为诗词大会本季冠军。 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是科教频道自主研发,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共青团中央联合主办的一档大型演播室季播节目。本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邀请全国各个年龄段、各个领域的诗词爱好者共同参与诗词知识比拼。 诗词大会引发了全民热追,优胜者赢在热爱诗词上,更赢在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熏陶上。这种现象引导全社会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近,引导全社会自然地、自发地体会传统文化中的温暖和情意。 二、【考点链接】 1、《文化生活》角度 (1)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通过举办中国诗词大会,激发文化发展活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的作用,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 (2)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文化塑造人生。诗词大会令选手和观众身入其境地受到文化情怀的感染、人文精神的洗礼、文化自信的鼓舞。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积淀的精髓,读诗能触摸到几千年来积淀的传统文化,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大众传媒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诗词大会集教育、娱乐、竞赛于一体,为普及传统文化进行了创新的尝试,让与国家要求和时代发展相适应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深入人心,引爆全民关注传统文化的热潮。 (4)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面对当前的“传统文化危机”,我们应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发挥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应有的作用。 (5)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独特的诗词承载和促进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交流,通过中国诗词大会让大家重温经典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永恒魅力。 2、《生活与哲学》角度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学校教育中可将古诗文嵌入学校宣传栏、文化走廊等,让孩子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社会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在中国诗词大会上,古诗词强大的感召力大大激发了全民族的文化创造热情,让传统文化真正走进更

2017年高考政治 全国卷大纲《经济生活》知识点归纳

2017年高考全国卷大纲 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知识点归纳 一、价格 ☆☆1.影响价格的因素: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值决定价格。B、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 ☆☆2.价格变动对人民生活的影响:(需求曲线和弹性、互补品、替代品) ①价格影响消费需求。一般来说,商品价格上升,需求(购买、消费)会减少;商品价格下降,需求(购买、消费)会增加; ②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小(需求弹性小);价格变动对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大(需求弹性大); ③商品的需求量还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当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其需求量会减少,其替代品需求量会增加,互补品需求量会减少; 当一种商品价格下降,其需求量会增加,其替代品需求量会减少,互补品需求量会增加。 ☆☆3.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①调节产量。②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③依靠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④以市场为导向,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二、消费 ☆☆☆1、影响消费的因素及提高消费水平的措施 影响消费水平的根本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最根本的就是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国家经济发展水平。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要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消费水平还受未来收入预期影响。要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就必须增加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减少其后顾之忧。 收入差距会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降低。要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宏观调控,采取财政、税收等手段调节收入分配;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缩小收入差距,关注社会公平。 物价变动会影响人们的消费需求(购买力)。要大力发展生产,保证市场有效供给;要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物价。 6. 人们的消费行为还受到消费观和消费心理的制约,应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7.. 政府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加快消费结构升级,提高消费水平,充分发挥消费对生产的促进作用。 ☆☆☆2、消费原则(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要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进行消费-------消费既不超前,也不滞后) 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要避免盲目跟风,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只重物质消费而忽视精神消费的倾向。) 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我们应该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绿色消费是以保护消费者健康、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 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3、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A、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B、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①消费是生产的动力和最终目的。②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三、社会再生产过程: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知识点归纳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知识点归纳 生活与消费 1.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 2.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 度和流通手段 3.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售商品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4.外汇汇率升高和外汇汇率跌落 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 5.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商品的价 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6.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 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 交换。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 绕价值上下波动。 7.价格变动会产生哪些影响? (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①一般说来,价格上升,购买减少;价格下降,购买增加。 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③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还会受到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互为替代品/互补商品) (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①调节生产规模 ②提高劳动生产率 ③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8.影响消费的因素:主要是居民的收入(当前可支配收入、对未来收入预期、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和物价水平。 9.消费结构的含义?变化趋势? 消费结构是指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变化的方向遵循由生存需要到发展需要再到享受需要。 10.恩格尔系数的含义?变化的意义? 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支出,特别是影响发展资料、享受资料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

2018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82练 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1.(2016·上海高考)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提出“中国梦”,从把握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到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蕴藏鲜明时代内涵的治国理政总体方略与时俱进、不断发展。治国理政总体方略的发展所体现的哲理是( ) A.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 B.真理反映的对象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C.真理性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D.理论是否正确一定要经过实践的检验 2.(2015·浙江高考)中国的先哲认为世界由金木水火土构成。到了19世纪,人们认为世界的最基本成分就是化学元素周期表上100个左右的元素。现在人们认为最基本的是夸克、电子等。由此可见( ) ①唯物主义的观念由来已久②具体认识会在发展中不断被超越③真理的价值要到实践中才能实现④认识的目的归根到底是改造世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2014·北京高考)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讲,就是要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某地在实践中对这“两座山”关系的认识经过了三个阶段:一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二是既要金山银山,也要保住绿水青山;三是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这一认识过程( ) ①每一阶段的特点相同②是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③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④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达到了更高境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历史学家通常认为,在审视复杂历史问题时不能轻率地下结论。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 ) ①不同的认识主体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总是不同的②真理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而是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③复杂历史问题本质的暴露和展现必然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④人们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受所处社会实践水平的限制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5.40多年前,美、俄等国家就掌握了交会对接技术;13年前,由16个国家参与的国际空间站第一个舱段升入太空。作为后来者,中国在这一领域差距仍然很大,中国的空间站技术仍处于起步阶段,探索的道路漫长而艰辛。这启示我们( ) A.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 B.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C.认识要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 D.要准备走曲折的道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